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十一五”水利发展专项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十一五”水利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五”水利发展回顾
(一)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十五”期间,全省计划安排水利投资21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94.5亿元,省级投资52.5亿元,市县配套63亿元。截止2005年底,预计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96.75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3.69%。
(二)计划项目完成情况
防洪减灾。相继实施了三门峡库区渭洛河下游、黄河小北干流、渭河中游段、汉江干流和延河、泾河、千河、丹江、月河等江河防洪和三门峡库区移民防洪保安工程建设,累计新建和加固各类堤防工程6180.4km,其中堤防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长度为626.03km,占堤防总长度的10%。开工建设西安、宝鸡、汉中、安康、延安等大中城市和7座县城防洪工程,全省17座城市达到设防标准,占总设防城市总数的25%。完成了石头河、石门、羊毛湾等大型水库和46座中型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水源工程。黑河金盆水库、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定边供水、三原西郊水库、洋县卡房水库和东雷二期抽黄等6项重点续建工程已全面完成。安康黄石滩、渭南涧峪、榆林瑶镇、李家梁和神木采兔沟、洛惠渠渠首加闸、引乾入石等按计划开工建设,瑶镇、李家梁、黄石滩及洛惠渠加闸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
城乡供水工程。建成西安黑河、渭南涧浴,延安王瑶、宝鸡冯家山、汉中石门、榆林红石峡、铜川桃曲坡水库供水工程,并对城区供水设施进行了扩建、改造,建设了西安市南郊水厂、宝鸡市冯家山水厂、汉中市石门水厂等,对部分城区
管网进行改造,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市供水系统。完成84个县(区)城区供水发展总体规划,累计投资6亿余元,新建、扩建水源39处、水厂60 多处,管网干管总长度达到2569公里,全省县城供水能力由34 万吨/日提高到71万吨/日,供水人口341万人。建成乡镇供水工程900多处,日总供水能力达到17万多吨,使192万人受益。解决农村重氟病区84.69万人的改水问题,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1042处,受益1070.53万人。全省农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已达948万人,约占农村总人口的34 %。
水保生态。在皇甫川、丹江、嘉陵江、无定河、延河、佳芦河、泾河等重点流域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世行二期贷款项目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84万km2,其中兴修基本农田21.32万hm2,造林种草262.68万hm2,修建淤地坝5146座。
农村水利。新建成基本农田4193万亩,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2万多处,其中中小型水库963座,小型灌区142处,小型抽水站1.63万处,新修机电井17万眼,自流引水渠道1.53万条,各类水窖61.47万眼,池塘2.98万处。按计划完成了关中灌区改造世行贷款项目,加快了11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进度,衬砌大中型灌区干支渠578.1km,改造建筑物2615座。节水灌溉面积净增519.6万亩,累积达到1231.5万亩。
农村水电。全省投产水电装机14.4万kW。通过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水电建设吸引社会资金8.1亿元,占完成资金量的76%。
渔业。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元,为计划1.4倍,年均递增28%;水产品总产量达到7.8万吨,全省水产良种覆盖率达到65%,渔民人均收入达到6400元,年均递增4.5%。
水文及水利信息化建设。改造10处水文站,建成基于WebGIS的防汛会商系统、水利信息应用服务平台、渭洛河下游决策支持系统、三座重点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立了省防汛调度中心办公自动化局域网、水文信息广域网、防灾减灾预警预报信息广域网系统和连接10个地市防汛办、部分县水电局的防汛业务信息广域网系统。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水利事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水资源短缺且分布不均,调控能力低,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我省水资源总量列全国第19位,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238m3,为全国人均水平的54%;耕地亩均占有水资源量850m3,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2%。在空间分布上,71%的水资源集中在陕南,而占全省面积65%的关中和陕北仅占29%,属严重资源性缺水地区。其中,人口占全省60%、GDP占73%、耕地面积占52%、灌溉面积占87%的关中地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18%,人均水资源量380m3,相当全国人均水平的1/6;亩均只有250m3,相当全国的1/6。在时间分布上,水资源的65%集中在汛期,关中、陕北本来水资源总量不足,加之汛期径流多集中于几场高含沙的洪水中,水资源利用困难更大。
二是防洪减灾体系薄弱。我省暴雨及洪水灾害多发,陕南、陕北几乎年年有极端暴雨洪灾、泥石流、滑坡发生。沿渭河等主要江河的多数城镇设防标准普遍偏低,西安、宝鸡、咸阳、汉中等10座城市综合防洪标准不足50年一遇,延安、铜川、商州、榆林华阴等市区防洪标准低于30年一遇,绝大部分县城设防能力不到20年一遇,主要江河两岸农田及中小城镇的防洪标准普遍低于10~15年一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省尚有255座小型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病险隐患,对库区下游310万人和435.68万亩耕地造成威胁。防洪工程重建轻管现象依然严重,
河道内乱建乱挖屡禁不止,水情报汛、通信、工程管理等非工程措施建设滞后。
三是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治理进度缓慢。我省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3750千公顷,占总面积的67%。全省年平均输入河流的泥沙量8亿t,约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量的1/5。而且侵蚀强度大,年平均侵蚀模数4100t,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侵蚀模数高达11000t/km2以上,最高超过3万
t/km2。黄河流域138个水土流失重点县,陕西占48个。虽经多年坚持不懈治理,面上水土流失强度明显降低,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趋势仍未得到遏制,新的水土流失仍在不断产生,治理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四是水生态环境恶化形势严峻。据统计,全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11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7亿t,而且80%以上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江河湖库等水域。地表水污染已由河流点线扩大到渠、库,地下水体污染也日趋严重。渭河是关中地区唯一的废污水承纳和排泄通道,渭河干流宝鸡峡以下河段全部为V类或超V类水质,基本丧失了水的使用功能,渭河流域重要城镇和重点工业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长江流域地表水总体上污染程度较轻,但濂水河、冷水河、八渡河以及汉江、嘉陵江、丹江的部分河段污染也比较严重。2003年全省监测的22个水质断面,评价河长1673公里,其中水质符合优于三类的河长仅占评价河长的50%左右。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矛盾,同时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危害愈加严重。
五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我省现有4194万亩基本农田,约有60%无水利灌溉条件或供水保证率不高,旱涝保收田面积只有1275万亩。142处万亩以上30万亩以下的中小灌区配套设施不完善,老化失修严重。设施灌溉面积222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不足1580万亩。13个大型灌区历史欠账较多,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艰巨,目前干支渠渠道衬砌率为66%左右,大型泵站工程绝大多数建于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