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卖桔者言》读后感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878d9a44453610661fd9f41f.png)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新卖桔者言》读后感钢城经济开发区分局韩刚近日读了张五常教授的《新卖桔者言》。
从书名来看:“新”,是这个聪明的懒人在“卖桔者言”的基础上,育出的“桔子”改良品种,或曰姊妹篇;“桔子”,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卖”,当然是小宗贸易,但经济张五常学所要研究的要素在此过程中缺一不可,也渗透了经济市场的种种吊诡和好玩之处;“卖桔者”,张教授也,一位旁观者亦是参与者;卖桔而后“言”,是从现象或者事实出发,从而作出合理的解释。
此书还是以闲话家常文字探讨司空见惯经济现象的路子,谈及了垄断、价格、土地、劳动合同、国际贸易等很多方面。
很多人都觉得,张五常是经济学领域最勤快、大概也是最合适的“经济学传教士”。
在经济学领域内大部分“实用”或“应用”经济学一般都是以理论分析为起点,然后引用真实世界的例子作示范。
但是张教授却是倒转过来,先以一个自认有趣的真实世界现象为起点,再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
两种方法看似相同,其实有很大差别。
前者是求对,后者是求错。
换言之,前者是先搞好了理论,然后找实例支持。
后者是先见到一个需要解释的真实现象,然后以理论作解释,在思考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要找反证的实例。
此外,张教授喜欢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即一条需求定律,把局限的转变化为价格或代价的转变。
当然,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需要花长时日。
但是任何科学推出来的假说,一定要可以观察到的才可以验证。
说什么动机,什么恐吓、卸责、偷懒、勒索、博弈游戏、机会主义等等,一般不是实物,无从观察,所以无从以这些术语连篇的理论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假说来。
不是说这些理论没有道理,或不可信,但基于无从观察的术语或概念发展出来的理论是在说故事,缺乏科学的解释力。
通过阅读张教授的这本书,我们也应当得到些启示:1.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是认识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学习了理论和知识后,一定要动手去做,在实践中去检验它,去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才能把工作做好,甚至有创新性的进展。
卖桔者言读后感
![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9b705c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6.png)
卖桔者言读后感《卖桔者言》是一篇让人深思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个卖桔的人在市场上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愤怒或抱怨,而是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
这篇文章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卖桔的人遇到了很多困难和不公平的待遇,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心存怨恨,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
他告诉自己,不管别人怎么对待他,他都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不要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
这种心态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沮丧或抱怨,而是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
只有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和坚强,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心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被打败,而是能够坚持下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保持一颗感恩的心。
在文章中,卖桔的人虽然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怨恨,而是用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切。
他明白,虽然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但他还是应该感恩,因为他还有一份谋生的工作,还有一家温暖的家庭。
这种感恩的心态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在这个物质丰富、生活节奏快速的社会中,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因素所左右,很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所击败。
但是,当我们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用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这就是我从《卖桔者言》中学到的道理,也是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悟。
总的来说,《卖桔者言》是一篇让人深受触动的文章,它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保持一颗平和的心,用一种感恩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和坚强,也能够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
这篇文章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它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读《卖桔者言》有感
![读《卖桔者言》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626d586158fafab069dc0286.png)
读《卖桔者言》有感卖桔者言是张老师的大作,许多东西我看不懂,也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细读。
不过张老师治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却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
我看过许多版本的经济学书,大多的都一板一板的像是教科书的模式,看完了,似乎假设太多,离现实太远。
唯独张先生不同,从卖橘子小事说起,平淡中孕育着深奥的经济理论。
“产权”本是一个很枯燥的东西,到了张先生这里,却用最简单的语言和最平凡的故事将其阐释的如此清晰明了。
而这般技术,犹如“庖丁解牛”,是最深厚功力的体现。
其实,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实际的工作,这种用实践去“剖解”理论的做法,确实给了我很好的启发。
他告诉我,所学如果不能和实际相结合,一切都等于零。
我们在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时候,要更多的考虑实际情况。
举例而言,我们曾一度试图推行规范化的服务标准,包括服务语言、行为、环境,做到办公室里想象自己去办业务时的情形,一切都井然有序,标准规范,认为真的是一个好的提升服务质量的药方。
但到了基层,才发现,其实有很大的错误。
错在哪呢?许多乡区的网点,服务对象一大半都是农民,而且是上了年纪的农民,文化程度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比较慢。
来柜面办一笔取款的业务,签字、密码输入等等看似简单的东西操作起来也万分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首要解决的不是规范一致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帮助客户正确办理业务的问题。
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看上去不太“规范”的服务方式,但它却切合实际,能解决问题。
因此,其实我们在好多时候都是将基本的方法程序搞错了。
这是由于一直读书的缘故。
但张先生告诉我们,如果条件可以,我们应当先实践,在行动的基础上去观察总结,得出结论,提炼理论。
我们走了相反的方向,先学理论,学完了就直接指导工作,结果错误连连。
不是理论的错,也不是实践的错,实在是自己方法论没有掌握好。
在“会走动的资产”一篇中写到“研究中国农业时,我很佩服中国人养鱼的智慧,水稻的田地竟然在稻收成后,加水而用以养鱼。
读《卖桔者言》有感Word版
![读《卖桔者言》有感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a909d96c85ec3a86c2c568.png)
读《卖桔者言》有感我在课余时间读了这本书,第一印象便是字里行间洋溢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全无其他经济学读本的索然无味,艰涩难懂。
这体现了作者张五常先生对于经济学原理的精通以及对经济学的深入探索精神。
让我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了无穷无尽的知识。
纵观全文,我读出了五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实证主义精神。
在第一篇的假设与实证中,作者强调自己是一个实证主义者,并且说:“对实证工作好之成癖。
”他为了了解玉石市场的运作,便去卖玉,为了研究价格歧视理论,便去香港的年宵市场卖橘子。
他说理论若经不起实证的考验,是很难站得住脚的。
正是这样的实证主义精神,张五常先生才能够在经济学界硕果累累。
一件事要有成果,必须先实践。
大学生活是快节奏的,每一个人都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每天重复在三点一线间。
或许自己有许多事情要去做,总是灵光一现树立了一个志向。
但是最后却是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我们总说没时间去做。
可是时间究竟都去哪里了?如果我们每天不睡懒觉,不看无用的新闻,我们的时间都可以增加。
最重要的是踏出第一步,去实践。
也许,开始复习CPA资料,就是你考出的第一步;开始去健身房健身,就是体态轻盈的第一步;开始训练口才,就是在职场上劈风斩浪无坚不摧的第一步。
所以,万事都从实践开始。
第二个重点:价格分歧。
何谓“价格分歧”?价格分歧是指: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不同的价格出售,即不同价钱卖给不同买家。
比如说张五常先生去香港年货市场卖橘,卖出全部的橘子并不意味着他就能获得最大的利润。
利润的大小取决于价格,价格受时间,地点,天气,顾客的砍价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同样的橘子卖给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格。
细究原因,张先生认为买卖双方因此都有不老实的行为。
在这里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道得多。
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格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
当然,价格分歧也受到买家的边际收益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个重点:产权问题。
《卖桔者言》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
![《卖桔者言》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49c3e61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5.png)
《卖桔者言》读后感范文(通用16篇)《卖桔者言》读后感1卖桔者言是在书香博客的书目中看到的,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以为的是一篇叙事小说,往往不会与经济联系起来,当在网上搜了这本书的简介后,我不假思索的将书浏览阅读了一番,虽是粗略的翻看,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地触动思维的迸发,开始对张五常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张是一华人经济大家,从他的著作开始慢慢了解他,了解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经济学家。
看后,我想大多数人记忆尤深的是其实证实证主义精神,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
再有就是书中摒弃经济学机械、枯燥的词藻,没有烦人眼睛的数据图表,经济理论原来可以和我们如此接近。
但对着电脑闪烁的屏幕,虽抱着极大兴致,终究还是囫囵吞枣,只能日后借来摸的着的本子再看三遍。
当然,也正因为未能细读,加上文中内容广泛,自己不可能一一道来了。
但既是读后感,那就把自己看后所感写上便是。
张在此书后部为广大学子写出了自己关于读书的方法,其中“以理解代替记忆”列于首位。
也许很多人都深谙其理,但终于还是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只为考试而读书。
张也许是有感于此,便运用其睿智,在书中把理论化为市井之言,读者无需强记,读时便知其言,也知其所言,读后更可化为己言。
首篇的《卖桔者言》,内容正是张的强项,人家是价格理论专家嘛!关于价格歧视,我的理解就是以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为什么如此,除了信息的不完全,买家的边际收益也是影响因素。
买家的收益,除了富人和穷人关于金钱买来的东西的不同价值观外,还有买家的心理收益。
例如同一阶层的两人在对同一商品分别砍价¥1和¥1.5,他们所得除了物质还有心理的愉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买到的是比别人便宜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信息的阻断,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会把自己的“低价”透露出去。
谈到信息,自己的实证经历让我得到了“买家的信息更完整交易更容易达成”的论调,这在后面会谈及。
接下来的章节,张很大部分花在了关于产权这一炙手可热的话题上。
养蚝、养鱼、建灯塔…无不向我们说明这样的事实: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新卖桔者言》读后感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新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91fac06c175f0e7cd137e8.png)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新卖桔者言》读后感《新卖桔者言》读后感钢城经济开发区分局韩刚近日读了张五常教授的《新卖桔者言》。
从书名来看:“新”,是这个聪明的懒人在“卖桔者言”的基础上,育出的“桔子”改良品种,或曰姊妹篇;“桔子”,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卖”,当然是小宗贸易,但经济张五常学所要研究的要素在此过程中缺一不可,也渗透了经济市场的种种吊诡和好玩之处;“卖桔者”,张教授也,一位旁观者亦是参与者;卖桔而后“言”,是从现象或者事实出发,从而作出合理的解释。
此书还是以闲话家常文字探讨司空见惯经济现象的路子,谈及了垄断、价格、土地、劳动合同、国际贸易等很多方面。
很多人都觉得,张五常是经济学领域最勤快、大概也是最合适的“经济学传教士”。
在经济学领域内大部分“实用”或“应用”经济学一般都是以理论分析为起点,然后引用真实世界的例子作示范。
但是张教授却是倒转过来,先以一个自认有趣的真实世界现象为起点,再用经济学理论来分析。
两种方法看似相同,其实有很大差别。
前者是求对,后者是求错。
换言之,前者是先搞好了理论,然后找实例支持。
后者是先见到一个需要解释的真实现象,然后以理论作解释,在思考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要找反证的实例。
此外,张教授喜欢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即一条需求定律,把局限的转变化为价格或代价的转变。
当然,能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需要花长时日。
但是任何科学推出来的假说,一定要可以观察到的才可以验证。
说什么动机,什么恐吓、卸责、偷懒、勒索、博弈游戏、机会主义等等,一般不是实物,无从观察,所以无从以这些术语连篇的理论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假说来。
不是说这些理论没有道理,或不可信,但基于无从观察的术语或概念发展出来的理论是在说故事,缺乏科学的解释力。
通过阅读张教授的这本书,我们也应当得到些启示:1.注重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是认识和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在学习了理论和知识后,一定要动手去做,在实践中去检验它,去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才能把工作做好,甚至有创新性的进展。
卖桔者言读后感
![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c016f8fe53a580216fcfe2e.png)
《卖桔者言》读后感我很喜欢经济学,虽然我不是很懂大部分的理论该怎么应用到实际,但是就是很喜欢,就像自己喜欢金融一样。
正因为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所以对理论的认识也只是浮在表面上。
读了张五常先生的《卖桔者言》让我感触很深,我才渐渐明白该怎么去学习理论,该怎么去质疑,该怎么去研究。
在该偏文章中,张五常先生着重探讨了市场和价格定价理论。
在经典经济学中,如果采取价格歧视定价,那么消费者剩余将被极大的榨取,生产者获取的剩余也会增加。
价格歧视定价有前提条件:市场分割和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不同。
张先生通过自身年夜时在香港市场上卖桔,来切身体会价格歧视的做法、条件和效果。
而根据实际卖桔的情况,在开始时要价都很高,且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有意将价格提高,给消费者来侃价,这时价格的高低主要受双方侃价能力的影响。
到11点天下雨后,要价也因此降低,当然成交价格也随之改变。
午夜之后,因为买方侃价能力强,所以成交价格价格也很低。
同一天晚上,价格却可以千差万别,但是这种价格歧视的实现却与经济学教材上写的不太一致,主要表现为市场或者顾客分开:一般认为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家fede讯息费用相当高,且这讯息买者比买者知得多,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定的价格够便宜,他便不会去浪费时间查询,而且很多时候也无处查询,因为买者也不太会公布自己的买价。
另一方面,顾客的需求弹性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张先生觉得信息少的人付价较高,信息多的人付价较低,而信息多寡和消费者需求价格弹性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此,他认为价格歧视的理论还是存在着很大问题。
其实,我觉得张先生讲的也不完全对。
他在一天卖桔,但是多个顾客到来的时间是不同的,他卖给多个顾客的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一个卖的(如果同一时间的一般也会只按一个价格来卖),其实通过时间的不同还是将顾客市场区分开了。
这样几乎可以达到第三种价格歧视的状态。
而对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问题,我觉得这只会影响到双方的侃价能力,在卖桔的价格决定过程中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
《卖桔者言》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
![《卖桔者言》优秀读后感(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221bc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1.png)
《卖桔者言》优秀读后感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桔者言》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卖桔者言》优秀读后感篇1看到《卖桔者言》一书,首先是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不带那么多的学术气,对作者张五常这个极具争议性的经济学教授也略有耳闻,等看完这本书,发现它真的有着不同一般的魅力。
这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平白的文字阐释深奥的经济学道理,能引起外行的兴趣,使对该学科不了解的读者在几天内捧着书不放,许多不喜欢经济学的人,看了此书以后,总会对经济学有不同以往的想法。
甚至让人不禁叹道:“经济学也可以是这样简单、有趣的,而不是复杂头痛的数学模型。
”关于书的内容,张五常教授通过很多日常生活的现象,再加以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阐释,向我们敞开了一个神奇奥妙的经济世界,也教给我们学习研究经济学的方法。
读书与思考这一部分内容在整本书中占的比重不大,但在我看来,却是最启迪人智慧的文字。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这一点张教授做得比很多学者要好。
在实践中求真知。
比如,文中写道,为了验证经济理论,张五常教授年宵夜在香港街头卖桔。
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从真实世界中找学问”的研究方法。
试问,国内有几个经济学教师有这样的经历与精神觉悟呢?坐在办公室里空想出来的理论又有几点与真实世界契合?实践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这本书的标题,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新卖桔者言》,没卖过桔子,就不能想当然。
不了解事物而尝试解释事物,到头来都是错误的,或者说,会导致你的结论过于理想化却未必实用。
对于理论的思考要全面谨慎,敢于质疑。
一些通常我们以为的“定理”可能是错的。
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没充分考虑客观条件的变化,可能是使用的时候忘记了这些定理的成立条件,也有可能是因为缺乏了解而忽视应用对象的特殊性。
盲目地相信甚至使用这些定理,往往结果是灾难性的。
张五常《新卖桔者言》读后感
![张五常《新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d9561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1.png)
张五常《新卖桔者言》读后感《新卖桔者言》是经济学家张五常所著。
在这本书中,作者利用他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国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经济学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和探讨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本书的标题《新卖桔者言》十分耐人寻味。
卖桔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贫困的象征,而《新卖桔者言》则传达了一种思想,即在新时代,即使是卖桔者也有机会获得成功,打破传统的贫富差距。
这个思想引起了我的兴趣,也让我更加期待着阅读这本书。
在阅读张五常的观点时,我被他对经济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所震撼。
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指出了人才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的关键。
他主张通过改革教育制度,提供更多机会让人才脱颖而出,促进更加公平的社会机会。
他还指出,在技术和知识密集产业的发展中,人才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另外,张五常对中国经济现状的批评也让我深思。
他指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问题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而忽视了内需的重要性。
他认为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应该从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出口导向转变为内需导向。
这个观点很有启迪性,也引起我对中国经济模式的思考。
在书中,张五常还对中国经济的政府干预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政府在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需要保持透明、规范和公正,避免过度干预和扭曲市场秩序。
他主张通过深化改革、减少政府的审批和干预,为市场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个观点,我完全赞同。
政府需要给予市场更多的自主和自由,而不是过度干预。
此外,张五常还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给予了深入的思考。
他提出了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转型过程中,中国企业需要提高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新卖桔者言》是一本令人深思的书。
通过对中国经济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析,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他对人才、内需、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视,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0c4386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e.png)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引言五常说:读者能够每次看一样的事,或面对一样的问题,恍如是第一次遇上吗?强调的是清楚成见,维持天真,从而欣赏学问中的玩味,充满求知的爱好。
五常的经济学,以真实世界的现象为起点,然后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由浅入深。
先见到一个需要说明的真实现象,再以理论作为说明,并喜爱用简单的理论来讲明复杂的问题。
一、整体内容本书共有十二个部份,57那么故事,时刻从1984年至2020年,横跨四分之一个世纪。
时刻跨度长,内容涵盖广。
例如讨论了价钱、产权、市场、政府干与、知识投资、交易费用、垄断、国际贸易、新劳动合同法等相关内容。
以独到的视角提出了新颖的观点,通过切身的经历加倍拓宽了读者的视野。
1、知识投资促长人力资本在《补鞋少女的故事——为中国的青年说几句话》(1986.6.1),《要平复地处置中国农人问题》(2004.3.25),和《海啸的启发》(2005.1.4)中均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关于知识与知识投资、知识生命的话题。
《补鞋少女的故事——为中国的青年说几句话》(1986.6.1)一文中论述了自由择业鼓舞知识投资,文中提到补鞋青年作了投资,取得一门专业,算是人材。
提出在经济开放的条件下,他们意识到知识投资有利可图,并取得了自由择业的权利,这也意味着人力资源是私产。
五常指出,劳力一旦变成私产,知识投资就一日千里。
《要平复地处置中国农人问题》(2004.3.25)一文中,五常提出了改善中国农人的生活的三项原那么,其中第三项原那么指出了中国农人的困难不单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识不足,并论述了应大量向他们廉价供给知识教育。
《海啸的启发》(2005.1.4)中,提及有知识的生命会选择工作产出,谈情说爱,养儿育女,而又因为咱们的头脑是万物之灵,争取知识,弄点创作,希望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表达能够传世,尽管从地球的时刻看,如何传世也是很短暂的。
在浩瀚的宇宙中,咱们的生命短暂得几乎能够是微乎其微。
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咱们仍然需要回归理性,妥帖把握有限的时刻。
卖桔者言读后感
![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429de314a7302768f99391f.png)
卖桔者言读后感写下读后感能很好地记录下每本书的大致思想,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卖桔者言读后感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卖桔者言读后感刚看到《卖桔者言》这本书时,我内心也期盼着重新认识一下张五常。
既然有《卖桔者言》当然就有“旧”《卖桔者言》了,后者于1984年出版,前者问世已经是25年之后了。
无论新旧,两者的目的都是“希望可以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力,训练同学们的想象力,训练同学们用简单的经济理论与概念来解释表面看是复杂无比的世界。
”作者希望“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有趣现象多得很,只要能放开自己的好奇心,没有成见,可取的题材俯拾即是。
需要的理论根底,懂得选读物两年的苦学足够。
”经济学果真如此简单?老人家举了好几个例子说明他没骗大家。
老人家最得意的一个是:除夕之夜,他一个大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在香港街头卖桔。
第一次尝试这项”壮举“时天公不作美,降下倾盆大雨,打落了不少桔子,最终惨淡收场,老人家笑言”空多桔少“。
第二次总算顺利把所以桔子卖光了,而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此举”有证有据地推翻了经济学传统的大名鼎鼎的价格分歧理论“。
”一个有实据在手的后起之秀“,只消三招两式,就把一个纯理论高手杀得片甲不留,老人家直呼过瘾!虽然头顶教授头衔,老人家卖桔也没有秘方,在大街上的阿伯怎样卖,他也跟着怎样卖。
所谓”价格分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便不同的价格出售。
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实践,就把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推翻了,老人家对用复杂无比、高深莫测的数学方程来拟合经济活动、推导结论一直有微词,他本人也不屑用数学作推理,他说”实不相瞒,经济推理斗快,斗准,用数的斗不过我“。
卖桔者多如恒河沙数,卖出个经济学成果来的却只有张-五-常。
老人家告诉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带着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读罢整本书,我对作为老人家推理依据的政府公布的失业率、通胀率是否真实可信心存疑问,但不敢否定老人家来源于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的”真知灼见“。
卖桔者言
![卖桔者言](https://img.taocdn.com/s3/m/853fc3fe551810a6f5248643.png)
《卖桔者言》读后感在这个暑假我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卖桔者言》。
在这本书中我见到了很多新的名词,我也知道,就看这些只是触碰到了这些含义的表层,或许我的知识不足以去理解他,不够去看懂这本书更深层的含义,但张五常先生在此书中是通过许多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来向我们介绍一些经济学的知识,所以我也能稍微了解一些皮毛,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他主张法律和经济史不应该分离的,书中主要是在说明产权、合约、专利及侵犯,所以我就他书中的一些例子来阐述一下一些我的观点。
首先我想说说的是那卖桔的经历,他向我们介绍了价格分歧理论,他认为在市场上应该向不同的顾客提供不同的价格,具体则是在同一市场上,他们分散顾客群,然后再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候,和面对不同的人,他们会以当时情况下的合适价格出售,以最大程度的摄取顾客的消费者剩余,这样也就最大程度上的去获取所要的利益了。
在上完微观之后,看了这个觉得很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真实体验之下,不难发现其实市场中绝大部分是使用固定价格的,我个人也觉得这样会省去很多麻烦。
在生活中每个消费者都希望买到最便宜的商品,会货比三家,所以我觉得在张五常先生的理念下,固定店面的商家,似乎是不适用的,若是一个消费者得知自己买同样的东西却比另一人要多花了钱,那之后肯定不再愿意去价格高的店铺购买了;而且若是异价,在得知曾经的最低价格之后,肯定会有顾客花费一定的时间去讨价还价,店家很有可能为了留住这个顾客而只有微薄之利或是赔本,若每一个顾客都是这种情况,那店家获取利益就会变得坎坷。
另外,就是灯塔这个在我学习到被称为“公共品”,而张五常先生称之为“共用品”的事例。
在他的文章中,我见到了高斯教授的灯塔,我看到了私产下的灯塔在英国存在过,而且是一个有利可图的建筑,他的申请手续由多个船主联名签字,虽如此说,但正如文中所说的私营下的灯塔其实是很难经营的,毕竟,你要管理你灯塔海域内的船只,你要确定哪些是应该收费的,而哪些是不用的,而且若是有船只死活不肯付费那又该如何呢,他们这样有可能会影响付费船主的心里,同样的使用有可以不付费的人存在,那这个管理又该如何进行(而高斯教授的答案是用“发明专利权”法,那么这个就受到了法律的保护,那么当有船只触犯到这个界限时,就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征收费用),但在灯塔这个事件下,政府是担任什么角色呢,在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里,政府是为私产者收拾残局的,不同的学者的观点不同,反正最后的结局,灯塔慢慢的归为英国领港公会经营,大概这就因此我们学习到的灯塔被作为“公共品”那么个例子。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01c34718e9951e79b892773.png)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XX市国土资源局李XX工作之余,我有幸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新卖桔者言》。
记得从前,《卖桔者言》是张先生最畅销的书。
笔者以一个个有趣的真实世界现象为起点,然后用经济学的理论进行通俗、生动、使用的分析,以闲话家常的文字来处理司空见惯的现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如今,张先生改良了年宵卖的橘子品种,秉承了《卖桔者言》的风格,通过谈价格、土地、劳动合同、国际贸易等六十余篇随笔,用简单的经济理论与概念再一次来解释表面复杂无比的世界。
得益于张先生轻快的文笔、通俗的语言、浅显的论证,我这个门外汉在周末时才得以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记住诸如价格分歧、类聚定律、需求弹性、信息的不对等性等经济学术语,才能对本来深奥晦涩的经济学现象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而由于本书大部分时候是就事论事,结构稍显松散,虽然读时感慨颇多,但真正落笔时才发现实非易事。
掩卷时,对于书中一直讨论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产权的私有化和自由流通我已了然于心,然而更清晰地浮现在我脑海的则是这本书在更宏观层面上对于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指导和启发。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在解释问题时,越简单越通俗效果可能越好。
作为基层的一名国土干部,为群众答疑解惑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面对部分农村中文化素质不高的村民和其他个人,如何让他们更加清晰明了地知晓与国土资源管理的相关的规章制度、法律条文以及办理土地用地流程是摆在我们基层国土干部面前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如今,《新卖桔者言》给了我们清晰的答案。
其次,这本书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面对群众时,解释问题要简单通俗固然很重要,但如果我们自身对事物的本身没有透彻的认识,其实是很难解释的清楚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通过实地勘察,多下基层进行了解相关情况等具体的实践活动,我们才能对各种文件政策有更深更透彻的了解,面对群众的疑问时,我们才能够清晰无误地表达出来。
最后,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善于质疑。
《卖桔者言》读后感
![《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185b78a72af90242a895e5e5.png)
《卖桔者言》读后感作为一名非经济类专业的人,第一次读关于经济学类的书,感觉很新鲜。
《卖桔者言》里没有经济学机械、枯燥的词藻和大量的数学公式之类,里边的大多是讲故事一样的结合生活中的事讲一些经济学的理论,让人一读感觉豁然开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也学到了一种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
首先这本书让我学到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
比如价格分歧产生的一些原因。
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这种情况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等,买家的边际收益等等。
比如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并且交易的各方所得皆是其最优。
养蚝者得到利益,环境得到保护;三文鱼放养者同样小本得大利,消费者获得实惠价钱;灯塔建造者得到回报,过路船只买来航海安全。
价格分歧的现象众所周知,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在经济学上,年宵卖桔的经验却使我领悟到几个重要的含意。
在所有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实施价格分歧必须有两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将市场分开或将顾客分开,而经济学者都一致认为在同时同地将顾客分开是不可能的。
这个观点显然是错了。
价格的讯息费用相当高,而这讯息卖者要比买者知得多。
只要买者相信自己议订的价够便宜,他不会再费时去查询,也没有意图去公布自己的买价。
第二个价格分歧的主要条件,就是付不同价钱的顾客的需求弹性(price elasticty of demand)必定有所不同——付较高价钱的弹性系数一定是较低。
这个条件显然也是错了。
讯息较少的人付价较高,而讯息的多少跟需求弹性的系数却没有一定的关系。
在逻辑上,以需求弹性引证的价格分歧的分析,在基础上是有着很大的错误。
这个错误是不容易在报章上向读者解释的。
其次让我认识到了要以浅观察看深问题。
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大的视野去观察宏观事物,那么我们可以从小的地方着手,毕竟大的是由小的组成的。
对于重要的经济问题,往往也可从微不足道的现象中找到答案。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ce1f04858fb770bf68a551e.png)
新卖桔者言读后感新卖桔者言读后感(一)刚看到《新卖桔者言》这本书时,我内心也期盼着重新认识一下张-五-常。
既然有《新卖桔者言》当然就有“旧”《卖桔者言》了,后者于1984年出版,前者问世已经是25年之后了。
无论新旧,两者的目的都是“希望可以训练同学们的观察力,训练同学们的想象力,训练同学们用简单的经济理论与概念来解释表面看是复杂无比的世界。
”作者希望“同学们知道,地球上的有趣现象多得很,只要能放开自己的好奇心,没有成见,可取的题材俯拾即是。
需要的理论根底,懂得选读物两年的苦学足够。
”经济学果真如此简单?老人家举了好几个例子说明他没骗大家。
老人家最得意的一个是:除夕之夜,他一个大教授带着一群学生在香港街头卖桔。
第一次尝试这项”壮举“时天公不作美,降下倾盆大雨,打落了不少桔子,最终惨淡收场,老人家笑言”空多桔少“。
第二次总算顺利把所以桔子卖光了,而更重大的意义在于:此举”有证有据地推翻了经济学传统的大名鼎鼎的价格分歧理论“。
”一个有实据在手的后起之秀“,只消三招两式,就把一个纯理论高手杀得片甲不留,老人家直呼过瘾!虽然头顶教授头衔,老人家卖桔也没有秘方,在大街上的阿伯怎样卖,他也跟着怎样卖。
所谓”价格分歧“,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同样的货品、同样的成本,以便不同的价格出售。
就这样简简单单的一个实践,就把经济学课本上的分析推翻了,老人家对用复杂无比、高深莫测的数学方程来拟合经济活动、推导结论一直有微词,他本人也不屑用数学作推理,他说”实不相瞒,经济推理斗快,斗准,用数的斗不过我“。
卖桔者多如恒河沙数,卖出个经济学成果来的却只有张-五-常。
老人家告诉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带着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读罢整本书,我对作为老人家推理依据的政府公布的失业率、通胀率是否真实可信心存疑问,但不敢否定老人家来源于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研究的”真知灼见“。
至于里面有一篇文章谈到“autarchy”与"democracy",老人家的观点恕难认同了。
以卖桔者品位成就的
![以卖桔者品位成就的](https://img.taocdn.com/s3/m/e619f7fbc8d376eeaeaa3137.png)
以卖桔者品位成就的《卖桔者言》——读《卖桔者言》有感-――泰兴济川中学徐正初读张五常的《卖桔者言》,很有阅读的快感:感觉笔调清新,贴近生活的实例,给人感受真切;散文随感式的文笔,确实给读惯了教材类的人一种明显不同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
第一遍读感觉,第二遍品思想。
复读之后,觉得除了书中有几节的内容当中用实例作实证所传达出来的市场的失灵可通过产权私有化进行解决的思想给人思考性的余地之外,惊觉全书当中自始自终极力地推崇产权私有化的观点推得很过分,推到了一个极端,可以说是唯“权”是图,似乎是试图把这样的一种产权私有化的理论探讨思想变成一种思想上的信仰,明显地欠缺严格的科学实证检验和规范分析的思想。
这就好比一个卖桔者在市场的交易当中获得收益后,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市场交易,体验到市场给其带来的好处而对市场推崇有加,于是极力地向其它人鼓吹市场是如何大大地好非常非常地棒,却由于眼界的局限或者思想的问题,丝毫意识不到或者干脆置之不理(用置之不理来形容张老也许更贴切些)市场由于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或者是市场结构的不完善而存在着需要政府部门介入的问题。
若以卖桔者的品位一词概括这一比方当中卖桔者所处的一种状况,那么,一言以蔽之,读完此书之后给我的感觉是:这是一本以卖桔者品位成就的《卖桔者言》。
品味之一:主张产权私有化——《卖桔者言》当中的主导思想整篇文章阅读后的感觉是,主张产权私有化是其当中的主导思想。
这一思想,明显地散布在此书中,比如,《养蚝的经验》中对国营养蚝与私有产权的制度下的养蚝问题的探讨和以及以养蚝胜地华盛顿的胡德海峡私人海滩的实例,主张商业化养蚝;《会走动的资产》、《私产可养千里》两篇文章当中则是以三文鱼这一实例例证渔业同样可以私产化,反驳传统经济学家认为海鱼产权无法界定为私产的错误观点;《民主与市场》、《民主与交易费用》、《产权与民主》这三篇文章中,更是把市场的交易应用到民主的投票过程当中,可以视为是其产权思想对如何实现民主政治的一种解读和渗透,甚至提出了一个明显有违道德的建议——主张投票权在自由市场公开买卖!……此外,书中还有用其产权思想对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实例的解读,也有不少篇幅则是对产权问题的一种理论探讨,但无论是其解读也好,探讨也罢,至始至终彻彻底底标榜着其产权私有化的思想!然而,他所持有的私有化观点并不是一种普通的私有化观点。
读《新卖桔者言》
![读《新卖桔者言》](https://img.taocdn.com/s3/m/e8ac6efd770bf78a6529548b.png)
读《新卖桔者言》有感从来没有读过张五常教授的书,可是他的大名却早已如雷贯耳,对我来说,张教授就如同那个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一直都想着有机会能够一睹他的真面目,可是当我真拿到这本书时,心下却不免有些紧张,根据以前的经验,我原以为像名家写的书,多半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经济学理论著作,可读了一会儿我就发现,《新卖桔者言》完全不似我们所学的那些西方经济学著作,有着大段的理论,多幅的图表,这本书其实是收集了很多短论的经济学小品文集,而且所讲的理论都通过现实案例来分析,让即使是没有理论基础的人也会产生兴趣,也可以看得懂。
《新卖桔者言》涉及面极为广泛,介绍了很多经济学理论,如价格理论,产权制度,期货市场,交易费用等,还谈了一些对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如“用工荒”、《新劳动法》的看法。
作者对很多事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读来常常给人以别开生面、醍醐灌顶的感觉,尤其是张教授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很多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的方式方法,个人感觉很有借鉴意义,下面略举一二:第一,通观本书中的各篇短文,其行文结构基本上都是先提出一个经济现象,然后用经济学的理论对之进行分析,这与很多经济学家以理论分析为起点,然后再引用真实世界的例子做范例的写作方式截然相反。
换言之,别人是先搞好了理论,然后去寻找实证支持,张教授则是先见到一个需要解释的实证现象,然后再以理论去做解释。
反观我们自己,在撰写分析或课题时,往往也会从统计数据中去选择能够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而对不支持自己观点的数据则大多不会多做分析,有时甚至直接视而不见,张教授的这一别具一格的研究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为了验证价格分歧理论是否正确,张教授曾两次在香港年宵市场上亲自卖桔,这种实证精神在西方经济学界十分常见,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的西方经济学家,同时是商业和理财能手,他们一方面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分析市场需求和动向,另一方面又用自己实际参与的经济活动来分析理论甚至进而得出新学说,真正是发财研究两不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五常《卖桔者言》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卖桔者言是在书香博客的书目中看到的,看到这样的题目往往以为的是一篇叙事小说,往往不会与经济联系起来,当在网上搜了这本书的简介后,我不假思索的将书浏览阅读了一番,虽是粗略的翻看,里面的内容却深深地触动思维的迸发,开始对张五常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张是一华人经济大家,从他的着作开始慢慢了解他,了解这个不走寻常路的经济学家。
看后,我想大多数人记忆尤深的是其实证实证主义精神,什么事都是亲力亲为。
再有就是书中摒弃经济学机械、枯燥的词藻,没有烦人眼睛的数据图表,经济理论原来可以和我们如此接近。
但对着电脑闪烁的屏幕,虽抱着极大兴致,终究还是囫囵吞枣,只能日后借来摸的
着的本子再看三遍。
当然,也正因为未能细读,加上文中内容广泛,自己不可能一一道来了。
但既是读后感,那就把自己看后所感写上便是。
张在此书后部为广大学子写出了自己关于读书的方法,其中“以理解代替记忆”列于首位。
也许很多人都深谙其理,但终于还是难以理论联系实际――只为考试而读书。
张也许是有感于此,便运用其睿智,在书中把理论化为市井之言,读者无需强记,读时便知其言,也知其所言,读后更可化为己言。
首篇的《卖桔者言》,内容正是张的强项,人家是价格理论专家嘛!关于价格歧视,我的理解就是以不同的价钱卖给不同的买家,为什么如此,除了信息的不完全,买家的边际收益也是影响因素。
买家的收益,除了富人和穷人关于金钱买来的东西的不同价值观外,还有买家的心理收益。
例如同一阶层的两人在对同一商品分别砍价¥1和¥,他们所
得除了物质还有心理的愉悦――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买到的是比别人便宜的,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信息的阻断,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利益驱动会把自己的“低价”透露出去。
谈到信息,自己的实证经历让我得到了“买家的信息更完整交易更容易达成”的论调,这在后面会谈及。
接下来的章节,张很大部分花在了关于产权这一炙手可热的话题上。
养蚝、养鱼、建灯塔…无不向我们说明这样的事实:在产权明确界定,而且可以自由交换的条件下,如果产权交换的交易成本为零,则产权的初始分配对资源的最优配置没有影响。
并且交易的各方所得皆是其最优。
养蚝者得到利益,环境得到保护;三文鱼放养者同样小本得大利,消费者获得实惠价钱;私塔建造者得到回报,过路船只买来航海安全…由于非市场的原因,产权很多终于还是模糊的,香港的海滩一片狼藉,三文鱼大都回不到“娘家”,灯塔终归收于国有…
当然,张所书的时期是上个世纪的
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刚拉开了序幕,而今天,我们终于赶上了这个话题。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的归属,早已吵的面红耳赤,但各为其主,分散经营,毫无“权威”说法。
最无争议的应该是成本收益说,当产权界定的成本小于其后所得收益时,那就私有算了……
张的书所网范围太大了,真的说不了多少。
发明专利篇以国内当时刚出炉的保护知识产权法律为题开论。
当时中国还在准备而已,而世界范围虽已推行多时,仍有待完善。
而今国内的相关法规已是与时俱进颇为得意了。
张当时所说的问题,如保护对象,保护年限…都已是一目了然。
我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将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作为专利保护的对象。
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
详尽的内容在图书馆有很多参考书。
由于自身的资历尚浅,不能领略其中的真谛,待我日后慢慢研读,继续改
进。
读后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