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马史诗三位主要英雄形象论析

一、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耳

在西方文学史上,赫克托耳是作为阿喀琉斯的衬托或参照而定位的。实际上,在《伊利昂纪》中他们分别是交战双方的主将,代表着不同的古代英雄类型。

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赫克托耳是一个富于理性的、成熟的政治军事领袖,是具有强烈的悲剧色彩的古代氏族英雄形象。阿喀琉斯“冲冠一怒为红颜”,因阿伽门农夺走他的女俘而“愤怒”,任性退出战争,这从个人而言,固然有其充分的理由,但阿喀琉斯却是希腊一方举足轻重的战将,因而这种无视希腊人整体利益而意气用事的结果,导致希腊联军节节溃败,几乎覆亡而赫克托耳以群体利益为重,他作为特洛伊一方的主帅,既身先士卒英勇赴战,对敌我的强弱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又对特洛伊的生死存亡,对母亲、妻子和弟媳海伦皆极富责任感。众所周知,特洛伊战争的直接起因是赫克托耳的风流弟弟帕里斯诱拐了全希腊最美艳的女子海伦,战争的深层原因则瘫族岭解体阶段异族部落之啦相缄和掠夺财汽赫克托耳虽知因此耐发的战争是己方理曲并有严重的后果,但他并不视海伦为红颜祸水之类的妖孽,而是尊重这位前斯巴达王后恰如其份,毫不怨恨她给全体特洛伊人带来的十年麻烦和毁灭的阴影,表现出感人的男子汉风度和深明大义的英雄襟怀。

尽管赫克托耳就性格而言是比阿喀琉斯更完美的人,但他不幸生于以普力与武功论英雄的荷马史诗时代,因此当他面对着更为神勇一的阿喀琉斯时,他为群体献身的高度责任感便转换成强烈的悲剧色彩他无可选择地走向与阿喀琉斯的决斗,义无反顾地走向死亡在《伊利昂纪》中,有三个女性形象从不同的角度强化了赫克托耳「的完美性格中所蕴含的悲剧性前述的海伦、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赫卡柏是赫克托耳之母,她在儿子参战问题上表现出一种豁达大度的战争女神的英雄气概,率领特洛伊妇女在希腊大军兵临城下的困境中祈祷雅典娜赐恩,鼓励儿子英勇杀敌,而阿喀琉斯之母戒提斯虽为女神,言行却与凡间之母无异—一她在战争问题上待阿喀琉斯如同婴儿。史诗中这两位母亲在儿子决战前夕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赫克托耳无愧于他英雄般的母亲。赫克托耳之妻安德洛玛克是古希腊文学中著,的悲剧性女性形象、,她对丈夫赫克托耳的态度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同情心。安德洛玛‘在城楼上观战时提醒丈夫说阿喀琉斯杀死了她的父亲及七个兄弟,对她母亲之死也负有责任,因此,赫克托耳对她而言既是丈夫,同时又是她的父、兄、母,她失掉了赫克托耳就是失掉了生命的一切。尽管如此,尽管她和赫克托耳都明知阿喀琉斯更强大,明白赫克托耳战死后特洛伊城将陷落,老父老母娇妻弱子将沦为悲惨的奴隶,尽管她曾哭着恳求丈夫不要再重返战场,但他们无法作出其他的选择,因为屈辱地龟缩不出和苟且偷生同样也无法挽救特洛伊国破家亡的厄运,唯有战死沙场方是英雄本色。在此情境下,赫克托耳毅然挺身而出,“不被特洛伊英勇的儿子们和穿着长袍的特褚伊妇女所耻笑”,履行自己保家卫国的神圣职责,英勇地战死于阿喀琉斯的枪下。赫卡柏和安德洛玛克以至亲女性的身份,在男性英雄强弱悬殊的生死决战中站在弱者的一方,这使赫克托耳的慷慨赴死带上了动人心弦的悲剧色彩。赫克托耳完美的性格,主要表现在出于群体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为了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和史诗《伊利昂纪》歌颂对异族进行英勇顽强战斗的英雄的主题吻合一致的。

赫克托耳与阿喀琉斯无疑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古代英雄。前者富于理性、襟怀大度,后者感情冲动、心胸狭窄前者以群体利益为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后者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率直任性前者让我们感到人性的温情和命运的无奈,后者使我们体味到战争的残酷和昂扬无羁的独立精神。英雄主义是他们共同的特征,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赫克托耳悲壮赴死,要比阿喀琉斯的取胜更为英勇感人。《伊利昂纪》是西方文学中第一部关于战争与人性的杰作,荷马主要是通过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这两个不同类型的史诗英雄形象,讴歌了古代氏族领袖异彩纷呈的英雄本质。

二、英雄符码及其解构—阿喀琉斯

从艺术魅力而言,赫克托耳或许是因为性格太完美,形象过于理想化,故而反而不及缺点纷呈的阿喀琉斯具有感染力。阿作为典型的西方式的个人英雄,他是西方民族心理一文化的一个缩影。阿喀琉斯无疑是居于荷马史诗中心地位的一个英雄形象,也是本文论析的焦点人物。

他是人神之子,即阿耳戈英雄拍琉斯和海洋女神芯提斯的儿子,出生时即被母亲捏住脚后跟倒浸在冥河水中,因此全身除脚踵之外,全身刀枪不人。西谚中遂有“阿喀琉斯之踵,’‘之说,以喻“致命的弱点”。阿喀琉斯除具有史诗英雄的一般共性如体魄矫健、勇猛善战之外,还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强悍暴烈、凶猛可畏、坦率正直、光明磊落,爱憎分明、重荣誉、讲义气,同时又横蛮任性、报复心强,有点心胸狭窄和自私,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是原始氏族首领中蛮勇晓悍的典型。他的性格复杂性表现在既凶猛任性又富于友情,既残忍暴庆又不失同情心。史诗以他的“愤怒”为开端,并以此作为贯串全诗的中心发展脉络而他的这种“愤怒”缘于个人利益受损害,即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强夺去他名下的女俘。阿喀琉斯一怒退出战争,表现出他极其鲜明的爱与憎和率直任性的一面,当然也表现出他心胸狭窄、自私残忍的一面为一女俘而置千百万希腊将士的生命和全局的胜负于不顾,从而导致希腊联军连连惨败,血流成河。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借他的盔甲上阵为赫克托耳所杀,这一事件历来被视为《伊利昂纪》全诗情节的重大转折和希腊联军转败为胜的关键或称之为阿喀琉斯的“息怒”—他因好友之死而悲痛,终与阿伽门农捐弃前嫌重上战场,一举扭转颓势或称之为阿喀琉斯的“再愤怒”一一杀死赫克托耳为好友报仇,表现出极重男子汉友情与义气的原型母题,客观上使己方转败为胜,从而决定了战争的结局。这一切都突出了阿喀琉斯作为史诗英雄大于生活的个人作用他凌驾于群体和历史之上,是举足轻重,可以率意扭转乾坤的西方式的英雄。

《伊利昂纪》的结局部分是耐人寻味的。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后将尸体拖在战车后面狂奔泄愤的场景十分精彩,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阿喀琉斯既富于友情又暴烈残忍的性格,他甚至还杀死个青年贵族俘虏来为好友陪葬。但紧接着的特洛伊老王向阿喀琉斯跪求儿子尸体的场景,悄悄地以一种人性温暖的光辉消融了战争的残酷之感。白发苍苍的特洛伊老王跪在阿喀琉斯脚下,哭泣着请求归还儿子的尸体,并用对阿喀琉斯父亲的回忆来打动他阿喀琉斯被有丧子之痛的老王感动得几乎“流出了眼泪”,终于忍不住为自己的父亲,为亡友帕特洛克罗斯放声大哭,“营帐里一片哭声”。阿喀琉斯对老王深表同情,归还了赫克托耳的尸体。这样,阿喀琉斯凶猛、任性、残忍而又不失同情心的复杂性格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正如・格雷所指出的那样,当阿喀琉斯被特洛伊老王所感动将赫克托耳尸体归还时,在那几秒钟内他有如站在了另一种文明的门槛上—荷马以这一情节生动地表现了同情心消弥了“愤怒”,人类的健康情感解构了当时人们所一致遵从的英雄符码。的。所谓的英雄是能够正视命运并坦然迎接死亡的人。三个希腊字可代表当时盛行的英雄符码英雄本色・英雄行为・英雄声誉这里的亦意味着“最优秀者”—战时冲锋陷阵,勇于杀戮,平时是男子汉大丈夫,航海是舵手,能够在各种情境下有最佳表现。而欲成最优秀者则须以为中介,即通过勇一于开拓冒险的英雄行为成就丰功伟业,赢得声名与价值亡一。英雄声誉的只能为他人所赐,不能自我涂脂抹粉。在《伊利昂纪》中,世界或外人对你的看法远比你对自己的看法更重要。荣誉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搏取。阿喀琉斯诞生之初,他母亲曾预言他有两个迥然相异的命运一是过和平的生活,尽管一生碌碌无为却可获得长寿一是投身战争建功立业而早死,无法享其天年。阿喀琉斯违背母亲的意旨而毅然选择了后者,表现出不屈服命运,勇敢进取的人类正面本质。这是古希腊史诗与悲剧的核心精神,影响泽及整个西方文化。然而阿喀琉斯一旦从战争中退出,便丧失了他的英雄本色,亦即他不再是爱琴海岸的最优秀者了他不再以充盈着冒险精神的英雄行为认搏取功名,就只配穿着女人的裙裤呆在帐蓬里歌咏他人的荣誉厄。阿伽门农抢去的那个女俘,如同枪、矛等其他东西一样,既早战利品,又是巨的象征。英雄一旦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