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大作业—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班级:XXXXXXXX
学号:XXXXXXX
姓名:倪马
液位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解答
题目:如图所示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简述:
(1)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说明各元、部件的功能,控制器、被控对象、希望值、测量值、干扰量和被控量;绘制系统原理框图。
(2)假设:系统输入/输出流量和入/出水阀开度成正比,减速器加速比为i,H和电位计中点(零电位点)对应,电动机输入电压和输出转角的对应关系参0
见第二章第二节相应内容。试列写该系统以
H为输入,以实际液位高度H为输
出的系统数学模型。
(3)根据(2)的求解过程,绘制控制系统结构图,并求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4)利用劳斯判据,给出满足系统闭环稳定性要求的元、部件参数取值范围。
(5)取系统元、部件参数为:电动机电枢电阻Ω=35.1a R ,电枢电感
H L a 00034.0=,电机轴转动惯量26105.8Kgm J -⨯=,电动机反电动势系数)//(03.0s rad V C E =,电动机电磁力矩系数A Nm C M /028.0=;减速器原级齿轮转动惯量210555.0Kgm J =,减速器次级转动惯量22015.0Kgm J =,减速比2=i ;入水阀门转动惯量2301.0Kgm J =,阀门流量系数()rad s m K in //1.03=;m V K H /1=反馈电位计比例系数1=f K 。入水阀和减速器次级同轴,不计摩擦损耗。试求:
①绘制系统关于功率放大器放大系数1K 的根轨迹;
②根据控制系统稳、快、准的原则,在根轨迹上适当选取系统闭环极点,试求出系统对)(1)(t t u r =的响应函数的分析表达式,并分析各元、部件参数对系统输出特性的影响。
(6)绘制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并对系统频率响应特性给出详细讨论。 解答分析:
一、系统工作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
设定希望水位在高度H 0时,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即出水量和进水量一致。 此时,浮子和电位器连接的杆处于水平位置,电位器的滑头也位于中间位置。假设系统初始处于平衡状态(且阀门L1,L2关闭),当打开阀门L2(或其他因素),使水槽内水位下降(出水量大于入水量),浮子随水位下降而下沉,并通过连杆带动电位器滑头向上移动。此时,相当于给电位器输入一正电压,并使电动机正转,通过减速器开大阀门L1,进而使进水量增大(一直增大到入水量大于出水量),液面开始增高,当液面高度为H0时,电位器滑头又处于中间位置,无电压输出,电动机亦不会转动,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2)各元、部件的功能
电位器:将浮子及连杆传来的高度值转化为电压值,其检测作用。
电动机:将电位器传递过来的电势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传给减速器。 减速器:通过减速器内的齿轮比控制电动机传过来的速度。
阀门:控制流入流出水量的大小。
(3)
控制器:点位器、电动机、减速器
被控对象:水槽
被控量:液面水位实际高度H
希望值:水位高度H 0
测量值:0H H H ∆=-
干扰量:出水口的出水量θ2
(4)系统原理框图(照片)
二、系统数学模型
根据上面的系统原理框图,列出各元、部件的方程:
设出水管处的液阻为R (m/(m 3S -1)),水槽低截面积为C (m 2)。
比较元件:0H H H ∆=- (2-1)
连杆:1f H K H =⋅∆ (2-2)
电位器:1H u K H ε=⋅ (2-3)
放大器:1u K u ε=⋅ (2-4) 电动机:11()m
m d T t K u dt ωω+= (2-5) 减速器:12
i ωω= (2-6) 动能守恒:2222
33J J ωω= (2-7) 阀门L 1流量:13in K dt θω=⋅⎰ (2-8)
在微小的时间间隔dt 内,水槽内液体增量等于输入量减去输出量,即 12()Cdh dt θθ=- (2-9)
液阻和h ,2θ的关系为:2h R θ=
(2-10) 联立上两式得:1dh RC h R dt
θ+= (2-11) 联立从式(2-2)到式(2-11),得
32321()m m T d H d H dH T CQ C Q Q K H dt R dt R dt
+++=∆ (2-12)
其中1m H f K K K K K =,32
in J i Q K J =
进行拉氏变换得: 320()()()m m H s KR H s RT CQs T RC Qs Qs KR
=++++ (2-13) 三、系统结构图及传递函数
对上题各元、部件方程作拉氏变换,作出系统结构框图:
得出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1)(1)
m KR G s Qs RCs T s =++ (3-1) 整理可得
3
2()1()m m K G s T T CQs C Qs Qs R R
=+++ (3-2) 根据结构框图求出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0()()()(1)(1)m H s RK s H s Qs RCs T s RK
Φ==+++ (3-3) 或如式(2-13): 320()()()()m m H s KR s H s RT CQs T RC Qs Qs KR Φ=
=++++ 四、系统稳定性判定
由式(2-13)可知,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32()0m m RT CQs T RC Qs Qs KR ++++=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0i a >及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劳斯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