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版块中图形的计算。包括:
圆柱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教学重点:
(1)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圆锥体积的计算。
3、教学难点:
(1)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2)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3)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的有关知识的基
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
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
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
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四、说教材
一、特点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点、线、面
和体的关系
课标教材新增设了一个由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立体图形。这一内容
的增加能使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个完整的认识。分别在教材的11页和
24页,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和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使学生
从旋转的角度全面地认识圆柱和圆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
换。在做转动纸片活动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猜测,再操作。
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们分了三步进行:①猜一猜:转出来是什么形状?
②自己动手快速转动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③强化辨析:出示
4 2 3 2
2 4 2 3
问:这两个长方形分别以4或2为轴旋转,得到的圆柱体一样吗?
为什么?
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得出结论:以长方形的哪条边为轴旋转,
哪条边就是圆柱的高,那么另一条边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最后再让学生具体说说上面两个长方形旋转后得到的圆柱的底
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
通过上面三步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有了完
整的认识。(圆锥的教学跟圆柱类似,在这就不再多做解释。)
二、从例题选材和公式推导的呈现形式方面的变化角度。
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意识与能力。
课标教材中例题的选取也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除了26页例3
沿用老教材的例题外,其他例题均来自与生活。如,对圆柱、圆锥的
认识。教材均通过列举大量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实物,在学生观察
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的
基础上引入。还有表面积实际应用中的例4,计算一顶厨师帽所需的
面料;圆柱体积实际应用中的例6,问杯子里能不能装下一袋奶?这
些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另外,课标教材中公式推导的呈现形式跟老教材也有所不同。在
以往这些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和表面积、
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例如,圆柱的特征,是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的。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教材从让学生自主探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开始,让学生动手操作,剪一剪并展开观察,再把展开得到的长方形重新包上,探索并发现此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这就为进一步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也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锻炼了学生空间想像的能力。
再比如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时候,是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的长、宽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怎样计算呢?在推导圆锥体积时则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来引导学生探索圆锥的体积公式。
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给我们的教学资源,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
三、关于习题的编写和处理
课标教材相对老教材来讲,从习题的选材,到呈现的形式上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如情景图,丰富多彩的形式,简洁明了的文字(条件和问题的提出多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都激发了学生无穷的解答兴趣。其中好多题目都是从学生熟悉的
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通过这些题目的练习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课标教材虽然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我们认为也有些许不足,比如习题只兼顾到联系生活实际,没有考虑到学生计算的基础,有些习题数据偏大,给学生的计算其实是增加了难度,对于这些题目我会具体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下面我就其中一些习题及处理形式跟大家交流,主要说一说新增加的习题,大家可以看着课本。
1、教材练习二中的第4题,考查学生对圆柱侧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的掌握情况。学生判断后,重点让学生谈谈理由。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把第
2、3个图形围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加强对圆柱侧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的关系的理解,发展空间观念。
第6题,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三道题的条件其实是相同的,都是已知直径和高,这样学生练习起来比较单一,因此我们把其中条件进行了修改,第一小题直径12改成了已知圆周长12.56;第二小题直径5改成了半径2.5。这样三种情况学生都进行尝试,相对来说比较全面。
第7~10题,是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的实际含义,把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弄清求的是圆柱哪些部分的面积。可以通过教具或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比如第7题,就可以用圆柱形纸筒代替压路机前轮滚动一周,使学生看到所压路面的面积就是前轮的侧面积。
第11题,是新增加的一个题目,对学生来说问题不大,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