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者,农民工人也。主要是指户籍仍 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 农产业的劳动者。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和 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现象。 从事的行业:主要在交通运输、建筑、建 材、采掘、纺织、服装、玩具以及在汽车、 家电等行业,即主要发生在工业和服务业 中。
农民工已成为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他们广泛分 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 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 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 50%以上。人们很难想象,如果农民工一旦消 失,我们的经济该如何发展,我们的城市该怎么 运转。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 设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因此,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矛盾多发期之时, 关心和保护农民工,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化解可能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纠纷,对于促进改革 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叫农民工?
就不难看出民工群体的过渡性和边缘性。他们绝 大多数都从事非农产业,但仍保留着农民的身份; 他们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却又与农村有着土地等千 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非工非农,亦工亦农,非城非 乡,亦城亦乡,因此被形象的称为“民工”(“农 民工”)。但是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管理体制只是 松动并没有完全消解,因此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绝 大多数是“移而不迁”,仍然保留了农民的身份, 因此才形成了“民工”这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独 特现象。
农民工迁移的原因:
(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扩展到城市, 农业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市第二 第三产业的大发展,需要劳动力;(2)城 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 距,农民进城就业可以增加收入。(3)户 籍制度的改革,为我国劳动力向工业和服 务业转移提供了契机。
农民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民工的优点和缺点
农民工的优点和缺点在我们的社会中,农民工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付出辛勤的劳动。
然而,对于农民工这个群体,人们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农民工,就需要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先来说说农民工的优点。
农民工往往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他们从小在农村长大,经历过艰苦的生活条件,养成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城市的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物流仓库等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的地方,总能看到农民工辛勤劳作的身影。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了家庭的生计,为了城市的建设,默默付出,毫无怨言。
农民工大多朴实善良。
他们来自农村,保留着农村人特有的淳朴和善良。
他们与人相处真诚,不勾心斗角,不耍心眼。
在工作中,他们能够与同事友好协作,互帮互助。
在生活中,他们也乐于帮助他人,展现出人性的美好。
农民工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
从农村来到城市,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工作,他们能够迅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他们不惧怕困难和挑战,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农民工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他们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就是为了能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省吃俭用,把挣来的钱寄回家中,供孩子上学、赡养老人。
他们为了家庭的幸福,默默地承受着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艰辛。
农民工也是勤劳节俭的典范。
他们深知赚钱的不易,所以在生活中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
他们努力工作,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积累财富。
这种勤劳节俭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然而,农民工这个群体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一些农民工在工作中可能会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
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选择相对较少,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体力劳动或者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
在一些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
部分农民工的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在遇到劳动纠纷、工资拖欠等问题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分析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拉大,农民工成为我国城市就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农民工就业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农民工就业现状及问题展开探讨。
一、农民工就业现状1. 就业机会不稳定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面临着就业机会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农民工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且工作性质多为临时性、季节性,随时受到市场供需波动的影响,使得农民工的就业机会有时断时续。
2. 薪酬待遇低相对于城市居民,农民工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
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和简单劳动,工作强度高,却获得较少报酬。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的经济困境。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往往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
他们面临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缺失,一旦发生意外或身体不适,将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风险。
4. 就业环境困难农民工到城市就业,常常成为社会边缘群体,面临就业环境的困难。
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可能不良,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低下,缺乏社会交往或归属感。
二、农民工就业问题分析1. 教育背景差异农民工多数为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分配,他们在受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水平的不足使得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很难获得高薪酬和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
2. 缺乏技能培训机会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培训机会,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多数为体力劳动和简单操作工,这导致了工作机会的有限性和技能培养的不足。
3. 用人单位偏见与歧视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现象,这是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种歧视行为可能阻碍农民工改变就业状况以及个人发展。
4. 缺乏社会保障机制农民工缺乏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这使得他们在疾病、意外事故等突发情况下面临较大的风险。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农民工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农民在城市和工业企业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并在数十年间迅速扩大。
一、农民工现象的背景1: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的原因: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有限、收入不平等、教育和医疗资源不足等。
2:农民工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市场等。
二、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1:工作场所:农民工主要在工厂、建筑工地、餐饮业、家庭服务等领域从事劳动工作。
2:工作条件:长时间工作、低工资、缺乏社会保障、艰苦的生活环境等。
三、农民工问题与挑战1: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缺乏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
2: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难以融入城市教育体系,面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问题。
3:劳动权益问题:一些农民工面临工资拖欠、无法享受工时和休假保障、工伤赔偿等问题。
四、的政策与措施1:劳动法律法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规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将农民工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3:城市化推进政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民工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五、个人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个人认为,农民工现象既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产物,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农民工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他们的权益。
在未来,应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改善农民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提供更多的教育和社会保障资源,促进农民工的融入和发展。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劳动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劳动合同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说课稿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农民工现象”是当前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和正确看待农民工现象,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公平意识和对不同群体的尊重与理解。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农民工的定义、产生的原因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过社会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增强社会公平意识和同情心。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农民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农民工现象,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说教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让学生对农民工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思维的碰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农民工在城市中的遭遇和问题。
三、说学法1、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新闻报道等方式,对农民工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思考。
2、合作学习在课堂讨论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农民工在城市中辛勤工作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2、知识讲解(1)农民工的定义:解释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入城市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 6 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
(2)产生的原因:从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城市化进程加快等方面分析农民工现象产生的原因。
(3)工作和生活状况:介绍农民工在城市中从事的工作类型,如建筑工人、服务员、清洁工等,以及他们面临的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社会保障缺失、子女教育困难等问题。
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作文
对农民工现象的看法作文《咱唠唠农民工那些事儿》嘿,咱今天就来唠唠农民工这一现象。
前阵子啊,我去一个新建成的小区找朋友玩。
刚到小区门口,就看见一群农民工兄弟在那儿休息呢。
他们穿着旧旧的工装,衣服上还沾着些灰尘和泥土。
有的人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抽着烟,脸上露出疲惫的神情;有的人拿着大茶缸子,咕噜咕噜地喝着水。
我看着他们,心里就琢磨着,这些农民工可真不容易啊。
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为了能多挣点钱,背井离乡来到城市里打拼。
他们干的可都是些又苦又累的活,像什么建筑工地搬砖啊、修路啊、搞装修啊。
每天起早贪黑的,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都得在外面干活。
就说我看到的这群农民工吧,他们正在建的这个小区,那可是一砖一瓦都是他们用汗水砌起来的。
他们的手都很粗糙,上面布满了老茧和伤口。
他们住的地方也很简陋,可能就是一些临时搭建的工棚,条件特别艰苦。
但是呢,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我听说啊,有个农民工大哥,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等攒够了钱,回家盖个大房子,让老婆孩子过上好日子。
还有个年轻点的小伙子,他想多学些技术,以后能有个更好的发展。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这些农民工,咱这城市能发展得这么快吗?那些高楼大厦谁来建?那些马路谁来修?他们虽然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却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说啊,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农民工。
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和梦想。
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尊重和理解,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温暖。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农民工兄弟们真的很不容易,咱得对他们好点。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咱都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这样,咱这社会才会更和谐,更美好。
这就是我对农民工现象的一点看法,嘿嘿。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是指在城市中从事非农业劳动的来自农村地区的人群。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这一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本文将详细探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并提供相关建议和解析。
第一章:背景介绍1.1 农民工定义及特征- 定义: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以务工、雇佣等形式参与非耕种生产活动并获得报酬或者收益”的人员被认定为“外出务工(返乡)”。
- 特征:主要包括年龄较轻、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技能层次不高等方面特点。
1.2 农民工数量变化趋势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研究分析近几年来我国内部流动人口情况, 揭示了其数量增长速度, 基数扩大问题.第二章: 影响因素剖析2.1 经济因素影响:解释了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给传统行业的冲击,以及城市化进程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2.2 政策因素分析:分析了相关政策在推动和引导农民工现象中所起到的作用,并探讨其局限性与不足之处。
第三章:社会问题解读3.1 就业歧视详细描述了部分企事业单位存在针对农民工就业歧视现象,包括薪酬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差异待遇情况。
3.2 社会保障缺失探究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带来的负面效应, 特别是涉及医疗、养老等领域.第四章: 解决途径提出4.1 教育改革创新提倡加强教育投入, 完善乡村学校条件并开展技能培训课程;同时呼吁完善高考制度以减少地区间教育资源差距.4.2 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倡议通过立法手段确保所有劳务人员享有平等权益; 启发公众关注合同签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1 对农民工现象的总结总结了本文对于农民工现象所做出的分析和解读,强调其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5.2 建议、企事业单位等相关方面应采取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减少就业歧视行为发生;附件:(具体文件名称)法律名词及注释:-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劳动合同关系,并明确双方权益。
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
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之一。
农民工作为新型的劳动力群体,其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就业机会、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细化探讨农民工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农民工问题的背景1.1 农民工的定义:农民工是指从农村地区流入城市从事非农相关产业的农村劳动者。
1.2 农民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农民工总数为2900万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
1.3 农民工问题的产生原因:农民工问题的产生主要与工业化进程、农村经济落后、农民就业机会不足等因素相关。
二、农民工问题的具体表现2.1 就业问题:农民工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技能、低薪酬的工作。
2.2 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社会保障待遇不足,医疗、养老、失业等问题成为他们的头号困扰。
2.3 工资拖欠问题:农民工普遍面临工资拖欠的风险,有些农民工甚至长期未能收到应得的工资。
2.4 劳动权益问题:部分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包括工时过长、缺乏合同保障等情况。
三、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方案3.1 就业机会扩大: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工就业机会。
3.2 社会保障完善: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提升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
3.3 严格工资支付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监管,建立完善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工的工资权益。
3.4 劳动权益保护加强: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劳动法律执法,提升劳动权益保护水平,保障农民工的劳动权益。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相关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具体内容请参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民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的定义,指农村地区的劳动者从事非农业部门的工作,以谋取劳动报酬为目的。
2.工资拖欠:指用人单位不按照劳动合同或法定期限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以人性化的视角看待农民工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地理素养。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工的生活场景,如城市建设、农业劳动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工的辛勤付出。
2.通过播放农民工相关的故事视频,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关注。
3.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如让学生调查当地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农民工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工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使学生认识到农民工现象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关爱农民工。
3.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关注农民工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性化思维。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农民工问题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如农民工的流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等。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
以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工现象农民工现象是中国社会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涉及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两个方面。
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来看,农民工被认为处于社会底层。
他们通常是农村地区的居民,由于农村就业机会有限,因此选择外出务工来谋求更好的生活。
然而,不同于城市居民,农民工通常缺乏正规教育和技能培训,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收入相对较低,生活条件较为艰辛。
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社会地位和名誉也往往较低,面临着缺乏保障、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问题。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也存在一定的社会流动性。
一方面,通过自身努力和不断提升技能,一些农民工能够逐渐摆脱贫困,改变自身的生活境况。
他们利用工作积累的资金,回乡创业或者转行就业,建立起自己的事业或发展自己的技能,实现了小康甚至更好的生活。
另一方面,农民工的下一代也存在上升通道。
随着中国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孩子有可能获得更多机会,成为城市中的白领或者技术人员,改善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
然而,农民工现象也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首先,农民工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往往没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无法获得高技能的工作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会分层中长久处于底层。
其次,由于农民工的居住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城乡二元分割的现象比较明显,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
农民工的工资水平很低,缺乏社会保障和福利保障,如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
此外,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问题依然存在。
为解决农民工现象所带来的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
其次,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的技能和竞争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问题对社会有多么重要?
(1)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 和农村繁荣。 (2)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工业化、城镇化 和“以工补农、以城促乡”。
(3)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
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平等的就业的权利
(二)、不能获得完整的工资权利 1、被迫接受低工资。 2、同工不同酬. 3、加班不给加班费或少给加班费。 4、拖欠甚至拒付。
最近,福建 省仙游县又发 生贵州农民工 60人患矽肺病 的事件,其中 18人死亡。
民工遭受职业病,危害突出
对支付民工工资的策略是“三步曲”:第一步, 每月只给基本生活费,一般几十元,有的企业甚至不 发生活费,只供应饭菜;第二步,工程进度超过80 %后,如果民工要求支付工资,企业即兑付一小部分, 并给予一些承诺和安抚,糊弄着工程完工。第三步, 工程完工后,民工索要剩余的大部分工资,多数企业 的对策是要就给点,要得紧即多给,要得松即少给。 总的原则即“能拖一天是一天”,方法就像“捉迷 藏”,常用的借口是“业主的钱还没来”。 “多数民工很好打发,只要不断地给点工资, 并把责任推到业主身上,他们就能理解,甚至感激, 并满怀希望地等待。”
农民工处于何种生存境况?
1)作为“廉价劳动力”,工资水平低,拖欠 时有发生。
2)作为“超时劳动力”,工作时间极长,超 负荷从事繁重工作。 3)作为“高危劳动力”,社会保障缺失,各种 安全事故频繁。
脏 累 险 重 苦 差
请问: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拖欠农民工工资,包工头绝望跳楼而亡。
受伤最严 重的高长宝, 眼睛还不时 地向外渗着 血水。
辛苦一年,讨薪不成反遭毒打
民工拿不到钱,包 工头自杀谢罪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如何正确看待农民工问题
一是农民工的工资长期偏低,而 且拖欠现象相当普遍。长期以来,有 些地区农民工工资几乎就没变过 , 即 使有增加,幅度也很小,赶不上物价 的上涨。近年来,尽管各地清欠农民 工工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拖欠事 件依然屡有发生。据有关部门统计 , 目前,全国农民工工资拖欠仍达到 1000亿元, 其中建筑企业拖欠工资的 比例为72 .2%, 仅有6%的农民工能按 月领取工资。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 “ 民工荒” 的直接起因, 就是企业开出 的薪酬过低。 二是工作条件差, 技术培训少, 职 业病和工伤事故多, 缺乏社会保障。 农 民工在城市所从事的大多为脏、累、 苦、 差的职业, 工作环境状况堪优。 据 统计,我国农民工群体中没有接受过 技术培训的占76 .4%,再加上劳动时 间长、安全条件差,导致农民工伤病 较多。目前农民工养老、 失业、 医疗、 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 别为33 . 7%, 10. 3%, 21.6%, 31. 8% 和 5 . 5%; 而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 职工互助合作保险、商业保险的参保 率更低, 分别为2 .9%, 3. 1%和5.6%, 农民工一旦出事,很难得到应有的补 偿,生活往往陷人困境。 三是子女上学、 生活居住、 文化需 求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长期以来, 农 民工子女在城市人学的问题一直未得 到很好的解决,城市公办中小学一般 不接受农民工子女上学,而一些适合 普通农民工子女上学、收费低廉的民 办简易学校,在一些地 却
【 党课参考】
“ 民工潮” “ 民工 ,I ‘
—
会弓 ”
如 何正确 看 待农 民工 问题
农民工. 这一活跃在城镇和乡村中最积极、 最能干、 最可敬的新生力量, 在 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在塑造自己。 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 为城市创造了财富, 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 促进了市场导向、 自主择业、 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 闯 出了一条城乡融合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
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与困境
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与困境近年来,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和面临的困境备受关注。
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群体,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下面将就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和困境进行探讨。
一、农民工的工作现状农民工大多从事低技能、体力劳动工作,薪资相对偏低。
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教育背景,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比如建筑工人、清洁工、服务员等。
这些工作不仅收入低,而且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工作强度大,工时长,存在安全风险。
二、农民工的生活困境1.不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农民工往往没有稳定的职业,工作也没有保障,很多时候是以临时工、零工的形式存在。
他们常常面临着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无法享受到正式员工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2.低福利待遇和贫困生活农民工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很少享受到社会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此外,他们往往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生活环境单调,居住条件简陋,甚至出现无法正常居住、缺乏必需品的情况,导致贫困生活。
3.家庭离散和心理困扰农民工离乡背井来到城市工作,常年和家人分离,这样的离散状态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困扰。
同时,他们对于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的渴望无法得到满足,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4.社会地位和认同感缺失农民工处于城乡二元结构中的边缘,他们在城市中的地位和认同感相对较低。
他们经常受到歧视、排斥和不公平待遇,无法融入城市社会,缺乏自身的发展空间。
三、农民工问题的解决途径1.提高农民工待遇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民工的保障力度,完善法律法规,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正当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同时,加强工资支付监管,坚决打击欠薪现象,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2.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加强对农民工工作环境的监管,提高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率。
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帮助农民工提高自身价值和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3.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政策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增加,减少农民工流动到城市的需求,让他们在自己的家乡就能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在当今社会,农民工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话题。
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他们背井离乡,为了生活和梦想,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辛勤劳作,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民工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
他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开熟悉的土地,走进陌生的城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农民工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建筑工地上有他们挥汗如雨的身影,工厂车间里有他们忙碌的脚步,大街小巷中也有他们奔波的足迹。
他们承担着城市中最艰苦、最繁重的工作,为城市的高楼大厦添砖加瓦,为城市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然而,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他们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首先是工作环境的恶劣。
许多农民工在建筑工地等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的场所工作,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容易发生工伤事故。
其次是工资待遇低且不稳定。
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故意拖欠、克扣农民工的工资,使他们的劳动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再者,社会保障的缺失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待遇,一旦遭遇疾病或失业,往往陷入困境。
此外,他们还面临着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难题。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障碍,难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他们在城市中也很难拥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大多居住在简陋的出租屋里。
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农民工们依然坚守在城市,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为城市的发展默默奉献。
他们的付出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认可。
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为农民工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加大对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
同时,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在城市中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2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2
农民工现象是指城市中大量来自农村的劳动力在城市工地、工厂等产业部门从事非农工作的现象。
由于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包括其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1.农民工现象的背景和原因:
1.1 快速城市化和农村空心化导致农村人口外流;
1.2 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农民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1.3 农民工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吸引城市产业部门雇佣。
2.农民工现象的影响:
2.1 经济影响:
①农民工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②农民工向农村寄钱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
2.2 社会影响:
①农民工在城市中面临社会保障问题;
②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融合问题;
2.3 心理影响:
①农民工离乡背井,面临孤独感和思乡情绪;
②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强度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解决农民工现象的措施:
3.1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3.2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3.3 改善农民工工作环境,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3.4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附件:本文档附带农民工相关统计数据、政策文件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城市化: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农村空心化:指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面临人口减少、老龄化等问题。
3.社会保障: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权益而提供的制度和措施。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知识清单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知识清单一、农民工现象的产生背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增加,而农村的生产力得到释放,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这便是农民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使得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和劳动时间,为他们外出打工提供了可能。
同时,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城市原有的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需求,这就为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
二、农民工的群体特征1、年龄结构农民工的年龄跨度较大,既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也有中年甚至接近老年的劳动者。
但总体来说,以青壮年为主,他们具有较强的劳动能力和适应能力。
2、教育程度大部分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缺乏专业技能和知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
3、就业领域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建筑、制造、服务等。
在建筑行业,他们从事着艰苦的体力劳动,如搬砖、砌墙等;在制造业,他们多在生产线上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在服务业,常见于保洁、保安、餐饮服务等岗位。
4、收入水平农民工的收入普遍较低,且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
他们往往面临着工资拖欠、劳动保障不足等问题。
三、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1、推动城市建设城市的高楼大厦、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农民工的辛勤付出。
他们在建筑工地上挥洒汗水,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2、促进工业发展在制造业中,农民工是生产线上的重要力量,他们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保证了产品的生产和供应,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3、带动农村经济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这些收入带回农村,用于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投资农业生产等,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4、丰富城市服务在服务业领域,农民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服务,如餐饮、保洁、快递等,使城市生活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四、农民工面临的问题1、就业不稳定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和稳定的就业渠道,农民工往往面临着频繁的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定性差。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
对农民工的社会歧视现象的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民工群体逐渐壮大,但在城市居民中,对农民工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歧视现象。
这种社会歧视现象往往会让一部分农民工感受到被排斥和不公平待遇,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民工是城市拓展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由于其出身背景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也相对较低,往往被视作“低贱”的群体,遭受诸多种种不公正对待。
其次,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的生活困难和就业状况也令人关注。
尽管为了能够在城市谋生,他们经常要面临暂时性的离家乡、远离家人的压力;同时,城市内也存在着大量的非法招聘劳动力、拖欠农民工工资和不合理的工时安排等不合理现象。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对城市的适应度,加剧了他们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差距。
而正是这种差距让一些人群出于认知偏见而对农民工存有歧视,这是对一种人群的不正当评价和对其利益的排挤。
如此一来,歧视现象就既影响到农民工的生活与就业,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加剧对社会的不满和不信任,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但是,我们亦要认识到,社会的问题是复杂的、矛盾着的,不可能简单地给出一种解决方法。
为了切实改变农民工的困境,需要我国政府、社会团体以及每个个体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出台更多、更具体、更严格的劳动法律和法规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和利益,如切实执法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
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尽量减少来自城市的不良影响,鼓励更多的人群去了解和支持这个群体,为其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公平。
其次,社会上应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尤其是社会媒体和网络媒体,应该对农民工这个群体进行更多的正面报道和宣传,让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了解更全面、更准确,尊重其付出和劳动。
最后,每个人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去理解和关心农民工这个群体,争取自己的支持与支持团体的力量支持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和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教学设计
平川中学韩进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明确“农民工”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
②理解农民从农村大量转移出去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出外打工对农民自己乃至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资料的讨论、分析及归纳,探寻农民工问题解决之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爱他人的意识。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自觉学习品质。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问题研究的讨论,让学生对农民工现象有正确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农民工。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情感导入】通过视频《农民工之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农民工”这个概念。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农民工的概念(农民身份的工人,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本地或异地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劳动者,统称为农民工),让学生理解哪些群体属于农民工,知道农民工的身份属性及职业属性。
学生小结:农民工的身份属性及职业属性。
(农民;第二、三产业)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说明,农民工进城务工出现的背景。
设问: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我们该如何对待呢?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1、农民工的现状
2、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目前农民工的问题
4、探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
一、庞大的农民工队伍
据估计,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在2011年已达到近2.5亿人。
学生活动:根据多媒体出示的“对1998—2000年农民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图,分析总结农民工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民工对国家GDP增长的贡献约占20﹪~23﹪(1982~1997年))
探究活动:据你所知,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这些行业有何共性?
学生结合自己所知,尝试给出答案。
多媒体展示:
1、农民工所从事行业:体力要求较高的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绿化养护的苗木工;钟点工、保姆、服务员等。
2、共性: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技术培训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较多;工作时间长等。
总结:脏、累、险、重、苦、差
教师:既然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并不安逸舒适,那为什么还要进城务工呢?
学生活动:探究:促使农民工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
小结:
①农村对农民工的推力:农村具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经济差距较大。
②城市对农民工的拉力: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二、农民工与农村及城市
活动:读“农民工与农村、城市关系模式图”,思考下列问题:
1、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只是增加经济收入吗?还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结束后,多媒体展示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三、怎样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活动:结合多媒体展示出的有关农民工的一系列图片,罗列农民工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有:收入低,住房无保障;工作生活条件恶劣;受歧视、不公平待遇;子女入学难;健康状况差;社会保险缺失等。
设问:那么针对这些,应该怎么解决呢?
探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结合教材16页的资料3,谈谈自己的看法。
)
教师活动:多媒体小结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及途径。
①构建城乡一体化就业体系。
②提高认识,重视农民工安置问题。
③关爱农民工,健全农民工权益保障制度。
④稳妥解决农民工户籍问题。
⑤加强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和再教育。
⑥加大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课堂小结】发起“倡议书”(从我们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
让我们真切的对着身边的农民工们说一声“您辛苦了!我们谢谢您!”让我们对着身边的每一位农民工大声地说出“加油!”)
六、板书设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一、庞大的农民工队伍
二、农民工与农村及城市
三、怎样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