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城市化进程阶段的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一、日本的城市化过程分析

日本的城市化过程与日本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城市化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农业国,当时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不足10%。从1889年到1920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仅从10%上升到18%,到1950年也仅为37%。从1889年到1950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日本的城市化水平年均仅提高0.44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末)。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并超过了战前水平,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由于经济高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推动了日本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1955年日本城市人口比重为56.1%,到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2%。在此期间,日本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37%上升到1977年的76%,年均增长近1.5个百分点。

第三阶段,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一直持续到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城市化己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75年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5.9%,1980年则为76.2%。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各类城市已有688个, 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个,2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80个,1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597个。由于城市人口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缓。1996年日本城市化水平为78%,仅比20年前高出2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很多居民开始从三大都市区向外迁移。日本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走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日本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人口密度是美国的11倍,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短短20多年时间中就达到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单位时间要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因而选择了走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市化道路。下表1描述了1920-1995年间,日本具有50万人口和2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城市人口占总城市人口的比重。从该表可看出,长期以来日本大中城市人口在总城市人口中占90%以上的比重,日本以大中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化发展特色鲜明。

第四阶段:饱和阶段。截止2010年,日本第三产业产值已占到总产值的76.3%,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业人数也随之壮大。但是日本整体城市人口的增速开始明显放缓,尤其是大城市的人口已达到饱和,两大城市-东京和大阪的人口均呈现零长。

加上传统工业开始将工厂迁离大城市,搬至周边地区甚至是海外,劳动力因此也随之向周边郊区,中小城市以及农村分流,城市化开始由集中转化分散。另外,虽然农业产值占GDP 比重一直下降,但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却一直在不断提高,这也是城市人口逐渐回流到小城市和农村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日本城市化进程弊端分析

(一)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波动

日本人口从1945年后迅速增长,根据日本经济数字地图中截止到2010年日本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人口已经有128056千人,比1935年增长了85%,其中女性增长了90%,男性增长了80%,女性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男性,这样下去性别比例会失调。与此同时,日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劳动力供给不足已经成为了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二十年来日本的就业率整体也呈下降趋势,10年就业率比1990年下降了8.6%,但是到11.12年有所回升,同时失业率不断波动,10年失业率比1990年上升了1.4倍,但是12年又降到4.2%,这主要是日本经济经历了低迷的十年有关。而且2008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跟2011年日本震都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二)城市地价飚升,泡沫经济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

土地问题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土地的供不应求导致地价上涨,这本来很符合很普通的供求规律。但是在日本,就很特殊。从1955年到1972年的17年间,也就是二战后的快速发展阶段,日本地价上涨了17.5倍。这也是导致后来使日本经济陷于长期萧条的“泡沫经济”的根本原因。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开始于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前川报告,激发了当时人们对土地大规模的投机,房地产泡沫因此迅速膨胀。最终在90年代地产泡沫破灭。日本人口大量聚集到三大都市圈,尤其是向东京都市圈集中,导致大城市人口过度密集,城市地价迅速飙升,从地价泡沫破裂一直到现在为止,日本经济始终都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相继经历了“失去的十年”和“失去的二十年”。经历过这次教训之后,日本通过巨额公共投资等方式,经济开始逐渐恢复,所以现在房地产业还是比较理性的。

(三)城市负荷过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明治后,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结果人满为患,而穷人只能居住在环境相当恶劣的贫民区。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逐渐恶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一方面以石油作为主要燃料的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急剧增加,使空气质量变差;另一方面,汽车尾气也使得本来就下降的空气质量变得更糟。日本大约是在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完成了汽车普及化,在汽车普及前几年空气污染程度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在东京、大阪和横滨等人口密度较大的大城市中,当时每年要发出几十次甚至超出百次的光化学烟雾警报。到1992年7月,日本各类汽车的总拥有台数已达到6000万台。日本的土地面积原本就狭小,再加上这么多的汽车,不但导致空气污染,并且交通拥堵日趋严重。比如在1973年日本爆发过的东京垃圾战争。还有日本的热岛现象也是因为人口过度集中造成的。

三、日本城市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一)制定合理城市规划

《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第二次和第三次是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第四次是1987年提出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人口少子化和人口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

(二)吸取教训,重塑房地产业

日本政府在吸取教训和重塑房地产业的过程中,推出了三大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改革措施:一是通过增加国债来投入那些昂贵的公共配套项目,恢复房地产及其他经济部门的活力;二是放宽限制,为了刺激经济,日本开始放松对金融行业的许多限制;三是政府调整了建筑标准,方便开发商的房地产项目开发,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日本的房地产行业才逐渐走向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治理城市环境

日本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治理力度。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提出了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