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最新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线段的过程,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线段的条数并会画线段。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乐于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线段表象的建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毛线、直尺或其他可画线段的工具、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多媒体出示简笔画,让学生欣赏线条的美,对线建立初步印象。
小朋友,你们看这些美丽的图是用各种线画成的。
这些线的学问可大了,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研究一下吗?2、欣赏后,请小朋友用彩笔在纸上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条线。
(学生操作,师选取几张贴到黑板上。
)3、这些线都一样吗?谁能给他们分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线有直直的、有弯曲的)4、揭示课题:认识线段。
师:在线的王国里有许多不同家族的成员,今天我们要认识其中的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线段”。
(出示课题:认识线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感受线段的“直”(1)看:(多媒体显示:桌面上的一条线“弯曲状”)问:这根线是什么形状的?(2)猜:请小朋友猜一猜,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头,向两边一拉,这条线会变得怎样?(师作状后请学生猜)(3)拉:学生自己动手把线拉直。
(4)比:这样拉出来的线与原来那跟线有什么不同?(5)多媒体演示并指出: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同时板书。
问:线段是什么样的?板书:直直的2、感受线段的“两个端点”。
(1)导思:用一手捏住线的一头能得到线段吗?(做动作)(2)指出:这两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线的两头在数学上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问: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两个端点)(3)请同桌小朋友互相指一指对方手中线段的两个端点。
新人教版(新插图)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时认识线段(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5例6、P6例7。
教学目标1. 能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2. 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带刻度的尺子、一根绳子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如何量这条绳子的长度?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出示课件)预设:这条绳子是弯的,先把绳子拉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了。
师揭示课题: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这条绳子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量绳子的长度这一场景引入课题,可以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提高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认识线段1. 对线条分类。
师:把下面的线条分类。
(出示课件)(1)(2)(3)(4)(5)(6)预设:图(1)(3)(5)是一类,图(2)(4)(6)是一类。
师: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预设:按照线条的弯直来分,图(1)(3)(5)的线条是直的,图(2)(4)(6)的线条是弯的。
师:图(1)(3)(5)这样的图形叫线段。
2. 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师:你能在教室中找到线段吗?预设1:黑板的边。
预设2:桌子的边。
预设3:书的边。
……3. 探究线段的特点。
师:请你观察一下上面的三条线段,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
预设: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有两个端点。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形,发现线段的特点,让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形成。
探究点2 线段的画法师:你们能用尺子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吗?说说你们的画法。
(小组讨论交流)预设1:在纸上画一个点,让尺子的刻度0与该点对齐,从尺子刻度0的位置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再画一个点,就画出了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预设2:先在纸上对应尺子的刻度0和刻度3的地方各画一个点,再用尺子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
核心点总结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的一般方法:从尺子刻度0的位置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
第一单元 第03课时 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猜谜游戏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谁有办法来量一量这根毛线的长度?”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构建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1.温故知新:下面物体分别长多少厘米?铁钉长( )厘米 树叶长( )厘米2.猜谜游戏引入:(1)谜题:一根根,一条条,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有时弯,缝缝补补用得着。
(打一常用物)(2)预设:谜底:毛线3.变曲为直(1)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2)提问:“谁有办法来量一量毛线的长度?”预设:可以先把毛线拉直,然后用尺子测量长度。
学习任务一:亲身体验,感知线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拉线”的操作中,感知线段。
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直观操作与概括交流,线段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引导学生想办法将曲线变直,由此体会“直”是线段的一个基本特征。
从身边物体中找线段,由摸一摸,指一指,到抽象地说出生活中的线段,有助于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经验及事物建立联系。
教学例61.感知线段的直。
(1)提问: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毛线,拉紧这根线,有什么感受?预设:变直了(2)提问:谁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把这根弯弯的毛线拉直呢?预设:1 用手捏住绳子的两头,拉紧绳子。
2只捏住毛线的一端,另一端让毛线自然下垂。
(3)讨论:哪一种作法使毛线更直?(4)小结:你们知道吗,你们的一个小动作揭示了一个奇妙的数学知识: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5)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如果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预设:不是,它是弯的,不是线段。
(6)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
提问:把线段向不同方向拉后,这样能把两手之间的一段看成线段吗?怎样可以判断?小结:不管怎么拉它们都是直的,可以看成线段。
(板书:直的)2.感知线段有两个端点。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基本属性;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线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线段的概念和基本属性;•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线段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2.学生个人白板和笔;3.相关的教学实物,如尺子、线段模型等;4.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线段,并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线段吗?线段有什么特点?”2. 概念讲解通过示范或教学课件,向学生详细解释线段的定义并展示线段的基本性质。
同时,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3. 案例分析设计几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测量线段的长短来认识线段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4. 拓展活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寻找身边具有线段特征的事物,并设计展示方式,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创造性。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线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
五、课堂评价通过学生的表现、互动以及个人白板的书写情况来评价学生对线段概念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下节课的调整和设计。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在家里找出几条线段并测量它们的长度,写下相关的观察和感想,并在下节课时分享出来。
七、教学反思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八、延伸拓展在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关于线段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为他们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线段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认识线段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会画线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画出线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直尺,引导学生观察直尺的特点。
(2)教师指出:直尺的两端就是两个点,这两个点之间的部分就是一条直直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线段。
2. 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教师出示一条线段,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线段的特点。
(2)线段的画法教师示范如何画线段,并讲解注意事项。
(3)学生尝试画线段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画线段,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和画法掌握情况。
5.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线段的特点和画法。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教具和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初步认识了线段,并学会了画线段。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线段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认识线段1. 线段的特点: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2. 线段的画法:从一点起,用直尺画出直直的线,再在另一端点上画一个点,最后用直尺连接这两个点。
3. 练习题: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六、课后拓展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段,如斑马线、跳绳等,并思考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后练习和课后拓展,评价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和画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与同学合作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第三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
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P5~6例6、例7。
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
用刻度尺画线段。
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一)感知线段的特征1.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
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线段)2.看看线段的特点。
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
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3.出示拉直的绳子。
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4.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二)完成“做一做”(三)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
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
(四)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小组讨论汇报。
(五)量线段和估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六)画线段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画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认识线段》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线段》數學教案設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线段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段的特性,并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
2. 线段的特点:有两个端点,是直的,有一定的长度。
3. 如何画线段:先确定两个点,然后用尺子连结这两个点。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如铅笔、筷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它们都是直的,有两头。
” 教师接着揭示今天的主题——线段。
(二)新知探究1. 讲解线段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2. 请学生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直线,然后在线上找两点,标出A和B,连接AB,这就是一个线段。
然后让学生试着画几个不同的线段。
3. 让学生讨论线段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三)实践活动1. 组织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大纸,要求他们在纸上画出尽可能多的不同线段,看哪个小组画得最多。
2. 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各组派代表展示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线段的定义和特点。
2. 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积极的态度。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在家中找出一些线段的例子,第二天带到学校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了线段的特点,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线段定义时,有些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下节课复习巩固。
《认识线段和画线段》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线段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课桌长度、找出线段中点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使用直尺在纸上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并尝试找出线段的中点。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在未来的活动中,我需要提供更明确的讨论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围绕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意识到,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更多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在讨论过程中,我尝试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给出了很多有趣的答案,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2.教学难点
-线段中点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其平分线段的作用。
-线段性质的推理:对于线段上任意一点将线段等分的性质,学生可能难以自行推导和理解。
-生活实例的抽象:学生可能难以将具体的生活情境抽象成线段的问题,如从桌子的边缘识别出线段。
举例解释:针对线段中点的难点,教师可以设计直观的教学活动,如用纸条代表线段,折叠找出中点,并通过折叠后的纸条展示中点平分线段的性质。对于线段性质的推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在一条线段上任意放置两个点,测量并比较两段线段的长度,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线段等分的规律。至于生活实例的抽象,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识别并描绘出其中的线段,帮助他们建立起线段与实际物体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深入理解线段的核心知识。
2024(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认识线段及画法-课件
2. 连接每两个点画线段,一共画出了几条线段? 你能看出画出的是什么图形吗?(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2)
答:一共画出了3条线 段,画出的图形是 一个船帆。
3. 画出一条和下面同样长的线段。(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1) 6厘米
4. 在距离 3厘米处画一朵 ,5厘米处画一 棵 ,10厘米处画一个 。 (教科书第6页做一做2)
线段
直的 有两个端点 可以量出长度
特征
量出上面的线段长几厘米。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教科书第6页例题7)
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 画到3厘米的地方。
你知道吗?
(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
软尺
皮尺
卷尺
测量轮
软尺
测量腰围 可卷起来携带
皮尺
卷尺
建筑工地测量
测量直线距离
测量轮
测量道路工程
三 随堂练习 1. 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1)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四 培优训练 1. 下图中共有几条线段?
答:3+2+1=6(条)
解题思路与方法
2. 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直接画 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答解::或画厘从1111564到米0尺−−−)开91的18的=04=始=(地66刻或(6(画厘厘方(度1厘5起米米。8或米(,))或1) 69)
五 课堂小结
1 长度单位
第3课时 认识线段及画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一 情境导入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1单元 长度单位-第3课时 认识线段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线段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能够用尺子或其他长度单位工具测量线段的长度。
–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用线段解决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测量、比较线段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线段的定义。
–掌握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
–运用线段解决简单问题。
2.教学难点:–线段与直线、线段与封闭曲线的区别。
- 训练学生观察线段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子、直尺、量角器等长度测量工具。
–各种长度不等的线段模型。
2.教学素材:–带有线段图形的教学PPT。
–相关线段测量的例题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线段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线段的概念。
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引入线段的测量方法。
3.示范操作:老师示范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线段的过程,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给定线段的长度,并相互核对。
5.讲解理论:介绍线段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线段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区别。
6.解答疑问:解答学生对线段测量方法的疑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使用尺子测量家具等物体的线段长度,并写出测量结果。
五、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的概念,并掌握了线段的测量方法。
提升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节课将继续引入线段的延长、截取等相关概念,深入教学。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线段的特性,促进彼此学习。
2.制作线段测量小挑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测量不同长度的线段,并进行比较。
七、板书设计•线段的定义:两点之间的部分称为线段,用“AB”表示。
•测量线段的方法:使用尺子等工具,注意准确读取刻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时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相关习题。
课时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能用刻度尺量所给线段的长度。
难点:能用尺子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一根弯曲的绳子)同学们,谁来量一量这根绳子的长度?点名上台测量。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将弯曲的绳子先拉直,放在讲台上,再用尺子测量。
师:对,要想测量出这根弯曲的绳子的长度,我们必须将它拉直,像这样拉直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生主动建构新知识做好了知识、能力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互动授新1.感受线段的直。
(课件出示)师: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如果把它放松,它还是线段吗?【学情预设】不是,它是弯的,不是线段。
师:我再把它拉直,现在是线段吗?【学情预设】是的。
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
师:把线段向不同方向拉后,现在它还是线段吗?怎样可以判断?【学情预设】是线段。
看它直不直,是直的,就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
(板书:直的)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说一说,再拿出来看一看。
【学情预设】铅笔、尺子……师:请大家互相检查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互相纠正。
教师巡视并指导评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
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小结: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把这两端看作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两个端点和之间的部分合起来就是一条线段。
像尺子的边、直的铅笔都有两个端点。
(老师在讲台上示范什么是点)师:接下来想一想,什么决定了线段的长短?同桌讨论一下。
第1单元 第3课时 认识线段 画线段(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第1单元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2023-2024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2. 教学难点:理解线段的含义,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
谜语:一条直直的线,有头有尾,两个端点,连接着两点。
2. 探究新知1. 认识线段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长度可以测量。
2. 画线段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铅笔画出线段,并强调线段的两个端点。
学生练习画线段,教师巡回指导。
3. 巩固练习1. 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并说明理由。
2. 画一条比给定线段长2厘米的线段。
4.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线段的定义。
2. 画5条线段,并用直尺测量它们的长度。
五、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画线段1. 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长度可以测量。
2. 画线段的方法: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两个端点,连接两点。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讨论、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画出线段。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线段的含义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线段的定义及其特征详细补充和说明:线段是数学几何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
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其特征,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附导学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 3 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5、6 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1. 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1. 体验线段的特点。
2. 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 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2.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知识点1 认识线段(1)感知线段的直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 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②提问:这3 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③小结:我们把像A 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①③④⑤是线段。
《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设计
《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设计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P5-6例6、例7及“做一做”主题:长度单位课时:共4课时,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课程标准要求: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线段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实际生活中,含有线段的物体很多,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也就是线段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还有一定的难度。
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又是学习的有利因素。
而且认识线段是下一课学习厘米,米、分米及进行测量等实践活动的基础,测量物体的长和宽要根据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从这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来确定,对学生来说更加抽象;到四年级学习直线、射线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和线段的特征相联系,也要用认识线段的方法做迁移。
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线段,知道线段是可测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
3.会按给定的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评价任务:1.会指出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完成目标1的达成;2.会测量三条线段的长度完成目标2的达成;3.会画3厘米的线段以及画出与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完成对目标3的达成。
资源与建议:1.对教材的简单分析认识线段属概念教学,是空间概念的范畴,它是教学测量长度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度量单位。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低,对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补充了大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的元素素材,以此丰富教材内容。
3《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主题:《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课时:第3课时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设计者:吴桂芳郑州市郑东新区杨桥中心小学一、课程标准要求1.学段目标: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内容: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二、学情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在上课之前我抽取了20名学生进行了课前调查,发现有10%的学生知道线段这个词,有5%的学生知道线段是直的。
5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
本节课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初步认识线段,能说出线段的特征,体验画线段的方法。
三、学习目标(一)能用语言描述什么是线段,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CS)(二)通过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能说出线段的特征。
(CS)四、评价任务(一)观察线段,小组交流汇报线段有哪些特点。
(DO1)(二)探究怎样用尺子画线段,并测量自己所画线段的长度。
(DO2)五、资源与建议(一)对教材的简单分析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这里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
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
教材在教学线段时,直接给出几条线段的直观图,告诉学生这些都是线段。
并通过让学生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让学生了解到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然后教材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练习一的第7题),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征。
(二)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教材的编写特点,我在设计学习过程是,力求体现以下两点:1观察体验,直观感知2.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线段、画线段 第3课时 |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线段、画线段第3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教学内容为认识线段、画线段。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画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线段的概念,特别是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的特点。
2. 线段的画法,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直尺、量角器、粉笔、黑板。
2. 学生准备:直尺、量角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直线、射线等几何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通过举例、展示实物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线段的特点。
3. 演示与操作: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4. 练习与讨论: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分组讨论,互相交流画线段的方法和经验。
5.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画线段的要点,解答学生的疑问。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线段的概念和画法。
板书设计:1. 线段的概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2. 线段的画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先画出一条直线,再用量角器测量出指定长度,最后在直线上标记出线段的两个端点。
作业设计:1. 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如5厘米、8厘米等。
2. 在练习本上画出几个不同的线段,并用文字描述它们的特点。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线段的长度、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操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和画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认识线段 画线段人教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3课时认识线段画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第5页“做一做”、第6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6由“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以及三个实物图直接形象地描述出了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由几条线段的直观图说明线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例7教学画线段,用尺子量一量,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初步认识线段,形象、直观地感受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会用尺子量线段和按要求画整厘米的线段。
3.尝试同学互助的学习方式,会用语言正确阐述发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
4.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欣赏数学中图形的简洁美。
教学重难点用直观描述的方式认识线段的特征;用尺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教法与学法1.认识线段的教学要注意创设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结合,使学生感受、理解线段。
让学生分层认识线段以及与线段有关的简单问题。
2.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多种多样的,让每个学生通过比较来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画线段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是学生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承前启后链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谜语导入: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猜谜语?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来猜一个谜语: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物少不了。
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这是什么呢?生:线。
师:在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线段。
(板书课题:认识线段画线段)【品析: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线段的学习状态。
】游戏导入:玩绳子。
规则:将一根绳子摆放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汇报摆出的绳子的形状、特点。
(如果有学生摆出直的,则直接导入新课;如果没有,教师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说明这样摆放用的时间最短,而且最简洁)这样拉紧的一段绳子,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1.3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1.3 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和特征2. 画线段的方法3. 线段的测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和画法。
2. 教学难点:线段的测量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绳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的,我们称这种图形为线段。
2. 讲解线段的概念和特征(1)教师讲解线段的定义:线段是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有限长。
(2)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如:直、有限长、有两个端点等。
3. 学习画线段的方法(1)教师示范如何用直尺画线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画线段。
(3)学生独立完成画线段的练习。
4. 学习线段的测量(1)教师讲解如何用直尺测量线段。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测量线段。
(3)学生独立完成测量线段的练习。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线段的定义、画法和测量方法。
6.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线段,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线段的概念、画法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学生对线段特征的把握,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1. 线段的定义:由两个端点连接而成,有限长。
2. 线段的特点:直、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3. 画线段的方法:用直尺连接两个端点。
4. 线段的测量: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
七、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线段概念、画法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观察、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一单元_第03课时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上好课】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一单元第03课时认识线段(教学设计)-【上好课】二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线段的特征,能够识别和绘制线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线段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概念和特征,线段的绘制。
2. 教学难点:线段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 操作式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境教学: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
教学步骤第一环节:导入1. 生活实例: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线段。
2. 问题引导:提问学生,什么是线段?引发学生的思考。
第二环节:新课导入1.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线段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和有限长度。
2. 实例展示:展示线段的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
第三环节:动手操作1. 绘制线段:让学生动手绘制线段,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2. 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和比较线段与直线、射线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环节:课堂练习1. 题目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对线段的理解。
2. 解答疑问: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环节:总结与拓展1. 总结:总结线段的概念和特征,回顾课堂学习内容。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线段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确保学生对线段的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材第5、6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第6、7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验线段的特点。
2.会量、画线段。
【教学准备】
课件,刻度尺,各种直的、弯的实物若干,例如:牙膏盒、药盒、吸管等。
【情景导入】
1.谈话:(课件演示)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队员叔叔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的,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爬楼梯呢?
2.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3.导入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进行新课】
知识点1 认识线段
(1)感知线段的直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事先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鞋盒、直和曲的吸管、铅笔、
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
交流汇报。
小结:有的东西是直的,有的东西是弯曲的。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提问:找出你认为是直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
(都在两端有两个头)
小结: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中理解线段
①在黑板上出示三组点。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分别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其中A组的线用尺子连接,其余B、C组学生都随手画线连接)
②提问:这3条线哪一条像数学书的边,为什么?
(A组,因为它是直的,它还有两个端点)
③小结:我们把像A组那样的线叫做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数学书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吸管都可以看做是线段。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出示课题)(4)巩固理解
提问: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为什么?
(①③④⑤是线段。
因为它们都是有两个端点,且是直的)
知识点2 线段可以度量吗?
(1)学生活动:尝试测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
(2)交流测量方法:你是怎样测量的?
(3)小结:测量线段的方法是先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例现在两条线段谁长?量一量吧!
分析:要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量。
在测量时注意将线段的一个端点对准尺子的“0”刻度,按正确测量方式测量,读出另一端点所在的刻度即可。
经测量,发现两线段长均为3厘米。
答案:①和②一样长,均为3厘米。
知识点3 画线段
(1)学生尝试活动: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画的?
(3)小结: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的方法是: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4)讨论:用直尺怎样画出6厘米长的线段?
(5)练习:画一条比10厘米短5厘米的线段。
【课堂作业】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线段不能量出长度。
()
(2)弯曲的线也是线段。
()
(3)数学书的4条边都是线段。
()
2.课本练习一的第7题。
3.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
4.想一想:下图有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一共能画多少条线段?
5.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6.说一说: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爬楼梯?
答案:1.(1)×(2)×(3)√
2.①和②一样长。
3.图略
4.6条
5.走③⑥最近。
6.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画线段。
【课后作业】
1.课本练习一的第6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的练习。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
先在纸上点两个点,再用直尺把两个点连接起来,这就是线段两边的点,叫线段的端点。
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时,可以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
因此在教学时应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多种实践活动,直观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从实践中得出概念,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1公里=1000米=0.621376英里(法定量)=0.540海里=2市里(华里)
1米=100厘米=1000毫米=3.28084英尺=3市尺
1厘米=0.3937英寸
1码=0.9144米
1海里=1.1516英里=1.853公里
3海里=1长海里
60海里=地球大圆1度(即赤道周长的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