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质的标准及音质评价方法

合集下载

音质的名词解释

音质的名词解释

音质的名词解释音质是指音频信号的质量和特性,也是人们对音乐、声音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它与声音的频率、振幅、谐波等特征密切相关,是人们对声音的听觉体验和认知的集合体。

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声音的感官体验。

一、音质的成分与特征音质的成分主要包括音色、音调、音场和音乐细节。

音色是指声音的独特质感和特征,是区分不同乐器和声音来源的关键因素。

例如,钢琴和小提琴发出同样的音高,但由于它们音色的不同,人们能够轻松辨别出它们的差异。

音色的好坏取决于乐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以及音源的品质。

音调是指声音的基频和音高,它决定了声音是高低、尖锐还是低沉。

音质好的音调通常清晰、纯净、饱满。

音质差的音调则可能存在杂音、失真等问题,听起来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音场是指声音在空间中的表现和分布。

好的音场感让听众感觉声音仿佛来自四面八方,空间感强烈,让人沉浸其中。

不同付费音乐平台的高级会员可以尽情体验到更好的音场效果。

音乐细节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微小声音变化和细节表现。

好的音质能够准确再现音乐细节,让人们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例如,一首钢琴曲中的细微琴键敲击声、琴弦振动声和音符间的宁静间隔都是音乐细节的一部分,能够体现出音乐家的独特表达和演奏技巧。

二、优秀音质的实现实现优秀音质涉及许多方面的技术和工艺。

以下列举几个重要因素:1.录音与制作:录音工程师和音乐制作人的技巧和经验对音质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他们通过选择和摆放麦克风、调整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和动态范围,选用合适的音频设备和处理器等,来达到音乐作品的录音效果。

2.音源和设备:音源的质量对音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音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声音信息和音频信号,为后续处理和传输提供充足的素材。

同时,高质量的音频设备和播放系统也是优秀音质的关键。

音频接口、扬声器、耳机、功放等都会对音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3.音频编码与传输:数字音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为音质的传输和存储提供了新的方式。

例如,无损音质编码技术可以保证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丢失任何声音信息。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声品质是指声音的品质,即声音的音质和音色。

它是对声音的客观特性和主观感受进行评价的指标。

声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听觉体验和声音的传递效果。

本文将从音质和音色两个方面介绍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一、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音频特性,包括音调、音量、音频分辨率和音频动态范围等。

评价一个声音的音质好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音调准确度:指声音的音调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音乐谱面的要求。

音调准确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悦耳动听。

2. 音量均衡性:指声音在不同频率下的音量是否均衡。

好的音质应该保证不同频段的声音能够均衡地传递,避免某些频段过于突出或不明显。

3. 音频分辨率:指声音的细节表现能力。

高分辨率的声音能够清晰地表达细节,使人感受到更多的音频细节,增强听觉体验。

4. 音频动态范围:指声音的动态范围大小。

动态范围大的声音能够表现出更宽广的音乐场景,有更好的音乐表现力。

二、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点和特色,是声音的个性化表现。

不同声音的音色是由其频谱成分和谐波结构决定的。

评价一个声音的音色好坏,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音色的纯净度:指声音的纯净程度,是否有杂音或失真。

纯净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清澈纯粹。

2. 音色的丰富度:指声音的丰富程度,是否富有层次感和表现力。

丰富度高的声音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音乐情感和体验。

3. 音色的稳定性:指声音的稳定程度,是否有明显的波动或变化。

稳定性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稳定和可靠。

4. 音色的饱满度:指声音的饱满程度,是否有足够的音量和厚度。

饱满度高的声音听起来更加饱满和有力。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音质和音色。

音质主要考虑音调准确度、音量均衡性、音频分辨率和音频动态范围等指标;音色主要考虑音色的纯净度、音色的丰富度、音色的稳定性和音色的饱满度等指标。

通过对声音的评价指标的综合考量,可以准确地评价声音的品质好坏,提升听觉体验和声音传递效果。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主观评价音质,就是要比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二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音质相对更好。

?一、选择音色音色,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音的色调。

色调分暖色调和冷色调,声音也是一样。

暖色调的音色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暖),适合听古典乐;而冷色调听起来则冷酷干脆(亚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冷),适合听摇滚乐。

不建议拿不同音色的机器做比较,因为所谓“亚洲音”和“欧洲音”的声音取向不同,音色的冷暖大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比很容易主观化。

大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音色的机器更适合自己,一般以自己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

二、对比声场对比声场,就是要对声音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比。

当然,感觉空间越大、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大越清晰的画更显得气势磅礴。

(1)空间感在这里我要强调这个空间感,别以为简单,许多人听不出。

立体声是什么概念?声音是立体的,声音的位置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

但许多人听到的空间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左右(或者说只有宽度)。

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只是在脑壳中回响,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把声音赶出脑壳,这和想象力有关(做个想象力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苹果的样子,这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一个大苹果的轮廓?)。

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观众席上,声音是从舞台上传来的,这时你会发现最明显的人声已经脱离了脑壳的束缚,在前方对你歌唱(给个提示,流?行歌曲的架子鼓几乎都是摆在人的后面)。

想象力不强(没通过上面说的“想象力测试”就是想象力给丧失了)也没关系,请把音量尽量调小,你会发现这时声音离你远了——原来你坐在剧场的后排!线性的空间大小同样可以感觉,倘若想要听到立体的空间感只能多听多想,没话说,听出了立体的空间再做想像力测试,你会发现想象力又回来了(听人头音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头音乐凭借先进的录音技术,在音场的辨别上不需要太多想象力,但人头音乐的资源就太少了……)。

耳机声音频率及音质评价.

耳机声音频率及音质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响度足,混响好,低频及中频好 √


说明和总结
技术指标:
频响特性:音响系统或者是耳机的频率响应 谐波畸变: 主要是指谐波失真 瞬态畸变: 振动系统跟不上快速变化的电信号所引起的输出波形失真。
这个失真与频响曲线的平滑程度有关,在每个共振点(相当于频响的峰 谷处),这个失真就更严重。 混响时间: 从声源停止到声音降低60dB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混响时间 太长,则声音听起来会浑浊不清,如果混响时间太短,则声音会听起来 干涩无力,一般来讲,语音类的混响时间会稍短一些,一般在 0.30.6s之间,而音乐演奏类的厅堂的混响时间会比较长一些,通常低频 (63Hz-125Hz)的混响时间会达到2s以上。 在耳机中,混响可能会与耳机的腔体有关,主要是和后腔有关,如 果后腔太小,或者是后腔处理不好,则会使听音有压抑感。
明亮: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 柔和:声音松弛有度,不发紧,高音细腻不刺耳,听感悦耳、舒服 整个音响交融在一起,和谐而有层次,整体感好 真实:声音逼真 失真:声音破、炸、染色等 重放出声音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立体——单一
立体感:声音有空间感,不仅声像方位基本准确,声像群分布正确,而且有宽度 和纵深感
音质评价术语
有关技术指标
听音评价术语 技术含义分析 频率特性 谐波畸变 √ √ √ √ √ √ √ √ √ √ √ √ √ √ √ √ √ √ √ √ 互调谐变 √ v √ √ √ 指向性 瞬态特性 混响 响度 瞬态互调畸变 声音发破 声音发硬 声音发炸 声音发沙 声音毛糙 声音发闷 有 严 重的 谐 波及 互调畸 变 , 有 “噗”声 有谐波崎变及互调畸变 高频或中高频过多 有中高频崎变,瞬态畸变 有崎变,中高频略多 高频或中高频过少,指向性太尖 √ 或偏离轴线 瞬态不好扬声器谐振峰突出,低 √ 频或中频过多

声音的音质与波速音质的评价与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

声音的音质与波速音质的评价与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

声音的音质与波速音质的评价与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震动空气而传播,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和传递信息。

本文将探讨声音的音质以及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并介绍波速音质的评价以及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

一、声音的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特征和质感,它决定了声音的高低、亮度、清晰度等方面。

声音的音质主要与声波的频率、振幅和谐波成分有关。

1. 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我们听到的音高,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频率范围对不同人群有所不同,一般成年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到20kHz。

2. 振幅: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响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响亮。

振幅通常用分贝(dB)来衡量,分贝值越高,声音越大。

3. 谐波成分:谐波是声音的频率整数倍的倍频振动,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不同乐器和声音源产生的声音,其谐波成分也有所不同,使其音色独特。

二、波速音质的评价波速音质是对声音传播速度的评价,它与媒质的物理性质有关。

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影响到声音的延迟和声音的清晰度。

1. 声速:声速是指声音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在空气中,声速约为343米/秒,而声速在固体和液体中则更高。

2. 声音的延迟:传播介质不同会影响声音到达我们的耳朵的时间。

例如,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较慢,可能会引起声音的延迟和回声。

3. 声音的清晰度:声音传播速度的快慢还会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传播速度较慢的媒质可能导致声音模糊不清,而传播速度较快的媒质会使声音更加清晰。

三、声音传播速度的测定方法测定声音传播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声音在不同媒质和环境中的行为,并对声音的延迟和清晰度有所了解。

1. 间接方法:可以使用测量声音传播路径长度和声音到达时间的方法来计算声音的传播速度。

根据声音在媒质中的传播距离和到达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2. 直接方法:可以使用超声波仪器测量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时间,通过测量声波发射和接收之间的时间差,可以计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声品质是指声音的质量和特点,是衡量声音好坏的标准之一。

在音频领域,声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音频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声品质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音质、音色、音量、音准和音场等方面。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指标。

一、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纯净度。

好的音质应该有丰富的音色层次、清晰的音频细节、自然的音色还原。

音质好的音频产品能够给人带来极致的听觉享受,让人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二、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独特特点和个性。

不同乐器、不同人声都有各自独特的音色。

好的音色应该有层次感,能够让人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温暖感和自然感,让人感觉舒适。

三、音量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度。

好的音量应该能够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既要有足够的储备力量,又不能过大过小。

此外,音量的调节应该平稳细腻,不应有明显的跳跃感或失真。

四、音准音准是指音频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好的音准应该能够准确还原音频信号,不产生失真、杂音或频率偏差。

音准好的音频产品能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精彩和细腻。

五、音场音场是指声音的空间感和定位感。

好的音场应该有宽广的声场,能够让人感受到音乐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音场好的音频产品能够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指标外,声品质的评价还可以从音频的动态范围、失真程度、信噪比等方面进行考量。

动态范围是指声音的强弱差异范围,大的动态范围可以带来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失真程度是指声音失真的程度,好的声音应该尽可能还原原始音频信号;信噪比是指声音信号与噪声信号之比,高的信噪比可以提高声音的纯净度。

总结起来,声品质的评价指标包括音质、音色、音量、音准、音场等方面。

好的声品质应该具备丰富的音色层次、清晰的音频细节、自然的音色还原,同时还要有适当的音量、准确的音准和宽广的音场。

对于音频设备的用户来说,选择具有好声品质的产品可以提升音乐的欣赏体验,让人更好地享受音乐的魅力。

因此,在购买音频设备时,除了关注功能和性能外,声品质的评价指标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音质标准音质标准与音质评价方法

音质标准音质标准与音质评价方法

音质标准音质标准与音质评价方法●音质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

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音质评价方法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评价音响音质的六大要点

评价音响音质的六大要点

评价音响音质的六大要点音质的好坏是主观并且抽象的,音响的还原度越高音质就越好。

简单来说,分辨音乐中的各种乐器类型,各种乐器声音,临场感等感受越接近真实的音质越好。

音响音质的好坏,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

下面说说评价音响音质的六大要点:一、音场的舞台表现音场的空间感和喇叭摆位关系重大:音场立体性的高、宽、深延伸到墙,此高、宽、深会形成前凸后凹或比较平面或四方或长方或椭圆等形状,也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延伸的整体音场空间感形状,此音场形状就是各种不同形状的空间感,最佳空间感是弥漫整个聆听室,轻松通透的四面八方庞大无边之感的音场空间感,甚至有穿透四周墙壁之感的表现,基本上除了器材好之外还要有适当空间大小,太小空间比较难达成完美空间感。

音场中乐器和人声的层次和定位感,层次是指音场之中乐器等发声体的立体性以及或深浅或远近距离的变化,定位感是指发声体音场立体性的左右和上下的位置。

层次和定位感良好,各种乐器和人声等就有立体形体感,若音响系统器材不够好或是音箱摆位不好是听不到形体感的,尤其是有深度层次的形体感。

而整体音场应该成形于左右喇叭后方舞台,如若声音向前冲就不对了,尤其低频表现前冲时有重击胸膛之感,一时以为是大音量的力道感觉过瘾,但如此听久了会很不舒服,是不正确的表现。

二、声音的透明感与清晰度音场的透明感和乐音的本身以及背景干净程度有关,以仪测而言和 S+N/N的对比程度有关。

透明感好、空间感好,清晰度一定好,音混、音糊如隔层雾或朦着纱,音场一定比较扁平无深度、音像较大甚或糊成一团,常见的低音肥大即是一例,亦或低音糊成一团也是,有人以为是低频浑厚有力而自喜这其实是不对的,听听现场音乐演奏会当可比对得知。

清晰度常和中高音量感较多偏亮的现象混为一谈,中高音偏亮、偏多、整体低频比例减少,听感不自然,若同时唇齿音较多定会刺耳难受。

低频清晰度较难做好,可以从大鼓皮尾韵或Double Bass弦的微震的鉴别程度认定。

三、声音的解析力和细节解析力强,细节才可能多,一般音响系统以低频解析力最难做好,细节多才能听到弦乐的绵密擦弦的微震(或称松香味)和钢琴击槌瞬间敲击的木头味,以及而后的尾韵延伸和钢弦与琴腔、琴反射板的共鸣,又如人声微弱气息的情感表达,低频如鼓皮被槌打时的瞬间张力与延伸尾韵等。

音质的定义

音质的定义

目录音质的定义 (2)音质的标准 (2)音质的评价 (3)1.语音音质 (3)2.乐音音质 (3)(1)主观听判音效 (4)(2)客观测试技术指标 (5)音质相关术语 (7)音质质感 (7)音质粗细感 (7)声音纯净度 (7)音质的Q度 (7)音质密度感 (8)提升MP3音质 (11)解码芯片:音质好坏的关键 (11)耳塞:好马配好鞍 (12)音源:高质量音乐源泉 (12)好的音质标准 (13)音质的定义音质的含义是什么?“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声音的品质,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谈论某音响的音质好坏,主要是衡量声音的上述三方面是否达到一定的水准,即相对于某一频率或频段的音高是否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且在要求的频率范围内、同一音量下,各频点的幅度是否均匀、均衡、饱满,频率响应曲线是否平直,声音的音准是否准确,既忠实地呈现了音源频率或成分的原来面目,频率的畸变和相移又符合要求。

声音的泛音适中,谐波较丰富,听起来音色就优美动听。

音质的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音质评价术语

音质评价术语

音质评价术语1、声音宽:表示频带宽,失真小,线性好,动态范围大,且频率分布均匀,中、低频段能量较突出,混响比例合适,听音时,感到音域宽广,丰满舒适;同时感觉到声场有足够的横向宽度和纵向深度。

2、声音窄:高、低音两头欠缺,频带不宽,混响时间偏短,中频过分突出。

例如用频率均衡器将 800 赫左右信号提升过多,便会感到声音窄,高音缺少层次,低音丰满度差;同时感觉到音响只是在某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律动,好像是通过窗口聆听室内的声音一样。

3、声音亮:声音响亮又称明朗度好或明亮度好。

在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中音适度,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较慢的谐音衰变过程。

同时,混响比例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

亮度是提高清晰度,可懂度的先决条件。

亮度好,在听音时会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活跃感,听起来不费力,明亮突出。

4、声音暗:缺少高频及中频,尤其在 5 千赫~6 千赫以上,有明显的衰减。

中、高频混响时间短,就会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暗哑无光彩。

5、声音厚:声音厚而有力,低音丰满,高音不缺,有一定的亮度,低频及中频能量较强,尤其是 200~500 赫的声音能听得出来,混响适度,失真小。

声音厚也叫声音“浓”。

6、声音薄:音色单薄,缺乏力度,共鸣差,混响时间短,声能平均能级较小,缺少低频及中低频,整体频响在300~500 赫以下衰减过多时,即有薄的感觉。

声音薄也叫声音“单”。

7、声音圆润:频带较宽,音质纯真,失真极小。

有一定的力度和亮度,低音不浑,中音不硬,高音不刺耳、不发毛,瞬态响应好,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混响特性和混响时间都较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丰满、明亮、清晰、保真度高。

8、声音软: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方式,一种是说其频率响应范围小,缺乏中、高音,主音不够突出,没有力度,说明音响系统较差;另一种是说中、低频响应范围宽,声音松弛,失真度低,阻尼性能好,听音感觉柔软舒适,说明音响系统较好。

9、声音硬:缺乏低音,中、高频偏多,且高频上谐音衰变过短过快,低频混响声短,有明显互调失真,瞬态响应不好,阻尼差。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质评价表⾳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质评价表主观评价⾳质,就是要⽐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质相对更好。

⼀、选择⾳⾊⾳⾊,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的⾊调。

⾊调分暖⾊调和冷⾊调,声⾳也是⼀样。

暖⾊调的⾳⾊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多数声⾳偏暖),适合听古典乐;⽽冷⾊调听起来则冷酷⼲脆(亚洲的产品⼤多数声⾳偏冷),适合听摇滚乐。

不建议拿不同⾳⾊的机器做⽐较,因为所谓“亚洲⾳”和“欧洲⾳”的声⾳取向不同,⾳⾊的冷暖⼤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很容易主观化。

⼤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的机器更适合⾃⼰,⼀般以⾃⼰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

⼆、对⽐声场对⽐声场,就是要对声⾳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

当然,感觉空间越⼤、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越清晰的画更显得⽓势磅礴。

(1)空间感在这⾥我要强调这个空间感,别以为简单,许多⼈听不出。

⽴体声是什么概念?声⾳是⽴体的,声⾳的位置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有⾼度、有深度、有宽度。

但许多⼈听到的空间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左右(或者说只有宽度)。

如果你听到的声⾳只是在脑壳中回响,那么⾸先你要做的,就是把声⾳赶出脑壳,这和想象⼒有关(做个想象⼒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个苹果的样⼦,这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个⼤苹果的轮廓?)。

在欣赏⾳乐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正坐在观众席上,声⾳是从舞台上传来的,这时你会发现最明显的⼈声已经脱离了脑壳的束缚,在前⽅对你歌唱(给个提⽰,流⾏歌曲的架⼦⿎⼏乎都是摆在⼈的后⾯)。

想象⼒不强(没通过上⾯说的“想象⼒测试”就是想象⼒给丧失了)也没关系,请把⾳量尽量调⼩,你会发现这时声⾳离你远了——原来你坐在剧场的后排!线性的空间⼤⼩同样可以感觉,倘若想要听到⽴体的空间感只能多听多想,没话说,听出了⽴体的空间再做想像⼒测试,你会发现想象⼒⼜回来了(听⼈头⾳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头⾳乐凭借先进的录⾳技术,在⾳场的辨别上不需要太多想象⼒,但⼈头⾳乐的资源就太少了……)。

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与方法

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与方法

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与方法耳机作为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配件之一,其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听觉体验。

然而,由于市面上耳机品牌众多,以及消费者对音质的主观认知差异,要选择一款符合自己需求的耳机变得相当困难。

因此,了解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与方法,对于购买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一、耳机音质测试标准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是评判耳机好坏的基准,不同的标准对于不同的用户可能会有所偏好。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耳机音质测试标准:1. 频率响应范围:即耳机能够播放的声音频率范围。

一般来说,人类的听觉范围是20Hz-20kHz,因此耳机应该能够准确还原这一范围的声音。

2. 失真率:失真率是一种衡量声音的真实度的指标。

低失真率表示耳机能够较准确地还原声音细节,提供更真实的听觉体验。

3. 噪音隔离:噪音隔离是指耳机在播放音乐时,对外界噪音的屏蔽程度。

好的耳机应该能够有效隔离环境噪音,使用户能够更专注地聆听音乐。

4. 平衡性:耳机的频率响应在不同频率段的均衡性。

如果耳机某个频率段过于突出或者不足,会导致音乐听起来失真或不平衡。

二、耳机音质测试方法除了了解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之外,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耳机音质测试方法:1. 主观听感测试:这是最常见的耳机音质测试方法。

通过让测试者听几首不同类型的音乐,评估耳机的音质表现。

然而,这种方法过于主观,可能会受到个人听觉差异和主观喜好的影响。

2. 实验室测试:这种方法通过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软件来测量耳机的各种参数,如频率响应、失真率等。

这种方法的结果更加客观,但需要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操作。

3. 参考比较测试:这种方法将同一首歌曲或音频通过不同的耳机播放,并进行比较。

通过直接对比不同耳机的音质,可以更好地判断它们之间的差异。

4. 用户评价:这种方法通过收集用户对耳机音质的评价和反馈,进行综合评估。

可以通过互联网评论、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得用户的意见。

综上所述,了解耳机的音质测试标准与方法对于购买者来说至关重要。

音质评价四要素

音质评价四要素

音质评价四要素音质评价是声音质量在听觉上主观感受的反映;客观测试则是判定设备技术质量的手段,两者的关系虽然比较复杂,但并不是不可捉摸的。

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而不是相互矛盾的。

鉴于目前在客观测试上还不能完全代替人耳听觉的全部,因此,尚有待于在测试的项目和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探索,以求得两者的逐渐统一。

音质评价术语很多,主要涉及到频率特性;失真;信噪比;瞬态响应;和混响等。

1 频率特性现代音响系统的频率特性从指标上看已远超出人耳的可闻范围,以功放为例:现代功放已达到5HZ——100KHZ,调音台和周边设备也一样,但是两头的设备则要窄一些,例如电容话筒的频率特性为18HZ——18000HZ;音箱为25——16000HZ;CD机为20——20000HZ;以上这些都对音质评价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我们把20——20000HZ的可闻频段分为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和高频,它们在音质评价中各有什么表现呢?经过试听,在音质评价上有以下的一些感觉。

在80HZ和150HZ提升4-6db听音时就能明显地感到低音厚实、音色荡。

所谓荡,有两种不同的概念;一是好的评价,指中;高音不缺,低频略多而好听,尤其是低频段频响展宽,低频及中低频有足够的能量,并且混响声比例合适,失真小,音质上感到柔和有弹性。

另一是差的评价,如果故意将中高频衰减,并将低频过份夸张,使声音的频响失去平衡;或者阻尼差;瞬态响应不好,都会产生一种附加的“低频”,在听觉上感到沉闷,缺少亮度与层次,这是一种失真,是非高保真度的音质,并不是什么所谓的有“倍司”声音荡。

声音木是声音荡的反义。

指低音或中低音较多,中高频及高频较少缺乏谐音,音色不透或混响较短,声扩散差,失真较大,使声音呆板不活,所以声音不好听,俗称“声音发木” 低音提琴适当提升80HZ音色松而荡,比150HZ影响大,效果好,男女声普通语调80Hz土6db 均出入不大,- 10db时由于在150Hz已衰减了3-4db,故对提高清晰度是有帮助的。

耳机音质评估方法

耳机音质评估方法

耳机音质评估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耳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音频设备。

然而,随着市场上耳机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对于耳机音质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如何准确评估耳机的音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耳机音质评估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耳机音质。

一、主观评估法主观评估法是一种基于个人感受的评估方法。

通过听音者对于不同音频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来衡量耳机音质。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才能提供准确的评价。

在进行主观评估时,可以使用一些标准的音频测试曲目,比如人声、乐器演奏和不同音乐风格的音频片段等。

听音者可以采用分级评估或者打分的方式,将耳机音质在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如音质平衡、频率响应、分离度等。

然而,主观评估法的结果受个体感受和主观意见的影响较大,不同听音者的评价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使用主观评估法时,应该考虑到个体差异,尽量多听取不同听音者的意见以得到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二、客观评估法客观评估法是通过一些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来对耳机音质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估。

相比于主观评估法,客观评估法更加科学准确,不受个人感受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常见的客观评估方法包括频率响应曲线测试、失真率测试、信噪比测试等。

频率响应曲线测试可以测量耳机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从而得出耳机的音质表现。

失真率测试可以评估耳机在高音量下是否存在失真现象。

信噪比测试则可以评估耳机在播放音频时的信号强度和背景噪音的比例。

使用客观评估方法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因此一般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的结果更加客观可靠,但同时也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

三、听觉分析法听觉分析法是一种综合主观和客观评估方法的结合。

它通过对具备专业耳音的听觉分析师的训练和指导,结合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得到的结果,综合评估耳机的音质表现。

听觉分析法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听觉测试来判断耳机音质的好坏。

这些测试可以包括音质辨认测试、音质负荷测试、音质定位测试等。

声音评价标准

声音评价标准

声音评价标准收集了一些关于声音评价标准的文章怎样来评价一个声音的好与坏呢?我想这个问题很值得大家来值得的讨论的。

也就是主要靠两个方面来评价。

一是主观评价,就是靠人耳的听觉器官来感受声音给人的感觉;二是客观评价,就是声音实实在在的质量。

主观评价是靠听,客观评价是靠测,或者是以测的标准来衡量。

如果用这两种方法同时来评价音色的好与差那就比较全面了。

如果完全采用主观评价来估量音质的好与差,则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

影响主观评价的有诸多方面的因素。

1,人耳的灵敏度;由于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上,健康和发育上的差异,造成每一个人听觉灵敏度的不同,而且左右耳的听觉灵敏度也不同。

这样就造成每一个人的听觉灵敏度有所不同,就如同人体的视力一样,有人视力为左 1.5,右1.2,而有人为左0.5,右1各有所不同一样。

所以这对音色的评价是有很大影响的。

2,年龄对听觉的影响。

由于生理上的原因,随着年龄的增加,听觉器官如耳膜,耳蜗对不同频率感受点的组织弹性减弱,所以对高频声音的辨别能力逐渐会下降,这样,就影响了对音质评价的准确性。

3,受教育层次的影响;一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影响主观评价。

因为声学领域是一个多学科的,复杂的物理现象,它和物理,数学,建筑,音乐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要想对音色有一个全面的,准确的认识,是需要有相当层次和各方面的素质水平的。

所以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全面性以及层次深浅影响对音色的评价。

4,艺术的鉴赏能力;每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艺术观念不同,造成对音色的艺术表现力的认识也有所不同。

这方面也是影响对音色的评价因素之一。

5,人在心理上的影响;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心境,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心理状态(心态)下对音色都有不同的感受。

这也影响对音色的主观评价。

(呵呵,给你吃一个*,然后给你随便放一首嗨曲,那怕是音箱出来是破锣式的声音,你都会嗨的飘起来,如果把你从睡梦中搞醒来,在给你放一首你平时最喜欢的音乐,哪怕是发烧级的音响出来的声音,你都会认为那是你最讨厌的噪音)。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主观评价音质,就是要比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二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音质相对更好。

?一、选择音色音色,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音的色调。

色调分暖色调和冷色调,声音也是一样。

暖色调的音色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暖),适合听古典乐;而冷色调听起来则冷酷干脆(亚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冷),适合听摇滚乐。

不建议拿不同音色的机器做比较,因为所谓“亚洲音”和“欧洲音”的声音取向不同,音色的冷暖大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比很容易主观化。

大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音色的机器更适合自己,一般以自己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

二、对比声场对比声场,就是要对声音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比。

当然,感觉空间越大、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大越清晰的画更显得气势磅礴。

(1)空间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闭上眼睛,(就要比较各种声音定位的准确性:比如听流行歌曲,钢琴在右,更进一步,听出他们相距多远,很明显就在这个位置,OK!三、对比平衡度这是要比较两个声道的音量平衡、声道分离度和三频量感平衡。

这正像作画时也要顾及色彩平衡一样。

(1)声道音量平衡、声道分离度对比声道音量平衡,就是对比左右声道音量是否一样。

对比声道分离度,就是对比本来只是左(右)声道的声音,右(左)声道是否也在凑热闹。

这个其实不重要,因为至今我还没见过有哪个产品能牛逼到声音不均衡也敢出来卖的地步。

这个一般在使用仪器的客观评测中才看得出差别。

(2)三频量感平衡这?个是说高频、中频和低频的音量是否一致,我们说的频段分为极低频(20Hz—40Hz)、低频(40Hz—80Hz)、中低频(80Hz—160Hz)、?中频(160Hz—1280Hz)、中高频(1280Hz—2560Hz)、高频(2560Hz—5120Hz)、极高频(5120Hz—?20000Hz)。

听一首歌,注意是否有某一频段声音较突出或较小声,比如大家平时说,低音真爽,可能就是说低音的量感很足,低音被突出了,这样不好吗?好,但从还原音质的角度看,就是失真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音质标准与音质评价方法鉴别好音质●音质标准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

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

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

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

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

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

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

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

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

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

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

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

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

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原则。

●音质评价方法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

例如:1.语音音质评定语音编码质量的方法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目前常用的是主观评定,即以主观打分 (MOS)来度量,它分为以下五级:5(优),不察觉失真;4(良),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3(中),察觉失真,稍微讨厌;2(差),讨厌,但不令人反感;1(劣),极其讨厌,令人反感。

一般再现语音频率若达7kHz以上,MOS可评5分。

这种评价标准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中,如可视电话、电视会议、语音电子邮件、语音信箱等。

2.乐音音质乐音音质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声源特性(声压、频率、频谱等)、音响器材的信号特性(如失真度、频响、动态范围、信噪比、瞬态特性、立体声分离度等)、声场特性(如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两耳间互相关系数、基准振动、吸声率等)、听觉特性(如响度曲线、可听范围、各种听感)等。

所以,对音响设备再现音质的评价难度较大。

通常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仪器测试技术指标;二是凭主观聆听各种音效。

由于乐音音质属性复杂,主观评价的个人色彩较浓,而现有的音响测试技术又只能从某些侧面反映其保真度。

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真正定量反映乐音音质保真度的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

但也有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近期已批准一种客观评价音质的被称之为电子耳的新型测量方法,可对任何音响器材的音质进行客观听音评价,也可用于检测电话通讯语音编码系统的缺陷。

现将乐音音质评价方法综述如下:(1)主观听判音效通常,据乐音音质听感三要素,即响度、音调和愉快感的变化和组合来主观评价音质的各种属性,如低频响亮为声音丰满,高频响亮为声音明亮,低频微弱为声音平滑,高频微弱为声音清澄。

下面结合声源、声场及信号特性介绍几种典型的听感。

①立体感主要由声音的空间感(环绕感)、定位感(方向感)、层次感(厚度感)等所构成的听感,具有这些听感的声音称为立体声。

自然界的各种声场本身都是富有立体感的,它是模拟声源声象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德·波尔效应证明,人耳的生理特点是:人耳在两声源的对称轴上,当声压差△p=0dB和时间差△t=0ms时,感觉两声源声象相同,分不出有两个声源;而当△p>15dB或△t>3ms时,人耳就感觉到有两个声源,声像往声压大或导前的声源移动,每5dB的声压差相当于lms的时间差。

哈斯效应又进一步证明,当△t=5ms~35ms时,人耳感到有两个声源;而当近次反射声、滞后直达声或两个声源的时间差△t>50ms时,即使一次反射声(又称近次或前期反射声)或滞后声的响度比直达声或导前声的响度大许多倍,声源方位仍由直达声或导前声决定。

根据人耳的这个生理特点,只要通过对声音的强度、延时、混响、空间效应等进行适当控制和处理,在两耳人为的制造具有一定的时间差△t、相位差△θ、声压差△P的声波状态,并使这种状态和原声源在双耳处产生的声波状态完全相同,人就能真实、完整地感受到重现声音的立体感。

与单声道声音相比,立体声通常具有声象分散、各声部音量分布得当、清晰度高、背景噪声低的特点。

②定位感若声源是以左右、上下、前后不同方位录音后发送,则接收重放的声音应能将原声场中声源的方位重现出来,这就是定位感。

根据人耳的生理特点,由同一声源首先到达两耳的直达声的最大时间差为0.44ms~0.5ms,同时还有一定的声压差、相位差。

生理心理学证明:20Hz~200Hz低音主要靠人两耳的相位差定位,300Hz~4kHz中音主要靠声压差定位,更高的高音主要靠时间差定位。

可见,定位感主要由首先到达两耳的直达声决定,而滞后到达两耳的一次反射声和经四面八方多次反射的混响声主要模拟声象的空间环绕感。

③空间感一次反射声和多次反射混响声虽然滞后直达声,对声音方向感影响不大,但反射声总是从四面八方到达两耳,对听觉判断周围空间大小有重要影响,使人耳有被环绕包围的感觉,这就是空间感。

空间感比定位感更重要。

④层次感声音高、中、低频频响均衡,高音谐音丰富,清澈纤细而不刺耳,中音明亮突出,丰满充实而不生硬,低音厚实而无鼻音。

⑤厚度感低音沉稳有力,重厚而不浑浊,高音不缺,音量适中,有一定亮度,混响合适,失真小。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评价音质的听感,象力度感、亮度感、临场感、软硬感、松紧感、宽窄感等。

(2)客观测试技术指标①失真度谐波失真,主要引起声音发硬、发炸;而稳态或瞬态互调失真主要引起声音毛糙、尖硬和混浊。

二者均使音质劣化,若失真度超过3%时,音质劣化明显。

音响系统的音箱失真度最大,一般最小的失真度也要超过1%。

相位失真,主要引起1kHz以下的低频声音模糊,同时影响中频声音层次和声象定位。

②频响与瞬态响应频响,指音响设备的增益或灵敏度随信号频率变化的情况,用通频带宽度和带内不均匀度表示(如优质功放的频响1Hz~200kHz±ldB)。

带宽越宽,高、低频响应越好:不均匀度越小,频率均衡性能越好。

通常,30Hz~150Hz低频使声音有一定厚度基础,150Hz~500Hz中低频使声音有一定力度,300Hz~500Hz中低频声压过分加强时,声音浑浊,过分衰减时,声音乏力;500Hz~5kHz中高频使声音有一定明亮度,过分加强时,声音生硬;过分衰减时,声音散、飘;5kHz~10kHz高频段使声音有一定层次、色彩;过分加强时,声音尖刺;过分衰减时,声音暗淡、发闷。

按此规律,可根据各种听感,定量调节音响系统的频响效果。

瞬态响应,是指音响系统对突变信号的跟随能力。

实质上它反映脉冲信号的高次谐波失真大小,严重时影响音质的透明度和层次感。

瞬态响应常用转换速率V/μs表示,指标越高,谐波失真越小。

如,一般放大器的转换速率>10V/μs。

③信噪比信噪比,表示信号与噪声电平的分贝差,用S/N或SNR(dB)表示。

噪声频率的高低,信号的强弱对人耳的影响不一样。

通常,人耳对4~8kHz的噪声最灵敏,弱信号比强信号受噪声影响较突出。

而音响设备不同,信噪比要求也不一样,如Hi-Fi音响要求SNR>70dB,CD 机要求SNR>90dB。

④声道分离度和平衡度声道分离度,是指不同声道间立体声的隔离程度,用一个声道的信号电平与串入另一声道的信号电平差来表示。

这个差值越大越好。

一般要求Hi-Fi音响分离度>50dB。

声道平衡度,是指两个声道的增益、频响等特性的一致性。

否则,将造成声道声象的偏移。

(3)音质评价术语音质评价的术语很多,丰富中也显繁杂,必须抓住主要的和关键的加以规范,才方便我们的表现和交流。

1.清晰与浑浊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要令人感到清晰,频率响应要宽而均匀,尤其是中高频有密度,混响适当,能够较好地分辨出乐器的音色和位置,反之便叫做浑浊。

2.圆润与发毛圆润是指失真,特别是中高频失真极小的声音,这类声音感觉愉快、悦耳。

低音不浑浊,中音不生硬,高音不剌耳。

发毛与圆润相对,主要感觉是声音粗糙,有可闻的失真。

声音中如果有5%的失真,一般人就有发毛的感觉,专业人士可以听至3%。

3.丰满与干瘪声音厚实、响度大,中高频量感好,混响较足,瞬态响应好叫做丰满,反之则为干瘪。

4.明亮与灰暗明亮是指在整个声域内高、中、低音平衡的基础上,中高音略微突出,而且有丰富的谐音,混响适度,失真小。

灰暗则指严重缺乏中高音,低音松弛,解析力差。

5.宽广与单薄宽广的声音频率响应好,高音明亮,低音充足,单薄的声音往往白缺乏低音或高音。

6.干与湿主要指混响效果。

混响时间短、深度不足表现为干。

混响过分,表现为湿。

声音的干湿有时是由软件所决定的,也可由听音环境引起。

7.现场感声音明亮、扩散好,有一定的混响,特别是800~5000Hz内声音较为密集,最接近于音乐厅的效果,称为现场感好。

8.平衡感频率范围宽,尤其是声箱各单元频率的衔接平滑,无凹凸,整个声音融合、宽广,听起来轻松、愉快,称为平衡。

9.冷暖感声音的冷暖感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冷的声音失真极小,非常平衡,器材有很好的物理指标。

而暖的声音是在声音平衡、失直较小的基础上,更带一些圆润、丰满的个性。

一般采用晶体管放大器的声音偏冷一些,电子管则有迷人的暖色。

声音的冷艳与温暖都不是贬义词,偏爱哪种音色因人而异。

在音质评价术语中,还有一些颇具针对性的字眼,如干净表示信噪比高,音乐信号之间相互干扰小:声音飘,反映声音不固定,混响过分:发沙,指有瞬失真存在,高次谐波多;发闷,指缺乏中高音:尖、粗反映了频率响应不均匀等等。

对音质的感觉评价,有时受到了的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听音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等响度,这个人们生理上固有的因素也是应当十分重视的。

只有声压达到90db时,人们对于高、中、低音响度上的感觉才是一致的,低于这一声压,人耳对高音和低音就感觉迟钝。

为此,一些放大器中都加有等响度电路,用以补偿人耳的这一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