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疾病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管坏死---PPT精品课件

急性肾小管坏死---PPT精品课件

达峰值

尿
是肾功能开始恢复的标志,但肾功能

并不能立即恢复
通常持续1-3周
恢复早期变异较大,可毫无症状,或 感体质虚弱、乏力、消瘦
当血尿素氮和肌酐明显下降时,尿量
逐渐恢复正常

肾小球滤过功能(3-6个月)较肾小管 浓缩功能(可维持1年以上)恢复较快
复 期
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 结构和功能缺陷
03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代谢失常
①水过多 ②代谢性酸中毒 ③高钾血症 ④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⑤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 ⑥高镁血症
04 全身并发症
①心血管系统: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和心力衰竭,是少尿期常见死亡原因;心律失常和心包炎,多表现为 心包摩擦音和胸痛,罕见大量心包积液
②消化系统:为ATN最早期表现。见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或 合并胆道疾病
02 尿液检查
PRO多为+~+,以小分子蛋白为主 尿沉渣: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颗粒管型,少许红、白细胞 尿比重降低且较固定,<1.015 尿渗透浓度低于350mmol/L,尿与血渗透浓度比低于1.1 尿钠含量增高,多在20-60mmol/L 肾衰指数和滤过钠分数>1
03 影像学检查
尿


3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
尿

4 全身并发症
01 尿量减少
少尿或无尿型
• 尿量骤减或逐渐减少
少尿—每日尿量维持少于400ml 无尿—每日尿量维持少于100ml
• ATN患者罕见完全无尿,持续无尿者 预后较差
• 持续时间一般1-3周,长至4-6周,但 不超过8-12周

肾小管性酸中毒课件

肾小管性酸中毒课件

原发性: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酶缺
01
陷等
继发性:药物、中毒、感染、代谢紊
02
乱等
发病机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
03
导致酸碱平衡失调,酸中毒
临床表现:乏力、恶心、呕吐、呼吸
04
困难、心律失常等
临床表现和诊断
01
04
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酸 中毒进行鉴别,如呼吸性 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
03
诊断标准:血pH值降低、 血碳酸氢盐浓度降低、尿 液pH值降低等
后情况
预后和随访
1
预后:肾小管性酸中毒患者预 后良好,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
可以恢复正常
2
随访:定期随访,监测肾功能 和电解质水平,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3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低盐、低 蛋白饮食,避免高钾食物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使用碳酸 氢钠、氯化钾等药物进行治疗,
并定期监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谢谢
调整治疗方案
02
监测指标:血气 分析、电解质、
肾功能等
03
药物治疗:根据 病情选择合适的 药物,如碳酸氢
钠、氯化钾等
04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饮食、
运动等
字点 是击 您此
4 思处 想添 的加 提正 炼文 。, 文
典型病例
01
患者年龄:35岁
02
性别:男性
03
病史:高血压、糖尿 病
电解质紊乱
肾小管性酸中毒:一种由于肾小 管功能障碍导致的电解质紊乱
病因: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功能 障碍、肾小管酸中毒
主要症状:低钾血症、高钠血症、 低钙血症、高磷血症
治疗:补钾、补钙、补磷、纠正 酸中毒

肾小球疾病教学PPT课件

肾小球疾病教学PPT课件

治疗原则
01
02
03
04
早发现、早治疗
肾小球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对于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至
关重要。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
疗和非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包括药 物治疗、饮食调整、运动康复
等,以全面控制病情。
定期复查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相 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和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
利尿剂
用于消除水肿和降低血压,但 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
用于抗炎和免疫抑制治疗,但 需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免疫抑制剂
用于抑制免疫反应,减少肾脏 损伤,但需谨慎使用,避免副 作用。
其他药物
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可 用于控制高血压和保护肾功能
合理饮食
积极治疗和控制基础疾病,预防肾脏损伤 。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适量运动
定期检查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预防肥 胖和代谢性疾病。
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肾脏 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在肾小球疾病的 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导 致肾小球损伤和滤过功能 障碍。
血流动力学改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等血流动力学因素可影响 肾小球滤过功能。
临床表现
血尿
肾小球损伤导致红细胞 漏出,表现为肉眼血尿
或镜下血尿。
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导 致蛋白质漏出,表现为

急性肾小管坏死演示课件

急性肾小管坏死演示课件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运动锻炼
根据身体状况,适量进 行散步、慢跑等轻度运
动,避免剧烈运动。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减 轻精神压力。
定期随访观察项目安排
肾功能监测
定期检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 标,评估肾功能恢复情况。
电解质平衡
监测血钾、血钠、血钙等电解 质水平,及时发现并纠正电解 质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衰竭
急性肾小管坏死是急性肾衰竭的常见 原因之一,表现为尿量减少、氮质血 症等,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
肾小管坏死导致肾脏排泄酸性物质能 力下降,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 呼吸深快、心律失常等。
预防措施建议
积极治疗原发病
对于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的 疾病,如严重感染、休克等,应 积极治疗,以降低肾小管坏死的
急性肾小管坏死
汇报人:XXX 2024-01-23
目 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一种由多种病 因引起的急性肾损伤,以肾小管上皮细胞 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
体代谢需求。
控制感染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应积极 抗感染治疗,以减少炎症对肾
脏的损害。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根据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时 补充或限制相应电解质的摄入
,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05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观察
康复期生活调整建议
饮食调整
低盐、低脂、优质蛋白 质饮食,适量摄入水果 和蔬菜,保持水分平衡

肾小管酸中毒(医学课件)

肾小管酸中毒(医学课件)

01
02
03
抗生素
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抗生素可能导致肾小管酸 中毒。
利尿剂
过度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 肾小管酸中毒。
其他药物
如阿米替林、丙咪嗪等抗 抑郁药物也可能导致肾小 管酸中毒。
其他疾病与肾小管酸中毒的联系
先天性代谢异常
如胱氨酸尿症、高草酸尿 症等可能导致肾小管酸中 毒。
遗传性疾病
如Fanconi综合征、Liddle 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肾小 管酸中毒。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RTA可分为远端RTA、近端RTA、高血 钾型RTA等。
发病机制
远端RTA
主要由于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钠-氢交换体(NHE3)或钠钾-氢交换体(NKHCO3)功 能障碍,导致H+分泌减少或
HCO3-重吸收障碍。
近端RTA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钠-钾-氢交换 体(NKHCO3)功能障碍导致 HCO3-重吸收障碍。
个体化治疗方案
基于患者的基因突变和病情特点,未来将会有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出现,提高治疗效恶性肿瘤
部分肿瘤可能累及肾脏, 导致肾小管酸中毒。
06
肾小管酸中毒的研究进展 与展望
当前研究热点及成果
遗传因素研究
目前发现多个与肾小管酸中毒相关的基因位点,包括 SLC4A1、ATP6V0A4等,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肾小 管酸中毒的发病机制。
诊断技术进步
新型的肾小管功能检测方法如尿pH测定、尿氨基酸和有 机酸测定等,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肾小管功能状况,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
1 2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与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类似,补充碱性药物、钙剂 、活性维生素D等,同时需注意补液,避免脱水 。
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PPT 泌尿系统疾病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性肾小球肾炎)
•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病原体为A族B 型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
发病机制:
急性增生性肾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有研究显示C3先于IgG 沉积于肾小球基膜,提示最初的损伤可能由补体引起。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GBM和肾小囊基底膜均断裂,新月体 形成。
图注: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IgG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细线状沉积(直接免疫荧光)。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 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进展快,预后差,一般认为病人预后与出现新 月体的肾小球的比例有关;
–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血尿明显,蛋白尿较轻, 迅速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可于数周、数月 内死于肾衰。
• 抗肾小球细胞抗体 • 细胞免疫性肾小球肾炎 • 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
GN病因发病机制
原位IC
(抗GBM等)
循环IC
原位IC
(抗植入抗原)
肾小球
炎症细胞
激活炎症介质
凝血系统
血管活性物质
(组织胺,5羟色胺) ET等)
激活补体
(C3a,C5a,C567,C5b-9)
细胞因子
(IL,TNF,TGF,
GN
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
• 病理变化
大体表现:
• 肾脏体积增大,色苍白,切面皮质见黄白色条纹。
光镜表现:
• 肾小管: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内大量脂质沉积; • 肾小球:结构基本正常。
电镜表现:
• 弥漫性脏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图注: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无明显病变(PASM染色)。

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特点与诊治思路PPT课件

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特点与诊治思路PPT课件
(pg/dl)
-
33
酸中毒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氮平衡试验 ( 克氮/日)
-
34
肾小管酸中毒对小儿发育障碍的作用
促使肾脏肥大及破增骨生细胞
成骨细胞
骨发育 障碍
代谢性
酸中毒
GH水平


低钾 血症
蛋白分解 蛋白合成


食欲
营养素
低下
摄入不足
-
35
酸中毒对慢性肾病进展的作用
● 肾小管-间质损害 肾组织氨水平增高 补体活化 C5b-9 增多 TGFβ表达增加 激活G-Srs基因,促使酪氨酸磷酸化
HCO-3 排泄分数>8% 分析
检查
血气 血气分 血气分析, 尿气 血气分析, 尿气
2.低磷血症, 最大磷重吸收(TRP) <85%
3.肾性糖尿
-
生化分析 生化16
尿U-BPco2的测定
NaHCO3负荷试验
静点NaHCO3 0.3mmol/分 分次测 尿pH 和 尿Pco2
连续三次
尿 pH › 7.8
卧位 231.8±80.8 立位 377.8±208.0 A-Ⅱ(ng/L) 卧位 41.2±15.2 立位 95.2±27.2
IV型RTA
0.36±0.21* 0.89±0.42**
120.5±63.9* 230.5±127.7
51.03±38.50 88.45±35.41
与健康人比较: * p<0.05, **p<0.01
至HCO3-为25- 27meq/L 留血尿测Cr和HCO3 FEHCO3- = (UHCO3血Cr)/(BHCO3×
尿Cr)
*正常值:<1% p-RTA: › 5-15% 15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
contents
目录
•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概述 • TIN的病理学特征 • TIN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TIN的治疗与预后 • TIN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01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概 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肾小管间质疾病(TIN)是指肾脏小管间质区域发生的炎症、纤 维化和瘢痕形成等病变,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临床表现
症状
TIN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血 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 这些症状可单独或同时出现,严
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
肾功能损害
TIN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 害,包括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 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肾功能损 害的程度与疾病进展速度和个体
差异有关。
其他表现
部分TIN患者可能出现全身症状, 如疲乏、体重减轻、发热等。这 些症状可能与炎症反应或免疫异
VS
TIN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尤其是在停 药或减量后。因此,患者需要定期进 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发并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有助于降低复发 风险。
05 TIN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控制慢性疾病
控制水分和盐分摄入
根据医生建议控制日常饮食中的水分和盐分 摄入量。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与运动建议
饮食建议
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合理搭配蛋白 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控 制盐分和水分摄入量。
运动建议

肾小球疾病(医学PPT课件)

肾小球疾病(医学PPT课件)
LPL活性降低→脂蛋白分解代谢障碍 脂质从脂库动员加快
微小病变型肾病 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LM:肾小球基 本正常 IF:阴性 EM:足突弥漫 融合
•男>女,儿童和老年好发 •一般无持续高血压和肾功
能减退, 15%镜下血尿
•50%数月内自发缓解 •90%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 •复发率60%,可能转变为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病因
儿童 原发性 MCD
继发性 HLeabharlann P HBVGN SLE青少年
MsPGN MPGN FSGS
HsP HBVGN SLE
中老年 MN
DN Amy Cancer
大量蛋白尿
病理生理
• 分子屏障受损 • 电荷屏障受损 • 肾小球内高灌注、高滤过状态
– 高血压、高蛋白饮食、大量输注血浆蛋白
慢性肾炎和高血压肾损害的鉴别要点
慢性肾炎
高血压肾损害
年龄
多45岁以下
多45岁以上
临床表现 肾小球功能受损早 肾小管功能受损早
靶器官受损 相对较少、轻 较多、重
尿蛋白量 可++以上
±或+~++
贫血程度 相对较重
相对轻
病理特点 不同病理类型 肾小动脉及小球硬化
治疗原则
• 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 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 防治严重并发症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病理类型与临床特征
系膜细胞和基 质弥漫重度增 生插入、双轨 征,小球呈分 叶状,IgG和 C3沿GCW及 Ms沉积
青壮年男性多见 70%有前驱感染,60%为NS,
常伴血尿 肾功能损害、高血压和贫血出
现早,病情持续进展 50~70%患者血C3持续↓ 病变进展快,糖皮质激素和细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监测生命体征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 等,确保患者稳定。
监测过程中需记录数据,以便分析和调整护 理计划。
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饮食管理
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 保营养均衡。
关注电解质摄入,必要时进行补充。
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药物管理
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药物管理,确保患者按时 服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
该病在儿童中相对罕见,发病率低,但影响儿童 的生长发育。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为什么需要护理?
为什么需要护理? 管理并发症
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管理患者的并发症,如电 解质失衡和生长发育问题。
及时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是护理的重点。
为什么需要护理?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 征护理业务学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 征? 2. 为什么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4. 护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5. 护理效果评估如何进行?
什么是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 障碍综合征?
什么是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定义
为家庭提供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疾病 。
为什么需要护理? 心理支持
儿童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需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应对疾病。
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何时进行护理干预? 诊断后
在确诊后,及时制定护理计划,开始护理干预。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个体化护理方案 。
定期评估药物疗效,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护理效果评估如何进行?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小儿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健康教育PPT
小儿多发性肾 小管功能障碍 综合征健康教
育PPT
目录 导言 什么是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 综合征 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的诊断与治疗 如何管理和预防多发性肾小管 功能障碍综合征 结论
导言
多发导性肾言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简介: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 病,会影响儿童的肾脏功能。
结论
结论
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罕 见的遗传性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
通过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多 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病率和 病情的恶化。
结论
如果遇到类似症状,应及时咨 询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维 护儿童的肾脏健康。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治疗:治疗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 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肾脏支持治疗 和营养支持治疗。
如何管理和预 防多发性肾小 管功能障碍综
合征
பைடு நூலகம்
如何管理和预防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管理:管理多发性肾小管功能 障碍综合征需要定期复诊、按 时服药,注意个人卫生和营养 健康等方面。
预防:预防多发性肾小管功能 障碍综合征需要避免暴露于可 能导致该疾病的有害物质,如 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
病因:常见的病因包括基因突变和遗传 因素。
什么是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尿、脱 水、排尿困难和骨质疏松等。
多发性肾小管 功能障碍综合 征的诊断与治

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诊断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 征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和血液检查 )。
本PPT的目的:通过健康教育, 帮助大家了解多发性肾小管功 能障碍综合征的基本知识,如 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并 提供一些建议来管理和预防该 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治疗
病因明确的继发性远端RTA应设法去除病因。 针对RTA应予下列对症治疗:
1、纠正酸中毒 2、补充钾盐 3、防止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纠正酸中毒
应补充碱剂,常用枸橼酸合剂(枸橼酸100g,枸 橼酸钠100g,加水至1000ml),此合剂除补充碱 外,尚能减少肾结石及钙化形成。亦可服碳酸氢 钠。
临床表现
与远端RTA比较,有如下特点: 虽均为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但是化
验尿液可滴定酸及NH4+正常, HCO3-增多。而 且由于尿液仍能在远端肾小管酸化,故尿pH常 在5.5以下。 低钾血症常较明显,但是,低钙血症与低磷血症 远比远端RTA轻,极少出现肾结石及肾钙化。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Ⅰ)
病因
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 为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H+梯度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发病机制
分泌缺陷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主动泌H+入管腔
减少 梯度缺陷型
肾小球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泌入腔内的又被 动扩散至管周液
儿童患者常由先天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引起 成人患者常为后天获得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导致,尤见于慢性间质性肾炎
近端RTA虽可单独存在,但是更常为复合性近端肾 小管功能缺陷(Fanconi综合征)的一个组成。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HCO3-回吸收减少
近曲管中 Na-H 交换减少 尿钠增多 血钠降低
刺激醛固酮分泌 尿钾增多 脱水 血氯增多 低 K 症状
大量 HCO3-排出 血 HCO3-降低 代酸 生长迟缓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化验尿中可滴定酸或 (和)NH4+减少,尿pH>5.5,即成立。
如出现低血钙、低血磷、肾结石或肾钙化,则更支持诊断。
不完全性远端RTA的诊断:可进行氯化铵负
荷试验(有肝病患者可用氯化钙代替),若获 得阳性结果(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则成 立。
另外,尿与血二氧化碳分压比值(尿CO2/血CO2)测定、中性磷 酸盐试验、硫酸钠试验及呋塞米试验等,对确诊有帮助。
病因
由近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 为HCO3-重吸收障碍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发病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Na+-H+交换障碍(近端肾 小管对HCO3-重吸收要依靠此Na+-H+交换
肾小球上皮细胞基底侧Na+- HCO3-协同转运(从 胞内转运入血)障碍
儿童患者主要由先天遗传性肾小管功能缺陷引起 成人患者主要由各种后天获得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引起
三、钙磷代谢障碍
酸中毒能抑制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并使 1,25(OH)2D3生成减少,因此患者出现高尿 钙、低血钙,进而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 致高尿磷、低血磷。
严重的钙磷代谢紊乱常引起骨病(骨痛、骨质 疏松及骨畸形)、肾结石及肾钙化。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诊断
远端RTA的诊断:出现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
Na-K 交换增多
泌 H+障碍
Na-H 交换减少
尿 K 增多 低 K 血症
尿 Na+、HCO3 增多 细胞外液减少
血 H+增多
尿 H+减少
代酸(高氯) 碱性尿
失 K 性肾病
醛固酮增多
肾浓缩功能差 Na+、Cl-回吸收多 动员骨 Ca、P 入血缓冲
尿 Ca、P 增多
周期性麻痹 多饮多尿 发育障碍 佝偻病、骨软化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补充钾盐
常口服枸橼酸钾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防止肾结石、肾钙化及骨病
服枸橼酸合剂后,尿钙将主要以枸橼源自钙形式 排出,其溶解度高,可预防肾结石及钙化。
对已发生严重骨病而无肾钙化的患者,可小心 应用钙剂及骨化三醇( 1,25(OH)2D3 )治 疗。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Ⅱ)
尿钙溶解度下降
PTH 升高
血钙低
肾结石、肾钙化
间质性肾炎
肾小管细胞 中 H+增多
枸橼酸回 吸收增多
尿枸橼酸减少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临床表现
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低钾血症 钙磷代谢障碍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一、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泌H+入管腔障碍或管 腔中H+扩散返回管周,故患者尿中可滴定酸及 铵离子(NH4+)减少,尿液不能酸化至 pH<5.5,血pH下降,血清氯离子(Cl-)增高 。
肾小管疾病
讲授目的和要求
1、掌握肾小管性酸中毒(RTA)临床表现、诊断、鉴别 诊断和治疗 2、熟悉肾小管性酸中毒概念及分型 3、了解各型肾小管性酸中毒病因及发病机理
概述
定义:
肾 小 管 酸 中 毒 ( renal tubular acidosis , RTA)因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间氢离子(H+ )梯度建立障碍,或(和)近端肾小管对碳酸 氢盐离子(HCO3-)重吸收障碍导致的酸中毒
强近端肾小管HCO3-重吸收。
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Ⅳ)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醛固酮分泌减少(部分患者可能与肾实质病变致肾素合
成障碍有关)或远端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减弱,可能起 重要致病作用,为此肾小管Na+重吸收及H+、K+排泌 受损,而导致酸中毒及高钾血症。
诊断
出现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 血症,化验尿中HCO3- 增多,即成立。
对于疑诊病例可做碳酸氢盐重吸收试验,患者 口服或静脉注射碳酸氢钠后, HCO3-排泄分 数>15%,即可诊断。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治疗
能进行病因治疗者应予治疗。 纠正酸中毒及补充钾盐与治疗远端RTA相似,
但是碳酸氢钠用量大(6~12g/d)。 重症病例尚可配合服用小剂量氢氯噻嗪,以增
部分患者虽已有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但临 床尚无酸中毒表现,此时则称为不完全性RTA
RTA分类(依据病变部位和发病机制)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较为常见 ,又称为经典型远端RTA或Ⅰ型RTA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也较常见 ,又称为Ⅱ型RTA
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此型较少见见,又称Ⅳ型RTA
但是阴离子间隙(AG)正常,此与其他代谢 性酸中毒不同。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二、低钾血症
管腔内H+减少,从而钾离子(K+)替代 H+与钠离子(Na+)交换,是K+从尿中大量排 出,导致低钾血症。
重症可引起低钾性麻痹、心律失常及低钾性肾 病(出现多尿及尿浓缩功能障碍)。
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