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4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人文主义向启蒙主义的过渡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文学)、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第一节概述背景:欧洲封建社会整体处于封建专制强盛时期,但是随着资产阶级发展带来的矛盾,引起了中欧资产阶级革命。

代表国家:英国:资本主义领军国家;法国: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影响:客观上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环境,使得社会与国家得到安定,追求理性思想发展。

一、巴洛克文学(贵族文学)起源:来源于葡萄牙的词语,之后用来形容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一种崇尚装饰与雕琢的建筑。

内容:偏重宗教狂热、对世事绝望,情绪夸张颓废,用词华丽,结构宏阔,风格扑朔迷离二、英国资产阶级文学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战争,建立共和国。

新政府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产生了资产阶级文学,代表人物约翰·弥尔顿(英国古典主义的奠基人之一,理论著作《论戏剧体诗》他主张悲剧中的“三一律。

”)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士力参孙》1)《失乐园》,取材《旧约·创世记》,被认为“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人”。

(写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因而被上帝逐出乐园的故事)2)《复乐园》,取材《新约·路加福音》(《圣经·新约全书》中的部分)(人子耶稣)(也是写宗教故事的长诗,诗中的撒旦不是反叛者而是诱惑者,他以金钱、荣誉、权势等引诱耶稣,企图使耶稣放弃拯救人类的理想。

这里耶稣的形象表现了复辟时期清教徒革命家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说是诗人的自况)。

3)一部诗剧《力士参孙》:取材《旧约·士师记》(诗剧,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一)古典主义文学1.背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是绝对王权用来加强中央集权、反对分立主义思想工具。

2.名词解释:17世纪的古典主义文学最早出现于法国。

所谓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经典课件:外国文学17世纪文学

.
20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太太学堂》海报
1659-1663,是莫里哀开 始创作古典主义戏剧的 时期。
比较重要的作品有: 《可笑的女才子》 (1659)、《丈夫学堂》 (1661)和《太太学堂》 (1662)。
《太太学堂》的上演标 志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 的诞生。
.
21
创作的第二阶段(1664-1668)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7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当时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处在封建统治 之下,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 性。
.
4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

6
高乃依(1606—1684)
1664-1668,是莫里哀创作的成 熟期和“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作品的思想性、战斗性 和艺术性都达到了他自己的最高 水平。
主要作品有:《伪君子》(《达 尔杜弗》,1664)、《唐璜》 (一译《石宴》,1665)、《恨 世者》(1666)、《悭吝人》 (1668)和《乔治·唐丹》 (1668)等名作。
.
22
《悭吝人》(1668)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清教徒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是以宗教革命的形式出 现的,它的思想体系就是清教主义,它是资产阶 级意识形态的宗教形式。因此,它又被称为清教 徒革命。 对于清教徒来说,《圣经》是衡量一切的准绳, 革命党人借用《圣经》来号召人民革命。 清教徒主张过简朴节俭的生活,他们把剧院也 当作“罪恶的娱乐”场所而加以抨击,1642年, 资产阶级下令关闭伦敦剧场。 清教徒精神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英国舞台沉 寂,惟一重要的诗人是弥尔顿。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的艺 术》(1674)。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 明了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对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
让· 拉封丹(1621—1695)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

法国卢浮宫
[学习要求]


了解:17世纪文学特点 重点掌握: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 莫里哀的喜剧艺术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图 为 查 理 一 世 被 送 上 断 头 台
第一节 概述
17世纪社会文化掠影
古典史诗的终结



弥尔顿的两部史诗,特别是《失乐园》,是古典 史诗的最后一部杰作。西方古典史诗从荷马史诗 开始,形成了写英雄史诗的传统。《失乐园》直 接继承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史诗的传统。它不仅 是宗教史诗,也是一部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 德。它标志着英雄史诗的结束。 黑格尔在《美学》中总结史诗,提出史诗在18 世纪被小说替代。 西方史诗自弥尔顿之后让位于小说。欧美小说 继承了史诗传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史诗。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1.发展:开创者:弗朗索瓦· 德· 马莱布《劝慰杜佩 里埃先生》 2.高乃依(1606-1684) 古典主义悲剧奠基人,“古典主义悲剧之父”, 代表作《熙德》 3.古典主义艺术发展的高峰:拉辛 代表作:《安德洛玛克》、《费得尔》 4.莫里哀:《伪君子》、《悭吝人》等等

高乃依

主要人物:答尔杜弗、富商:奥尔贡 奥尔贡太太:艾尔密尔;儿子:大密斯, 女儿:玛丽亚娜 女仆:桃丽娜。
《伪君子》剧情

流落巴黎的没落贵族达尔杜弗伪装为虔诚的天主 教信徒,骗取了富商奥尔贡和其母亲的信任,母 子二人将他奉为“良心导师”留在家里;奥尔贡 还要把女儿嫁给他,甚至把性命攸关的秘密都告 诉他。

《吝啬鬼》
又译为《悭吝人》 取材于古罗马喜剧《一罐金子》 人物: 阿巴贡:高利贷商人 克莱昂特:阿巴贡的儿子 艾莉丝:阿巴贡的女儿 法赖尔:艾莉丝的情人

3、幽默喜剧(1670-1673)

这一时期莫里哀的喜剧由愤怒的讽刺转为 轻松的揶揄
主要写幽默喜剧和芭蕾喜剧,嘲笑贵族资 产阶级恶习,赞美下层人民的智慧 喜剧七部,代表作《贵人迷》、《无病呻 吟》《司卡班的诡计》


让· 德· 拉封丹(以寓言诗著称) 《寓言诗》: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 动物影射现实社会中各阶层的人。 尼古拉· 布瓦洛(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全 面系统得阐述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 作原则。作者由此而获得“古典主义立法 者”的称号。

达尔杜弗形象

《伪君子 》是莫里哀最杰出的性格喜剧, 莫里哀在剧中全力塑造了一个伪善者的典 型形象达尔杜弗。 达尔杜弗罪突出的标志是欺骗和伪装,这 是他的主导性格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外国文学史——17世纪古典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1.古典主义产生背景:1、从社会历史角度来说,它是一种官方文学,是法国宫廷扶持下的产物。

2、从思想基础来说,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3、从文学传统上说,文艺复兴已经开创了向古希腊罗马文学学习的风气,古典主义文学正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2.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古曲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文学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

继承方面:①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肯定爱情自由)、反对教会的特质(人文主义思想)。

②在创作方法上基本上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③在艺术形式上,戏剧一脉相承,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

反拨与矫正方面:①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古典主义则宣扬克制个人情欲,服从公民义务、理性和君主专制。

②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古典主义要求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3.古典主义文学:十七世纪欧洲最主要的文学思潮是古典主义。

它产生于法国,是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

它在创作实践和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艺术为典范,因此被称为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

4.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

古典主义邀请作家为专制政体服务,把歌颂国王,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自己的神圣的天职。

(2)在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克己复理”(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创作规范。

(主张“三一律”)创作题材:古典主义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

文学体裁:古典主义理论家把戏剧体裁分为高雅的和卑俗的两种。

悲剧是高雅艺术,语言高尚典雅,喜剧是卑俗艺术,语言俚俗。

创作规则:强调服从古代的法则,戏剧必须遵从“三一律”。

缺点:人物类型化。

5.古典主义的基本准则:1、普遍性、典型性:摹仿自然,但不是摹仿个别的、特殊的自然,而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自然,也就是摹仿普遍的、永恒的人性。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外国文学史十七世纪
竟扭过脸去,掏出手帕,要她把胸脯遮起来。然而,他一边答应做奥尔贡旳女婿,一 边又向奥尔贡旳妻子求婚;当奥尔贡送他一点钱时,他总是说“太多了,二分之一已 经太多”;当奥尔贡把全部家产赠给时,他没说半个“多”字。
• 2. 进一步揭发答尔丢夫伪装虔诚旳罪恶用心在于贪财好色。 • 如:一看见欧米耳太太就垂涎欲滴,“要拔去上帝这么一种障碍”。当他旳罪行面临
• 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赫克托尔旳寡妻)、
皮洛斯、爱弥奥娜、奥雷斯。
布瓦洛: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布瓦洛 • 古典主义旳理论家 • 最大成就: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旳艺术》
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旳最高准则。全 方面系统得论述了古典主义旳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作者由此而取得“古典主义立 法者”旳称号。
• 社会意义:体现了强烈旳反封建反教会旳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旳同义
语,是个不朽旳艺术经典。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分析《伪君子》旳艺术成就。 • 1遵照了古典主义旳“三一律”原则。 • 情节单纯集中:都是体现答尔丢夫旳虚伪与欺骗;时间:二十四小时之内;
地点:奥尔贡家里,而且只有一种布景,就是奥尔贡旳客厅。
旳现实主义手法。
• 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一脉相传。 • 2.反拨 • 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旳过分强调,造成了否定一切秩
序旳倾向。
• 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
高乃依:法国古典主义悲剧旳创始人
• 高乃依《熙德》(被公以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
范性作品)
• 《熙德》主人公:罗狄克、 施曼娜。 • 作品经过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旳冲突
分雕琢和华丽旳建筑。
• 2. 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旳生死、
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手法、并体现出华丽纤巧旳风格。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主讲教师尹振球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十七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古典主义文学,与路易十四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中一首诗⏹约翰·多恩(1572-1631)的《歌》幼年的路易十四⏹乔治·赫伯特(1591-1674)的《美德》——从文艺复兴时代对人欲的肯定,到17世纪人们对纵欲者的讽刺,时代精神又在发生变化。

第四章古典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莫里哀第一节概述⏹一、社会历史背景:政治与经济状况⏹1、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历史掀开新的篇章;⏹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特别是在英国,表现极为突出,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面临一场巨大变革;⏹3、整个欧洲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英国社会发展最为先进,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而在法国却表现出新旧两种力量势均力敌的状态。

二、文化社会思潮与文学思潮:⏹1、人文主义滑入低谷,宗教信仰回潮,社会思潮出现重大转折;⏹英国的“玄学派”诗歌与清教徒作家⏹法国的思想家帕斯卡尔和他的《思想录》约翰·弥尔顿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巴罗克”风格:⏹“巴罗克”(Baroque)一词来自葡萄牙语,本指种珍珠,后来人们用以指称一种夸饰风格,尤其是建筑、绘画、音乐中的一种风格。

他的突出特征就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

⏹(2)“巴罗克”风格对文学的影响:3、古典主义成为文化艺术的主流:⏹(1)古典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时代精神的突出体现。

(2)古典主义的基本特征:路易十四画像第一、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第二、注重理性。

理性即人的良知,古典主义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以理性统治国家,以国家民族为重;第三、模仿古代,重视格律,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楷模。

⏹(3)“三一律”⏹这是古典主义对戏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性的规范,它要求一出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戏剧的“三一律”。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概述

让· 拉辛

古典主义悲剧的后期之秀。 最典范的古典主义悲剧诗人。

《安德洛玛克》
拉· 封丹
《寓言诗》 政治讽刺 道德教诲 生活经验

寓言故事里的主要角色约有12类,即男人、 女人、神、鸟类、狼、狐狸、狮子、老鼠、 驴、猴子和水生动物等。 它们活动的主要地点也有12个左右,即森 林、田野、悬崖、河流、大海、道路、城市 街道、店铺、宫殿、茅屋等。
彼埃尔· 高乃依

高乃依(1606-1684) 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 奠基者。
主要作品有《熙德》、《贺拉斯》、《西拿》 和《波利厄克特》等。

作品大都写历史变革时期的各种政治和宗 教的矛盾和斗争,以国王和英雄人物为主 人公,表现了理智对情感的胜利。

代表作、五幕诗体悲剧 《熙德》是法国古典主 义的奠基作。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

包括古典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反映清 教徒思想的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
政治环境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思潮是资产阶级与王权 妥协的产物。 路易十四像
哲学基础
笛卡尔(1596-1650)
唯理主义 《方法论》:理性观念。
文学背景
古典主义是在学习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 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
德国 格里美尔斯豪森: 《痴儿西木传》
法国:
奥诺雷· 德· 于尔菲 《阿斯特蕾》 以牧羊人瑟拉多 和牧羊女阿斯特蕾经过 曲折而终成夫妇的爱情 为主要线索,穿插了大 量的故事以及有关爱情 和政治的议论。
男神扬: 《天路历程》
布瓦洛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家,他重视理性甚于感情,重视共性多于个 性,主张“模仿自然”,但过分强调以古人 为典范,排斥民间语言。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达尔杜弗: 我也一样喜出望外:夫人, 只我一个人和您在一起,我确实心里好过。 我求上天赐我这样一个机会。直到如今, 才算给了我。 艾耳密尔: 我这方面,就希望听您一句 话,什么也不隐瞒,以真诚相见。
达尔杜弗: 感谢上天的特殊恩典,我也 希望,把我全部的心情暴露给您看,并以 上天的名义,向您声明:有些人爱慕您的 姿色,来府上作客,我虽然责备,但是对 您本人,并没有丝毫仇恨的意思,其实只 是热情所至,不由自主,动机纯洁„„
思想内容特征 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 歌颂贤明君主。 2)思想上崇尚理性,遵 守公民义务。 3)内容上有区别,悲剧 以表现宫廷贵族生活为 主,喜剧也反映第三等 级生活。
高乃 依的悲 剧《贺拉斯》 剧照
特征
艺术特征 1)模仿古典,从古代 文学中吸取题材,学习 艺术形式。
2)有严格的艺术规范 和标准:体裁,三一律, 语言精炼、典雅、华丽, 人物形类型化。
要成全爱情就得牺牲我的荣誉,要 替父报仇,就得放弃我的爱人,一 方面是高尚而严厉的责任,一方面 是可爱而专横的爱情!复仇会引起 她的怨恨和愤怒,不复仇会引起她 的蔑视。复仇会使我失去我最甜蜜 的希望,不复仇又会使我不配爱她。 我生命的这一半将那一半埋葬在坟 墓里了。在这场大祸以后,它强迫 我复仇,要我牺牲这剩下的一半, 给我失去的一半报仇。我控诉一个 罪行,我却爱着犯罪的人。 《熙德》剧照: 堂· 罗狄克
道丽娜: 不,不,该走的是我,您待下 来吧,我就那么一句话对您讲。太太就要 到楼底下这间大厅来,希望您赏脸谈谈。
达尔杜弗: 哎呀!欢迎之至。
道丽娜 : (向自己。)他一下子就软下 来啦!真的,我总觉得我先前的话有道理。 达尔杜弗: 她这就来? 道丽娜: 我好像听见她来了。是的,是 她本人,我留下你们在一起啦。

17世纪文学概述

17世纪文学概述

英雄悲剧《熙德》
男主人公:罗迪克
女主人公:施曼娜
高乃依的悲剧表现悲 剧英雄理性与感情的 冲突,责任与爱情的 冲突。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 1699)法国古典主义 悲剧家,出身财政官 家庭,本人做过路易 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克》和《费德尔》。
《安德洛玛克》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成就最大。法国古 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是高乃依和拉辛。 他们的悲剧代表正统的古典主义。
高乃依
高乃依古典主义悲 剧的创始人,一生写过 30多个剧本。主要作 品有四大悲剧《熙德》 ﹑《贺拉斯》﹑《西拿》 和《波利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主 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17世纪文学 的主要成就。领会古典主义文学、 巴罗克文学和清教徒文学的特征。
第一节 概述
时代背景: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把国王查 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建立以克伦威尔为 首的资产阶级政权。法国被称为“太阳 王”的路易十四,建立了欧洲最强大的 君主专制国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动荡纷 争已过去,代之以相对安定的生活,人 心思定,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想占据上 风,从而形成了新的历史文化氛围。
一、古典主义文学
定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 学思潮,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 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由于它在文艺理论 和创作实践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 范,故有“古典主义”之称。古典主义 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 胁的产物。
(一)古典主义文学产、理性原则:要求文章要有理性,情节要 合情合理,文艺作品要体现普遍存在的真理。
2、自然原则:要求故事要逼真,性格要 相称和一贯,人物要显示人性的善恶。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形式上要求完美,特征是严谨朴素,故事发展合乎场景,没 有穿插与故事情节无关的插作。(艺术特征) 作用:强调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文学得反映社会,注重人物 心理刻画。(思想特征)4Fra bibliotek古典文学的局限性
1、为宫廷服务,往往不考虑人们的趣味。 2、使人物概念化,缺乏个性。 3、古典主义理论家把古典主义文学法则认为是永恒的文学 法典,使许多创作家有了“清规戒律”。
5、古典主义的思想特征
1、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 2、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3、尖锐的批判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 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4、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阙秘史为题材,继承古 希腊悲剧的传统。 5、喜剧、寓言和散文接触到第三等级,具有较广的文学视 野。
第一节 概述
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
回顾:17世纪文学包括:古典、巴罗克和反映清教徒思想的文学
一.产生的背景:17世纪文学

1. 政治经济背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继续斗争

意大利:丧失经济中心地位 德国:遭三十年战争,人口锐减;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状 态 西班牙:丧失了霸主地位 俄国:农奴制盛行 英、法的资产阶级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文艺复兴时期--动荡、纷争。
17世纪-- 统一、安定。
2.文化发展



意大利:继续宣扬科学,受到反动统治者的残酷迫害, 文学趋于衰落。 德国:相对落后,出现戏剧。 俄国:彼得改革后,文学有了较大的发展。 英、法资本主义形成。弥尔顿提出人生来是平等的进步 思想—启蒙运动[笛卡尔《方法论》是法国第一部重要哲 学和科学著作,他认为理性是先天存在的,无须后天培 养。]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在欧洲许多国家普遍产生,并且有了一定的进展。

到了十七世纪,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甚为明显。

早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意大利就已丧失了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经济急剧衰落。

它不断受到外国侵略,政治不稳定,天主教势力猖獗。

德国遭受三十年战争的浩劫,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工商业凋零,整个国家长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德国资产阶级未能形成一支有效的反封建力量。

西班牙自从“无敌舰队”被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不再是欧洲强国,工商业一蹶不振,封建势力也极猖獗,进步力量受到宗教裁判所的严重打击。

俄国长期受异族侵袭,经济上极为落后,农奴制仍然在继续发展。

十七世纪后期,农民反抗沙皇和贵族的情绪日益高涨。

在十七世纪欧洲各国中,只有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大步向前发展。

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的文学也得到了发展与繁荣。

由此可以看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

当然,文学发展具有自身的特性,与经济的发展也具有不平衡性,这在下一个时期,即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的启蒙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可以看出。

一、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

它形成和繁荣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布瓦洛的《诗的艺术》,是在路易十四看过以后,才公之于世的,这部诗体理论著作的题材与路易十四并不相干,可是在结尾处也要颂扬这位“太阳王”的战绩,并号召作家们加以讴歌:多少要塞摧毁了!多少城已经攻下!多少辉煌的战果我王师手到擒拿!诗人们!振发诗情!来歌颂这些战绩;像这样丰功伟烈不容许平凡手笔。

……我们在当今时代还会有什么可怕?一切的文艺事业都浴着爱的光华;我们有贤明君主,他那种远虑深谋,使世间一切才人都不受任何困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17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按道理讲,应该是新兴的资产阶级以更加的斗志来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封建教会。

但是历史大发展往往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的向前推进。

从整个欧洲来看,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封建教会的斗争发展室不平衡的。

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史的开始。

资产阶级处死国王,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1649年宣布成立共和国。

然而后来王政复辟,几经周折,资产阶级发动政变,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

在这次并不彻底的革命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先进的国家。

然而,在欧洲大陆,封建统治达到了最高峰。

法国结束了胡格诺战争•(•1562-1598) ,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强大的君主专制国家,到路易十四时期最为鼎盛,•这位在位72年的“太阳王”,将自己视为上帝在尘世的代理人,公开宣布“朕即国家”。

当时,资本主义势力逐渐成长壮大,君主实际上充当了封建势力和资本主义势力表面上的调停人。

一方面,王权利用资产阶级打击封建割据势力;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则依附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于是,法国经济日益繁荣,在欧洲大陆处于领先地位。

其他国家封建势力加强,尤其是天主教会反动势力的猖獗,给欧洲的思想界和文化界带来深重灾难,它利用宗教裁判所、禁书、火刑等来迫害新思想家,阻挠改革。

又利用耶酥会这样的机构,以新教会的面目操纵教育系统和文化思想。

历史的车轮并不是永远向前的,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就出现了政治经济上的大倒退。

与历史情况相一致,各国文学也呈献出复杂的状况。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现实主义创作倾向仍有一定影响,但基本上走向衰落,风行一时的是巴洛克风格和古典主义。

关于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词源,众说不一。

一般认为它是由西班牙语巴罗珂(barroco)一词演变而来,原意是用来称呼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含有珍奇、•奇妙的意思,引申为奇形怪状、矫揉造作。

巴洛克作为一种艺术风格的术语最早是指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建筑的特点,这种建筑打破了匀称、平衡、合理的规则,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引起一种运动、豪华的视觉幻象及激情、神秘的戏剧性效果。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14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14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学思潮,在 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 学为典范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以法国文学成 就最高,随后扩展到英国以及德国等欧洲其他国 家。
产生背景: 1、政治文化氛围: 同动荡纷争的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 人们向往社会安定和统一,遵循理性与秩序的思 想占主流地位。 2、哲学基础: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他的哲学思想尊崇理性和秩序,直接指导了古典 主义作家的创作。
早期创作(1658-1663) 开创古典主义喜剧时期 《嫉妒的丈夫》 《可笑的女才子》 《害怕被欺骗的丈夫》 《丈夫学堂》 《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的批评》 《凡尔赛即兴》

《可笑的女才子》
嘲讽贵族社会的故作高雅和资产阶级的附庸风雅。
沙龙语言的矫柔造作
‚未来的记忆‛
‚生者与死者永恒的伴侣‛ ‚风韵的顾问‛ ‚谈话的舒适‛
《熙德》 罗德里克 父狄哀格 施曼娜 父高迈斯 描写强烈的爱情与家族利益之间的激烈冲突 体现崇尚理性、歌颂贤君、效忠祖国的道德观念和 政治态度
艺术特色 剧情冲突尖锐,人物形象鲜明,内心刻画细腻,戏 剧效果强烈。 施曼娜: 我还是要尽我的最大力量为父报仇, 然而,尽管这桩残酷的义务必得履行, 我唯一的希望,却是愿任何事也办不成。
B.思想上崇尚理性。 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布瓦洛的 文艺理论为创作指针。
个人对王权的拥戴,个人利益对国家利益的服从,公民义务 对个人私欲的克制……
包含对社会和谐、人格健全的合理要求 弊病: 对生命激情的压抑和对浪漫幻想的排斥 场面呆板 人物简单 风格拘谨 概念化 类型化
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
恶的精神 骄矜自负,暴烈残忍,奸诈阴邪 →失去乐园 《失乐园》是一部借宗教题材表现诗人在王政复辟后 对革命失败深刻反思的作品。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 世纪文学

第四章17 世纪文学一、17S 的文学类型:古典主义文学:17S 欧洲主要文学思潮,形成繁荣于法国,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基本特征:1、政治上:拥护王权,歌颂开明君主;2、哲学上:崇尚理性,强调感情服从理智,个人利益让位于国家利益;3、文学上:学习古代,奉古希腊、古罗马为典范,遵守规则。

在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

对戏剧而言,恪守“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第一,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和题材。

第二,有一套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

第三,主张语言准确、精炼、华丽、典雅,表现出较多的宫廷趣味。

第四,人物塑造类型化.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

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 小时内完成。

悲剧代表作家:高乃依地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熙德》是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和奠基之作。

其他作品《贺拉斯》、《西拿》、《波里厄克特》、《费得尔》拉辛古典悲剧第二代表。

《安德罗玛克》拉封丹《寓言诗》使寓言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布瓦洛《诗的艺术》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

喜剧代表作家:莫里哀《吝啬鬼》(阿尔巴贡是“守财奴”“吝啬鬼”形象,前有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夏洛克,后有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伪君子》(答尔丢夫,绝妙的铺垫“最伟大最好的开场”)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的意思,原指一种过分雕琢华丽的建筑,巴洛克风格后来影响到艺术、文学领域。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4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让· 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 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 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愤 怒,他的作品具有更 鲜明的现实意义。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的艺 术》(1674)。 在《诗的艺术》中,他阐 明了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 创作原则,对法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和概括。
17世纪重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
1.具有为专制王权服务 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崇尚理性。 3.模仿古代经典,注重 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名词解释:三一律)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 四
高乃依(1606—1684)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利 厄克特》 《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约翰· 德莱顿(1631—1700)

复辟王朝的桂冠诗人。
英国文学批评的创始人, 在《论戏剧诗》和《悲剧 批评的基础》等作品中, 较为系统地论述了古典诗 学的原则,为英国古典主 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
约翰· 班扬(1628—1688)



王朝复辟期间带有民主 倾向的清教徒作家。 他以整本旧约为背景创 作出一部伟大的寓言— —《天路历程》 (1678)。 《天路历程》以梦境游 历来描写基督徒追求信 仰的过程。
创作的第一阶段(1659-1663)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莫里的早期创作(1645-1658)
总评:思想上探索和艺术上积累时期。 表演:从民间戏剧汲取营养,学习普通语言, 向意大利职业喜剧家学习; 编剧:即性闹剧和情节戏剧,诸如《冒失鬼》 《情仇》 特点:戏剧创作主题浮浅,内容流俗,体现出 较强的民主倾向
莫里哀的风俗喜剧(1659-1663)
古典主义文学思想特征
第一,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 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 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第二,宣扬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第三,尖锐地抨击贵族的奢侈淫逸、腐化堕 落,同时也批判资产阶级的愚顽、附庸风雅 和想成为贵族的心理。 第四,古典主义悲剧多以帝王将相、宫闱秘 事为题材,继承了古希腊悲剧的传统。
《熙德》
拉辛
拉辛(1639—1699) 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家,出 身财政官家庭,本人做过 路易十四的史官。写作11 部悲剧,一部喜剧。代表 作是《安德洛玛刻》和 《费德尔》。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 理性,人物常常采用希腊 史上的美人,多缠绵悱恻 的艳史。情调阴柔平淡。
性格悲剧
拉辛的悲剧是性格悲 剧,心理描写占主要地位, 以恋爱心理为主。不重情 节,以人物的动机和希望 来决定情节的发展。
巴罗克文学
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兴盛于17世纪。起源于 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特点:词藻华丽,精雕细刻,富丽繁复,讲究修辞。
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马里诺,他的长诗 《阿多尼斯》,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诗句华丽,形 成了一种“马里诺诗体”。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在他的作品《孤独》中,比喻新 奇,形象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这种特点被称 为“夸张主义”,又称“贡戈拉主义”。 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作品《痴儿西木传》也有明 显的巴罗可文学特征。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复乐园》(1671)
• 重塑耶稣,成为资产阶级清教徒革命家 形象,主要任务是反抗暴政、专制。
“我梦想从罗马的桎梏中把人民解放出来, 把世界各地的暴行镇压下去。”
《力士参孙》(1671)
• 主题是革命行动,充满对于斗争的热情 和号召。
古典史诗的终结
• 三部长诗继承了荷马史诗和维吉尔史诗 的传统。它不仅是宗教史诗,也是一部 心理叙事诗,探索精神道德。它标志着 英雄史诗的结束。
布瓦洛(1636—1711)
• 古典主义的总结者和立 法者,诗体理论著作 《诗的艺术》。 • 理性原则:情节要合情 合理 • 自然原则:故事逼真, 性格要相称和一贯, • 道德原则:文艺必须有 社会教育意义
高乃依 Corneille (1606—1684)
• 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 《熙德》Le cid 古典主
• 悲剧调子是情感战胜理性, 从反面表现缺乏理智的恶果。 人物常常采用希腊史上的美 人,多缠绵悱恻的艳史。情 调阴柔平淡。
思考:
• 古典主义强调理智克服情感,这与文艺
复兴人文主义精神有什么关系?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 拥护中央王权,歌颂贤明君主 • 崇尚理性原则,理智克服情感 • 摹仿古代文学,重视艺术法则
古典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 政治基础:适应当时法国王权高度集中 的要求 • 哲学基础;理性主义哲学 • 文学传统、民族传统和人们的审美趣味、 社会心理
理性主义哲学
英国经验派
• 培根、霍布斯和洛克:外部世界是经验的基 础 • 贝克莱、休谟:外界是感觉或表象的总和 大陆理性派 • 笛卡儿、荷兰的斯宾诺莎和德国的莱布尼茨 • 认为感性知识不可靠,强调只有用推理的方 法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知识,真理的标准是 观念的清晰明白。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十七世纪的欧洲,针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带来的人欲横流和社会混乱,开始重建理性和社会道德规范,强调人的情感对理智、个人愿望对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的服从。

作为十七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必然重原则理性而少生命热情,重责任服从而少个性张扬,重规范戒律而少突破创新。

这是一次对社会意识和文学的清理,主体特征是节制、自律、规范、整合。

第一节概述一、十七世纪欧洲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barruco ,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指16——17 世纪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风格,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

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承了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斯》。

西班牙“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叙事长诗《莱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

法国小说家奥雷诺·德·于尔菲的小说《阿斯特雷》;诗人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等。

(二)清教徒文学英国17 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改革的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十七世纪的欧洲,针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带来的人欲横流和社会混乱,开始重建理性和社会道德规范,强调人的情感对理智、个人愿望对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的服从。

作为十七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必然重原则理性而少生命热情,重责任服从而少个性张扬,重规范戒律而少突破创新。

这是一次对社会意识和文学的清理,主体特征是节制、自律、规范、整合。

第一节概述一、十七世纪欧洲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

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

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

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也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barruco ,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指16——17 世纪的音乐、绘画、建筑和文学的风格,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

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承了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斯》。

西班牙“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叙事长诗《莱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亚的寓言》;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

法国小说家奥雷诺·德·于尔菲的小说《阿斯特雷》;诗人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的《圣彼得的眼泪》等。

(二)清教徒文学英国17 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改革的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教徒运动继而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诸如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反对烦琐铺张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浮靡的生活方式,提倡勤劳朴素的生活等。

清教徒文学把《圣经》奉为圭臬,弘扬清教徒精神,描写具有强烈宗教情感和革命叛逆精神的清教徒生活,常常取材《圣经》,师法中世纪宗教文学梦幻、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以诗意浓郁的笔墨,偏执极端的情绪,表现对信仰、理想的执着追求。

清教徒文学的杰出代表是:约翰·班扬和弥尔顿。

牧师、散文作家约翰·班扬的寓言体小说《天路历程》,以梦幻文学的形式,叙述他在梦中的所见所闻。

作品描述了一个“ 基督徒” 在“ 宣道师” 的指点下,逃离“ 毁灭城” ,经由“ 灰心沼” 、“ 屈辱谷” 、“ 死荫谷” 、“ 浮华市集” 、“ 怀疑堡垒” 、“ 快乐山” ,最后到达“ 天国城” 的艰难历程。

小说表现了人在信仰指引下,战胜人性弱点,走向理想境界的主题。

弥尔顿出生于清教徒家庭,青年时代曾闭门攻读文学6年,渴望摘取诗歌桂冠。

后来有感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精神,积极投身清教徒运动,发表了《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为英国人民申辩》等政论文。

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口授三部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

《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创世记》和《新约·启示录》,长诗中,上帝被描述成暴君形象,撒旦被塑造成革命清教徒形象,体现了弥尔顿惊世骇俗的反叛精神。

《复乐园》取材于《圣经·新约·路加福音》,通过耶酥拒绝魔鬼诱惑的故事,表现信仰高于一切的革命气节。

《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表现了参孙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17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

(三)古典主义文学1 、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17 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起源并且兴盛于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王权的御用保护是其繁荣的沃土。

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其哲学基础。

2 、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1)思想特征:主张为王权服务,为政治服务,拥护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提倡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服从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反对贵族阶级的骄奢淫逸和腐化堕落。

(2)艺术特征:A 、文学理念:主张摹仿古希腊罗马文学,往往断章取义,曲解古人观点,以此制定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比如“三一律”;B 、创作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悲剧大都取材古希腊罗马时代;C 、文学体裁:以高雅的和卑俗区分戏剧体裁:悲剧高雅,语言高尚典雅,喜剧卑俗,语言俚俗;D 、艺术语言:追求准确、精练、华丽、典雅的宫廷趣味;E 、人物形象:类型化、概念化,缺乏个性和艺术魅力;F 、组织机构:法兰西学院是古典主义作家翘首仰望的最高文学机构,1635 年由首相黎世留亲手创立。

学院制定规范化的文化准则来约束全国文化的发展,积极干预学文学创作。

院士的名额确定为四十名,号称“四十不朽者”,只有有人去世,才能补选他人。

法兰西学院院士是清一色的男性,直到1980年 3 月 6 日,几经周折,才补选女作家玛格丽特·尤尔瑟娜尔为新院士,从而打破了“ 男性俱乐部” 的惯例。

三一律:是古典主义关于戏剧结构的创作原则,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符合三个整一:剧本只能有一条情节线索、剧情只能发生在同一地点、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24 小时)。

这是泥古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断章取义,歪曲误读的结果。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讲“ 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完整的行动”,同时指出一出戏的演出时间应“ 以太阳的一周为限” 。

“三一律”是当时法国宫廷文人学者根据路易十四的政治意图制订出来的,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在《诗艺》中进行了集中概括:“不过我们要遵守理性制定的规则,希望开展情节,处处要尊重技巧;在一天、一地完成一件事,一直把饱满的戏维持到底。

” “三一律”是君主专制政体在戏剧艺术上的反映,其优势是舞台时空的高度凝练,戏剧情节的紧凑、集中等;其弊端是人物性格的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的绝对化、程式化等,严重束缚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3 、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联系古典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承续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文学传统,比如: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封建反教会,肯定现世人生幸福的主题等;同时,又是对人文主义文学过分强调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创作缺乏规范等弊端的反拨,这种反拨因其矫枉过正而导致走向另一极端。

4 、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笛卡儿以几何学的认识论来建构“唯理主义”哲学体系,认为人的错误在于人的自由意志突破了理性的约束,肯定清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

这些观点对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和规范的文学创作原则产生了直接的导引作用。

5 、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布瓦洛的美学论著《诗艺》奠定了古典主义的文学和美学原则。

具体表现为:文艺必须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道德美;作品必须恪守理性表达真理,情节必须合乎情理的理性美;故事必须真实,人物性格必须相称一贯,必须显示人性善恶的自然美。

6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为代表,英国和德国均受其影响。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

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是古典主义悲剧的典范。

《熙德》通过公民义务与个人爱情的冲突,表现理性战胜情欲的主题。

《安德洛马克》塑造了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的遗孀安德洛马克机智勇敢的性格,肯定了理性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

拉·封丹把寓言戏剧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社会矛盾,开拓了寓言的新境界。

莫里哀的喜剧代表古典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第四章第二节莫里哀一、莫里哀生平莫里哀(1622-1673 )是法国17 世纪古典主义喜剧的缔造者。

莫里哀生于巴黎宫廷陈设商家庭,但他酷爱戏剧,放弃了“王家侍从”的特权和荣誉,选择了被视为“贱民”的“戏子”行业,组织“光耀剧团”,取艺名莫里哀。

莫里哀毕生从事喜剧活动:做演员、剧团领导人,并自己动手创作剧本。

几度负债入狱。

后得路易十四青睐,剧团长驻巴黎。

1673年2月17日,抱病演出《无病呻吟》,卸装后咯血而死。

教会不许葬在教堂公墓,四天后草草埋葬。

二、创作概况分三个阶段:(一)1659 年—— 1663 年:开创期。

主要作品:《可笑的女才子》和《太太学堂》等。

《可笑的女才子》是一幅上流社会的讽刺画。

这出讽刺独幕剧,嘲笑了贵族沙龙矫揉造作、附庸风雅的恶习。

却因此触怒自命风雅的贵族阶级,一度被禁演。

《太太学堂》是近代“社会问题剧”开山之作。

这出五幕诗剧探讨了婚姻、爱情、妇女的地位和教育等问题,批判了修道院反人道的教育制度和封建夫权观念。

该剧为莫里哀赢得1000 利佛尔年金,荣获“优秀的喜剧诗人”称号。

(二)1664 年—— 1668 年:全盛期。

主要作品:《伪君子》、《堂璜》、《恨世者》和《悭吝人》《悭吝人》取材于古罗马剧作家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剧中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吝啬鬼阿巴贡的形象,批判了资产阶级狂热拜金的思想。

(三)1669 年——1673 年:创作晚期。

主要作品:《贵人迷》和《司卡班的诡计》等。

《司卡班的诡计》体现了平民的智慧。

这出三幕剧塑造了一个平民智者仆人司卡班的形象,赞美了下层人的智慧,因此遭到布瓦洛的批评,却恰恰体现了莫里哀的民主思想和喜剧天才。

三、莫里哀的喜剧观1 、观照现实:“修饰本世纪的肖像”。

反映现实人生的矛盾,表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2 、批判意识:“ 抨击本世纪的恶习”。

实行“中常之道”,批判不彻底,表现了妥协倾向。

3 、民主思想:塑造平民英雄形象。

对下层人没有偏见, 对上流社会没有好感。

4 、笑的艺术:喜剧表现手法:性格的矛盾、喜剧语言、喜剧动作。

四、《伪君子》赏析1 、反复遭禁的“ 人间喜剧”1664 年5 月12 日,首次在凡尔赛游园会上公演(三幕剧),遭到“圣体会”和太后攻击,扬言要把莫里哀处以极刑。

11 月,在路易十四弟媳的别墅里演出。

1667 年8 月5 日,更名《骗子》正式在剧场公演,第二天被最高法院主席禁演。

8 月11 日,巴黎大主教张贴告示,禁止教民阅读或听人朗读该剧,违者开除教籍。

1668 年1 月,教皇颁布“教会和平”谕令,2 月5 日,《伪君子》终于能够以真面目公演,演出盛况空前。

2 、人物形象分析答丢夫:(1 )伪善:声言不图安逸,不好色,不贪财,不杀生,却在剧情发展过程中充分暴露出真实面目。

伪善的语言:第一次亮相的开场白:“劳拉,把我的鬃毛紧身跟鞭子都好好藏起来……倘使有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去给囚犯们分捐款去了。

”第一次见桃丽娜:“盖上你的胸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