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试验方法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实验专题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生物实验专题 PPT课件 图文
(2)切取材料。用左手食指指尖压住材料一端,。右手捏紧 并排的两个刀片,从另一端沿和主叶脉垂直的方向多次切 割材料,每切一次刀片都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 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3)选材制片。将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毛笔从水 中蘸取最薄的叶片切片,放入载玻片上的清水滴中并将其 展平,用镊子将盖玻片的一边接触清水滴,然后缓缓地放 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制成临时切片。
(1)先 后 ;
(2)先 后 ;
(3)先 后 ;
(4)双手转动

2 制作并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玻片标本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除了要学会对光、调焦、安
放、移动标本外,还必须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 能看清物像。因此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为了做到这 一点,需要对材料进行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 按照所用实验材料的不同类型及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常用的玻
片标本分为三种类型: ①切片——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如观察叶片的
结构; ②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人血涂片; ③装片——用撕下或调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如观察洋葱鳞
片叶内表皮细胞、观察黄瓜表层细胞、观察黑藻叶片细胞、 观察番茄果肉细胞、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有的生物个 体非常微小,也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如观察草履虫; 按照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常用的玻片标本分为两种类型: ①永久玻片标本;②临时玻片标本
镜——凹面镜); e.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 f.观察洋葱根尖切片、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切片;
粗、细准焦螺旋的使用:双手轻轻转动使镜筒缓 缓上升或下降;应避免转动粗准焦螺旋太用力使镜 筒下降过快,压碎玻片,损伤物镜。
4.整理和存放 (1)实验结束后,先提升镜筒,然后取下装片。 (2)用纱布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

生物物理为冷冻电镜实验PPT28页

生物物理为冷冻电镜实验PPT28页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生物物理为冷冻电镜实验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生物课本实验大全PPT课件

生物课本实验大全PPT课件

第12页/共49页
实验步骤:理解整体,把握重点
1、两次加蒸馏水。(提取) 第一次,利用红细胞渗透吸水破裂,释放DNA; 第二次, 稀释NaCl溶液浓度至0.14mol/L,降低DNA溶解度,
沉淀DNA。
2、两次DNA沉淀。都是由于溶解度降低所致,第一次,由NaCl溶液浓度改变 ( 2mol/L-0.14mol/L)(提取)
中(4分) ③用移液管分别将等量的上述5种IBA溶液加入1~5号试
管,6号试管加入等量的清水(4分) ④将浸泡后的种子放入对应编号的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
皿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4分)
第28页/共49页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计算发病率; 2、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3、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 病。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比较
1、试剂浓度不同: 斐林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 配制而成。 双缩脲试剂: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 液组成。 2、使用顺序不同: 斐林试剂:两种溶液是现配现用。 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2mlNaOH溶液后滴加CuSO4溶液3-4滴。 3、反应温度不同: 斐林试剂:反应温度为100℃沸水浴。 双缩脲试剂:反应温度为室温。
第6页/共49页
实验步骤
研磨成分 绿色叶片 丙酮(或酒精) 二氧化硅 碳酸钙
用量 5g 5ml 少许 少许
作用 提供色素 溶解色素 为了研磨充分 中和有机酸,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第7页/共49页
实验结果
色素在滤纸条上的顺序,从上到下依 次为: 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橙黄色、 黄色、 蓝绿色、 黄绿色

第八章生物的运动ppt课件

第八章生物的运动ppt课件

蛇无足,它依靠身体的肌肉收 缩,牵动骨胳与腹部鳞片的协 调运动,作“之”字形扭动爬 行、或直线前进、或在沙地上 作“蟹步”横行
横着走
螃蟹为什么横着走?
a.地磁场说 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在地球形成以后的漫 长岁月中,地磁南北极已发生多次倒转。地磁极的倒转使许多生物 无所适从,甚至造成灭绝。螃蟹是一种古老的回游性动物,它的内 耳有定向小磁体,对地磁非常敏感。由于地磁场的倒转,使螃蟹体 内的小磁体失去了原来的定向作用。为了使自己在地磁场倒转中生 存下来,螃蟹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干脆不前进,也不后退 ,而是横着走。
骨的成分
骨的成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机质:占1/3(能燃烧) 无机质:占2/3(不能燃烧)
有机质:骨胶原纤维、胶原蛋白等— 弹性、韧性。 无机质:碱性钙盐(磷酸钙、碳酸钙等)—硬性、脆性。
骨的特性: 硬度和弹性
骨的生长 长粗: 骨膜的成骨细胞
长长: 骨端软骨层的成骨细胞
幼儿有机物超1/3与无机物不到2/3 成年人有机物约1/3与无机物约2/3 老年人有机物不到1/3与无机物超2/3 所以:儿童的骨容易变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
❖ 水生动物适应水生环境,它们的运动 方式以 游泳为主,游泳的方式也各具 特色,如鱼靠鳍的摆动、海龟靠四肢 的划动等。
请同学们选择正确的远动方式,若 正确的会继续下一题,请回答错误 的同学表演节目。
动物的运动方式
空中飛 跳、走、爬
水中游
动物的运动方式
空中飛 跳、走、爬
水中游
动物的运动方式
空中飛 跳、走、爬
支持、保护枢纽、运动 贮99%钙,还有磷等。
一、概述
(一)骨 成人骨共206块,分为 颅骨、躯干骨、四肢骨。

专题生物高中课本实验用PPT课件

专题生物高中课本实验用PPT课件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 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间期
。(注意各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其中,1处2 于 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 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 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 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 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 氏液中浸泡0.5~1 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 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高倍镜下的视野:细胞数少、细胞大、视野较暗。 ④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中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 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 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6
(3)视野中异物的位置判断 只有三种可能——在装片上、在目镜上、在物镜上。 判断方法如下: ①移动装片:异物随装片的移动而移动,则其位于装 片上; ②换目镜:异物不随装片移动,但换目镜后消失,则 其位于目镜上; ③换物镜:异物不随装片移动,换目镜后也不消失, 但换物镜后消失,则其位于物镜上。
观察细胞 中
的DNA、 RNA
观察线 粒体
观察细胞 有丝分裂 (低温 诱导)
观察细胞 减数分裂
DNA、 RNA的
分布
线 粒 染体 色 观 察
染 色 体

生物实验ppt课件

生物实验ppt课件
细胞培养的步骤
细胞培养的过程包括细胞复苏、细胞传代和细胞冻存等步骤。这些步骤 都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保证细胞的存活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03
细胞培养的应用
细胞培养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药物筛选、毒理学
研究、基因治疗等。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可以深入了解细胞的生理和病
理过程,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生物信息学的价值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具 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医学领 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于疾病预 测、个性化治疗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在农业领域中,生物信息学技术可用 于作物抗逆性分析和新品种选育等。 同时,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 了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生命 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生物实验的类型与分类
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和手段的不同,生物实 验可以分为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和模拟实验等。
分类
按照研究领域和对象的不同,生物实 验可以分为动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等。
生物实验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可重复性原则等。
准备细胞和培养瓶
确保细胞处于适宜的生长状态,准备 好清洁、消毒的培养瓶。
消化细胞
加入胰蛋白酶等消化酶,使细胞从瓶 壁上分离下来。
分散细胞
轻轻吹打、搅拌使细胞充分分散。
接种细胞
将分散的细胞接种到新的培养瓶中。
培养细胞
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细胞培养。
THANKS
感谢观看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技术是以计算机科学和统 计学为基础,通过对生物数据进行分 析和挖掘,揭示生命现象内在规律的 科学方法。常见的生物信息学技术包 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 等。

初三生物实验考试讲课材料ppt课件

初三生物实验考试讲课材料ppt课件
转下降镜筒
;.
9
细准焦螺旋
• 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 逆时针旋转上升镜筒;顺时针旋
转下降镜筒
;.
10
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二、对光 三、观察 四、复原放回
右握左托略偏左 三转一孔一直线 先下后上再细调
;.
11
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步骤 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
;.
40
;.
28
观察叶片的结构
目的要求: 1、练习徒手切片 2、认识叶片的结构 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
材料用具:(略)
方法步骤:
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 三、观察叶片的下表皮
;.
29
练习徒手切片
3' 刀片
培养皿
;.
30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3'
培养皿
;.
34
叶的横切面图
;.
35
观察菜豆的种子:
由表及里 先整体后局部
1.观察外形,在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找到一个白色的痕迹即为种脐,用手捏一捏流出水的 部位即为种孔。推测种皮有什么作用?
2.剥去种皮,分开合拢着的两片子叶,指出子叶、胚芽、胚轴、胚根。说出胚由哪几部 分组成?推测子叶为什么特别肥厚?
3.对比菜豆与豆苗,推测种子中发育成幼苗的结构是什么?
认识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
;.
1
8、镜筒
8
9、压片夹 10、载物台 11、遮光器 12、反光镜
9 1011 12 Nhomakorabea1
1、目镜
2、粗准焦螺旋 2

生物实验专题ppt-生物实验专题文档

生物实验专题ppt-生物实验专题文档

样”
离与复原
部分性探究 参与“干什么”和“发现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
什么”探究过程
取和分离
全程性探究 “怎样”检验自己对“有什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
么”和“为什么”
的影响
模拟性实验 在人为条件下模拟研究对 DNA复制的模拟实
象动态变化

研究性实验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
• 分析信息、类化课题、确定目标;
把握关键、规范格式、推敲思考
书写实验设计方案通常包括
• 1. 实验题目:实验研究的课题名称 • 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其现象、作用于对
象的因素。
• 如:生长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实验目的
• 实验的最终目的、明确探究什么问题,
探索哪些生物学规律
实验原理
• 即实验依据,实验依据的科学原理是
什么?涉及到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 哪些原理?如:渗透作用、扩散作用 等。
• 观察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
的状态,可用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 观察步骤 :制作临时装片(培养黑藻—
—制作装片)——用显微镜观察(低倍镜 下观察——高倍镜下观察)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①原理: 具有分生能力的植物细胞进行有丝
分裂,根据染色体的变化,可辨认间期、 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和Fe3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可以比较 两者的催化效率
比较酶的专一性和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
• ①原理: 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为麦芽糖和葡 萄糖,遇碘不变蓝。麦芽糖和葡萄糖能够 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 淀。
• ②怎样研究: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pH 值

• 制定实验方案时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变量

高中生物实验PPT课件

高中生物实验PPT课件
性的情况下,会使淀粉分解产生还原糖,使3支试管中溶液均变成砖 红色,导致实验失败。
第14页/共39页
实验八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必修一P97) 1、原理: ①提取色素?
②分离色素? 2、步骤: (1)提取色素 : (2)制备滤纸条: (3)画滤液细线: (4)分离色素: (5)观察和记录:
第15页/共39页
第12页/共39页
实例3: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序号 加入试剂或处理方法
1
注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
2
注入蒸馏水
3
注入氢氧化钠溶液
4
注入盐酸
5
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6
600C 水浴保温 5min
7
加入斐林试剂,边加边振荡
8
水浴加热煮沸 1min
9
观察 3 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变记录
试管 1 1mL 1mL / / 2mL
第9页/共39页
实验七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必修一P78、P83)
考点提示:
实例1: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为什么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 (2)为什么肝脏必需制成研磨液 ? (3)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 同一支滴管 ?为什么?
第10页/共39页
实例2: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制作装片,包括:____解_离_____ ___漂__洗_____ _____染_色____ _____制_片____4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与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相同。
卡诺氏液(甲醇∶冰醋酸=1∶1)
第25页/共39页
三、先现用象_观__察__低__倍__镜__寻找染色体形态较好的分裂相。视
二、步骤: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PPT 课件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PPT 课件
②向食醋中加清水,配置成“模拟酸雨③向花盆中喷“模 拟酸雨”,每天一次,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几 天后大豆幼苗全部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1)小明提出的问题是—————————— (2)作出的假设是——酸—雨—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3)有人只用一粒种子作实验,你觉得行吗,为什么? ————不影——行响——,实——只验——用的——一可——粒信——种度— —子 。— —做— —实— —验— —,— —存— —在— —偶— —然— —性— —,——误——差——大——, (4)制定的计划中有设置对照组吗?—没—有——
影响)。
(假设:是对结果作出预测)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
❖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生活有(或)无 影响。
❖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10只鼠妇,盒 子设置一半明亮和一半阴暗的对照, 每边放5只,静置两分钟后每隔一分钟 记录,计十次,求十次的平均值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丙 潮湿的棉花,置于冰箱冷藏室(4 ℃)

棉花和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置于 25 ℃的橱柜中
实验结果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1)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实验变量是 水、温度、空气。
装 置
种子所处的环境
实验结果

干燥的棉花,25 ℃的橱柜
不萌发
乙 潮湿的棉花,置于25 ℃的橱柜
四、简明、准确地组织语言文字
1、实验组别编号描述
如:凡实验中涉及到两组或两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 3……
或A、B、C……或甲、乙、丙……等加以编号便于区分。
2、实验步骤分步描述并加以编号(一般不宜连续描述)

《还原糖的鉴定》PPT课件

《还原糖的鉴定》PPT课件

二、实验步骤与现象
1.可溶性还原糖
选材:含糖量较高的白色或近于白色,苹果、梨最好 。
制应
取液:(2mL)
现象:
1、为什么要选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材料进行试验? 答:减少试验材料对试验现象的干扰,使得试验
现象明显。
2、为什么加入组织样液与菲林试剂后溶液或显 蓝色?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 还原糖的鉴定实验
白糖

味精
还原糖的鉴定方法
1 物理学方法: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直接品尝
小苏打/NaHCO3 元明粉/Na2SO4
葡萄糖
还原糖的鉴定方法
1 物理学方法:观察颜色、状态、气味; 直接品尝
2 化学方法: 斐林试剂、班氏试剂、银氨溶液等.
化学方法鉴定原理
用其它热源加热不易控制温度,很容易 导致反应失败,而且斐林试剂里的蓝色 氢氧化铜沉淀热稳定性较差,受热 (80℃以上)很容易分解生成黑色的氧 化铜沉淀和水,不能生成砖红色氧化亚 铜沉淀。
反应过程
热水浴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 +菲林试
变色
剂 2-3min
2.用斐林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时,溶液颜色变化过程 为
A.浅蓝色 棕色 砖红色
B.无色 浅蓝色 棕色
C.砖红色 D.棕色
浅蓝色 绿色
棕色 无色
实验步骤
斐林试剂由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 钠溶液和质量浓度为0.05g/mL的硫酸铜 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 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 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 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则氧化成葡萄糖 酸。
答:菲林试剂中的Cu(OH)2在溶液中显蓝色。
反应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态上的 零振动能级与 第一激发态的 二振动能级之 间的跃迁几率 最大,相反跃 迁也然。
2021/3/1
9
3 .荧光光谱仪及使用 技术
1)荧光光谱仪
光源
激发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发射单色器
检测器
荧光是散射谱,所以一般在垂直入射方向接收。背
景是没有入射光,是“暗背景”,因此灵敏度更高。
2021/3/1
10
c)外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和溶剂以及其他分子的 作用,以及能量转移,过渡到低的能级
d)荧光发射:如果不以内转换的方式回到基态,处于第一电子 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将以辐射的方式回到基态,平均寿命 约为10ns左右。
e)系间转换:不同多重态,有重叠的转动能级间的非辐射跃迁。 如 电子自旋改变,禁阻跃迁,通过自旋—轨道耦合进行。
16
5. 荧光实验方法及其用途
荧光猝灭 荧光各向异性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荧光标记 双光子荧光光谱
2021/3/1
17
1).荧光猝灭
荧光猝灭泛指任何可以减低样品荧光强度的过程。 狭义主要指那些由于荧光物质分子与溶剂分子或其他溶 质分子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荧光强度降低的情况。
荧光寿命方程:
FF0et/
公式中的τ即为荧光寿命
2021/3/1
14
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示意图
Q
kn r 1
2021/3/1kn r
Q为量子产率,为荧光发射速率,knr为
非辐射转移速率,τn为荧光自然寿命.通常
量子效率和波长相关,但生化的荧光通常 和波长无关。
n 1/
15
( 2). 荧光各向异性
原因:溶剂猝灭剂和荧光物质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 荧光效率降低或激发态寿命缩短,导致强度降低。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
时间分辨荧光光谱: 荧光各向异性:
荧光量子点标记,转基因荧光标记
双2光021子/3/1 荧光光谱
5
2.常用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有瞬态荧光光谱和稳态荧光光谱两类。 通常荧光光谱指的是稳态荧光光谱。 1)荧光的激发光谱,发射谱
激发谱:固定测量波长(选最大发射波长),化合物发
射的荧光强度与激发光波长的关系曲线 。
f)振动驰豫:高振动能级至低相邻振动能级间的跃迁。发生振
动弛豫的时间10 -12 s。
2021/3/1
4
2)荧光的应用
荧光发光分为内源荧光和外源荧光。
外源荧光应用很广,如染料结合作为荧光探针与蛋 白质结合后吸附在大分子上可以提供微区极性、疏水区 大小、粘性、分子间距离等。
荧光寿命和量子产率:
荧光猝灭:
如果kcl<<1,进行展开,有
2021/3/1
e kc 1 l k c ( kl)2 c ( k l ) 3 c • l • • 1 kc
2 ! 3 !
11
样品池长度通常为1cm,因此荧光强度为
F 'K ' I0c
荧光随着浓度增高,强度反而减小,称为浓度猝灭。 原因可能是: a 浓度增加,分子碰撞机会增加,增加了非辐射损耗。 b 溶液中其他杂质吸收发出的荧光。(内滤光) c 吸收谱和发射谱重叠,荧光又被吸收。(自吸收) d 仪器原因
激发光谱曲线的最高处,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最多 ,荧光强度最大;
荧光的发射谱:固定激发波长,发射强度与发射波
长的关系。
2021/3/1
6
2021/3/1
7
2).荧光光谱的特征 a.Stokes位移
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之间的波长差值。发射光谱的波
长比激发光谱的长,振动弛豫消耗了能量。
b.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荧光偏振: 荧光偏振(参数): p=(F∥ -F⊥)/ (F∥ +F⊥) 荧光各向异性: γ=(F∥ -F⊥)/ (F∥ +2F⊥) p和同时描述荧光偏振。 从对称性考虑,Fx=Fy, 通常用描述荧光偏振
各向异性与偏振度转换:
2021/3/1
μaμe ZXI源自YF∥ F⊥p 3r 2 2r
r 2p 3p
电子跃迁到不同激发态能级,吸收不同波长的能量(如
能级图l 2 ,l 1),产生不同吸收带,但均回到第一激发单重
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再跃迁回到基态,产生波长一定的荧光
(如l
‘ 2
)。
c. 镜像规则
通常荧光发射光谱与它的吸收光谱(与激发光谱形状
一样2)021/成3/1 镜像对称关系。
8
镜像规则的解释
基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与第 一激发态上的各振动能级分布类似 (振动波函数一样);
荧光:某些物质受到照射后发出能量较低的光,一 旦光照停止,光线也立即消失,称为荧光。入射光 和发射光频率之差称为斯托克频移。
满足上述条件即为荧光。因此荧光范围比较宽, 从X射线到红外光谱区仍然是荧光。
其他的能量如(化学反应、加热、生物代谢等) 也会有荧光。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荧光相关。如: 钞票防伪,日光灯管,萤火虫发光。
2021/3/1
12
3).荧光光谱的环境效应
2021/3/1
13
4. 荧光光谱参数
1)荧光光谱参数:
(1) 荧光寿命和荧光量子产率
去掉激发光以后,荧光强度并不是立即消失,而是以 指数形式衰减。定义荧光强度降低到激发状态最大荧光强 度的1/e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荧光寿命。荧光寿命是个很重 要的参数,可以不再对荧光的绝对强度进行测量。
第3讲 荧光光谱
1. 荧光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用途? 2. 常用荧光光谱有哪些?荧光光谱有哪些特征? 3. 荧光强度和物质浓度是什么样的关系?还有哪
些因素会影响到荧光强度? 4. 荧光光谱的有哪些光谱参数? 5. 有哪些实验方法?各种荧光测量方法有什么
用途?
2021/3/1
1
1.荧光介绍
1)荧光产生及其物理机制
2021/3/1
2
内转换
振动弛豫 内转换
S2
系间跨越
S1

T1 T2

吸 收


外转换


发 射 磷 振动弛豫 光
S0
l3
l 2021/3/1 1
l 2 l 2
3
a)光吸收:荧光物质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过程约10-15s。此时, 荧光分子处于激发态。
b)内转换:处于电子激发态的分子由于内部的作用,以无辐射 跃迁过渡到低的能级。
2)荧光强度和溶液浓度的关系
I0
薄层吸收的光强为:
dF
d I 0 I [ e k c e x k (x c d )]x I 0 k k c d cx e x
溶液发出的荧光光强正比于吸收光强。
F A d A I 0 k I k c d c A x e x 0 [ 1 e k k ] c I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