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的楹联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设计中的楹联之美
园林中的楹联集诗歌,书法,篆刻于一身,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给人提供地理,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增强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对美的探索,启发人们去品味、思考和欣赏。楹联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一般认为保存下来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当然那时的字是题在桃符板上的;园林中的对联最早也是出现在这个时期。北宋以后,这种对联从宫廷推广到民间,历代文人墨客,更是运用此种形式出尽了风头。这些作品很大一部分就出现在名胜古迹之中,从黄鹤楼到寒山寺,从泰山到杭州西湖,从苏州园林到昆明滇池,形成了中国文化所独有的风景。笔者认为,楹联在园林文体中可分为以下四类:1点明主题,写景抒情
如济南大明湖的“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以疏朗,明快的笔调,鲜明的勾画出大明湖的特有的景致,以及古城济南那潇洒的风韵,湖光山色如在眼前。拙政中园中此类写景的对联最多。园内有一个视野开阔的小岛,绝佳的观景点,岛的中央一个小亭“荷风四面亭”。这里四面环水,水中广种荷花,三面植柳,柳枝随风摇曳。所以亭中有一个绝妙的对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寥寥数笔将周围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同时也勾画出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观,妙处还有,双句蕴含着一、二、三、四的序数。此联的出处有二,上半句来自济南大明湖的著名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下半句来自唐诗“看待诗人无别物,半潭秋水一房山”,结合的天衣无缝。
颐和园玉澜堂东的“霞芬室”有一副对联:“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窗外摇曳的竹影,耳边潺潺的泉声,书案、砚池,山林读书的雅趣油然而生。苏州沧浪亭“翠玲珑”有副清何绍基撰写的君子对:“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风吹竹丛,如长笛轻吹;流水淙淙,
似琴弦低鸣。拙政园雪香云蔚亭文徵明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叫之声越喧闹,深林就越静谧;鸟鸣之音越响亮,山谷就越清幽。这类以动衬静的文学品题,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趣,营造出计成所说的幽雅的园林境界:“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逸士,松籁,竹篁,琴韵,使人获得“味之无穷”的美感。
拙政园中部花园“梧竹幽居”,这个四面通透的景观有着一个优雅的名字。处景观这是一个亭子,站在亭子中央,透过四个圆门,南面柳绿桃红、西面嫩荷吐尖、北边梧桐秋雨、东面梅花怒放,四个圆门分别镶嵌着春夏秋冬四季美景。梧竹幽居,梧当指梧桐树,古语有云“凤落梧桐”,她是一种圣洁的树,翠竹,乃是刚柔忠义之物。最妙的是他的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闭上眼睛,两幅美景映入眼帘,一幅秋高气爽、皓月当空、清风俆来、沁人心脾;一副高山流水、鸟语花香、波光粼粼、山幽雾绕。此对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景的同时又带几分哲学意味,孔老夫子有一句名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心动物动、心静景止,无疑给四周的景物增加了三分美感。其实欣赏一个景观分为三种层次,第一种很简单,就是感官刺激,第二种是心理感觉,第三种就是这种结合园林景观、大自然美景、文化内涵于一体的精神享受。
2纪念功德,颂扬领袖
这类楹联常概括的评价历史人物的一声,便于人们了解历史人物及其所处时代、地位。济南辛弃疾纪念祠中有郭沫若题写的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奠随鸿雁南飞”。辛弃疾为南宋词人,其词风豪放、纵横慷慨。一生坚持抗金保国,此联上联写了辛弃疾在词坛上的重要作用,下联评述了词人的爱国之志。上下融汇,准确评价了词人的一生。
3表达志向,抒发豪情
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表达了古代知识分子对国家兴衰的关心,抒发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对今天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大的教
育意义。
苏州园林中的楹联中,也有很多是表达理想抱负和劝学的。网师园中有濯缨水阁,阁内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简单的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仅八字,却点出了四个典故,分别发生在四个历史人物身上。曾指孔子的学生曾子,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不信乎,与人谋不忠乎,传不习乎”,这里的“曾三”就是指此意了;“颜四”,是孔子的另一位高徒颜渊,所说的一个名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曾三颜四就是告诫年轻人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大禹治水时,曾有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壮举,晋朝的陶侃为了报效国家,年轻时更是刻苦好学,寸和分就是比喻他们不浪费一寸一分的光阴。
拙政园净深亭明代祝允明的隶属对联:“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集晋人左思和陶渊明诗,“相与观所尚,逍遥撰良辰”(左思《招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潜《读山海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观赏字画,阅读诗文,醉心于艺术的世界里。亦耕亦读,洋溢着田园隐逸的气息,平添了一种高情远韵,令人回味。
4宣传教义,劝人从善
这类楹联多见于寺院、道观。如北京潭柁寺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看似平常,实寓意深远:表达了佛教的主旨,教育人们与人为善,宽以待人。河南嵩山少林寺门前的楹联“端庄庄重山门喜看世间光辉照,笑哈哈迎来人祝福极乐无穷”,其表达的思想内涵也与上面类似,都是劝人“与人为善”的做人原则。还有很多佛寺道观中皆有绝妙佳联,如四川峨眉山报国寺的“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四川峨眉山洪春坪“常有欲以观其穷,应无住而生其心”等等。
明代书画大师董其昌说:“都诗歌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诗为笔。名山遇赋客,何异贤士遇知己,一如品题,情貌都尽。”园林是“无文景不意,有景景无情”。诗是无形画,画为有形诗,园林这一艺术载体,是立体的画,我们称之为凝固的诗。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形美与意
美两者兼美。文学品题即指匾额、对联和摩崖、砖刻等,重要功能正是揭示“形美”中蕴涵的“意美”的,文学性品题是对景观表象和心灵境界的审美概括,也透露了造园设景的文学渊源或人文内涵,将园林意境做了美的升华,也是对园林景观的一种诗化,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国园林中汉字品题和满文品题琳琅满目,充分反映了诗的国度的人文风采,成为“中国文化的名片”。游历中国园林是品诗读画的美学经历,是审美的过程、净化心灵的过程,心灵经过诗的熏染的过程,这就是文学家袁枚所谓的“鸟啼花落,皆与神通”(袁枚《随园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