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届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2讲宋元时期的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料解读】 (1)根据史料一的出处判断,史料反映的是宋朝东京“市”的情景。“鬼市子”“夜游吃 茶”反映了宋代东京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市场演变为开放性的 市场。 (2)根据史料二可以看出,宋朝商家有了商品品牌和商标意识。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试答: 【提示】 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务设施,人们的商业意识增强。
2.“市”的进步 (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2)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 (3)“_草__市__”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 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史料
重点二 宋元时期城市的发展 唐宋时期城市发展变化
【史料解读】 (1)图一说明唐以前的城市以政治中心为主。 (2)图二反映了宋代的城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问题思考】 (1)根据图一、二分析,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 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政治理念? (2)图二与图一相比,在城市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摘编自《宋代海外贸易史》
【史料解读】 史料从对外贸易的范围、国家、商品种类及对外贸易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问题思考】 据史料,归纳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 试答: 【提示】 贸易港口大大增多;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史论归纳】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及历史地位 (1)表现 ①贸易港口大大增多,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大小并存、主次分 明,形成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 ②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超过唐代,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 及非洲东海岸。 ③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
重点三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
史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 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史料二 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 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 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史料解读】 史料主要从种植面积、耕作特点及新作物的引进等角度阐述了两宋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 【问题思考】 根据史料,概括两宋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影响。 试答:
【提示】 发展变化: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讲究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从越南引进的占 城稻迅速推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村出现了专门从事小商品生产及经济作物的种植 专业户。影响: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品;推动了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 发展。
【构图解史】 “市”“坊”的发展与演变
信息提取:“交子”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其便于携带的特性也推动了商业发展。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的“先”与“后”
【教材补遗】 宋代商业革命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美国学者费正清和赖肖尔在合著的《中国: 传统与变革》中都认为宋代出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革命”,其理由主要是:宋代 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首次出现了商业大都市;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等。
解析:选 A。材料“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说明手工 业者的自主性较强,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故排除 B 项;只依据四川井 研县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经普及,故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 故排除 D 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 得到发展,故 A 项正确。
[研真题·引领航向]
一、拓展知识广度
Leabharlann Baidu
1.(2019·高考江苏卷·T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命题点:宋代市镇的发展
政策变化
中唐以来,传统的政策“重农抑商”也有所松动
榷场是宋代官办边境贸易场所,以通辽、夏、金的互市贸易。榷场贸
榷场贸易 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
发达 有控制边境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边绥远的作用。所以榷场的设置,
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
海外贸易 发达
南宋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即是海外贸易税收
试答:
【提示】 (1)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体制在建筑上的反映。 (2)从图一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二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 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削弱,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史论归纳】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从城市功 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 能看 超过政治功能 从商业活 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 动看 晓市、夜市 从数量和 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 规模看 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从地区分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 布看 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 足。”
——《陆游集》 核心论点: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说明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 已完成。
知识点二 手工业的进步 1.纺织业 (1)宋代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元代_黄__道__婆__创造新式纺车,推广织棉技术,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 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2.冶金业:北宋时期已经有了以_煤__作为燃料的明确记载。
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
史料 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数量有了明显增长。 据《岭外代答》《云麓漫钞》《诸蕃志》等书记载,两宋时期,在东亚、东南亚、印度及 孟加拉湾沿岸、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已多达六十余个。进 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 贯。
解析:选 D。根据材料“黄池镇”“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可知,当时黄池镇一个市镇就能满足官府需求,这说明黄池镇经济发达,也从侧面说明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 D 项。
2.(2018·高考全国卷Ⅰ·T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 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 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 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命题点: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3.陶瓷业 (1)宋代制瓷业兴盛,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路外销的重要商品,“_海__上__丝__绸__之__路__”也被称为“瓷 路”。
知识点三 商业的繁荣 1.繁荣状况 (1)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2)北宋时在益州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_交__子__”。 (3)海外商运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 一。
(2)历史地位
实现了对外贸易重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海
心转移
上贸易的重心地位日益巩固
中国不仅在商品结构中的优势进一步扩大,而且中国商人和 巩固了中国在海上
商船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等国的地位,成为中外贸易中的主 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导力量
贸易制度和航海技 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
【知识拓展】 1.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 (1)经济重心的南移伴随着北方人民的南迁。 (2)南移趋势往往在封建割据、战乱时较为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2.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 (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 (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
术创新
管理制度,宋代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也有不少创新
奠定了中国古代海 直至明代,中国商人的贸易范围仍然与宋朝时期一致
外贸易的基本范围
“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具有经济、政治价值,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早在先秦时 期,秦国与西域地区已存在民间经贸往来;汉唐时期,汉唐与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 文化交流频繁;宋代以后,借由海上丝绸之路,我国与沿线国家密切交往,这些都为“一 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历史、文化背景支持。在“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加强中华文化 的海外传播,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意义重大。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核心论点: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放开对城市的商业管理,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3.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 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 合作,地位尊崇。
【教材补遗】 租佃关系 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制。租佃制下,地主与佃农之 间形成了租佃关系。租佃关系形成于战国时期,宋代时,租佃经营仅次于自耕农形式。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
知识点一 农业的发展 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_占__城__稻__的引种,提 高了水稻的产量。
2.土地制度: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 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_水__转__翻__车__。 4.重心南移:南宋时期完成,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2)原因 ①唐朝中晚期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②北方多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③大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量的劳动力,推动南方经济较快发展。 ④宋朝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经济政策。 ⑤宋代科技、思想、文化高度繁荣,促进经济的发展。 ⑥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给商业贸易创造了空间。
【史论归纳】 唐宋经济制度变迁的总体特点 (1)私有制的发展:唐初实行均田制,唐中期均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 宋代手工业中官营不断缩小,民营日渐扩大。 (2)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宋代租佃制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关系, 地主与佃农是租佃契约关系;手工业中唐代官营手工业出现了劳役制向雇募制过渡的趋 势;宋代雇募制更成为普遍的方式。 (3)国家干预逐渐减少:唐宋时期,国家越来越多地退出经济的直接经营,把更多的经济 空间让渡给民间;在政府物资调配、专卖等领域中国家开始更多地吸纳商人的力量。 (4)国家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管理:唐宋时期,在专卖、对外贸易等制度的活动中,都体 现了政府对经济手段和经济效益的重视。
重点一 宋元时期的经济制度的变化 两宋农耕经济发展
史料 两宋时期,传统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精耕细 作的集约化经营……宋初从越南引进早稻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普遍种植。水稻单位 面积产量提高。农村中开始出现专门种植经济作物(蚕桑,蔬菜,漆树,花卉,果树,甘 蔗)的专业户,从事个体小商品生产,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史论归纳】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
纸币出现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与唐代相比,打破了地域限制、市坊不分;不受时间限制;官府对商 城市兴盛
业活动也不再严格监控,这使得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商品经济 随着私营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也大大提
繁荣 高,商品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