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3bda2d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b.png)
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答案社会学复习练习题第一章社会学:对身边熟悉世界的探索一、填空1、社会学研究主要功能是描述与政策评估功能、解释与理解功能、预测功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批判功能、启蒙与教育功能。
2、选择题: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的观点代表者是( B )A 斯宾塞B 韦伯C 福武值D 帕森斯 E齐美尔2、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哪几种观点( ABCDE )A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的科学B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的科学C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群体和群体生活的科学D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制度、社会过程和社会组织的科学E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第二章社会学170年的历史回顾一、填空1、1838年孔德首次使用“社会学”这个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正式创立。
2、孔德按照物理学的分类方法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社会静力学。
3、涂尔干社会学的核心是社会秩序问题问题。
4、韦伯把社会行动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目的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情感行动传统的行动。
5、社会学在中国走过了坎坷道路,在经历了传入期(1891—1930)、建设期(1931—1951)、中断期(1952—1978之后,1979年进入了恢复和重建时期,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6、马克思独特的社会学思想主要有两大观点社会冲突和社会革命的不可避免性、强调社会的经济基础二、选择题1、( A )将人类社会比作有生命的有机体,将进化论引入人类社会。
A 斯宾塞B 涂尔干 C孔德 D马克思 E 韦伯2、"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开始是( D )翻译了斯宾塞社会学的专著《社会学研究》。
A康有为. B.章太炎 C.孙本文 D. 严复3、美国心理社会学的创始人是( B )A 威廉.萨姆纳B 莱斯特.沃德C 艾尔宾.斯莫尔D 罗伯特.埃兹拉.帕克第三章社会学领域的主流话语一、填空1、默顿提出的大量社会学用语已被广泛接受,如角色丛、地位丛、显在功能潜在功能、反功能。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216176e482fb4daa58d4b9c.png)
《社会学》第六讲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与个人自由卢梭:人类应该在公共秩序(通过社会化和一定的社会控制实现)和个人自由之间实现二者的平衡。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适度的社会控制(平衡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很难实现的原因有:①人们对自由与控制的重要性的看法不同。
②利益的复杂性。
③现实的复杂性。
2、社会控制的概念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控制的类型①统治与制约:统治是建立在外在的强制力量基础之上的控制方式,当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运用强制性手段迫使他人去遵守既定规范时就表现为统治;制约也称社会制约,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由于人们认同某种规范而产生的,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控制方式。
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正式控制也称形式化的社会控制,是使用比较成型比较正规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非正式控制是指用不那么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
③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如果一个人感觉到是外在的社会环境对其行为产生了约束和压力,使其不敢违反社会规范,即外在控制;内在控制的直接控制力量来自于行动者本身,如果一个社会成员接受和内化了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规范,自觉地实践角色规范,这就是实现了内在控制。
④积极的控制与消极的控制:积极的社会控制是建立在积极的个人顺从动机之上的,以倡导、鼓励为特征的防止违规行为发生的控制方式;消极的社会控制是指运用惩罚手段来制裁某些违规行为的控制。
4、社会控制的方式①习俗、道德和宗教②政权、法律和纪律③社会舆论与群体意识从众与服从:米尔格拉姆有效区分了社会控制的两个重要层面即从众与服从。
从众是与同辈一样的行动,同辈指的是和我们处在相同地位且没有特别权力指导我们行为的个人;服从则是对等级结构中具有较高权威者的依从。
二、越轨行为对社会学家而言,越轨行为这个名词并不代表堕落或邪恶。
越轨行为是破坏规范或违反群体与社会期望的行为。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ce6b4169960590c69fc3761e.png)
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越轨行为是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维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需要利用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调整,尤其是转型时期的中国,犯罪率的急剧上升,已经严重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对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可以减轻由越轨行为产生的犯罪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越轨;行为;社会控制在目前中国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有一些具有犯罪特征的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维持、运行和发展,因此社会规范调适人们的行为非常重要,相关规定的制定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凝聚和协调。
自从社会规范产生时起,人们的行为同社会规范之间的偏离或违背亦同时存在,正因为如此,“一幅完整的社会画面不仅包括了与社会规范相吻合的人或事,还必须呈现出那些与社会规范相背离的人或事,即越轨现象的发生”。
一、越轨行为的内涵什么是越轨行为?目前学术界尚无明确界定。
作为违反重要的社会规范行为的越轨行为(亦称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从法律角度来说也应该属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之一。
可以将越轨行为纳入犯罪学的研究领域。
中外学者对越轨行为的界定都试图将人们的行为所违背或偏离的社会规范进行一定的范围限制,即希望明确人们的行为对众多不同层次的社会规范体系中哪一些社会规范的违背或偏离才能将其界定为越轨行为,但认识差异较大。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由于美国社会在较大范围内的动荡不安,犯罪的研究持续受社会学的不轨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越轨是指一些社会的行为和社会的特点超出了社会和社会上传统的范围与标准。
在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认为“越轨是被社会集团成员们判断为违反他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准则的任何思想、感情或行为”。
在美国学者杰克,D.道格拉斯和弗兰西斯,c.瓦克斯勒的《越轨社会学概论》中,作者将“某种事物违反准则或价值观念的判断”作为界定“越轨”的范畴。
二、越轨行为的成因越轨行为如何形成,国外社会学家及犯罪学家们从社会原因、个人心理原因和个人心理原因对越轨行为的可能做出了解释。
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及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c9675ef04a1b0717fd5dd89.png)
二、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 有些人为什么会破坏群体的或社会的规则? 更多地涉及的是越轨的一般原因而不是特殊行为的原因。他 们努力解释为什么越轨行为会发生,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人为 什么会采取某一特殊的越轨行为。
1、生物学视角中的越轨 ——许多男性暴力犯罪者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其性染色体 的构造为XYY ; ——近90%的极端暴力犯罪个人有大脑缺陷; ——受体内男性荷尔蒙激素水平的影响 ; ——将越轨行为作为各种疾病,包括器质性和精神性的疾病 的结果 ;像吸毒的副作用、机能亢进、酗酒等这样的越轨 行为,现在通常更多地视之为医学上的问题而非品德上的缺 点。例如,曾经被当作酗酒罪的行为现已被医学研究认定为 酒精中毒。
• 文化传递理论
失落并不一定导致越轨。例如,许多贫民区的孩子,受教育和挣 钱的机会经常被抑制,但他们并未成为瘾君子、盗贼。正如心理学的 学习理论所指出的,要想变成越轨者,人们必须有机会去学习越轨。 那些习得了赞成越轨行动的观念的人,比其他人更有可能采取越轨的 方式。 越轨,像遵从一样,是从一个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习得的。 ——虽然社会环境试图劝导人们遵从社会规范,但教导的内容并非总 是一致。 如家长的言传与身教并不一致。 ——在某些企图纠正越轨行为的地方实际上却在传授越轨行为。如在 监狱。 萨瑟兰的差异性联合理论(theory of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认为,每个人都受到了遵从和越轨行为的双重影响。这些影响在个人 的思想中展开斗争,哪个方面在思想上占了上风,哪个方面就会去引 导人们的行为。如果走向越轨的社会化强度超过走向遵从的社会化程 度,一个人就会变为越轨者。萨瑟兰指出,有几个不同因素打破平衡 偏向越轨:与教唆越轨的人联系越密切,与之交往的次数越多、越频
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
![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e03bd91902020740be1e9b37.png)
Page 446话题1说明犯罪、越轨行为、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社会控制、越轨与犯罪社会控制和社会化是鼓励人们遵从社会或群体的主流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并防止越轨行为发生的主要方法。
因此这些过程目的是在于,避免社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维持社会秩序处于相对稳定,人们普遍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状态。
社会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积极和消极的制裁来实现的,他们是由一些社会控制领域的那些正式机构,专门设置了保证人必须要遵循的特定规范,尤其是法律系统–如警察、法院和监狱等,以及非正式的一些方式,如通过家庭、社区、同伴群体的压力,以及教育制度、宗教、工作场所和媒体等其他机构来实现社会控制。
家庭是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一股重要力量。
社会控制指的是说服或迫使个人遵从社会或主流社会群体性的规范、价值观的各种方法。
越轨行为指的是某种违反规则的行为,它不符合特定社会或社会群体所制定的规范和期望。
Page 447活动:1、在每一种情况下,给出你通常期望符合以下两种情况的三个例子:(a)在你的学校或学院,(b)在你的同辈群体中,(c)在工作中。
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如何执行这些规范,并概述了如果你不遵循他们就会受到的制裁。
2、建议和解释在每一种情况下,宗教和媒体可能进行社会控制的两种方法。
犯罪与越轨行为的社会建构犯罪的社会建构Newburn(2007年)认为犯罪基本上是一种标签,它与国家明令禁止的并具有一定法律制裁他们的某些行为有关。
虽然犯罪似乎是很容易被认定的,因为法律规定了什么是犯罪行为,但其实没有任何一种行为,它本身就是犯罪。
只有当“犯罪”的特定标签被应用于犯罪行为时,该行为才成为了犯罪行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行为,也会由于不同法律执行机构的解释,以及行为发生的背景来区别对待处理。
例如,在某种情况下杀死某人本身不是一种犯罪行为:如果它发生在英国酒馆外面的一场刀战中,它很可能被定义为犯罪,但如果是在战争中与敌方士兵进行刀战的话,则不是犯罪行为了。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讲课教案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讲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9cee71102de2bd97058842.png)
员或构成该组织的各个亚组织的行为进行指导和约束的方式。组 织控制仅限于组织之内,且实行层级控制。组织控制手段包括组 织指令、组织规章等。 2、制度控制手段 它是指以全社会的名义颁布的行为准则,对社会全体的社会行为 进行调节与制约的方式。其具体形式有政权和法律。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3、越轨行为未必就是犯罪行为。有很多轻度的越轨就不能算是 犯罪行为。
4、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每个社会都有大量被戒律越多,意味着越轨行为的种类也就越多。
5、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所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
二、心理学的解释
心理学通常认为,某种类型的个性或精神气质与越轨行为有关。 如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相信:性格外向的人相对比性格内向的人 更容易出现越轨行为,原因在于前者善于交际,好冲动,追求丰 富多彩的人生和强烈刺激,而内向型性格的人却比较容易自我控 制,内性安静,不易出现越轨行为。
心理学认为越轨行为和人的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有一种观 点认为,暴力犯罪都是社会中习得的(如电视暴力对儿童的影 响)。
第三节 越轨的理论分析视角
对于越轨行为的解释,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论视角。每种理论 都试图揭示出越轨的普遍特征,而不针对具体的个人越轨行为。
一、生物学的解释
主要集中于对性质严重的犯罪性越轨行为的解释,而且大多数的 研究关注的是男性犯罪者,很少有人研究女罪犯。如19世纪意大 利学者隆布罗索提出:罪犯在遗传和发育方面不如守法公民。美 国体质人类学家胡腾也认定:罪犯有多方面的遗传和生理缺陷。 另一个美国心理学家谢尔登则认为:人的体型可能和犯罪有关。 他说研究的罪犯大多是肌肉发达、筋骨健壮的“斗士体型”。这 些早期研究被认为充满主观成见。20世纪60年代,美国有学者研 究后认为:许多男性暴力犯罪者比常人多了一个雄性染色体,只 是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情况是否会导致暴力行为。20世纪80年代的 医药专家大会上,有几位研究者认为,近90%的极端暴力犯罪者 有大脑缺陷。也有人认为男性的犯罪行为和男性雄性激素荷尔蒙 的分泌水平有关。
越轨和社会控制
![越轨和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03ce50f55270722192ef757.png)
越轨和社会控制
主讲人 向羽
(Social Deviance & Social Controls)
一些成语
• 君子慎独; •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官逼民反,铤而走险”;
本讲目录
第一节 越轨的本质 第二节 关于越轨的理论视角
第三节 社会控制
第一节
一.越轨的定义
赂等。
无受害人罪(victimless crimes):指达到一致的成人之
间就非常有价值的商品和劳务达成的交易因触犯刑法禁律 而宣判有罪。如毒品买卖、色情作品的传播等。
犯罪行为的三个特点
犯罪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这是犯罪行为
的最本质特征,但并非所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都是犯罪行为;
犯罪者在遗传和发育上不如守法公民。 在解释越轨的问题上,将越轨行为作为各种疾病,包括器质
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的结果,这种倾向称为用医学方法处理 越轨问题(medicalization of deviance)。越轨通常被视 为是医学上的问题而非道德上的缺点。
医学办法对待越轨并不总是一个有益的办法。例如无家可归
(2)为什么在某些社会情境下的越轨行为在另外情况下却有
很高价值? (3)为什么越轨者破坏某些规则而不破坏另外一些规则。
社会学视角中的几种越轨理论
1. 结构性紧张理论 2. 文化传递理论 3. 社会控制理论 4. 冲突理论和越轨 5. 标签理论
1、社会文化和社会结构失范理论—— 结构性紧张理论(structural strain theory)
社会赞同的越轨行为和社会不赞同的越轨行为(根据越轨
行为的结果)
① 社会赞同的越轨行为:并不导致社会成员不满的越轨行为。 ② 社会不赞同的越轨行为:妨碍了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的越
第十三章 民族社会控制
![第十三章 民族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7cc6ad4977232f60ddcca1c2.png)
第四节 民族社会的文化控制
一、民族社会的文化控制
在民族社会中,文化会呈现出多样性、民族性的特色
。正是因为民族文化的巨大的差异性,国家就更要对 民族文化进行控制,以使得社会不会因多元文化的差 异而产生行为规范的错位、社会秩序的混乱。
二、中国民族社会的文化控制
1、发展民族教育 民族成员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角色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而 民族自觉与民族角色又是现代社会秩序形成的重要条件; 民族文化教育一代代发扬光大,而文化恰恰是维系民族的 纽带,是维系民族社会秩序的关键环节。 2、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作为各民族世代传承文化所积淀的成果,是民族 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 发展物质技术,而且需要精神文化,尤其是各民族优秀的 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对民族社会的发展具有调适、整合的 功能,是建设和谐、稳定的现代社会的发展要素,具有强 大的生命力和社会整合作用
第五节 民族社会的民族意识控制
一、民族意识的内涵
1、人们对自己归属某一人们共同体的意识,也就是族体 自我; 2、在与不同民族的交往中,人们对本民族存在、发展、 权利、荣辱、得失、安危、利益等的认同和关切,即社会 的自我。前者是浅层的民族意识,后者是深层的民族意识 ,两者都包含在民族共同文化心理素质之中。
狭义的民族社会控制是指对民族社会中的越轨者施以社会
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民族社会学研究中一般采用广义民族社会控制的概念。
二、民族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
1、从民族社会控制的本质来看,它具有明显的集中性和 超个人性。 2、从民族社会控制的作用来看,它具有明显的依赖性和 互动性。 3、从民族社会控制发挥作用的过程来看,它具有多向性 和交叉性。
阻碍作用的越轨行为,这种社会越轨破坏社会运行的正常 秩序,侵害社会有机体,是要严格加以控制的,要将这类 社会越轨限制在不足以危害社会运行安全的范围内。 积极性社会越轨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进步作用的越轨行为 ,这种越轨是打破因循守旧、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中性社会越轨是一种对社会共同生活和发展影响不十分明 显、介于消极性社会越轨与积极性社会越轨之间的越轨行 为,这类社会越轨多出现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如追赶时 髦、追求新潮等。
12越轨与社会控制
![12越轨与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0b9feeb551810a6f52486bc.png)
越轨与社会控制一、越轨(一)越轨的含义越轨,是指违反或偏离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为。
◆越轨是一种病态,是一种机能障碍,因为它对社会稳定起瓦解作用。
◆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是越轨行为却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
◆越轨的定义也随时间的流逝而变化。
◆当被视为越轨行为时,还意味着这种行为必须是作为违规的行为而被视察,被定义的,并被贴上越轨的标签。
1、与越轨有关的几个概念注意:●越轨行为未必就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越轨行为,虽不被赞同,却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越轨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所为(1)越轨行为中的反常行为与不遵从行为反常行为是指接受社会规范的合法性但事实上却违犯规范的行为。
多数犯罪行为可以归为反常越轨行为。
不遵从行为是指不接受某些现存社会规范的合理性而刻意冒犯和反叛的行为。
(2)越轨行为与犯罪行为虽然大多数犯罪行为是越轨行为,但不是所有的越轨行为都是犯罪行为。
(3)个人越轨、群体越轨和组织越轨2、社会控制和越轨社会控制:旨在防止越轨并鼓励遵从的努力内社会控制:引导人们自我激励并按遵从的方式行动的过程外社会控制:运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约束来促使人们遵从的各种外在压力对越轨的内在控制●内化: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认同●内化是对越轨行为进行社会控制的最有效途径对越轨的外在控制●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非正式社会制裁是初级群体的主要功能●非正式制裁可能非常有效,但是,其效果常常有限●正式的社会控制机制3、越轨的功能(1)越轨的正功能①越轨有助于澄清并明确社会规范。
②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
③越轨能带来社会的变迁。
④越轨有时能促使人们更愿意遵从。
(2)越轨的负功能①越轨强化人们不遵从的动机。
②越轨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社会解组:社会设臵的崩溃。
二、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的概念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社会学 第十一章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社会学 第十一章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d26be8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74.png)
(4)冲突理论和越轨
冲突理论学家认为,社会上有权有势的人同那 些没有权力和地位的人的价值观大不相同。
因为社会规则和法律是在社会权势参与下制定 的,因此无权无势的人越轨频率更高,只不过 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社会规则并非反映他 们看待事物的特殊方式。
标签理论认为违规是高度相对的,任何行为和 有此行为的人只有当被别人标志为违规时,才 成为违规的。由于他们把焦点放在“越轨者” 被标签的那一刻,故称为标签论。
2、主要理论——包括两个方面 (1)对越轨的界定 (2)转为越轨者的过程
初级越轨即偶尔卷入违犯社会规范的行为,并 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的扮演发生持 续的影响。
4、个人违规与集体违规
有些行为的违规只是一个人单独行为的结果, 有些则是群体行为的结果。
三、越轨的特点
1、行为禁区的模糊性
2、越轨的普遍性
四、越轨的社会功能
1、越轨的负面功能 : (1)越轨行为的存在会弱化人们遵从的动机。
(2)越轨可以消弱人们对有组织社会生活的 必要的信心。
(3)越轨可以破坏一个社会体系借以存在的 人们的相互依赖关系。
一、自发性遵循——内在控制
1、规范内化 内化是指某个人对群体或社会的规范的
认同。
2、习惯
二、被迫遵循——外在控制 1、非正式控制 非正式控制的力量来自于民间。
(1)社会压力
(2)传言和闲话
2、正式控制 正式控制的力量来自专职机构,法律是
正式控制的主要依据,实际工作则由一 些正式组织执行,包括警察、法庭、监 狱这一法政系统。
除个人压力和紧张。
2、理性决定 有些越轨是精心策划,深思熟虑的结果,有个
第三节 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
![第三节 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430cee1d866fb84ae45c8d86.png)
第三节社会越轨和社会控制一、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1、含义:社会越轨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由于额外那么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2、类型:(1)违法行为: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2)违警行为: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
(3)违规行为: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1、生物学解释生物学解释把人类生物和生理方面的特征作为社会接轨的原因,因此又称之为体质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社会越轨是由于人的体质中的生理缺陷造成的,犯罪人的头骨与正常人不同,而与类人猿相似,所以犯罪人是退化的人,是再现与现代文明社会的野蛮人,生来就要犯罪。
此后,有学者将这种体质理论进一步具体化,产生所谓体态理论和染色体理论。
体态理论将人的体态分成三种:一种是内容型,其特征是身体柔软圆胖;一种是中坯层型,其特征是肌肉丰富,体格健美;还有一种是外坯层型,其特征是肌肉较少,体质虚弱。
该理论认为中坯层型要比其他人更容易犯罪。
染色体理论认为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社会越轨的生理原因。
正常人第23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男性细胞核性染色体为XY型,女性细胞核性染色体为XX型。
但人们发现有一些男性有一种XYY型的结合体,这些人在体制上具有个子高,智商低,面部有严重的粉刺等特征,在行为上具有进攻性和反社会性,在精神病院和监狱中占得比重较大。
2、心理学解释心理学解释即从人们心理方面寻找社会越轨的原因,其中以费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即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即无意识,由欲望和本能冲动构成。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争取自私的满足。
《越轨与社会控制 》PPT课件
![《越轨与社会控制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37df0853c1ec5da51e2704e.png)
a
12
► Meton失范论图解
►
目标
►1 +
►2
+
►3
–
►4
–
►5
+
手段 + – + – +
► (+代表新的)
► 塞林认为容易产生文化冲突的行为有四种: ► (1)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文化法律规范被扩展至另一个文化
集团的领域之时。 ► (2)当某个文化集团的成员迁移到另一个文化集团的领域
时。 ► (3)在相邻两种文化领域的边界结合处。 ► (4)当社会结构由简单趋于复杂化、文化价值由单一趋于
多元化之时。
a
15
科恩的亚文化群理论
常人”区分开来。
► 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
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
确认自己是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
加恶劣的越轨行为。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
无法自拔。标签理论强调社会对越轨者的反应,包括训斥、
责骂、歧视惩罚等,认为社会的反应是促使初级越轨者最终
产生的原因,认为一个人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
会互动过程中,在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处理个人的越轨
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
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轨者同“社会的正
常人”区分开来。
► 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奇型怪异的视觉摇滚乐队队员 视觉系摇滚,英文名为 Visual Rock。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 的欧美。视觉系摇滚是在时代 进步,人们不再局限于听觉上 的满足而追求视觉冲击的基础上 产生的。视觉系用服饰和化妆 来表现音乐,乐队经常染不同 的发色,穿不同寻常的服饰。
• miyavi,日本著名视觉系 摇滚乐队之一SKIN乐队 的吉他手,脸上有3个洞 (右眉骨,左鼻翼和右下嘴唇), 6个耳洞,16个纹身, 其中一个纹身是一篇 长达331个字的经文。
• 第三,越轨行为并非总是自愿的。如有心理缺陷 的人违犯了与社会所认同的最基本规范是由于他 们不是“完整”的人。一些学者还发现,许多反 社会行为是因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越轨者缺乏 正确行动能力的结果。但如果将“不能遵从”的 范围过分扩大,那么作为我们司法制度基础的个 人责任概念就会遇到挑战。 • 第四,越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 所为。某些类型的越轨行为并不一定是某个人行 动的结果,有些可能是团伙,甚至是由公司或政 府机构所为。
•
越轨行为是社会建构起来的,所以,不同时间与 文化下的诠释都可能不同。在一种文化中是越轨 行为,在另外一种文化中也许是被称许的。在拉 丁美洲、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许多国家中,斗牛 是颇受欢迎的运动,但对信奉印度教的人来说, 因为牛是神圣的动物,所以不难想象,如果看到 斗牛场中垂死挣扎的牛,他们的反映会如何?运 用社会学从他人和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他人的文化,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越轨行为是社会建构起来的。
• 此外,越轨行为还会因法律规范的界定而 变化。如美国1937年之前大麻的服用和 1914年之前鸦片的服用是合法的。在拉斯 维加斯,赌博是被法律所容许,在其他公 共场所则是违法;有些越轨行为会随着时 间和环境的改变而逐渐为人们接受。如20 世纪80年代以前,离婚往往被一般人视为 越轨行为,而现在,人们则把离婚视为个 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 第五,越轨行为是随着社会文化类型的不同而变 化的。如果在教室里,有人跟你打招呼时,伸出 舌头,你的感觉如何?但是如果你住在不丹王国, 他们传统打招呼的凡是就是如此。又如果你的女 朋友在脖子上戴有一层层的铜圈,为的是要拉长 她的脖子,你会不会觉得他们的行为很怪异?但 如果你住在泰国北部的凯燕部落(Kayan),那 里的女性传统上会戴上12磅重的铜圈,目的是要 彰显她们的美丽与族群认同。
• 30多年前,人们普遍 无视关于烟草危险性 的严重健康警告,抽烟 仍被视为可接受的行为。 部分原因是由于烟草农夫 和香烟制造商的权力。 经过长期关于公众健康 和反癌症的活动,抽烟 逐渐变成越轨行为,许多公共 场所开始明令禁止人们吸烟。
• 第二,不能笼统地说越轨都是错误的、坏 的,一切离经叛道的行为都对社会有害。 这是因为有的规范是合理的、进步的,有 的规范并不合理、甚至是落后的。如我 有价值的越轨行为。
• (3)根据行为背离的对象和背离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违 俗行为、违德行为、违规行为、违警行为和犯罪行为(违 法)。 违俗行为是指偏离传统风俗习惯的越轨行为。它主要 是偏离习俗等柔性规范,对社会的危害不大,但仍会受到 社会的舆论谴责和人们闲言碎语的议论,当事人在社会上 要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 违德行为是指违反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违反道德规 范往往触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对人际关系和社会公 共生活秩序起着消极影响,社会后果比违俗要严重,惩罚 也更重; 违规行为是指违反组织纪录的行为,它一般发生在社 会组织内部; 违警行为是指违反警察部门为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共秩序 所作出的各种禁止性规定的社会行为; 犯罪行为是典型的越轨行为,是指触犯刑律、造成严重 社会危害并且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第一节 越轨行为
• 一、社会越轨及其种类
• 1.社会越轨的概念 • 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异常行为、偏离行为、离轨 行为等。指社会成员违反某个群体或社会的重要规范的行 为。 • 社会学家对越轨现象的研究可推至迪尔凯姆,他使用了失 范(anomie)概念,失范是发生在社会改变或失序时的 一种无规范状态,比如经济崩溃时期。在此时期人们变得 有攻击性或沮丧,并因而导致暴力犯罪和自杀比率升高。 由于在改革、泡沫经济或经济衰退时期,大众对于何谓适 当的行为比较没有一致性的看法,从众和顺从的社会力量 变得较不重要,在这些时期,如要确实陈述何谓越轨行为, 也会变得更加困难。
• 因此,从社会学观点来看,越轨行为很难具有客 观性,事实上,越轨行为是在特定社会中的社会 定义。所以我们在理解越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第一,越轨行为的标准是由社会制定的。越轨 行为与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起来,社会规范本身 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有具体的适应范围。最有 地位及权力的个人和团体定义了什么是可接受的 以及什么是越轨行为。
• (2)根据越轨行为的主体可以分为个体越轨、群 体越轨和法人越轨。 个体越轨是指独立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做出的 各种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群体越轨是指由两个及以上的人组成的群体或 团伙所做出的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法人越轨则是指由具有法人地位的各类社会组 织所进行的越轨。如一个公司向某个政府部门的 行贿活动。
•
后来美国社会学家提出“越轨”概念, 并进行了多向度的研究。一般地说,越轨 就是超出了常规,从统计学角度看,指一 种行为的发生频度或多或少地偏离“常 态”;从心理或生理学角度看,指一种病 态或一种机能障碍。社会学意义上的越轨 与所谓统计异常或心理病态不同,界定的 难度要大得多。一般地说,越轨是指社会 成员偏离或违反现存的社会规范的行为。
• 2.越轨行为的种类 • 越轨行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可以从不同的 视角进行分类: • (1)根据越轨所触犯的社会规范的性质可以将越 轨行为分为创造性越轨、破坏性越轨和中性越轨。 创造性越轨行为“越”的是那些阻碍和抑制社 会进步的“轨”; 相反,破坏性越轨行为“越”的则是那些有利 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轨”; 而中性越轨行为“越”的则是那些与社会发展 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