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法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法常见事故及其处理措施【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程的实践经验,就目前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端压力注浆法施工时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谨供大家作参考之用。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桩技术;常见事故;处理措施
0.前言
桩端压力注浆技术是指在钻孔、冲孔和灌注桩成桩后,在桩身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通常通过预埋在桩身的注浆管,用高压注浆泵利用压力作用,经桩端的预留压力注浆装置(如预留压力注浆室、或预留承压包、或预留注浆空腔、或预留注浆通道、或预留的特殊注浆装置等)向桩端地层均匀地注入能固化的浆液(如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加外加剂及掺合料的水泥浆、或超细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等),并在桩底部形成扩大头。根据浆液性状、地层特性和注浆参数等不同条件,压力浆液对桩端土层、中风化与强风化基岩、桩端虚土及桩端附近的桩周土层产生渗透、填充、置换、劈裂、压密及固结或多种形式的组合等作用。桩端后注浆后,浆脉厚度、扩散宽度随桩底地层情况和底部应力分布自行调整,其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及桩与岩、土之间的边界条件得到改变,虚土隐患得到消除,桩底地基岩土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从而提高了桩基承载力,减少了沉降量,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技术方法。
虽然,桩端后注浆技术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对此项
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还非常缺乏,尤其在施工阶段常发生一些质量事故,据此,本文特就此法在施工期间常出现的一些事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1.注浆管堵塞
造成注浆管路堵塞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常见的有:①注浆管本身的原因,如注浆头设计不当、制作质量不合格,注浆管连接不严密产生的漏浆,注浆管弯折断裂等等;②相关的其他环节的问题,如打桩机械移动、挖土机械的行走等对注浆管的碾压破坏了桩顶注浆管,基坑开挖不慎堵塞注浆管,开塞注水时间过早使砂子倒灌造成堵塞等等。
注浆管堵塞会给施工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会造成无法实施注浆的工程事故,给工程带来经济损失和工期的延误。所以在施工时,应该重点控制注浆管的工艺设计、制作、埋设和成品保护等环节。
若遇到注浆管堵塞,可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处理:
(1)若桩基埋设有多根注浆管,遇到单根注浆管的堵塞时,应试验打开另外的注浆管。
(2)若全部注浆管堵塞,则应用小型钻机补打注浆孔;若为群桩墓础,也可在设计认可情况下,对群桩内的相邻桩基加大注浆量进行弥补。
(3)若由于施工机械的碾压破坏或基坑开挖等原因造成的桩上
部注浆管破坏堵塞的,则可以对桩顶进行开挖,直到发现完整注浆管后再进行注浆。
2.注浆中断
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注浆中断的,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动中断,即因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而主动停止注浆。如:长时间注浆还未见注浆量的减少,地面出现冒浆现象,注浆过程中发现漏浆、串浆等浆液流现象等;二是被动中断,因设备故障、停水停电、材料供应不及时等造成注浆被迫中断。在注浆施工中,尽量避免出现中断的事故发生。尤其是“被动中断”情况的发生。
对于主动中断注浆的,应该控制停顿时间不宜太长。重新开始注浆时,应该先清洗注浆管至原深度后再进行注浆。当出现被动中断注浆时,应该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尽早恢复施工。
重新注浆时,浆液宜由稀浆开始,若进浆量与中断前接近,则应该快速恢复到中断前的稠度,若出现进浆量减少,注浆压力快速上升,甚至无法注浆的状况,说明注浆通道堵塞,需要重新清洗注浆管后再进行注浆。
3.冒浆
冒浆是指注浆过程中,浆液从桩侧地面冒出,造成浆液流失和注浆效果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一般来说,桩长越短,越容易出现冒浆现象。根据已有文献介绍,不同的土层和界面条件,桩端注浆浆液的爬升高度也不同,一般的爬升高度为20~25m。按照浙江当地的施工经验,桩长20m以下容易出现冒浆,个别桩长40m的桩若养护龄期较短,也有可能出现冒浆,桩长50m以上的一般不会冒浆。注
浆中出现冒浆现象时,一般应采用间歇注浆的方式进行施工,即先停顿一段时间,等浆液凝固后再复注。在一定情况下,会进行多次间歇反复注浆。如此循环多次注浆,直至达到设计确定的注浆量方可停止。
4.注浆量达不到设计要求、或注浆压力达不到结束要求
注浆过程中,若出现注浆量大幅度超出设计值、注浆压力持续较低的现象,应该查看地质勘察报告,仔细分析研究是否可能存在地下土层断裂带、溶洞孔洞、地下暗河或未探明.的地下设施通道等特殊地质构造,从而使浆液流失,无法填满土层空隙。对此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处理:
(1)降低注浆压力,限制注浆流量,减少浆液在土层孔隙中的流动渗透速度,使浆液颗粒逐渐沉积堵塞土层中的渗透通道。
(2)调整浆液的水灰比或掺入外加剂。通过调高水灰比使浆液的浓度提高;或者在配置浆液时掺入水玻璃等速凝剂,以此控制浆液的胶凝时间。
(3)采用间歇注浆的方式进行施工。根据地质条件和注浆的目的,确定间歇时间的长短,利用时间的间歇,使浆液颗粒在静止状态下沉积胶凝,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注浆。在有些情况下,如遇有流动的地下水等情况下,应进行多次间歇反复注浆。
5.桩体上抬和地面隆起
在进行桩端后注浆的时候,如果成桩时间短,注浆压力过大,就有可能造成桩体上抬。如果桩本身比较短,还有可能造成地面隆
起。在注浆过程中发现桩体有明显上抬现象或地面隆起时,应立即降低注浆压力,再继续灌注一段时间停止,然后查明导致桩体上抬和地面隆起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
在工程实践中,应该因地制宜,有目的地控制注浆压力,并对桩顶及周边地面土层进行观测,尤其碰到以下几种情况时,在注浆过程中更应进行注浆的桩顶上抬量监测和地面变形观测。
(1)工程桩的试桩。试桩时进行的现场注浆试验,为了确定施工中应采用的注浆压力,选择的注浆压力往往会相对较大,容易出现桩体上抬和地面隆起现象。因此在试桩时,应该实施监测。
(2)地质条件特殊或较差的地基。例如软弱或裂隙发育的地层、附近埋设有地下管线的区域等地基注浆,应该实施监测。
(3)桩长较短时,特别是注浆的桩长度小于30m时,应该实施监测。
(4)有必要控制地面隆起的注浆工程。例如当注浆工程会对周边临近构筑物造成危害,影响其安全或者正常使用时,应该实施监测。
对于地面变形的监测,当不产生严重后果时,可以采用.精度较低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等),在注浆区域内设置若干个水准观测地点,观测注浆前、注浆过程中和注浆后各个测点的高程变化。当要求严格控制地面变形时,应使用千分表或者百分表进行监测。
对于桩顶上抬的监测,应该实施严格的监测手段,注浆时在桩顶安装千分表或百分表进行监测,确保准确反映桩顶位移情况。
6.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