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儿科学试题及答案(护理三基)
儿科护理一、名词解释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情况。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3、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型或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4、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浮肿。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
以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
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为主要特征。
6、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系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
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8、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1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后数日内,因进奶少、丢失水分较多,排出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约一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12、脑性瘫痪:是指发于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血氧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儿科学历年名词解释,超详细,考试必备
2.脑膜剌激征: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
颈抵抗、Kernig征、Brudzinski征。
3.消瘦: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4.生理性贫血: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于破坏;婴儿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血量增加,血液稀释。
至2-3个月时RBC降至3×1012/L、Hb降至110g/L左右。
5.中性体温:为能使人体维持正常体温且氧及能量消耗最低的环境温度。
6.风湿热:是一种有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风湿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
7.体重低下: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中位数-2SD1.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减2SD以下8.腹泻病: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一组疾病。
9.原发性肺结核:包括原发综合症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10.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
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骨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11.人工喂养:指6个月以内婴儿完全用兽乳及其它代乳品喂养者。
12.真菌性肠炎: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好发年龄2岁以下,病程迁延。
常并发于其它感染或菌群失调时。
大便呈豆腐渣样。
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12.惊厥:通常是指因皮层神经元异常同步性放电引起的躯体骨骼肌不自主收缩,使受累肌群表现为暂时性强直或阵挛性抽动。
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13.舞蹈病:多见女性,好发年龄8—12岁。
累及脑椎体外系。
早期表现为性格改变。
典型表现:全身大小肌群不自主运动,注意力集中时加剧,入睡后即消失。
儿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且繁殖生长产生毒素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正常足月儿normal term infant:胎龄≥37w,<42w,出生体重≥2500g,≤4000g,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以及全身多脏器损伤。
新生儿溶血HDM:指的是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最常见出血性疾病,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瘫:是先天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综合征蛋白质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蛋白质或热能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引起营养缺乏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一周内,由于摄入奶量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约3-4d达到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7-10d恢复到出生时候体重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有湿疹,出生后不久出现腹泻,除了大便次数增加外没有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新生儿脑损伤秋季腹泻:多由于轮状病毒感染,多发生在6个月-1岁婴儿。
经粪口传播,大便次数增加,量多,水分多,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少量黏液差异性紫绀:动脉导管未闭患儿晚期肺动脉超过主动脉压力,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肺动脉血流逆向进入主动脉,出现差异性青紫。
表现为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时候,左向右分流变成了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而出现紫绀阵发性缺氧发作: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可突然晕厥。
法四患儿由于肺动脉漏斗狭窄基础上出现该处肌肉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脑缺氧加重导致脱水: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体液总量减少尤其是细胞外液减少,脱水时除了丧失水分外还有钠钾和其他电解质丢失早期新生儿:出生一周以内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二周---第四周末的新生儿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因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变性质发生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疾病之一,6个月-2岁发病率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主要原因之一马牙:口腔上颚中线和齿龈部位,有黄白色,米粒样大小的颗粒,是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稽留形成,数周后可自然消退假月经:部分女婴出生后5-7d阴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或大量排出非脓性分泌物,为来自母体雌激素中断导致简答题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因1.早产2.缺血缺氧3.损伤性4.其他: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等囟门是什么?什么时候闭合?指的是婴幼儿颅骨结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摘要:一、儿科基本概念与阶段划分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婴儿期二、新生儿生理特点与护理1.生理性体重下降2.新生儿的生理反射三、青春期发育与保健1.青春期定义与分期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3.青春期的疾病风险与预防四、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1.缺氧缺血性脑病2.儿童生长发育疾病正文:儿科是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的健康、疾病和保健问题的综合医学科学。
以下是对一些儿科常见名词的解释和简述。
一、儿科基本概念与阶段划分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这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新生儿期是婴儿出生后的关键时期,需要特殊的护理和关注。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是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体重和身高迅速增长,各种生理功能逐渐成熟。
二、新生儿生理特点与护理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逐渐下降。
通常在第5-6天降到最低点,体重下降小于出生体重的9%。
经过7-10天后,体重通常会回复到出生体重。
2.新生儿的生理反射:新生儿的生理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和拥抱反射。
这些反射是新生儿生存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三、青春期发育与保健1.青春期定义与分期:青春期是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内脏器官和生理功能逐渐成熟。
3.青春期的疾病风险与预防:青春期由于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因此,青少年需要关注自身健康,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四、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1.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期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或迟钝。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最新版)目录1.儿科的定义和重要性2.儿科常见名词解释a.新生儿b.婴儿c.幼儿d.学龄前儿童e.学龄儿童3.儿科常见简答题a.如何喂养新生儿?b.婴儿期的常见疾病有哪些?c.幼儿期的发育特点有哪些?d.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e.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及预防方法正文一、儿科的定义和重要性儿科,即儿童医学,是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健康、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医学科学。
儿科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旨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提高儿童生活质量,同时为家庭和社会培养健康人才。
二、儿科常见名词解释1.新生儿: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出生后满 28 天之前的婴儿。
2.婴儿:出生后至满 1 周岁之前的儿童。
3.幼儿:1 周岁后至满 3 周岁之前的儿童。
4.学龄前儿童:3 周岁后至入学前的儿童,一般指 6 岁以下的儿童。
5.学龄儿童:入学后至青春期的儿童,一般指 6-14 岁之间的儿童。
三、儿科常见简答题1.如何喂养新生儿?新生儿期是婴儿成长的关键时期,科学的喂养方法对其发育至关重要。
新生儿应采取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可以采取配方奶粉喂养。
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喂养的次数、分量以及喂养的方式,遵循由少到多、逐渐增加的原则。
2.婴儿期的常见疾病有哪些?婴儿期儿童抵抗力较弱,易患各种疾病。
常见的疾病有新生儿黄疸、肺炎、腹泻、湿疹等。
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3.幼儿期的发育特点有哪些?幼儿期儿童生长发育较快,特点如下:身体逐渐坐稳、站立、行走;语言发育迅速,开始学习说话;大脑发育迅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社交能力逐渐增强,开始与其他幼儿互动。
4.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主要表现在:自尊心逐渐增强,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开始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情感丰富,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5.学龄儿童的健康问题及预防方法学龄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有近视、龋齿、肥胖等。
儿科学期末考试名解与简答重点
儿科学期末考试名解与简答重点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1.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
维生素D不足造成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2.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代谢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导致胎心或新生儿脑损伤。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是由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导致,以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家中的临床综合征。
5.潜水反应:缺氧和酸中毒时,机体产生经典的“潜水”反射,机体内血液重新分布,肺、肾、肌肉和皮肤等非生命器官收缩,血流量减少,以保证脑、心和肾上腺等生命器官的血流量。
6.新生儿黄疸:是由胆红素体内积聚,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若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7.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障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代谢产物而得名。
8.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因基因异常,导致铜在体内储积,临床上以肝硬化,眼角膜K-F环和椎体外系症状及体征三大表现为特征。
9.风湿热: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病,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
10.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病变。
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多发生于2-8岁儿童。
1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已知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
儿科考试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的腹泻。
Roger病即小型室缺:缺损直径<5mm或缺损面积<0.5cm²/m²体表面积。
缺损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无症状。
复杂性热性惊厥:一次发作持续10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多次,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惊厥持续状态较常见的热性惊厥。
适中温度:又名中性温度,是指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而又能保持正常体温的最适环境温度。
惊厥持续状态:凡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或反复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超过30分钟者称惊厥持续状态,常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生理性贫血:出生时婴儿随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原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降至3×10¹²/L,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麻疹黏膜斑(K oplik癍):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颊黏膜上,为直径0.5-1.0mm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及唇部黏膜,部分可融合。
于出诊后1-2天消失。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总胆红素值已经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照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8.5umol/L(0.5mg/dl);③黄疸持续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褪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
凡符合以上特点之一者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PPD试验:即结核菌素试验,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4~8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
儿科名词解释
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1分)至生后7足天(1分),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2.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病变组成(1分),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典型表现(1分)。
3.脱水程度:患病后累积的体液丢失量(2分)。
4.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2分)。
8.轻型腹泻:多指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的腹泻,主要有胃肠道症状,大便每日10次以下,无明显全身症状,精神尚好,无脱水症状。
9.重型腹泻:多指由肠道内感染所致,亦可由轻型加重转变而来的腹泻。此病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和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10.迁延性肺炎:是指病程在1~3个月的肺炎。
12.三凹症:吸气时胸阔组织凹陷,上呼吸道梗阻至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3.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
14.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逆向分流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动脉导管未闭)
15.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16.疱疹性咽峡炎:是指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夏秋季,特点为高热、咽痛、流诞,咽腭弓、软腭处可见疱疹。
17.差异性紫绀是动脉导管未闭病儿的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病儿出现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即差异性紫绀。
5.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生后第2~3天皮肤、球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黄染(1分),同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2~3mg/dL),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分)。
儿科名词解释考点必考重点全面必考答题
儿科名词解释考点必考重点全面1.骨髓外造血:常于婴幼儿期造血需求增加时出现,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当病因去除后,贫血恢复,上述改变全部恢复正常。
2.生理性体重下降:常见于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等,可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不超过正常体重的10%),至生后7~10天内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3.生理性贫血:常出现于生后2~3个月时,由于1.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3.生后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都较低,为生理现象,可自然度过。
4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正常。
5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好,2.多于生后2~3天出现,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可延迟到4周,4.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
6病理性黄疸:1.出现早(生后24h内),消退时间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2.病程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3.进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4.直接胆红素>34umol/L,5.黄疸退而复现,具备以上一项者即为病理性黄疸。
7bone age骨龄:指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8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50mmol/L时的脱水,失水大于失电解质,表现为细胞内脱水严重,临床特征:1.脱水症状相对较轻,2.高热、口渴明显、皮肤干燥,3.神经系统症状明显,4.见于高热、不显性失水多、医源性。
《儿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解析
《儿科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解析(-)名词解释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
3、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是生长发育第一高峰。
4、幼儿期:自一岁至满三周岁之前。
5、学龄前期:自三周岁至6 ~ 7岁入小学前。
6、学龄期:自入小学开始(6〜7岁)至青春期前。
7、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20岁,是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第二高峰。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
8、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9、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0、生理性体重下降縛&了周内由于奶量摄入不足,水分的丢失,加上胎粪的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约在3~4天达到最低点,以暦逐渐回升,至出生后』左0应恢复到岀星时的体重。
11、低渗脱水血钠:血清钠低于130mmol/L o等渗性脱水血钠:血清钠在130〜150mmol/L之间。
高渗性脱水血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 o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大于等于5.5mmol/L o低钾血症:血钾浓度小于3.5mmol/L012、计划免疫(主动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而制订的魚疫程序,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1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14、围生期: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自妊娠28周(胎儿体重约1000g)至生后7天。
15、早产儿:指岀生时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196 - 259天)。
16、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259 - 293天)的新生儿。
17、过期产儿:指出生时胎龄满42周(294天)及以上的新生儿。
一 1 一18、小于胎龄儿(SGA):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十百分位下。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摘要:一、儿科基本概念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婴儿期二、新生儿生理特点1.生理性体重下降2.生理反射三、青春期发育1.定义2.女孩和男孩的发育起点和结束时间3.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四、儿童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1.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的表现2.易发生的疾病和死亡率五、营养需求1.平均需要量(EAR)2.营养素摄入的建议六、儿科常见疾病1.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科疾病2.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正文:儿科是研究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
在这个领域中,有一些常见的名词需要理解和学习。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胎儿期、新生儿期和婴儿期。
胎儿期是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的阶段,共40周。
新生儿期则是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到28天之前。
婴儿期则是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这是生长发育的第一高峰期。
新生儿期有一些生理特点,比如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会逐渐下降,大约在第5-6天降到最低点,但体重下降小于出生体重的9%,一般7-10天后会回复到出生体重。
此外,新生儿还具有的一些生理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和拥抱反射。
青春期是儿童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的时期。
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但需要注意的是,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较大。
在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方面,儿童相对较弱,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死亡率也较高。
因此,对儿童的健康保健尤为重要。
儿童的营养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
当摄入量达到EAR的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半数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但不能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可能性。
因此,合理搭配饮食,确保儿童获得足够的营养,是保障他们健康成长的关键。
最后,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儿科的一些常见疾病。
儿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发育儿科学是研究和解决小儿生长发育的有关问题,包括体格生长、心理发育、心理性疾病的预防、儿童的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智能发育迟缓等。
2.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的开始,直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
3.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内,称新生儿期。
4.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生后7足天,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
5.乳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又称乳儿期。
6.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称为幼儿期。
7.学龄期从人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为学龄期。
8.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但个体差异较大,也有种族差异。
四.简答题:1.新生儿期的特点是:①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易发生各种疾病;②发病及死亡率较高。
2.婴儿期的特点是:①生长发育最迅速;②需要摄人的热量和营养素特别高;③消化功能不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④抗病能力弱,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3.幼儿期的特点为:①智能发育较前突出;②识别危险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和中毒;③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4.小儿基础医学的特点:①解剖: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小儿在外观上不断发生变化,身体各部分成比例地改变,器官和各系统的发育均有一定的规律。
②生理生化:不同年龄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生化正常数值。
③病理: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因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
④免疫:小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尚未健全。
通过胎盘获得母体的抗体种类和数量有限,易患多种感染性疾病。
⑤营养代谢:小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水的需要量比成人相对要大。
因小儿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故易造成消化紊乱和营养缺乏。
5.小儿临床医学的特点是: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不同,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疾病种亦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儿科名词解释汇总
儿科名词解释汇总
1. 儿科:医学中专门研究儿童疾病的学科,主要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预防和治疗儿童疾病。
2. 婴儿:出生后一个月至两岁的儿童,也称为幼儿期。
3. 儿童:一般指年龄在2岁至12岁之间的儿童,也称为幼儿、小孩。
4. 新生儿:出生后的头一个月内的婴儿。
5. 儿科医生:专门从事儿科医学的医生,负责儿童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6. 儿科护士:负责儿科病房的护理工作,包括给予药物、监测病情、安抚儿童等。
7. 儿童哮喘: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气喘、咳嗽和呼吸困难。
8. 儿童肺炎: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可以是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胸闷。
9. 儿童发育迟缓:指儿童在身体、智力、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育相对于同龄儿童来说较慢或延迟。
10. 儿童心脏病:儿童常见的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和心脏杂音。
11. 儿童糖尿病:指儿童患上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反应不敏感,导致血糖升高的疾病,常见类型为1型糖尿病。
12. 儿童癫痫: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
发作的意识障碍、抽搐和异常行为。
13. 儿童自闭症: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交往障碍、语言发育迟缓和刻板重复行为。
14. 儿童过敏性鼻炎: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和鼻痒等症状。
15.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疾病,表现为呼吸暂停、打鼾和睡眠质量下降。
儿科期末考试名词解释
小于胎龄儿: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适于胎龄儿: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大于儿: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儿。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umol/L(12.9mg/d1)、早产儿>257u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 (5mg/d1);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1)。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持续胎儿循环: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称持续胎儿循环或持续肺动脉高压。
临床上出现严重紫绀,低氧血症,且吸人高浓度氧紫绀不能减轻。
出生体重: 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①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儿:BW<2500g,其中BW<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BW<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儿。
LDW儿中大多是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②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儿:BW≥2500g和≤4000g;③巨大(macrosomia)儿:BW>4000g。
(完整)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附:以下名解均来自试题,下划线表示该名解考过不下于3次;页码对应人卫第八版一、新生儿及之前:1.骨龄:指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和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2.乳铁蛋白P55:是乳汁中一种重要的非血红素铁结合糖蛋白,中性粒细胞颗粒中具有杀菌活性的单体糖蛋白.其分子量为80 kDa,主要由乳腺上皮细胞表达和分泌.不仅参与铁的转运,而且具有广谱抗菌、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系统等强大生物功能。
3.short stature: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4.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p121: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内仍有黄疸,表现为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其诊断需排除其他病理因素。
其原因可能与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肝肠循环有关。
一般不需治疗,停喂母乳24~48小时可明显减轻。
5.6.儿童单纯性肥胖(obesity)P66: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当儿童的BMI超过P95或身高(身长)>P97为肥胖。
7.颅骨软化P76:长期严重维生素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继发机体严重钙磷失调,使骨基质不能正常矿化,颅骨骨化障碍而发生颅骨软化。
8.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p102: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的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及全身多脏器损伤,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9.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10.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ty):是机体被动接受抗体、致敏淋巴细胞或其产物所获得的特异性免疫能力。
它与主动产生的自动免疫不同,其特点是效应快,不需经过潜伏期,一经输入,立即可获得免疫力。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生长监测:生长监测是对儿童的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定期的测量,并绘制生长曲线,以评估儿童的生长是否正常,及早发现生长迟缓、肥胖、性发育异常等问题并进行干预。
2. 儿童哮喘: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有关,可由多种变应原和刺激因素诱发。
3. 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情绪易冲动,常常伴有学习成绩下降和社交困难。
4.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导致红细胞内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贫血。
简答题:1. 简述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答案: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包括年龄分期、速度不均、个体差异和关键期等。
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疾病因素等。
2. 如何进行儿童生长发育监测?答案:儿童生长发育监测需要进行定期的生长发育指标测量,绘制生长曲线,并关注生长偏离正常范围的情况,及早发现生长迟缓、肥胖、性发育异常等问题并进行干预。
3. 什么是儿童哮喘?如何预防和治疗?答案: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适宜、加强运动和呼吸功能训练等。
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吸入糖皮质激素等)、物理治疗(如雾化吸入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4.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如何干预?答案: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情绪易冲动。
干预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哌甲酯等)、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等。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需要提供支持和关爱,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5.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哪些?答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膳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红肉等;治疗措施包括补充铁剂、维生素C等,同时要改善饮食习惯,增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摄入。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摘要:
1.儿科简介
2.儿科常见疾病名词解释
a.感冒
b.发烧
c.咳嗽
d.腹泻
e.肺炎
3.儿科常见疾病简答题
a.感冒的预防措施
b.发烧的应对方法
c.咳嗽的护理方法
d.腹泻的饮食调整
e.肺炎的护理注意事项
正文:
儿科是研究新生儿、婴儿、幼儿及青少年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科学。
儿科医生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儿童的疾病,同时提供儿童的保健服务。
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流鼻涕、喉咙痛等。
发烧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通常是由感冒、感染、疫苗注射等原因引起的。
咳嗽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帮助清除呼吸
道内的异物和痰液。
腹泻可能是由感染、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肺炎是肺部感染导致的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急促等,需要及时治疗。
感冒的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
发烧的应对方法包括及时就医、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给患儿多喝水等。
咳嗽的护理方法包括保持室内湿度适宜、给患儿喝足够的水、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等。
腹泻的饮食调整包括避免油腻食物、给患儿喝足够的水和电解质、逐渐恢复正常饮食等。
肺炎的护理注意事项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给患儿按时吃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等。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儿科常见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是机体在抵抗感染或疾病时产生的一种生理反应。
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发热,通常正常体温为36.5-37.5摄氏度。
儿童发热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病毒性疾病、细菌感染等。
2. 咳嗽:儿童咳嗽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可以是干咳或有痰的湿咳。
咳嗽通常是呼吸道感染或炎症导致,也可能是过敏反应或其他疾病引起。
儿童咳嗽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3. 腹泻:儿童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便呈水样或糊状,常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腹泻通常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也可能是饮食不洁或其他疾病导致。
腹泻时儿童容易脱水,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4. 呼吸困难:儿童呼吸困难是指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的症状。
呼吸困难可能是由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炎等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导致。
儿童呼吸困难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简答题:1. 什么是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如何应对这些症状?儿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腹痛、腹泻、呼吸困难等。
应对这些症状首先要及时观察症状的出现和变化,保持儿童的病情稳定,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儿童疾病的症状可能会随病情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家长应注意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如何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需要从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入手,保持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
首先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儿童的个人卫生,避免病毒、细菌的传播。
其次,要保证儿童的营养均衡,多食疏食,避免食用过热、煎炸食物。
另外,要保证儿童的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 如何疏导儿童病痛的情绪?儿童病痛会导致病痛症状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病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于胎龄儿: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适于胎龄儿: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大于儿:BW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以上的婴儿。
早期新生儿: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也属于围生儿。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整个新生儿期最高,需要加强监护和护理;晚期新生儿:出生后第2周至第4周末的新生儿。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低下,惊厥发作和色素减少。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lumol/L(12.9mg/d1)、早产儿>257umol/L(15mg/d1),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 (5mg/d1);③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1)。
具备其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持续胎儿循环: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称持续胎儿循环或持续肺动脉高压。
临床上出现严重紫绀,低氧血症,且吸人高浓度氧紫绀不能减轻。
出生体重: 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
①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儿:BW<2500g,其中BW<1500g称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BW<1000g称超低出生体重(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ELBW)儿。
LDW儿中大多是早产儿,也有足月或过期小于胎龄儿;②正常出生体重(normal birth weight,NBW)儿:BW≥2500g和≤4000g;③巨大(macrosomia)儿:BW>4000g。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临床上以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常伴有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紊乱。
儿科学是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各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防治、身心健康的临床医学学科,是全面研究儿童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是临床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
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佝偻病串珠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
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
出生后,尤其在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和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或(和)幼稚中性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称为“髓外造血”,感染及贫血纠正后即恢复正常。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征(HSP)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
临床特点为血小板不减少性紫癜,常伴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和蛋白尿。
郝氏沟,肋膈沟V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由于膈肌附着出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的一道横沟。
呼吸暂停是指呼吸停止>20秒,伴心率<100次份及发绀。
化脓性脑膜炎:是小儿、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化脓性细菌的感染性疾病。
临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鸡胸V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由于肋骨骺部内陷,以至胸骨向前突出,形成鸡胸。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当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病情况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机体特异免疫力,达到控制以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简称甲低,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疾病累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以致甲状腺素缺乏;或是由于甲状腺素受体缺陷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
漏斗胸:V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由于胸骨剑突部向内凹陷,形成漏斗胸。
免疫缺陷病是指因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和免疫分子(可溶性因子白细胞介素、补体和免疫球蛋白和细胞膜表面分子)发生缺陷引起的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免疫缺陷病可为遗传性,即相关基因突变或缺失所致,称为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也可为出生后环境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如感染、营养紊乱和某些疾病状态所致,称为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因其程度较轻,又称为免疫功能低下。
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者,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免疫重建:通过胸腺移植、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胎肝移植,以重建免疫功能,对某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可缓解病情,甚至是唯一的治愈措施。
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上中学时期。
这时期结束时体格逐渐停止生长,各器官功能发育成熟,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已完全发育成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无明显免疫抑制的患儿在院外或住院48小时内发生的肺炎。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它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0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第1天需水量为每日60—100ml,/kg,以后每日增加30ml/kg,直至每日150~180ml/kg。
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导致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称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长迟缓:其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 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肾病综合征(NS)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
临床有以下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白蛋白血症;③高脂血症;④明显水肿。
以上第①、②两项为必备条件。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SDA)=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如氨基酸的脱氨以及转化成高能磷酸键产生的能量消耗,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
划分为3个阶段:妊娠早、中、晚期。
胎龄是从最后1次正常月经第1天起至分娩时为止,通常以周表示。
①足月儿(fullterminfant):37周≤GA<42周(259~293天)的新生儿;②早产儿(preterminfant):GA<37周(<259天)的新生儿;③过期产儿(post—term infant):GA≥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体重低下:其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体重指数(BMl):是指体重(kg)/身长的平方(㎡),是目前诊断肥胖的最有用指标。
围生期: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
指自妊娠28周(此时胎儿体重约1000克)至生后7天。
维生素D 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又称佝偻病性低钙惊厥。
由于维生素D缺乏,至血清钙离子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症状。
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正常生长的骨骺端软骨不能正常钙化而导致骨骺病变。
主要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指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消瘦:其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3SD为中度;在中位数—3SD以下为重度。
小儿单纯性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人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
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20%即可称为肥胖。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新生儿:系指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性反应。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亦称新生儿硬肿症。
是由于寒冷和(或)多种疾病所致,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皮肤硬肿,重症可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
早产儿多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1)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选择性易损区如缺氧缺血为急性完全性,脑损伤可发生在基底神经节等代谢最旺盛的部位,而大脑皮层和其他器官不会发生缺血损伤。
脑组织对损害的高危性称为选择性易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