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常见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初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成因及矫正策略初探

一、问题提出

汉字,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方正的形体、数量的庞大、笔画的繁复著称于世。目前,我国语言文字的使用出现错别字比比皆是、生造词屡见不鲜等现象。“一篇短短600 字的作文竟出现了50 多个错别字,一道选词造句题全班得满分的竟只有两人……”据《南方日报》的报道,近年语文测试中,广州市小学生的错别字使用率逐年递增,已经从个别现象演变成普遍现象。报道中的数字引发着读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的思考。

冷静审视目前小学生的错别字现状,我们会发现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作文练习中,很多学生文章文采飞扬,辞藻华丽,词汇丰富,但错别字却有“一箩筐”,各种低级错误俯拾即是。大量错别字导致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小学生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的认识客观事物,也对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毫不夸张地说,错别字现象,已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能力发展和语文素养提高的瓶颈。帮助学生努力纠正错别字,掌握使用正确规范的汉字,势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错字,是指字的笔画结构、偏旁等有错误。《辞海》中说:“错字是错误的、

不正确的字。”即:本无其字而误写之。所谓别字,是指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张冠李戴。俗称“白字”。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卷十八“别字”条说:“别字者,本当为此字,而误为彼字也。今人谓之白字,乃别音之转。”

三、小学生常见错别字的类型

笔者从练习、试卷、习作等多项书面作业入手,试着对小学生出现的常见错别字进行搜集、整理和归类,发现当前小学生的错字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1.增添笔画

多一点:琴、庆、纸、荒、浇、含、步、念、染、贪……;多一横:卷、昨、考、驶、断、往、冒、吃……;多一竖:猴……;多一撇:武、丧、式、展、犹、迎、野……

2.删减笔画

少一点:盏、诉、添、补、省、蔑、梁、留、底……;少一横:美、拜、气、真、冒……;少一撇:或、威、究、柳、腿……;少一竖:舞、既……;少其它:如“旗、族”的右上角……

3.改变形近部件

如:“敲”的右部写作支;“暖”的右侧写成爱;“奶”的右部写成及;“懒、游”的右部写成反文;“摘、滴”的十写作八;“溪”的大写作小;“敢”的反文写成欠……

4.改变字形结构

如:“叶”写成“十口”;“顶”写成“页丁”;“颗”写成“页果”……小学生的别字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1.形近致误

这类错误可谓是别字之最。如:拢-扰;己-已;拔-拨;代-伐;今-令;体-休;钓-钩;川-州;渴-喝;账-帐……

2.同音近音致误

如:做-作;克-刻;再-在;以-已;座-坐;又-有;带-戴;必-毕……

四、成因探究

小学生的错别字现象看似五花八门,但拨开纷繁的现象究其根源,并从小学生特殊年龄实际加以研究,还是能找到不同层面的成因。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归结如下:

1.内因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感知觉发展的特殊过渡时期,错别字的形成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密切的关联。

①感知不精确,辨析不准确。小学生知觉还比较笼统,尚未形成精确的分化能力。也就是说,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只能记住字体的粗略轮廓,对于字体细微部分,若没有教师提醒或强化训练往往会忽略。如自己的“己”,小学生往往会误写成“已”或“巳”。又由于学生的空间知觉(特别是左右方位知觉)不完善,因此常将字形左右颠倒。如“叶”写成“口十”。

②注意不稳定,且粗心大意。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要让他们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无趣的写字练习中比较困难。因此,他们往往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从而降低听课质量。

③记忆不清晰,学习负迁移。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如教师在教“迎”字时,强调不要画蛇添足多一撇,学生可能会记住。可当又学到“柳”字时,他们就会发生混淆,不知道何时该加一撇,于是就会把原先会写的“迎”字的内部错写成“柳”字的右部了。这就是一种负迁移的干扰作用。

④思维定势影响。“定势“又称心向,是人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识字过程中表现之一是,前一个字形影响后一个字。例如:批评——

批抨,眼镜——眼目竟。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双音节词中。表现之二是先学的字影响后学的字。“一般”受“船”的影响写成“一船”。

2.外因

①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是用笔画构成的形音义的综合体,用有限的笔画构成数以万计的汉字,形与形难免相近;汉语的音节数量不多,

用比音节数量多得多的汉字来表示这些音节,就必然出现几个字共用一个音的情况,也就是同音字成为普遍现象。形近相混或音同音近相混就造成了错别字。正是由于汉字的这些特点,无论对于儿童还是对于成人,在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过程中,错别字现象成为长期以来始终难以根除的一个问题。自然也就成为识字教学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

②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每时每刻会受到他人及社会的影响。孩子特有的模仿能力也会造成错别字的产生。A.家庭。父母的错别字给孩子的“榜样作用”。B.学校。亲密的同伴交往中错别字的“相互作用”。C.媒体。目前杂志书刊报纸中,错别字频率越来越高;电视字幕、户外广告等为了追求叫得响亮或一语双关而使用谐音字,且不在别字上打双引号作提醒……各类媒体对学生进行着立体的“视觉轰炸”,使他们从小耳濡目染错字、别字,形成张冠李戴的习惯。

③教师的价值取向。造成学生常写错别字这一现象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和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重识轻用”的做法有关联。长期以来,为

识字而识字的传统教学方式,人为地把汉字和儿童的生活隔离、疏远了;把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的汉字符号隔开、疏远了。在个别教师“识用分离,为识字而识字”的取向下,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五、矫正策略

深入了解小学生错别字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教师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行之有效的对策,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积累了一些经验,认为抓好以下四方面,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写错别字,同时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一)预防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一个字巩固一个字。要让学生记清笔画,不要多笔或少笔;要记清偏旁并教给学生一些关于字的偏旁、字的音、形、义的基础知识,辨别适量的形体相似的字,弄清字义,不要用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的字错代。同时还可经常组织同学们开展查字典比赛,防止生疏的字胡乱猜疑,以预防错别字的产生。

(二)探索丰富的识字教学法

汉字是方框里的艺术,方寸之间笔画变化包罗万象,教师要多动脑筋,积极运用各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