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实践及其作用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课时
●教学过程排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理想?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明天的现实。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苦奋斗。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点拨、释题:
①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有的是实践活动,有的就不是实践活动。例如,植树种花与观赏花木,都是人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然而,前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而后者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
②把实践看成是动物的本能活动,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1.什么是实践?(板书)
师: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
(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观点(板书)
(放投影)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师:如何理解?(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第八课知识框架结构)
(放投影)
这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板书)
一、实践的特征(板书)
引言中河北农大的师生们为什么要开展走“太行山道路”的活动,这个活动从哲学的角度说叫什么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这个活动从哲学角度说叫实践。(紧接着提问并板书)
师生交流,共同导出什么是实践?并说明为什么?教师必须紧扣实践含义的两个方面来说明。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师: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
[讲授新课]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一下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④把实践与认识混为一谈,划上等号,显然是错误的。
⑤履行诺言的行为,有的是实践,有的不是实践活动。
⑥经商活动只是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包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⑧把实践看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连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都未包括在内。
③“活动”——实践的性质(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教师补充分析)掌握实践概念必须注意:
●教学重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放投影)课件展示若干命题,进行判断分析:
①实践是人们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
②实践是应付环境的本能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实践。
⑤实践就是履行诺言的行为。
⑥实践就是经商赚钱的活动。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⑧实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具体内容如下:
①“人们”——实践的主体(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以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课时安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课时
●教学过程排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理想?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明天的现实。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苦奋斗。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点拨、释题:
①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有的是实践活动,有的就不是实践活动。例如,植树种花与观赏花木,都是人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然而,前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而后者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
②把实践看成是动物的本能活动,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1.什么是实践?(板书)
师: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
(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观点(板书)
(放投影)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师:如何理解?(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第八课知识框架结构)
(放投影)
这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板书)
一、实践的特征(板书)
引言中河北农大的师生们为什么要开展走“太行山道路”的活动,这个活动从哲学的角度说叫什么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这个活动从哲学角度说叫实践。(紧接着提问并板书)
师生交流,共同导出什么是实践?并说明为什么?教师必须紧扣实践含义的两个方面来说明。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师: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
[讲授新课]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一下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④把实践与认识混为一谈,划上等号,显然是错误的。
⑤履行诺言的行为,有的是实践,有的不是实践活动。
⑥经商活动只是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包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⑧把实践看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连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都未包括在内。
③“活动”——实践的性质(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教师补充分析)掌握实践概念必须注意:
●教学重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放投影)课件展示若干命题,进行判断分析:
①实践是人们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
②实践是应付环境的本能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实践。
⑤实践就是履行诺言的行为。
⑥实践就是经商赚钱的活动。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⑧实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具体内容如下:
①“人们”——实践的主体(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以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