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疡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 (消化性溃疡 )中医护理方案胃疡 (消化性溃疡 )中医护理方案一、常有证候重点( 一 ) 肝胃不与证 : 胃脘胀痛 , 窜及两胁 ; 善惋惜 , 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 ; 嗳气屡次 ; 口苦 ; 性急易怒 ; 喧闹泛酸。
舌质淡红 , 苔薄白或薄黄。
( 二) 脾胃气虚证 : 胃脘隐痛 ; 腹胀纳少 , 食后尤甚 ; 大便溏薄 ; 肢体疲倦 ; 少气懒言 ; 面色萎黄 ; 消瘦。
舌淡苔白。
( 三) 脾胃虚寒证 : 胃脘隐痛 , 喜暖喜按 ; 空肚痛重 , 得食痛减 ; 纳呆食少 ; 畏寒肢冷 ; 头晕或肢倦 ; 泛吐清水 ; 便溏腹泻。
舌体胖 , 边有齿痕 , 苔薄白。
( 四) 肝胃郁热证 : 胃脘痛势迫切 , 有灼热感 ; 口干口苦 ; 吞酸喧闹 ;浮躁易怒 ; 便秘 ; 喜冷饮。
舌质红 , 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 五) 胃阴不足证 : 胃脘隐痛或灼痛 ; 似饥而不欲食 , 口干而不欲饮 ; 口干舌燥 ; 纳呆干呕 ; 失眠多梦 ; 手足心热 ; 大便干燥。
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有症状 / 证候施护( 一) 胃脘痛苦1、察看痛苦部位、性质、程度、连续时间、引发要素及陪伴症状 , 做好痛苦评分 , 可应用痛苦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 ,记录详细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歇息 , 防止活动及精神紧张。
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刻报告医师 , 辅助办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 , 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 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 , 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5、遵医嘱艾灸 , 取中脘、神阙、气海、关元等穴。
6、遵医嘱药熨法 , 取胃脘部。
7、遵医嘱耳穴贴压 , 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等穴。
8、遵医嘱拔火罐 , 取脾俞、胃俞、肾俞、肝俞等穴。
( 二) 嗳气、反酸1、察看嗳气、反酸的频次、程度、陪伴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刻平卧, 发生时宜取坐位 , 可饮用温开水 ,若空肚时出现嗳气、反酸, 应立刻进食以缓解不适。
2013年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2013年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
主要症状: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Al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期:溃疡的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自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1.胃气壅滞证:胃脘胀痛,食后加重,嗳气;纳呆少馨,嗳腐,或有明显伤食病史,或有感受外邪病史并伴有风寒、风热、暑湿等表证;舌质淡红,苔白厚腻,或薄白,或薄黄;脉象以滑脉多见,或兼浮或浮数或濡。
2.胃中蕴热证:胃脘灼热,得凉则减,得热则重;口干喜冷饮,或口臭不爽,口舌生疮,甚至大便秘结,腑行不通;舌质红,苔黄少津;脉滑数。
3.胃络瘀阻:胃脘疼痛,状如针刺或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病程日久,胃痛反复发作而不愈;呕血、便血之后,面色晦暗无华,唇黯;女子月经愆期,色黯;舌黯有瘀斑;脉涩。
4.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
2024年胃疡中医诊疗方案
2024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嘿,各位,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用中医的方式治疗胃疡,也就是消化性溃疡。
这可是个棘手的问题,不过别担心,有了我这位有着十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保证让你对这个方案了如指掌!一、病因病机先来聊聊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胃疡的发生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
简单来说,就是心情不好、吃饭不规律、脾胃功能差,这些都可能导致胃疡。
具体来说:1.情志不遂:长期情绪压抑、焦虑、忧郁等,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功能。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会损伤脾胃。
3.脾胃虚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导致脾胃功能减弱,易患胃疡。
二、辨证分型1.肝气郁结型: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胸闷、善太息、脉弦等。
2.脾胃虚弱型: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食后加重、面色苍白、脉细弱等。
3.胃阴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胃脘疼痛、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脉细数等。
4.瘀血停滞型:症状表现为胃脘刺痛、夜间加重、面色晦暗、脉涩等。
三、治疗方案1.肝气郁结型: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和中止痛。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3.胃阴不足型:治法:滋养胃阴,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加减。
4.瘀血停滞型:治法:活血化瘀,和中止痛。
方药:失笑散加减。
四、辅助治疗1.饮食调理: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2.情绪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忧郁等情绪。
3.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脾胃功能。
五、预后与调护1.遵医嘱用药,按时服药。
3.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4.如有病情加重,及时就诊。
注意事项:1.药物使用要严格按照医嘱,别自己乱来。
2.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别贪嘴吃那些辣的、油腻的,胃不舒服你难受。
3.情绪管理要做好,别让压力和焦虑把病情搞得更糟。
4.定期复查,别以为症状缓解了就万事大吉。
解决办法:1.药物使用要精准,别看别人吃什么药效果好就跟着用,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按量服药,不舒服了及时反馈。
胃疡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疡病中医诊疗方案胃疡是指胃黏膜上出现的溃疡,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恶心等。
中医认为胃疡是由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湿热郁滞等因素引起的,因此中医治疗胃疡主要是调理脾胃、补气养血、清热解毒。
以下是一套中医针对胃疡的诊疗方案。
1.望诊: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胃疡患者常常面色黯淡、舌苔厚腻、脉象沉细等。
2.问诊:与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了解病情、症状、饮食习惯等信息。
关键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胃痛、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以及饮食是否刺激性的、饮食是否规律等。
3.切诊:通过对腹部进行按摩、敲打等手法,来进一步了解病情。
胃疡患者常常有脐痛或胃区疼痛,按压病灶区域会加重疼痛。
4.辨证:根据望诊、问诊、切诊的结果,进行辨证论治,确定疾病的辨证类型。
胃疡的辨证类型有脾胃虚弱型、气血不足型、湿热型等。
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脾胃虚弱型:主要表现为纳差、腹胀、消化不良等。
治疗原则是补脾和胃、健脾化湿。
可以使用中药杞菊地黄丸进行治疗。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调理脾胃功能,如足三里、中脘等穴位。
2.气血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胃痛、疲乏无力等。
治疗原则是补气养血、调理脾胃。
可以使用中药养心丸进行治疗。
针灸方面可以选择大椎、关元等穴位。
3.湿热型:主要表现为胃痛、口苦、口渴、口腔溃疡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健脾和胃。
可以使用中药香砂养胃丸进行治疗。
针灸方面可以选择足三里、合谷等穴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医治疗胃疡的过程中,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
患者应尽量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还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
综上所述,中医诊疗胃疡的方案包括望诊、问诊、切诊、辨证等环节,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辨证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同时,还应注意调整饮食习惯,保持充足的休息,综合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伴随有溃疡形成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胃疡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火上炎、湿热蕴结等原因所导致。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疡,中医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案,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脾胃虚弱型胃疡护理方案:脾胃虚弱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调理脾胃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以温煮、煎煮、炖煮等烹饪方法,减少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增加消化的蔬菜水果和粮食类食物,避免过度饱食。
-调理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脾胃补益:中医常用的脾胃补益方剂有六君子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配合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益气养阴、调理脾胃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2.肝火上炎型胃疡护理方案:肝火上炎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易怒、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降火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煮蔬菜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肝火降炎:中医常用的肝火降炎方剂有龙胆泻肝丸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肝明目、清热泻火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柴胡、黄芩、栀子等。
3.湿热蕴结型胃疡护理方案:湿热蕴结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苦、恶心、大便黏滞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解湿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少吃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清热解湿: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湿方剂有茵陈蒿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热解毒、清湿燥湿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连、黄柏、苦参等。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类型的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
中医院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23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6年)。
主要症状:胃院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脱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暧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滤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10年)。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专贝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二)疾病分期参考《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版)。
AI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1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粘膜皱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粘膜,陈红色瘢痕期。
22期:溃疡的新生粘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粘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1肝胃不和证:胃皖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暧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脾胃气虚证:胃脱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
色淡苔白;脉缓弱。
4.脾胃虚寒证:胃脱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
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5.脾胃湿热证:胃脱疼痛,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感口苦;恶心不适;泛酸;小便色黄短赤,大便粘腻不爽,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脉弦滑有力。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胃脘部冷痛,不欲饮食,呕吐清水,舌质淡白,苔白腻,脉沉迟。
治宜温中散寒,方用理中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胃脘部胀满,不欲饮食,口腔粘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宜健脾化湿,方用四君子汤加减。
气滞痰阻证:胃脘部胀痛,口中黏腻,嗳气频频,痰多易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宜行气化痰,方用二陈汤加减。
血瘀胃痛证:胃脘部刺痛难忍,疼痛不适,口干口苦,舌质暗紫,苔薄黄,脉涩。
治宜活血化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五、中药治疗:1、理中汤加减:黄芪、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陈皮、半夏、苍术、山楂、草果、厚朴、木香。
2、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泽泻、草果。
3、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泽泻、枳实、厚朴、生姜、甘草。
4、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五、中医调理:1、饮食调养:忌烟酒、辛辣、油腻、生冷、过饱、过饥。
宜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面条、蒸蛋等。
2、情志调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疲劳、情绪波动等。
3、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等。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本文介绍了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文章提到了诊断要点,如胃脘部疼痛、常伴有食欲不振、痞闷或胀满、恶心呕吐、吞酸嘈杂等。
文章还介绍了鉴别诊断和分型论治等内容。
治疗方面,文章提到了几种中药治疗和中医调理方法,如饮食调养、情志调理、生活调理等。
胃疡(消化性溃疡)路径释义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胃疡(消化性溃疡)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胃疡(BNP010)消化性溃疡(K25.901、K26.901、K27.901)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BNP010 (胃脘痛病——胃疡)K25.901(胃溃疡)K26.901 (十二指肠溃疡)K27.901 (多发复合性溃疡)释义胃疡目前没有单独TCD 编码,以胃脘痛病编码为一级诊断。
消化性溃疡包含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发复合性溃疡。
三、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TCD 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ICD-10 编码:K25.901、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2.疾病分期(1)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释义中医诊断符合胃疡,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进入路径前,患者均应完成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
标准的诊断应包括病位及分期。
如疑似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应尽快进行相应检查以确诊,一旦确诊,不能进入路径治疗。
患者诊断消化性溃疡S1期或S2期,如有临床症状,也应进入路径进行治疗。
胃溃疡(胃部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溃疡(胃部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介绍
胃溃疡,也被称为胃部溃疡,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形成溃疡的消化系统疾病。
以下是中医诊疗方案,可供参考。
中医诊断
1.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苍白、舌质是否红绛或淡白、苔色是否黄腻。
2. 闻诊:听取患者主诉,了解其疼痛感受的性质和位置。
3. 问诊:询问患者病程、饮食惯、精神状况等,以获取更多信息。
4. 切诊:用手指或锋利的器具轻轻压迫腹部,观察患者痛觉反应。
中医治疗方法
1. 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蒸煮的蔬菜和鱼肉。
2. 忌烟酒:戒烟限酒,避免刺激胃黏膜,减少溃疡的发生和恶化。
3. 中药治疗:根据个体情况,可使用中药来调理胃气、促进胃黏膜愈合和缓解痛感。
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 针灸疗法:通过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促进疗程,减轻疼痛感。
注意事项
1. 遵医嘱:中医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疗程和用量进行服用。
2. 避免诱因:避免造成胃刺激的诱因,如情绪过度激动、过度劳累等。
3. 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总结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作为胃溃疡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合理调整饮食,忌烟酒,使用中药和针灸疗法,以及注意遵医嘱和生活习惯的调整,有助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胃疡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本病种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1.病名1.1中医:胃疡(TCD编码BNP)1.2西医:消化性溃疡(ICD-10编码K29.303/K29.502/ K29.401)2.定义胃疡是指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
以经常性胃脘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类疾病。
而胃脘痛一般系指上、中、下三脘部位,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连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的疼痛。
3.西医诊断依据:消化性溃疡是指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3.1诊断要点:⑴症状: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服用抑酸药可缓解。
⑵体征:发作期上腹部可有轻压痛,缓解期一般无明显体征。
⑶胃镜检查:可于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或球后部见到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平整,边缘整齐的溃疡。
根据溃疡面可分为:①活动期(A期)A1期:溃疡基底部覆盖较厚白色或黄白色苔。
中心可见血痂或露出血管。
周围粘膜隆起呈堤状,充血,水肿、糜烂,呈明显炎症表现。
A2期:溃疡周边的炎症水肿明显减轻,白苔清洁,边界鲜明,边缘部分开始出现红色的再生上皮,开始有皱襞集中的表现。
溃疡面为灰白或褐色,苔膜边缘肿胀,边缘红润,光滑而柔软。
②愈合期(H期)H1期:溃疡缩小、变浅,白苔边缘光滑,周边水肿消失,溃疡周围再生上皮明显,呈红色栅状,皱襞集中达溃疡边缘。
H2期:溃疡明显缩小,但尚存在,白苔变薄再生上皮范围加宽。
③疤痕期(S期)S1期:粘膜缺损已完全被再生上皮覆盖,再生上皮发红呈栅状,呈向心性放射状排列。
此期瘢痕发红,又称红色瘢痕期。
S2期:再生上皮增厚,红色消失与周围粘膜大体相同,皱襞集中不明显,但可见粘膜集中像,又称为白色瘢痕期。
对诊断胃溃疡者应与胃癌相鉴别,可活检,并做HP检查。
⑷X线钡餐检查:可见直接征象(龛影)和间接征象(局部痉挛、激惹及十二指肠球部变形)。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
脾胃病科中医优势病种胃溃疡诊疗方案一、概述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形成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粘膜缺损深达黏膜肌层。
本病属于中医“吞酸”、“胃脘痛”范畴。
中医病名:吞酸病、胃脘痛病;西医病名:胃溃疡。
二、诊断【西医诊断】1.病史:典型的节律性和周期性上腹疼痛是诊断的重要线索,但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
2.大便隐血试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可呈阳性。
3.消化性溃疡的确诊需依靠内镜和X线贝餐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溃疡病最可靠、直接的方法。
内镜下的描述及判断参照日本的三期分类,即活动期(A期)、愈合期(B期)和瘢痕期(S期)。
【辩证分型】本病病位在胃,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其病因虽有种种不同,但其发病机理不外气滞、火郁、血瘀、阴虚、阳虚等。
本病辩证,当分寒热、虚实、阴阳、在气在血、可分为四型:1.肝胃不和证病机: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胃脘胀满,攻撑作痛。
痛牵及两肋,嗳气频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寒证病机:中气不足,胃失温养。
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绵绵不断,遇凉甚痛,空腹痛甚,得食痛减。
吐清水,纳差,神倦懒言,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细弱。
3.胃阴亏虚证病机:阴津不足,胃失濡养。
胃脘隐痛或灼痛,午后尤甚,或嘈杂心烦,口燥咽干。
纳呆食少,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少或剥脱或干而少津,脉细数。
4.瘀血停滞证病机:久病入络,瘀血阻胃。
胃脘疼痛有定处,如针刺或刀割,痛而拒按,食后痛甚。
或见吐血色红或紫黯、黑便。
舌质紫暗,脉涩或沉弦。
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愈合溃疡。
(2)防止复发,防治并发症。
(3)根除HP。
(4)抑制胃酸分泌。
(5)胃黏膜保护剂。
(6)手术治疗。
(二)、辩证施治2.中医辨证治疗(1)肝胃不和证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柴胡10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木香10克陈皮10克延胡索10克川楝子10克枳壳10克甘草10克。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引言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诊断和治疗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传统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对消化内科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
1. 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胃炎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病种,中医具有多种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胃炎。
针对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优化如下:1.1 中医辨证论治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胃炎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如胃胀、饱胀、呕吐、腹痛等,结合舌象、脉搏等辨证分型,从而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2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在胃炎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来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消食、健胃作用的中药方剂。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促进胃炎的康复。
1.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对于胃炎患者,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可以根据辨证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等。
2. 胃溃疡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胃溃疡是胃黏膜慢性溃疡的一种。
中医中对胃溃疡的诊疗方案可以优化如下:2.1 中医辨证论治胃溃疡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胃溃疡患者,辨证分型常见的有肝胃湿热、脾胃虚弱等,可以根据辨证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2 中药治疗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中药可以起到抑酸、止痛、保护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可以选用具有健脾胃、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2.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尤为重要。
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减少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荔枝、柿子等含酸食物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接受。
中医的优势不仅体现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还体现在特定病种的诊疗方案中。
本文就介绍中医在不同病种中的优势和诊疗方案。
一、消化系统疾病1. 胃炎和胃溃疡:中医认为,胃炎和胃溃疡是由于胃失和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胃脉和治疗胃气虚弱。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和推拿等。
例如,对于脾胃气虚引起的胃痛和消化不良,可以使用四君子汤加减或六君子汤来调理脾胃气血,增强胃脉功能。
2. 肝炎:中医认为,肝炎是由于肝火上炎或肝阴亏损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清肝热、滋养肝阴。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和针灸等。
例如,对于肝火上炎引起的黄疸和肝功能异常,可以使用龙胆泻肝汤来清热解毒,减轻肝脏负担。
二、呼吸道疾病1.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认为,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肺失宣降和痰湿阻塞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肺气和祛痰。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例如,对于肺气不宣引起的咳嗽和痰多,可以使用小青龙汤来宣肺化痰,促进气机畅通。
2. 支气管哮喘: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于外感风邪、五脏失调或情志不畅引起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祛风、散寒、疏肝和宽胸。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刮痧等。
例如,对于湿热痰壅引起的气喘和咳嗽,可以使用二陈汤来清热降湿,平喘化痰。
三、心脑血管疾病1. 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气血失调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调理气血和降压。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拔罐和推拿等。
例如,对于肾阳虚引起的高血压,可以使用左归丸来温肾阳、降血压。
2. 中风后遗症: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是由于气血不畅、痰积阻滞导致的。
中医的诊治思路是活血化瘀、开窍通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和艾灸等。
例如,对于痰瘀阻滞引起的言语不清和偏瘫等症状,可以使用通窍活血汤来祛痰活血,恢复脑功能。
胃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胃溃疡的定义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胃黏膜的破坏及溃疡形成。
它通常由胃酸和胃蠕动异常引起,常伴有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以整体观念来治疗疾病,胃溃疡也不例外。
下面是一份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1. 调整饮食惯:
- 避免吃辛辣、油腻、过热或过冷的食物。
- 注意饮食细嚼慢咽,不过量进食。
- 忌食刺激性食品如咖啡、酒精和烟草制品。
2. 心理调节:
- 学会放松身心,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 寻找适合自己的缓解压力的方式,如健身、读书、旅行等。
3. 中药治疗:
- 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由专业中医医生开具中药处方,根
据个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
-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香砂六君子汤等。
请遵医嘱使用。
4. 针灸疗法:
- 可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顺畅。
- 针灸治疗应在专业针灸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中医推拿按摩:
- 可通过按摩脊柱、腹部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消化功能的
恢复。
- 推拿按摩应由专业推拿师进行。
请注意,中医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整体调配,建议在专
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以上是一份胃溃疡中医诊疗方案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注意:上述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就医前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避免自行使用药物或疗法。
腹痛(胃溃疡)中医诊疗方案
腹痛(胃溃疡)中医诊疗方案什么是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及可及黏膜下层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而发生的下陷性溃疡。
胃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性疾病,多发于20~50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胃溃疡的症状慢性胃溃疡初期无明显症状,多表现为上腹疼痛或不适,饥饿时加重。
病程进展,疼痛时间延长,疼痛区域扩大,出现吞咽困难等症状。
严重时可出现呕血、黑便、贫血等情况。
中医诊疗方案辨证中医将胃溃疡分为阴虚型、阳盛型、气滞型和瘀血型。
不同类型的胃溃疡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1. 阴虚型胃溃疡症状:胃脘概括胀,口干咽燥,心烦急躁,手脚心热,大便干燥。
治疗:滋阴清热,宣胃和中。
药方:- 人参枣泥丸- 复方黄连素片2. 阳盛型胃溃疡症状:上腹灼热难忍,大便秘结,脉浮数。
治疗:清热泻火,降逆止痛。
药方:- 五味子泻心汤- 消炎止痛口服液3. 气滞型胃溃疡症状:腹胀,胃痛而拒按,嗳气,口臭,舌苔厚腻,脉弦。
治疗:理气健脾,和胃消食。
药方:- 四君子汤- 二陈汤4. 瘀血型胃溃疡症状:上腹引痛或绞痛,痛与饮食无关,按压或拍击痛加重。
脉结代。
治疗:活血化瘀,止痛和胃。
药方:- 舒血活瘀口服液- 桃红四物汤中医防治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防止过饥过饱。
2. 心理调整不要过于紧张,避免情绪波动,保持心情舒畅。
3. 生活惯保持规律的生活惯,避免熬夜及过度疲劳。
以上是胃溃疡中医诊疗方案的完整版,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中医内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诊疗方案
(2019年)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胃疡TCD编码:BNP010
西医病名:消化性溃疡TCD编码:
消化性溃疡是指暴露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区域(主要是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粘膜溃疡,有时可穿透粘膜肌层及浆膜层。
属祖国医学“胃疡”之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
主要症状:胃脘痛(胀痛、刺痛、隐痛、剧痛及喜按、拒按)、脘腹胀满、嘈杂泛酸、善叹息、嗳气频繁、纳呆食少、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次要症状:性急易怒、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小便淡黄。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第1项加次证2项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1)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中上腹痛伴反酸者。
(2)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史或现症者。
(3)胃镜证明消化性溃疡。
(4)X线钡餐检查证明是消化性溃疡。
(已去)
(二)疾病分期
A1期: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A2期: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H1期: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H2期: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S1期: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S2期:溃疡的新生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三)证候诊断
1.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
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4.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脉弦数或脉弦。
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脉细数;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苔。
三、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胃不和证
治法:疏肝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成:柴胡、香附、炒白术、陈皮、枳壳、木香、茯苓、乌贼骨、甘草。
中成药:舒肝颗粒3g 口服 1天3次。
康复新液10ml 口服 1天3次。
2.脾胃气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
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黄芪、木香、砂仁、三七粉(冲服)、炙甘草。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
康复新液10ml 口服 1天3次。
3.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组成:黄芪、党参、白芍、炒白、陈皮、干姜、白及、三七粉(冲服)、茯苓、炙甘草。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
康复新液10ml 口服 1天3次。
4.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泄热
方药:化肝煎加减
组成:丹皮、栀子、柴胡、赤芍、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茯苓、白及、三七粉(冲服)、炙甘草。
中成药:丹栀逍遥丸或达力通颗粒。
康复新液10ml 口服1天3次。
5.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
组成:北沙参、麦冬、生地、玉竹、石斛、百合、白及、三七粉(冲服)、太子参、山药。
中成药:康复新液10ml 口服 1天3次。
(二)中医特色治疗
1、中药穴位贴敷
中医辨证穴位贴敷:分为寒、热两个证型,在治疗过程中均可以取中脘、胃俞、脾俞、足三里四穴进行中药穴位贴敷。
(1)寒证:吴茱萸、小茴香、干姜、冰片
(2)热证:黄连、黄芩、乳香、没药、冰片
使用方法:辨证选用上述各组药物,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
状,置于无菌纺纱中,贴敷于穴位,胶布固定。
2、耳穴压籽:取胃、交感、神门。
3、针刺:辩证选用中脘、关元、足三里、脾俞、胃俞
4、其他治疗
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可选用胃镜下喷洒三七、白芨粉。
(三)予以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解痉止痛、保护胃黏膜等内科基础治疗。
(四)中医调护
1、饮食调护
2、心理调护
3、健康教育
四、中医治疗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难点:如何预防溃疡病的复发
应对措施:1.根除Hp治疗;
2.改变饮食习惯、
3.避免使用致溃疡病的药物。
五、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临床痊愈:原有症状消失。
2.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
3.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
4.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或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