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合集下载

黑格尔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同一性思想概述

黑格尔的理论与实践辩证同一性思想概述

三、实践对于理论具有相对性,基于实践的理论具有反复 性
黑格尔认为,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同一性中,尽管实践高于理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对于理论也有相对性的一面。这表现为:
第一,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外界的认识只是近似的,不是绝对同一的。黑格尔指出,人们对客观外界本质的认识,不只是简单的感觉直观,而且是一系列复杂的抽象过程,即通过在实践中获得的和客观外界相统一的概念来把握客观对象。但是,概念是存在与本质的统一〔13〕,人们运用它去把握客观对象时,是抛弃了客观外界杂多的感性材料,揭示出杂多现象内在的一般性。因此,概念所反映和规定的内容同客观事物不是绝对同一的,只是近似的。这证明实践对于理论认识有相对性。
第三,实践活动的无穷递进,决定了人们通过实践去把握真理的认识活动也是无限发展的。 黑格尔讲到:有限目的活动, 就其仅为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相对的全体而言,又陷入无穷的递进,由于这种活动即是一种矛盾,它使它在活动过程里所扬弃的主客对立,又重新产生出来。〔14〕这指明了每次实践活动所能达到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要达到客观真理,实践需要无穷地递进下去。实践推进了理论认识的无限发展,理论作为普遍的指导原则又推进了实践活动的无穷递进。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作用、互相补充,推动着相对真理的无限发展,日益靠近客观的绝对真理。这也体现了实践对于理论认识具有相对性。
其次,黑格尔指明了不能把理论和实践截然分开,二者也有相同点,是互相依赖的。他讲的理论认识活动接受了存在着的世界,使之进入自身内,就是指的理论认识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普遍性的内容。他讲的实践活动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这本性现在被当作真实存在的客观性)以规定并改造这聚集体,则指明了任何有效的、能满足主观目的并取得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活动,总是符合客观规律性和因果制约性的,也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这又决定了它们之间必然是相互依赖的。如果实践同理论割裂开来,就会失败,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无法证实认识的真理性。所以,善的观念(实践的观念)只能在真理的观念中得到补充。〔2〕

黑格尔美学中的实践观

黑格尔美学中的实践观

2008年第2期辽宁行政学院学报No.2,2008 (第10卷第2期)J 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Vol.10.No.2)理论探讨黑格尔美学中的实践观王莹(兰州大学,甘肃兰州730000)[摘要]黑格尔在他美学的代表作5美学6中,已经明确的提出了实践的概念。

作为庞大精密的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观却带有极其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

并合理精辟的解释了美学原理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本文集中梳理了5美学6中实践观的内容,论述了实践观对黑格尔美学的影响,并认为黑格尔的实践观在美学史上不应被忽视。

[关键词]实践观;对象化;主客统一[中图分类号]B81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053(2008)02)0063)02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在美学方面,他也矗立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顶峰。

黑格尔的美学博大精深,庞杂繁复,无比精彩的真知灼见层出不穷,俯仰皆是。

虽然在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中,美学是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黑格尔的美学体系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完整体系。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5美学6一书中。

5美学6是黑格尔后期美学思想的结晶,恩格斯曾经夸奖5美学6起了/划时代的作用0。

从总体来看,黑格尔的美学体系从美的理念出发而衍化出不同层次的美的感性存在,是十分明显的唯心主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0是黑格尔的5美学6的中心概念,从这个总概念出发衍化生发出包括基本原理、艺术史、艺术分类等在内的严密完整的体系。

而且为了构建他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黑格尔不得不把大量极其精湛深刻的美学见解梳理成有内在联系的理论系统,纳入他那理念发展的唯心的构架中。

但是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些结构仅仅是他的建筑物的骨架和脚手架,人们只要不是无谓的停留在它们面前,而是深入到大厦里面去,就会发现无数的珍宝,这些珍宝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充分的价值。

0[1]在黑格尔美学大厦里,时常会有突破唯心主义体系的天才观点迸发出来,突破他精心构建的唯心主义体系。

马克思、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实践观

马克思、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实践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立及其基本特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以表明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

这种唯物主义不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和自然界对人的优先性,它把主体——人的能动性提到首要地位,并从主客体相互作用中来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

其显著特征是把实践作为唯物主义哲学思考的一个重点。

本章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历史条件与理论来源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的历史条件阿尔温·托夫勒把16世纪中叶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描述为一种蕴涵巨大冲击波的社会变革的浪潮。

这股巨浪也深刻地冲击着人们灵魂深处的哲学信念,引起一场观念上的变革,它改变了人们观察、解释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对待外部世界的态度。

工业革命开辟了人类的新时代。

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使机器生产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这一生产力的革命使得自然经济迅速瓦解,为商品经济所取代,旧的世界秩序和社会人际关系被打破,代之以新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

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人们哲学思维方式的改变。

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充分显示出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征服自然上的巨大能动作用。

与此同时,人们扬弃了陈旧的社会关系,创立起新的社会关系,使过去彼此分割的各个生产部门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开拓了规模空前的世界市场,密切了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和联系。

生产规模的扩展,使人们超越时间和空间、人种、历史、传统,语言的阻碍和狭隘的眼界,意识到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社会整体性。

生产工具的不断变革有力地震撼着小生产基础上形成的凝固、守旧,崇尚传统的文化心理和观念框架。

这一切,都揭示出生产力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展示,从而论证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创造力。

19世纪30~40年代,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发生,工人阶级的觉醒,法国、德国和英国工人阶级创造历史的壮举,向人们说明,人是自己的上帝,人及其活动应成为哲学的主体,实践的唯物主义正是适应这一时代精神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是现实 的 、 感性 的、 具体 的劳动 , 从 而确立 了历史 唯物 主义 的 逻辑起点 。加之 , 黑格尔诉诸 于在家庭 、 国家 、 市 民社会及其
关系 中来探究人 本质 的视 阈 , 也使 马克思 觉悟 到 , 人不 是栖
本缺陷 ; 其次 , 是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与神秘性 。 可 以这么说 , 德 国古典实践理性 哲学 的发 展是 自成体 系 的、 连贯的 , 从康德 向黑格 尔的发 展过程 中 , 无论是 辩证 法 、 实践观 , 还是其他方 面 的内容 , 始 终局 限在精 神活 动规 定 的 领域中 , 成为 了他们所普遍具有 的不足 。
劳动 只是抽象 的精 神劳 动 , 但 却 揭示 了人 历史 性 生成 之过
程, 终结 了认 为人的思维和行动 的一切 结果具有 最终意义 的
看法 , 这些都深 深地触动 了马克思 的内心世界 。诚如马克思 所言 “ 黑格尔 的《 现象学》 及其最后 成果——作为 推动原则 和
创造 原则 的否定性 的辩证法——伟 大之处 首先在于 , 黑格尔 把人 的 自我产生看 作一 个过程 …… 因而他 抓住 了劳 动的本 质, 把对象性 的人 、 现实 的因而 是真 正的人 理解 为他 自己劳 动 的结果 o " [ 1 ) ( P 1 6 5 ) T是在黑格尔精神辩证法 的启示下 , I 马克 思提 出了唯物辩证 法 , 宣称 劳动不 再是抽 象 的精神 劳作 , 而
马克思对 黑格尔实践哲学 的批判与超越
云净 泽 八 人
( 清华 大学 哲 学系, 北京 1 0 0 0 8 4 )
[ 摘 要 ] 黑格 尔的 实践观深刻地的存在 方式、 人 的历 史性 生成 等方
面的问题 , 这些 思想深深地 影响并成为 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 重要理论 来源 。但是 , 黑格 尔毕竟是 个唯 心主 义 者, 其 实践观 带有浓厚 的思辨 性与神秘 性。正是 通过 对黑格 尔辩证 法、 自我 意识、 精神 劳动 、 异 化观等 问题批 判性分析 的基础 上 , 马克思对 其进行 了继承 与超越 , 创立 了科学的 实践观 。

黑格尔实践哲学的现实性

黑格尔实践哲学的现实性
应 ,他表 达 的是 当前涉及 职业 自由选 择 的根 本转 变 中所具 有 的政 治和社 会意 涵 ,而非 作为确 定个 人社 会地位 决定 因素 的 、由出身所 决定 的阶级 和
样。同时 , 将他们历史实现的问题主题化。 (1)黑 格 尔 的 法 哲 学 包 含 一 个 政 治 的 概 1 I
中,我将论述三个命题 : (I)黑格 尔 向我 们 展 示 了一 种 社 会 异 化理
论 ,或 者更确 切 的说 ,是一 种并 不 简单 放弃 “ 实 践哲学”作为规范科学主张的 “ 完全异化”理论 。
(I 在一个 包 含基 本 法 所 有 “ 成 层 面 ” I) 生
的统一 的法 的概 念 中 ,黑格 尔 区别 了这一 统一 概
一些人将黑格尔实践哲学看做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争论的先兆另一些人将它解释为从社群自由的规范角度出发对社会所作的批判性的诊断赫内斯而另一些人则将它看做试图在真?与正义相关标准中发展出某种集体自我反思的尝试宾卡特布兰登
黑格 尔 实 践 哲 学 的现 实 性
[ ]L d i S p 著 德 u wg i / e 陈 晰/ 译
基本法所有 “ 生成层面”的统一的法的概念 中,黑格尔区别 了这一统一概念 的不同层次——就如同她们最近被称之 的 那样。同时 ,将他们历史 实现 的问题主题化 ;( 1 n )黑格尔 的法哲学包含 一个政治 的概念 ,这个概念对 于现在追 问国
家 任务 的现 实 问 题 具 有 重 大 的批 判 意 义 。
包含 的 内在逻 辑会 随之有 所变 化 。例如 ,生 活的 概 念 和现实决定 有机 自然 的方 式 ,具 体 的确定 和 展 示它 的 内在结 构 以及 发展 ,和 自由在社 会 中的 变 现方式 或是绝 对精 神在宗 教 以及哲 学领 域 的实 现 方式有所 区别 。 多样性 同样适 用 于社 会领 域 中的 系统 和结构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

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实践观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论马克思对康德实践观的超越1、实践主体:人的理性与现实的人马克思与与康德在实践观上的第一个重大分歧体现在实践的主体上:康德的实践主体是人的理性,马克思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人。

康德的实践哲学是西方近代第一个具有典型性和转折意义的实践哲学。

首先,康德突出了实践的主体性原则。

他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强调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即从客体论思维方式到主体论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变,凸显了主体性原则在实践中的地位。

其次,康德实践哲学的主体指的是人的理性。

康德把哲学分为“两个部分,即理论的,叫做自然哲学,和实践的,叫做道德哲学(因为理性按照自由概念对实践的立法是这样命名的)。

与此相对应,康德区分了理性的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思辨理性”,它关涉到自然必然性,其中起立法作用的是知性;另一种是“实践理性”,它关涉到自由,其中起立法作用的是善良意志。

从而,人的实践活动分为两种类型,遵循自然概念的实践和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康德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把后一种活动看作是实践活动。

康德认为这两种活动对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前者的作用在于提供现象界的理论知识,而后者才会依据道德律对人的行为提供积极的指导。

从整体思路上说,他是在精神范围内讨论实践概念,从而把实践归结为一种意志的活动,而不是现实的人的生动具体的现实活动。

康德的“道德”是先验的道德,康德的“自由”是以先验的道德法则为基础的自由,康德的“实践”是道德的实践,是遵循自由概念的实践。

由此可见,康德以唯心主义的方式突出了实践的主体,但其“人的理性”的主体是虚幻空洞的抽象概念。

真正把实践的主体从理性王国拉回到现实世界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在完整的意义上解决了实践的主体问题,即“现实的人”概念的提出。

2、实践客体:道德律令与感性世界康德在确立了人的实践理性在其实践哲学中的地位后,提出了实践哲学的对象一心中的道德律令。

评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实践概念

评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实践概念

作者: 贺庆华
出版物刊名: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95-100页
主题词: 黑格尔;《逻辑学》;实践概念;客观世界;绝对理念;列宁;理论活动;检验真理标准;实践活动;逻辑的格
摘要: <正> 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逻辑学》则是黑格尔哲学的代表作,在“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⑤—第253页)人们对它的辩证法思想作了深入地挖掘,给予了充分地重视;然而对其中的认识论思想,却挖掘的还不深,重视的还不够.其实,在《逻辑学》这部语言晦涩、内容丰富、思想精深的理论巨著中,认识论特别是实践观思想,黑格尔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独到的见解.研究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论,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逻辑学》一书中有关实践概念的论述作一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推荐下载】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推荐下载】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键入文字]
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着作中。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试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第一,黑格尔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实践要素的内容。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流露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的思想。

他认为:实践是一个由目的手段或目的的实现他物或被创造出来的现实三个环节组成的过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纯思辨的逻辑方式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行动的推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本身是观念实现自己的活动,客观不过是精神的异化。

概念发展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实践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目的即自由的过程。

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

实践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客体;实践因素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和实践结果。

这就是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分析。

 第二,黑格尔论述了实践的特性包括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

首先,实践具有目的性。

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和思想,而动物则没有。

动物虽然也有出自本能活动的实践,但这种所谓实践与人所独有的实践根本不同。

动物所进行的活动不论多么精巧,均无目的性,都是不自觉的,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消极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在意识、愿望支配下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表现了特有的目的性。

黑格尔说: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一那便是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
1。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

试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一、引言-对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进行概述,并引入本文的主题二、认识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分析什么是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说明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的特点和本质三、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问题-阐述黑格尔行动的理性存在的问题-讲解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矛盾和局限四、批判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分析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局限和验证其是否正确-破除黑格尔行动的理性具有完美性的假设五、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启示-阐述黑格尔行动的理性为现代社会的启示,分析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社会价值-指示黑格尔行动的理性所具备的方法和技巧六、结论-总结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主要论点-提出黑格尔行动的理性在今天的意义和价值。

七、参考文献-列出引用过的文献第一章:引言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是其哲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弥补我们日常行动中的错误和不足有着显著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剖析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寻找其固有的局限以及提出其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启示。

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引言、认识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问题、批判论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黑格尔行动的理性的启示、结论和参考文献。

本章节将从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入手,描述其本质特征,并引导本文的主题。

第二章:认识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是指通过个人直觉和判断做出适当的行动,以达成个人目的的行为。

黑格尔认为每个人都会理性地考虑自己的行为方式,调整自己的行动,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种理性表现为人们通过对不同行为选项进行分析和比较,选择最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行动。

但这样的理性不仅存在局限,而且容易导致偏颇的结果。

黑格尔的行动的理性有三个主要特征。

首先,它是基于自由意志的自我选择和个体意志的选择。

其次,它是从具体和个人的行动需求和目标出发思考的。

最后,它是以实现固有的求生和个人目的为出发点的。

黑格尔认为,行动的理性是人生的本质活动。

对于个人行动中的错误和不足,人们的主要反应是挑战行动理性的局限,进行改进。

论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

论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

论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
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是指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以及他对真理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年黑格尔是指黑格尔在创作《精神现象学》之前的时期,他为了了解现实世界的变化和发展,采用了一种实证的研究方法。

在黑格尔的哲学中,实证性是指以实证和实际为基础的观察和研究方法。

青年黑格尔通过对社会、历史和思想的观察和分析,试图揭示它们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他将现实世界看作是一个连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通过观察和理解这种变化和发展,他试图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

在青年黑格尔的研究方法中,他强调实证性观察的重要性。

他提出了一种“观念”的概念,即通过观察和研究事物本身的现象和表象,我们可以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他认为观念的本质是通过实证性观察和分析来获得的,而不是通过纯粹的推理和形式逻辑。

青年黑格尔还关注真理的表达方式。

他认为,真理是通过语言和符号来表达的,但语言和符号只能暂时地表达真理,因为真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他试图用一种更具体的、更深入的方式来表达真理,通过使用具体的事例和观察结果来说明他的观点和理论。

青年黑格尔的“实证性”概念是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研究方法以及他对真理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他通过实证性观察和分析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真相,并试图以更具体、更深入的方式来表达真理。

这种实证性的方法和观点对于后来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实证性观察的重要性,并试图用更具体的方式来表达真理。

试析黑格尔的实践观

试析黑格尔的实践观

作者: 王静[1]
作者机构: [1]中共唐山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河北唐山063000
出版物刊名: 学术论坛
页码: 48-51页
主题词: 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
摘要:黑格尔的实践观提出了劳动是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思想,指出了实践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并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

但他的实践观带有浓重的神秘与唯心主义的色彩,这是它的根本缺陷。

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前马克思主义时期,实践观是哲学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时的哲学家、思想家们对实践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将就前马克思主义时期的实践观进行深入剖析,从不同学派的角度探讨他们的观点和主张。

1. 古代哲学中的实践观在古代哲学中,实践观已经被一些学派提及。

例如,中国的儒家学派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倡“学以致用”。

儒家注重人们对社会的实际行动和实践,认为通过实践可以培养人的德性和智慧。

同样,在古希腊哲学中,众多哲学家也对实践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和思考。

2. 康德的实践观康德是前马克思主义时期德国哲学家中的重要代表,他在实践观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

康德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他将实践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粹的理性实践,另一种是实际的经验实践。

康德的实践观对后来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黑格尔的实践观黑格尔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类与世界进行互动的重要方式。

黑格尔主张实践是人类自我意识的体现,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不断地超越自己并实现自我完善。

他还提出了“主体-客体”辩证法的观点,认为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过程。

4. 费尔巴哈的实践观费尔巴哈是前马克思主义时期德国哲学家,他对实践的理解与马克思有着一定的联系。

费尔巴哈认为实践是人类解放的关键,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

他主张通过实践来批判和超越现存社会,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

5. 哈耶克的实践观哈耶克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实践观不同于其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哈耶克强调经济实践的重要性,并提倡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

他认为通过实践和自由的竞争,人们可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6. 结语前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哲学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古代哲学到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哈耶克,各种不同的实践观点使我们对实践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论黑格尔哲学中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马克思说:黑格尔“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

”黑格尔的辩证法继承和汇集了前人和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优秀成果,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打破了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为人类社会各门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即思维辩证法。

可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人类思维的解放。

人们已“不再敬重还正在不断流行的形而上学所不能克服的对立”。

在哲学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出现了两次质的飞跃。

在古希腊哲学中,以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辩证法是对客观事物辩证法的反映,是朴素的、直观的客观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关于思维运动的主观辩证法,是以近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思维成果为其内容。

从古希腊的客观辩证法到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又是一次质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在更高程度上的统一。

是古希腊客观辩证法和黑格尔主观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此可以看出黑格尔辩证法在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主要集中地体现在《逻辑学》里,它表现为一个完整的范畴的逻辑体系和范畴推演的逻辑过程。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的体系中“现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包括了“存在论”和“本质论”中的一切范畴(如质、量、度、同一、差别、矛盾、本质、现象等等范畴)于自身内。

现实就是这诸多范畴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现实又是绝对理念(或真理)的基本内容。

理念就是内容(现实)与形式(概念)的统一。

黑格尔是一个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他的逻辑体系是建立在绝对理念的基础上,逻辑范畴的推演和转化就是绝对理念自身的运动,一切运动都是从绝对理念那里开始最后又回到绝对理念,其中每一个范畴、概念都是绝对理念的环节和内容。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浅析黑格尔的“实践”概念说起近代的几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俨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若谈起马克思主义的前身,就要讲起那个曾经影响了无数伟大哲学家,尤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前提的伟大哲学家——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时代略晚于康德,是德国19世纪唯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许多学者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对于后来的存在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前身。

因此,今天来谈谈黑格尔的“实践”概念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一、什么是“实践”概念在浅谈黑格尔的“实践”概念之前,我们先要理清楚一个逻辑,“实践”概念的形成在中西方都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笼统划分的话,就是从形式的实践概念演变到道德的实践概念,最后才衍生出近现代中经验的实践概念。

“实践”概念本身是西方哲学圈子里一个十分基本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不过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实践”这个词汇已经在中国传播开来,逐渐被所有国人所接受,所运用。

而黑格尔曾在一段时期内认为:动物合乎目的性行为便是一种实践。

他也将这种“实践”概念称之为“本能”。

除了“本能”的提出之外,黑格尔还认为,人与动物一样,都是生命,而作为生命,都有能动性。

我们若通俗点来理解,就是指生命体除了内在,还需要有外在。

比如说人除了有灵魂,还必须拥有肉体。

如果一个生命体仅仅只有内在,那么就无法通过外在来实现内在,如果一个只有灵魂,那么那个人无法通过肉体来表现出自己的灵魂。

二、人类的“实践”与动物的“实践”的差异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我们知道人是可以拥有思维的高级动物,但倘若以黑格尔的角度来说,人类则是拥有灵魂的高级生物,也就意味着人与动物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所以得出的结论便是:人对于外在的实践关系,是不可能完全的像动物一样去依靠本能。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

论黑格尔的实践观黑格尔认为,实践是人类从虚无中创造出具有意义的现实的过程,是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他认为,实践不仅仅是人类的生产和经济活动,还包括人类的文化、教育、政治和社会活动,以及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

实践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黑格尔看来,实践和思维是相互关联、互相依存的。

任何一种思想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且都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紧密相关。

同时,实践也需要思维的指导和支配,才能得到正确的方向和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此,实践和思想都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黑格尔的实践观表明,实践是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过程,是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和重塑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自我认知和个人性格塑造的过程。

实践是人类创造的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对现实的积极作为,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因此,实践应该被看作是人类认识论和哲学的核心问题。

黑格尔的实践观影响了很多后来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列斯 ·卢曼在社会学研究中,认为“双向互动”是社会现实和个人行为在通常情况下的特点,表明社会现实和个体行为是相互依赖的。

巴特新认为,实践是人类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理解的途径,是社会现实的动态创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黑格尔的实践观提醒我们,应该将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照应、相互协调,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需要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每个人的个性潜力,培养人们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重构社会和自我认知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此外,黑格尔的实践观也提醒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和自主性,保护人类的主体性和尊严。

实践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和福利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追求虚无或无意义的目的而存在的。

在实践中应该表现出人类的主人翁精神和人文关怀,尊重人类的权利和尊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域中的历史实践观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域中的历史实践观

探 寻 , 此 第 一 次 提 出 了劳 动 实 践 的 概 念 。 由 黑 格 尔 在 批 判 康 德 的 基 础 上 对 其 伦
理实践进 行 了积极 改造 , 实践不 仅仅停 使 留在主观 领域 , 时也 是 对 客体 的 改造 , 同
为 实 践 开 辟 出 一 条 新 的途 径 。 与康 德 一 样 , 格 尔 黑

尔 的 实 践 观 意 欲 克 服 前 人 实 践 观 上 的 经 验 性 、 验 先
性 以 及 实 践 领 域 里 理 论 与具 体 生 产 实 践 的 分 裂 , 在 继 承 、 弃 前 人 思 想 的 基 础 上 他 的 实 践 观 呈 现 出 一 扬
个 鲜 明 的 特 色 , 就 是 以历 史 的视 角 展 开 对 实 践 的 那
郭 增 花
( 吉林 财经 大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林 长 春 10 1 ) 吉 3 17

要: 黑格 尔在 继 承 、 弃 前 人 思 想 的基 础上 以历 史 的视 角 展 开 对 实 践 的探 寻 , 扬 由此 第 一 次提 出 了劳 动 实 践 的概
念 。 对 生 产 实践 的深 入 挖 掘 , 黑格 尔看 到 了其 内在 的 中介 性 与 目的性 、 会 性 与 普 遍 性 及 其 内蕴 的 经 济 关 系 , 使 社 但
合人 类 的 目的与需 要 , 这种 造 型加 工 使 手段 具有 “
价值 和实用 ” 。个 体 的需 要 要得 到 满 足 , 主 从
观 性 达 到 客 观 性 只 有 通 过 外 物 的 手 段 , 过 劳 动 活 通
基金项 目: 吉林 省教 育厅 社会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0 8 3 ) 20 2 9 。

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从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谈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摘要] 思维和存在的相互关系决定了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及倾向。

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将主体与客体统一于思维,并以此解释社会现象。

马克思主义在深刻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认为理论应当通过实践加以检验,而且这种理论的提出不是从故纸堆中翻找出某些似是而非的片言只语,而是应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观念,理论要抓住人,要由意识转变为物质力量。

[关键词] 黑格尔;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对于当时欧洲流行的黑格尔哲学来说,黑格尔从意识出发,描述了物质世界的形成过程。

在黑格尔的哲学里,政治、哲学、宗教、法律都是观念的产物。

马克思将其描述为“意识设定物性”[2] 104,认为这一认识方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为了明晰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以进一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真理性,我们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深入分析。

一、从意识出发的黑格尔哲学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对中世纪神权政治的否定,人的作用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力取得了快速发展,从前被视作神话的各种想象不断成为现实,人类开始崇拜自身,从前被赋予神的权柄现在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理性,作为人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能力,被笛卡尔等唯理论哲学家和启蒙运动思想家发掘出来,作為代替神圣律令的世俗法律的权柄,成为了指导社会生活的核心原则。

康德由此构建起以人的理性为基础的自由世界,“人为自然立法”。

黑格尔进一步高扬了人的理性,主体与客体的巨大裂缝通过完全消灭客体的方式弥合了,客体通过辩证否定的圆圈完全消融在主体里,理性被推到了最高峰——“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

”客观而言,文艺复兴以来,人的地位取得了巨大提升,人的自由得到了普遍尊重,这是值得赞赏的。

讨论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在国家中的现实体现

讨论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在国家中的现实体现

讨论黑格尔的自由意志理论在国家中的现实体现黑格尔思想最显著的特征即是具有能动性。

黑格尔认为宇宙万物是能动的,与此同时自身运动的这种能动性还充分体现了对自由意志的强调,特别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强调。

黑格尔思想的出发点恰恰是人的自由意志,同时这也是理解黑格尔法律思想的关键。

一、国家的理论基点是自由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理论分析,主要集中体现在《法哲学原理》这本书中。

黑格尔对法、伦理、国家用哲学思辨的方式进行了思考。

在精神哲学中,黑格尔把精神的本质界定为自由。

精神哲学围绕人旋转,而人之为人,不在于其语言或思想,在于他的本质是自由,精神哲学的各阶段,就是揭示自由的根本原则如何在个人、社会的人、社会全体中一步步发展,最后彻底认识并实现自身。

黑格尔认为,自由不是一个简单的词语,而是一个总体性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以作为善与良心的内在,这种自由观念的提出,意识到了超越知性的理性意义。

黑格尔认为,真正的自由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同一性层面,自由的意志必须走其自身的道路,从而才能获得一种定在或者是规定性。

世界历史的最后目的就是道德全体,就是国家。

在一个组织得法、内部健全的国家中,人民的私利与国家的利益是相一致的。

个人的自由与一个合性的国家应该是不矛盾的,个人的活动建立并改善国家,而国家是保证个人的自由。

然而,这个观点却遭到自由主义代表的强烈反对。

洛克以来的自由主义与黑格尔自由观的分歧被罗素概况为: 公民为国家而存在呢? 还是国家为公民而存在呢? 黑格尔报前一种看法; 来源于洛克的自由主义哲学抱后一种看法。

罗素认为,黑格尔把自由的最终实现寄托于普鲁士这样一个国家是极其荒谬的,其原因在于在20 世纪初的普鲁士简直就是国家专制的代名词。

毫无疑问,黑格尔对国家的重视给他的自由立场和观点蒙上了阴影,因此也给他戴上了官方哲学家的帽子。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黑格尔的自由观和洛克以来的自由主义在根本上不是对立的。

他们都认为人类的最高目标是自由,是近代革命和精神解放的标志,国家也应当以促进自由为目的。

关于实践概念问题

关于实践概念问题

关于实践概念问题黑格尔还把实践同认识作了比较,列宁对此也作了摘录和改造,有两个地方。

在一处,黑格尔说:“在理论的观念中,主观的概念是作为普遍的和自身没有规定性的东西来和客观世界相对立的,它从客观世界中为自己汲取一定的内容和得到充实。

”可是“在实践的观念中,这个概念是作为现实的东西来和现实的东西相对立的”。

列宁在右边基本上把这话又抄了一遍,并指出应把理论的观念和实践的观念理解为理论的领域和实践的领域,把第一个“现实的东西”理解为“作用着的东西”。

在另一处,黑格尔说:“这种观念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遍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

”列宁对此话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写成:“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并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这是一个很有名的论点,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曾引用过这句话。

这两处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后一个更为明确。

在这个比较中,黑格尔指出:认识和实践有其共同之处,即都具有普遍性;也有其不同之处,也就是实践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特点,而认识则否,因此,实践高于认识。

我们前已谈到,在黑格尔,实践观念是从认识观念转化而来的,是认识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践观念包含认识观念而又多于认识观念。

黑格尔的推演是这样的:认识首先是有限的认识、知性的认识,即康德意义下的认识,因此,这种认识是有普遍性的主观形式,然而是没有规定的,即是抽象的和空洞的,因而必须从客观世界中汲取内容来充实自己。

经过这个过程,认识观念就成为有规定的普遍的东西。

但是,在黑格尔,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是同一的,因此,认识观念就成为自我规定的概念,成为积极的。

这就是实践,在实践中,主体是积极的。

因此,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具有现实性,因为它具有自我规定,具有积极性、主动性。

这当然是一套思辨的东西,但无论如何,黑格尔肯定了实践高于认识,实践在普遍性方面与认识相同,在单纯现实性上则与认识相异。

这个观点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是合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黑格尔的实践观摘要: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之一。

黑格尔的实践观指出了实践具有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征,并把理论同实践统一起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养料。

但是黑格尔的实践观的根本缺陷是它带有浓重的神秘与唯心主义的色彩。

关键词:黑格尔;实践观;价值;缺陷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以“绝对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其庞大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在此体系中他提出了有关辩证法及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比较正确的看法,如他对实践的观点就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时,由于黑格尔的资产阶级立场和唯心主义思想的束缚,因而在其体系中也出现了一些糟粕和谬误。

深入细致地分析黑格尔的实践观,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黑格尔实践观的基本思想,主要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著作中。

概括起来,黑格尔是从以下几方面来论述实践的:第一,黑格尔揭示了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实践要素的内容。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流露出许多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的思想。

他认为:实践是一个由目的—手段或“目的的实现”—他物或被“创造出来的现实”三个环节组成的过程。

在《逻辑学》中,黑格尔以纯思辨的逻辑方式把这一过程表述为“行动的推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推论”,所以在黑格尔看来,实践活动本身是观念实现自己的活动,客观不过是精神的异化。

概念发展同时具有合目的性,实践过程实际上是实现目的即自由的过程。

人类的一切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作为人的本质的自由。

实践要素包括实践主体、实践手段和实践客体;实践因素包括实践目的、实践手段和实践结果。

这就是黑格尔对实践概念的基本分析。

第二,黑格尔论述了实践的特性包括目的性、中介性和直接现实性。

首先,实践具有目的性。

黑格尔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理性和思想,而动物则没有。

动物虽然也有出自本能活动的“实践”,但这种所谓“实践”与人所独有的实践根本不同。

动物所进行的活动不论多么精巧,均无目的性,都是不自觉的,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消极地适应自然界;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是在意识、愿望支配下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表现了特有的目的性。

黑格尔说:“人类自身具有目的,就是因为他自身中具有‘神圣’的东西一那便是从开始就称作‘理性’的东西,又从它的活动和自决的力量,称作‘自由’。

”即是说,人的能动性不仅表现在人的认识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化,而且表现在按照事物本质的认识进行活动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正如他所说的作为实践的“善趋向于决定当前的世界,使之符合于自己的目的”。

黑格尔认为,实践是由主体的目的达到客观现实。

他说:“行为的必然性在于:目的本来就是与现实联系着的,而且目的与现实的这个统一性就是行动的概念;行为之所以发生,乃是因为行动自在自为地即是客观现实的本质。

”其次,实践具有中介性。

黑格尔提及的目的性实现所需要的手段。

就体现了实践的中介性。

他说:“目的通过手段与客观性相结合,并且在客观性中与自身相结合。

手段是推论的中项。

”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手段,黑格尔批判了抛开手段的主观性和空想。

他指出:“当有限概念的主观性轻蔑地抛掉手段时,它在它的目的中便不会达到[比手段]更好的东西。

”即是说抛弃手段,目的就是只能停滞在主观性中,显然黑格尔关于实践手段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在他关于人类实践活动的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再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黑格尔论述认识和实践关系的时候,表述了实践高于理论的思想,提示了实践的现实性品格。

黑格尔指出:“理智的工作仅在于认识这世界是如此,反之,意志的努力即在于使得这世界成为如此。

”理论与实践相比,“这种观念(指实践观念)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适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

这是因为,理论认识虽然是从客观世界为自己取得规定的内容,揭示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具有一般性的特点,但对于这种活动本身,客观对象仍然外在于表现理论的概念,概念尚未将自身规定为对象的本质,仅限于主观性方面。

它所包含的实践的意向和因素,只是一种潜在的设想,还不是现实的东西。

而实践这一具有普适性的活动,则是扬弃客观世界的片面性的现实力量,它能改造客观对象,以符合概念的本质要求,使概念获得客观的现实性。

从理论和实践的比较中,黑格尔指出了实践的特征: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资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资格”。

第三,黑格尔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必然环节,并把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

在黑格尔看来,理念自身的辩证过程即认识。

他说:“理念作为过程,它自身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理念的第一个形式为生命……理念的第二个形式……就是作为认识的理念,这种认识又表现为理论的理念与实践的理念这双重形态,认识的过程以恢复那经过区别而丰富了的唯一为其结果。

由此得出理念的第三个形式,即绝对理念。

”并且他认为,在认识过程的单一活动里,主客观还未实现真正的完全的统一,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应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前者的特点是从客体到主体,接受客观世界的内容于主体之内,以消除主体的片面性、抽象性,认知这世界是如何;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从主体到客体,把客观世界当作不符合“应当”的一堆偶然的事实、虚幻的形态的聚集,当作有待改造的东西,凭借主体的内在本性改造客体,把世界做成“应如何”。

黑格尔所说的实践活动是一种整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客观的活动,他所指的客观世界是由概念建立起来的,而由概念建立起来的客观世界,最初并不与概念相符合,实践活动则以主观必然性来整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使之与概念相符合,从而扬弃了客观世界的客观性的片面性。

黑格尔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在他看来,不论是理论活动,还是实践活动,就其自身来说,都还是片面的。

理智停留在“是如此”上,意志停留在世界“应如此”上。

他认为理念必然不会停留在主观性里面,而是要扬弃它的主观性并表现自身为客观的东西。

那么,理念就必须通过一个中介使客观世界同自己相符合,这个中介就是实践。

黑格尔认为,事实上,世界为“绝对理念”所主宰,“它的是如此与它的应如此是相符合的”。

因此,他主张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真理乃是“理论和实践的理念的统一”。

黑格尔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猜测到了人类认识世界、获得真理的实际过程,猜测到了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的必要性,把二者都看成是认识过程的必然环节,克服了康德哲学的缺陷;并且突出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方面,提出了主体不仅要认识客体,而且应当凭借主体能动地规定并改造这个世界,也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消极直观的缺陷。

第四,黑格尔在一定程度上猜测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首先,他在关于实践的目的性的论述中,指出实践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自由,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就暗示了真理标准的问题。

也就是说,关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过程,就包含了主观的东西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理论与实践是否统一的问题。

从黑格尔对逻辑范畴发展的安排上,也可以看出他接近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

黑格尔在“客观性”向“观念”的推演过程中,提出了目的性这一范畴作为中间环节。

他认为,合目的性的活动即是实践活动,要实现目的,就要通过手段。

他把人的有目的活动看作是一种推理,在目的、手段(工具)、对象三项中,工具作为中项,从属于目的而与对象直接发生关系,他把这种有目的地利用工具的活动叫做“理性的技巧”。

他说:“理性的技巧一般讲来,具体表现在一种利用工具的活动里,这种理性的活动一方面让事物按照它们自己的本性,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削弱,而它自己并不直接干预其过程,但同时却正好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

”他认为目的通过手段即实践与客观性相结合,得以实现后,就达到了主客观的统一,也就是达到了绝对理念,即真理。

其次,在黑格尔看来,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把实践和认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主客观的绝对同一,达到客观的绝对的真理,而达到客观的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以实践检验了认识的真理性。

他认为,“行动的结果是对主观认识的检验和真实存在着的客观性的标准”,列宁对黑格尔关于人通过“改变外部现实”的活动,消灭假象,达到真理的思想评价很高。

黑格尔认为,理论的认识活动不能达到对事物全面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而要认识事物的本质,须进一步认识构成客观外部世界的概念自身。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内部概念自身的认识,达到对整个理念体系的认识。

他认为客观世界符合概念才是真理,由概念建立起来的客观外部世界最初并不与概念相符合,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客观世界,使其发生变化,从而扬弃了其中的不与概念相符合的特性方面,深入到客观外部世界的本质,使它成为与概念相符合的现实,达到了主客观的绝对统一,即绝对真理。

黑格尔实践观中虽然有不少天才的合理的猜想,但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虽然黑格尔运用了科学的实践活动概念,但却把实践活动归结为绝对理念的精神性活动,把人的实践看成是概念的外化,而不是真正的感性物质活动。

认识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自身运动的过程,实现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达到绝对理念的过程。

所以,黑格尔的实践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第二,他看到了实践的基本构成,却错误地规定了各要素的含义。

在其实践要素中,也包括主体、客体和中介,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相似,但其主体却是“绝对理念”的自我认识;客体虽指的是客观世界,内容虽然也是客观的,但却不是指客观的物质世界,而是指作为客观物质世界本质的客观概念和思想。

第三,他的实践仅是在道德修养方面,如“意志或理念的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实现善”,而没意识到实践还具有世界观意义、价值观意义和认识论意义。

第四,虽然黑格尔把实践引入到认识论,但他的认识过程却是:认识一实践—认识,他所说的认识和实践都是建立在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的,他仅把实践看成是认识的一个必然环节,没看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源泉,没看到人们是通过实践反映客观物质世界,从而获得逻辑范畴的。

他认为,是逻辑范畴通过实践自我认识,从而使客观与概念相符合。

因此,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思想,正像列宁所评价的,他的实践检验的是客观世界是否和概念相符合,即检验客观是否符合主观,所以归根结底也是唯心主义的。

因此,黑格尔的实践观在其形式上带有浓重的神秘和唯心的色彩,这是他的根本缺陷。

二、黑格尔实践观在哲学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黑格尔的实践观,是在对认识史上的有关实践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基础上而确立的,在其学说中居于显著地位。

同时这一实践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也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古希腊,实践已成为一个哲学范畴。

古希腊先哲们虽然也研究生产活动和科学活动,不过他们所讲的实践,都只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