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
工业遗址改造的评论
![工业遗址改造的评论](https://img.taocdn.com/s3/m/9ca8b43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8.png)
工业遗址改造的评论工业遗址改造,这可真是个超有趣的话题呢!咱就说那些工业遗址,以前那可是热火朝天的生产地。
像那些老工厂,大烟囱呼呼冒烟,机器哐哐响,承载着好多人的回忆。
可随着时代发展,好多都被废弃了,就那么闲置着,看着怪可惜的。
现在对工业遗址进行改造,真的是个特别棒的主意。
一方面,这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保护。
那些老厂房、老设备,可都是时代的印记啊。
把它们保留下来,就像保留了一本活的历史书。
我有个朋友家附近就有个改造后的工业遗址,以前那是个老纺织厂。
现在啊,厂房的外观基本没咋变,还是那种红砖砌的,很有年代感。
但是走进去就不一样了,里面变成了创意集市,有好多年轻人在那摆摊卖自己做的小玩意儿,什么手工的耳环啊,超酷的手绘T恤之类的。
这感觉就像是过去和现在融合在了一起,超奇妙的。
而且工业遗址改造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原来那些废弃的地方,重新有了人气。
像有的改成了艺术园区,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在那开工作室。
这不仅让艺术家有了便宜又有特色的创作空间,还能吸引游客来参观。
游客来了就得消费呀,附近的饭馆、咖啡店啥的生意就好了。
我之前去一个这样的艺术园区,看到有个废旧的大仓库改成了一个超级大的画展场地。
画展的主题就是关于工业记忆的,那些画作和老工业遗址的背景搭配起来,真的是特别有氛围。
在那周围还有一些小店铺,卖一些和艺术相关的小物件,价格还挺合理的。
我就忍不住买了几个有创意的小雕塑,感觉自己也是在为这个地方的发展出份力呢。
再说说对环境的好处吧。
以前那些废弃的工业遗址可能是破破烂烂的,说不定还有点污染啥的。
改造之后,那环境可是大变样。
有的改成了公园,有花有草有树,还保留了一些工业元素做点缀。
比如说用废旧的铁轨铺成小路,或者把旧机器做成景观雕塑。
人们可以在那散步、遛狗、晒太阳,多惬意呀。
这就像是把一块被遗忘的荒地变成了城市里的一片小绿洲。
不过呢,工业遗址改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候改造的成本可高了,毕竟那些老建筑、老设备都得维护。
煤矿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问题研究
![煤矿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问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7f436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f.png)
煤矿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问题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矿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煤矿工业遗址作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见证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然而,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煤矿工业遗址面临着被废弃和破坏的风险。
因此,研究煤矿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问题,不仅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首先,煤矿工业遗址保护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煤矿工业遗址承载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记忆,是我国现代化的见证者。
保护煤矿工业遗址可以有效地传承和弘扬我国的工业文化,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
同时,煤矿工业遗址也是研究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依据,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煤矿工业遗址再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煤矿工业遗址经过改造和再利用,可以成为文化旅游景区、创意产业园区、科技创新基地等多种功能的载体。
例如,将煤矿井下设施改造成地下博物馆,通过展示矿工的工作生活,让人们了解矿工文化的同时,也能够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煤矿工业遗址还可以成为创意产业园区,吸引文化创意企业入驻,推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煤矿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金问题。
煤矿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再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修缮、改造、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然而,由于煤矿工业遗址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并不被广泛认可,很难吸引到足够的资金支持。
其次是技术问题。
煤矿工业遗址的修缮和改造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有专业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但目前,我国在煤矿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技术手段也相对滞后。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煤矿工业遗址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研究。
首先,应加强对煤矿工业遗址的保护意识和价值认知。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煤矿工业遗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社会对煤矿工业遗址保护的支持力度。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造利用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造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ba7da293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1.png)
建立工业遗址的档 案和信息数据库, 为后续开发利用提 供基础数据。
整理工业遗址的建 筑、设备和文化遗 产,了解其历史和 功能。
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保护工业遗址的建筑、设备和 文化遗产,避免破坏和流失。
传承工业遗址的历史文化和传 统工艺,保持其历史风貌和特 色。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改 造利用》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 • 工业遗址的改造利用现状 • 工业遗址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发 • 工业遗址的改造利用策略与建议
01
工业遗址的文化内涵
工业遗址的定义与价值
定义
工业遗址是指过去工业生产活动遗留下来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建筑物、机械、设备、矿场、仓库等。这些遗址 记录了工业革命的历史和人类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技术价值。
改造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资金与政策支持不足
工业遗址改造利用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目前有些地区缺乏这些支持, 导致改造利用难以进行。
设计与规划不合理
一些改造利用项目由于缺乏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导致改造后的空间无法充分 利用,甚至造成二次浪费。
03
工业遗址的特色文化资源 开发
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理
将工业遗址改造为城市公共空间, 如公园、广场等,为市民提供休闲 娱乐的场所。
综合开发模式
将工业遗址进行综合开发,既保留 其历史文化遗产价值,又赋予其新 的功能和用途。
提高公众对工业遗址的认知度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媒体报道、宣传活动、教育课 程等,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工业遗 址的重要性和价值的认知度。
高坑大井煤矿工业遗产现状与思考
![高坑大井煤矿工业遗产现状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879da6548d7c1c708a14525.png)
高坑大井煤矿工业遗产调查高坑煤矿大井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西南约14公里的高岗埠,距安源约7公里,与萍乡煤矿接壤,该矿区面积为802公顷,是萍乡矿务局下属的大型煤矿之一。
据《萍乡矿务局志》记载:高坑大井创办于1937年,是以征购国营范围内开采的华兴、福裕和信太森私人土井改称为一、二、三分井,经过整理改造和扩建从事生产。
在抗日战争时期,该矿竖井曾用泥土堵塞停产,机件拆运到湘桂铁路沿线,以及拨至祁零煤矿、明良公司、甘肃油矿等处应用,到1947年1号立井才正式恢复开工,为满足武汉及浙赣铁路对焦煤的急切需求,高坑矿务局加速对土井的改造和扩建增加生产。
1952年大井煤矿发展到了高峰期,竖井年产量达到60万吨。
建设规模也不断扩大,是当时萍乡最大的煤矿,为我市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开采时间很长,目前,地下资源已经面临枯竭,即将面临破产转型。
2009年5月我们对高坑大井煤矿工业遗产进行了田野调查,发现了一系列煤矿工业遗产和文革时期的建筑。
具体调查情况如下:1、生产设施设备有1952年进口的加拿大生产的4米直径双滚筒大型绞车,提升电动功率为525千瓦的390米深的一号立井整套设备,为当时江南煤矿第一台最大的绞车(见图1);有1955年从苏联进口的510米深的机车及配电整套设备(见图2);有日本进口的“日立牌”700毫米的BRD2-ICC压风机(见图3);有美国、加拿大的压风机和1963年我国“上海第一气体压缩厂”制造的压风机及电压表等整套设备(见图4);有1952年建的井架(见图05) ;还有抽风机、抽水机以及防瓦斯灭火设备等。
(加拿大进口的绞车图)(苏联进口的绞车图) (日本压风机图)(加拿大压风机图) (井架图)2、五十年代的建筑(1)办公及生产车间:有机电车间、压风机房、抽风机房、抽水机房、一号、二号立井绞车房及配电房;矿区办公大楼;矿工招待所;职工宿舍、学校、医院;矿工进班室;矿工藻堂;矿工光荣台;炸药房以及洗煤厂;炼焦厂;材料场等。
工业遗址建筑立面改造方案
![工业遗址建筑立面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a35e0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ac.png)
工业遗址建筑立面改造方案工业遗址的建筑立面改造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进,许多老旧的工业遗址面临着改造和重新利用的问题。
这些工业遗址承载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其老化和破损的建筑立面却成为了改造难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对工业遗址的建筑立面进行改造,以实现其保护与利用的双赢局面。
二、目标分析1. 保护历史与文化资源:工业遗址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改造方案应尊重其原建筑结构和历史风貌,保护其独特的空间韵味。
2. 提升建筑外观:工业遗址的建筑立面通常老化破损,改造方案应注重提升建筑外观,体现其新的用途和形象,使其融入现代城市环境。
3. 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工业遗址的改造不仅仅是外观的改变,更应考虑内部空间的舒适性。
改造方案应改善室内采光、通风等条件,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4. 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改造方案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环保材料,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等,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改造方案1. 保护与修复:针对工业遗址的建筑立面破损情况,首先进行必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对于破损的墙体,可以选择进行局部重建或者补漆修复,保留原有的历史风貌。
2. 外墙装饰:为了提升建筑外观,可以在原有立面的基础上添加装饰材料,如艺术壁画、彩绘玻璃、陶瓷片等,以表达当代艺术的创新与活力。
同时,可以利用智能化技术,将建筑立面打造成可变换的显示屏,展示不同的画面和信息。
3. 绿化与景观:通过在立面上添加垂直绿化或绿色植物墙,在改善建筑外观的同时,提供自然的美感和减少周围环境噪音,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增加景观设计,如水景、雕塑等,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4. 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通过改善采光和通风条件,增加窗户和天窗,提升建筑内部的亮度和空气流通性,创造良好的使用体验。
同时,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布局,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5. 可持续发展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采矿业中的矿山遗址修复与利用
![采矿业中的矿山遗址修复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896de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6e.png)
采矿业中的矿山遗址修复与利用采矿业作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为人类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短期经济效益的驱使下,许多矿山遗址被弃置,成为了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的源头。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矿山遗址的修复与利用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以采矿业中的矿山遗址修复与利用为题,探讨其意义、挑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矿山遗址修复的意义矿山遗址修复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还对社会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1 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矿山开采过程中会破坏植被、土壤及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和水污染等问题。
通过矿山遗址的修复,可以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2 资源再利用与节约型经济矿山遗址中往往还存在大量潜在的资源,如尾矿、废渣等。
通过技术手段对这些资源进行回收与再利用,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需求,还可以促进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1.3 土地再开发与社会效益修复矿山遗址后,可以将其改造为生态公园、旅游景区或工业用地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同时,矿山遗址修复还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社会效益。
二、矿山遗址修复的挑战矿山遗址修复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包括技术难题、投资成本等方面的问题。
2.1 技术难题与复杂性矿山遗址修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地质、水文、生态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修复过程中,需要解决土壤改良、水体治理、植被恢复等诸多技术难题。
2.2 资金投入与经济效益矿山遗址修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复垦、恢复植被、水处理等各个环节。
然而,修复后的矿山遗址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缺乏直接的经济回报,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三、矿山遗址修复与利用的解决方案为了克服矿山遗址修复中的挑战,提出了以下的解决方案。
3.1 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通过加大对矿山遗址修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修复效果和效率。
例如,利用生物修复技术、人工湿地等手段,加速土壤恢复和水体净化过程,降低修复成本。
矿区改造调研报告
![矿区改造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1cc5c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c.png)
矿区改造调研报告根据对矿区改造的调研,我将结合实地考察和相关数据分析,就矿区改造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做出如下报告:一、矿区改造的现状:1. 问题:许多矿区在矿产资源开采后变成了废弃的工业遗址,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2. 矿区规模:矿区有不同的规模,从小型开采点到大型矿山,涉及的范围也各不相同。
3. 破坏程度:矿区的破坏程度也不一致,有些地方污染和破坏程度较轻,而有些地方则严重受损。
4. 矿区利用:个别地方通过技术手段对矿区进行改造和利用,但在整个矿区范围内尚未形成普遍的改造模式。
二、矿区改造存在的问题:1.环境问题:矿区的开采活动导致土壤、水源和大气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2.资源浪费:由于矿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其中蕴藏的资源得不到充分挖掘和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3.土地闲置:废弃的矿区土地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4.文化遗产保护:许多矿区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但由于缺乏保护意识和措施,这些文化遗产面临着丧失和破坏的风险。
三、矿区改造的解决方案:1.环境恢复与治理:对矿区进行环境污染治理,修复受损的土壤和水源,恢复生态系统平衡。
2.资源利用与回收: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矿区蕴藏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通过再生工艺将废弃的矿渣转化为新的资源。
3.土地再利用与规划:根据矿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特点,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发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
4.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矿区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修缮、整理和宣传,使其成为当地和国家的文化遗产。
5.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加大对矿区改造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推动的格局。
四、矿区改造的前景:1.经济发展:通过矿区改造,闲置的土地可以得到有效利用,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环境保护:矿区改造能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恢复生态平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工业遗址转型利用的思考与实践
![工业遗址转型利用的思考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cd5e053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6c.png)
工业遗址转型利用的思考与实践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许多曾经热闹的工厂和设施逐渐变得陈旧和落后,逐渐被新的工业设施取代。
这些工业遗址在经过一定的改造和转型后可以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可以成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新产业的孵化地。
工业遗址的转型与利用,在国内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在此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模式,可以为未来的转型和利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启发。
一、工业遗址的保护与转型工业遗址的保护与转型最基础的一点是保护。
保护源于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负责。
工业遗址的保护应当是将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的过程,是将历史变成现实的过程。
工业遗址的保护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管理管理与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保护工业遗址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保证工业遗址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管理制度中,应该包括对工业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对工业遗址内部设施的保养和维护,以及对游客参观的管理和规范。
2、研究工业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在保护和转型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这些工业遗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些遗址的价值,并且在转型中更好地将历史融入到现实中。
历史和文化的解读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工业的发展历程,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3、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保护工业遗址的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文化教育活动,比如举办历史文化展览、历史文化论坛、工业历史讲座等等,这些活动可以提升公众对工业遗址的认知和关注度,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二、工业遗址的转型与利用工业遗址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更好地拓展工业遗址所蕴含的潜力和价值。
工业遗址的转型与利用涉及到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规划设计工业遗址的建筑和设施大多存在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规划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些特点,更好地利用这些特点来托起拟建项目的整体形象。
在设计中,应该充分体现工业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并且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工矿遗址改造方案
![工矿遗址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5832f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87.png)
工矿遗址改造方案背景工矿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多工矿企业不得不关闭或迁移。
这些曾经繁华一时的工矿遗址,集中反映着当时城市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工业文化的沉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如今,在城市化和文明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些工矿遗址成为了城市规划和文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
本文将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工矿遗址,实现文化传承和经济转型。
工矿遗址改造的重要性工矿遗址作为城市工业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价值。
同时,过去的工矿企业往往集中在城市的重要地带,占有一定的土地和建筑面积。
这些资源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将浪费城市的有限资源和历史的遗产。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工矿遗址的改造也是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工矿遗址改造后可以成为新兴的产业发展区域,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工矿遗址改造方案方案一:文化体验区将工矿遗址改造成为城市文化体验区,通过打造传统手工艺品展示、创意设计展览、文化沙龙、咖啡馆等功能区,打造一个集文化、艺术、创意和时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
方案二:企业孵化区将工矿遗址改造成为新兴产业的创业孵化区,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文化创意企业等,建立创新型企业孵化平台,推动城市经济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方案三:商业购物区将工矿遗址改造成为商业购物中心,通过引入国际品牌、精品餐饮、时装生活、文化艺术等配套商业,创造高品质、高消费、高体验的城市休闲购物空间。
方案四:创意办公区将工矿遗址改造成为新兴企业和创意行业的办公区,通过打造创意空间、办公平台、会议展示等区域,吸纳大量专业人才和创业团队,打造一个开放、创新、协作的工作社区。
方案五:工业博览区将工矿遗址改造成为工业博览区,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展示,展示城市工业创新的成果和发展成果。
同时,结合互动体验、文化表演等形式,打造具有艺术感、科技感和人文感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煤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煤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26c68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8.png)
煤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煤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煤炭资源丰富是中国的一大特点,煤矿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能源形势的改变,煤炭行业正逐渐减少产能,煤矿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问题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以“煤矿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为主题,探讨煤矿工业遗产的意义、现状、保护方式以及再利用的潜力。
煤矿工业遗产是过去煤矿工业时代的见证,拥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它们记录了人们在煤矿工作中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反映了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
另外,煤矿工业遗产还具有旅游景点和城市更新的潜力,能够吸引游客和投资,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当前煤矿工业遗产的保护形势并不理想。
由于长期的工业发展和经营,很多煤矿工业遗产已经破损或面临拆除,文物和资料也未能得到妥善保存。
此外,煤矿工业遗产的保护普遍面临资金缺乏、技术支持不足、法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煤矿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滞后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再利用煤矿工业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政府领导和政策支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煤矿工业遗产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煤矿工业遗产保护基金,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加强对煤矿工业遗产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全面了解煤矿工业遗产的分布和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保护工作。
同时,加强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培养一支专业化的保护队伍。
此外,还应积极开展社会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煤矿工业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意识。
煤矿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其保护的重要任务。
煤矿工业遗产可以通过转变功能、改造设计等手段,重新利用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科研教育等领域。
比如,可以将煤矿作为旅游景点开放,打造独特的矿山旅游品牌。
同时,可以将煤矿建筑以及相关遗迹进行改造和保护,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载体,发展矿主文化、工人文化等主题活动。
此外,煤矿工业遗产还可以用于科研、教育和培训等用途,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改扩建矿井旧巷改造扩大利用浅析
![改扩建矿井旧巷改造扩大利用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2f5a3867ec102de2bd8985.png)
王爱青 ( 阳泉煤业 集团 天安煤矿有 限公 司, 山西 忻 州 0 3 5 1 0 0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文 章介绍 了天安煤矿概况及 旧巷 改造扩大 技术 要求 , 分析 了改扩建矿井 旧巷 改造扩大利用的优越性 , 并提出改扩建矿井
日 巷改造扩大 的改进措施及建议 , 对 改扩建矿 井的改造建设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 : 矿井旧巷 ; 改扩建 ; 建议 ; 改进措施
1天安煤 矿概 况 阳泉煤业 集 团天安煤 矿 有 限公 司位 于忻 州 市 静 乐
县杜家村镇任家村 , 是 阳泉煤业 (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于2 0 0 9年 整 合 的 一 座 单 独 保 留矿 井 。 井 田东 西 宽 1 . 5 k m, 南北 长 1 . 7 k m, 井 田面 积 1 . 9 6 6 3 k m , 矿 井 设 计 生 产能 力 0 . 9 Mt / a , 批 准 开采石 炭 系 2 #一5 # 煤层 , 2 # 煤 平均厚度 5 . 4 m, 5 # 煤平均厚度 1 5 . 1 6 m, 保有资源储量 3 9 4 6万 吨 , 设计 可采储 量 1 6 7 0万 吨 , 矿 井 服 务 年 限 1 8 . 8 年, 奥灰 水位 标 高 1 4 7 4 . 0 5 m, 为 带 压开 采 矿 井 , 煤 层属 自燃煤 层 , 煤 尘有 爆 炸 性 , 煤种 属 气 煤 。本 矿 为一 个水平 开采 , 开 拓水平 为 1 3 7 2 m, 主 要开 采 2 # 、 5 # 煤层 , 在2 # 煤层 建立 1 4 5 0 m辅 助水平 开 采 2 # 煤层 , 开 拓 水平 与辅 助水平 之 间通过 进 风行 人 斜巷 及 煤 仓联 结 。全 井 田划分 为 4个 采 区 , 设 计 首 采 井 田西 北 部 2 # 煤层 2 0 1 采区 2 0 1 0 1 工作面。 2旧巷情 况及 新巷 设计 要求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设计要点与方法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设计要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00e340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f.png)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设计要点与方法
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设计要点与方法如下:
1.历史和文化保护:重要的工业遗址是一种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保护遗址
的原有结构和外观,以及与之相关的文物和纪念物,是非常重要的。
2.结构安全和功能改造:工业遗址通常有着特殊的结构和功能,再利用时需要
进行结构的修复和改造,以确保场所的安全性,并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3.可持续发展:在重新设计工业遗址时,应考虑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
则。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是重要的设计准则。
4.社会功能:重新利用工业遗址时,应根据当地社区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合适
的功能和服务,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促进社会和文化交流。
具体来说,设计从场地规划开始,将建筑、室内、景观、照明一体化考虑,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建筑的工业特征和历史信息,并进行改造再利用。
设计首先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通过结构加固等措施,保留建筑外观原貌。
之后,选择性地利用原建筑空间植入新功能,如原宿舍改为酒店客房,原锅炉房改为礼堂,原办公楼和设备用房改为餐厅、接待中心等。
在此基础上,在场地重要节点位置设置新公共建筑,形成空间和视觉上的锚点,如酒店大堂,区域入口处的书吧,崖顶的茶吧等。
新建筑与老建筑在形式和材料上刻意进行了区分,形成戏剧性的对话关系,也清晰地标明了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特点和建筑语言。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探析——以绵阳朝阳厂三线工业遗址改造为例
![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探析——以绵阳朝阳厂三线工业遗址改造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d8f9721eefdc8d376ee32ba.png)
崇拜 或教 育 等和 工 业相 关 的社 会活 动 场所 1 。
对 工 业 遗 产保 护 的 活 动 .最 早 可 追 溯 到 英 国 开展 的 对 工业 革
命 与 工 业 大发 展 时 期 的产 业遗 迹 的纪 录 、整 理 和保 存 。1 9 7 8 年 .
国际 工 业遗 产 保护 委 员会 ( T I C CI H)宣 告 成立 ,成 为世 界 上第 一
口 北京中海华艺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陈 日飚
工业 遗 产 是 世 界 文化 遗 产 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工业 遗 产 的 改 造
不仅 局 限于 物 质 空 间 的 改造 ,还 涉 及 到城 市 经 济 结构 调 整 和 社 会
桥 ” 、中 山岐 江 公 园等 。这 些 针对 工业 遗 产保 护 与 利 用 的探 索 与
了大 量 的 经验 。其 针 对 工 业遗 产 改 造 利 用 的一 系 列措 施 ,是在 逆
城市 化 阶 段 通 过大 力发 展 文化 产 业 引 导城 市 复 兴 的大 背 景 下 开展 的3 ,工业 遗 产 改造 和再 利 用大 部分 依 赖政 府公 共 财政 的 支持 ,采 取 政 府 主 导 的 开发 模 式 ,重 点不 在 盈 利 .而 是 为 城市 增 添 吸 引 力 和艺 术 文化 性4 重新 唤起 城 市 活力 .实现 城 市复 兴 。 目前 .国 内 多 名学 者 对西 方 工 业 遗 产 的保 护 与 利 用的 模式 进
行 了分 析 和 总 结 ,其 分 类 方式 大 同小 异 .概 括 起 来 主要 有 以下 四
种 ( 表1 ):
表1国外 工业遗 产保护 与利 用思路 、模式 与特点
开 发思路 操作模 式 特 点 典型 案例 创 意 产 业 市 场 自 要 求 区位 较好 ,文 化 市场环 境 成 熟 , 美 国S o h o 社区 园模 式 发 ,政 府 遗 址 与创 意从 业人 员 形成 良性 互 动 , 引导 有 助于遗址 保护 的可持 续性5 公 共 休 憩 服 务 公 要 求 具有 一定 的 可塑性 ,以公 共 利益 西雅 图煤 气 厂 空 间模 式 众 ,政 府 为 先 ,对提 升 城市 形象 和 发展 旅 游有 改造 主 导 , 政 积 极 作 用 府建 设 博 物 馆 模 服 务 公 适 合布 局 紧凑 ,体 量 较小 的工 业遗 产 英 国 艾 思布 里 A 众 ,政 府 建 筑群 ,科技 文化 含 量高 ,具 有 科普 奇峡 博物馆 主 导 , 政 教 育功 能 府建 设 购 物 休 闲 市 场 驱 要 求 区位 优越 ,交通 便捷 ,能形 成 良 德 国 鲁 尔 区奥 旅 游 开 发 动 ,政 府 好 的经济 效益 博 豪森购 物区 模 式 主 导 , 开 发商 建设
浅议煤矿利用矿山遗迹开发旅游项目的思考——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塑
![浅议煤矿利用矿山遗迹开发旅游项目的思考——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塑](https://img.taocdn.com/s3/m/332ead9243323968001c927e.png)
129智能规划NO.20 2019智能城市 INTELLIGENT CITY浅议煤矿利用矿山遗迹开发旅游项目的思考——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塑与工业遗产再利用荣 琴(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在长期煤矿开挖作业条件下,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煤矿废弃地,且此类地区一直呈上涨趋势。
长期以来此类地区“无人问津”,介于开挖时的粗放行为,其外形“丑陋”严重影响了当地整体景观性,针对煤矿废弃地提出了两种治理方式,即景观重塑与工业遗产再利用。
文章为了了解两种煤矿废弃地治理方式的应用,将结合案例开展分析工作,主要分析了景观重塑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应用条件、方法与能效。
关键词:煤矿废弃地;景观重塑;工业遗产再利用煤矿废弃地作为煤矿开挖后的遗留产物,其似乎已经不具利用价值,因此在早期地质管理当中,并没有针对煤矿废弃地进行治理。
而随着煤矿开挖范围逐渐增大,煤矿废弃地数量随之扩张,导致部分地区的地貌外形“不堪入目”,此时人们才开始重视煤矿废弃地的治理手段,且通过不断研究产生了景观重塑、工业遗产再利用两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手段,两者可以再次赋予煤矿废弃地利用价值,且缓解社会当前存在的土体资源稀缺、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
1 案例概况某地区煤矿资源丰富,因此于1981年开始在当地不断出现煤矿开挖企业,至今企业数量已经远超其他地区,而在长期煤矿开挖下,该地区存在大量煤矿废弃地 (具体数量不可计数,但其中较为大型的废弃地共有13处),使得该地区景观性较差,且可用土地资源变少,限制了当地城市规模、经济发展。
针对这一点,该地区于近几年决定响应政府号召,着手开始煤矿废弃地治理工作,治理手段即为景观重塑、工业遗产再利用。
表1为案例景观性、可用土地资源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结果。
表1 案例景观性、可用土地资源与城市规模、经济发展现状评价结果评价项评价结果景观性区域内无法开展常规景观工程,周边树木、水体稀缺,土体、山体坑洞较多,景观性较差。
煤矿开采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
![煤矿开采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4494d6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e.png)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经验借鉴
学习借鉴国际上在煤矿开采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的 先进经验和做法,引进国际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共同推进煤矿开采工业遗产的 保护与利用工作。
PART 06
煤矿开采工业遗产保护与 利用的案例研究
国内案例
开滦唐山矿区
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采煤工业基地,唐山矿区的工业 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对矿区进 行整体保护,同时进行适当的改造和再利用,成功地 将工业遗址转变为一个集历史展示、文化体验和旅游 观光于一体的工业遗产公园。
、旅游观光等。
重视公众参与
提高公众对工业遗产价 值的认识和参与度,是 实现工业遗产保护与再 利用的重要保障。通过 开展教育活动、社区参 与等方式,增强公众的
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文化价值
艺术价值
煤矿开采工业遗产往往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美学特征,可 以作为艺术品进行欣赏。
景观价值
这些工业遗址可以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城市 的形象和魅力。
社会价值
教育价值
煤矿开采工业遗产可以作为教育和学习 的资源,帮助学生和公众了解工业历史 和技术。
VS
社区认同感
这些遗产往往与当地社区紧密相关,是社 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辽宁抚顺矿区
抚顺矿区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其工业遗产 的保护与利用同样备受关注。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 与的方式,抚顺矿区保留了大量工业建筑和设施,并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工业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 项目,实现了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旧厂房改造工业遗址的文化复兴与空间再利用
![旧厂房改造工业遗址的文化复兴与空间再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dc2316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c.png)
旧厂房改造工业遗址的文化复兴与空间再利用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旧工业厂房被重新利用,这其中蕴含着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对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
工业遗址的改造不仅仅是简单的空间再利用,更是一场文化的复兴与传承。
工业遗址改造的背景
历史价值
工业遗址承载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底蕴。
空间资源
旧厂房常常位于城市中心或重要区域,其空间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重新利用有助于缓解城市发展中的空间压力。
文化复兴与创新
融合传统与现代
在工业遗址改造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空间体验。
打造文化新地标
通过文化活动、展览、艺术创作等方式,工业遗址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
空间再利用的多样性
创意办公空间
将旧厂房改造成创意办公空间,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和企业,推动了创新产业的发展。
文化艺术中心
将工业遗址打造成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促进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
旧厂房改造工业遗址的文化复兴与空间再利用不仅是城市更新的重要一环,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通过合理规划和创新设计,我们可以赋予工业遗址新的生命,打造出兼具历史沉淀和现代活力的城市空间,实现文化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研究分析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7834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5.png)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研究分析在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工业遗址改造设计研究分析中,我们将着重探讨如何通过改造工业遗址,实现城市的双修发展。
一、背景介绍工业遗址指的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因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发展转型而废弃或者闲置的工业场所或设施。
这些工业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纪念价值,但同时也对城市的环境和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二、双修理念的提出三、工业遗址改造的意义1.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工业遗址代表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工业化进程,改造工业遗址可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2.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通过改造,工业遗址可以成为新的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聚集地,给城市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
3.打造城市地标建筑:一些有特色的工业遗址,经过改造后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提升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
四、工业遗址改造的设计原则1.保留原有建筑特色:在改造的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特色,包括建筑结构、外观、装饰等等。
2.结合新的功能: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需要在保留原有建筑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功能进行改造设计,例如文化创意产业、商业、办公等。
3.提升周边环境:改造时要考虑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包括道路、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改善。
4.注重可持续性发展: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包括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
五、工业遗址改造案例分析1.上海M50创意园:上海M50创意园是将原有的纺织厂改造成为一个聚集了艺术、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区,成功地将工业遗址转变为文化创意的聚集地。
2.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伦敦泰特现代艺术馆是将原有的烟草仓库改造成为一个现代艺术博物馆,成功地保留了原有建筑的特色,并将其转变为城市的地标建筑。
六、总结在城市双修理念下,工业遗址的改造设计是实现城市双修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入新的功能和活力、打造城市地标建筑等手段,可以将工业遗址转变为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工业遗址改造分析
![城市工业遗址改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9957a0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f1.png)
城市工业遗址改造分析———以淮南谢家集矿区为例周晖晖,滕宏斌(淮南师范学院,安徽淮南232008)摘要:工业遗址是每一座城市工业发展所遗留下来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大量的工业用地和工业厂房、工业设备遭受淘汰,而工业遗址改造则成为每一座工业城市发展进程中必然面对的课题。
通过对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设计研究现状分析,归纳总结了生态文化多样性、资源再利用、现代公共艺术场所性3种改造设计原则及其思路,并以淮南市谢家集矿区为例,结合淮南市发展规划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提出城市工业遗址景观设计以及生态改造方案,最终目的是为了设计出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向往和追求的工业遗址建筑空间。
关键词:工业遗址改造;景观设计;谢家集矿区征性,单一的植被局部并不代表整个生态建设。
整体设计尤为重要突出,在改造中结合生态治理恢复以及景观的完善设计。
设计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周边场地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品种,以及能降解土壤中重金属的植被,使其在空间设计上符合淮南特色与社会审美需求,给予人们对工业遗址的思念。
2.2区域产业经济开发原则工业遗址的重设改造不仅仅是恢复发展遗址周围的经济,同时为工业遗址所在城市带来经济活力。
在整合剩余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周边基本配套设施,赋予改造设施的新使用功能,为周边地方带来经济发展资源。
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同样是为今后工业遗址改造发展提供保障,从而产生新的效益,焕发工业遗址的全新活力与价值。
新的产业所带来经济效应形式,最终促进矿区文化和现代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3地域艺术特色原则工业遗址的改造离不开地域文化,设计中不能遗弃本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必须结合整体文化底蕴和地方文化特点综合考虑。
传承地域文化精神所在,不仅仅简单地重现地域文化,要为公众展现文化内涵,弘扬传统文化,同时展现新时代的进步,因而遗址改造终究离不开所处地域文化展现的特色作用。
煤矿开采的矿山灾害遗址修复
![煤矿开采的矿山灾害遗址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c09d3594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3.png)
土壤生物改良
利用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 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和 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 力和保水能力。
植被修复技术
自然恢复
利用自然的力量,通过植被的自 然演替和恢复,逐步改善受损土
地的生态环境。
人工种植
通过人工种植树木、草本植物等, 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土壤肥力和 保水能力。
生态工程
利用生态工程的方法,构建人工生 态系统,实现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 和景观美化。
公众监督与参与
加强公众对矿山灾害遗址修复的监督 与参与,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公 众了解修复进展,同时鼓励公众参与 修复工作,提高整体修复效率。
05
矿山灾害遗址修复的未来展望
矿山灾害遗址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01
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GIS系统等手段进行遗址的快速、精准
调查与评估,提高修复效率。
矿山灾害遗址修复的政策支持
财政补贴政策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 的矿山灾害遗址修复项目给予财 政补贴,以减轻企业负担,提高 修复积极性。
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在矿山灾害遗址修复中投入 较大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税 收减免,降低企业税负。
矿山灾害遗址修复的社会参与
社会资本参与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灾害遗址修复 ,通过PPP等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 资本的合作,共同推进矿山灾害遗址 修复工作。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该规定明确了矿山企业在进行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当制 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按照规定报批。同 时,要求矿山企业应当按照方案采取措施,对采矿活动造成 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进行治理。
《土地复垦条例》
该条例规定,因采矿、挖沙、采石、取土等开发建设活动破 坏的土地,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复垦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 用的状态。
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
![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6230ac2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69.png)
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摘要】随着部分煤矿产地的资源枯竭,如何修复开采区的自然环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很多老煤炭产地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国内外煤矿工业遗址改造的经验,以晋城古书院矿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介绍我国煤矿工业遗址改造的新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改造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废旧煤矿改造;古书院矿;文化创意产业园0引言我国大规模煤炭开采源于20世纪初期,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很多煤炭产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煤炭已经从原来的城市发展动力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桎梏,如何改善环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很多煤炭开采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废旧煤矿改造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1 国内外煤矿工业遗址开发现状及模式目前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煤矿改造案例主要包括英国伯明翰和法国洛林[1],二者早在2005年就出现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工业遗产名录,并成为国内外煤矿改造的典范。
除此之外,随着各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工业遗产改造已经成为许多煤矿老工业基地的新兴经济增长点。
目前国内外煤矿工业遗产的改造形式主要包括六种:改成工业博物馆、修建创意产业园区、建造主体文化公园、成立工业主题社区以及发展工业博览和商务旅游。
其中每种改造都是煤炭工业遗产发挥其经济文化效益的方式,例如改造成工业博物馆,就是将工业遗产代表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现代设计思想呈现在观众眼前,为大众普及工业发展历程和生产力变迁的重要步骤。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区工业化历史博物馆,就运用20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煤矿遗址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英国威尔士首府加的夫利用飞起煤矿建立煤矿开采博物馆,还原采矿历史和矿工生活[2]。
除了工业博物馆,其他形式的煤矿遗产改造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文化效益。
如日本煤都夕张通过建立科学馆、动物博物馆、游乐场、夕张电影资料馆等设施发展成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城市[3];通过改造和功能重塑,保留煤矿建筑原有的工业风格,建造以艺术展览为主的创业产业园;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利用矿业生产独有的工业特色,成立了以煤铁工业尽管为主题的现代文化公园;通过将建筑高造成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将工业建筑的坚固实用性进一步开发,并成为西方逆工业化的一项重要决策[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煤矿工业遗址改造
【摘要】随着部分煤矿产地的资源枯竭,如何修复开采区的自然环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很多老煤炭产地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国内外煤矿工业遗址改造的经验,以晋城古书院矿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介绍我国煤矿工业遗址改造的新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改造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废旧煤矿改造;古书院矿;文化创意产业园0引言
我国大规模煤炭开采源于20世纪初期,然而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很多煤炭产地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煤炭已经从原来的城市发展动力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桎梏,如何改善环境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很多煤炭开采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这一方面,国内外废旧煤矿改造的成功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1 国内外煤矿工业遗址开发现状及模式
目前国内外比较著名的煤矿改造案例主要包括英国伯明翰和法国洛林[1],二者早在2005年就出现在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工业遗产名录,并成为国内外煤矿改造的典范。
除此之外,随着各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工业遗产改造已
经成为许多煤矿老工业基地的新兴经济增长点。
目前国内外煤矿工业遗产的改造形式主要包括六种:改成工业博物馆、修建创意产业园区、建造主体文化公园、成立工业主题社区以及发展工业博览和商务旅游。
其中每种改造都是煤炭工业遗产发挥其经济文化效益的方式,例如改造成工业博物馆,就是将工业遗产代表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通过现代设计思想呈现在观众眼前,为大众普及工业发展历程和生产力变迁的重要步骤。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德国鲁尔区工业化历史博物馆,就运用20世纪遗留下来的大批煤矿遗址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和第三产业;英国威尔士首府加的夫利用飞起煤矿建立煤矿开采博物馆,还原采矿历史和矿工生活[2]。
除了工业博物馆,其他形式的煤矿遗产改造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文化效益。
如日本煤都夕张通过建立科学馆、动物博物馆、游乐场、夕张电影资料馆等设施发展成为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旅游城市[3];通过改造和功能重塑,保留煤矿建筑原有的工业风格,建造以艺术展览为主的创业产业园;德国蒂森钢铁公司利用矿业生产独有的工业特色,成立了以煤铁工业尽管为主题的现代文化公园;通过将建筑高造成影剧院、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将工业建筑的坚固实用性进一步开发,并成为西方逆工业化的一项重要决策[4]。
2 晋城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
2.1 晋城古书院工业遗址现状
当前,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最终成为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制高点和核心因素。
自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产业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5]。
晋城作为我国最早的煤炭产地之一,有其发展文化产业园的先天优势,也是改善矿区环境、提高矿区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
除此之外,晋城古书院矿面临特殊的环境和经济形势:十二五”末,古书院矿将关闭地面出煤系统,其原有的工业厂房、工业建筑和构筑物等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资产将被闲置;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提升产品、企业、产业乃至地区经济内在价值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古书院矿借此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晋城市悠久的文明给晋城留下了丰厚的人文遗产;晋城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引进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与其他文化创意方面的企业以及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公司等的合作,是实现晋城市中及周边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
2.2 晋城古书院工业遗址改造方案
结合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趋势,晋城古书院矿改造主要应围绕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紧抓转企改制和联合重组机遇,集聚文化企业,
注入创意文化元素,构建包裹最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园。
将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文化与娱乐设施以最适宜的方式集聚,让艺术与社区发展紧密结合,将改造原洗煤厂基础上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拟恢复扩建的程颢书院交相呼应,形成具有晋城市鲜明特色的文化形象。
与此同时,将创意园区作为多功能文化产业集聚区,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形成一张极具感染力的城市文化名片(见图1)。
晋城古书院矿的改造方案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模块,集创意办公、创意生产、产品交易、展览休闲、创意培训、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一体,旨在构建综合文化产业发展中心(见图2)。
(1)创意办公区
创意办公区以商务办公、新媒体制作发布、动漫公司、创意设计为主题,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场所,旨在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的同时促进晋城文化产业的发展。
(2)创意生产区
主要为极具晋城特色的高平刺绣,阳城琉璃,晋城剪纸,砖雕木雕,民间美术:布老虎、剪纸、刺绣、砖雕、面塑、阳城生铁冶铸技艺,阳城焙面娃娃,大阳手工制针业等加工制作企业提供生产空间和平台。
(3)产品交易中心
借助晋城市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新闻影视、印刷发行、
演艺娱乐、广告会展等六大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引进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同时并为其提
供相应产业展示交易的场所,形成园区创意产品、城市文化产品的交易平台。
(4)展览休闲区
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在矿区原有工业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矿区现有资源,并与园内创意文化相结合,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内打造小型工业文化旅游主题公园,也将为园内文化创意产品提供新的展示及广告宣传平台。
(5)创意培训区
针对晋城市文化培训市场的初级发展阶段,着重发展三类文化相关产业培训: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传媒、设计为主的高科技培训为主的创意培训;以文化传播为主的舞蹈、音乐、象棋等为主的培训;以英语、数学、语文等课程训练为主的高端培训,以期形成文化产业培训的集聚效应,为晋城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6)大学生创业孵化园
免费提供一定的创业办公场地,为创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办公环境和条件并为其提供创业指导及教育培训服务,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合作实现,主要面向晋城市在校大学生,旨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3 晋城古书院矿改造与其成果
项目以古书院矿工业洗选设施独特的建筑风格为切入点,结合晋城市土地利用整体规划,通过艺术设计和改造,为洗煤厂洗选设施注入新的元素,在尊重历史风貌的同时,创造具有现代工业建筑的时尚感,营造创意氛围,实现存量土地资源价值的开发。
项目总体规划布局见图3。
3 晋城古书院矿改造意义
晋城作为我国最早的煤炭开采地,有其深厚的煤炭工业发展历史,古书院矿作为其中的典型,是晋城工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晋城古书院矿的现状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的文化产业创意园,主要希望将工业遗址与旅游发展、历史记忆与现代价值相结合,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化产业发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以诚. 为了世界性难题的破解[J]. 资源?产业,2005,7(6):70-74.
[2] 李蕾蕾. 逆工业化与工业遣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 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57-65.
[3] 张金山. 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经验借鉴[N]. 中国旅游报. 2006-05-29(7)
[4] 吴予敏,陶一桃. 德国工业旅游与工业遗产保护[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 张绍波,付伟,王宇航.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探析[J]. 科学时代,20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