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优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1 磁现象 磁场 教案
20.1 磁现象磁场【学习目标】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1.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难点: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探究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你知道聪明的工匠们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吗?我们这节课一起学习有关磁现象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一)磁现象1.认识磁铁与磁性(1)古代的磁体公元843年,在茫茫的大海上,一只帆船正在日夜不停地航行,没有航标、没有明确的航道。
船上一些聪明的中国人利用手中仪器指示的方向,开辟了从浙江温州到日本嘉值岛的航线。
这个神奇的仪器,就是罗盘。
罗盘即平常我们说的指南针,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如图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
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司南是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
(2)认识磁铁与磁性在2 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
现在,人们利用这些磁铁或矿石、钢或某些合金及人工合成材料,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的磁体。
教师利用实物以及图片展示各种各样的磁体。
学生实验一:磁铁吸引曲别针、铁、铜片和玻璃等身边的物体。
学生认真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可以分为天然磁体、人造磁体。
2.认识磁极和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学生实验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磁体吸引铁屑的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如磁感线、磁力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磁场的方向等。
4. 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磁体和磁极,理解磁性的含义。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图。
3. 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能够解释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计算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介绍磁极、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性的含义。
3. 演示:用磁铁在黑板上绘制磁感线,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
4. 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如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在不同磁场中的行为,巩固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6. 讲解:讲解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规律。
7. 练习:让学生根据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对磁场基本规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体、磁极、磁性2. 磁场:磁感线、磁力线3.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吸引、排斥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强度、磁通量5. 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磁铁在磁场中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答案:磁场强度=磁场力/磁极面积;磁通量=磁场力×磁极面积/磁场方向的分量。
2. 题目:解释为什么磁铁会吸引铁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优质教案
三、巩固练习
1.标出下图中磁铁的N、S极或小磁针的N、S极。
2.以下有关磁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同名磁极互相排斥
D.指南针能指南北是受地磁场的作用
3.如图所示有两根大头针被磁铁一端吸引,悬在磁铁下方,下面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
教学
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生活中常见磁现象,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2.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了解磁场的概念;
3.知道磁感线可以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
的;
4.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过程与
方法
通过亲历“磁场”概念的建立过程,进一步明确“类比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科学思维方法。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3.磁极:(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位,在磁体两端。
(2)规定: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磁极叫做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N极。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二、磁场
1.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可以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磁力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小组研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树立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爱科学的精神,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对磁的应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磁场的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此外,本案例还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掌握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知识,还能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的初中物理教育中,磁现象与磁场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20.1章节,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本案例以“探索磁现象,感悟磁场魅力”为教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磁学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磁现象和磁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磁现象和磁场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生态观念。
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我将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展示磁悬浮列车、冰箱贴等生活中的磁性物品,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形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磁场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现象的观察、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磁现象,了解磁体的性质,知道磁场的存在。
2. 使学生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体的这些性质。
3. 磁场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4.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概念,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现象和磁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2. 磁场的概念3. 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磁体的性质。
(2)解释磁场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
(3)绘制一个磁感线,并标明其特点。
2. 答案:(1)磁体的性质:磁体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磁性物质。
(2)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一条曲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1磁现象——磁场。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等。
2.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等。
3. 磁场的产生: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
4. 磁场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产生原理,能够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3.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磁场的产生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产生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铁、铁屑、小磁针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 知识讲解:(1) 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磁感线、磁极等。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
(3) 讲解磁场的产生原理,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和磁体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实例题目。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
5.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电机、扬声器等,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磁场1. 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2. 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3. 产生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4. 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2. 答案: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具有方向、强度和分布等基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产生及磁体的基本性质,掌握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
2.使学生掌握磁场的分布特点,了解磁场对磁体及电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3.分步骤讲解,突破难点:针对磁场分布、磁感线等抽象概念,教师应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象概念。
4.合作学习,提高参与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趣味实验等方式,激发他们对磁现象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重视直观教学:针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教师应运用直观教具、实验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分布和磁感线等概念。
3.关注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究磁现象
1.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做磁铁吸铁、磁极相互作用等实验,观察磁现象,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磁体的基本性质。
2.知识讲解:介绍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阐述磁场的分布特点。
三、磁场的作用
1.实验演示:展示磁场对磁体、电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实际应用。
2.知识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电流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制作一个简易的磁铁,要求能够吸引铁钉等磁性物质。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了解磁体的性质。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磁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2.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磁现象研究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地球的磁场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使学生认识到磁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铁的磁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最后,我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的磁现象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磁悬浮列车模型,或者探究磁场的应用等。这样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问题导向与反思评价: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问题导向和反思评价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磁场知识,并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4.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磁场图像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使抽象的磁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增强了学生对磁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我会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本章节的教学。例如,我会邀请学生观察和体验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小磁针指向南北等,让学生感受到磁场的存在和作用。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磁场的图像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特性。
(二)问题导向
5.掌握磁场的应用,了解磁场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电磁铁、电动机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1.实验探究: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2.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对磁场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初步认识: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性符号。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理解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磁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线的基本特点,磁场的表示方法。
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介绍磁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3. 磁场线的画法:利用铁屑和小铁钉,演示磁场线的分布情况,讲解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4. 磁场表示方法:介绍磁感线和磁性符号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磁场。
5. 磁场对磁铁的作用:让学生用实验观察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实际应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磁现象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2. 磁场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磁性符号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磁现象的初步认识。
2. 解释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铁和电流的作用。
答案:1. 磁现象是指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是磁铁的两个极点,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场是存在于磁铁周围的空间区域,磁场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对磁铁有吸引和排斥作用,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物理课——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认识磁场的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认识磁场的作用;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磁场概念的理解;2. 磁场方向的规定;3. 磁感线的绘制。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直尺、圆规、三角板;2. 学具:每人一份磁铁、铁屑、小铁钉、直尺、圆规、三角板。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场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力,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3. 实践:让学生用磁铁在铁屑中找出一条直线,感受磁铁的磁场作用。
4.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表示磁场的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5. 绘制:引导学生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绘制磁感线,展示磁场的分布。
6. 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屑,试着绘制出不同形状的磁场,加深对磁场理解。
五、活动重难点1. 磁场概念的理解;2. 磁场方向的规定;3. 磁感线的绘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有关磁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磁铁,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磁铁的磁场作用。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磁场的概念,认识磁场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无形的力,它对磁体和铁磁性物质有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磁铁放在一张铺满铁屑的纸上,磁铁会吸引铁屑形成磁力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2.注重直观:通过实验、动画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方向、磁感线分布等概念。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分析磁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应用:设计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应用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7.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3.深度思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探讨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盘驱动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需涉及至少两种磁场应用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4.创新拓展:鼓励学生思考磁场的未来应用,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基于磁场原理的未来产品或发明,并绘制草图和简要说明其功能。
4.理解磁场的性质,能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磁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提交一份包括草图和说明的创意设计,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5.家庭作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 磁场》教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磁现象和磁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磁场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准备
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车、小磁针、一元硬币、铁块、铜块、铝块、木块、塑料刻度尺、纸片、回形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在图○1○2○3中标出的各
磁体的N、S极,在图④
⑤中标小磁针的N、S极。
在图○6中画出三条磁感
线的方向。
学生做练习,个别同
学展示自己答案。
加深
对知识点
的理解。
板书设计20.1磁现象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磁体
2、磁极磁极的命名
3、磁化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磁场
1、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的方向
3、磁感线的特点
作业布置
地球磁极突然反转将
会怎样?一场浩劫?远
古时期曾出现
按要求完成扩大视野,
关注生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第一人称,向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互动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磁场的存在,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难点:磁场方向的判断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实验桌、白色board学具:每组一份磁铁、铁屑、小铁钉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2)邀请孩子们上台演示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加深他们对磁场现象的认识。
2. 课堂讲解:(1)简要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磁场是什么。
(2)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即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小组讨论:(1)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分享他们的发现。
4. 课堂练习:(1)发放学具,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磁铁、铁屑和小铁钉的相互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活动重难点:(1)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
(2)教会孩子们如何判断磁场方向。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磁场现象,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2. 课堂讲解环节中,如何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环节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
4. 课堂练习环节中,如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磁铁、铁屑和小铁钉的相互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十章第1节的内容,即磁现象和磁场。
具体内容包括:1. 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两极(N极和S极)、磁性的强弱、磁铁的指向性。
2.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并对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
4. 磁场线:磁场线是用来描述磁场分布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能够辨别磁铁的两极,了解磁性的强弱和指向性。
2.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3. 让学生掌握磁场线的绘制方法,能够通过磁场线来分析磁场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线的绘制方法和磁场线的意义。
2. 教学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尝试用磁铁吸引铁屑,引导学生发现磁铁的两极和磁性的强弱。
2. 知识讲解:讲解磁铁的两极、磁性的强弱和指向性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3. 磁场线的绘制:讲解磁场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绘制磁场线,并能够通过磁场线来分析磁场的分布。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磁场线的作用,学会利用磁场线来分析磁场的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铁的基本性质:两极、磁性强弱、指向性。
2. 磁场的概念: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 磁场的基本性质:方向、强度、分布。
4. 磁场线:描述磁场分布的图形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磁铁的两极是什么?磁性的强弱是如何判断的?(2)磁场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实验、动画、模拟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磁场概念。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1.磁铁的基本性质与磁场
-介绍磁铁的磁极、磁化、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
-讲解磁场的基本特点,如方向、分布等,通过磁场模拟软件展示磁场分布。
2.电流产生磁场
-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动画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流产生磁场的例子,如电线周围的磁场、电铃等。
1.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磁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展示磁铁吸附、指南针指向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磁现象与磁场的本质。设计递进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的教材中,磁现象与磁场作为20.1章节的内容,是连接电磁学与现代科技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和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磁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对比分析磁铁与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存在及其特性,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本案例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采用人性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定义和分类:磁性、磁极、磁化、反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对磁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4. 磁场的测量: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
5. 磁场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磁悬浮、磁共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定义,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磁铁、铁屑、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盒、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引出磁现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磁性的定义,介绍磁极、磁化、反磁性的概念。
(2)讲解磁场的定义,介绍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等概念。
(3)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演示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
(4)讲解磁场的测量方法,介绍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性、磁极、磁化、反磁性2. 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磁场的测量: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磁铁吸引铁屑的原理。
答案:磁铁具有磁性,能够产生磁场,铁屑被磁化后,在磁场的作用下被吸引。
2. 题目:请简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1磁现象 磁场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章的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说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能够理解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
难点:磁场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坐标纸、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师用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具有什么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2. 知识讲解:介绍磁体的性质,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并介绍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磁铁在固定位置附近的作用范围,磁场的方向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场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磁场的性质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磁铁的性质,并画出磁铁的磁感线。
答案: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磁感线从南极出发,回到北极。
2. 请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画出两个磁铁相互作用的情景。
答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铁相互作用的情景可以是:同名磁极相互推开,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磁体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在讲解磁场时,采用示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及磁感线的意义。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磁场。
本节课主要介绍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以及磁感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画出简单的磁感线。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的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互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性质: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北极和南极。
(3)磁场的表示方法: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4)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它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例题讲解:利用幻灯片展示例题,讲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画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画法,画出不同形状磁体的磁场分布图。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以及磁场的表示方法和磁感线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磁现象磁场板书内容:1. 磁体的性质: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
2. 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为北极和南极。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概念: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方向表示磁场方向,密度表示磁场强弱。
七、作业设计磁体形状:条形、蹄形、球形。
2. 答案:(1)条形磁体:磁场分布图呈直线,从北极到南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的教案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磁场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学会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及磁场方向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实验器材、PPT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磁铁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磁场的存在。
3. 学习磁场特点: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磁场的方向、强度等特点。
4. 磁感线绘制:教授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磁感线,加深对磁场形象的认识。
5. 磁场应用:介绍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电磁炉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及磁场方向的判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会积极拓展延伸,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 磁现象磁场基本思路: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认识此现象的应用:记录信息、磁动力。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6、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科研中有着重要应用。
重点:熟练掌握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突破措施: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利用模型
难点:通过实验活动进行掌握。
突破措施:讲解典型例题
教法: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学法指导: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磁体上的两端,叫做磁极。
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
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深入探究:
1、磁现象
〔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
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课后练习
1、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某一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中部时没有吸引作用。
关于这两根钢棒,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棒没有磁性,乙棒有磁性;
B.甲棒有磁性,乙棒没有磁性(1)、叫磁性;
叫做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
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
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
止后小磁针会。
多做几次,也是如此。
就是根
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
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
去结论:
(4)、、。
2、磁化
〔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
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
被。
,叫做磁化。
介绍一些磁化方
法。
3、有两根大头针被磁铁一端吸起,悬在磁铁下方,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
确反映实际情况的是
()
4、如图所示,一条形磁铁周围放着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甲、乙、丙、丁,这
四根磁针静止时N极指向画错的是(磁针的黑端表示N极)
()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C.甲、乙两棒都有磁性;
D.甲、乙两棒都没有磁性。
2、下面情况中,能断定钢棒原来就有磁性的是 [ ]
A.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铁的一端,两者互相吸引;
B.将钢棒的一端靠近磁铁的一端,两者互相排斥;
C.将钢棒放在磁铁附近,钢棒会被磁化;
D.将钢棒靠近铝物质,两者既不吸引又不排斥。
3、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可以想出什么办法检验一根钢棒是不是磁体。
方法一:
方法二: A.磁针甲 B.磁针乙 C.磁针丙 D.磁针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