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望岳》知识点及综合测试题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一、诗歌鉴赏###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本诗中“岱宗”指的是什么?**答案:**“岱宗”指的是泰山,泰山位于山东,是五岳之首,故称岱宗。
### (2)诗中“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造化钟神秀”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和惊叹之情。
“造化”指的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诗人用“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景色,意指泰山的美景是自然界的杰作,具有非凡的神韵和秀美。
###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蕴含了诗人立志攀登至泰山之巅,以俯瞰天下的豪情壮志。
这里的“凌绝顶”意味着达到最高点,而“一览众山小”则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能够看到其他山峰都显得渺小,从而体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高远的志向。
## 二、阅读理解###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 “岱宗夫如何”中的“夫”:**答案:**“夫”在这里用作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用于加强语气。
- “齐鲁青未了”中的“未了”:**答案:**“未了”指的是没有结束,这里形容泰山的青翠景色绵延不绝,没有尽头。
### (2)翻译下列句子。
- “造化钟神秀”:**答案:**自然界集中了神奇的秀美。
- “荡胸生层云”:**答案:**心胸中激荡起层层云气。
### (3)文章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阴阳割昏晓”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高大,山的南北两面,由于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明暗分明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用阴阳划分了昏暗与明亮。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解析及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解析及易错知识点《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有多么雄伟? 从齐到鲁的青山连绵不尽。
大自然集中神奇和秀丽, 山北山南被分割成一暗一明。
层云升起,震荡着心胸,张大眼睛远望归林的飞鸟。
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群山的渺小。
注释1.造化:大自然。
2.钟:赋予、集中。
3.决:裂开。
眦:眼角。
4.凌:跃上。
5.会当:总要,一定。
6.6未了:无穷无尽。
背景:唐朝,年轻的杜甫到洛阳应试进士,结果落第而归。
这首诗就是落第后在漫游途中所作。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决心。
易错知识点1.重点词语解释1)夫:语气词,不是大丈夫!2)造化:大自然。
不是运气,不是神奇!3)钟:集中,不是时间!4)决:裂开。
不是决定!5)凌:跃上。
不是凌晨!6)未了:无穷无尽。
不是没有了!7)会当:终要,不是应当!8)阴:山北,不是阴天!9)阳:山南,不是太阳!10)昏晓:一暗一明,或像晚上和清晨,不是一个晚上一个白天!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设句句,不是疑问句!前半句议论,后半句景象。
都是虚写!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不是近望!4.“齐鲁青未了”,是从齐到鲁的青山连绵不断,不是从齐到鲁的青山没有了!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半句虚写景象,后半句实写景象。
不是前半句实写,后半句虚写!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昏晓:一暗一明,像黄昏和清晨,不是泰山的黄昏和清晨。
是从正面描写泰山的高大,不是从侧面!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不是远望!8.“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静态描写,不是动态描写!9.“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眦:睁大眼睛,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不是只有动作描写!荡胸不是神态描写!10.“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归鸟:飞回山林的鸟,不是飞出山林。
11.“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凝望!睁大眼睛望远处某一点(鸟)。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鉴赏题一、请阅读下面的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仰天长啸出,晴空万里霜。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诗中描述的是哪座山?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什么?4. 请问“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 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甫。
2. 诗中描述的是岱宗山。
3.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敬畏自然、崇山峻岭之态度。
4.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形象地描述了山水的壮美景色,显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请根据以下提供的信息,写一篇与“望岳”主题相关的短文。
1. 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2. 岱宗山海拔1545米,是华东地区最高峰。
3. 岱宗山被称为“五岳之首”,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圣地之一。
4. 据说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5. 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达了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短文:《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岱宗山,位于中国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
它是华东地区最高峰,海拔1545米。
岱宗山常常被人们称作“五岳之首”,它不仅是中国古代道教圣地,也是人们心中瑰丽山水的代名词。
据传,岱宗山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祝融神:岱岳神。
岱宗山的周围环境非常优美,周边山水环绕,景色宜人。
登上岱宗山巅峰,可以俯瞰群山如海,云深雾浩,给人一种宏伟壮丽之感。
对于杜甫的《望岳》一诗中的描述,岱宗山给了他充分的灵感和创作动力。
诗中写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对岱宗山壮美景色的赞美之情,也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岱宗山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每年,人们都会纷纷来到这里登山观赏,领略岱宗山的壮丽与美丽。
专题08《望岳》(知识梳理+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必背40首古诗词(部编版)
08.中考必背古诗词之《望岳》一、助读资料1.课本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卷一。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杜甫曾在齐、赵(今山东、河北一带)漫游,故有此作。
②〔岱宗〕指泰山。
③〔齐鲁青未了〕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在今山东一带。
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
青,指山色。
未了,不尽。
④〔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⑤〔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割,分。
⑥〔荡胸生曾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
曾,同“层”。
⑦〔决眦(zì)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眦,眼眶。
⑧〔会当〕终当,终要。
⑧〔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
凌,登上。
2.文题解读《望岳》“望”即远远地看,“岳”指高大的山。
杜甫的《望岳》共三首,一首咏东岳泰山,一首咏西岳华山,一首咏南岳衡山。
本诗咏东岳泰山。
3.写作背景《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南岳、西岳。
这是第一首。
此诗写于诗人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的蓬勃的朝气。
二、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三、写作特色描写层次清晰。
《望岳》首先由远望总写泰山形象“齐鲁青未了”,到近望“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秀美、高大;再写细望之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泰山的幽深、神奇;最后由望到感,抒发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四、考点梳理1.首联为什么不直接描写泰山,而要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呢?答:用设问句激起人们对泰山的敬意,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2.你认为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好在何处?答:“钟”字用得好。
“钟”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拟人的意味,诗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说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也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1.C(侧面,错。
正面描写)2.C(造化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试题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杜甫的《望岳》中,诗人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志向。
2. 在《望岳》这首诗中,杜甫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形容自己______的景象。
3. 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了泰山______的自然景观。
答案:
1. 攀登高峰
2. 壮阔胸怀
3. 雄伟壮丽
二、选择题
1.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岱宗指的是: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衡山
2. 杜甫在《望岳》中用“荡胸生层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荡胸”是指:
A. 心情激动
B. 心情沉重
C. 心情平静
D. 心情忧郁
答案:
1. A
2. 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的意境。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 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如同神灵所钟爱,显得格外秀美;“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山的南北两面因阳光照射的不同而形成明暗对比,如同阴阳分割了昼夜。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能够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它蕴含的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自问自答,其中“青未了”三字写出了泰山苍翠和连绵不断的特点。
B.颔联“钟”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割昏晓”三字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写到了极致。
C.颈联写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使诗人的心胸荡漾,归鸟进入眼帘,时已薄暮。
D.全诗八句没有一个“望”字,但作者紧紧围绕诗题“望岳”中的“望”字,由远望写到近望,再写到凝望。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答案】25.B 26.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解析】2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颔联前一句“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
后一句“割”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泰山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
选项“比喻的手法”表述有误;故选B。
26.本题考查诗句鉴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和气概。
这两句诗朗朗上口,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鼓励了无数人在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难,勇敢攀登,因此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2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望岳》,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7.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以问答形式领起全篇,“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郁郁葱葱,绵延无尽。
B.“钟神秀”以拟人笔法写出了大自然对泰山的钟爱,它将神奇秀丽聚集于泰山。
C.“荡胸生层云”一句写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变幻不已,心胸为之荡漾。
D.诗歌最后两句写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生发感慨,表现了他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8.苏轼有“诗赋以一字见工拙”之语,本诗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就因“割”字而成为写山的奇句。
请赏析“割”字的妙处。
【答案】27.D 28.示例:“割”是分割、分开之意,写出了泰山横亘而形成山南山北明暗不同的情形(或者“泰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表现了山的雄伟高峻,表达了诗人的赞叹之情。
【解析】2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诗人登临绝顶”有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会当”的意思是定当,一定要。
表明诗人未登顶前的雄心和气概,而非登临绝顶之后的感慨;本项有误。
故选D。
28.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
“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形象地描绘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态势。
泰山之高,使得山南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昼,而山北面则被阴影笼罩,昏暗如夜。
一个“割”字,生动地表现了泰山如同一把大刀,将天地、明暗一分为二,突出了山的分界鲜明,强调了泰山的高峻和气势。
它不仅描绘了泰山的雄伟壮丽,而且突显了山的气势磅礴,使读者感受到山的宏大与威严。
“割”以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和崇敬之情。
《望岳》中考题汇总(含答案)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简析】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描写了诗人眼中泰山的巍峨壮丽,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和傲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注释】①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②夫如何:怎么样③齐、鲁:山东地区。
青:指山色。
④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未了:不尽,不断。
⑤造化:这里指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
⑥阴阳:阴指山之北,阳指山之南。
⑦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⑧昏晓:黄昏和早晨。
⑨荡胸:使心胸激荡。
⑩决:裂开。
眦:眼眶。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⑾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⑿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后两联写泰山景物,主要表达诗人的感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写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望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题】同是借景抒怀,本诗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表达的人生追求有何异同?
【答案】同: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追求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异:杜诗更侧重目标的确立、目标的高远;
王诗更侧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行动。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可从主题或内容方面比较异同。
《望岳》的写作背景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相同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定会显得渺小。
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定豪迈的气概。
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意是: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两句是写作者登楼所感,意在鼓励人们追求进步、积极向上。
所以,两句诗都强调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并有为理想目标而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的人生态度。
不同点:依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意可知,杜甫在诗歌中体现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侧重人生目标的确立。
依据“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句意可知,王之涣的诗歌侧重体现了为了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及其过程。
《望岳》试题及答案
《望岳》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词在诗中意为“大自然的创造力”?A. 造化B. 阴阳C. 曾云D. 齐鲁答案:A2. “岱宗”在诗中指的是:A. 泰山B. 华山C. 嵩山D. 恒山答案:A3. “荡胸生曾云”中的“曾”字通假字是:A. 层B. 蹭C. 惺D. 稹答案:A4. 以下哪个句子描述了泰山的雄伟景象?A. 齐鲁青未了B. 阴阳割昏晓C. 决眦入归鸟D. 一览众山小答案:D5. 以下哪个词在诗中意为“眼泪”?A. 胸B. 眦C. 额D. 腋答案:B二、解释字词(每题3分,共15分)1. “岱宗”在诗中指的是泰山,因其为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
2. “造化钟神秀”中的“钟”字,在这里意为“聚集”,指大自然的创造力集中在泰山上,展现了泰山的神奇和美丽。
3. “荡胸生曾云”中的“荡胸”,意为心胸为之荡漾,形容诗人内心的激动和震撼。
4. “决眦入归鸟”中的“决眦”,意为眼泪几乎要裂目而出,形容诗人极目远望的情景。
5. “一览众山小”中的“览”字,意为观看、眺望,表达了诗人从高处俯瞰的愿望。
三、句子翻译(每题5分,共25分)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翻译:五岳之首的泰山啊,你有多么壮丽?那青翠的山色在齐鲁大地上绵延不断。
2.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翻译:大自然将神奇和美丽都凝聚在这里,山南山北阴阳分割,晨昏变换。
3.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翻译:心胸为之荡漾,仿佛云层生于胸中,眼泪几乎要裂目而出,凝视着归林的鸟儿。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峦都将显得渺小。
四、默写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岱宗夫如何?齐鲁______未了。
答案:青2. 造化钟神______,阴阳割昏晓。
答案:秀3. 荡胸生______云,决眦入归鸟。
答案:曾4. 会当凌绝顶,______众山小。
答案:一览五、内容理解概括(10分)《望岳》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自己立志高远、不畏艰难的豪情壮志。
《望岳》《春望》中考常见题型及答案
页眉内容望岳》《春望》中考常见题型(附答案)《望岳》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1.望高大雄伟2.“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_ ____的特点;2.高大雄伟3.“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的特点。
(2分)3.神奇秀丽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4.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5.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2分)5.“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6.请从“割”字入手,对“阴阳割昏晓” 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6.“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意的人生哲理是什么?(2分)7.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8.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分)9.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
我明白了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
10.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10.示例: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示例: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示例: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望岳》考试题及答案
《望岳》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其中“岳”指的是______。
答案:泰山2. 《望岳》中,诗人用“造化钟神秀”来形容泰山的景色,其中“造化”指的是______。
答案:大自然3. 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了对泰山的向往和敬仰之情,诗中“荡胸生层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______。
答案:心胸开阔二、选择题1. 《望岳》一诗中,“齐鲁青未了”一句,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描述了泰山的四季常青B. 描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C. 描述了泰山的地理位置D. 描述了泰山的云雾缭绕答案:C2. 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A. 对泰山的畏惧B. 对泰山的赞美C. 对泰山的失望D. 对泰山的漠视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诗的意境。
答案: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泰山之巅,心胸开阔,仿佛胸中生出层层云雾,极目远眺,直至天边归鸟飞入视野,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高峻和诗人的豪情壮志。
2.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泰山之巅,从而俯瞰众山,显示出诗人的雄心壮志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理想抱负的向往。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望岳》全文,回答问题: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诗中“阴阳割昏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泰山的高峻,使得山的南北两侧形成了明暗分明的景象,如同自然界的阴阳分割,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雄伟和壮丽。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答案:这两句诗作为全诗的高潮和总结,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的抱负和志向,即立志要达到人生的高峰,从而超越世俗,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鉴赏及答案一、选择题1. 《望岳》一诗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C2. 《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A. 对自然的赞美B. 对泰山的畏惧C. 对人生目标的坚定D. 对生活的无奈答案:C二、填空题3. 《望岳》一诗中“荡胸生层云”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决眦入归鸟4. 诗中“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的是________。
答案:自然三、简答题5. 请简述《望岳》一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望岳》是杜甫在登泰山时所作,诗中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艺术特色上,杜甫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四、鉴赏题6. 请结合《望岳》一诗,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答案:这两句诗是《望岳》的名句,通过“凌绝顶”和“一览众山小”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人生的高峰,以俯瞰世间万物的豪情壮志。
这不仅是对泰山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象征,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不懈的追求。
五、拓展题7. 请列举杜甫的其他著名诗作,并简要介绍其中一首。
答案:杜甫的其他著名诗作包括《春望》、《登高》、《石壕吏》等。
以《春望》为例,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诗人通过描绘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以上试题涵盖了对《望岳》的基础知识点、艺术鉴赏和拓展理解,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60.望岳中考题及答案
60.望岳中考题及答案望岳中考题及答案【四川省宜宾市中考】(三)古诗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7题。
(5分)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6、本诗颔联中用得最传神的两个字是 (1分)17、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参考答案:16、钟、割17、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泰山苍翠的山色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实写泰山雄伟高矗;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凸显泰山的高俊;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得满分)望岳杜甫中考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⑴五言古诗。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⑵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⑶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夫”字在古文中常用于句首无实在意义,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那种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雄伟高大的形象。
“钟”,聚集的意思。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
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考试题目: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望岳》的作者?A. 杜牧B. 杜甫C. 李白D. 王勃2.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中的“岭外音书断”表达了什么意思?A. 山外消息传不到B. 山外消息传得很慢C. 山外消息传得很快D. 山外消息一直存在3. “昔时飞白发,今作团红粉”中的“飞白发”指代的是什么?A. 杜牧的发型B. 杜牧年轻时的发色C. 杜牧的忧愁与烦恼D. 杜牧的军旅岁月4. 诗中“临洞庭湖”是指作者所处的什么地方?A. 洞庭湖畔B. 洞庭湖上C. 洞庭湖下D. 洞庭湖旁的山上5. 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夸张解答题:1. 试述《望岳》中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
2. 请结合《望岳》的写作背景和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过与诗中描绘的情景类似的经历?请描述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选择题:1. B2. A3. D4. A5. A解答题:1. 《望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对悲欢离合的思考。
通过描绘山川河流的壮丽景色,以及表达对家园的思念之情,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追忆和思念之情。
2. 《望岳》是杜甫在流寓他乡时所写,透过对家乡的怀念,表达了作者思乡之痛和对国家和社会变局的忧虑。
作者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希望能唤起读者对共同命运的思考,激发社会正义的关注与行动。
3. (回答因人而异)以上是《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望岳》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
2. 诗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______精神。
3.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造化”指的是______。
二、选择题1. 《望岳》一诗中,诗人登上泰山后,首先感受到的是()。
A. 泰山的高峻B. 泰山的秀美C. 泰山的神秘D. 泰山的宽广2. 诗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对比C. 排比D. 夸张三、简答题1. 请简述《望岳》一诗中,诗人对泰山的总体感受。
2. 诗人在《望岳》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志向的?四、论述题1. 论述《望岳》一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五、翻译题1. 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翻译成英文。
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2. 豪迈3. 自然二、选择题1. A2. D三、简答题1. 诗人对泰山的总体感受是泰山的高峻、秀美、神秘和宽广,以及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深远影响。
2. 诗人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即立志要攀登至最高点,俯瞰一切,展现出诗人的雄心壮志。
四、论述题《望岳》一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如“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将诗人的心境与泰山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既宏伟又细腻的艺术效果。
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排比和对仗,使得诗歌的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五、翻译题1. When I reach the top and look down upon the lesser hills.【结束语】通过以上的复习题及答案,我们不仅复习了《望岳》的主要内容,还深入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和艺术手法,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首诗的精髓。
《望岳》中考习题及答案【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望岳》中考习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杜工部集》传世。
【背景】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选择题: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 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望 高大雄伟 巍峨高大 峰峦连绵 山色青翠
神奇秀丽
5、“齐鲁青未了”对描写泰山有何作用?
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以距离之 远衬托泰山之高峻、连绵。
6、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 简要赏析。 ①这句话的大意是“大自然汇聚了天地间的奇丽景 色”,“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 ②用一“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写 出了远望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
《望岳》
复习课
复习目标
1、掌握文学常识。 2、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 3、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常识
本诗作者是 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 , 沉郁顿挫 , 字 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 ”,诗风 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
二、默写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 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
9.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 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 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 下句是虚写。
三、赏析
7、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 指出奇在何处?
①“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 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 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②“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 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 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丽的景色。 的气势和神奇秀 的特点; 的形象;
首联写远望泰山 颔联写近望泰山
8.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 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 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 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 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