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合集下载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3-26T14:22:58.91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作者:李伟王虎刘春雷[导读] 在实际石油开采过程中,通过不断应用微生物技术,李伟王虎刘春雷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油厂堡子湾作业区,陕西榆林 710200摘要:在实际石油开采过程中,通过不断应用微生物技术,可以不断提高原油开采效率,在实际开采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石油中微生物的有益活动,不断提高l的质量和效率在微生物代谢的实际过程中,相应的代谢物和代谢产物可用于原油的部分转化。

此外,它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原油和岩石等一系列特性,不断提高原油流动性,提高原油渗透效率,不断提高回收效率。

鉴于生物技术实际运作中最重要的联系是更合理地选择微生物菌株,我们必须根据战略、生长和繁殖的实际条件以及代谢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作出其他选择。

只有这样,原油的流动性和液体-固体界面特性才能进一步提高,并与其他作物相比较。

这种试验性生物技术有广泛的应用,操作简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资成本较低,效果迅速,底层和环境没有污染。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石油开采;应用;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因此,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才能进一步满足我国各行业对石油的需求。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介绍和了解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并进一步介绍和分析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激励因素,进一步探讨未来的应用方向和发展方向。

一、微生物强化采油技术概述与发展1.改进型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意义和特点。

微生物强化采油可通过向储油罐注入微生物所需要的独特菌株和营养物质,并利用石油作为原料、代谢气体或活性物质,帮助回收原油,从而改善石油的回收在采油业,微生物强化采油有许多好处:(1)成本低。

微生物在战略上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较长的反应时间和较强的适应性。

(2)简单的工作程序。

它可以通过常规设备实现。

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在蓬勃发展,研究人员经过反复研究与探讨后,创新出许多的高新技术,这些技术被应用在石油开采中。

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深受业内人员的关注。

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在石油开采中,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而且能够提高开采效率。

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随后讲述了它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最后探讨了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石油开采;应用引言:石油行业在我国占有较高的地位,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因此,利用微生物技术增加石油开采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石油资源可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目前,行业内人员不断研究,创新出开采石油的方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由于对环境危害小,被相关人员大范围使用。

它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的产物对原油起作用,从而达到石油开采的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应用也越来越娴熟。

为了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以及石油开采效率,研究人员将微生物技术应用在石油开采中。

1.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对微生物技术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在应用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微生物技术有成本低,操作简单,范围广等众多优点,所以受到了业内人员的关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中[1]。

微生物采油技术需要的材料非常广泛,可以很容易的获取,而且材料价格低廉,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资金。

除此之外,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在对原油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开采率非常高。

传统的石油开采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为了响应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号召,业内人员研究出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对环境几乎没有危害,地质破坏度也会降低到最小,而且微生物的存活率比较高,可以反复利用。

考虑到工作难度与开采成本,微生物技术是石油开采最好的选择。

1.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微生物采油技术由于自身的优势受到了企业、专家以及相关人员的关注,并在这一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争取研究出更好的技术来开采原油。

探究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究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究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作者:周晓明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09期摘要:当今中正在处于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使社会各界的生产效率的到了提高。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探讨0 引言目前辽河油田原油的开采能力在每年千万吨以上,能有如此高效的開采能力得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而微生物采油这一技术就是众多采油技术的一种,在辽河油田原油开采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此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开采过程中的成本消耗,更是大大的提高了原有的开采效率。

本文对利用微生物采油技术做出了一下几点分析。

1 微生物采油的技术原理微生物采油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加快原油中原有或新加入的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这些微生物的新陈代新的速度。

此过程中存在很多的物理、化学等反应。

由于原油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活动,促使原油的粘稠度降低,加大了原油的流动速率,从而使石油的开采工作得到了较大的便利,提高了开采效率。

微生物开采技术的具体原理可分为一下几点:①微生物在石油中以石油中的烷烃作为自身碳源,加快繁殖速度。

由于微生物的重组分结构可以利用烷烃中的代谢酶得到改变,也使得是有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使石油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②由于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存在CO2、H2等气体,这些由于微生物新陈代新所产生的气体不仅加大了油层的压力,还使石油的粘度大大降低,从而使是有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③微生物在石油中新陈代谢时还会产生有机物和活性剂。

产生的有机物可以很好的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

活性剂往往在微生物表面产生,这些活性剂可以使油藏岩石的湿润度发生改变,加快岩石表面的石油脱落,使石油开采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含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可以使岩石的孔隙因腐蚀而扩张变大,更有利于石油的渗透,从而加大了是有的开采率。

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探讨

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探讨

石油开采中微生物采油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切实将新研发的技术应用到石油开采领域成了当下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继传统三种采油技术后,所出现的能有效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

我国通过大量的实验与研究,证明其是能够广泛推广应用的。

本文通过该技术的概况、技术原理、现状和发展作简单论述探讨该技术。

关键词:石油开采;微生物采油技术;探讨一直以来,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一般只能采出油藏的一部分。

提高采收率,从而采出更多的原油,是国内外不断研究的重要课题。

而利用微生物来提高石油的采收率是传统方法如热力驱、化学驱、聚合物驱等方法之后,研发出的使用微生物有机活动的特性与其代谢产物用来提升石油采收率的一项新技术。

与传统采油技术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更明显的特点,如:应用范围广泛、工艺简便、成本低、不伤油层、环保等。

是当下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的一项新技术。

1微生物采油技术简述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新型采油技术,该技术是指,把各类合适的菌种和营养物质注入到油藏中,让其在油藏里繁衍成长,加强石油代谢速度,从而产生活性物质或是气体,用来降低水油界面张力,提高原油的开采率。

2微生物采油技术作用机理与优点该技术的作用机理相对比较复杂,目前石油开采中所掌握的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改变石油结构,降低其粘度。

微生物会以原油中的正构烷烃为资源进行繁殖生长,进而改变石油的结构。

微生物的老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油的物理性质,从而影响了石油固性的平衡,降低其压力与临界温度。

而它生长时排出的生物酶,可充分将石油进行降解,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石油的流动性,而且还能改善石油的品质。

2)微生物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诸如二氧化碳之类的气体。

而这些气体起到的作用是保持与增加油层的压力,使石油的粘度下降。

3)微生物同时能够产生各类化学物质,其聚合物可以在渗透地区很好的控制流速比,调整油层的吸水面,增加扫油的面积,提高采收率,同时产生的沉淀物具有良好的封堵功能。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

要 :针 对油层原油性质 , 在室内模拟 井下条 件 , 过测定 处理 前后油 井产 出的原 油组成 【 通 含蜡 量 和烃组
成) 和物性 ( 凝固点 、 牯度 )原油伴生水中有 机酸 的含量 和水 的表面张 力的变化 , 在室 内将 油 井产出的含 水原油与 微生物混合后测定生成气体的组 成 , 研究了微生物在油 层生存繁 殖及对原油 的作用 机理。现场试验见 到 了明显 的
维普资讯

9 ・ 2




20 02正
徽 生 物 果油 技 术 的研 究及 琨 塌 应 用
索忠英。杨建 华 王卫 国 , , , 申丽萍
( 1中原油 田分公 司采 油二 厂 工程技 术 太队

2中原石油勘探 局技 术安全监 测 中0 )
将微生物注入井眼或地层 , 通过微生物的繁殖 代谢产生的分解酶类对原油进行降解 , 能够直接将 原油中长链碳氢化 合物降解成短链碳氢化合物 , 降
低原 油的重 质烃 和 石蜡 组 分 , 少石 蜡 在井 眼附 近 减
作用前 作用后 1作用前 l作用 后
粘度( P ・) m as
凝 点( ) ℃
目前 , 国内外应用微生物 提高采收率的方式可 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微生物从油井油套中直接注 入油 层 , 关井 3 后 再开 井 生产 ,或将 营养 物 注 —4d ( 入油层, 激化油藏原始生物 )使其在地下发生新陈 , 代谢 , 提高驱油效 率。另一类是 在地面利用微生物 代谢作 用产 出其代 谢 物 , 然后 再 将 这些 代 谢 物 注入
的沉积 , 降低原油粘度 , 改善原油在地下的流动性 。
微 生物 在 油藏 中 的新 陈 代谢过 程 , 还产 生 大 量 的生物产 物( 甲酸 、 乙酸 等 )表面活性 剂 、 机溶 剂 、 、 有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把微生物引入到油层中,让微生物在油层内部进行生长繁殖,产生代谢物,进而降低石油开采工作的难度,提升石油开采工作的效率。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主要技术原理是,微生物将石油当中的烷烃作为自身的营养源,进行生长繁殖相关的化学反应同时产生代谢物。

烷烃中的代谢酶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在微生物进行生长发育时,会改变石油的现有结构,从而让石油的属性发生变化,最终让石油表面的活性得到加强。

微生物生长发育所产生的代谢物,还能够让油层的压力更强,对石油层级的黏稠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进而让油层有更强的流动性。

微生物在生长发育时所产生的很多代谢物,还能够让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更小,进而让原油有更强的表面活性,最终让石油开采工作可以更加高效的进行。

微生物在生长发育的过长中,可以生成多种酸性物质,这类物质可以让原油附近岩石内部盐的溶解速度更快,从而让岩石的孔隙变得更大,进而导致岩石的渗透性变得更强,最终实现石油更加高效的开采。

当前阶段,我国的石油消耗量在不断增加,虽然有一些新的油田发现,但是石油的开采难度也变得越来越高,石油的开采效率严重不足,石油的持续稳定供应有很严重的风险。

为此,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保障我国石油开采行业的稳定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一种较为良好的解决方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所需的资金投入较少,同时和传统的石油开采技术相比,微生物采油技术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操作流程也较为简单,最为关键的是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大幅提升石油开采工作的效率。

所以,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十分关键的石油开采技术,它的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微生物水驱技术微生物水驱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当中,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先吸附再分离。

微生物水驱技术的基础为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借助微生物生长发育时所产生的代谢物对岩石中的油滴进行收集,进而实现石油的开采。

微生物水驱技术的核心是微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这类物质可以对原油进行吸引,从而把岩石中的油滴转变为混合的流动液体,通过这种方式,让原油混合物可以流动起来,从而实现石油更加高效的采集。

靖边黄家峁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

靖边黄家峁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试验
d i 03 6 / i n 1 0 — 8 62 1 ..1 o: .9 9 s .0 6 6 9 .0 120 8 1 .s
1 开采 现状
黄家峁油田处于陕北斜坡构造单元的中部 ,是
靖边 油 田所辖 的主力 区块之 一 ,主要 开采 层 位延 9 层 。储 层 孔 隙度 1. ,渗 透 率 231 0 r , 74 % 6 .X1 n
分 发挥 菌种 的作用 ,其施 工液 的体 积按 下面 的公式
3 一 8
油气 田地 面工 程 ( tp/ w h= :/ ww.q d cc r) t y t mg . n o
压力 为 9MP ,泵 车 的压力 为 1 a a 0MP ,然后 观察 试
物 注 入其 中 ,利 用 细菌 的 活动及 代 谢 产物 的作 用 , 将 油层 中的残余 油采 出 ,从 而提高 采收率 。
验效果。施工时液体浓度决定了微生物的繁殖状况
( )微生物在油层中增殖 ,形成生物量 。特别 和扩散速度,其直接影响采收率 ,因此必须保证菌 1 液 的使 用量 ,一般 采用 经验公 式进 行计算 是 产黏液 的细 菌 ,当密集成 团 时 ,可选 择性或 非选
990 ,月 产 油 1802 ,综 合 含 水 8 . %。 9. 4 7 . t 3 15 0
3 试验及效果 分析
平均 单 井 日产 液 1 . m , 日产 油 1 5t 25 。 . ,综 合 含 水 3 1 微 生物 的用量 及 注入方法 9 . 8 .%。现 在处 于低压 、低产 的 开发 水平 ,产 量 递 89 在黄家峁注水站 ( 靖边采油厂 三号注水站 )采 减 快 ,稳产 难度 大 ,水驱效 果 变差 。经 过多年 的天 用 注水管 网和 作业 车进行 微生 物试 验 。该 区域是 采 然能量开采和注水开发,油 田已进入高含水开采期 。 用 不 规 则 的面 积 注 水 ,注 水 井 共 有 1 ,辐 射 油 3口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
5、微生物能对原油降解,降低原油粘度。
三、微生物驱油筛选
(一)、微生物的筛选 1、菌种筛选原则 ⑴、菌种应以适应高温、高盐、高压油藏条件为核心 原则。(耐温:80℃,耐盐:25×104mg/l); ⑵、菌种应对环境与人体无害; ⑶、所筛选菌种活性优良,性能稳定;
三、微生物驱油筛选
(一)、微生物的筛选
流程联接示意图
四、现场应用工艺
(三)、施工步骤
1、微生物菌液注入前,测吸水剖面; 2、根据剖面测试结果,对注水井进行调剖(目的改善 注入井吸水剖面,使微生物有效注入目的层); 3、调剖结束后,恢复注水,一星期后测吸水曲线、压 降曲线、吸水剖面(若目的层未启动,则对其进行重炮 或酸化解堵等); 4、配注流程准备:主要包括菌液储罐、配注泵、井、 站流程改造及整体配套、注入流程的试运转等; 5、注入水质分析;
二、微生物驱油机理
根据室内研究和实际资料,微生物驱油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微生物可明 显降低油层中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改善驱油效率;降低原油的粘度,改善 油、水流度比;对油层孔隙进行选择性封堵,改善驱油波及效率,从而提高 原油采收率。作用机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微生物的粘膜及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改善孔 道壁面的润湿性,能使粘附在地层岩石表面的原油脱离 下来,提高洗油效率;
(三)、微生物室内评价
1、微生物适应性评价试验
⑴ 、高温高压实验 试验在地层条件下不同菌种利用不同N源的生长情况。 ⑵ 、配伍性实验
试验地层环境是否适合于细菌生长和生存,筛选的微 生物与本源细菌及在原油中的生长情况。
(三)、微生物室内评价
2、驱油试验 当水驱含水达92%-95%以上时注入微生物菌液,驱油
试验可提高采收率15%以上,同时能降低产出液中的含水 率;采收率与注入浓度和注入体积有关。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发表时间:2011-03-29T15:14:53.917Z 来源:《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于哲[导读] 油井吞吐仅仅可以作为一项增油措施,而不能实现微生物驱油。

吉林油田扶余采油厂(138001)于哲【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包括三大技术: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技术、菌种放大培养技术、现场注入工艺技术。

其中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

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十多年研究,菌种及菌种放大培养技术已成熟,现场注入工艺技术一直不能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本文从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着手,探索适应吉林油田工业化推广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注入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油田已开发油气田21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亿吨,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186亿方。

在已开发的油气田中,以扶余、红岗等为代表的老油田目前含水已接近90%,处于注水开发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突出;而以新立、乾安等为代表的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逐年深入,新增增量的品位逐年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新增储量的动用难度越大越大,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接替技术保障老油田的稳产,新增储量的有效动用。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生物采油及其多样化的驱油机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行业的青睐。

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吉林油田现已形成了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一系列微生物采油配套技术,掌握了菌液及营养基生产、运输、注入、监测评价等相关工艺技术。

但是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菌种经过发大培养后,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目的菌种不被空气、注入设备等介质中的杂菌污染,又要保证目的菌的活性不被破坏,同时菌种所需的营养基也必须采用合适的注入方式,才能保证目的菌在地层中得到更好的繁殖代谢。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摘要:中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采。

针对油田开发中后期油井产量逐渐下降,利用微生物采油对中后期油田的采收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笔者由微生物提高采收率原理、微生物适应的地层环境和微生物采油的特征为方向来阐述,并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给予评价包括存在的不足之处。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定义是利用筛选的微生物菌种的有益活动及产生的生物气和活性物质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其中具有适合范围广、工艺简单、持续时间长、见效快、易于控制等特点,是目前发展前景很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关键字:微生物原理一、微生物采油原理微生物采油法通过向油藏注入特点的菌种及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使菌种能够在油藏中繁殖并且以石油为原料,代谢出的气体或活性物质来帮助原油开采,降低水油比等方法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1.1降粘法微生物能降低原油粘度,微生物以高碳正构烷烃为碳源,由于微生物生长时代谢产物生物酶,在生物酶的作用下,将高碳正构烷烃降解,降解后的原油重质组分减少,轻质组分增加,原油的粘度下降,从而减小原油在地层中的流度比,大大改善了原油品质。

1.2表面活性剂法微生物产生的具有表面活性剂特征的化合物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如鼠李糖脂、海棠糖脂、槐糖脂等。

会吸附代替了不在界面上的不平衡的分子,使油水界面张力(δ)下降,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地层表面的吸附,使亲油面转为亲水表面,增大油对地面表面的润湿角(θ),由粘附功w=δ(1+cosθ),可知界面张力(δ)下降或油对地层表面的润湿角(θ)的增大都会使粘附功下降,粘附功越小,油越易从地层表面掉下来,从而提高洗油效率。

1.3生物气法微生物在代谢中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使原油粘度下降,体积膨胀,利用气体的膨胀能将原油驱入井底同时气泡会产生贾敏效应增加水流阻力,可以提高波及系数。

1.4生物酸法微生物产生的酸可以解除碳酸盐岩中的孔隙及裂缝中的堵塞物质,提高地层渗透率,为原油提供流动通道。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驱油技术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不断开采,石油储量逐渐减少,因此提高石油采收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微生物驱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技术。

通过将特定的微生物注入油藏中,使其与原油相互作用,改变原油的物理性质和流变性,从而提高采收率。

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已成为石油工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降低原油粘度: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原油的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其更容易流动。

改变原油结构: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可以与原油中的烃类物质发生反应,改变其结构,从而增加其流动性。

产生气体:微生物在油藏中代谢时会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这些气体可以驱动原油流动。

改善油藏条件: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的某些物质可以改善油藏的物理性质,如渗透率和孔隙度,从而提高采收率。

优点:微生物驱油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环保等优点。

由于该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来提高石油采收率,因此可以针对不同油藏的特点进行定制化应用。

缺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实施需要大量的微生物和相关设备,同时需要确保微生物在油藏中的存活和代谢。

该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油藏的地质条件和流体性质等因素,因此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随着人们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提高石油采收率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问题。

微生物驱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微生物驱油技术将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采油技术。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将有望发现更多的微生物种类和代谢产物,为该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摘要:微生物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通过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石油的相互作用,实现原油的增产。

本文对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及不足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

微生物采油技术试验研究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作为一种环保且高效的新型采油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

在油田环境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原油中的有机物,产生表面活性剂、溶剂等物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帮助原油更好地从地下岩层中流出。

相较于传统的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针对性强等优点。

本文旨在研究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如何通过实验研究优化该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性,可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可提高采收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然而,微生物采油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油田环境要求较高,微生物生长速度慢等。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别从不同油田采集油样,并利用微生物进行分解。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提高采收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为优化技术,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微生物种群优化,提高微生物分解速度;改善油田环境,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结合其他采油技术,提高采收率。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环保、高效等优势,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为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潜力,应加强微生物种群优化、改善油田环境并结合其他采油技术。

展望未来,随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深入研究,该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摘要: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一种提高采油效率的重要方法。

本文综述了该技术的目的、意义、分类、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总结了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和不足,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引言:低渗透油层是一种复杂的石油地质储层,由于其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开采难度大,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油效率。

物理化学采油技术是其中之一,主要包括物理采油技术和化学采油技术两大类。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Key words:MEOR;microbial flooding;single well huff-n-puff;oil recovery mechanism;Shengli Oilfield
微生物采油是通过向地层中注入营养液(激活
油方向运动,在油水界面原位生长、繁殖和代谢,实
剂)或微生物,利用油藏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代谢
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林军章 1,2,汪卫东 1,2,胡 婧 1,2,吴晓玲 1,2,谭晓明 1,2,丁明山 1,2,曹功泽 1,2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
2. 中国石化微生物采油重点实验室,山东 东营 257000)
摘要:胜利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历经二十多年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机理研究取得深入认识,技术体系日趋完
gle well huff-n-puff technology. As of December 2019,MEOR technology had been applied in more than 400 oil wells with
single well huff-n-puff,with a cumulative oil increase of 8×104 t.
L,现场试验取得突破,2016 年 8 月开始实施微生物
元的缔合力,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流动性[16]。
藏,油藏温度为 93 ℃,地层水矿化度超过 60 000 mg/
降低 H=H 分子间和芳香环系的键能,减弱结构单
驱后,区块综合含水率从 91% 下降至 83%,产量从 9
TAN Xiaoming1,2,DING Mingshan1,2,CAO Gongze1,2

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

探讨微生物技术在石油开采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兴起,并不断扩大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

石油作为能源行业中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石油产业也在该社会形势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油田的各项开发技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许多油田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了三次采油阶段,热力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油技术等,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油田中,但是各种技术均有一定的缺陷。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微生物技术的不断更新,其也能够应用于石油行业,成为一种新型的采油技术,即微生物采油技术。

本文简单说明了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种类和特点,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最后阐述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包括微生物水驱、微生物吞吐法、微生物调剖法、微生物清蜡技术等,为从事采油事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油田微生物技术采油机理作用应用研究前言现代石油产业的发展,各项采油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微生物采油技术则是其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其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繁殖或者新陈代谢的作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其一般应用于三次采油中。

传统的三次采油技术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剂仅仅是一种普通物质,其在注入地层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液流载负才能达到指定的方位,且在进入的过程中消耗极大,或者会失效。

因此其对原油的采收效果十分有限,某些化学剂还会对地层产生影响,破坏环境等;而微生物则是有生命的物质,其数量庞大且活性较强,其能够有效的引起化学反应,产生特殊的物质,改造有机物或者将其完全分解,其在进入油藏内部后,能够把靶向消耗在极为重要的油藏部位,不会破坏环境,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种类及特点根据微生物反应场所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采油技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具体情况如下:①地面法先在地面利用设备将其工业化发酵生产,并将有价值的代谢产物分离出来,包括其发酵时产生的聚合物、糖分脂、磷脂、脂肽、脂类蛋白等物质,将其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输入至油藏,达到提高采油率目标;②地下法使用各种设备使微生物在油层中发酵,而油藏就是其反应的容器,即为地下法。

微生物采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技术
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与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地上微生物采 油技术是指在地上经微生物发酵工程研制、生产微生物的 某种代谢产物,如生物多糖聚合物或生物表面活性剂,将 地上发酵产品注入油藏而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技术的实质
是利用选育的优良菌种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制剂的技术。
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是指将在地上模拟油藏条件筛选的微 生物菌种与营养物注入油藏,微生物在油藏中运移,生长 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作用于原油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或用生长繁殖的菌体细胞及代谢产物封堵贮油岩层大的孔 道,调整水驱油剖面;或只将营养物注入油藏,激活油藏 内的原生微生物,靠其生命活动提高原油采收率。
封堵法;微生物压裂液压裂法;微生物清蜡处理法。Βιβλιοθήκη 6.1.1 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
目前,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主要是在地上发酵生产采油 中广泛应用的微生物多糖和微生物表面活性剂。 1.微生物多糖 采油中最具开发应用潜力的是野油菜黄单胞菌产生的 胞外多糖黄原胶。
微生物产生的有重大应用潜力的微生物多糖见下表。
表7-1 微生物 野油菜黄单胞菌 假单胞菌属 棕色固氮菌 黏质甲基甲胞菌 塔希提偶式植病杆菌 微生物生产的生物聚合物 微生物 印度产粘固氮菌 肠膜状明串珠菌 出芽短梗霉 乙酸钙不动杆菌 生物聚合物 PS-7 Dextrans 普鲁兰 Emulsan
“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该术语目前特指地下微生物
采油技术。地下微生物采油技术是目前微生物采油研究和 开发应用的主要方向。
采油界普遍认为,地上微生物采油技术实施的是微生
物纯种发酵,产品单一,且成本较高。如将筛选的微生物 混合菌种或单一菌种,注入贮油岩层,在贮油岩层这个巨 大的天然的发酵罐中生长繁殖,产生多种代谢产物,菌体 细胞和多种代谢产物联合作用于原油,改变原有的某些物 化性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针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

针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

针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日益增高,为保证更好的开采石油,现阶段有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应用到石油工业的开采过程中,其中微生物采油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一项常用的三次采油技术。

本文将通过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特点以及优势研究,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业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现状;采油机理前言:石油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物质,其采收率不光是石油基础工业,并且是所有工业界极其重视的问题。

在所有能源资源的开发中,石油的采收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我国石油开采业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石油的采油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开采工作对油层的破坏,为我国的采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国内外技术现状1.1国外技术现状1926年,美国科学家提出了细菌采油的设想。

至上世纪50年代,美国、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相继进行了微生物采油的工业规模现场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进入七十年代随着世界石油危机的爆发,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对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步伐。

上世纪九十年代微生物采油技术在美国及前苏联的矿场应用标志着工业化应用阶段的到来。

美国国家石油能源研究所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微生物采油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自1986年直到1993年,通过注入微生物试验,原油产量增加20%,并且发现微生物能改变亲油性岩石的润湿性,这将大大降低残余油饱和度,美国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日本学者通过向生产枯井中土著微生物注入外源营养物,发现土著微生物利用酵母提取液可以从已经枯竭的气井中回收到天然气。

2012年有研究团队从油藏中分离出的嗜热土芽胞杆菌H9,该微生物是可以在高温、高盐并以原油为唯一的碳源的环境下生长的兼性厌氧性微生物,通过实验表明,该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可以产生一类在石油工业中能提高采收率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2013年从伊朗西南部的一个高盐的油矿中分离出一株阴沟肠杆菌,该菌株生长过程中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为 1.53g/L,能使油水表面张力降低率达到56.9%~88.9%。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55一、前言原油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物质,其汽油、柴油产品是重要的燃料,其烯烃、芳烃产品是化工产业重要的基础原料。

由于原油是一次化石能源,因此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很多石油公司研究的重点方向。

目前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几种途径,包括聚合物驱油技术、气体混相驱油技术、物理采油技术、化学试剂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等。

依托于现代微生物、基因遗传技术的发展,微生物采油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微生物采油技术的优点现代化微生物技术在油田开采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使得开采技术不成熟的枯竭油田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相较于化学采油、物理采油技术、注入气体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简单,油田在原油的工程、设备技术上就可实现微生物采油技术改造,相较于其他采油技术改造,改造成本低且操作简单;(2)微生物采油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油田,如深海油田、油砂、稠油开采等,尽可能的实现勘探油气储量的高采收率;(3)微生物采油可以通过停止注入营养液的方式实现,工艺过程灵活可靠;(4)使用的微生物可以通常的进入到尤其岩层的细小裂缝和死区中,提高油气采收率,且不会再裂缝中产生结构腐蚀和堵塞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油田运营维护成本;(5)微生物的繁殖具有选择性,对油气岩层其他区域的破坏、污染程度很小;(6)利用微生物的自由辅助功能,可以长时间发挥功能。

三、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微生物采油技术原理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通过室内培养外源微生物,注入到采油地层后,利用微生物的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溶剂、乳化剂等功能,改善水的驱油性和油气岩层空隙表面内部的润湿性。

另一种是直接向采油地层中注入微生物,注入的微生物以地层中的烃类物质、矿物质以及人工辅助注入的糖类物质等为营养液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原位产出的有机酸、低碳醇、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碳等可以提高采油率。

四、影响微生物活动的岩层条件1.地层中的矿物质油气地层主要由岩石物质和矿物质组成,石油主要储藏在地层中的裂缝或者空隙当中。

微生物采集石油的方案

微生物采集石油的方案

微生物采集石油的方案.txt用快乐去奔跑,用心去倾听,用思维去发展,用努力去奋斗,用目标去衡量,用爱去生活。

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贫家富,和睦就好。

1.概述1.1石油开采石油是一种复杂的烃类混合物,这些烃类可能以气态、液态或者沥青质的固态存在,它一般在地下的沉积岩层中存在,液态烃俗称为原油,它存在于储油岩层的孔隙中,孔隙的大小不同,因而开采时的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

在没有外压的情况下,孔隙中的原油很难溢出。

常规的一次采油是油井建成之后,靠地层压力将原油压至地面,能开采出原油量的30%左右;二次采油需加压、注水、注汽等,靠水或气体的流动将油从油井驱至地面,能获得总储量的10%~20%,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由于吸附在岩石空隙间难以开采,因此需要用新的方法将其开采出来,这就需要三次开采油。

三次采油的主要机理是降低原油黏度,或增加注入水的黏度,缩小油水之间的黏度差,控制水的流动性,提高驱油面积,从而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常规的三次采油方法有:热驱,蒸汽驱油,化学驱油(包括表面活性剂驱油和聚合物驱油)以及微生物采油。

常规的化学驱动费用都比较昂贵,而微生物采油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向着经济开采原油的目标迈出第一步。

利用微生物开采枯渴的油层是目前最经济的方法,应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开采出流动的原油,而且可以开采出不动的石油,并能使枯渴井延长寿命。

多年以来的研究证明:微生物采油是一种最有前途的强采方法。

1.2微生物采油技术概述微生物采油技术,即微生物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g MEOR),是通过将筛选的微生物注入油藏,利用微生物在油藏中的有益活动,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油藏中液相和固相的互相作用,对原油/岩油/水界面性质的特性作用等,改变原油的某些物理化学特征,改善原油的流动性质,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综合性技术。

采油微生物代谢过程中除了产酸,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气体等代谢产物外,还产生聚合物和有机溶剂等,所有这些代谢产物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作用于地层原油,改善原油的性质,以利于原油的开采,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目前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也是21世纪一项高新生物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探索
【摘要】微生物采油技术研究中包括三大技术:菌种筛选及性能评价技术、菌种放大培养技术、现场注入工艺技术。

其中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

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技术经过十多年研究,菌种及菌种放大培养技术已成熟,现场注入工艺技术一直不能满足工业化推广应用的需求,本文从吉林油田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着手,探索适应吉林油田工业化推广应用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现场注入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现场注入工艺
截止到2009年末,吉林油田已开发油气田21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亿吨,动用天然气地质储量186亿方。

在已开发的油气田中,以扶余、红岗等为代表的老油田目前含水已接近90%,处于注水开发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突出;而以新立、乾安等为代表的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低,注水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随着勘探工作的逐年深入,新增增量的品位逐年下降,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新增储量的动用难度越大越大,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接替技术保障老油田的稳产,新增储量的有效动用。

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蓬勃发展,微生物采油及其多样化的驱油机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石油行业的青睐。

通过十多年的研究,吉林油田现已形成了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一系列微生物采油配套技术,掌握了菌液及营养基生产、运输、注入、监测评价等相关工艺技术。

但是研究中发现,微生物现场注入工艺技术是决定微生物采油技术能否工业化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菌种经过发大培养后,在输送和注入过程中,既要保证目的菌种不被空气、注入设备等介质中的杂菌污染,又要保证目的菌的活性不被破坏,同时菌种所需的营养基也必须采用合适的注入方式,才能保证目的菌在地层中得到更好的繁殖代谢。

1油井吞吐试验
吉林油田到目前为止共进行了五个阶段的微生物现场试验,注入工艺由经历了井口注入、管线注入、配水间管线注入逐渐演化过程。

微生物现场试验初期,主要进行油井吞吐试验,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外源微生物在地层条件下能否存活,其代谢产物在地层中是否具备堵塞大孔道的能力。

现场注入工艺主要采用井口注入工艺:即菌种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发酵后,按照菌液:营养基=1:10的配比在培养站配液,利用罐车将配好菌液运送到注入井井口,再利用泵车注入油井,每口井注入300方,注入速度30方/小时,注入过程中每4小时取样一次,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

注后关井20天开抽,同时取样分析目的菌浓度、杂菌浓度、杂菌种类变化。

以CJF-002菌为目的菌的微生物吞吐试验,共注入6口井,检测结果表明:CJF-002菌和其所需的营养基采用井口注入,只要罐车灭菌彻底,注入时间低于10小时,在注入过程中不滋生杂菌,且CJF-002菌能够在地层中很好的繁殖,其代谢产物具备堵塞大孔道的能力。

2微生物连续注入试验
油井吞吐仅仅可以作为一项增油措施,而不能实现微生物驱油。

所以2000年设计微生物管线注入工艺:从微生物培养站向试验区(东24~26区块)铺设了一条4000米的管线,菌种在微生物培养站放大培养后,同样是按照菌液:营养基=1:10的比例配液,再通过管线输送到注入现场配水间,再由配水间通过分别输送到2口注水井井口,配水间到2口注水井的距离约200米(见图1)。

图1 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流程图
现场监测数据表明,管线中杂菌的不断积累,注入后期井口杂菌浓度达到了1×108cells/ml以上,高于目的菌的浓度3个数量级(见图2),严重影响目的菌的注入效果,导致2000年微生物现场试验的失败。

图2 管线注入过程中目的菌和杂菌监测结果
2001年吸取上一年失败的教训,将注入工艺改为利用清水将放大发酵后的菌液通过管线输送,利用罐车将营养基原液运至配水间,在配水间配液,通过注水管线分别输送到注水井井口(见图3),现场试验取得了成功(见图4)。

图3改进后的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流程图
图4 微生物现场试验(东24~26区)效果
3微生物现场工业化试验
在微生物连续注入现场试验取得成功的基础上,为了扩大现场试验规模,现场试验区由东24~26区块调整东50~57区块,该区块距微生物培养站较远,铺设管线费用较大,所以改进后的微生物连续注入工艺就不适应现场扩大试验的需求,为此在尽量保证菌液连续注入的情况下,同时兼顾管线中不产生杂菌这一要求,设计了配水间小段管线注入工艺(见图5)。

该工艺是由菌液和营养基运输和注入两部分给成。

即在微生物培养放大发酵后的菌液、营养基原液由运输罐车运送至试验井所在的配水间,在配水间按注入主案要求的注入量及注入比例进行配液,再通过配水间原有的注水管线进行小段塞注入。

图5配水间小段塞管线注入工艺流程图
4微生物现场工业化试验
正因为配水间小段塞管线注入工艺的成功设计,微生物提高采率现场试验2008年进入微生物工业化试验阶段。

工业化试验区仍选在扶余油田东区,试验区块为东12~3区块(见图6)。

图6微生物工业化试验区井位图
该区块共有油水井总数225口,其中油井185口,水井40口,平均单井产液9.4t/d,产油0.7t/d,含水91.86%。

截止到2007年12月,该区块累计产液217.062×104t,累产油134.821×104t,累计注水1912.813×104m3,采出程度28.58%,预计水驱最终采收率36%。

2008年在扶余油田东区进行30个注采井组的微生物注入试验,根据方案设计划,30个井组分三批次进行注入,第一批注入9个井组,分别注入90天和45天,第二批注入10个井组,注入时间60天,第三批注入11个井组,注入时间60天,截至到2009年10月31日,试验区累计增产原油15236t,井组平均含下降5%水,投入产出比1:1.5。

说明配水间小段塞管线注入工艺适合较大规模的微生物注入试验。

5结论与认识
该注入工艺管线中的营养基和菌液通过注入水进行间歇性冲刷,可以有效的控制杂菌的生长(见图6)。

且由于该注入工艺利用配水间原来的注水管线,根据扶余油田现有井网,一台注入泵一次性可以注入5~10个井组,大大扩大了注入规模。

另外该注入工艺不需要铺设新的注入管线,仅需要培加菌液和营养基运输车辆,同时在试验区块改变时,运输的车辆可以重复使用。

所以该注入工艺流程简单、成本低、注入效率高、且杂菌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随着试验范围的扩大,该注入工艺中也暴露出它的一些缺点。

第一对于微生物培养站距试验区5公里以上者,因运输费用增加,该工艺不适合应用,第二对于配水间距注入井组超过300米的,还没有进行杂菌滋生试验,第三该注入工艺冬季施工,必须考虑保温。

参考文献
1马立文等论著.低渗透油气田研究与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形小杰等.微生物采油试验研究与应用.吉林石油科技,2004,V ol.
23 No.2
3岑沛霖等论著.工业微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129~134
4李羡春等.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研究.石油
勘探与开发,20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