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合集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

优化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制定地方高校基本建设标准,做好校舍基本建设及保障工作.加强职业教育基本建设和校舍资源配置,重点支持一批与产业应用技术发展紧密对接的职业教育建设项目.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 P P)模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发挥专业化服务功能.(四)制度保障建立规划实施和监督评估机制.各区县政府和有关单位要结合«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和本规划,制定本地区㊁本单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 十三五 规划.要结合年度计划的制定,把本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㊁任务落到实处.建立规划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制度,组织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明确问责对象与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形成正确舆论导向,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动员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 十三五 规划»的通知(2016年8月15日)沪府发 2016 62号各区㊁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㊁办㊁局:现将«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 十三五 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 十三五 规划为深入推进本市现代民政事业改革与发展,根据民政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民发 2016 107号)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㊁ 十二五 时期上海民政事业发展回顾十二五 时期,上海民政事业围绕创新驱动发展㊁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以落实民政部㊁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国家现代民政示范区合作协议»为契机,强化民生保障,拓展社会服务,创新社会治理,激发社会活力,为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不断加强社会救助,保基本㊁广覆盖㊁有梯度㊁相衔接的托底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1.社会救助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出台本市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实施意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统筹低收入困难家庭专项救助政策,建立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制度,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建立城乡低保与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相协调的动态调整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2010年的450元和300元,统一提高至2015年的790元,分别提高了76%和163%,实现全市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取消低收入家庭住院医疗救助病种限制并提高救助标准,推行医疗救助 一站式 实时结算.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2.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本市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强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并扩展应用至共有产权保障房㊁廉租住房㊁因病支出型贫困㊁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等项目,确保社会救助政策实施的公平公正.进一步强化了街镇 一口上下 实施的工作机制.3.社区防灾减灾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开展国家层面减灾救灾领域的科学研究㊁技术开发㊁业务运行和服务示范,发布«城镇社区防灾减灾指南»地方标准.本市163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和民政部命名为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218个街镇开展社区风险评估,培训社区灾害信息员8300名.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平稳有序.建立救助管理工作气象等级响应机制,妥善应对寒潮和高温天气期间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应急救助管理,圆满完成重大赛事期间和重要节点的救助管理任务.建立本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不断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符合上海特点的福利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1.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顶层设计.深化构建 9073 养老服务格局.不断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养老机构699家,养老床位总数12.6万张;累计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442家,长者照护之家22家,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634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5407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30.2万人,其中,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13万人;推动3万名低龄健康老人为15万高龄独居老人开展家庭互助服务的 老伙伴计划 ,完成4000户困难家庭的居室适老性改造,在全市100个街镇开展老年宜居社区建设试点.出台全国首个养老机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养老机构条例»,编制了«上海市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3-2020年)»和«上海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规划»,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与设施要求»«老年人照护等级评估要求»«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等地方标准.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机制创新,着力在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㊁医养结合等方面聚焦突破.开展第9至13期沪疆 银龄行动 .2.残疾人和儿童福利工作不断发展.做好残疾人集中就业的福利企业服务和管理工作,五年内全市新办福利企业113家,提供残疾人集中就业岗位2890个.实施残疾人集中就业社会保险费补贴,惠及1100家福利企业近3万名残疾人.修订发布«上海市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实施办法»,编制出台«假肢和矫形器装配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从基本生活㊁医疗康复㊁教育保障㊁住房保障和就业等5个方面保障孤儿生存和发展权益.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3.慈善事业取得新进展.制订«上海市募捐条例»,制定«促进本市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 善之桥 慈善公益沙龙等活动.全社会捐赠总额(含物资折价)五年累计超过125亿元,连续三届在 中国城市慈善指数 排名中位列前茅.慈善捐助网络体系逐渐形成,全市共建有3387个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㊁180个慈善超市和28家慈善爱心屋.全市福利彩票五年销量总计突破200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超60亿元.(三)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社区共治与居民自治格局进一步深化1.基层社区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市委㊁市政府 创新社会治理㊁加强基层建设 的总要求,出台系列文件,确立了上海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在社区共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拓展社区代表会议和社区委员会的议事协商功能.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序列㊁薪酬标准㊁绩效考核等内容,提升社区工作者发展空间,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2.体现基层民主的居民自治深入推进.顺利完成2012年㊁2015年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有能力㊁有热情从事基层工作的社区工作者充实到服务一线.开展居村委会自治家园创建活动,建成212个居村委会自治家园.全面建立 三会 制度㊁居村事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动居村委会减负增能,明确居村委会依法协助行政事项清单,全面推广居村委会电子台账建设.3.特大型城市社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区划体制创新,研究提出本市基层政区适度规模㊁基本管理单元资源配置标准,开展首批67个基本管理单元试点.优化市中心行政区划格局,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合并设立新的黄浦区;撤销闸北区和静安区,合并设立新的静安区.促进浦东功能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设立川沙新镇㊁祝桥镇和南汇新城镇.推进析出街道工作,设立普陀区万里街道㊁闵行区浦锦街道㊁松江区九里亭街道和广富林街道㊁奉贤区西渡街道,撤销普陀区真如镇设立真如镇街道.(四)不断拓展社会服务,民政专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1.社区政务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达到215家,分中心和延伸点建设不断完善.大力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各中心的 一门办理 一口受理 和 全年无休达标率均为100%.2.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到2015年底,全市具有社会工作资质人数为1.5万人,有5人入选 全国社会工作领军人才 .全市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共147家,有15家社工师事务所被民政部命名为 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单位 .社会工作服务涵盖民政㊁司法行政㊁卫生㊁统战等20多个领域.市㊁区两级初步建立了岗位培训㊁实务督导和绩效考评等制度体系.3.志愿服务工作继续深化.到2015年底,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215万人㊁志愿者组织1.55万,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初步形成.全市有204个街镇建成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培育了多个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积极开展了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工作.推进志愿服务资源整合,依托 962200 热线开通 上海市志愿服务热线 ,实现市级志愿服务信息互通共享.4.民政专项服务不断加强.婚姻(收养)服务进一步优化,积极规范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平稳推进.进一步完善收养家庭评估流程和方法,探索收养评估试点.殡葬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展以节约土地资源为目标的葬式结构调整,墓葬㊁室内葬和海葬的葬式结构比例达到70ʒ28ʒ2.界线地名工作稳步开展,完成第三轮沪苏线和沪浙线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地名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五)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激发多元主体活力㊁推进社会多元合作的机制探索取得积极成效1.社会组织发展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地位.深入推进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运作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市㊁区两级共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23个,浦东㊁静安㊁虹口成功获评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到2015年底,全市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组织1.3万余个,街镇备案的社区群众活动团队总数2.3万个.全市参加年度检查的社会组织年度总支出约330亿元,从业人员约27万人.出台«上海市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管理若干规定»和«关于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成社会组织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规范化建设评估,加大社会组织违法案件查处力度.2.大力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五年累计超过200亿元.全市700多名社会组织工作人员担任市㊁区党代表㊁人大代表㊁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程度大幅提升.优化公益招投标和创投机制,五年累计安排福彩公益金5亿元,用于购买1420个公益服务项目和创意.3.跨界合作汇聚社会各界智慧与资源.市民政局与上海广播电台合作开通«直通990»节目,构建了以广播为纽带的 空中社区 ,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成为汇聚公众智慧㊁完善公共政策的重要平台;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合作开通«银龄宝典»栏目,依托新闻媒体打造新型的民生服务窗口.(六)不断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1.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动出台上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修订完善本市双拥模范创建命名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和考评标准,深入开展 双拥在基层 活动,完善社会化拥军体系.建立基层拥军优属社会组织4300多个,参加经常性拥军优属活动的社区单位1.1万家,参与基层日常拥军优属活动的服务人员3 4万名.着力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十大双拥品牌,推进双拥文化 五个一 工程建设(一组雕塑㊁一本书㊁一台戏㊁一组书画㊁一个国防教育基地),营造军民同心㊁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2.优抚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善优抚法规政策,逐步形成普惠加优待共享㊁物质与精神并重的优待抚恤机制.抚恤补助标准年增幅在10%左右,实现抚恤补助标准城乡一体化.建立 基本医疗㊁政府补助㊁优惠减免和临时困难补助 四位一体的保障模式.全面推广 关爱功臣 活动,不断提升优抚对象生活质量.弘扬烈士精神,编纂«上海市烈士英名录»和«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汇编»,强化烈士纪念设施教育功能,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力度.3.双退安置保障机制逐渐完善.建立与国家和军队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安置保障机制,为退役士兵提供教育培训㊁就业指导㊁创业协助等服务项目,全面落实军休人员各类待遇保障,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㊁现代化军休服务管理机构.军供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连续五年实现接待转运安全年目标.五年累计接收退役士兵22803人.其中,各级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2143名,安置就业率近100%.二㊁ 十三五 时期上海民政事业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十三五 时期是上海贯彻落实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全面深化改革㊁全面依法治国㊁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按照中央要求,建成 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冲刺阶段.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上海民政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充分认清形势,把握方向,化挑战为机遇,迎难而上,乘势而为.创新社会治理提出新任务.按照转变政府职能㊁激发多元主体活力的要求,民政部门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方式,厘清职责和定位,承担好政府保基本㊁兜底线㊁促公平职能.同时,充分激发社会活力,构建起政府㊁社会㊁市场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提出新要求.围绕本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任务,如何完善公共政策,努力提供广覆盖㊁多层次㊁精准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强化救助㊁福利等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切实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新挑战.一方面,快速深度老龄化给养老服务带来严峻挑战,到2020年,全市户籍老年人口总量预计超过530万,约占户籍总人口36%,要求本市必须加快构建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外来常住人口不断增加引发的新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对民政领域很多仍以户籍制度为依据的公共政策研究和制订提出了新课题.新媒体时代带来新考验.随着互联网持续纵深发展,信息革命使生产力㊁生产关系㊁社会结构等产生巨大变革,要更加注重运用 互联网+ 思维提升民政工作,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服务理念㊁手段㊁方式㊁流程的创新,推动民政工作水平全方位提升.三㊁ 十三五 时期上海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㊁基本原则㊁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㊁四中㊁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㊁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创新㊁协调㊁绿色㊁开放㊁共享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㊁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改革㊁提升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补足短板㊁提升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优化服务㊁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立足需求和解决问题导向.民政事业贴近群众最关心㊁最直接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把群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把工作的落脚点放在群众得实惠上㊁放在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上.同时,更加聚焦问题,大胆创新探索,敢于突破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难题.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统筹.一方面,坚持民政事业公益性的基本属性,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政府投入效益;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民政事业,满足群众多样化和多层次需求.坚持国际视野与上海实际兼顾.一方面,按照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全球眼光谋划民政事业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上海实际,尊重基层实践探索,制定符合国情㊁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的民政公共政策.坚持设施建设和内涵发展并举.进一步加强载体建设,建成一批与民政事业发展要求相匹配㊁与群众需求相适应的硬件设施.同时,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坚持促进发展与规范管理协同.一方面,降低准入门槛,为民政事业发展的各类主体尽可能地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注重完善法规㊁制度㊁规范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总体目标未来五年,上海民政事业要根据国家和上海市 十三五 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解决突出问题,着力补足短板,努力构建与 四个中心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现代民政.通过保基本㊁兜底线,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通过搭平台㊁促整合,努力提供发展更加均衡㊁供给有效扩大㊁服务方便可及㊁群众普遍满意的公共服务和产品.通过强基础㊁激活力,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社会治理新路径,塑造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活共同体.经过努力, 十三五 时期,民政体制机制更加规范而富有活力,保障措施更加科学而公平公正,设施网络更加健全而便捷可及,服务体系更加高效而亲民务实.到2020年,涵盖 社会救助㊁社会福利㊁社区治理㊁社会服务㊁社会组织㊁国防保障 的现代民政体系基本健全.(四)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现状2020年目标指标类型1低保标准增幅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1.2>1约束性2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个209369预期性3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万张12.516约束性4全市街镇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总数个-200预期性5全市累计建设社区托养机构个4421000预期性6市㊁区儿童福利机构个24预期性7全市居村委会自治家园个212400预期性8社区事务受理中全市通办事项数量占比%18>30预期性9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个5.2>6预期性10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市常住人口比例%8.6>10预期性11五年全社会捐赠总额亿元125150预期性12新开墓区小型墓比例(0.8平方米以下)%3080预期性13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安置率%100100预期性14本市民政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35预期性15五年全市福利彩票销售总量亿元200240预期性㊀㊀四㊁ 十三五 时期上海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一)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和社区综合减灾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本市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夯实社会救助托底保障作用.不断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和受益面,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救助和慈善事业.坚持以社区为防灾减灾工作载体,形成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防灾减灾治理新模式.1.完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加快本市社会救助地方立法进程,推动出台«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继续调整最低生活保障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扩大社会救助范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幅高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并适时扩大低保救助覆盖面.完善分类施救制度,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高本市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完善支出型贫困生活救助政策,研究扩大计入家庭刚性支出的内容.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根据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及家庭负担能力,形成特殊救济对象㊁低保家庭㊁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的医疗救助梯度政策体系.到2020年,本市低保㊁低收入家庭住院医疗救助取消封顶线,自负医疗费救助比例不低于90%.完善和优化医疗救助 一站式 服务工作及流程.探索建立 救急难 制度,织牢民生保障安全网.2.完善社会救助工作体系强化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协调功能,聚焦社会救助碎片化问题,进一步统筹专项救助,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救助资源.强化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将核对机制引入所有低收入专项救助项目.强化社会救助信息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救助帮困主体㊁社会救助资源以及困难对象三方的信息互通共享.改进粮油帮困等实物救助发放形式,推动电子信息化平台结算.强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㊁设立帮扶项目㊁创办服务机构㊁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3.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体系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市㊁区两级工作机制,确保本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获得临时食宿㊁急病救治等紧急救助.开展分类救助管理试点,提升救助管理精细化水平.破解职业乞讨㊁重复救助等瓶颈性问题.加快本市救助管理机构设施改建,救助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为100%.探索并完善社会力量和专业力量参与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的新模式.4.完善社区综合减灾体系提升科技备灾实力,结合北斗综合减灾应用等项目,持续推进减灾救灾领域的科学研究㊁技术开发㊁业务运行等工作,构建包括风险管理㊁救助准备㊁应急救助㊁灾后救助等一体化减灾救灾综合业务平台.夯实社区减灾基础,积极探索特大型城市社区综合减灾建设内容和建设标准,为建设大城市社区综合减灾标准化体系先行先试.创建160个 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推进市级防灾减灾体验馆建设,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健全应急救助保障,适时修订«上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救灾物资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制度,提升物资管理和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推动市㊁区㊁街镇三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5.推进慈善事业加快发展全面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结合本市实际,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政府㊁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慈善事业推进机制,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建立慈善领域联合型㊁行业性组织,增强慈善行业的自我管理㊁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能力.完善市㊁区㊁街镇㊁居村四级经常性捐助网络,进一步推动经常性社会捐助点建设.创新慈善超市发展机制,提高慈善超市的活力和自身 造血 机能.加强慈善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提升慈善组织公信力和专业运作能力.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引导和支持社会公众通过捐款捐物㊁慈善消费和慈善义演㊁义拍㊁义卖㊁义诊等方式奉献爱心.积极探索 网上捐赠 联合劝募 等新兴捐赠模式,鼓励创新募捐形式,拓展与产品销售㊁金融等合作的募捐渠道.(二)构建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体系不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全面建成涵盖服务供给㊁服务保障㊁政策支撑㊁需求评估㊁行业监管 五位一体 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面向儿童㊁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从基础保障向适度普惠发展,不断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1.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设加大养老设施建设力度,到2020年,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总数达到16万张左右,重点发展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料护理服务.按照建筑面积40平方米/千人的规划要求,兼顾服务半径,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大力发展各类社区托养机构,推广 长者照护之家 ,到2017年,实现全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的街镇全覆盖;新建40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完善社区老年人助餐布点及服务.全面完成居村委会老年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大力培育社区老年人睦邻点.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街镇基本覆盖,科技助老信息化建设形成 两级平台㊁三级网络 ,深化开展 老伙伴计划 ㊁家庭照料者培训㊁喘息服务㊁居室适老性改造等家庭养老支持项目.全面建设老年宜居社区,发展 养老服务包 ,让老年人都能获得就近㊁便捷㊁适宜的养老服务.2.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行业人才培养.优化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建设养老护理实训基地,制定出台养老护理员从业年限津补贴等激励制度,逐步建立与标准工时对应的市场化收费机制,稳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薪酬待遇.到2020年,全市养老护理员总数达到9.8万人,其中,持有国家资格证书的超过30%.深入推进医养结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支持,推动规模在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普遍设置内部医疗机构.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扩大高龄老人医疗护理保障计划覆盖面,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增强老人支付能力.积极。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8.12.24•【分类】其他正文国务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报告——2018年12月24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今年2月以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

受国务院委托,现将主要评估结果和建议报告如下,请审议。

一、《纲要》实施总体进展情况《纲要》发布两年多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总体上看,《纲要》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

(一)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制度环境不断优化。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三去一降一补” 取得阶段性进展,“破”、“立”、“降” 不断向纵深推进。

(二)主要目标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

《纲要》提出的25项主要指标总体进展顺利,2项指标提前完成,19项指标达到预期进度。

经济发展总体平稳,前两年GDP分别增长6.7%和6.9%,今年前三季度增长6.7%;2017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元/人, 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8.52%和42.35%。

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明显,2017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今年上半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6件。

互联网普及率提前达到规划目标。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前两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和7.3%,城镇新增就业超过2600万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超过2500万人,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1200万套。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前两年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13.2%,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8.5%和11.4%,细颗粒物 (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累计下降15.8%,森林蓄积量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奉贤区十三五规划内容

奉贤区十三五规划内容

奉贤区十三五规划内容今天,中共上海市奉贤区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区会议中心召开。

会上公布了《中共上海市奉贤区委关于制定奉贤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一个五年是奉贤加快建设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区和现代化滨海新城的关键时期。

跟着小编一起看一下,奉贤“十二五”交出了哪些成绩单,未来五年奉贤将会有哪些变化。

奉贤“十二五”成绩单经济预计今年可实现财政总收入264.9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收入84.9亿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5.7%、16.0%,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34000元左右。

基础设施实现轨道交通5号线南延伸段开工建设。

虹梅南路金海公路越江隧道基本具备通车条件。

全市首个BRT快速公交项目顺利推进。

“一湖一园一中心”的新城核心区格局进一步明晰。

(“一湖一园一中心”:是指金海湖、中央生态公园、以中小企业总部商务区为中心的新城核心区域。

)民生引进优质社会资源,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逐步理顺社区治理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扎实推进经济薄弱村帮扶工作,以积分制探索为抓手开辟了人口综合服务管理的新模式,举全区之力成功创建成为上海郊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区。

“十三五”时期奉贤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左右,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区增加值比重达到4.5%左右。

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持续提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15%以上,环境空气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社会民生加快改善社会民生加快改善,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市下达指标之内,人口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城乡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

人口合理布局提高离土农民保障水平,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制度并轨,促进农民非农就业创业。

完善城乡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规划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总体部署,深入推动本市未来五年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确保实现本市“十三五”节能低碳各项目标任务,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十二五”情况、分析未来形势(一)“十二五”工作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本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全面推进并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上海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市、区联手,广泛发动全社会合力推进,全市节能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节能低碳目标超额完成“十二五”时期,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累计下降25.45%和28.58%,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201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4亿吨标准煤,显著低于原定控制目标。

图1“十二五”上海市能耗总量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用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水平全面下降。

火力发电、精品钢等30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保持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原油加工等14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旅游饭店、市级机关、医院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累计下降8%以上。

航运单位周转量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

2.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

强化钢铁石化等重化工行业总体规模控制,推进实施罗泾、吴淞、吴泾、高桥、桃浦等重点区域转型调整。

持续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实施淘汰项目4296项,相当于减少能耗439万吨标准煤。

大幅削减煤炭消费总量,全面实现全市分散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总量削减超过1100万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近13个百分点。

风电和光伏发电爆发式增长,2015年,装机容量分别达到61万千瓦和29万千瓦,分别比2010年增长2倍和14倍。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一、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出台背景是什么?《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是建国以来上海市第一份关于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专项规划。

“十二五”期间,上海曾成功实施《教育国际化工程“十二五”行动计划》。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依据国家《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方案等制定。

二、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原则是什么?服务大局、提质增效、规范发展、扩大开放。

三、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是什么?“十三五”时期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奋斗目标是:全面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到2020年,建成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城市和最受欢迎留学目的地城市之一,建成与“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

全市各级各类教育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机构。

到2020年,在上海就读的国际学生总数力争达到12 万左右,其中50%以上为学历生。

有10%上海高校学习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在学期间有海外短期学习或实习经历。

普通高校中具有一年及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33%以上。

建设若干个境外办学项目或机构。

与5座以上国际友好城市结成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四、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七大任务举措是什么?1.进一步提升涉外办学水平全面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立多层次外籍人员子女就读体系●积极推动开展境外办学●加强引进国际课程规范管理2.大力推进双向留学工作●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国际学生教育社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海外学习支持保障机制●完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管理3.加强教学和科研国际合作●提高教师队伍国际竞争力●加强高校科研国际合作4.加大对外人文交流●多种形式开展人文交流●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5.培育完善国际教育专业服务机制●构架国际教育社会服务主体●探索发展教育服务贸易6.实施“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计划●搭建“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机制平台●加强“一带一路”教育交流合作7.加强国际组织合作●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加强与国际组织教育科研交流合作五、怎样确保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落实?为切实落实上海教育对外开放“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重点任务,规划提出了五项保障措施。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全文)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全文)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全文)“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

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

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主要成效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

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

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

“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

开展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示范带动,推进“四新”经济新载体建设,共批准授牌85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

“十二五”期末,上海工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99家;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51家;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企业累积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50811件。

3、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工业区块规划布局。

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世界知名自贸港经验与中国特色自贸港实践

2023年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世界知名自贸港经验与中国特色自贸港实践

世界知名自贸港经验与中国特色自贸港实践您的得分95/100 答对题数19/201 ()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也强调制度创新。

[ 单选题:5 分]A 习近平B 李克强C 栗战书D 汪洋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

[ 单选题:5 分]A 自由贸易港B 自由贸易试验区C 保税区D 综合保税区试题解析您的答案:A回答正确3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要实施有针对性的产业开放新策略,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5 分]A 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开放发展方式发生颠覆性变化,需要前瞻性的产业开放发展策略B 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开放不同,需要有差异化的产业开放策略C 以服务业开放为主的新阶段,不同产业的开放重点不同,需要针对不同产业特点精准施策D 要坚持以密集制造业开放为主,探索开放新模式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42014年12月26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展上海自贸区的实施范围,总面积为()平方公里。

[ 单选题:5 分]A 28.78B 40.56C 90.35D 120.72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5截至2020年,我国共设立()个自贸试验区。

[ 单选题:5 分]A 8B 12C 14D 18试题解析您的答案:D回答正确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 单选题:5 分]A 2012B 2013C 2014D 2015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 回答正确7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需要转变观念并准确把握制度创新特点,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 单选题:5 分]A 对于共性试验任务要做出特色;对于差异化试验任务要形成普适性制度B 获得感是检验一项试验任务的唯一标准C 项目多少并不是评价一个试点任务好坏的唯一标准D 要处理好改革开放与风险防控的关系试题解析您的答案:B回答正确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开放的重点主要集中在()领域,即“放开育幼、建筑设计、会计审计等服务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解读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正式出炉。

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如下:目标| “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战略决策和部署,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坚持科学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

——坚持依法治国。

——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坚持党的领导。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军鹏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为题,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与措施等内容,展开了精彩的讲解。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新动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

因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和关键环节。

今天主要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大问题是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第二个大问题是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第三个大问题是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任务与措施。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首先我们来讲第一个大问题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与内容,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统筹国际与国内发展,兼顾当前与长远,针对经济新常态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2015年11月10日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谐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人代会”期间举行专题审议会的几点思考

“人代会”期间举行专题审议会的几点思考

上海人大2019年第12期“人代会”期间举行专题审议会的几点思考文/苏芳芳近年来,在“人代会”期间举行专题审议会已成为地方人大工作的常态。

7月25日上午,奉贤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了四场专题审议会,分别围绕“加快推进‘东方美谷园中园’建设,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水天一色’美丽奉贤”“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关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四个议题,展开审议。

这是本届区人大首次开展专题审议会,上届区人大也曾开展过不同主题的专题审议会。

为确保审议质量,每次专题审议会的主题都是根据区域重点工作、社会关注热点问题来选定,让人大代表看到主题“想说话”;事先征求人大代表参加各场专题审议会的意向并通知代表提前开展调研、了解社情民意,让代表们参加审议“有话说”;会上,以人大代表发言提问为主,有关职能部门即时回应代表提问,让代表们能够“充分说”。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出现了专题审议会上代表们踊跃发言、直面问题、建言献策的热烈场面,收到不错的效果。

专题审议会是对传统的“人代会”审议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打破了代表以团组为单位的讨论模式,将对某项主题都感兴趣的代表集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审议,并直接对相关职能部门提问。

上海、重庆、武汉等多地人大都有尝试。

那么,专题审议会到底仅仅是地方人大的主动创新还是人大履职的题中应有之义呢?一、专题审议会的必要性1、是落实法律规定的要求。

关于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方组织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第九款规定“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由此可以看出,组织代表针对本区域重大事项、重点工作进行专题审议正是落实法律规定的必然之举,是法律赋予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是提高人代会审议质量的要求。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4.24•【字号】沪府发〔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4.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7年4月24日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一)主要成效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

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

“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3.着力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减量化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十二五”期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年递减,从原来的50平方公里以上降至目前的20平方公里以下,其中,工业仓储用地、市政公用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占比约为23∶46∶31,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进一步向公益民生类项目倾斜。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前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上海“十三五”规划既要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又要为上海未来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上海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上海是2400多万市民的家园,美丽城市、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上海承担着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家战略,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百姓期盼。

“十三五”规划凝聚着各方智慧,实现规划蓝图需要每一位市民俯身耕耘。

1、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种风险挑战变化交织,上海从国家大局出发谋划自身发展,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加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力度,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新提升,上海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15年达到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7%。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07•【字号】沪府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沪府发〔2006〕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2006年1月20日经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六年三月七日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序言第一篇站在新的起点,明确奋斗目标第一章“十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第二章“十一五”上海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第三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第四章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框架第二篇加强统筹协调,落实重点任务第五章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第六章着力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创新体系第七章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第八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第九章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第十章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第十一章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第十二章继续发挥好浦东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第十三章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突破第十四章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第十五章努力形成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第十六章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体系第三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规划目标第十七章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第十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与保障序言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组织各部门、各区县共同编制的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六至二一年),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规划。

上海市2016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2016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2016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上海市2016年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

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奋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9%,过去五年年均增长7.5%。

新增就业岗位59.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

二是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改善。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7.8%,比五年前提高10.5个百分点,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3.3%,达到5519.5亿元,是五年前的1.9倍。

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目标的基础上,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再降低4%,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下降。

三是改革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顺利完成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工作,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意见及配套政策,一大批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落地见效。

四是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9.5%,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七年快于城镇居民,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市民。

过去一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本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我们迎难而上,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力以赴调结构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解决“四新”经济发展瓶颈问题29项,制定“互联网+”推进方案。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B合卷)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B合卷)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AB合卷)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不定项选择)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是:A、遵守法律B、坚持党内民主C、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D、坚持党内监督2、(不定项选择)《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全方位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加快探索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新路径,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全面参与国家()战略,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A、“一带一路”B、长江经济带C、长三角经济区D、中部崛起3、(不定项选择)2015年底,上海全市的社区(街道)党工委全部更名为街道党工委,所有街道全部取消招商引资,内设机构精简,推动街道工作转向:A、公共收费、公共服务、公共卫生B、公共建设、公共教育、公共安全C、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D、公共收费、公共建设、公共卫生4、(不定项选择)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转变。

A、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B、从利益导向向价值导向C、从线下向线上线下融合D、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注重社会协同治理5、(不定项选择)2016年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一个新起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里的SDR是指: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支付权C、人民币可以自由兑付D、人民币可以汇兑黄金6、(不定项选择)据报道,A省《全省法院行政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反映,2015年5月1日—2016年5月1日,行政机关负责人共出庭应诉1448人次,出庭率为20%。

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时期(2016年—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决定性时期,也是松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基本建成现代化新松江的关键时期。

上海市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上海市松江区委关于制定松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松江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的新起点和新形势一、“十二五”回顾“十二五”时期,是松江发展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外部复杂严峻的形势和自身转型发展的巨大压力,松江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坚持稳中求进,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松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调整后的“十二五”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许多工作亮点突出,为“十三五”乃至更长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经济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5.3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3.1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和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6.30亿元,年均增长11.2%,旅游收入、文化产业税收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十二五”时期,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6.27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一五”期末的0.9:68.1:31转变为0.9:55:44.1。

产业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

漕河泾松江园进入集聚企业数量和引进企业产出的双高期,成为全市“区区合作、品牌联动”战略的标杆,以漕河泾松江园为代表的3.0园区开发模式成效显著。

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物联网产业基地、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等项目先后落户。

2015年,开发区实现税收达到50亿元。

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功能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欢乐谷二期开园,天马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辰花路、林荫新路等道路改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1、发展基础2、未来五年发展环境3、发展新理念4、2020年主要目标二、推进创新发展,激发发展新动力5、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6、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7、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8、提升国际贸易中心服务辐射能级9、提高国际航运中心综合服务能力10、深化智慧城市建设11、改革释放新活力三、推进协调发展,增强整体协同性12、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13、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14、优化城镇功能空间布局15、推进重点区域高品质规划建设16、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17、构筑便捷畅达的综合交通网络18、加强城市综合管理19、强化城市公共安全保障20、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四、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生态宜居家园21、明显提升水环境质量22、有效改善空气质量23、增加绿色生态空间24、深入推进节能低碳和应对气候变化25、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集约利用26、加强重点区域环境整治27、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机制五、推进开放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28、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29、提升“引进来”的能级和水平30、拓展“走出去”新空间31、提高城市国际影响力32、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33、与沿江省市共建长江经济带34、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35、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和合作交流工作六、推进共享发展,增进市民福祉36、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37、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38、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39、全面提升教育质量40、提升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41、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42、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43、优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七、凝心聚力共绘发展蓝图44、营造人才辈出的发展环境45、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46、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47、大力建设法治48、完善规划实施制度保障附录《纲要》有关名词和部分指标解释前言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十三五”规划既要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重大贡献,又要为未来长远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更加反映市民期待,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是2400多万市民的家园,美丽城市、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承担着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家战略,肩负着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重要使命,承载着促进社会公平、提高生活质量的百姓期盼。

“十三五”规划凝聚着各方智慧,实现规划蓝图需要每一位市民俯身耕耘。

1、发展基础“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各种风险挑战变化交织,从国家大局出发谋划自身发展,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坚持以改革创新统领全局,加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力度,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新提升,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经济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经济在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2015年达到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7%。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0%。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9%左右。

城市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3.7%。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步启程。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坚持先行先试,聚焦制度创新,建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了新途径,积累了新经验,树立了新标杆。

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国资国企改革、教育综合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改革等取得突破。

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实到金额820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近1.8倍;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535家,比“十一五”末增加230家;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600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4倍。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增强。

“四个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金融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上线运行,“沪港通”、跨境ETF启动实施,金融市场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18%左右;上岸货物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保持在四分之一以上,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达30%,钢铁、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价格”加快形成;港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一,机场货邮吞吐量保持世界第三、国际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机场的三分之一以上;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明显增强。

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强化,服务全国能力进一步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推进节能低碳发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完成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中小燃煤锅炉替代等工程,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大力推进污水厂网建设和污染源截污纳管,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90%。

建成青草沙和东风西沙水源地,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水源供应格局。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增强。

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统一,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等待遇标准持续提高,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居民收入增长快于人均生产总值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2962元和23205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

五年勇于实践、不懈奋斗,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2、未来五年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步入新阶段,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新动向,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正经历重大变革,绿色低碳和包容增长成为共识,全球城市群的核心带动作用日益突出,围绕市场、科技、资源、文化、人才和国际规则影响力的竞争更趋白热化。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但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未来发展,将成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期。

“十三五”时期是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冲刺阶段,也是创新转型的攻坚期。

要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把握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融合的机遇,在全面参与国际科技经济合作与竞争中加快“四个中心”建设。

要着眼于为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全面落实国家战略,转换发展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水平。

要把握重要改革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率先探索的机遇,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同时,要着力解决好制约发展的明显短板和突出问题,主要是:人口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凸显,老龄化程度加剧,高层次人才比重偏低;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更加趋紧,生态环境质量与市民期盼有较大差距;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和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增多,科技创新能力和活力明显不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亟需提高;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需进一步优化,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压力日渐加大;城乡发展差距依然明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较重,医疗、教育、交通、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瓶颈凸显;城市发展的软环境仍待改善,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需要提高,国际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

面对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深刻变化,加快推进创新转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深刻把握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改革中释放制度新红利,在开放中激发改革新动力,在创新中打造发展新引擎,在转型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

3、发展新理念“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抓牢发展第一要务,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

基本要:——必须着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导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用好市场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必须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必须坚定改革、扩大开放。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开放是最大的优势。

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坚决破除各种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