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精)

合集下载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黄褐斑,亦称肝斑、蝴碟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疾病。

现在我为你分享了,希望能够帮到你。

针灸治疗:肝郁型选择肝俞、太冲、血海、足三里,脾虚型选择胃俞、脾俞、足三里、血海,肾虚型选择肾俞、照海、足三里、血海。

刮痂治疗:使用水牛角板,沾取红花油,按针刺穴位取穴。

食疗:应经常食用维生素C含量较多的食品如大枣、韭菜、菠菜、橘子、萝卜、白菜、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芹菜、黄瓜、梨、香蕉、西瓜、荔枝、核桃等。

用干净的茄子皮敷脸,一段时间后,小黄褐斑就不那么明显了。

每天喝一杯西红柿汁或常吃西红柿,对防止去黄褐斑有较好的作用。

因为西红柿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黑色素,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去黄褐斑的偏方是将鲜胡萝卜辟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口早晚洗完脸后涂抹,待干后,洗净。

此外,每日喝一杯胡萝卜汁,可美白肌肤,有效去除黄褐斑。

去黄褐斑的偏方可以在洗脸时,在水中加1-2汤匙的食醋,有减轻色素沉着的作用。

去黄褐斑的偏方我们需要每天吃一片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达到去黄褐斑的作用。

将柠檬汁搅汁,加糖水适量饮用。

柠檬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钙、磷、铁等。

常饮柠檬汁不仅可美白肌肤,还能使黑色素沉淀,达到去黄褐斑的作用。

黄褐斑的治疗误区治疗黄褐斑误区之一,初期盲目祛斑很多女性在面部刚刚出现色斑,还不是很严重,就随意使用祛斑产品白行祛斑,结果斑越来越严重,耽误了祛斑的治疗时间。

其实色斑早期很容易去除,关键是选用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仅不解决问题,还增加治疗的成本。

治疗黄褐斑误区之二,不分肤质祛斑每种类型的肌肤都可能出现长斑的现象,也就是说每种肌肤产生斑的原因不同,一瓶祛斑霜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用,否则将会出现越抹越重的现象,所以祛斑一定要分肤质祛才能达美白效果最大化。

治疗黄褐斑误区之三,只顾〃效果〃不顾后果由于患者对祛斑有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情,使得不少人选择了〃见效快〃的添加了汞、激素、腐蚀性漂白剂的化妆品,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漂白肌肤,但皮肤表层正遭到严重损害,自身免疫力大大减弱,无疑是一种饮鸠止渴的做法。

黄褐斑中西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

黄褐斑中西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

黄褐斑中西医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黄褐斑的中医致病因素分为肝郁、脾虚、肾虚、血本身寒热导致的血瘀,故活血化瘀贯穿黄褐斑中医治疗过程的始终。

西医方面阐述黄褐斑的致病因素主要有紫外线照射、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等因素,目前尚无明确的致病原因。

黄褐斑影响美观并且治疗周期较长,在经济条件欠佳的过去大多黄褐斑患者对此病不予以重视,大多患者也未接受治疗。

如今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提升,临床上也有越来越多黄褐斑患者就诊,因患者数量增多,也为中西医对黄褐斑的研究提供了契机。

标签:黄褐斑;病因;治疗方法黄褐斑是后天面部出现浅棕或深棕的对称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可导致加重,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怀孕、内分泌失调或使用药物产生的副作用也可引发本病,妇女为此病的高发人群,罹患人数中男性比例仅约10%,种族上黄、棕、黑深色皮肤人种发病率更高[1]。

黄褐斑属于中医“面尘”、“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

中医对其的记载最早追溯至《黄帝内经》中《灵枢·经脉》:“血不流则毛色不泽,故其面黑如漆柴者。

”当时已经认识到血瘀和黄褐斑的关系。

后世中医鉴于前人记载及自身临床经验将黄褐斑的发病责之于肝、脾、肾三脏: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肾不足,虛火上炎;脾失健运,湿热内生;久病气虚,行血无力;以上各项因素最终均导致面部气血失和,瘀血停于颜面引发本病。

由于血瘀是黄褐斑的基本病机,活血化瘀药物在治疗黄褐斑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引起血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寒热虚实之分。

从临床角度看,黄褐斑的血瘀证主要有虚实两型[2],故在治疗时活血化瘀发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虚实调节活血化瘀在治疗过程中的主次地位。

杨桂芹[3]从肝、脾、肾及血本身四个方面论治。

1 中医病因1.1肝郁血瘀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情绪乐观,心情舒畅。

若肝疏泄减弱则两胁胀痛,情绪抑郁,焦虑失眠等;肝疏泄太过则急躁易怒,目赤面红,情绪亢奋。

无论是疏泄减弱还是疏泄太过都影响了气机。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张志荣(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3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将该病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3型进行论治。

现将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 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颜面部呈分布对称的黄褐色斑片,以面颊、目周为著,境界清楚,斑色发青,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女子月经前后不定期且连续3一4个月,经前斑色加深、双乳胀痛、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消斑。

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

若为月经后期,加川芎、益母草;痛经,加乌药、延胡索;月经先期、淋漓不净,加白头翁、秦皮;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牡丹皮、栀子;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

例1 患者,女,33岁,2008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颜面起斑2年,加重半年。

患者2年前因心情抑郁始发面部黄褐斑,曾自行外用祛斑化妆品,无效,近半年来明显加重,遂前来就诊。

现症:鼻背、双颧可见黄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形如蝴蝶,平素烦躁易怒,易生气,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月经后期,经色暗红、血块多,胸胁痞胀,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牡丹皮15 g,栀子10 g,当归12 g,白芍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柴胡10 g,郁金10 g,薄荷6 g,香附10 g,益母草15 g,白术10 g,茯苓15 g,白僵蚕15 g,炒酸枣仁15 g,甘草6 g。

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纯中药治黄褐斑,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肾病科齐医生肾内科医师1、祛斑汤处方:当归10g,川芎6g,白芍10g,生地10g,红花6g,王不留行10g,白芷10g,皂角刺10g,白茯苓15g,甘草6g。

加减:肝郁气滞加郁金10g、川楝子10g,兼见腑热便秘者加生大黄10g、莱菔子12g;肝肾阴虚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伴失眠多梦加合欢皮12g、夜交藤12g,伴口干舌燥加天花粉12g、葛根15g;脾胃虚弱加党参12g、白术10g。

【按】黄褐斑属于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因各种因素耗损肝肾阴精,亏损脾气,最终导致气滞血瘀,不能上荣于面而生褐斑,故治宜行气活血、养血消斑。

方中以四物汤理气行滞、滋补肝肾,为治疗面部色斑的基础;红花、王不留行、皂角刺活血通经,皂角刺兼能搜风排毒;茯苓、甘草健脾补中;白芷芳香疏风,滋润肌肤,并引药上达颜面。

且白茯苓、白术、白芍为曾记载于明代《医学入门》的“三白汤”,有补气益血、美白润肤之效。

本方内服外敷,诸药相合调理肝、脾、肾三脏,共奏消斑化斑之功效。

【来源】钟宏量.“祛斑汤”内服外敷治疗黄褐斑41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03):57-58.2、退斑方组成:熟地黄100g,山药100g,山萸肉100g,牡丹皮75g,泽泻75g,牛膝100g,女贞子75g,柴胡75g,香附100g,白僵蚕60g,当归100g,赤芍75g,丹参100g,桃仁60g,红花45g,川芎25g,桔梗25g,枳壳30g,甘草15g。

【按】方中熟地黄、山萸肉、山药、女贞子入肾经,善补益肝肾;泽泻、牡丹皮长于利水,能清泄相火;柴胡、枳壳以疏肝行气解郁见长;赤芍、当归、川芎养血柔肝,行气活血;桃仁、红花、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丹参苦微寒而润,活血化瘀而不伤气血,且能养血安神;香附能走善降,为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良药,二者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具有较好的行气化瘀之功;方中桔梗、牛膝配伍,既可宣上导下,又能调气和血,升清降浊,协调气机;白僵蚕有祛除黄褐斑、化老年斑之功,《神农本草经》载其“灭黑斑,令人面色好”;甘草补益兼调和诸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黄褐斑药方和病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黄褐斑药方和病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黄褐斑药方和病例中医治疗黄褐斑,讲究的是内治,它更善于从疾病根源入手,治标又治本,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

颜正华教授认为,要想从根本上祛除黄褐斑,必须从失调的内分泌入手。

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情志不畅,肝气不得正常疏泄,气滞血瘀等。

每月的月经会造成气血流失,也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

另外,失眠、饮食不规律、劳累等生活中的很多因素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

针对上述原因,中医会通过让患者服用一些调整内分泌的纯中药保健品来进行调理,通过化瘀通络、改善循环,从而调整内分泌,使人体机能恢复到良好的生理状态。

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

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

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

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黄褐斑的概况及治疗

黄褐斑的概况及治疗

黄褐斑的概况及治疗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以颜面部位的对称性分布、大小不一、形态不定、无自觉症状的淡褐色斑片为临床特征,又称“蝴蝶斑”,是临床常见而又难以治愈的皮肤病之一。

1病因与发病机理黄褐斑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

本病多见于女性,目前认为可能与妊娠、口服避孕药、内分泌、某些药物、化妆品、遗传、微量元素及紫外线等有关;某些慢性病,如妇科疾病、慢性酒精中毒、肝脏疾病、甲状腺疾病(尤其甲亢及甲状腺切除综合征患者)、内脏肿瘤等患者中也常发生本病;日光照射亦是黄褐斑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皮肤的微生态失衡也可能与黄褐斑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1.1内分泌因素:已经证明雌激素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颗粒,而孕激素能促进黑素体的转运和增加黑素量。

妇女妊娠期、月经周期紊乱、性生活不协调及精神压抑、口服避孕药等易造成体内雌激素变化,雌激素通过解除谷胱甘肽或硫氢基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黑素形成增加。

林新瑜等对黄褐斑女性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做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雌二醇(E)、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水平显著增高,雄激素(T)水平低下;孕激素(P)、泌乳素(PRL)水平未见异常,故认为女性黄褐斑的发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失衡有显著关系。

但翁智胜等研究发现,黄褐斑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性激素六项水平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是否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的亚临床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男性黄褐斑发病率明显低于女性,通常认为雌、孕激素水平增加是女性发病的主要病因,而男性激素的变化似乎不起作用。

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患者患有黄褐斑可能是因为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细胞因子影响激素代谢,使促黑素激素分泌增多,黑素细胞抑制因子浓度降低,致使激素代谢紊乱形成色斑。

1.2黄褐斑与目光:日光照射是引起黄褐斑的重要因素。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临床体会作者:吴景东顾炜尹莹金晓哲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08年第05期黄褐斑是多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1]。

其病因尚无定论,发病机制复杂,认为与遗传、紫外线照射、妊娠、口服避孕药、雌孕激素水平增高、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2]。

相当于祖国医学之“面尘”,“黧黑斑”等。

近年来,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对黄褐斑辨证施治,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

”说明五脏六腑之精华均上注于面,面部气色的好坏,皮肤的光泽或枯槁,色素斑的形成与脏腑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协调密切相关。

《丹溪心法·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有诸内,必行诸外。

”故黄褐斑虽发于外,然其根必源于内。

1.1 肝脾肾功能失常是发病之本: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此年龄段正是《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述“任脉通,太冲脉盛”至“太冲脉衰少”的阶段,是女子经孕产乳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发生活跃的时期。

经孕产乳无不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与肾的藏精、主生殖,肝的藏血、主疏泄,脾胃的化生、统摄密切相关。

因此,黄褐斑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之分,现分析如下:1.1.1 肝郁:明·《普济方》曰:“面尘脱色,是主肝”。

当责之于肝。

清·《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 为肝木失荣”。

肝藏血,主疏泄条达,若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疏泄失司,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络脉瘀滞而引起面部黄褐斑,故《医宗金鉴》云:“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

1.1.2 脾虚:脾为后天之本,主统血,升清降浊,由于长期思虑过度,心身憔悴,劳伤脾土;或恣食甘肥、偏食五味、食积化热而致脾虚失运,痰饮内停;或情志郁结,肝气不疏,克伐脾土,而导致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运化失调,清阳不升则不能上荣于面,浊阴不降则痰湿水饮上蒙于面,而生褐斑,故《张氏医通》云:“痰饮积脏腑,则面黯”。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现状
蔡一歌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1(20)6
【摘要】@@ 黄褐斑(chloasma,melasma)是一种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多种病因可致本病,如紫外线照射、化妆品、妊娠、内分泌紊乱、过度疲劳、种族和遗传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能上荣于面.目前临床上中医药治疗本病方法较多,其中针灸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方法主要有毫针针刺和耳穴贴压,还有穴位埋线、刺络放血、拔罐等.笔者查阅了CNKI数据库中近5年国内运用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文献,发现利用针灸治疗黄褐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通讯作者:金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E-mail:***************注:蔡一歌,首都医科大学在读研究生
【总页数】2页(P1026-1027)
【作者】蔡一歌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北京,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向云霞;陈芷枫;李季
2.中草药联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J], 仇士亮
3.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效果分析 [J], 范红梅;陈永干;陈宽业
4.浅谈氨甲环酸联合微针针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 [J], 石云;姜鹏爽;刘冰
5.加用针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J], 张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疗黄褐斑现状及展望

中医治疗黄褐斑现状及展望
1 现 状
1 1 内治 法 .
如配合离子 喷雾 机喷雾导入 、 配合超 声波 机导入 、配
合 激光机照射促 渗 、配合光子嫩肤 仪照射 等, 对提高治疗
效 果均有帮助 。 2 小 结 与展 望
1 1 1 辨证施 治 ..
①从 肝论治, 以疏肝理气 、养血活血, 治 用
黄 褐斑 病程长 , 固难治 , 顽 需要患者 长期坚持 治疗才 能见 效, 中药疗 法可 以将药物制成 患者能 自己在家长 期使 用以及 而
入 活 血 化 瘀 的 桃 仁 、红 花 、 赤 芍 、 当 归 、川 芎等 。
1 2 外 治 法 .
近年来, 褐斑 的治疗在 外治方面进展 很大, 黄 方法 丰富, 但
总以辨病论治为主 。文献报道 的黄褐斑 外治方药很 多, 中使 其 用频 率较 高的有 白芷 、白及 、白附子、白僵蚕 、白茯苓 、当归、 黄芩 、川芎 、珍珠 、密陀僧 、红花、桃仁 等 白色 中药与养血 活 血药, 处方剂型 多样 化, 有霜剂 、膏剂 、散剂、汤剂 、面膜 等, 其 中 以将药 物研末过 筛后 加入基质 制成 膏霜剂 或散剂 面膜粉 敷面最 为常用 。 1 3 内外并治 . 在黄褐斑 的治疗 中, 不少人将 中药 内服与 外用相 结合 , 如 内服 夕熏 、内服夕 洗、内服夕 熏 夕洗 、内服夕 敷 、内服夕 熏夕 敷、 内服外洗外 敷、 内服外 熏外洗外 敷等“ , 都取得 较满意
迄 今 的 分 型 并 不 是 很 明 确 , 以把 握 患 者 是 某 一 具 , 将其分 为若 干证型, 主方基础上 在 随证加减 。① 从瘀论治, 在祛瘀方 药上随证加减 ;②从 肾论
治, 在滋 阴益 肾、养血 活血方药 上随证 加减 ;③从 肝论 治, 在疏肝方 药上 随证加减 ;④ 从肝 肾论治, 在补益肝 肾方药上 随证加减 “ ;⑤ 从肝脾 肾论 治, 在疏肝 理气 、补 肾健脾 、活血

“黄褐斑”之中医辩证论治

“黄褐斑”之中医辩证论治

“黄褐斑”之中医辩证论治黄褐斑多见于女性,多与妊娠、口服避孕药或一些妇科慢性疾病有关。

表现为面部成片出现黄褐色或深灰色色素沉着,状如尘污,不痛不痒。

肝郁内热症见:面部有典型的黄褐斑,兼有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面部烘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肝郁内热治法:疏肝清热方药:柴胡赤芍丹皮炒栀子黄芩茯苓半枝莲陈皮方解:柴胡疏肝解郁,赤芍、丹皮、炒栀子、黄芩凉血化瘀,茯苓、半枝莲、陈皮化湿通络。

达肝气舒畅、血凉瘀化、湿去络通而病愈。

肾阴不足症见:颜面局部皮肤出现深褐色斑,边界清楚,状如蝶形,面色多晦暗无华,兼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证属:肾阴不足治法:补肾养阴方药: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丹皮赤芍茯苓山药泽泻半枝莲方解:知母、黄柏清热养阴,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丹皮、赤芍凉血化瘀,茯苓、山药健脾利湿,泽泻、半枝莲化湿通郁。

达阴升阳降、血凉瘀化而病愈。

气滞血瘀症见:多见于慢性肝、肾病患者,日久引起面色晦暗无华,片状灰褐斑,散在鼻翼两侧,兼有胸胁胀满、串痛,舌质红,舌边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证属: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积壳制香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白蒺藜大黄虎杖甘草方解:枳壳、制香附理气化滞,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归、川芎、赤、白芍养血活血,白蒺藜、大黄、虎杖化瘀祛风,甘草调和诸药。

达气化、滞消、血活、瘀祛而病愈。

脾虚湿阻症见:面斑灰褐,状如尘污,兼有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脘腹闷胀,四肢无力,大便粘腻,有排泄不尽的感觉,小便黄赤,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脾虚湿热内阻治法:健脾清热利湿方药:苍术白术茯苓黄柏赤小豆薏苡仁半夏陈皮虎杖车前子大黄生姜方解:苍术、白术、茯苓健脾,黄柏、赤小豆、薏苡仁清热化湿,半夏、陈皮燥湿理气,虎杖、车前子活血通络化湿,大黄清泻积滞,生姜温中和胃。

达脾健、热清、湿化而病愈。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病例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病例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和病例黄褐斑是发生在面部的黄褐色或灰黑色斑片,无痛无痒,起病缓慢,常见于女性患者的前额、眉颊、唇周、鼻背等颜面部。

黄褐斑属中医“肝斑”之范畴,与女性妊娠、内分泌功能紊乱、生殖系统疾患、长期服用避孕药、使用化妆品、紫外线照射等因素密切相关。

近些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环境改变,黄褐斑患者日见增多,笔者分别采用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补肾疏肝法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活血化瘀法患者刘某,女性,40岁,2006年8月16日初诊,3年前颜面颊部开始出现黄褐色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片。

其间伴有断断续续的胸胁胀痛,腰膝酸软,此次因苦于腰痛及月经不调而求诊。

刻诊:满脸褐斑,以唇周左右两侧为著,两目暗黑,舌边瘀点,脉象迟涩。

辨为气机不展、瘀血阻络。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活血化瘀,理经消斑。

内服处方: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0克,生地18克,川芎6克,赤芍10克,牛膝12克,桔梗6克,柴胡10克,枳壳6克,炙草6克,葱白三节(节长寸许),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7日为一个疗程,月经期间停服。

外涂方:取鲜土贝母鳞茎200克,鲜何首乌块根200克,将上药洗净,放入木桶或竹桶中,将250毫升水徐徐加入,用木棒杵烂为泥,然后过滤取汁,置冰箱内低温贮存,每晚临睡前摇匀,用毛笔蘸涂色斑处,至第二天晨起时洗去。

二月后面部灰黑色斑片及满脸散在点滴状褐斑消失70%以上。

原方继续坚持治疗一个月,皮损全部消退,颜面肤色正常。

按:瘀积体内日久,影响气机伸展,出现上述诸症,故用活血化瘀之法,方用四逆散和血疏肝,桔梗载药上行,枳壳宽胸,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加入葱白取其通窍作用。

鲜土贝母块茎中含有大量的麦芽糖,具有散结毒、消痈肿之功效。

鲜何首乌具有解毒、消痈、养血的功效,块根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同时为红细胞及其他细胞膜的主要原料,并能促进红细胞的新生及发育。

患者内服外涂治疗三个月,便使皮科顽疾告愈。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

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

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

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5、界限:黄褐斑的皮损多数境界清楚,当色素沉着较少时,其边缘不是很清楚,而是呈弥漫状分布。

黄褐斑表面没有鳞屑,无浸润,一般不会伴有其他皮肤病,如红斑、丘疹等皮肤病。

黄褐斑有哪些危害?1、黄褐斑是女性美的杀手美丽从来与斑点势不两立,长了黄褐斑的脸,再怎样善于掩饰也挽不回素面朝天的美丽。

2、黄褐斑是体内疾病的“信号灯”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问题。

如很多黄褐斑患者伴有精神不振、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乳房肿痛、月经不调等现象,有些还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囊肿、肝脏病等。

黄煌治疗黄褐斑医案

黄煌治疗黄褐斑医案

黄煌治疗黄褐斑医案前言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它会给患者带来不少困扰。

黄煌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他在治疗黄褐斑方面有着独特的医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煌治疗黄褐斑的医案,希望能为患者们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黄褐斑的病因和症状黄褐斑是由于皮肤内黑色素的沉着而形成的。

它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

黄褐斑通常呈现为褐色或黄褐色斑块,大小和形状不一。

它们常出现在面部、颈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给患者的外貌造成一定的影响。

黄煌的治疗方案黄煌在治疗黄褐斑时采用了综合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和外用药物。

以下是黄煌治疗黄褐斑的具体方案。

内服药物1.首先,黄煌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剂中药方剂。

这个方剂通常包括黄连、白芍、川芎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黄褐斑的症状。

2.其次,黄煌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添加一些调理肝肾的中药。

因为中医认为黄褐斑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所以通过调理肝肾,可以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黄褐斑的症状。

外用药物1.黄煌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有效的外用药膏。

这种药膏通常包括黄连、黄柏、白芷等药物,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消炎、祛斑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黄褐斑的症状。

2.黄煌还会建议患者在外用药物的同时,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等措施,以加快病情的好转。

黄煌治疗黄褐斑的效果黄煌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内服中药和外用药物的联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体质,减轻黄褐斑的症状。

许多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黄褐斑的颜色会明显变浅,大小会逐渐减小,甚至完全消失。

注意事项在接受黄煌治疗黄褐斑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3.避免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进行防护。

4.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

张丽君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举隅黄褐斑是指由于皮肤色素改变而在面部呈现局限性褐色斑的皮肤病,相当于中医的“肝斑”、“黧黑斑”,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增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和促进黑色素的沉着堆积是主要原因,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气血不能上荣于面为其主要病机。

张丽君教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硕士生导师,湖北中医药学会妇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西医结合妇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不仅擅长治疗妇科诸疾,在妇女常见病黄褐斑的治疗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笔者跟随张教授临床侍诊,幸得其谆谆教诲,受益匪浅。

现就张教授治疗黄褐斑经验作一介绍,以供同道参考。

病案:王某,女,25岁。

初诊时间 2009年11月,主诉面部黄褐斑三年余。

伴月经经期延长,行经前乳房胀痛,经期前三天滴沥,小便微黄,大便干,食可,眠可。

舌红苔白,脉弦涩。

处方:虎杖10g,白芍10g,山茱萸10g,炙甘草15g,泽兰10g,当归10g,桃仁10g,红花10g,野菊花10g,凌霄花10g,玫瑰花10g,月季花10g,马齿苋10g,金樱子10g,山药30g,菟丝子30g。

评按:女子以血为本,张老师认为该患者黄褐斑主要责之于肝,正如《张氏医通》所言“面尘脱色,为肝木失养”,亦与脾肾功能紊乱关系密切。

观其脉症,经期延长,滴沥不尽结合脉弦可知为瘀血阻滞冲任,经前乳胀为肝络失养,因肝经循胸胁过乳头,足厥阴肝经支络过乳头,小便黄大便干为肝阴肝血不足,津血不得濡润。

“肝足厥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尘脱色”“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面如漆柴”。

(《灵枢》)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薰灼阴血,阴血不足则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另一方面肝主疏泄,若肝失疏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上乘面部泛溢肌肤而发病。

加味逍遥散治疗面部黄褐斑46例的体会

加味逍遥散治疗面部黄褐斑46例的体会

加味逍遥散治疗面部黄褐斑46例的体会摘要:黄褐斑是常见的皮肤病,中西医在治愈此病都感到比较麻烦,笔者采用加味逍遥散内服加外熏蒸面部患者患处的办法,效果较好,能够治愈,并不反弹,患者也愿意接受。

现将治疗的经验与方法介绍给同仁们,仅供同道们参考,也希望大家对治疗此病有所新的看法和认识,达到提高治愈此病的有效率为目的。

主题词:加味逍遥散治疗黄褐斑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笔者采用加味逍遥散治疗46例黄褐斑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6例,女43例,男3例,年龄18-50岁;病程3个月-18年不等,以1-2年为多数,斑块的部位以两颊为多见,其次为前额、鼻背,再次为口唇、眼周。

妊娠和产后黄褐斑1年内不退者3例;月经不调或合併有附件炎32例,患肝病及神经衰弱症8例,长期使用化妆品及日光暴晒3例。

2、治疗方法加味逍遥散组成:牡丹皮15克,炒栀子12克,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薄荷8克,丹参16克,益母草35克,蝉衣12克,甘草8克。

用法:水煎后先用药液熏蒸面部患处10-15分钟,然后将药液内服,每天服一剂,每次服100毫升,每日三次,30剂为一疗程,月经期停服,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及外用药物,其中有8例病人因经常出差不能坚持用水煎剂而改为服丸剂,每次服9克,一日服3次。

3、疗效标准及效果黄褐斑全部消退为痊愈,消退75%以上为显效,消退40%以上为有效,无明显改变为无效,治疗6个月判定疗效。

结果最快2周见效,8周完全消退。

46例患者痊愈13例,占28%,显效21例,占45%,有效11例,占23%,无效1例,占0.21%,总有效率为97%,在治疗的同时,大部分患者所患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附件炎等也痊愈。

4、体会笔者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原因,可能与分泌障碍有关。

多数患者有妊娠后发病,或伴有月经不调、盆腔炎、卵巢、子宫等疾患。

或长期服用避孕药,节育环等,也可继发于某些慢性肝病,神经衰弱,慢性肠炎等疾病。

中医如何从肝血不足角度治疗黄褐斑

中医如何从肝血不足角度治疗黄褐斑

中医如何从肝血不足角度治疗黄褐斑黄褐斑,这一常见的皮肤问题,给许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肝血不足是导致黄褐斑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中医是如何从肝血不足的角度来治疗黄褐斑的。

要理解肝血不足与黄褐斑的关系,首先得明白肝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具有调节血量、贮藏血液的功能。

当肝血充足时,能够滋养周身,使人体的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供应,从而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同时,肝还主疏泄,能够调节人体的气机,使气血运行通畅。

如果肝血不足,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肝血不能上荣于面,面部肌肤失去了血液的滋养,就会变得干燥、粗糙,容易出现色素沉着,形成黄褐斑。

其次,肝血不足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也会加重黄褐斑的形成。

此外,肝血不足还可能影响到睡眠、情绪等方面,使人出现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症状,这些因素又会进一步影响到身体的气血运行,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中医是如何诊断肝血不足导致的黄褐斑呢?一般来说,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来进行判断。

望诊时,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肝血不足的患者面色往往苍白或萎黄,黄褐斑的颜色可能较淡。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一般肝血不足的患者声音可能较低弱。

问诊方面,会询问患者的月经情况(女性)、睡眠质量、情绪状态、有无头晕眼花、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

切诊则是通过触摸脉象,肝血不足的脉象通常细弱。

在治疗方面,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调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针对肝血不足导致的黄褐斑,主要的治疗原则是补养肝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

补养肝血是治疗的基础。

中医常用的一些补养肝血的中药有当归、熟地、白芍、阿胶等。

这些中药可以通过煎服的方式服用,也可以制成丸剂、膏剂等。

例如,四物汤就是一个经典的补养肝血的方剂,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具有补血和血的功效。

活血化瘀则是为了改善气血运行不畅的情况。

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

黄褐斑的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黄褐斑的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的观点 ,认为本病发病关键 为气滞血瘀 。不论 是气病 及 血 ,或是血病及气 ,都可最终产生气滞 血瘀 ,瘀 血停 滞
于经络 ,肌肤失养 而发生黄褐斑 。郑虹等 认 为血瘀为
度 ,致使肝 肾阴虚 ,虚 火上 熏 于 面 ,燥 结 成 斑 ;或 肾
阳不 足 ,不 能 温养经 脉 ,寒凝 血 滞 而致 。产后 或 更 年 期 黄褐斑 多与 肾精 亏 耗有 关[ 。 明 《 1 ] 外科 正 宗 》 “ : 水 亏不 能 制 火 ,血 弱 不 能 华 肉 ,以 致 火 燥 结 成 斑 黑 ” ; 清 《 氏医通 》 面尘脱 色 ,为肝木 失 荣 。 张 :“ ”此观 点在 后 世 医家 中得 到 广 泛赞 同 。肝 肾 同源 ,若 肾水 亏 虚 , 则 肝 阴失养 ,水枯 则流 缓 ,血 液运 行 不 畅 ,不 能上 荣 头面 而 出 现 褐 斑 ,现 代 研 究 认 为 黄 褐 斑 患 者 血 清 F H、雌 二醇 ( 2 S E )含 量 明显 增高 [ ,而 肾虚 的女性 2 ]
情 绪及 精神 因素 可能 通过 丘 脑一 垂 体轴 进 一步 影 响其
关键 词 黄 褐斑 中 医病机 辨证 论 治 文献综 述
黄褐 斑 属 中 医学 肝 斑 、黧 黑斑 、蝴 蝶 斑 等 范 畴 , 是 一种 由多 因素综 合作 用所 致 的颜 面 部 色素 沉 着性 皮 肤 病 。多见 于 中青 年女 性 ,表 现 为额 、眉 、颊 、上 唇 等处 的 淡 褐 色 或 淡 黑 色 斑 片 ,形 状 不 规 则 ,有 碍 美 观 。本病病 因不 完全 明 了 ,临床 治疗 上 也 无特 别 有 效 的方 法 ,中 医药 治疗 有较 大 的 优势 。本 文 就 本病 的病 因病 机及 中药 内服治 疗 的研究 现状进 行归 纳 。

倪海厦治疗黄褐斑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黄褐斑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黄褐斑的医案
倪海厦在治疗黄褐斑方面,提出了一种综合治疗方案。

他主张通过中药疗法、中药外用疗法以及饮食调理和心理疏导相结合,全面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中药疗法方面,倪海厦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草药配方。

具体的草药可能包括红花、川芎、川牛膝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消斑的功效。

同时,他还可能使用柴胡、香附等疏肝解郁的药物,以促进气血通达。

除了口服中药,倪海厦也提倡使用中药外用疗法。

他建议患者使用含有特定中草药的护肤品,或者直接将草药磨成粉末,加水调成糊状敷在脸上。

在饮食方面,倪海厦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如猕猴桃、坚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抗氧化和美白。

同时,他还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过多的咖啡因和酒精,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倪海厦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

他建议患者通过瑜伽、冥想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焦虑,以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倪海厦的治疗方案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许多患者在使用他的方法后,黄褐斑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因此,倪海厦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借鉴和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治疗
中法分类号R758.42
黄褐斑(Chlosma)是一种后天性黑色素沉着过度性皮肤病,发生于日晒部位并于日晒后加重。

常见于妇女,从青春期到绝经期都有。

临床表现为黄褐色或淡黄色斑片,不规则形状,对称分布于面部,无炎症及鳞屑,无自觉症状。

随季节、日晒、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减轻或加重,呈慢性病程〔1〕。

凡七情内伤,肝郁气滞,饮食劳倦,妇人经血不调等均可致病。

①情志不遂:如肝气郁结、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皆可使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而生。

②劳伤脾土:凡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偏嗜五味,使中土转输失职,或土虚不能制水,水气上泛,气血不能濡煦而生斑。

③肾精受损:凡房室过度,久伤阴精,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颜面不得荣润而酿成褐斑〔2〕。

刘爱民〔3〕调查436例黄褐斑患者,年龄多集中在26~45岁之间,妊娠或分娩后发病者228例(52.3%),脉多属虚脉,故认为本病是以虚为主的病证,以气血阴虚为多;病位在心、脾、肾、肝;病因病机:26~45岁的妇女,经妊娠分娩后,气血耗伤,肝肾亏损,加之繁重的家务工作多劳伤心脾,气血阴虚或气郁而结,络脉瘀滞,热与瘀亦是其中病理表现之一。

本文就黄褐斑中医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治疗现状
1.1 中医内治法
1.1.1 分型治疗多从肝、脾、肾三脏入手,调理气血为主〔1,2〕。

①肝郁气滞型:治宜舒肝解郁,选柴胡疏肝散。

胸闷乳胀加郁金、川楝子;口苦加龙胆草、栀子;瘀血重加大黄?虫丸。

②肝脾不和型:治宜舒肝健脾,选逍遥散化裁。

月经不调,加丹参、益母草;经来血块,加桃仁、红花;两乳胀痛,加青橘叶、青皮;腹胀便溏,加党参、炒山药。

③劳伤脾土型:治宜温阳健脾,选苓桂术甘汤或四君子汤加减。

大便溏薄,加煨姜、炒山药;腹胀纳差,加炒山药、陈皮;④肾水不足型:滋阴补肾为法,选六味地黄丸加减。

伴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选知柏地黄丸。

遗精盗汗者,加金樱子、芡实;失眠多梦,加生龙骨、生牡蛎。

刘爱民〔3〕以气血阴阳为纲,辨证分气血两虚(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夹肝郁血滞、血热血瘀、脾虚湿停4型。

哈刚〔4〕除分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肾水不足三型外,尚有血虚肝旺型(治宜养血清肝、散风祛斑,用丹栀逍遥散)及湿热下注型(治宜清利湿热、祛风消斑,用茵陈五苓散、二妙丸等)。

权志杰〔5〕分气滞血瘀、寒凝气滞、气血瘀滞三型。

1.1.2 专验方治疗朱鸿铭〔6〕以菟丝祛斑汤(菟丝子、生地黄、熟地黄、女贞
子各15g,何首乌12g,白芍、旱莲草、当归各10g,阿胶、枸杞子各9g,水煎服。

合并贫血者加党参、黄芪各15g,鸡血藤30g,补骨脂9g)治疗本病53
例,痊愈27例,显效20例,有效6例,一般服用半月即见效。

韩?元〔7〕自拟
化斑汤(珍珠母20g,白僵蚕、白菊花、丝瓜络、生甘草、赤芍、白芍各9g,茵陈、夏枯草、六月雪、茯苓各12g)治疗黄褐斑16例,其男性11例,疗效满意。

刘远坝〔8〕用七草汤(夏枯草6~15g,益母草10~30g,白花蛇舌草10~
60g,旱莲草15~30g,谷精草、?莶草各10~15g,紫草6~12g)治疗110例,总有效率97.27%。

官鹏声〔9〕用美肤冲剂(由经验方“三色消斑散”研制成内服冲剂,药用黄芪、制首乌、荆芥、甘草等,每日3次,每次10g内服)治疗169例,总有效率76.9%。

池晓玲〔10〕用六白化斑汤(当归、白僵蚕、白术各10g,柴胡、玄参、白花蛇舌草各30g,白芷、白蒺藜各15g,白芍9g,生甘草6g,大枣6枚,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g),水煎早晚分服,再煎后热敷洗脸每日1次,总有效率97%。

吴锦发〔11〕以补肾方(熟地黄、山药、茯苓、首乌、鸡血藤各
15g,菟丝子12g,山茱萸、肉苁蓉、丹皮、僵蚕、丹参各10g,泽泻8g。

偏肾阴虚者熟地黄改为生地黄,加枸杞子、桑椹;肾阳虚者加鹿角霜、牛膝;偏气滞血瘀者酌入败酱草、赤芍、莪术、牛膝;夹湿滞者去熟地黄、丹皮,酌入茯苓、薏苡仁、赤小豆。

水煎3次,服6天为1疗程)治疗黄褐斑42例,有效率93%。

肖国良〔12〕用大黄?虫丸口服治疗重症黄褐斑12例,服药2个月治愈4
例,3个月治愈5例,33个月后褐色斑消退70%以上、色素变浅3例。

黄吉时〔13〕用秦皇祛斑茶(主要成分为柿叶),每次1~2g,泡茶分饮,每日2次,或每日3~4g泡茶频饮,连用2个月,治疗81例黄褐斑,有效率91%。

1.2 中医外治法
报道的方法有:①瓜蒌瓤90g,杏仁10g,猪胰1具,捣研如泥,每晚涂于患处,连用10天〔2〕。

②白酒500g,鸡蛋7枚,将鸡蛋放入白酒中密封7日,每天用1枚,去壳捣烂如泥,外涂患处,连用1周〔2〕。

③密陀僧20g研极细末,每晚取少许,用人乳汁调敷患处〔2〕。

④用柿叶为原料,制成膏剂外涂,共治247例黄褐斑,总有效率99.6%。

一般外用45g左右可愈,少数严重者外用135g左右可愈〔14〕。

⑤紫草外洗方:紫草30g,茜草、白芷、赤芍、苏木、南红花、厚朴、丝瓜络、木通各15g,加水3 000ml,煎沸15~30min,待温局部溻洗〔15〕。

⑥选用纯净无杂质的中药白芷25g,白附子20g,密陀僧6g,烤干后研末过筛调入雪花膏内,调配成55%浓度,消毒后装入瓶内备用。

早晚各1次,
28例患者全部治愈〔16〕。

⑦中药面膜:将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沙参、羌活、防风各10g,细辛4g,制成流浸膏加乳剂基质制成霜剂。

首先洗面,后将霜剂涂擦于面部,采用袁氏按摩法轻柔按摩10min,然后用石膏粉倒模,每周2次,6次为1疗程,治疗黄褐斑21例,结果痊愈6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4%〔17〕。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
①内服逍遥丸或六味地黄丸,外用15%壬二酸霜,耳穴压豆(王不留行)〔1〕。

②复方丝素蛋白霜:丝素蛋白粉10g,白降汞粉1.5g,单纯雪花膏加至100g调匀配成霜剂,同时调入维生素C粉3g,治疗黄褐斑40例,有效率100%,治愈率35%〔1〕。

③用复方维甲酸霜(维甲酸0.1g,去炎松0.1%,氢醌3%)每晚局部外涂,口服杞菊地黄液10ml,每日3次,结果显效19例(50%),有效16例(42%),无效3例(7.9%)〔18〕。

④内服逍遥散(汤剂),VitE胶丸100mg,每日3次,另将VitE胶丸针刺破取油涂斑上,上、下午各1次,治疗100例中,
痊愈66例,显效8例,好转7例〔19〕。

2 对治疗现状评价
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持久、副作用轻、复发率低等优势,同时在改善原发病症状及心理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但目前治疗黄褐斑的研究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①缺乏大量流行症学资料,在易患人群、年龄、病因、家庭、月经妊娠及内脏病等相关因素的调查样本少,缺乏统计学意义;②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和疗效判定标准缺乏统一性。

临床观察多侧重主观症状的改善,对客观指标(如舌象、脉象、月经状况、情绪因素及全身状况,原发病、相关的激素水平测定等)观察不足;③中药剂型的改革:建议将中药内服汤剂改为口服液等简便易服的剂型;使外用药在色泽、气味、质地及包装上更趋于患者接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总医院兰州730050
作者简介:杨玉兴,女,27岁,医师
参考文献
1 王坤山.中西医临床皮肤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3~326
2 朱仁康.中医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12~715
3 刘爱民.关于黄褐斑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探讨——436例调查分析.中医研究,1995;8(4):27~29
4 哈刚.黄褐斑100例临床治疗分型.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31~37
5 权志杰.中医辨证施治女性黄褐斑116例疗效观察.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1):41
6 朱鸿铭.菟丝祛斑汤治疗面部黄褐斑53例,山东医药,1980;(1):42
7 韩?元.中药治疗黄褐斑.临床皮肤科杂志,1981;(4):194
8 刘远坝.七草汤治疗黄褐斑110例.陕西中医,1990;11(2):65
9 官鹏声.美肤冲剂临床疗效观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7(1):3~5
10 池晓玲.六白化斑汤治疗黄褐斑100例.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4;3(4):210
11 吴锦发.补肾为主治疗黄褐斑.四川中医,1994;(3):46
12 肖国良.大黄虫丸治疗重症黄褐斑一得.中医药学报,1994;(1):52
13 黄吉时.秦皇祛斑茶治疗黄褐斑.新中医,1994;26(10):45
14 柴松岩.临床治疗面部黄褐斑24例的体会.新医药学杂志,1970;(1):57
15 赵炳南.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北京中医医院编,1955:333
16 罗勇琼.黄褐斑的简易疗法.新医学,1991;22(2):77
17 贾丽亚.中药面膜治疗黄褐斑21例.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3;
2(3):138
18 季素珍.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38例.临床皮肤病科杂志,1994;
23(5):285
19 潘桂.中西医结合治疗黄褐斑.新中医,1994;26(7):50
(1998-12-15收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