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教学文案
98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
98个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案例1:投票选最差曹某是某学校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一天下午,家长接到孩子打来的电话,叫家长马上到学校去一趟.家长来到学校后,班主任刘老师告知:班里进行了一次投票,曹某和另外一名学生被同学选为最差的学生,让家长来,就是想叫家长赶紧想办法把曹某转走.事后,曹某留下一封信后离校出走了.案例2:减负的哭泣新华社2002年1月23日讯,沈阳市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只因为按照规定减轻学生的负担,放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却使班级的综合成绩下降到年级组的倒数第二名,成为差班之一.压力之下,在寒假之前的家长会上,这位教师哭着向家长们鞠躬道歉,并表示今后将加大作业量.案例3:让座风波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展览,各年级包公交车去.汽车来了,同学们一下占了所有的座位.老师们上车后,有几个同学纷纷给王老师让座,可没有人提出给李老师让座.事后,李老师就抱怨:"王老师跟学生这么凶,中午学生来问问题,他告诉学生老师在休息,下午再来,要么就说,'我该下班了,明天再问'.可我真是有求必应,这学生好歹不分,太让人伤心了."有的老师表赞同,说学生不懂事.有的老师持反对意见,认为王老师的做法教给学生尊重自己.李老师那自己不当回事,学生会把老师做的一切都视为理当然.案例4:自卑的制造有报导说,当今的教育似乎善于制造自卑者.好多人都认为,孩子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孩子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指责,否定孩子,而"少"鼓励,表扬,肯定孩子.当孩子好不容易为自己制造出一个被表扬的机会,他们得到的往往还是否定.有个初三的女孩考了97分,本以为会受到老师表扬,谁知老师却对家长说:"你女儿考了97分,瞎猫碰上死耗子."还有一个过去成绩不太好的孩子考了92分,可回家后他告诉妈妈自己并不高兴,因为老师批评另外一个同学说:"某某都考了92分,你为什么不能考好 "结果还是在贬低他.案例5:直观的教学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乌申斯基进一步指出:"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逻辑不是别的东西,而是自然界里的事物和现象的联系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案例6:启发式教学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指出,"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学记》也指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案例7:顺水推舟一个实习教师,写了一篇题为《顺水推舟》的实习作业.文中写道:"一天早上,路过教室,发现王东海(曾与老师顶牛)正在丢扫帚玩.当他发现我时,赶忙假装用扫帚扫地.我想,如果当场批评他,一来他已改作扫地,理由不充分;二来又会顶起牛来,不如顺水推舟,于是,我假装没看见.到上课时,我表扬了王东海早上到校自觉打扫教室.他脸红了.第二天,他真的早早来到学校打扫教室了.这样,带动了一批同学,以后形成了风气,谁早来就先打扫环境卫生."案例8:讲师人生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普通教师,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上海交大校园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酬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教师的死引发了争议,他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广受赞扬,由于没有论文,他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熟知他的人都说,他最让人钦佩的一点是淡泊名利的洒脱,对职称从未挂怀.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风盛行的校园里显得如此"不合时宜".……案例9:兵马俑的发现感谢谁在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问这样一个问题:兵马俑作为世界的一大奇迹,最应该感谢的是谁生1: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秦始皇.(老师毫无表情地让学生坐下)生2:我认为最应该感谢的是第一个发现兵马俑的人.(老师微笑地摇摇头,示意学生坐下)生3:我认为应该感谢的是制造兵马俑的人.(老师尴尬地笑笑并示意学生坐下)生4:我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功劳.(老师满意地示意学生坐下)案例10:放飞幼鹰某中学初二学生小王是个瘦弱的女孩,在她的心中有一个美好的梦:让所有的鸟儿都回到自由的空间去,因为鸟儿是属于蓝天的.有一天,她遇到一只受伤的幼鹰,看着幼鹰那无助的眼神,她的心颤抖了,她把小鸟带回家,精心地加以喂养和治疗,幼鹰终于慢慢康复了.为了让这只幼鹰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空间,她将幼鹰送到了本市的动物园.她说人类应是动物的朋友,放飞了一只鸟儿,实际上也是放飞了自己的爱心.然而,这件事情也有另一种看法.和小王作邻居的小张就对此很不以为然,他给同学们说,她家也要吃肉的,再说,要放鸟儿还不容易,非要送到动物园,真是虚伪!案例11:丑女孩的笑容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案例12:高效益学校评比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案例13:11岁的悲剧2000年11月13日,湖北省随州市某小学一名张姓四年级学生,在被班主任老师赶出学校后,喝农药自杀在自己的家门口.原因是学校没钱发教师的工资,镇里决定让每个学生把70元钱交到学校,并说这些钱将从家长向村里上缴的土地税里扣除.因为有些村民未交钱,所以学校就停课,将所有的学生都赶出课堂去向家长要钱,等交齐钱后学校再开课.年仅11岁的张某在被包括班主任在内的4位教师赶回家,并说不交钱就不准上学,在其父母当天不在家的情况下,发生了前述本不该发生的悲剧.案例14:掐脸后的惩罚2000年4月13日,某市路南区某小学教师崔某在学校放学后,义务为其班学生张某补习数学.该生属于习惯性不听讲,不守纪律的学生,经多次提醒劝告不听,并顶撞教师,情急之下,崔老师用手掐了该生的左脸.事后,该生之父大闹学校,并带来当地"焦点透视"节目组的记者进行采访,曝光,大肆渲染.路南区教育局迫于新闻宣传的压力,局长当即拍板:对该教师马上解聘,并赔偿学生损失费3000元,要求该学校有关领导作出严肃的检查,并通报全市各级教师就此事展开讨论,自查反省,引以为戒.案例15:学校的罚款风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案例16:无言的伤害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 "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案例17:老师,我们还是您的学生吗一名学生在日记里写道:"语文课上,老师又把那几个好学生提问了一遍,其他的同学连看都不看一眼,更不用说被老师视为'另类'的我们这几个坏学生了.哎,哪有教师不喜欢好学生的呢谁让我们学不如人呢可是我想问问老师,大家同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为什么我们会被分为三六九等",为什么您的眼里要有好中坏差,为什么您总是把几个好学生挂在嘴边,我们几个还是您的学生吗,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案例18:"鉴"的解释上海特级教师于漪同志,在讲《藤野先生》里的"油光可鉴"的"鉴"字时,作了深浅不同的两种讲解.既讲了"鉴"本义是镜子,但在这里作动词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又引申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后车之鉴"字的用和解释,使学习程度高的学生也及时得到满足.课后,她对基础差的学生,又象医生切脉问诊一样,细心了解积极引导,对基础好的学生,她就帮助他们组织兴趣小组,出版《文学园地》,举办文学讲座.正因为于老师了上述努力,所以她教的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案例19:韩寒的偏科17岁的韩寒是上海松江二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他是个怪才.韩寒对写作情有独钟,而且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他想象奇特,文笔老辣,所发表的小说《三重门》在行家看来颇有钱钟书先生之遗风,已经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准,但是除了文学,他对其他学科不感兴趣,上课一点都听不进去,结果在期末考试中6门功课不及格,被要求留级.现在韩寒因对学校的教学感到无趣而辍学在家,准备专事写作,有大学要破格录取他,被他拒绝.案例20:"崔永元的两扇窗"崔永元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但数学成绩很差.事情是这样的,小学时,数学老师发现崔永元上课走神,就把粉笔头准确无误地砸过去,还批评说"你把全班同学的脸都丢尽了".从此,崔永元患上了"数学恐惧症",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关闭了数学这扇窗.教语文的王老师对崔永元的第一篇作文大加赞赏,从此,在崔永元的人生走廊里语文这扇窗分外透亮……案例21:这样的"问题学生"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素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对学生的"惩罚",是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他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的领讲台.案例22:哈佛大学的自豪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校长,哈佛大学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案例23:《狐假虎威》的启示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 "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众学生:"对!"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案例24:不写拼音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你怎么不写拼音 "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案例25:都是生病惹得祸金明小时候总是生病,常影响功课,但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同学们都说他有传染病,老师也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醒他该到医院去彻底检查一下,这样一来,全苯同学都躲着他,在这种气氛中,他形成了严重厌学的情绪,学习成绩也成了班上比较差的.案例26:外语是什么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案例27:内向与自卑有位女生,家庭条件不错.由于性格内向,胆子小,而且眼睛近视(只有父母知道),虽然学习成绩中上,却总是自卑地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所以她变得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课堂上也不发言.案例28:好动与捣乱材料2:某校某班一男生,学习成绩不错,喜欢活动,体育也挺好.但他上课时总显得不安分,精力旺盛,不是拉着同桌与他说话,就是捣"四邻"的乱,同学们拿他没办法.每逢找家长时,家长总能找到同桌的不是,觉得老师与他的孩子故意作对.他在老师,家长面前的行为也判若两人.案例29:抹杀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 ""一只也没有.""对!""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雪融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太棒了!"案例30:《木木:我讨厌上学,讨厌!》我的名字叫"木木",木头的"木",麻木的"木",木然的"木".我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孩子,不仅因为我叫木木,更因为我是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老师说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最讨厌考试,我最讨厌发明考试的人.我最讨厌发试卷,让家长签字,讨厌!讨厌!我不喜欢回家,因为爸爸妈妈不喜欢我,爸爸只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可我成绩不好又不听话.他们见了我,把脸一拉,恶狠狠的,见到我满是红叉的试卷,就使劲打我,骂我.他们对邻居梅梅就不一样,把不肯给我的好东西都给她吃.梅梅总是得意洋洋的,恨不得把100分试卷贴在头顶,让每个人都看到,都表扬他.我讨厌家,讨厌爸爸妈妈,还有梅梅,讨厌!我不爱说话,在学校总是这样.我没有朋友,连最差的东东都拉帮结派,我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总是笑嘻嘻的,可我不笑,有什么好笑的学校里全是一些无聊的事,不是他给老师打小报告就是她给教师打小报告.同学间总是神神秘秘,男男女女的事,无聊透顶.我一直做在教室的角落里,那是一个谁也不愿意坐的地方.他们总是昂着头说:"我不愿意和成绩不好的坐在一起."我才不稀罕呢!我才不要成绩好呢,整日忙得晕头转向,吃那么多太阳神,眼镜里全是圈圈.我讨厌上学,讨厌!案例31:班级纪律问题的讨论数学教师:"二班学生一点不听话,我没得精力管那么多,不听课就算了,他讲他的,我讲我的."语文教师:"二班学生要管得严,我上课他们就不敢闹,清风雅静的."音乐教师:"我没得精神去骂他们,课实在是上不下来,我就找班主任来压阵."接着,几位教师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就怕班主任.""见了班主任就象见了猫.""猫一走耗子就翻堂.""学生都一样,欺软怕硬,这是规律."……案例32:争当小记者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生:没有.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生:想!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生:小记者证!(鼓掌)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生互说)师:哪位同学谈谈你此时的心情生:我很激动,因为当记者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不仅仅是有了一个小记者证,而且还能实地采访.生: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从来没有单独向其他班的老师提过问题,我怕在采访时脑子出现空白.师:可以说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也是正常的,希望你们拿出勇气,采访成功,大家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采访活动现在开始!出发!(15分钟后)。
学前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4岁,就读于某幼儿园小班。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但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如哭泣、尖叫等。
在与同伴玩耍时,小明容易因为争夺玩具而与同伴发生争执,甚至动手打人。
教师和家长都反映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待提高。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常常加班,导致家庭陪伴时间较少。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小明的关注更多体现在物质需求上,而忽视了对小明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2. 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育中,对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关注不足,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在同伴交往中,小明因缺乏情绪调节能力而与同伴发生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3. 幼儿自身因素小明年龄较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情绪调节能力尚未成熟。
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小明容易情绪失控。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1)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引导小明调节情绪。
(2)家长要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多陪伴小明,关注小明的内心需求。
(3)家长要教会小明基本的情绪表达方式,如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幼儿园教育(1)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2)开展情绪调节主题教育活动,如“认识情绪”、“情绪管理”等,帮助小明了解情绪,学会调节情绪。
(3)组织同伴交往活动,培养小明的合作意识,提高小明的人际交往能力。
(4)利用游戏、绘本等教学手段,引导小明学会用积极的方式处理情绪。
3. 幼儿自身(1)培养小明的自我认知能力,让他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识别情绪。
(2)提高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教会他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学会自我安慰。
四、教育实施与效果1. 家庭教育方面家长通过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使小明的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家长还通过陪伴小明,为他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小明情绪的稳定。
2. 幼儿园教育方面教师通过开展情绪调节主题教育活动,使小明了解情绪,学会调节情绪。
教师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是一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他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一般。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出焦虑、不安的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班级关系紧张。
为了改善小明的心理状态,提高他的学习成绩,班主任决定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对小明的班级管理进行一次尝试。
二、案例分析1. 积极心理学理论依据积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优势和潜能的心理学分支,主张关注个体的积极品质和积极体验。
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和谐。
2. 小明存在的问题(1)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学习压力大,焦虑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成绩。
(3)缺乏自信,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
3. 积极心理学策略(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通过与小明进行多次谈心,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拉近了与他的距离。
同时,在课堂上,班主任给予小明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他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开展团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班主任组织班级开展各类团体活动,如户外拓展、班级运动会等,让小明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此外,通过班级聚餐、生日庆祝等活动,增进同学间的友谊,缓解小明的孤独感。
(3)运用积极心理学技术,提升小明自信心班主任运用积极心理学技术,如“优势识别”、“感恩日记”等,帮助小明发现自身的优势,提高自信心。
同时,鼓励小明参加各类竞赛,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我价值感。
(4)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小明成长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班级中的表现有了明显改善:1. 小明性格逐渐开朗,与人交流更加自信。
2. 学习成绩稳步提升,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3. 小明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关系融洽。
4. 家长对班主任的工作表示满意,家校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案例]3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我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
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
”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
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
”我惭愧极了,过去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
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资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资讯。
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32《请善待学生的评价》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检测开展改革,在检测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
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法。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精选16篇)
高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高中心理教育案例分析篇1某学生王某,做在教室里看书时,总担心会有人坐在身后并干扰自己,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以致于只能做在角落或者靠墙而坐,否则无法安心看书;对同寝室一位同学放收音机的行为非常反感,有时简直难以忍受,尤其是中午睡午觉时总担心会有收音机的声音干扰自己,从而睡不着觉,经常休息不好。
但又不好意思跟其发生当面冲突,因为觉得为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能是自己的不对。
很长时间不能摆脱这种心理困境,很苦恼,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即将毕业,心中一片茫然,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有时后也懒得去想这个问题,怕增添烦恼。
学习一般,在班上成绩中游,当看到其他同学都在准备考研究生,自己也想考,但是又不能集中精力学习。
自卑,缺乏自信,生活态度比较消极,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糟透了。
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认为自己有责任挑起家庭的重担,但又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分析在该案例中,该生实际上其心理困境主要是由各种压力源造成的。
首先,该生即将面临大学毕业,择业困难构成其压力源的核心。
择业压力所导致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困境,其实质是由来访者自身能力与理想目标之间的落差造成的,落差越大,心理压力也就越大。
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缺乏信心,但家在农村,又觉得自己责任重大,必须找到一份好工作,因此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而且是与日俱增。
其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
行为发生学认为,当人受到刺激时就会做出某种特定的反应。
来访者面对压力,采取的是消极应对策略——回避。
虽然不去想它,但是问题和压力却仍然存在,尽管只是一种茫然状态;再次,择业压力使来访者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这一点在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直接体现出来。
哪怕有一点动静,在教室看书或者在宿舍睡午觉就会受到干扰;严重时,即使没有任何干扰,来访者也会怀疑、担心和害怕受到干扰;第四,择业压力和敏感的心态极易使来访者面临人际性冲突问题,这是来访者采取回避和压抑等消极应对策略的必然结果。
教育心理学案例必背分析(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心理学成为了教师必修的课程。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教育心理学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案例一:学生注意力分散【案例描述】某中学教师在进行数学课时,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学生偷偷玩手机,甚至有的学生打起了瞌睡。
【案例分析】1.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导致注意力分散。
2. 学生个体差异。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对数学课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影响注意力。
3. 教室环境。
教室光线、温度、通风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光线过暗或过亮,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使学生感到不适,从而分散注意力。
【改进措施】1. 教师应改进教学方式,注重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分层教学、个别辅导等措施。
3. 优化教室环境,确保光线、温度、通风等适宜,为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案例二:学生厌学情绪【案例描述】某中学教师发现,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厌学情绪,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作业完成质量较低。
【案例分析】1. 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枯燥乏味,导致厌学情绪。
2.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学生家庭环境、心理素质等因素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
【改进措施】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心理素质,给予学生必要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厌学情绪。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范文)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范文)第一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心理学教育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心理发展水平各异,如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效辅导,成为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案例以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小王为例,探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小王,男,14岁,初二年级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尤其在数学、物理等理科科目上表现不佳。
在与同学交往中,小王显得较为孤僻,缺乏自信,容易焦虑。
家长反映,小王在家学习时,经常因为遇到难题而感到沮丧,甚至放弃。
针对小王的情况,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辅导活动。
三、辅导过程1. 心理评估首先,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对小王进行了心理评估,了解他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情绪状态等。
通过评估,发现小王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动机不足:小王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无用,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策略不当:小王在遇到难题时,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容易陷入焦虑。
(3)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小王在面对挫折时,容易情绪失控,影响学习。
2. 个性化辅导针对小王的问题,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制定了以下辅导方案:(1)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授学习策略:针对小王在理科科目上的困难,教师采用分层次教学,帮助他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3)情绪管理训练:通过心理辅导课程,教授小王情绪管理技巧,提高他的心理承受能力。
3. 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家长在家庭中给予小王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四、辅导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王取得了以下进步:1. 学习动机明显提高,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2. 学习策略得到改善,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中的难题。
3. 情绪管理能力增强,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冷静。
4. 与同学的关系得到改善,逐渐融入集体。
五、案例反思本案例表明,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开朗的男孩,11岁,来自一个普通家庭。
在学校里,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喜欢和同学们交往。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出现了问题,成绩下滑,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家长和老师都非常担心,希望找到原因并帮助小明走出困境。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小明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这导致小明在家庭中缺乏安全感,内心孤独,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 学校因素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紧张,竞争激烈。
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较高,对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给予更多的批评和压力。
这使得小明在学校中感到自卑,自信心受挫。
3. 个人因素小明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他过于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遇到挫折时,他无法正确面对,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此外,小明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融入集体,这也影响了他的学习。
三、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指导(1)加强亲子沟通:家长要合理安排时间,多陪伴小明,关注他的心理需求,了解他的兴趣爱好,为他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2)调整教育方式:家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注小明的全面发展,培养他的兴趣爱好,提高他的自信心。
2. 学校教育指导(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2)实施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老师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
3. 心理辅导(1)开展心理辅导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们了解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
(2)个别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为他提供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走出心理困境。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在家庭、学校和心理辅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家庭关系得到改善:小明与父母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
本案例以一位初级中学教师为例,通过分析其心理问题,探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二、案例描述李老师,35岁,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工作6年。
近年来,李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1. 焦虑情绪:李老师经常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教学质量,害怕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
2. 疲劳感:由于工作量大,李老师经常感到身心疲惫,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老师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低落,甚至出现职业倦怠。
4. 人际关系问题:李老师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沟通不畅,导致工作氛围不融洽。
三、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工作压力:李老师工作量大,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2)职业倦怠: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使李老师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职业倦怠。
(3)人际关系:李老师与同事、领导之间的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2. 心理问题分析(1)焦虑情绪:李老师担心教学质量,害怕学生不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导致焦虑情绪。
(2)疲劳感:长期工作压力导致身心疲惫,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抵触情绪:面对学生的问题,李老师产生不耐烦、情绪低落等抵触情绪。
(4)人际关系问题:沟通不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影响工作氛围。
四、心理健康教育策略1. 心理咨询:为李老师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其分析心理问题,调整心态。
2. 职业规划:引导李老师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减轻工作压力。
3.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提高李老师应对压力的能力,增强心理素质。
4. 改善人际关系:引导李老师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5. 休闲放松:鼓励李老师参加户外活动、体育锻炼等,缓解身心疲劳。
五、案例总结通过本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教育工作中的普遍性。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评述(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在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尤其在数学和英语科目上表现尤为明显。
小明的父母非常担忧,于是找到了学校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二、案例分析1. 个体差异分析小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可能与个体差异有关。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都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小明在初中二年级时面临学习困难。
2. 学习动机分析小明在初中一年级时,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这可能使他在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产生了一种优越感。
然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小明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
3. 学习策略分析小明在初中一年级时,采用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在初中二年级,小明可能没有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4. 环境因素分析初中二年级是一个过渡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课程设置。
小明在这个阶段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如同学关系的处理、家庭作业的完成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成绩。
三、教育干预措施1. 个体差异教育针对小明的个体差异,心理老师应帮助他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鼓励小明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学习困难。
2. 学习动机教育心理老师可以通过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学习动机的下降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例如,引导小明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3. 学习策略教育心理老师可以教授小明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笔记整理、错题分析等,帮助他提高学习效率。
4. 环境因素教育心理老师应关注小明的日常生活,了解他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压力来源。
针对这些压力,心理老师可以给予小明一些建议,如合理安排时间、与同学建立良好关系等。
四、案例评述1. 教育心理学在案例中的应用本案例中,教育心理学理论被应用于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环境因素等方面,为小明的学习困境提供了有效的干预措施。
心理教育经典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从小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不敢发言,害怕被同学嘲笑。
在家庭中,小明与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因为学习问题发生争吵。
父母责怪小明不用心学习,小明则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认为自己很委屈。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对他的心理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忽视了小明的内心感受,导致小明在学习上承受巨大压力。
同时,家庭氛围紧张,缺乏亲子沟通,使小明在心理上产生隔阂。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小明的心理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首先,教师对小明缺乏关注,没有及时发现他的心理问题。
其次,课堂氛围较为压抑,同学之间的竞争激烈,使小明更加自卑。
3. 个体因素小明自身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他倾向于逃避,而不是积极面对。
三、心理教育干预措施1. 家庭教育(1)与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孩子的成长。
建议家长采用民主式教育,尊重孩子的意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2)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鼓励他们与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
2. 学校教育(1)关注小明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问题,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
(2)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的自信心。
(3)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小明融入集体。
3. 个体辅导(1)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引导他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培养小明的抗挫折能力,让他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3)教授小明沟通技巧,提高他的社交能力。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干预,小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在家庭中,他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改善,能够主动与父母沟通。
在学校里,他敢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在心理上,小明逐渐摆脱了自卑,变得更加自信。
五、总结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心理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以某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40人。
该班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以下问题:1. 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愿主动阅读。
2. 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抄写、错别字等现象,书写不规范,阅读速度慢。
3. 学习成绩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成绩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成绩较差,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
三、教育心理学在案例中的应用1. 学习动机理论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针对本案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播放视频、组织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设置目标,明确方向。
教师应帮助学生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方向。
(3)评价反馈,强化动机。
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肯定学生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学习策略理论学习策略理论强调学生应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针对本案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授学习方法。
教师应教授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如预习、复习、总结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开展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3.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生的认知发展对学习的影响。
针对本案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了解学生认知特点。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五篇]第一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1:开学第一周,琼斯先生试图教授一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
他说:“当我提问时,你应该举起右手,我将会叫你回答。
你们能够像我这样举起右手吗?”二十双手举起来了,但都是左手。
案例2:刘易斯女士所教的四年级学生对交家庭作业越来越漫不经心,为此,她决定在班上确立一条规矩。
她对全班同学说:“本周不交家庭作业的同学讲不能参加野营活动。
”碰巧,一位女生的妈妈在那周生病住院。
这位女生因为家中出现此事以及对母亲生病的担忧,有一份家庭作业没有完成。
刘易斯向全班同学解释说,该女生没交家庭作业是个例外,因为她的妈妈病了。
但是全班同学都不乐意,他们说:“规则就是这么定的。
她没有交作业,所以不能参加野营。
案例3: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格诗人。
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
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问题:1.案例三中的学生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2.对比三个案例,解释哪个或哪些案例涉及行为的、认知的、社会的、道德的或者生理发展的两难困境,并具体描述这些困境。
答题思路分析:1、案例一中的学生的表现与它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对于方向的辨别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理解他人的左右,因此教师在示范的时候应该采取镜面示范。
案例二的情况表现出儿童能够在道德方面的发展处于习俗水平,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理解是刻板的,认为规则是不能够改变的,必须遵守,因此不能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
心理教育教学优秀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
心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以某中学开展的一次心理教育活动为例,分析其优秀教学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中学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一所具有多年历史的完全中学。
近年来,随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辅导室,并定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
2. 案例内容本次心理教育活动主题为“学会沟通,拥抱阳光”,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活动准备活动前,心理教师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等方式,了解了沟通技巧、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沟通、交往方面的困惑和需求。
(2)活动过程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沟通技巧培训心理教师通过PPT、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了沟通技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例如,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处理冲突等。
环节二: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心理教师提供的沟通情境,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在讨论和扮演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提高了沟通能力。
环节三:总结与分享心理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与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
同时,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沟通经验,为其他学生提供借鉴。
(3)活动效果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沟通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沟通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在活动中学到了实用的沟通方法,并愿意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优点(1)活动目标明确:本次心理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能力,符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2)活动形式多样:通过培训、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教育心理学分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引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活动的学科,旨在揭示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心理障碍、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规律。
通过对教育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教育案例为切入点,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二、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下游。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缺乏自信。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小明由于紧张,发挥失常,成绩下降至班级倒数。
此后,小明开始对数学产生恐惧,甚至不愿意参加数学课,导致成绩持续下滑。
三、教育心理学分析1. 小明的心理需求分析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小明在案例中表现出的恐惧、自卑等心理问题,主要源于以下需求没有得到满足:(1)尊重需求:小明在考试中失利,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自尊心受损。
(2)社交需求: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导致他在班级中缺乏朋友,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
2. 小明的人格特质分析根据艾森克的人格理论,人格特质分为外向与内向、情绪稳定与情绪不稳定、心理质与心理质。
小明在案例中表现出以下人格特质:(1)内向: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导致他在班级中难以融入集体。
(2)情绪不稳定:小明在考试中失利后,情绪波动较大,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
3. 小明认知风格分析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知风格分为视觉空间智能、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
小明在案例中表现出以下认知风格:(1)逻辑数学智能较弱:小明在数学考试中失利,说明他在逻辑数学智能方面存在不足。
四、解决策略1. 满足小明的心理需求(1)尊重需求:教师应关注小明的自尊心,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帮助他重拾自信。
(2)社交需求:教师应鼓励小明参加班级活动,帮助他结识新朋友,满足其社交需求。
优秀的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关键。
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没有外部压力和干扰的情况下,能够独立、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本文以某小学五年级(2)班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案例描述某小学五年级(2)班共有学生40人,男女比例均衡。
班级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较好,但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 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是负担,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 学习方法单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时间管理能力差。
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合理安排时间,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采取以下措施:三、案例分析1. 培养学习兴趣(1)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2. 教授学习方法(1)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预习、听课、复习等基本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提高时间管理能力(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时间等。
四、案例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五年级(2)班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 学习动力明显提高。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强。
2. 学习方法更加多样化。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
教育心理学案例解析30例1.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初中生,他在学业和社交方面都有一些困难。
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
问题分析:小明的学业和社交困难可能是由于缺乏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
他可能需要接受一些学习和沟通方面的培训。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提供小明学习方法和沟通技巧的辅导课程,同时鼓励他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通过关注他的学习和社交进展,可以帮助他逐步克服困难。
2.案例背景:小红是一个小学生,她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尤其是在考试前。
她的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问题分析:小红的焦虑和压力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自信心不足。
她可能需要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帮助小红学习应对焦虑和提高自信心的技巧。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需要给予她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她建立积极的心态。
3.案例背景:小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却总是考不好。
他感到很沮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问题分析:小华的学习困难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者学习动机不足。
他可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动机。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华提供学习方法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应该关注他的学习进展,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4.案例背景:小李是一个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问题分析:小李的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包括学习内容的难度和学习环境的干扰等。
他可能需要学习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的方法。
解决方案:学校可以为小李提供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课程,帮助他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调整课堂环境和学习内容的方式,减少干扰和提高他的学习效果。
5.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高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优秀,但是在与人交往时,常常显得有些内向和害羞。
问题分析:小明的内向和害羞可能是由于社交不熟悉和自信心不足。
他可能需要学习一些社交技巧和提高自信心的方法。
教育心理学案例及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善于交际,但在学习上却表现不佳。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中等水平,尤其数学成绩较差。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心小明的问题,希望通过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诊断根据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学习动机不足。
小明对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学习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2)学习方法不当。
小明在数学学习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学习环境因素。
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较差,同学间相互攀比,使小明产生了厌学情绪。
(4)心理素质问题。
小明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2. 理论依据(1)动机理论。
根据动机理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明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2)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小明在数学学习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3)情绪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小明在面对学习压力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三、干预措施1. 增强学习动机(1)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设立学习目标。
教师可以帮助小明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让他明确学习的方向。
(3)给予适当奖励。
教师可以对小明在学习上的进步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他的学习动力。
2. 优化学习方法(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巩固知识等。
(2)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向小明传授一些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如画图、归纳总结等。
(3)加强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效果。
3. 改善学习环境(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例案例1: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
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
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
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作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
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
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
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
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不动作,被老师发现了。
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
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
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来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
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4: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关痛死了。
”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说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5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
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833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
其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
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
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了谜。
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
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
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
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
自己也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7: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少部分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现象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哪些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8: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10: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
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
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
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
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
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
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
“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
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
“画完后,她又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
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
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
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11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
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
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
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
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
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12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遂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
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
这个9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