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课件)
![《夜归鹿门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ebf9ca195f312b3069a516.png)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东吴夺回荆州之后(公元223年)。 最初建楼的目的是东吴为了防御蜀汉刘备的来犯,作为观 察瞭望之用。历史上对于黄鹤楼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 流传最广的是,有一个姓辛的人家,在黄鹄矶上开了一个 小酒馆,他心地善良,生意做得很好。一次酒家热情地招 待了一个身着褴褛道袍的道士,并分文不收,而且一连几 天都是如此。一天道士酒后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 尔后两手一拍,墙上的黄鹤竟跳到桌旁翩翩起舞。道士对 这个姓辛的酒家说,画只黄鹤替你们招揽生意,以报酒家 的款待之情。从此以后,来此饮酒观鹤的人越来越多,一 连十年酒店生意兴隆,顾客盈门。酒家也因此一天天地富 裕起来。酒家为了感谢道士,用十年来赚下的银两在黄鹄 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 为了纪念道士和黄鹤改称“黄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mco laboris nisi ut aliquip ex ea commodo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高士隐居图)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山林
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前四句的动态描写与后四句的静态刻画两相对比,比出了 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也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 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 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 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5c791ee6bd97f192379e9c1.png)
一、《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二、《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原文翻译韵译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散译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
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
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
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三、《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作者介绍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
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
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5bc7a52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d.png)
三、畅所欲言
• 结合现实谈谈你如何看待隐居现象?
24
隐居的几种形式
• 假隐者:韬光养晦以待时机。(姜太公钓鱼) • 曲隐者:为了避开俗累(陶弘景—南朝齐梁间 道教思想家) • 真隐者:只为适性(庄子、陶潜)
25
• (1)隐逸缘由: •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 •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 以隐求名,期待重用。
15
三读明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
对比
16
缘景明情
画面一 黄昏江景图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山寺的超然僻静
vs 渡头 人声嘈杂
世俗的杂乱喧嚣
17
画面二
月夜山景图
烟树 树影朦胧
夜月 皎洁清冷 岩扉 幽深僻静
静景 寂静
松径 清幽寂寥
18
对比
江边景(动态的人物描摹) 悠然的钟声(佛门清净) 凡人向江村(归心似箭)
• (2)两种处世观点: • 文死谏,武死战(人生价值观——积极入仕)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价值观——消极出仕)
26
王维 (701 — 761) ,字摩诘,人称“诗佛”,太原祁
( 今山西祁县 ) 人。
•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 • 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 • 他多才多艺,诗歌之外,兼善散文、音乐、书法、绘画,尤以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
8
初读感知文本:
2、分别写了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生活场景?
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d23c324a312b3169a451a4fa.png)
•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 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 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 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 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 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 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 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 有精巧蕴藉之妙。沈德潜说:“写人情物 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 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 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把握诗歌的意境
• 具体说说本诗的对比手法。 • 参考答案:用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 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此为一比;同 是乘舟,却是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 凡人自与幽人不同,此为二比;末句的幽人即 指庞公,又是自况,隐含引为同类之意,此为 三比;上四句着眼于钟鸣、争渡、向江村、归 鹿门等人物的动态描绘,后四句则侧重于月照、 岩扉、松径等静态刻画,先动后静,以动衬静, 写出两个不同的世界,此为四比。通过以上四 比,既比出了诗人与时人的相异之处,又比出 了与前贤的相通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 隐者形象。
• 回答下列问题,体会此诗的意境美。 • 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 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 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 统一的诗境的。 •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 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 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 孤独寂寞。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 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 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 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 谐统一的。
景物的特点
景物 烟树 夜月 岩扉 松径 特点
树影朦胧 皎洁清冷
总体特点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
![《夜归鹿门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3af7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2.png)
情感表达
诗歌中充满了诗人的情感,如对自 然的敬畏、对友情的渴望、对家乡 的思念等,这些情感通过诗歌得以 淋漓尽致地表达。
想象丰富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创造出奇幻而美妙的艺术境界。
03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鹿门山景色的描绘Biblioteka 010203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原文呈现
《夜归鹿门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 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三十二句,描 述了诗人夜晚归途中的所见所感,充 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想象力。
注释
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歌 ,古代一种诗体,多用于抒情或叙事 。
逐句解读,理解诗意
“夜归鹿门歌,山风忽远忽近闻。”
01
诗人夜晚归家,远近的山风传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
诗人在夜归途中感受到的孤独和寂寞, 通过描绘寂静的夜色和独行的身影来 表达。
尽管归途充满艰辛和孤独,但诗人依 然充满期待和向往,通过描绘远方的 灯光和温暖的家园来表达这种情感。
内心忐忑
面对黑暗和未知,诗人内心充满忐忑 和不安,通过描绘夜色的幽深和神秘 来表达这种情感。
审美体验与感受分享
自然之美
通过欣赏鹿门山的自然景色,感 受大自然的神秘、宁静和优美, 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围。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02
月光洒在花林上,仿佛铺了一层薄霜,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
出月夜的静美。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03
诗人回到家门前,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让他误以为是故友来
访,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
诗歌风格与特点分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0daef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7d.png)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览。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诗文解释: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樹影。
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词语解释:昼已昏:天已黄昏。
渔梁:在湖北襄阳城外污水边。
鹿门:山名,在襄阳。
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别业。
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
岩扉:岩洞的门。
幽人:隐士。
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指。
背景: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南园”或“涧南园”。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据《襄阳记》载:“鹿门山旧名苏岭山。
建武中,襄阳侯习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夹神庙道口,俗因谓之鹿门庙,后以庙名为山名,并为地名也。
”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
此诗当作于作者四十岁后隐居鹿门时,所以题目“夜归鹿门”。
分句赏析:第1句: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
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比照。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dad887e84693daef5ef73d88.png)
◎人格:
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 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风: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脱俗。
高考重点: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 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让我们走近孟浩然!!!
◎地位: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二掌门人,与第一掌门人 王维并称“王孟”。以其籍贯襄阳,故世称“孟 襄阳”;以其一生未仕, 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 “孟山人”。
◎生平:
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隐士终身。[轶事]
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要求:必须了然于胸, 以备不时之需!
山水田园诗的祖宗:
陶渊明[东晋] 山水田园诗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
/ 软文营销
mqw20jnp
几天也有人打听‘滩头村’了。俺一听,忽然想到是不是你们三个还活着呢,就问他可是两男一女,但他说是三兄弟回稷山送故人去了。 你们怎么?”尚武笑着说:“爹,这还不容易嘛,姐姐女扮男装呗!”耿直说:“正是这样,俺姐从出了武昌镇不远就一直是女扮男装 的,出了稷山县城才又换回女装来!”耿老爹说:“真有你们的!”耿直说:“还有你们不知道的哩!咱们回来的那天,俺们快走到五 道庙的时候,想着九年半之前爹带着俺们南下创业,而今儿个俺们回来了,但爹再也回不来了,俺们没法儿回来见娘和妹妹,心里非常 难过!俺姐突然叫哥哥停车,可俺和哥哥怎么也没有想到,俺姐竟然冲到五道庙前,手指五道爷大声责骂:‘五道爷啊,俺们走之前是 给你烧香磕头许愿了的啊,可你为什么不保佑俺们啊!俺们的爹呢?你,你还俺爹爹!’”耿老爹听了又是一怔,说:“还有这事儿!” 耿直说:“可不是耶,当时俺和哥哥只顾哭着给姐姐掐人中了,但现在回想起来,俺姐还真有那么一点儿英雄气概呢!”耿老爹吃惊地 说:“怎么,你姐还哭昏过去了?唉,都是爹造孽哇!可你姐姐,她也有点儿太刚烈了啊,怎么可以这样呢。要不那天你们去收拾车之 前,她还在五道庙前跪下磕头说什么‘恕罪,恕罪’的话。这个倔强的闺女哇!”耿直笑着说:“姐姐当时说得是‘五道爷啊,耿英一 时想念爹爹心切,口出狂言,多有得罪,恕罪!恕罪!’”爷儿几个都笑出声来。耿老爹说:“等咱们把几件大事办成之后,一定专门 去叩谢五道爷的保佑之恩!”耿直说:“俺哥当时也是这样说的!”次日一早起来,郭氏就吩咐耿兰去东耳房烧炕,顺便烧一大锅热水。 自己和耿英则在堂屋里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早饭后,郭氏对耿老爹说:“你和娃娃们出去转悠哇,俺就不去了。兰儿在东耳房那边烧了 热水,俺把你们换下来的衣服都洗一洗哇!”耿兰说:“娘,俺也不去了,和你一起洗哇!”郭氏说:“不用,娘一个人洗就行了,你 跟着爹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儿去哇!”耿正说:“那俺这就去挑满两边的水缸再放上两桶水,把水盆儿里也放一些!”耿老爹对郭氏说: “那俺这就给你拉两根晾晒衣服的挂绳哇!”于是去东房里找出来两根干净的长麻绳,耿英帮着拴在东、西两房靠北边的立柱挂环上。 郭氏说:“俺洗了一些香梨装在那个绿挎包里了,你们带上哇。跑累了的时候吃一吃。春上天儿干燥,多吃点儿梨子好啊!”耿英说: “噢,俺会记得带上的!”耿直说:“爹,俺想先去小树林那儿走一走,老梦见呢!”耿老爹说:“行,那咱们今儿个前晌就去小树 林!”看这父子们就要出门了,郭氏吩咐耿直:“小直子,你可别疯跑啊!”耿老爹笑了,说:“他娘啊,听你这话,还当他是七、八 岁的小娃娃哩!”郭氏自己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1fe710f69b89680203d8258a.png)
2.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
洁人格。
3.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孟 浩 然
夜 归 鹿 门 歌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自主探究
2.这首诗第八句中的“惟”字可否换成“还”字? 请简述理由。
“惟”字不能换成“还”字。“惟”为“单单、 只”之意。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去。用“惟”字突出 描绘了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 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隐逸超脱的情 趣,还感受到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仕进无望所引 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用“还”字难以达到这种表达 效果。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
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
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 慕。
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lj
![夜归鹿门歌lj](https://img.taocdn.com/s3/m/97c57e6df5335a8102d220f0.png)
释题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 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 年后返乡,决心追步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 门山辟一住处。
按题材的不同,古诗词分为: 咏史怀古诗 惜别送别诗 爱情怨女诗 思乡怀人诗 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
夜归鹿门歌
[七律][盛唐]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渔梁争渡 动 热闹喧哗 尘世生活静寂寥
隐居生活
隐居环境 自在闲适的隐士生活
小结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山水田园诗鉴赏
一、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景物特点:或恬淡宁谧,或清新淡雅,或明丽绚烂, 或雄浑壮丽;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 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 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 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不直接状雪之貌,而是从侧面烘托。 从触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 、听觉(折竹声)烘托出雪之大、之 猛。
以动衬静
山水田园诗鉴赏
诗人以花落、月出的动 鸟鸣涧 态和鸟鸣的声音,非常生动 王维 深刻而细致传神地表现出春 人闲桂花落, 山月夜的清幽闲静。这些动 夜静春山空。 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 月出惊山鸟, 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 时鸣春涧中。 ,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 幽静。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09fae4bcd1f34693daef3e2f.png)
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 自得的心情。
异:《夜》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 门山途等景物,通过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 潇洒,构成的意境是平淡自然,幽美恬淡; 《归》诗寓情于景,借助自然的景观,意境也充 满变化。归山之始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 落日、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 凉色彩,最后是归隐闭关的恬静淡泊。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在诗歌的画面里,作者选择了哪些 基本意象?写了哪两个场景?
山寺、鸣钟、渡头、江村
黄昏江边图
夜月、烟树、岩扉、松径
月夜山中图
置身诗境
黄昏江边图
钟声
悠然
山寺的超然僻静
渡头
嘈杂
世俗的杂乱喧嚣
月夜山中图
夜月
烟树 岩扉 松径
皎洁清冷 树影朦胧 意境:幽美、恬淡
清幽寂寥
幽深僻静
成就
评价
背景: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 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 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 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 这首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偶 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地方,所 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 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山寺里传出报时的钟声,天色已是黄昏。
渔梁渡口边,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著水边沙岸,向江畔的乡村走去。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0dfe0dde84254b35eefd34fa.png)
孟浩然
孟浩然名片
姓名 孟浩然(689-740)名浩 字浩然 简历 成就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著有 《孟浩然集》 名篇有 《过故人庄》、《宿建德江》、 《春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其诗风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评价
◎生平:少有大志,然仕途潦倒困顿,以 隐士终身。
钟声
渡头
黄昏江景图
月亮
烟树 岩扉 松径 月夜山景图
景物的特点
钟声
悠然
渡头
人声嘈杂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诗人形象
神情 闲望沉思
诗人形象
闲望冷观
?
世俗的喧嚣 钟声的悠然 世人回家归心似箭 潇洒超脱 我归鹿门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 表现出诗人 对隐逸生活的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 卓然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诗风: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 羁旅之愁。 ※语言:清淡质朴,含蓄隽永。 ※意境:清远幽美,自然平淡,超凡 脱俗。
隐居的目的兼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 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 生活 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 高洁人格 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 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
沉缓的钟声 佛门清静
——
对比
嘈杂的人声 尘世纷
—— 繁
此二句,傍晚江行见闻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 我也乘坐着船儿,却是回到我隐居的鹿门。
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
![置身诗境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43606c3d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f.png)
对诗歌艺术的领悟
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夜晚归来的景象,营造出深远、幽静的意境,使读者 感受到无尽的遐想与美感。
语言精练
诗歌语言简练、含蓄,富有张力,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内 涵与情感。
艺术手法
诗歌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与感染力,让读者在欣赏中领悟到诗歌的魅力。
色彩丰富
诗人运用丰富的色彩词汇 ,如“青”、“白”、“ 黄”等,使得整首诗歌的 画面更加绚丽多彩。
构图完整
诗歌中的景象构图完整, 层次分明,给人以美的视 觉享受。
诗歌的建筑美
结构严谨
夜归鹿门歌的结构严谨, 布局合理,使得整首诗歌 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对仗工整
诗歌中的对仗工整,如“鹿 门月照开烟树”与“江浦无 人渡白鸟”,展现出一种独 特的建筑美感。
丰富诗歌题材
03
夜归鹿门歌以其独特的题材和情感表达,丰富了诗歌创作的多
样性,拓展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评价
经典之作
夜归鹿门歌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情感表达的典范
该诗在情感表达上细腻、真挚,成为诗歌情感表达的 典范之一。
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夜归鹿门歌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和 研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人生哲理的启示
1 2
淡泊名利
诗歌中的隐逸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 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启示读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 超脱。
追求自由
诗歌中的夜归意境,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启示读者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信仰。
3
人生感悟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夜归鹿门歌》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夜归鹿门歌》教育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b0764c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2.png)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情感
课文赏析
烟树 树影朦胧 夜月 皎洁清冷岩扉 幽深僻静松径 清幽寂寥
静景寂静
诗人形象:
欣喜 沉醉 迷恋
课文赏析
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诗人情感: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诗词原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同学们下课
课文韵译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课文散译
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朦。忽然,仿佛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曾隐居的地方,也到了我现在的栖身之地。如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隐者独自来去,与这美妙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思考: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黄昏江景图
月夜山景图
课文赏析
山寺的超然僻静 世俗的杂乱喧嚣
课文赏析
诗人形象:
课文赏析
世俗的喧嚣 世人回家
钟声的悠然 我归鹿门
两种归途 两种选择 对比 表现出诗人
课后拓展
肆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件
比较孟浩然《夜归鹿门歌》与王维《归嵩山作》异同。
都写归隐途中的景色和心境。 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 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诗歌赏析《夜归鹿门歌》
![诗歌赏析《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64f6c6e8941ea76e58fa041a.png)
删减后的版本好?还是原诗好?为什么?
想一想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合作探究 讨论:品读诗景、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被删减诗句写的是哪些地方的景?哪些具体的景? 景的特征?何种情感?每组任选其中两句分析讨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孟浩然在40岁时出游长安,给丞相张九龄写的 一首自荐诗,同学们看看,这首诗流露出诗人怎样 的情感?
“他虽然身在江湖, 他的心并没有完全忘记魏阙。” ——闻一多
无 奈 的 隐 者
做一做
学以致用(10分钟) 课后练习三: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 法,鉴赏王维的《归嵩山作》 。Leabharlann 背一背背诵诗歌(5分钟)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读一读
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范读夜归鹿门歌.mp3 2、齐读 3、自由诵读
比一比
删减内容,对比赏析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e30b843e65ce0508763213fe.png)
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 的异同
《夜归鹿门山》 孟浩然 山寺里传出报时的钟声,天色已是黄昏。 渔梁渡口边,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著水边沙岸,向江畔的乡村走去。 我也乘坐着船儿,回到我隐居的鹿门山。 在鹿门山的月光笼罩下,树木烟云朦胧。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久寂静。 只有我这样的隐士,自由自在来来去去。
【译文】 我非常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夜归鹿门歌
[盛唐]孟浩然
下面请同学们置身诗境,把这首诗读一读
夜归鹿门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山寺里传出报时的钟声,天色已是黄昏。 渔梁渡口边,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 人们沿著水边沙岸,向江畔的乡村走去。 我也乘坐着船儿,回到我隐居的鹿门山。 鹿门山烟云朦胧的树木在月光下豁然开朗。 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 岩石上的门和松林间的小路,长久寂静。 只有我这样的隐士,自由自在来来去去。
异:孟诗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 途等景物,通过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 构成的意境的平淡自然,幽美恬淡。
王诗寓情于景,借助自然的景观,意境也充满变化。 归山之始悠然自得;归隐途中荒城、古渡、落日、 秋山这些景物,又使得诗歌意境带上黯淡凄凉色彩, 最后归隐闭关的恬静淡泊。
夜归鹿门歌
《归嵩山作》 王维 清澈溪流两岸林木枝茂叶繁, 我乘着车马安闲地归隐嵩山。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 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荒凉的城郭紧挨着古老渡口, 夕阳的余辉映着经秋的重山。 远远地来到嵩山下安家落户, 决心归隐谢绝来客把门闭关。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b67ede0279563c1ec5da71c8.png)
课后一
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 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 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 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从第一 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 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 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 隐逸志趣.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 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课后二
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 明而强烈的比照,这是远离人寰的禅境与喧杂纷扰的尘世的 比照。 B、三、四两句是以人归引出自归,作为前文的具体补述。两种 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这又是一个比衬,从中表现出诗 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 C、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 表现出自己对尘世生活的留恋和归隐生活的向往及由此造成 的内心矛盾。 D、本诗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 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 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一起)至京 师,欲荐诸(之于)朝。会(恰逢)故人 至,剧饮欢甚。或(有人)曰:“君与韩 公有期(约定)。”浩然叱(斥责)曰: “业已(已经)饮,遑恤(哪有时间管) 他!”卒(最终)不赴。朝宗怒,辞行(告 别),浩然不悔也。张九龄为荆州(担任 荆州刺史),辟(征聘)置于府,府罢(幕 府撤销)。开元末,病疽(毒疮)背卒。
后樊泽为节度使,时浩然墓庳(墓碑 )坏, 符载以笺叩泽(写信给樊泽)曰:“故处士(隐 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去世 )岁久, 门裔(后人 )陵迟(衰落 ),丘陇颓没,永怀若 人,行路慨然。前公(上一任节度 )欲更筑大 墓,阖(全 )州搢绅,闻风竦动(震动,兴奋)。 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 未遑。诚(果真)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 夙志矣。”泽乃更为刻碑凤林山南,封宠 (隆重的祭奠 )其墓。
《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https://img.taocdn.com/s3/m/e374ee08f12d2af90242e694.png)
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江清月近人。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诗人既选择归鹿门, 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 景象呢? 景象呢?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 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 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 山月一 出,清光朗照,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 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 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 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 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 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登嵩山作》 登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 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 显得那样从容不迫。 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 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喻“一去不 返”之意,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 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 望厌倦。
小结
诗中所写: 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夜归鹿门歌》 3 27
![《夜归鹿门歌》 3 27](https://img.taocdn.com/s3/m/0e1d71b71a37f111f1855b7a.png)
目的地,原来这就是庞德公
的隐居处,这两句表现出隐
逸的情趣和意境。
烟树 夜月
树影朦胧 皎洁清冷 静景 寂静
岩扉
松径
幽深僻静
清幽寂寥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此二句,写隐居处的境况:孤独一人,与世隔绝,与 山林作伴。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妙趣和真谛。
这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
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惟有幽 人夜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 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 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孟浩然名片
姓 名 简 历
孟浩然(689-740)名浩 一生怀才不遇,布衣终身
字浩然
人称孟襄阳
著有
《孟浩然集》
成 就 其诗风 评 价
质朴明快,清新自然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 “王孟”
释 题
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 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 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 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 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 辟一住处。 这首诗是孟浩然决心隐居绝意仕宦时写的。偶 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 以题曰“夜归鹿门”,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 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
不平之气。
下面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
诗中所写 “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在写什么?
诗歌中: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
从尘杂世俗到寂寥隐逸的道路。
地点:渔梁渡头
夜
世俗
的喧闹
人—江村
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
语文
班级
高二
设计教师
使用时间
课题
夜归鹿门歌
2.学会意象检测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
导疑:
1.你对作者孟浩然了解多少?他有哪些人生经历?(了解作者)
2.题为“夜归鹿门歌”,鹿门是什么地方?(了解背景)
3.颈联“忽到庞公栖隐处”中“庞公”是谁?
②概括诗中的氛围特点(力求准确);
③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力求具体)。
(4)答题套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副(……)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心境)。
②诗人通过(……)等意象(或景物)的描写,构造了一副(……)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导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馈:
导学:
1.视频:文化大百科——孟浩然
2.高考诗歌鉴赏链接——检测意象类题目如何回答
(1)含义:意象是指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2)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一般提问)
变式提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3)答题步骤:①找出诗中的意象,描绘诗中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