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分析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
营养物质
研究不同营养成分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如碳源、氮源 等。
环境因素
探究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
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
培养基制备
学习并掌握不同类型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以适应 不同实验需求。
酵母菌计数
熟悉显微镜观察和血球计数板的使用,准确统计 酵母菌数量。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 出科学结论。
02
实验原理
酵母菌种群增长特性
0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典型的生长曲线,即
经过延迟期、对数增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02
在适宜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迅速繁
殖,产生大量后代。
03
延迟期是酵母菌适应新环境的过程,种群数量增长缓
数据转换
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格式,如折线图或表格。
结果分析与解释
01
趋势分析
对比分析
02
03
解释结果
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 化趋势,判断其生长或衰退状态。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酵母菌种 群数量变化,分析各条件对酵母 菌生长的影响。
根据分析结果,解释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的可能原因,如营养物 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等。
对实验的反思与改进建议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减小其对实验结果的影 响。
增加实验组别,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说服力,以更全面地反映酵母菌种群 数量的变化规律。
在后续研究中,可以考虑引入不同酵母菌种间竞争的实验条件,以更真实 地模拟自然环境中的种群变化情况。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与初中生物学习相比,高中生物的学习内容变得更加具有难度,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较为复杂,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归纳2021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2.实验流程[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增长只受一些环境因素(如培养液成分、温度等)的影响()(2)一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增长呈“S”型()(3)在取样液前要将培养液振荡,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4)酵母菌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只能用“S”型曲线的形式表示()(5)重复实验次数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为什么要轻轻振荡几次?提示使酵母菌均匀分布,计数准确。
3.该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及重复实验吗?提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无需设置对照实验。
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进行重复实验,求得平均值。
4.若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提示可增大稀释倍数后再计数。
[归纳整合]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
(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在有 作出假设:
限的环境下,种群呈“S”型增长。
设计实验:
1.利用活化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配制成酵母菌培养液, 均分为7瓶 适宜的温度、pH、溶O2等。 2.将试管至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 3.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每天取1瓶) 4.观察、记录数据并构建数学模型
进行实验:
如何取样?如何加样?如何计数? 如何计算种群数量?
三、血球计数板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专门用于计算较大单细 胞微生物的一种仪器。 计数时,常采用样方法。
1mm×1mm 2mm×2mm
(二)酵母细胞数的测定操作注意事项:
(1)取样方法: 取样前应将试管震荡摇匀。 (2)加样方法: 先在计数室上加盖专用的盖玻片。然后一侧滴样品,另 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菌液缓缓渗入,待酵母菌全部沉降 后计数。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
学会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过程和方法 学会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一、酵母菌
单细胞真核生物 环境适宜时出芽生殖,增殖速 度快,生长周期短 还可以用酵母菌研究: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细胞呼吸方式:(兼性厌氧型) 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 进行无氧呼吸 果酒制作 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第1天
第4天
第6天
死亡
第7天
活菌数
解释各区段出现的原因?
思考:
本实验培养液要固定容积,且培养过程要求无 菌,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模拟有限的生活资源,排除种间竞争对实验的干扰。
该实验是否需要对照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实验专题: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防止杂菌污染酵母菌(与酵母菌竞争等)
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 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生长的影响,在实 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 回答下列问题:
(1)取出的样液中需立 即加入固定液,其目 的是_______。
取样后向样液中加入固 定液来杀死细胞,维持 藻类细胞数目不变。
现观察到图中该计数室所示a、b、c、d、e 5个中格80个小格 内共有蓝藻n个,则上述水样中约有蓝藻 5n×10个5 /mL。
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 (2)接种:将酵母菌接种于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 均匀。
• (3)培养: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 (4)计数: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逐个计数非 常困难,可以采用__抽__样__检__测__的方法估算,记录数 据。 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所得数值用 ___曲__线__图___表示出来,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酵母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提出问题 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
自变量: 时间 因变量: 种群数量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实验材料: 液体培养基 抽样检测法
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试管、滴管、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
放大后的计数池
25中格×16小格 400个小格 16中格×25小格
抽样检测: 5×16=80个小格
抽样检测: 4×25=100个小格
25中格×16小格
n1+n2+n3+n4+n5 5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3.计算公式 (1)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104×稀释倍数 (2)25格x16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酵母细胞数/ml= 8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80×400×104×稀释倍数
计数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 如果酵母菌浓度过大,应先稀释。 ②对于压在中格界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取相邻两边及夹角计数; ③对于已经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 作为两个菌体计算;已死亡的酵母菌不计数※。 ④每个样品一般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5)计数时,如果使用16格×25格规格的计数室,要按 对角线位,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4个中格(即100个 小格)的酵母菌数.如果规格为25格×16格的计数板, 除了取其4个对角方位外,还需再数中央的一个中格 (即80个小方格)的酵母菌数. (6)当遇到位于大格线上的酵母菌,一般只计数大方 格的上方和左方线上的酵母细胞 (7)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按下列公式计 算每1ml菌液中所含的酵母菌个数.
◆1:观测对象该如何培养?(培养液的选择、对 培养条件有何要求) ◆2:观测的指标是什么? 观测的方法是什么? ◆3:对于实验中出现的无关变量该如何控制? ◆4:实验结果应该如何处理?
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 • • •
培养液配制 灭菌 接种 培养
无菌操作 培养条件
• ①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 ②将酵母菌接种入试管中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板计数出酵母菌种群密度
• 5.分析结果和
表达交流:
•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结合前4天的结果, 画出酵母种群增长的曲线图并进行分析。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2.⽤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细胞计数板进⾏计数。
⼆、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发⽣的数量变化。
2.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3.酵母菌计数⽅法:抽样检测法。
先将盖玻⽚放在计数室上,⽤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边缘,让培养液⾃⾏渗⼊。
多余培养液⽤滤纸吸去。
稍待⽚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个⼩⽅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注意: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次。
仪器介绍:⾎细胞计数板⾎细胞计数板的构造⾎细胞计数板是由⼀块⽐普通载玻⽚厚的特制玻⽚制成的。
玻⽚中有四条下凹的槽,构成三个平台。
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被⼀短横槽隔为两半,每半边上⾯,刻有⼀个⽅格⽹。
⽅格⽹上刻有9个⼤⽅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个⼤⽅格为计数室其中共有400个⼩格,供微⽣物计数⽤。
这⼀⼤⽅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0.1mm3。
⾎细胞计数板的使⽤以计数酵母菌为例(1)样品稀释的⽬的是便于酵母菌悬液的计数,以每⼩⽅格内含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般稀释10倍即可.(2)将⾎细胞计数板⽤擦镜纸擦净,在中央的计数室上加盖专⽤的厚玻⽚.(3)将稀释后的酵母菌悬液,⽤吸管吸取⼀滴置于盖玻⽚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多余的菌液⽤吸⽔纸吸取,捎待⽚刻,使酵母菌全部沉降到⾎细胞计数室内.(4)计数;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每个⼩格酵母菌数⽬×400×104×稀释倍数注释:1. 1ml=1000mm3,每⼀⼤⽅格的体积为0.1mm3,即相当于1×104ml2. 培养的时间不同取样酵母菌的稀释倍数是不同的。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解析版)
实验13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核心知识回顾1、实验原理(1)用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在有环境阻力的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增长。
(3)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的方法。
2、实验设计(1)变量分析: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培养液的体积等。
(2)步骤:先将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吸去多余的培养液→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显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总数。
3、结果分析(1)开始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的增长符合型曲线增长模型。
(2)de段曲线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随着消耗逐渐减少,有害产物逐渐积累,培养液的等理化性质发生改变等。
4、实验注意事项及分析①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
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减小误差。
③本实验(“需要”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对照;(“需要”或“不需要”)做重复实验,目的是尽量减小误差,应对每个样品计数三次,取其平均值。
④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培养液重新计数。
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
⑥若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每个计数室分为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为16个小方格,将样液稀释100倍后计数,发现计数室四个角及中央共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20个,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个/mL。
⑦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一定时间内酵母菌活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但实际上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是总的菌体(包括死菌和活菌),可以通过染色法区别活细胞与死细胞。
活的酵母菌将呈色,死的酵母菌将呈色,然后分别计数,算出两者比例,从而进一步换算出总菌体数中的活菌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
五、怎样记录结果?登记表怎样设计?
六、假如一种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该 采用怎样旳措施?
稀释培养液。稀释旳目旳是便于酵母菌悬液旳计数,以每 小方格内具有4-5个酵母细胞为宜,一般稀释10倍即可。
七、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 旳酵母菌,应该怎样计数?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旳 酵母细胞数
八、血球计数板旳清洁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母菌旳种群数量在营养条件有限旳情况下是呈 “S”型增长,但之后会下降。温度、营养成份会 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旳变化。
一、怎样进行酵母菌旳计数?
提醒:对一支试管中旳培养液(可定为10ml) 中旳酵母菌逐一计数是非常困难旳,能够采用 抽样检测旳措施: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收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沿,让培养 液自行渗透,多出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 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 计数板放在载物台旳中央,计数一种小方格内 旳酵母菌数 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 旳酵母菌总数。
(5)、培养:将 A、C试管置于 28℃旳恒温箱中培养。将 B试管置于5℃旳恒温箱中 培养。(5℃旳恒温箱可由某些型号冰箱保温室设定5℃时代替。) (6)、计数和记录:每天取样时间大致一致,每次每组按序号取一支试管。计数过程
中一定要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取样旳吸管要干净且分开使用,每次取样前要试管振 荡摇匀。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后,立即将数据填到登记表格中。
2、方格网旳构成:
25×16
AB C
DE F
化
GH I
16×25
放大后旳方格网计数室 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旳一种大方格 为计数室,计数室一般有两种规格:一种是大方格内分 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另一种是大方格 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但是不论计 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它们都有一种共同旳特点,即每一 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构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探究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连续7天的观察,探究变化规律,进而统计数据,建构数学模型,绘制变化曲线。
1.提出问题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教师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酵母菌生长的条件及种群数量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探究的问题。
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条件创设能够寻求宁夏大学微生物实验室帮助)?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
2.作出假设科学研究始于问题。
作出假设可以使科学研究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搜集资料进行研究。
作出假设需要立足于已有知识,当更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假设,但同时,教师应提出“合理提出假设”的要求,要围绕问题,根据预期结果作出符合逻辑的假设。
3.讨论探究思路这是开展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课时重点突破。
通过探讨能使学生明白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在具体操作时做到心中有数。
4.制定计划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
5.实施计划学生分小组,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课后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
6.分析结构,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及假设是否一致。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小组交流展示。
二、实验内容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第二节中的一个探究活动。
教材编排顺序上一是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二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包括“J”和“S”型曲线、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三是探究实验。
在学习“种群的增长方式”之后安排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得具体的数据,并尝试根据数据建构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从而了解在封闭环境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3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高考实验对接]
(2009· 广东高考)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 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 A.改变培养液的pH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 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 因素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受营养条件、空间、pH、温
[多维思考]
(1)实验中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测得 的是什么数目? 提示:细胞总数。 (2) 实验中初始阶段,酵母菌进行哪种呼吸方 式? 提示:有氧呼吸。
↓
(5)绘图分析:将所得数值用曲线表示出来,得出酵母菌种群 数量变化规律。
三、基本技Leabharlann 要求(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 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 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 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6)需要进行重复实验,使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一、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 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
(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
二、实验流程 ↓ ↓
(2)震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3)观察并计数: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混合均匀并培养, 每天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 ↓ 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 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 (4)重复(2)、(3)步骤:连续观察7天,统计数目。
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2.作出假设:书P68 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 酵母菌呈“S”型增长。
3.实验步骤:
(1)将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适量酵母菌接种入试管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3)将试管在28℃条件下连续培养7天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一.实验目的: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 二.实验原理: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 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 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 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PH和有毒排泄物等 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在计数前,还应有哪些步骤?需注意些什么? • • • • 培养液配制 灭菌 接种 培养
无菌操作 培养条件
思考:数据记录表格应当怎样设计?
时间(天) 次数
0
1
2
3
4
5
6
7
1 2 3 平均
酵母菌种群个体数量变化
酵母菌数量/万个·mL-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 2 3 4 时间/d 5 6 7
四、 酵母菌的计数方法 1.抽样检测法 2.血球计数板的使用
A.25(中)*16(小)
B.16(中)*25(小)
1、数菌数:
2、每个计数室(大方格)的体积为0.1mm3
第1天
第4天
第6天
死亡
第7天
3、稀释倍数 4、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 25(中)×16(小)= 400(小) 酵母菌细胞数/ml =80个小方格菌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注意事项】①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至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②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③结果的记录要用记录表;酵母菌的培养一定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这是培养成功的关键。
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④每天取样计数的时间要固定。
计数采用抽样检测法计数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作为依据估算出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⑤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而且实验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只要分组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⑥培养后期酵母菌浓度过高,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可以采取稀释的措施。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到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②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J”型增长,在有限环境中,酵母菌增长呈“S”型增长。
实验步骤:见《课本》P68“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
结果分析:以__________为横坐标,酵母菌的数量为纵坐标,画出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酵母菌在培养液中开始呈__________增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呈___________增长。
3-2-02生物实验探究类: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
0.1 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 mL培养液中有酵
母菌____个。
11:35
第7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变式训练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 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 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
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解析/显隐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
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
考情分析
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着重于抽样检测法 测定微生物数量的计数方法、装片制作、 实验操作程序等,题型既有选择题,也 有非选择题。
11:35
第1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1. 实验的过程
考点精讲
第2页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考点精讲
2. 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2.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 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3. 吸取酵母菌培养液时要摇匀; 4. 计数时要多选几个小格。
”或“不需要”),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11:35
第5页
返回目录
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试验探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试验 完毕试验 分析成果,得出结论
一)提出问题: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是怎样 随时间变化旳?
二)作出假设:
开始呈“J”型增长;经过一定时间增长后, 数量趋于稳定,呈“S”型增长。最终,酵母 菌旳数量会越来越少。
三)设计并完毕试验:
16×25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16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25小格
不论计数室是哪一种构造,其每一大方格都是
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构成。
25×16型: 即大方格内分为
25中格,每一中格 又分为16小格。
计数:
16×25型: 一般取四角旳四个中方
格(100个小方格)计数
25×16型: 一般计数四个角和中央
问题3:需要做反复试验吗?
要反复,取得平均值。(也可分组试验)
问题4:怎样记录结果?登记表怎样设计?
问题5:假如一种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 以计数,应采用怎样旳措施?
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 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问题6:对于有压在小方格界线上旳酵母菌 应该怎样计数?
相邻两边及顶角
(1)试验材料:
酵母菌菌种,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 试管,血细胞计数板,滴管,显微镜
(2)试验原理:
①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有氧条件下能产生 较多CO2,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许旳CO2。 ②在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呈“J”型增长;自 然界中,酵母菌呈“S”型增长。
③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旳措施。
酵母菌总数有 2×108 个。
问题1: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 提议你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何?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真菌,在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中都有广泛应用。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生长曲线实验法。
生长曲线实验法是探究细菌、酵母等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一种常用实验方法。
该方法利用连续筛选培养液中的菌落计数直至菌落数量接近饱和,然后绘制菌落数量与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获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趋势。
生长曲线实验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基:使用适当的培养基来提供酵母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通常使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和盐等成分的液体培养基。
2.接种: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物接种到含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确保接种数量适当,以避免菌落数量在短时间内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
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置到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定期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菌落数量。
4.计数:使用菌落计数器或显微镜等工具对培养皿中的菌落进行计数。
根据计数结果可以得到菌落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5.绘制生长曲线:将菌落数量与时间的数据绘制成图表,得到一个曲线图。
通常情况下,初始阶段的生长速率较慢,接着迅速增加,最后趋于平稳。
通过生长曲线实验法,我们可以获得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并进一步分析影响酵母生长的因素。
例如,可以探究不同温度、酸碱度、营养物浓度等条件对酵母菌生长的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为生物工程、食品工业、酿酒业等领域的酵母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总结起来,生长曲线实验法是一种常用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记录菌落数量并绘制生长曲线,可以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为其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研究酵母菌生长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 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指在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产生大量的子孙。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的数量会迅速增加,直到达到一个平衡点。
2. 酵母菌是以营养物质为基础,通过进行代谢活动来生存和繁殖的。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首先会利用培养液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如糖类来进行呼吸作用,产生能量和二氧化碳。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生长阶段,菌落数量会迅速增加。
3. 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加,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会逐渐被消耗殆尽。
当营养物质供应不足时,酵母菌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代谢减慢阶段。
这个过程被称为酵母菌的平衡阶段,菌落数量会停止增加,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4. 在酵母菌的平衡阶段中,菌落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死亡率和出生率。
死亡率是指酵母菌死亡的速率,可能由于竞争资源、环境压力或外界干扰引起。
出生率是指新酵母菌子代的产生速率,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来实现。
5. 如果酵母菌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减少,进入菌落数量下降的阶段。
相反,如果酵母菌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那么酵母菌数量就会增加,进入菌落数量增加的阶段。
6. 此外,酵母菌的数量变化还会受到培养液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活动,从而影响菌落数量的变化趋势。
7. 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通过实验方法进行。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酵母菌,并在一段时间内定期取样,使用细胞计数法或培养基平板计数法来测定菌落数量。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从而了解酵母菌的生长规律和影响因素。
8. 总结起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死亡率和出生率、环境因素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研究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酵母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行为,对于工业发酵、食品加工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分析和方案设计1 对课题的分析1.1 实验目的熟悉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培养分析、设计、实施和完善实验方案的能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实验器材;分析影响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作更深入的探究。
1.2 选用的实验材料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由于酵母菌具备培养简单、生长周期短、增殖速度快等特点,是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种群内部和外部因素对种群个体数量影响的良好实验材料。
1.3 种群数量测定方法——取样调查法由于酵母菌种群数量庞大,种群个体绝对数量的统计费时、费力,也不现实,取样调查则简单有效。
将酵母菌培养液摇匀(搅匀)后取样进行计数,并依此推断出单位体积或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1.4 实验原理生物的种群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种群的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具体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过程。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可以呈“J”型曲线,而在实际环境中,种群的增长一般都是“S”型曲线,在一个小的密闭环境中还可能出现衰退,乃至种群的完全消失。
种群数量的增长不仅受到内部因素如种群密度的制约,还受到许多环境因素(如温度、培养液的pH、培养液的种类和浓度、代谢产物等)的影响。
血球计数板是一种微生物细胞计数的常用工具。
每个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一种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25个中格,每个中格有16个小格,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为0.1mm3;另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有16个中格,每个中格有25个小格,一样共400个小格,总容积也为0.1mm3。
本实验方案设计使用前一种类型的血球计数板。
根据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推算出单位体积或溶液中酵母菌的总数。
2 实验设计方案2.1 实验前的准备实验器具血球记数板、显微镜、烧杯、滴管、量筒、吸水纸等培养液的配制和灭菌按马铃薯培养液的配制方法进行,并进行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葡萄挂满了枝头。
葡萄除了可以直接食用外,我们还可以用来酿酒。
酿酒过程中会用到一种微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代谢类型属于兼性厌氧型。
工厂需要生产大量酒精,需要大量繁殖酵母菌。
通过必修一学习,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那酵母菌大量繁殖的条件是否需要氧气?培养过程中酵母菌数量如何变化?
我们先预期理想条件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情况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以分裂或出芽形式增值,增值后一般是一分为二。
如果N0个酵母菌从0代开始同步增殖,写出t代酵母种群Nt的数学表达式。
不错,t代酵母种群数量Nt=N02t
数学表达式对应的图像是什么样呢?从图中可以看出,理想条件下,酵母种群数量成指数增长的方式,由于曲线形状为J型,所以也叫J型增长。
让我们分析一下J型增长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即种群数量呈现指数增长,增长过程中增长率如何变化?什么是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变化率,即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个体总数的比率。
下面我们一起来计算一下J型增长的增长率,用v表示增长率=N t- N t−1/ N t= N02t- N02t−1/ N02t=1/2 ,所以J型增长的第二个特点为种群增长率保持不变
条件适宜时酵母可2小时增殖一次。
10.4天与地球同等质量;反映了生物增殖的潜能,体现了达尔文的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能不能这么增长?不可能!为什么?哪些限制?那么真实的是什么样子?需要我们做实验来进行研究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班兴趣小组同学课下完成的探究不同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
第一步配置酵母菌培养液,并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第二步分成两组,一组直接接种酵母菌,另一组接种酵母菌后用石蜡油液封,均置于28℃下培养。
第三步:每天计数酵母菌细胞数量。
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用到一种工具血球计数板,它是一种专门计数较大单细胞微生物的仪器。
由于时间原因,血球计数板的具体应用我们不再讲解。
这样连续培养五天并每天统计酵母菌的数量变化,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下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兴趣小组得到的结果。
先分析在无氧条件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根据得到的结果,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先看问题1:描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如何在发生变化的?分析变化原因?由实验结果可知,第一天内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随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酵母菌数量几乎不再变化。
我们分析第一天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刚培养时培养瓶中还有
一定的氧气,酵母菌快速繁殖,随着时间延长氧气消耗完,酵母菌开始无氧呼吸,种群数量几乎不再增长。
次实验可以说明什么呢?可以说明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种群数量几乎不会增长,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数量可能会快速增加。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结论,我们来接着分析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同样分析得到的有氧条件下随着时间变化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结果,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1,描述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是如何在发生变化的?分析每一阶段变化原因?从开始培养到第二天,随着时间增加,酵母菌数量迅速增加,第二天至第四天,随着时间增加,酵母菌数量增加的速度开始减慢,第五天酵母菌数量几乎不再增加。
出现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酵母菌生长的环境进行分析,从开始培养到第二天,培养瓶中空间和食物资源充分,酵母菌生长环境适宜,开始快速增值。
第二天至第四天,随着种群数量的不断增加,培养瓶中的空间和食物不断减少,同时酵母菌正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代谢产物,生存环境不太适宜,增值速率开始减慢,第五天时,随着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更加加剧,酵母菌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问题2:实际培养中为何酵母菌没能呈现J型增长? J型增长的条件是理想条件,而实际培养过程中,食物空间都是有限的,因此没有呈现J型增长。
那实际培养过程中增长曲线有哪些特点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
我们把在实际情况下种群增长的模型称为逻辑斯谛增长,由于曲线S型又叫S型增长。
在增长曲线上标出了四个点,同学们分析一下B点和D点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
B点种群数量仍在增长,出生率》死亡率,D点种群数量不再变化,出生率=死亡率。
AC段增长速率又是如何变化的呢?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必须清楚什么是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单位时间种群增长数量。
即图像中的斜率。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C段斜率越来越大,CD段斜率越来越小,最后变为0.因此AC段增长速率越来越快,CD段增长速率越来越慢,最后变为0,C点增长速率最大。
D点达到最大K值,K值的含义是环境容纳量。
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没有破坏情况下,环境中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我们的研究思路,首先观察研究对象酵母菌进行二分裂增值,提出,N0个酵母菌0代同步增殖在t代时酵母菌数量Nt为多少的问题,接着做出合理的假设,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增长不会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下,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N t=N02t,最后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即观察、统计酵母菌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一种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建构数学模型,它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方法常用的有两种数学方程式法和坐标曲线法,这种方法是联系实际问题与数学的桥梁,具有解释、判断、预测等重要功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新规律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