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观点,掌握降水的类型及特点。

2. 能够识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

3. 了解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特点,培养举世观念。

4. 增强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教学难点: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降水差别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各种地形条件下可能出现的降水形式、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案例等。

2. 准备地图和地球仪,用于展示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情况。

3. 准备相关视频和图片,用于诠释不同地区的降水特点。

4. 设计教室讨论题目和作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新课、新课教学、稳固提高和教室小结。

底下我会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

1. 导入新课:引入一些实际的天气情况,如降雨和降雪,引导学生思考降水的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 新课教学:(1)起首,我们将介绍降水的观点和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2)然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图表和数据,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变化规律,包括年降水量、季节变化、地区分布等。

通过这些图表和数据,学生将能够理解降水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洋流等。

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变化。

(4)最后,我们将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模拟实验。

学生将分组,模拟一个地区的降水变化,并诠释原因。

这个实验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稳固提高:为了进一步稳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公开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知道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2. 能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季节变化差异;3. 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 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2. 通过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并养成运用地理图表学习地知识的良好习惯;3.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2.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2.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板书: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课件展示几种天气现象图片。

板书:一、降水的变化1. 降水的概念及形式师:什么是降水?生: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师:对学生的回答点评归纳。

大家思考:雾、霜、露水属不属于降水?我们所看到的雾、霜、露等不属于降水,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下来的液态或固态的水,而霜、露都是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直接凝结于物体上形成的。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地理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8.评价与反思
教师通过观察、提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出示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现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和视频展示了什么自然现象吗?”“这些降水现象在不同的地区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降水变化与分布的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降水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了解我国降水的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过程和类型,结合实物、图片等进行演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降水知识。
2.学生跟随教师的学习进度,学习降水量、降水概率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学会阅读和解读降水统计图表。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一周内本地区的降水情况,包括降水量、降水次数、降水类型等,并尝试分析这些降水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请学生收集有关降水的新闻、故事或科普文章,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设计一份调查问卷,让学生了解家人、朋友对降水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是如何应对降水带来的影响的。通过此作业,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注生活的品质。
4.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自然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地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降水的概念和形成过程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降水的分布规律、影响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行补充和拓展。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散布【教材剖析】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散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增补和延长,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相关天气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天气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降水是构成天气的基本因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散布三方面知识【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和降雨的等级区分。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均匀降水散布图,说出生界降水散布的差别。

二、能力目标:1.经过讲课使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经过对扬州地域降水状况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教课要点】1.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亲密联系。

2.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阅读与绘制。

【教课难点】经过读图与画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观点,认识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学情剖析】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波及。

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感觉既熟习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欠缺,加上空间思想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整养成,学习起来有必定的难度;从年纪特点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重,而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一样见解,拥有优秀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学法指导(1)读图剖析法:经过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和“年降水量散布图”中获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整合,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降水量的世界散布规律。

(2)活动研究法:①合作议论──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②个别研究──依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课时安排】1~2 课时【教课准备】学生疏成小组就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沟通。

【教课过程】教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设计活动企图新课导入创建情境:学生结利用1.扬州地域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合自己生活气为主?这类天气往常又称为何?的察看实质2 播放视频资料“梅雨”。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学会合作,交往,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基本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以上。

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分布规律以及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等知识,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降水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了解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分布的规律3.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画、实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动画、实例等教学资源2.教学PPT3.学习任务单4.讨论小组的划分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降水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降水。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降水的分布规律和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降水形成的过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进行分享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名师优质教学设计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②风云中夜变,大雨如决渠;
③小雪以来霜气清,今朝寒色倍严凝;
④大雪二十五六日,漫天塞地冰峥嵘。
【学生活动】齐读上述古诗词。
2.古代如何观测和记录降水
【提问】通过品读古诗词中“小雨”“大雨”“小雪”“大雪”的描写,同学们应该对于降水等级如何划分感到好奇,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0页“思与学”栏目的内容,概括古人是如何观测、衡量及记录降水的。
【学生活动】分角色朗读教材图4.18,结合生活实例体会降水量的大小,掌握降水量的单位——毫米。
【小结】通过雨量器和量筒我们可以将降水数据化,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降水量往往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4.降水的变化
(1)分析降水的变化
【提问】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如我们的家乡安徽省蚌埠市。同学们,在一年中,蚌埠市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均匀吗?什么季节比较多?什么季节比较少?
【小结】降水在同纬度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是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内陆地区降水少。此外,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讲述】在教材图4.21中,找到世界“雨极”乞拉朋齐,说明因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空气的迎风坡所以降水多;找到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说明因为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所以降水少。
【学生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家乡的降水量季节变化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讲述】通常用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各个月份降水量柱的高低观察降水量各月的差异和时间分配规律。
【布置任务】让学生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和教材图4.19,观察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变化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思与学”栏目,描述清代《晴雨录》中对于降水量的衡量和记录方法,并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3.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强调: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播放降水的形成视频。

降水的等级划分教师介绍:降雨的等级: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强度。

教师提出问题:华北23·7强降水属于什么降水强度?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介绍生活中不同等级降水的感官差异: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过渡:降水有多有少,降水过少会造成土地干裂,生活缺水等,降水过少会造成房屋倒塌,庄稼被淹等,对降水量学以致用,前后联系,问题引领。

从数据和生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等级的降水。

进行观测和统计尤为重要。

任务二降水的测量与统计降水的测量教师图文介绍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和量杯测量:人工、自动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月降水量: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过渡:观测记录怎样呈现呢?下面我们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

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要领:绘轴,标数要规范;选点,绘柱是关键;最后写上图名。

任务三降水的时间变化过渡:不同时间降水量的多少是变化的。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介绍了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测量以及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特点,为后续学习水循环、气候变化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有所了解。

但降水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此外,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涉及诸多地理现象,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降水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降水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及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

2.难点:降水形成的原因、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降水现象。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降水知识。

3.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

4.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地图、降水分布图、实例图片等。

2.学具:笔记本、笔、地图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降水类型,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分布的规律及成因,让学生通过实例和图表加深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降水分布的规律,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分布规律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降水的量与质、降水的地理分布以及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这部分内容是地理学科中关于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基础。

教材通过文字、图表、案例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降水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降水现象并不陌生。

但要将这种直观的感受转化为科学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降水量”、“降水类型”等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这些术语进行解释和澄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掌握降水的量与质,了解降水的地理分布规律,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降水形成的过程2.降水量的测量与表示3.降水分布的地理规律4.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形成的原因等进行讲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降水案例,让学生了解降水现象的真实情况。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降水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降水量、制作降水分布图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降水相关知识的PPT,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降水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关于降水现象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好针对降水相关问题的讨论题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

4.实践活动所需材料:如降水量测量工具、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降水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起生活中遇到的降水情况,激发他们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降水的概念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理解降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认识降水的主要形式,掌握不同地域降水的差异及其成因,并能初步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当地降水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降水的定义和形式,掌握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不同地域的降水特征及背后的气候、地形、洋流等地理要素的作用机制,引导学生形成分析降水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地理地图、降水分布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以及预习材料让学生对降水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同时,准备一些与降水相关的视频资料和案例分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课前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一张由古代的水墨画作为背景,画面上以淡雅的色彩描绘出山川河流,以及一片雨后春笋的景象。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画面中的元素,如云雾、山涧溪流等,让他们思考画中的“雨”是否与我们即将学习的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有关。

这样引入课题,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互动教学(一)导入新知教师以生活中的实际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降水的形成过程和变化原因。

比如通过提问“同学们是否注意过不同的季节里降水的差异?”引导学生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差异。

教师可以通过地图上的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降水的空间分布。

(二)分组合作学生按照座位或者兴趣进行分组,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理解。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学习结合地理课本上的知识点,教师详细介绍降水类型、成因和影响等。

并通过使用图表和案例分析来讲解降水的分布特点。

比如可以借助等降水量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等工具来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情况。

(四)情境模拟教师可以模拟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如雨季和旱季的天气变化,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情境模拟。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变化的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

2.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二)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掌握读图、绘图的能力和方法,学生归纳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三、教学方法(一)教法创设情景法、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二)学法地图观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时。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1:用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让学生说出这首诗中反映的天气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气温的高低变化,冬季的降水是一种什么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括哪些形式?导入2: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冰雹”,依次展示几种天气现象。

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以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

讲授新课(活动探究,归纳提升)一、降水的变化活动探究,小组合作活动一:降水量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降水的形式,那么如何测定降水量的多少呢?我们又用哪种容器来进行测量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的“降水量测定的工具”图,讨论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测量降水的工具由哪两种容器构成?(2)在读降水量数值时,应注意哪些观察规范。

学生看图讨论后,发表意见,最后老师总结: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和量杯。

降水量的测量单位是毫米(mm)。

观察时,视线要与刻度值齐平。

活动二: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运用下面是山东省日照市某年的降水量情况,请同学们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月)202降水(mm)222要求与方法:1.绘出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轴表示月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的多少。

4.3.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2024)

4.3.1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人教版2024)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目标1.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绘图方法;2.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综合思维目标1.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学会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明确降水分布的规律。

(三)地理实践目标1.学会利用降水柱状图,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四)人地观念目标1.了解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二、重点和难点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降水柱状图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三、教材设计思路降水和气温一样,也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与第二节大体相同,使其成为“姊妹篇”。

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

降水的分布主要介绍世界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状况。

降水的变化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讲述。

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依然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讲授新课】学生活动一:了解降水的形式和测量。

方法指引:读图4.17及课本79页文字,自主学习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引领:1.什么是降水?降水的主要形式是什么?2.降雨划分为哪些不同的等级和降雨单位?3.降雨的主要类型有哪些?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回答:......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图文并茂地讲解。

教师归纳:降水包括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降雨是降水最主要的形式;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降水量以mm为单位。

(承转)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生活的地方,每个月的降水是否一样。

学生活动二: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方法指引:读表4.2及绘制降水柱状图的步骤。

问题引领:1.根据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在图4.2上依次画出12根柱状图。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小结:问题引领:2.找出月降水超过100mm的月份和降水少于20mm的月份。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不同等级划分,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 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变化来讲解,分为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本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展开:1.什么是降水;2.降雨的不同级别;3.降水的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

为此,本节课设计了“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C.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没有差别D.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2.天津市的年降水量约为580毫米,它的含义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了解到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非常集中答案:D;A;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概念及测量1. 降水的含义2. 降水量观测方法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三、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2.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教学(jiāo xué)设计第四单元(dānyuán) 天气与气候第3课降水的变化(biànhuà)与分布一、教材(jiàocái)分析:本节课是星球地图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biànhuà)与分布》。

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现象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教材从设计上更注重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从培养学生兴趣角度选材,本章内容既是今后分区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

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

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绘制,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年级:七年级
*****
单位:唐山七中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二)降水的主要形式及其划分。

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

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可以把降雨分成小雨、中雨、大雨、暴雨。

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展示“降水的形
成”,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
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自主获得降水的概
念。

教师提问:生活中哪种降水的形式是最
常见的?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结论:最常见的
降水形式是:降雨。

教师引导:如果明天有降雨,让你作为
天气预报员的话,你会如何预报呢?
学生演示小小预报员,教师出示降雨的
天气符号: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降雨是有不同级别的。

教师进一步提问:是根据什么把降雨分
成了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呢?
学生:降雨量的多少。

教师过渡:降雨量是如何测量的呢,让
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

视频展示,让学生形成
科学的知识体系。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更
容易理解。

小小预报员的活动,一
则贴近生活,让学生充
分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
活的紧密性,二则也提
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
极性。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测量降水的仪器是雨量器
(二)雨量器的基本结构
(三)降水的测量
降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储水瓶。

测量降水量时,将储水瓶取出,把水倒入量杯内,从量杯上独处的刻度数就是降水量。

降雪时,用盛雪口容纳降雪到室内,待雪融化后倒在量杯里读取数值。

1.让学生结成小组,通过阅读P58的
阅读材料“降水量的测量”。

探讨降水量是
如何测量的。

探讨问题1:雨量器的构成是什么样的?
探讨问题2: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什么?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测
定的图片。

进行知识的总结。

3.教师引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
体验,说说唐山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
降水少?我们应该如何体现出降水的季节
变化呢?引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阅读材料中较为详
细的介绍了降水量的测
量的相关知识点,通过
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
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
习的能力,又培养了学
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通过图片例举,加深学
生的感官认识。

从身边的地理出
发,让学生感受到降水
的季节变化,更容易让
学生接受。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1.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
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降水量柱状图
的组成以及绘制的三个步骤:
a.绘横坐标轴,把它均分成12段,逐
月标上月份;
b.绘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
降水量刻度;
c.按各月的降水量数据标出相应的高
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为学生后面学习降水量
柱状图的阅读奠定重要
的知识基础。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2.【动手实践】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完成课本P59活动1。

教师选取画的比较好的进行展示,同时
对学生画图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

降水

变化
(一)
一个地区,一年内的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变化的。

(二)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变化也是有差异的。

1.课件展示图
3.23,教师引导学生分
析完成P60活动2:分
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
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
份降水较多?
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1、2、3、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
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
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2.指导学生读图3.22,分析A、B两
图降水量情况?
教师指导学生应主要抓住两点,其一是
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
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A地降水较均
匀;B地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夏季多雨,冬
季少雨。

在活动过程当中,
教师要加强传授学生读
图方法、读图技巧的培
养。

指导学生学习方
法,将教学生知识,转
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知
识。

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和提高。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三)
世界上不同地区的降水各有千秋,存在着不同的变化特点。

3.课件展示世界上几个地方的全年各
月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描述以下各地的降
水季节变化。

以此巩固学生对于阅读降水量
柱状图方法的掌握。

[知识链接]一般情况下:月降水量在
100毫米以上的称为“多雨”,50-100毫米
的称为“湿润”,50毫米以下的称为“少雨”。

4.教师评价后承转:由幻灯片呈现的
五个地区的降水量中可以看出:不同地方的
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
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让学生在课件中展
示的世界不同地区的降
水的差异上,感受世界
的奇妙。

为下节课学习
世界的气候打下良好的
学习基础。

自然过渡,引出下面将
要学习的基础知识。

等降水量线
1.课件展示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

启发学生根据等温线的相关知识推断
出等降水量线的相关知识。

(1)等降水量线定义。

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降水量相同的
各点连成的线。

(2)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
水量相等。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
来理解新知识,实现了
前后知识的关联,又为
接下来阅读世界年降水
量的分布图做了铺垫。

同时学生的知迁移的学
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
提升
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开罗

课堂小结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的板书。

边展示,
边归纳知识要点。

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
知识。

十一板书设计
十二




本节课引入方面用猜谜语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物质基础,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降水的形成、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过程、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教学中抽象的概念感官化、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对家乡唐山地区的降水特点比较了解,有丰富的感受体验。

因此本节课中的许多知识点,我都是从生活中入手引导的,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要求。

教学内容中我又安排了生动有趣的三段情景探究,既提高了知识的趣味性,又挖掘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