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3一、选择题(共54分,每题3分)1.下面关于“北京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这就是“北京时间”B.“北京时间”就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即东纬105°纬度的地方时C.当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为9时时,东八区的“北京时间”为10时正D.当“北京时间”为12月21日2时时,伦敦(中时区)的区时为12月20日20时2.引起太阳光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 B.地球斜着身子不停地公转C.地球一刻不停地自转 D.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3.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的白昼最短的是( ).A.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4.南半球出现极昼时间最少的时间段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 前后C.9月23 前后 D.12月22 前后5.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说在20世纪的( ).A.30年代 B.50年代C.60年代 D.80年代6.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8848.13米,我国吐鲁番盆地最低处海拔-155米,两者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A.9148.13米 B.9003.13米 C.86-93.13米 D.8548.13米:7.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是-个似皮球的圆球体B.地球是两极略鼓的不规则球体C.地球是个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8.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球体 B.地球上有五带的分布C.地球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9.太阳直射南纬23.5°的日期是( ).A.每年6月21日或22日 B.每年12月22日或23日C.每年3月20日或21日 D.每年9月22日或23日10.地球上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范围是( ).A.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B.南极圈以北和北极圈以南的地区C.极圈到回归线之间的地区D.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11.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不同B.公转和自转的周期是相同的C.都是围绕太阳转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6月22日,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白昼时间最短B.6月22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C.北半球一般把3、4、5月3个月划为春季D.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1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不论何处的绝对高度永远大于相对高度B.在地图上山地的标高均为相对高度C.分层设色地形图,通常褐色比黄色代表的高度要高D.注记就是在地图上的符号,可以表示山脉、河流、城市等14.关于右面等高线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山对乙山的相对高度是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G是陡崖,A是鞍部D.CD和EF都是山谷15.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 ).A.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B.地球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C.地球内部力量和地球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D.地球外部力量所引起的结果1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的交界地带C.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隆起而成的D.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7.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C.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温差别小于南半球D.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平原地区18.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是( ).A.各月干燥,雨量很少 B.各月湿润,雨量很多C.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D.各月温暖,雨量较多二、填空(共23分,每空1分)1.一年中只有在__________日和__________日,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2.北纬66.5°和南纬23.5°这两条纬线,分别叫做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太阳光与地面所成的夹角叫做__________.4.当南温带处手夏季时,北温带正处于__________季.5.全球由__________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__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6.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7.夏季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__________夜(填“长于”或“短于),并且纬度越高,__________越长,__________越短。
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6说明:本卷共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当经线与晨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A)二分日 (B)冬至日 (C)夏至日 (D)清明日2.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重合 (B)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C)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夹角 (D)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6天3.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当中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的景象次数是 (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一次也没有4.下列等高线图中所反映地形为山谷的是(单位:米) ( )5.下列各项地理景象,属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 )①地球上的白昼和黑夜②地球上的昼夜交替③太阳东升西落④杭州冬季昼短夜长⑤树木春天发芽长叶,深秋季节枯枝落叶(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④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B)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C)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板块的内部(D)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7.当“北京时间”是5月1日8点时,位于西五区的纽约区时是 ( )(A)5月1日19点(B)5月1日2 1点(C)4月30日19点(D)4月30日2 1点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界线与180~经线重合(B)日界线东侧是新的一天的开始(C)从东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西十二区,日期加一天(D)日界线两侧为东西十二时区,两侧的区时相同9.某人于1994年12月30日22点从北京(东八区)出发,经过了72小时的旅行时间,到达莫斯科(东三区),则当地区时应是 ( )(A)1995年1月2日17点 (B)1995年1月1日10点(C)1994年12月3 1日22点 (D)1995年1月1日 17点10.下列地质作用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地壳运动 (B)风化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11.如图所示,地球自转时,在春分日,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2.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且是我国同类地形中面积最大的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喜马拉雅山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高峻的山脉(B)喜马拉雅山原来曾经是海洋(C)台湾海峡曾经是陆地,有古河道遗迹可以作证(D)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海岸曾多次升降14.火山喷出的物质有 ( )(A)气态和液态二种 (B)气态和固态二种,(C)液态和固态二种 (D)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15.下列节日中,浙江省的白昼最短的是 ( )(A)国际劳动节 (B)国际儿童节 (C)教师节 (D)国庆节16.我国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如果为使底层住户能在全年的正午都见到阳光,则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该依据何时的楼影来计算 ( )(A)冬至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春分日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830年是闰年 (B)所有能被4整除的年份都是闰年(C)1900年不是闰年 (D)我国的春节属于公历节日18.有关火山、地震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世界山脉和海洋分布一致(B)火山、地震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的交界线上(C)火山、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都分布在板块边缘地带上19.从10月1日至第二年元旦,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方向的变化是 ( )(A)向北移 (B)向南移 (C)先向北,后向南移(D)先向南,后向北移20.地球上获得太阳光热最多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 (B)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C)南极圈以南的地区. (D)北极圈以北的地区二、填空题(共33分,每空1分,其中23、24、26每空2分)2 1.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是__________ ,它存在于__________ 当中。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及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及答案一.填空:33、事物分类需要有一定的根据,试写出以下几种分类的根据:(1)将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玻璃、石英、沥青、铁、萘等物质中,有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属于非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
(2)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B .钢铁生锈C .矿石粉碎D .酒精挥发。
34、生活中会观察到很多的现象:①冬天玻璃表面上结成了冰花;②废钢铁在炼钢炉内化成铁水;③用旧的日光灯灯丝变细;④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⑤夏天从冰糕上滴落水滴;⑥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⑦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⑧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碗会“出汗”;⑨冬天从口中会呼出“白气”;⑩夏天狗把舌头伸出来.这些现象都与物态变化有关,其中属于熔化的有_________;属于汽化的有_________;属于升华的有_________.(填编号)35、小青把驱蚊片放到电驱蚊器的发热板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在整个房间里就能闻到驱蚊片的气味,这种科学现象是 现象;如果驱蚊片不加热,在房间里就很难闻到驱蚊片的气味,可见, 越高,这种现象就越明显。
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______________。
36、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的。
(填相同,不相同)但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37、水凝固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这说明分子之间的空隙变________,在这一过程中,分子的运动速度是否变大?________ 明矾、玻璃、松香、塑料等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5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
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B )A .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 .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2、米饭在嘴里慢慢地细嚼会感觉有甜味产生,这是因为米饭中的淀粉跟口中的消化液作用生成了麦芽糖。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力和运动单元检测及答案(共4份)

C. 胡陈桃花节( 3 月 18 日 )
D. 前童豆腐节( 9 月 20 日)
(5) 下图是四个昼夜长短比例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能表示日历当天宁波地区的昼夜长短
的是 ________(填数字)。
①
②
③
④
27.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 陆,并获取了月背面的影像图成功地传回了地面。
B. 月球绕地球运动
C. 月球本身不发光
D. 地球绕日运动
12. “钱江潮水,天下奇观。 ”每逢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钱塘江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有几米高的
浪涛。关于潮水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与月球的形状有关
B. 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关
C. 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有关
D. 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1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及某日太阳光照图,此时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及北半球的节气是(
18. 2019 年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 ”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 -艾特肯盆地冯 ·卡门撞 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实现了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1) 如图甲是嫦娥四号的降落相机在软着路过程中拍摄的月球图片,这张图拍摄时距离月面
里,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月球背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________ ,即月坑。
5.5 公
(2) 由于嫦娥四号降落在月球背面, 月球背面始终与地球 “背对背 ”,随着日、 地、月三者位置的变化,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会在月夜降临后陆续进入了休眠状态。
如图乙所示的日、 地、月
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中, 地球上看到的月相是下图中的 ________,此时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单元练习题 含答案-实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单元练习题含答案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蜂鸟”。
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A.硬度高B.熔点低C.密度小D.导热性好2 .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
则实际参与反应的和两种粒子个数比为()A.1:1 B.1:2 C.2:1 D.4:33 .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蔗糖溶于水B.铁生锈C.冰熔化D.气球充气变大4 . 电视机、家用音箱功放中的大功率二极管、三极管在工作中放出较多的热量,为了将热量尽快散出,常将二极管、三极管接在金属散热器上,现有铜、铁、铝三种材料供选择(部分数据见下表),你认为散热器选哪种材料最好()物质比热容c/103J/(kg•℃)铝0.88铜0.39铁0.46A.铁B.铜C.铝D.三种材料均可5 . 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A.ρ1>ρ2>ρ3 B.ρ1<ρ2<ρ3C.ρ1=ρ2=ρ3 D.无法判断6 . 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B.房间里清香四溢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C.蚊香器工作时是将内能转化为电能D.电热液体蚊香器中的主要工作部件是一台小电动机。
7 . 某同学拧开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后,瓶内矿泉水发生变化的是()A.密度B.质量C.沸点D.比热容8 .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得出了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焦·(千克·℃)-1水 4.2×103 水银0.14×103酒精 2.4×103 沙石0.92×103煤油 2.1×103 铝0.88×103冰 2.1×103 铜0.39×103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B.同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由于水的比热容大,白天海水温度比沙滩高D.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50 ℃,吸收的热量是4.2×105焦二、填空题9 . 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有_______,属于凝华的有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多种多样的运动》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
下列有关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B.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C.地球上的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D.地球岩石圈由大小相同的七大板块组成,即七大洲所在2.如图,在桌子中间放一盏电灯代表太阳,以电灯为圆心在桌面上画虚线圆圈代表地球运行轨道,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沿虚线平移。
地球仪平移甲到图中甲位置时,可模拟我国的()A.冬至日B.夏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3.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
地球由外到内依次是()A.地核、地幔、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壳、地幔D.地壳、地核、地幔4.下列有关太阳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离地球很远,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很小B.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C.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遮挡D.太阳表面温度较高的区域称为耀斑5.科学家宣布拍摄到了太阳上的一个巨大的日冕洞,仿佛是深入太阳中心的黑色深渊。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B.光球层位于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C.日冕洞会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D.太阳黑子会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6.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
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A.太阳光的直线传播B.地球是球形的C.月球是球形的D.地球是不透明的7.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传统节日里对应的月相符合事实的是()选项A B C D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日期农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十五农历五月初五农历七月初七月相A.A B.B C.C D.D8.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9.如图所示为某一天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从该日起大约经过4天后,农历日期可能是()A.初一B.初八C.十五D.廿三10.自古长江三峡雄奇险秀,滔滔江水奔腾直下。
2023年新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新人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下列哪个是科学研究与日常观察的不同之处?- A. 需要具备科学知识的支持- B. 需要有准确的测量方法- C. 需要凭个人主观经验判断- D. 需要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 正确答案:C2. 下列设备中,属于测量距离的是:- A. 望远镜- B. 电子秤- C. 温度计- D. 尺子- 正确答案:D3. 阅读下列叙述,选择合适的科学方法:黄明想观察一只苍蝇的生长过程。
他在玻璃瓶里放进了一些苹果渣,并把一只苍蝇放在瓶内,然后用纱布盖好瓶口。
- A. 观察并记录苍蝇的生长情况- B. 进行数次重复观察- C. 提取出渣滓并进行化学分析- D. 在另一个瓶子里进行同样的实验- 正确答案:A4. 下列哪个实验不属于观察类实验?- A. 测量一个火柴的长度- B. 观察一只蝶蛹的变化- C. 验证一个物体是否会沉在水中- D. 测试柠檬的酸碱性- 正确答案:C5. 下面哪个是摸索法的特点?- A. 有目的性- B. 文件化- C. 缺乏系统性- D. 基于个人经验- 正确答案:C6. 下面哪种方法可以用来测量室内温度?- A. 计算- B. 量规- C. 温度计- D. 尺子- 正确答案:C7. 相同温度的物体热量的多少和它的质量有关系吗?- A. 有关系- B. 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A8. 当我们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能得到正确合理的答案,我们应该:- A. 进行大量实验- B. 随意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观察- C. 获得别人的观点- D. 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D9. 温度计的标定点是参考:- A. 体温- B. 融点和沸点- C. 室内温度- D. 人体舒适温度- 正确答案:B10. 进行科学观察时,现象的变化及其规律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 A. 实验方法- B. 统计方法- C. 录像方法- D. 计算机模拟方法- 正确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0分)1. 我们可以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第四章

第四章《不断运动的地球》全章测试卷班级学号姓名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规律,形成这一规律的主要原因是()A. 地球的公转B. 地球的自转C.月球的自转D.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当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
你的家乡所处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由地球自转运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四季的变化B、昼夜的产生C、昼夜长短的变化D、昼夜更替4、下面关于各城市正午旗杆的影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北京的旗杆的影子一年中都是朝北的B、海口的旗杆的影子一年中都是朝北的C、香港的旗杆的影子一年中可能朝北的D、天津的旗杆的影子一年中都是朝北的5、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地轴D、纬度6、当晨昏圈与地轴平行时(即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 ( )A、北极地区极昼、南极地区极夜B、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C、太阳光线与地轴成66.5º的夹角D、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7、在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南纬67ºB、北纬80ºC、南纬40ºD、北纬23º8、我国教师节那天,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D、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北移动9、当1ºS的地方的太阳直射时,此时的日期大概是在( )A、3月21日前一、二天B、9月23日前一、二天C、6月22日前一、二天D、12月22日前一、二天10、下面哪一天我国的昼夜长短相差最短的是( )A、劳动节B、教师节C、元旦D、国庆节11、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物体的影子只朝北不朝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B、赤道以北地区C、赤道以南地区D、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12、2004年12月2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一.闭卷笔答部分班级姓名学号得分说明:1. 闭卷笔答部分满分75分2.完成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橡胶B.玻璃C.食盐D.蜂蜡2.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时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较低的沸点B.较低的熔点C.较低的凝固点D.较小的比重3.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均为吸热的是…………………………().熔化,液化,汽化B.液化,汽化,升华C.汽化,升华,熔化D.凝固,液化,凝华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个现象属于……………………………………………………………………().液化B.汽化C.先熔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5.用久了的日光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发生了( ) .先升华后凝华B.升华C先汽化后液化D.汽化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0℃的水一定沸腾B.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C.120℃的水一定沸腾D. 90℃的水也可能沸腾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它们都只能临时止沸B. 它们都能彻底止沸C.“扬汤止沸”只能临时止沸, “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D.“釜底抽薪”只能临时止沸,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8.金属铜的熔点是1083℃,那么在1083℃的铜可能存在的状态是……().固态B.液态C.固液共存D.固液气三态都有可能9.在严冬的早晨。
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外侧B.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内侧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冰花在玻璃内侧D.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冰花在玻璃外侧10.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四章单元测试以及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下第四章单元测试以及答案一、单选题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地球上我们总是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是因为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自转的周期相等,请问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在月球上看地球,将看到地球()A. 既有绕月球的转动,又有自转B. 只有绕月球的转动,没有自转C. 只有自转,没有绕月球的转动D. 既没有绕月球的转动,也没有自转2.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位置A. ①点B. ②点C. ③点D. ④点3.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A. 一定能看到地食B. 一定能看到日食C. 也许能看到地食D. 也许能看到日食4.今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六)晚,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距离达到最近,上演了一幕“木星合月”的美景。
木星合月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为()A. B. C. D.5.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于当地时间7月13日结束,此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A. a段B. b段C. c段D. d段6.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日食和月食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B. 日食和月食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对调C. 日食和月食都有全、偏、环三种D. 日食和月食初亏方向不同7.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A. 菏泽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B. 漠河冬季漫长,海南岛长夏无冬C. 济南市各学校冬季下午放学时间比夏季早D. 北京市的学生比乌鲁木齐的学生先看到日出8.月球上没有大气,适合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车”的动力装置是()A. 汽油机B. 电动机C. 空气喷气发动机D. 风力装置9.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图所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A. 甲乙两图都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B. 甲乙两图都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C. 甲图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乙图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D. 甲图表示月食的形成原因,乙图表示日食的形成原因10.“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https://img.taocdn.com/s3/m/366078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0.png)
浙教版2024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检测试卷与参考答案[A卷]1.氧气的密度比氮气的密度大,用“”表示氧气分子,“”表示氮气分子,静止的封闭容器中有氧气和氮气,图中最能代表久置后封闭容器里的氧气和氮气分布情况的是()【答案】A【详解】氧气的密度比氮气的密度大,氧气和氨气放在静止的密闭容器中,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规则运动,所以久置后封闭容器里的氧气和氮气充分混合。
故答案为:A。
2.水与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_______体积之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把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
【答案】间隙;引力【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等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
构成物体的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
据此作出判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间的作用力及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扩散现象实质上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了分子间存在着间隙,【详解】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
将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块紧压后,两个铅块的底面分子之间的距离比较大,表现为引力,使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重物也不会将它们拉开。
故答案为:间隙;引力。
3.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和分子性质,说法正确是()A.扫地时,可以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上下颠倒几次后,总体积减小,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很小,用放大镜是看不到的,要用实验室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D.水结冰后,虽然变成了固态,但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运动【答案】D4.如图,下面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A B C DA.用力把两铅块紧压,它们会结合起来B.抽离玻璃板,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颜色变均匀C.酒精和水混合后体积变小D.用力才能把与水面接触的玻璃拉离水面【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应掌握:(1)物质分子间有引力;(2)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压缩体积,对物体做功,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一.闭卷笔答部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说明:1. 闭卷笔答部分满分75分
2.完成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A.橡胶 B.玻璃 C.食盐 D.蜂蜡
2.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时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A.较低的沸点 B.较低的熔点 C.较低的凝固点 D.较小的比重3.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均为吸热的是…………………………()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汽化,升华,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
4.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发出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个现象属于……………………………………………………………………()
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5.用久了的日光灯管的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钨丝中的钨发生了( ) A.先升华后凝华 B.升华C先汽化后液化 D.汽化
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的水一定沸腾 B.1标准大气压下,100℃的水一定沸腾
C.120℃的水一定沸腾 D. 90℃的水也可能沸腾
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的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它们都只能暂时止沸 B. 它们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 “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
8.金属铜的熔点是1083℃,那么在1083℃的铜可能存在的状态是……()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 D.固液气三态都有可能
9.在严冬的早晨。
发现玻璃窗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外侧
B.室内的热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在玻璃内侧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冰花在玻璃内侧
D.室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冰花在玻璃外侧
10.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到几千摄氏度。
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防止烧坏火箭头的作用,这是因为…………………………………………………() A.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 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C. 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D. 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11.在0℃的房间内放一杯0℃的水,把一块0℃的冰放入杯中,则……() A.冰会熔化 B.水会结成冰
C.冰不会熔化,水也不会结成冰
D.不能确定
12.能够在花园里闻到花香的原因是………………………………………()A.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B.分子有质量
C.分子总是在不停的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13.比较一杯糖水溶液中各部分的甜的程度,正确的是…………………() A.上面最淡,下面最甜 B. 上面最甜,下面最淡
C. 各部分一样甜
D. 可能上面的甜,也可能下面的甜
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山消融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
C.钢铁生锈 D.用粉碎机将矿石粉碎
15.下列哪一种物质的pH值低与7…………………………………………()A.沐浴液 B.葡萄汁 C.小苏打水溶液 D.胃舒平水溶液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填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樟脑丸消失
(2)日光灯用久后灯丝变细,灯丝被熔断
(3)雪花落入手掌后很快变成小水滴
(4)液态铅铸成铅字
(5)用汽油洗衣服上的污渍时,汽油很快跑掉了
(6)冬天结冰的衣服晒干
(7)最对手“哈气”使手感到暖和
(8)夏天,打开冰箱门,常可看到冷冻室里冒出一股白雾
2.当手上沾了机油时,通常用煤油或来洗,而不用水来洗,这是因为。
3.报纸上曾经报道过“动物园里大学生向熊泼硫酸,使熊受伤的事件”,硫酸对生物体的破坏性是因为硫酸具有,因此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4.写出你所知道的两种物理变化的事例:,
5.红墨水滴入热水中比滴入冷水中扩散进行的更快,这说明越高,分子运动。
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灯泡中的灯丝为什么用钨丝?
答:
(2)水银温度计为什么不适用于测量很低的温度?
答:
(3)要熔化锡块,可以把锡块放在铁锅里,然后把铁锅放在火焰上加热。
要熔化
铁块,能否把铁块放在锡锅里加热?为什么?
答:,
三.简答题。
(每题3分,共15分)
1.有人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2.请解释一下雾和霜的成因。
3.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就发黄变焦,请解释原因。
4.小明去医院看牙病,他发现医生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总是拿一面带长把的金属小平面镜放在酒精灯上烤一会儿,然后把小镜放入病人的口腔中配合灯光检查,小明认为火烤的目的是为了消毒。
其实消毒并不是火烤的主要目的,你知道火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吗?
5.木工师傅常用双层锅熬胶(如图所示),不会把胶熬焦,这是为什么呢?
四.实验与探究。
(1题4分,2题6分,共10分)
时间(分)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温度(℃)25 30 35 40 45 45 45 55 65 75
(1)该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答:
(2)该物质的熔化共经历了分钟
(3)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在右图中画出熔化
图像。
2.如图所示,盛水的烧杯里有一支装有部分水的试管,持续给烧杯加热,在此过程中:
(1)烧杯中的水会不会沸腾?为什么?
(2)试管里的水会不会沸腾?为什么?
七年级科学第四章单元测试卷
二.实践探究部分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说明:
1.实践探究部分满分25分。
2.完成时间为一星期。
3.实践探究部分为开放型试题,请你在以下提供的三个研究性试题中任选一个,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观察,实验,或调查,查找资料等方式单独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并完成以下研究报告。
4.若在栏内写不下,可写在试卷背面或另咐页。
试题:
一.通过探究说明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今年杭州夏天持续高温,有关部门通过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
报纸上还形象的把人工降雨形容为“耕云播雨”。
请你通过探究来说明要想进行人工降雨需要哪些条件?
三.通过探究说明那些因素影响了西湖中水的酸碱性。
研究报告
一.我研究的问题:
二.我的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三.我的研究方案(研究的方法)
四.收集的事实证据(通过观察,实验,或调查,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事实证据,可用文字或表格或图像等方式记录)
五.实验时间,地点或调查对象,资料来源
六.检验假设(根据收集的事实证据或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判断假设是否正确)七.通过这次探究,我的体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