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一、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附件2关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及限额制定通则》地方标准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 项目意义节约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能源瓶颈日益突出。
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提升能效水平是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途径。
为此,省经信委委托我院编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及限额制定通则》地方标准,并列入了省经信委2016年第二批技术改造节能创新专项和湖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
1.2项目来源标准化战略,2016年第二批技术改造节能创新项目。
1.3主要目的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制定通则》,为我省各行业的企业能源消耗进行限额管理提供依据,有效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2、标准编制原则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
2.2科学性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与计算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本标准所确定的计算范围、方法要符合我省企业工业用能的实际情况,方便工业用能企业在采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3、工作过程3.1 成立标准编制组(2016年4月)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工业通信业节能监察中心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所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省经委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3.2 资料收集(2016年4月~5月)在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标准编制承担单位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工业和通信业节能监察中心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1)收集了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关于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相关的标准或规定;(2)收集了国内各个省的工业企业能耗现状;(3)通过相关单位收集了省内工业企业能耗现状。
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
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
一、明确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保障工作质量,对
于组织和个人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可以使工作流程更加清晰明了,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风险,保障工作质量。
二、确定编制的范围和内容。
在进行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编制的范围和内容,明确规范的
对象是谁,规范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以及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只有明确了范围和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编制工作。
三、调研分析现状。
在编制实施方案之前,需要对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
了解当前工作流程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需要规范的环节和内容,为后续的规范编制工作提供依据。
四、制定具体措施和要求。
在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中,需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和要求,包括规范的具体内容、流程、标准、责任人等方面的要求。
这些措施和要求需要具体可行,能够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
五、实施和监督。
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落实。
在实施
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规范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六、总结和改进。
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
进和完善。
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和改进,才能使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真正发挥作用,为工作的提高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实施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时,需要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使规范编制的实施方案真正落地生根,为工作的提高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任务来源;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工作简要过程等:(1)标准编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综采放顶煤工艺大量应用,出现了许多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年产能力达到上千万吨的现代化矿井;同时在注浆防灭火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在浆液中加入添加剂的注浆方法。
为了适应我国煤炭行业注浆防灭火的需要,进一步与新版的煤矿安全规程相协调,促进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对MT/T702—1997进行修订。
MT/T702—1997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因此,本次修订更加注重我国煤矿的自身特点、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的变化,修订后的MT/T702—20XX更加适用于注浆防灭火的应用。
(2)任务来源《煤矿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规范》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安监总煤装〔2011〕74号《关于下达2011年煤炭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正式下达的标准修订计划项目,项目编号为:2011-MT-18.项目技术归口单位为: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本标准主要参加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作组成员:王正辉、李尚国、叶正亮、陈明河、张辛亥、文虎、邓军、许廷辉。
(4)工作过程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技术资料,重点查阅了国内煤矿注浆防灭火设计及浆液流变性、沉速等方面的论文,黄泥注浆代用材料(页岩、矸石、粉煤灰、尾矿等)和加注添加剂的有关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应用的技术报告,《煤矿灌(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按照与《煤矿安全规程》(包括执行说明)的有关规定相关内容一致的原则,编制本标准。
2011年7月1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成立《煤矿灌浆注胶防灭火技术规范》修订工作组;2011年9月1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通过大量查阅相关资料在《煤矿注浆防灭火技术规范》1997版的基础上形成初稿;2011年10月15日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和西安科技大学通过内部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分别向中国矿业大学、重庆大学、河南理工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设计院、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勘查设计院、阳煤集团和永城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6家单位发送征求意见稿,2012年7月15日止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的单位数为33个,没有回函的单位数为3个,收到“征求意见稿”后,回函并有意见或建议的单位数为6个,共收集到26条意见。
操作规程编制标准
操作规程编制标准操作规程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要求,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规范和规定的文件。
操作规程的编制标准是保证企业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指导文件。
下面将就操作规程编制标准进行说明。
一、操作规程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一)制定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统一企业内部工作流程,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高效性。
(二)操作规程的意义是为了强化内部控制机制,减少人为失误和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二、操作规程编制的原则(一)法律法规原则:操作规程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企业的运作合法合规。
(二)科学性原则:操作规程应以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确保规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三)一致性原则:操作规程应与企业的工作流程和管理要求一致,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四)可操作性原则:操作规程要能够具体指导员工的具体操作行为,便于员工理解和实施。
(五)可验证性原则:操作规程要具备可验证性,便于内部和外部的审计和检查。
三、操作规程的编制内容(一)章节设置:操作规程应该按照工作流程的不同环节进行章节划分,包括目录、引言、适用范围、术语定义等。
(二)工作流程明细:对于每个工作环节,应给出详细的操作过程和步骤,包括具体的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三)责任和权限: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确保责任的明确和权力的合理分配。
(四)工作流程控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制度,防止错误和失误的发生,确保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
(五)安全和风险防范:对于安全和风险防范工作,应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六)培训和考核要求:对操作规程的实施情况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理解和掌握操作规程。
(七)修订和审核:定期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和审核,确保规程的及时更新和有效性。
四、操作规程的编制步骤(一)明确编制目标:明确操作规程的编制目标和需求,明确规程的适用范围和审校权限。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企业标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保障。
企业标准编制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企业标准编制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一、企业标准编制的目的。
企业标准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生产活动,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提高企业竞争力。
通过制定企业标准,可以统一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企业标准编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企业标准编制应当以科学技术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标准要求。
2.权威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由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编制,确保标准的权威性和可行性。
3.适用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求。
4.稳定性原则,企业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宜频繁修改,以确保生产活动的稳定进行。
三、企业标准编制的程序。
1.确定编制需求,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编制的标准内容和范围。
2.组织编制工作,企业应当成立标准编制工作组,确定编制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并制定编制计划。
3.调研和分析,对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进行调研分析,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编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4.制定标准草案,根据调研结果,编制标准草案,明确标准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标准适用范围等内容。
5.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将标准草案进行内部征求意见和外部专家评审,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6.正式发布,经过专家评审和内部审批后,将标准正式发布,并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和执行标准。
四、企业标准编制的注意事项。
1.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企业标准应当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
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标准规范
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标准规范建筑工程定额编制是指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对各项建筑工程的材料消耗、工期、人力资源等进行计量,并编制出具体的定额表。
这种编制方式旨在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和透明度,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本文将探讨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标准规范及其重要性。
一、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全面地对工程项目进行估算和控制。
通过编制定额表,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能够清晰了解所需材料数量、工序时间等关键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购和组织施工。
同时,定额编制也可以为工程项目的合理投资和进度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工程按时按质完成。
二、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基本原则在建筑工程定额编制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规范性原则:定额编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2. 综合性原则:定额编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人工、机械设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保证编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可比性原则:定额编制应具有可比性,实现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参考。
4. 更新性原则:定额编制应及时更新,随着科学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进步,定额表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需求。
三、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内容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定额:包括各种建筑材料的消耗标准,如水泥、砂浆、砖块等。
2. 工艺定额:包括施工过程中各项工艺操作的时间和人力资源要求,如混凝土浇筑、砌筑等。
3. 设备定额:包括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和器械等的数量和标准。
4. 资源定额:包括施工过程中所需的能源消耗和环境资源利用的规范要求。
四、建筑工程定额编制的重要性建筑工程定额编制对于工程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工程质量:通过明确材料消耗和施工工艺标准,定额编制能够帮助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确保符合规定要求。
《井下作业设计规范》
中国石油
井下作业设计规范
一、地质设计 :1、小修(A); 2、措施(B); 3、大修(C) 二、工程设计: 1、小修(D、E); 2、措施(F、G);3、大修 (H) 三、施工设计: 1、小修(I);2、措施(J);3、大修(K) 小修作业包括:油气水井检泵、下泵、投注、水井换管柱、管柱检查等; 措施作业包括:油气水井压裂、酸化、防砂、补孔、卡堵水、稠油热采、 转注、分注、调剖等; 大修作业包括:油气水井解卡、打捞、钻塞、二次固井、取换套、套管修 复、弃置井封井等;
现场指挥人员; 2) 各项工序应严格按照QHSE作业程序进行施工,严禁
盲目施工; 3) 各种井下工具在下井前彻底检查,经检验合格后方可
下井; 4) 施工现场须准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做好防喷、防火、
防爆炸、防工伤、防触电工作; 5) 施工中,随时检查井架基础,钻台基础,观察修井
机,井架,绷绳和游动系统运转情况,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处 理,待正常后才能继续进行;
6)井口返出的液体应妥善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中国石油
井下作业设计规范
5.1.6 井控要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根据地质设计参数选择修(压)井液性能、类型及密
度,提出防喷器组合的压力等级; 2) 各种流程及施工管线全部使用硬管线,尽量减少异径
弯头,并按技术规程固定好,试压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 3) 防喷器在井口安装后,现场必须试压,明确提出试压
5) 其它风险提示。 4.1.6 井况、井身结构及生产管柱数据
团体标准编制说明
《科技大数据基础实体画像共性要素规范》团体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为深入实施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贯彻落实《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及《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加快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动大数据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深刻把握大数据时代科技大数据发展趋势,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加强科技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决定立项并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制定《科技大数据基础实体画像共性要素规范规范规范》团体标准。
二、目的和意义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办发〔2017〕39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继2016年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6〕51号)之后,推动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又一重要文件。
《实施方案》的印发实施,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务服务水平,便利群众办事创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保障科学数据安全,提高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支撑。
截至2017年,中信所已积累各类数据库约48个,形成海量的数据资源,为中信所的业务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中信所下一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特别对是“一库两中心”的建设,将起到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数据资源,我们也不难发现,它们同时具备了建设目的迵异、收集标准不一、时间跨度大、数据载体多样、数据格式繁杂、质量参差不齐等不利特点,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下,业务重组与拓展支持乏力,严重影响了中信所“一库两中心”的建设进程,成为制约中信所大数据建设与新业务拓展的瓶颈。
开展《科技大数据机构、项目、人才画像共性要素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对于解决数字经济时代以中信所为代表的科技大数据行业面临的数据深度利用不足,关联揭示不充分,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具有典型指导意义。
营口渤海米业有限公司渤海明珠留胚米企业标准编制说明
营口渤海米业有限公司《渤海明珠留胚米》企业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的目的和意义为了适应市场,更好地组织和指导生产,保证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关于进一步规范辽宁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工作的通知》(辽卫规发[2017]1号)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加工生产实际,参照有关标准制定了本企业标准。
二、工作概况本标准的格式和内容依据GB/T1.1-202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列出了产品的术语和定义、质量安全要求、产品质量追溯信息、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识、包装、储存和运输的要求。
对本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检索其最新有效性。
本标准的质量要求依据国家标准GB/T42227-2023《留胚米》的要求并结合本企业产品的实测值确定。
本标准的食品安全指标依据GB2761-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2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其中黄曲霉毒素B、赭曲霉毒素A、铅、镉、总汞、无机碑、铭、苯并[α]花严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质量指标依据GB/T42227-2023《留胚米》制定,对于标准中不完善粒含量、碎米总量及其中小碎米含量、留胚粒率、黄粒米含量、杂质总量、互混率指标进行提升。
1、标准中留胚率的指标。
通过对不同批次产品的留胚率的检测,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确定该指标的限量为不低于82%02、标准中黄粒米含量的指标。
通过对长期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将该指标限量规定为不得检出。
3、标准中杂质总量的指标。
通过对长期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将三个等级的该指标总量规定为不超过O.10%o4、标准中不完善粒含量的指标。
通过对长期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的汇总分析,将三个等级的该指标限量规定为不超过10%、2.0%、3.0%o5、标准中碎米总量及其中小碎米含量的指标。
标准文件中的必备要素
标准文件中的必备要素一、引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标准文件的编制和应用。
标准文件是规范某一领域行为的准则,对于确保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标准文件编制过程中必须包含一些必备要素,以保证标准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标准文件中的必备要素进行探讨:1.标准文件的定义和分类2.标准文件编制的目的和意义3.标准文件中的必备要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标准文件编制的流程和规范5.标准文件的审批和发布二、标准文件的定义和分类2.1 标准文件的定义标准文件是由官方机构、行业协会或专业团体编制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用于统一某一领域内的行为准则。
它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2.2 标准文件的分类根据标准文件的适用范围和级别,标准文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标准,具有普遍适用性和约束力。
2.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的标准,用于规范该行业内的行为和操作。
3.企业标准: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标准,用于规范内部管理和生产流程。
三、标准文件编制的目的和意义3.1 标准文件编制的目的标准文件的编制旨在:1.提供技术和管理的规范,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引导行业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
3.为企业管理提供指导和参考,实现组织的科学化管理。
4.促进国内外贸易,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2 标准文件编制的意义标准文件的编制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统一行为准则,减少误解和争议,提高工作效率。
2.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用户需求。
4.增加企业的社会声誉和竞争力,打开市场。
四、标准文件中的必备要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4.1 标准文件的标题和编号标准文件应具有明确的标题和编号,以便于查阅和引用。
标题应准确地反映标准的内容,编号应按照一定规则确定,便于编制和管理。
一、标准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附件2关于《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及限额制定通则》地方标准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 项目意义节约能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快,但能源瓶颈日益突出。
工业企业是能源消耗大户,提升能效水平是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目标的关键所在,是促进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途径。
为此,省经信委委托我院编制《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及限额制定通则》地方标准,并列入了省经信委2016年第二批技术改造节能创新专项和湖南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
1.2项目来源标准化战略,2016年第二批技术改造节能创新项目。
1.3主要目的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计算方法及限额制定通则》,为我省各行业的企业能源消耗进行限额管理提供依据,有效降低企业的能源消耗,促进节能减排。
2、标准编制原则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
2.2科学性原则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与计算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本标准所确定的计算范围、方法要符合我省企业工业用能的实际情况,方便工业用能企业在采标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3、工作过程3.1 成立标准编制组(2016年4月)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工业通信业节能监察中心在接到工作任务后,所在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省经委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3.2 资料收集(2016年4月~5月)在省经信委的大力支持下,标准编制承担单位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工业和通信业节能监察中心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1)收集了国家和各地方省市关于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定相关的标准或规定;(2)收集了国内各个省的工业企业能耗现状;(3)通过相关单位收集了省内工业企业能耗现状。
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评价规范 编制说明
江西省地方标准《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评价规范》编制说明2019年6月《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评价规范》编制说明一、标准制定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目的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将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效的扩散,从而使那些具有潜在生产力的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对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进行评价,客观表述科技城转化的技术标准的潜力及优先级,提高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和标准化工作的协同发展。
从这个角度出发,拟编制《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评价规范》。
(二)意义在当今社会,技术标准渗透到现代科技发展的前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的生产力而且成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经济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共同语言,而以标准化手段引导科技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成为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
技术标准的竞争关系到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利益分配。
一项技术标准被国际标准采纳,往往可以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甚至能决定一个行业的兴衰,技术标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战略地位日显突出技术标准是企业获得市场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世界知名企业都是将技术标准作为市场竞争的战略手段,成为采用标准取胜的行家。
标准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它决定着成就我们这个信息社会的技术,继而决定着各行各业、用户、消费者以及管理部门如何从这一技术中受益。
由此可见技术标准对于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性。
(三)必要性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转化率非常低,哪些科技成果适合转化为技术标砖、转化为什么样的标准都没有明确的文件指导。
根据2014年度江西省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分析报告,我省全年共登记796项科技成果,在796项登记的成果中,制订标准共36项,其中国际标准0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4项、地方标准2项、企业标准5项。
我省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比例不足4.5%。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编制说明一、项目来源2017 年 6 月, 《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9)提出并归口,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20170460-T-469 )。
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为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由唐英、吴清一等人负责起草。
二、标准名称变更本标准名称进行了变更,从《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变更为《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标准名称变更的原因是基于在标准草案的研讨阶段行业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以及在推荐性国家标准立项评估会上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的。
目的是更准确地反映标准内容和标准用途。
标准名称变更申请获得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
三、标准编写的目的、意义《托盘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化》的目的是使托盘集装单元实现在其堆码、包装、装载、搬运、运输及仓储过程中能够按照统一的规范进行,将托盘、运输包装器具、装卸及搬运设备、仓储设备及设施、运输车辆与装备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单元化、模块化、标准化的形式完成物流乃至供应链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目前在我国,流通领域生产物资极大丰富,供应链物流系统中使用的物流器具、设备及设施品种复杂型号规格多,难以配套不成体系。
一方面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已有初步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标准,但标准宣贯执行不力,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更广泛的工业应用,现有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非常宽泛。
物流企业只重视单一设备的质量与选型,造成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缺乏基本器具及设备的统一规范。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标准以托盘集装单元为基点,制定单元化物流系统规范,发挥标准化的基础性技术支撑作用,确立供应链物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共同遵循的准则,建立稳定的秩序,对于实现物流各环节无缝对接、整齐划一、贯通始末,从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排放单位进行了管理和监督。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意义和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限制和规范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
其主要目的包括:1. 保护环境: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 预防健康问题: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通过限制排放标准,减少人们接触污染物的机会,降低患病风险。
3. 加强企业管理:排放标准的明确规定,有助于提升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迫使企业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目的和意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对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详细清单,包括不同行业和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数据。
其主要目的和意义包括:1. 数据基础:通过排放清单的编制,掌握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详细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督管理:排放清单的建立可以加强对排放单位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环保要求。
3. 信息公开:排放清单数据的公开与共享,有助于提高环境信息的透明度,加强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方法和要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严谨细致的工作。
以下是编制排放清单的一些方法和要点:1. 数据收集:收集排放单位的生产产值、燃煤、燃油、废气处理设施以及其他排放源的有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计算:根据排放源的类型和排放物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计算方法估算排放量,如使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系数、燃煤消耗量和排放因子等。
3. 数据汇总:对估算的排放量进行汇总,得出各个行业、各种排放源的排放清单数据,形成全面的排放情况描述。
制定标准的意义
制定标准的意义制定标准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产品、服务、过程或行为进行规范和规定,以达到统一、规范、科学、合理的目的。
制定标准的意义重大,它不仅对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市场秩序的规范、技术创新的推动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首先,制定标准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标准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它规定了产品的基本要求、技术指标和测试方法,可以有效地约束生产企业,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缺陷率,提升产品竞争力。
同时,标准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明确的购买参考,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制定标准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产品层出不穷,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很容易出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混乱、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情况。
通过制定标准,可以规范市场秩序,防止恶性竞争,保障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再次,制定标准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
标准是技术创新的引导和促进,它可以推动科研、生产、应用的协调发展,促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通过标准的制定,可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最后,制定标准有利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例如,食品安全标准规定了食品的安全指标和生产加工要求,可以有效地保障消费者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标准规定了车辆、道路和驾驶员的安全要求,可以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排放标准和治理要求,可以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制定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对于产品质量、市场秩序、技术创新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各项标准,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希望各行各业都能重视标准制定工作,加强标准化管理,共同推动我国标准事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关于《省地名普查数据元规范》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1 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近3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发展,地名情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国务院2014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通知》(国发(2014)3号),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等相关文件,我省地名普查办为确保我省的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发布了《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实施方案》(草案)、《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等文件,针对地名普查中大批量数据处理的重点难点,由湖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牵头,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湖南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长沙世科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编制《省地名普查数据元规范》省地方标准,通过标准的形式对地名普查数据进行规范,确保地名信息的完整性,统一性。
1.2项目来源
湖南省标准化战略,XXXX
1.3主要目的
本项目的主要目的:制定湖南省地方标准《省地名普查数据元规范》,为我省在开展地名普查工作提供依据,提高数据采集工作效率,推动地名命名更名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和改善地名管理,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标准编制原则
2.1遵循有关法律、政策的原则
制定本标准要求遵循国家有关法律的要求,配合国家、省政府有关政策规定。
2.2科学性原则
制定本标准要求运用科学的统计、分类方法,标准的内容要求科学可靠。
2.3可操作原则
本标准所设计的数据元要符合我省开展地名普查的需求,方便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实际操作。
3、工作过程
3.1 成立标准编制组(2016年4月)
编制组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召开了项目工作会议,在会议上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小组成员工作任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
3.2 资料收集(2016年5月~6月)
在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标准编制承担单位收集整理了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质量评定规定》、《湖南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实施细则》等国内、省内相关的资料,并对
其进行了分析探讨。
3.3编制标准初稿(2016年7月)
标准编制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筛选、归纳,在充分考虑湖南省实际情况下,拟定了标准的大纲,并进行标准讨论初稿的编制。
3.4编制讨论稿(2016年8月~9月)
为了进一步完善标准,编制组成员在标准初稿完成以后,邀请了相关专家对相关章节进行讨论,参会专家结合湖南省地名普查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章节提出修改意见,编制组在讨论过后根据相关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标准讨论稿。
3.5 专家论证(2016年10月)
2016年,编制组会同民政厅召开了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标准讨论稿进行逐条的讨论,尤其对标准文本中的数据模型,数据元的属性字段的设定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
会后编制组对相关建议进行收集和整理。
3.6再次论证形成征求意见稿(2016年11月)
编制组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标准后,再次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对标准的条款,逐条进行了论证,最终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4、标准主要内容及相关指标值
4.1 标准主要内容
4.1.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省地名普查中数据元的基本要求、省地名普查数据元基础模型以及省地名普查数据元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湖南省地名数据元的采集、交换、共享和使用。
4.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7408 数据和交换格式
GB/T 18391.3-2009/ISO/IEC 11179-3:2003 信息数据元注册系统第3部分注册系统元模型与属性
GB/T 19488.1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1部分:设计和管理规范、
GB/T 19488.2 电子政务数据元第2部分:公共数据元目录
4.1.3 术语定义
对数据元、历史地名、现今地名三个术语进行了定义。
4.1.4 基本要求
对数学基础、地名代码编制、多媒体文件命名、数据元属性描述、数据元命名规则做出规定。
4.1.5 省地名普查数据元基础模型
对省地名普查数据元基础模型做出规定。
4.1.6 省地名普查数据元信息
对省地名普查数据元信息组成、地名属性信息以及12大类地理实体属性信息做出规定。
5、实施本标准的社会效益分析
本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弥补目前我省地名普查标准体系存在的标准缺失,有利于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有利于促进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