诗经二首静女黍离讲义
《静女》课件 ppt课件
词义疏通
• 邶风·静女
(Shū,美丽) (城上的角楼)(通“现”,出现)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sì,等待) (通“薆”,隐藏 )(chíchú,犹豫徘徊 )
(luán,美好) (tóng,深红色)
通“悦” (yì,喜爱)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静女》课件
段落翻译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 首踟蹰。
• 那个姑娘文静而漂亮,暗中相约我在城 角的地方相见。我如期而至但她却没有 出现,急得我搔首弄发心彷徨
《静女》课件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 怿女美。
• 那个姑娘纯洁而美丽,送我一束红管 草携带着淡淡的幽香。红管草发出闪 闪的光芒,我非常高兴,因为它是美 丽的姑娘(所赠《)静女》课件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 形象?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 的心情
《静女》课件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 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 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 “静女”的爱恋。(双关语)
答案一:在男尊女卑的社会里,“静女”冲破了精 神的束缚和世俗的偏见,主动站立于追求自由幸 福的人生平台上,将最能表达自己感情的“信物” 送给心上人,这表明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 纯真爱情的虔诚。如果写男子,她则由主动变被 动,这就不能突出表现她对自由幸福的强烈追求。
《静女》课件
• 答案二:
• 写“静女”不仅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 求,对幸福的憧憬,而且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女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社 会男女平等的追求。
《静女》ppt课件
解题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整体感知
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歌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的?
一对青年男女相会的情景。 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即 男子的口吻。
深入解读 诗歌是怎样描写“青年男女的相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重章叠句
艺术手法
反复强调,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深化了感情
2、人、物、情融合
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3、赋
“赋”,直陈其事,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直接叙述了“我”与热恋中的静女
的一次约会。
4、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顶真、双关、象征
结语
《诗经》像无名的野草散发着远古的芬芳,那天真的时代, 圣人未生,青牛未西行,那人性还不受压抑。人们在大地上行 走,自由的相亲相爱,后人孔子为其中无处不在的质朴和真诚
赋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陈述铺叙)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借助其
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shū) ,俟(sì)我于城隅(yú)。 爱而不见(xiàn),搔首踟蹰(chí 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 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荑(kuì 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重章叠句
知识链接 重章叠句
定义:每一章的字数句数相同,只是在相同 的位置上换用不同的词语的表现手法。把内 容相近或相同的几句反复地咏唱。 表达效果: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 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 化感情,突出主题。 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 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 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黍离》ppt课件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噎(yē):咽喉堵塞而 难于喘息。此处指心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 忧闷如有物在喉梗住, 透不过起来。形容忧思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沉重,心里难受。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课文解释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 我缓行其间啊,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 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 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 我如此伤怀?
课文解释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 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 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浩渺无垠的 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黍: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称黍子, 去皮后叫大黄米,性粘,供食用或酿酒。 《诗经· 王风· 黍离》 彼:那个地方。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稷(jì):谷子,去 行迈:复合词,即行走。行、迈都含步行意。 皮后叫小米。一说指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摇摇“愮(yá o)愮” 高粱。古代以稷为百 靡靡(mǐ):犹“迟迟”,行步迟缓的样子。 中心:心中。之假借字,忧愁不 知我者谓我心忧, 谷之长,并奉为五谷 安的样子。 之神。汉以后误以为 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 粟为稷,唐以后又以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黍为稷。“黍”、 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寻求。 “稷”为互文,“离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离”兼对两者形容, 下同。 此:指造成这种伤心的局面。 苍天:青天。
2024版《静女》PPT课件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关于《静女》的作者,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民间采风所得,集合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静女》一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推断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社会风气较为 开放,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诗中的“静女”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即娴静、 温婉、忠贞等品质。
含蓄蕴藉
诗歌表达含蓄蕴藉,不直 接言明情感,而是通过描 绘景物、动作等来暗示和 传达情感。
婉约柔美
整首诗歌风格婉约柔美, 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静女的美丽形象和温柔情 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是了解和研究诗经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革。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此外,春秋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 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经》中
儒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强 的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形成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305篇按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 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06
诗歌改编与创意应用
现代汉语翻译实践
诗经《静女》ppt课件
《静女》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展现 了诗歌的审美价值,对于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有 积极作用。
如何将诗经文化融入日常生活
阅读欣赏
引用化用
通过阅读诗经中的经典诗篇,欣赏其优美 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受诗歌的韵律和 意境。
在日常交流、写作中,可以引用或化用诗 经中的诗句,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节奏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语调,形成诗歌的内在节奏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 受到强烈的节奏变化,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06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诗经中其他相似主题诗篇比较
《关雎》
同为爱情诗,描写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展现 纯真、健康的爱情观。
《蒹葭》
表达主人公对意中人的追求和思念,情感真挚而 动人。
诗歌以男子的口吻描述了他与心 爱的女子约会的情景,表现了青 年男女之间纯真、热烈的爱情。
学习目的和意义
通过学习《静女》,了解《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和意境美。
体会诗歌中运用赋、比、兴等手法的表达效果,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领悟诗歌中蕴含的纯真爱情和美好人性,培养健康向上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融入生活
传承弘扬
将诗经中的思想、情感融入日常生活,例 如通过欣赏自然风景、体验人情世态等方 式,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积极参与诗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活动,例如 参加诗歌朗诵、讲座、研讨会等,推动诗经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传达思想感情
爱情主题
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思念之情
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深深思念和眷 恋。
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寄托了对人生的独特感 悟和思考。
《诗经王风黍离》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王风·黍离》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总结词:研究价值
02
详细描述:《王风·黍离》具有很 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深入 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 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王风·黍离》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传承意义
详细描述:《王风·黍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传承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世 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王风·黍离》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
启发诗人情感表达
详细描述
《王风·黍离》对后世诗人情感表达产 生了重要影响,启发他们通过诗歌来 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悲凉,使诗歌的情 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王风·黍离》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
推动诗歌创作风格发展
详细描述
《王风·黍离》对后世诗歌创作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精练、 意境更加深远,促进了诗歌艺术的进步。
《王风·黍离》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意义
01
02
03
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的美学价值能够提升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 精神世界,增强人文素养 。
引导情感表达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真挚深 沉,有助于现代人学会真 诚地表达内心情感,促进 情感交流。
激发探索精神
《王风·黍离》的深邃意蕴 激发现代人探索生活、思 考人生意义的勇气和智慧 。
《诗经·王风·黍离》课件
目录
• 《诗经·王风·黍离》的背景介绍 • 《诗经·王风·黍离》的内容解析 • 《诗经·王风·黍离》的影响与评
价 • 《诗经·王风·黍离》的现代意义
01
《诗经·王风·黍离》的背景 介绍
《诗经》的简介
诗经《静女》课件
诗经《静女》课件一、诗经概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共计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共160篇,分为十五国风;“雅”是宫廷正声,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共40篇。
诗经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静女》文本解读《静女》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属于“邶风”部分。
这首诗以男女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男主人公的叙述,描绘了一位美丽、纯洁、温柔的女子形象,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她的爱慕之情。
全诗共四章,每章四句,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
1.第一章:男主人公赞美女子的美貌,以“静女其姝”开篇,表现了女子美丽动人的外貌。
接着,男主人公以“俟我于城隅”表达了自己急切地想与女子相见的心理。
2.第二章:男主人公描述了女子的品德,以“静女其娈”表现了女子的温柔可爱。
男主人公表示愿意为女子“搔首踟蹰”,展现了自己对女子的深情。
3.第三章:男主人公再次赞美女子的美貌,以“静女其茂”形容女子的美丽。
同时,男主人公以“彤管有炜”比喻女子的品德,表达了自己对女子的敬仰。
4.第四章:男主人公表达了自己对女子的爱慕之情,以“匪女之为美”强调女子美丽的外表并非他爱慕的唯一原因,更看重女子的品德。
男主人公表示愿意与女子共度余生,以“及尔偕老”作结。
三、《静女》艺术特色1.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中的诗歌大多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形象。
《静女》一诗,男主人公通过对女子的赞美和描绘,展现了自己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同时,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彤管有炜”、“匪女之为美”等,使诗歌更具艺术魅力。
2.重章叠句的结构:诗经中的诗歌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使诗歌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诗经两首—静 女》PPT课件
• 静:娴静,文雅。 • 其:形容词词头。 • 姝:美丽。
• 俟:等候。 • 城隅:城上的角楼。
爱:隐藏。 见:出现 搔:挠。
踟蹰:徘徊。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娈:美好。
贻:赠送。
• 彤管:红色的管萧 炜:鲜明有光。
有:形容词词头。
•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 女:通“汝”,你,指”彤管”。
五、小结:
1. 细节描写的作用。
2. 主题:
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 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3、结构特点: 重章叠唱(重章叠句) 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
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增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 。
通假字:
爱:通“ 薆”,隐藏,遮掩。 (薆,草木茂盛的样子)
见:通“现”,出现。 说:通“悦”,喜爱。(怿,欢
不同点:(1)角度不同。《静女》是以男子的口 吻写的,《子衿》以女子的口吻写。
(2)情节不同。《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 《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3)基调不同。《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 《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4)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 ,《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领会前四句与后八句的联系(想象) 觉得那种说法更合理?
1、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第二、三章写姑娘不忍 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子,问 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接着送荑草给男子 ,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
2、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第二章写男子回忆往日 的约会,他一面继续等待姑娘,一面一面想起姑 娘赠送彤管得情景,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吹起, 第三章写两人会面赠送信物。女子被笛声打动, 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作为信物送 给他,男子惊喜不已,连声称赞小草美得出奇。
《静女》讲课课件
要求: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
3.整体感知
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首诗描述了一对恋人约会的情景, 男子按照约定来到城墙角落,却没有见到自 己的心上人,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地徘 徊。女子赠送男子两件礼物:一件是彤管, 另一件是荑草。
合作探究,师生展评
1.疏通文意 2.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
课程思政
请不要在春天 采摘秋天的果实!
谢谢大家
1.疏通文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漂亮。 俟:等待。 城隅:城墙角落。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
搔:挠。 踟蹰:徘徊。
翻译: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翻译: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2.分析人物形象
静女 天真、活泼 聪明、调皮
男子 憨厚、淳朴
痴情
静女:天真、活泼、聪明、调皮
人美
男子:憨厚、淳朴、痴情
境美——俟我于城隅(场景)
贻我彤管(心理)
《静女》
自牧归荑(心理)
情美——真挚、热烈、专一
语言美——押韵、重章叠句
2.朗读课文,字词正音
静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hū sì
yú
xiàn sāo chí ch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 蹰。
luán yí
wěi yuè yì r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 怿/女美。
kuì tí xún
fēi rǔ
《诗经·静女》讲课稿
《静女》讲课稿同学们,中国古诗中有无数的名句,是经过了几千年时间的洗礼而沉淀下来的,如美酒般香醇。
其中有许多爱情名句值得我们咀嚼,下面我们一起来吟诵一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木瓜》同学们这些爱情名句出自于哪里吗?《诗经》。
下面我们首先来一起回顾一下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3)《诗经》共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
(4)《诗经》中表现的“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5)《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是地方的民间歌谣。
“风”本来是什么意思呢?学术界有多种解释,有一种解释就是说瓦罐子,农民没事干的时候就敲呀敲的,一边敲一边唱歌。
后来把“风”作为民歌的代表。
《诗经》产生的时代人们认为“风”是最低级别的一种歌谣,但是从文学史上看,“风”的成就是最大的,文学地位是最高的。
“雅”是贵族的宫廷乐曲。
“颂”是宗庙祭祀祖先的颂歌。
《诗经》按其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部分。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这一部分。
“赋”的意思是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文学手法中的叙述白描法。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静女》就是使用了“赋”的艺术手法:“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首诗一开篇就直接描叙,没有任何的修饰铺设,一下子就把一个男女约会的甜蜜情景展现在我们面前。
“比”者,“以彼物喻此物”,也就是比喻象征法。
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卫风·硕人》描写齐女庄姜出嫁时的美貌,刻划了她高贵,美丽的形象。
我们来读一下:“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静女》课件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经典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内 涵,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
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注重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青少年在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欣赏和 分析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拓展阅读视野,丰富文学知识
除了学习课本上的经典文学作品外,青少年还应积极拓展阅读视野,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 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和阅历。
05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欣赏《静女》音乐美、意境美、情感美
探讨现代科技和社会变革对爱 情观念的影响,如网络交友、 异地恋、闪婚等现象的出现。
思考现代社会中如何更好地理 解和传承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爱 情观念。
思考如何将经典文学作品融入日常生活
探讨如何将《静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中的爱情观念融入日常生活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对现代社会中 人们情感生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静女》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 •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 诗歌鉴赏与审美体验 • 拓展延伸与思考题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诗经》简介及历史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弘扬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和传承《静女》等经典文学 作品,可以激发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 和自信心,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当代青少年如何理解和接受经典文学作品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当代青少年在理解《静女》等经典文学作品时,应结合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品所处的历 史环境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诗经《静女》ppt课件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 • • •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 匪:通“非”。
静女
• 文雅姑娘真美丽,约我到这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 文雅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如:五言诗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七言诗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作业布置:
1、感知概括: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2、形象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3、创作拓展:理解领会诗歌的内容,然后把 《静女》改写成一首“五言”、“七言”或 “现代诗”。 4、完成课本上的“练习与思考”题。
《静女》讲稿
《静女》教案谢美玲美图欣赏。
大家知不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一首古诗啊?——静女那刚刚看了那么多美女图,大家觉得静女应该是怎样子的啊?自由回答。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中的静女是怎样子的好不好?先找几个同学来朗读一下这首诗。
……重点字词解释:踟蹰.(chí chú)姝. (shū) 俟. (sì) 贻(yí)彤.(tóng)管.炜.(wěi)说怿.(yì)娈.(luán)归.(kuì)荑.(tí)洵.(xún)诗经简介:这首诗是选自《诗经·邶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即公元前1100-600年左右的诗歌305首,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其中直陈其事叫赋;也就是平铺直叙,铺陈、排比。
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譬喻叫比;就是比喻。
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也就是托物起兴,先说其他的事物或者事情,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本篇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民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静女》。
先看题目,静女是什么意思啊?——文雅的姑娘全诗共分三章。
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姝”,“其”字是形容词的词头,是没有意义的。
下面的“静女其娈”中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
但“姝”是什么意思啊?——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 役,至于宗周。过故 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 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诗小序》
西周——周幽王
周平王(宜臼) 镐京(西安)——洛邑(洛阳)
东周(春秋战国)
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 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 蒹葭》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 木瓜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 桃夭》
物象解读
“黍稷”——“后稷”——“社稷”
(“黍稷”特殊的文化意蕴及在周人心目中的地 位)
诗意解读
“此黍”——心中的王朝社稷 “彼黍”——眼前之离离黍稷
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
(一黍一摇,摇落亡国之痛; 一黍一悲,悲诉故国之思 )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 思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论语》)
关于《诗经》——内容
★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 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 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古体诗
诗
四言古诗 古体诗 五言古诗 七言古诗
乐府诗
律诗
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
近体诗
(唐代确立)
绝句 词 ——宋代成就最高
曲 ——元代成就最高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关于《诗经》——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 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 春秋 ★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
二 首
《诗经》
整体感知
《静女》 《黍离》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发 展 脉 络
《诗经》 《楚辞》 屈原、宋玉为代表。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唐诗
宋词
元曲
李 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 杜 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中 国 古 代 诗 歌 的 分 类
意象——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言志、言情、言心声。
质疑——
1.为什么撮取“黍稷”这一意象? 2.“彼黍离离”中的“彼”能否换“此”?
稷—— 周之始祖。长于稼 穑,即名“后稷”, 意为“小米”,并 因此而为部族首领, 享受后代祭祀。
根据《周礼· 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 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 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
《静女》的艺术
由静女而彤管,由归荑
而静女之情,把人、物
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
表现了男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
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 节,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 题目:
整体 感知
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 采薇》
(邶风)
静 女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 俟:等待。隅:角落。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 徊。 写场景:青年之急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娈:美好。贻:赠送。彤:红色的。管: 一种管状乐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说:通 “悦”,高兴。怿:女:通“汝”,你, 此处指“彤管”。 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 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 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野外。归:通“馈”,赠送。荑:白 茅牙,爱情的象征。洵:实在。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女:通“汝”,此处指“荑”。判断句, 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 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 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 句子:
★ 结构:
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节拍。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 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 语汇: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 姑娘的一次约会。
《王风· 黍离》
王风·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关于《诗经》 ——手法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 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 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 “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