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实践及其作用1
实践的内涵及其作用
实践的内涵及其作用实践是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过程,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实际操作和亲身经验来获得新的认识与理解的途径。
实践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反思与总结:实践不仅是行动,更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动和经验,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和不足,进行修正和改进。
3.创造与创新:实践是人们主动探索和实验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激发思维的创新和创造力。
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方式,从而产生新的思想和创新的成果。
实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实际能力:实践可以帮助人们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可以熟悉和掌握各种实际工作中的技能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要求。
2.深化理论认识:实践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经验来验证和丰富理论,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
3.培养创新精神:实践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和改进。
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践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完成,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和锻炼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协调,共同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这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总之,实践是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实际能力、深化理论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政治:8.1.1 实践的特征 教案(旧人教版必修4)
第八课第一节第一框实践的特征【本课总体概括】一、本课的地位和内在逻辑1、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本课是全书内容的总结,也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因而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说它是全书内容的总结,是因为在前七课中,无论是讲述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还是谈及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说它是“哲学常识”课教学的归宿,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目的就是要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本课还是全书理论主线的突出体现。
全书的主线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虽然前七课也体现了这两个统一,但侧重点是不同的。
1-4课讲述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人们应当按照它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它、改造它,强调客观决定主观。
第5课提出人的主观能动性问题,从人的认识过程分析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问题。
第6、7课从一般价值观、人生价值观、人生理想的角度讲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本课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突出体现了主客观的统一。
无论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还是主观对客观的反作用,都是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的,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完成。
可见,学好本课既有助于深刻理解前七课的内容,更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全书的教学目的。
2、内在逻辑(1)全课以实践的观点为中心,由两节六个框题组成。
第一框题阐明实践的含义和特征,这是本课立论的基础,也是逻辑的起点。
第二、三框题讲实践的作用,即实践在社会发展和认识中的作用,而根本的作用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二框题),其次才是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三框题)。
那么,实践是谁的实践呢?第四框题作出回答,讲述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实践之所以具有那么重大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主体是人民群众。
高二政治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如果你想知道砒霜有没有毒,你就得亲口尝一尝。 这种说法对吗?
继续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1)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 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18世纪提高蒸汽机的热效率 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 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
热力学 原子核物理
环境科学 和生态科学
(2)实践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工具程两次飞跃的示意图
感性 认识
认识第一次飞跃
(上升到) 理性 认识
(回到)
(基础)
实践
认识第二次飞跃
实 践
反 作 用 决 定
1、实践是认识 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根本动力 3、实践是认识 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 认识正确与否 的唯一标准
认 识
实践是 认识的基 础,实践 观点是辨 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 首要的和 基本的观 点
3、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题,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 也有人担心它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D )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 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④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据医学史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一个医生给一位生命 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 纷纷仿效,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 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 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 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 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的?
主要是指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 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 型肺炎的病原体。
高二政治实践的特征1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战场上,苏联人看中的是物, 他们把大批军工设备和物资运往国内,而美国人看中的是人才, 他们采取强制性手段带走了德国的数千名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 师。事实证明,美国人比苏联人高明,因为( ) A、苏联人不懂得人比物更重要,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B、苏联人不明白高素质的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比实践的其 他物质要素更重要;
D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5、恩格斯说:“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 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 标前进的特征。”这里强调的实践的特征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C实践具有目的意识性即能动性 D实践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6、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论的表现是,坚持实 践具有( ) A、客观性 B、主观能动性 C、社会性、历史性 D、创新性
D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单项选择
1、下面的活动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A蜜蜂酿蜜
B人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 D营业员售货 2、我国通过制定“十五”计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这突出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必须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历史性指的是什么?
历史上每一阶段实践的内容、范围和水平, 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 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961年人类首次升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 入太空(前苏联) (美国)
2003年勇气号登 陆火星
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
唯物论 辩证法
相互渗透 相互结合
高二政治下册实践及其作用 实践的特征
实践及其作用实践的特征●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
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
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
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
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
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教学难点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
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
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排[复习提问]师:1.什么是理想?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
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高二政治下册实践及其作用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及其作用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三个概念、三方面作用。
理解:实践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特别是生产实践。
运用:说明树立劳动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辨别能力。
觉悟方面结合生产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树立劳动观点。
●教学重点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首先,从理论上讲,这个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观点之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又是最根本的,社会的变迁,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的变迁。
虽然不能把生产方式等同于生产实践,但二者的直接相关性太密切了。
人们从事生产实践,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力的现实体现,也是在生产关系中进行的。
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人们从事生产实践的结果。
其次,从思想教育上讲,明确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对于深刻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启发学生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增强劳动观点,都有益处。
●教学难点(1)生产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的基础;(2)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这两个观点在课文叙述中只是点出来,在前文分析中虽然也涉及到这个观点,但没有集中论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学方法事例说理法教师边讲理论观点,边博引事例,以加深对基本观点的理解。
●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排[复习提问]师:1.什么是实践?生: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师:2.实践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其中最具有实践本质特征的是哪一个特征?生: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实践是客观性的活动。
这是因为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是客观的物质的。
第二,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这是因为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人有意识,实践也就有意识的参与,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新的东西,从而显示出它的能动性,这个基本特征是最具有实践本质特征的。
高中政治:8.1.2 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案(1)(就人教版必修4)
第二课时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方面能识记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三个概念,三方面作用;理解实践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特别是生产活动对社会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运用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的观点,说明树立劳动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以的必要性;技能方面:通过实践基本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区分基本形式与非基本形式的界限,以及三种基本形式的不同,提高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对社会起重要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可以播放我国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返回的录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接着自主、合作、探究运用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理论,分析研究“为什么说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以及“为什么说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后拓展延伸:介绍一下当今突出的科学实验成果,以引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了解一些新的重大的科学信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可以采用讨论法、点拨讲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产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劳动观点,理解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以的必要性;联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拥护改革,投身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
通过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树立科技意识和献身科学的志向;☐要点网页重点:生产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难点:①生产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发展的基础;②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疑点:1、正确理解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变革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二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三是科学实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理解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应注意以下六点:(1)实践的具体形式是无限多样的,每一种实践活动都有它的表现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4一轮复习课件 12.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2年四川卷,34)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事 物不断出现,“微时代”带来大变革。顺应“网络微时代”对 “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 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 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 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 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 的神话。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 )
A.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B.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C.“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 的统一 D.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 观描述
3.(2013年海南卷,22)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 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 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 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 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 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
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 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 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五千年文 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 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 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高二政治下册实践及其作用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及其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教学目标知识方面识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道理。
理解: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道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运用:联系社会现象举出事例说明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实践意识并积极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教学难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教学方法采用讲、读、议、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重点问题,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难点问题,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议论、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材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排[复习提问]师:1.为什么说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生答:第一,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第二,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师: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生答: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设计以上问题,目的在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为导入新课打下基础。
特别是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原理来理解本书要学习的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很有益〕[导入新课]以上我们已经懂得了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懂得了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实践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这是人们关于实践与社会关系的认识。
认识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吗?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又是怎样?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时。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讲授新课]三、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板书〕师:认识的两次飞跃指的是什么?生: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思考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把理性认识用于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高中政治政治新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无共①产产者党《和 人共共同产产全党体党人无宣产者言的》关发系是表怎,样的标呢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共②产党《人共不产是同党其宣他工言人》政分党相析对了立的资特本殊主政党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 他他盾们们没不与有 提人任出类何任同何社整特会个殊无的的产原发阶则展级 ,的 用规利 以律益 塑不 造,同 无科的 产学利 阶益 级论。 的证运动了。资本主义必然 共灭产党亡人和同社其他会无主产阶义级必政然党不胜同利的地的方历只史是:必一然方面性,在各国无产者的斗争 中无运③产,产动共阶的阐主产 级 利明义党和益了社人资。强产建 会调阶立 的和级坚的无 理持斗产 想整争阶 目个 所无 经级标产 历政阶 的级 各党共 个的同 发必的 展不 阶要分 段性民 上族 ,;的共阐利产述益党;人了另始未一终方代来面表共,整在个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P12) ①空想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 义的弊端和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他们未能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反对阶级斗争和社 会革命,因而就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 的力量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 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 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 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阶级开始 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 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 (2)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小结: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工人运动的兴起
1.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P14——15) (1)唯物史观 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 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 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意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 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 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 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 基础上
2018年政治一轮复习每日一题(第21周)实践及其特点(含解析)
实践及其特点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
今天,我们通过航天器传回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
这主要说明A.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D.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正确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2.实践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4.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不能说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等诸要素都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但也不能把实践看作两种活动。
不能认为盲目的实践不存在任何实践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
因为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活动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最终必然导致失败。
认为“不存在盲目的实践”的观点是错误的。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脱离了他人和社会的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
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
实践的社会性,否定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否定个人活动的存在。
【高中政治】高考政治复习教案:必修4第6课 考点一 实践和认识 Word版含答案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前自我把脉1.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2015·课标全国卷Ⅱ·23A]2.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就是真理(×)[2015·安徽高考·10C]3.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2015·福建高考·35②]4.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2014·浙江高考·30③]5.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永无定论的过程(×)[2014·课标全国卷Ⅰ·22③]6.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2014·课标全国卷Ⅰ·22 ④][提示]1.新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2.经实践检验的认识,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未必都是真理。
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4.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具有相对性。
5.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人们最终能够正确认识事物。
6.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并非是推翻已有的真理。
考点一实践和认识知识精讲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1)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醒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学习”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④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
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实践让思政课
实践让思政课
实践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思政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一些实践活动的例子:
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企事业单位、农村、贫困地区等地开展实地考察,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2.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如为贫困学生提供帮助、为老人、残疾人提供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公益意识和奉献精神。
3. 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如组织学生创办社团、参加创业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文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举办讲座、演讲比赛、文化展览等,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5. 班级管理:通过班级管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班级会议、班级活动策划等。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思政课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思政课内容。
因此,实践是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政治必修4每日一题: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018年4月11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下图漫画《拾脚印》启示我们拾脚印①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②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学习他人的经验要坚持具体分析③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利用④经验是认识的来源,要善于用经验来指导实践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而内容:一是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有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是两种不同的作用,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其中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反作用受决定作用的制约。
坚持实践第一、实践决定认识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3.实践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避免盲目性,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理论也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
4.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获得认识,检验、深化和发展认识;在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由清华大学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实验室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能够帮助人们发展新一代的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从而解决电子元件发热、运行速度变慢的问题。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可能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这表明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④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2017年5月3日,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上海亮相,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中国科学家再次站在了创新的前沿。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2第一单元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 2 第一单元虽然政治很难去作答,但是高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个十分重要的考试中学生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知道如何去做高中政治题。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必修 2 第一单元,供大家阅读参考。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的含义:从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民主与专政的关系:(1)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这是国体意义上的民主)“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体意义上的民主)“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相辅相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统治阶级的民主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1、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
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1)突出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2)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内条件和国际环境了;(3)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4)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高二政治意识的作用(1)
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 态的变化。
意识指导
人的行为 人的实践 使用 发生变化 反 作 用 物 质
一种物质 作用于 的东西
另外一种 物质的东西
理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 态的变化。
P38 -40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重点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 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
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 意识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起阻碍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控制作用
我国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二) 意 识 的 作 用
能 动 作 用 ) (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强调意识在“认识世界”活动中起的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作用。只停留在对事物认识阶段,没有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
世 上 最 奇 特 的 建 筑
•(阅读探究)P38
•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巧的 蜜蜂高明在什么地方?这说明 了什么?
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 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 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等, 造出各种各样的房子,他们活 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 性、选择性的活动。
而最灵巧的蜜蜂筑巢表面上似乎有某种预定 的目的、计划,但实质上它们的操作纯粹是 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人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改造客观世界”——实践的对象(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以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对象,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社会之间的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中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修行、辩论等——不是实践。
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
●教学难点
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的关系。实践的第一个特征强调客观性、物质性,第二个特征强调有意识有目的的主观性,学生学习中容易形成这二者是自相矛盾的,或者是用一个特征否定另一个特征的看法。如何把二者统一起来,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相结合法。
●教具准备
●教学重点
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活动。这是实践的第二个特征,它最能表现实践本质的特征。因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受意识能动性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终要引起客观世界的改变,创造出客观世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物质关系。意识的目的性、结果的创造性,这就是实践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他什么东西绝不会具有的,只有实践才独有的本质特征。所以说,实践的第二个特征是教学重点。教学中要分析好这个特征,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实践的含义。
教师点拨、释题:
①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有的是实践活动,有的就不是实践活动。例如,植树种花与观赏花木,都是人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然而,前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实践活动,而后者是认识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
②把实践看成是动物的本能活动,混淆了两者的本质区别。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活动。
师生交流,共同导出什么是实践?并说明为什么?教师必须紧扣实践含义的两个方面来说明。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含义的理解(板书)(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对实践作出了科学的说明,认为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二是指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
④把实践与认识混为一谈,划上等号,显然是错误的。
⑤履行诺言的行为,有的是实践,有的不是实践活动。
⑥经商活动只是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具体形式。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包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
⑧把实践看做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连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都未包括在内。
③“活动”——实践的性质(板书)
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以“盖房子”为例,作为一种实践,盖房子不能等同于房子本身(当然也不等同于设计方案),它是把设计方案变为“房子”的过程。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教师补充分析)掌握实践概念必须注意:
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培养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
使学生养成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以及历史地、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觉悟方面
(1)通过实践观点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2)结合实践第一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在实践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联系实践第二个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意识。
1.什么是实践?(板书)
师:对实践的观点历史上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什么不同?
(1)历史上唯物主义者关于实践含义的观点(板书)
(放投影)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荀子·儒效》)
师:如何理解?(学生回答)历史上许多唯物主义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思想,还指出了实践或与实践相近的概念。如行、行动、行为、力行、活动、生活、践履等。但始终没有对实践作出解释。
[导入新课]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实现,都离不开社会实践。
师:什么是实践?为什么要投身社会实践?怎样才能更好地投身社会实践?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八课。
[讲授新课]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板书)
同学们先粗读一下第一课的引语、节标题、框标题。从总体上大致了解一下这一课要学习哪些知识。
(放投影)课件展示若干命题,进行判断分析:
①实践是人们的感官与客观世界接触的活动。
②实践是应付环境的本能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就是认识,认识就是实践。
⑤实践就是履行诺言的行为。
⑥实践就是经商赚钱的活动。
⑦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
⑧实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排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理想?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怎样才能转化为现实?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在于通过复习,引出新课学习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是时代的产物,是现实的发展方向。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不是今天的现实,而是明天的现实。要把社会理想或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条件,特别需要艰苦奋斗。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第八课知识框架结构)
(放投影)
这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节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板书)
一、实践的特征(板书)
引言中河北农大的师生们为什么要开展走“太行山道路”的活动,这个活动从哲学的角度说叫什么活动,(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知识分子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才能有所作为。这个活动从哲学角度说叫实践。(紧接着提问并板书)
第八课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
第一课时实践的特征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实践的概念,即实践概念的两层含义。
理解:比较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及它们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不同作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运用:依据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能用具体实例给予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