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造型_表现》课的一点心得
2024年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篇)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10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篇120__年11月15日到20__年11月30日,我参加了20__年阳江市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__年版)网络培训,这次培训,我系统学习了《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通过学习,使我对《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现把这次学习的一些体会和感受总结如下:一、明确课程性质,突出学科特点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本次修订新增的。
同时标准中增加美术课程四个特性的表述:“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
美术课程的“视觉性”特征作为首要特征,是首次在课标中明确提出。
愉悦性的提法也是本次修订新增的内容。
这些不仅凸显美术学科的价值,而且有效地包容了美术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两方面的特性。
二、美术课程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
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面是不大可能的。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的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表现以及学画的过程和方法。
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的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的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从而获得一定的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美术学专业认知心得体会(5篇)
美术学专业认知心得体会(5篇)美术教学活动不是简洁的学问授受的过程,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公平沟通的过程。
让孩子们在沟通中得到他人的赏识,肯定能使他们更自信地面对生活,更积极地开掘生活中的漂亮。
我始终在想美术课如何才能上好。
深入学习了美术新课标后,我清楚地认知和把握了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宏观定位与详细内容,让我理清了些思路。
现详细谈谈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1、把握鉴赏课的性质,更新教师观念。
将人文性确定为美术课程的根本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情感是一种智力,是现代教育观念。
很长时间,旧的传统教育只重视理性智力,无视情感智力。
如今,学校美术教育是培育情感智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通过美术鉴赏课来参加文化传承和沟通,提高自己的审美文化素养又利于情感智力的培育。
课程改革要求的是我们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打算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
因此学校组织我们广阔教师参加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进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标准优化教学行为。
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是根底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始终的追求,美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它孕育于丰富的人文背景之中。
美术能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进展直接仿照,能形象的再现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各种不同社会生活场景和自然景象。
美术通过可见、可触的详细形象,以静止、凝炼的画面和艺术造型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美丑属性和作者的审美意识,给欣赏者以审美的熟悉、教育和感染的作用。
美术与时代、社会、艺术家的生活阅历以及阶级、民族、风俗等亲密相关,美术具有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人文性”依旧是美术课程所要追求的初衷。
新课标对此也做出了着重强调,提出“美术课程应当在我国根底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育具有人文精神、创新力量、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可以看出美术课标立足于21世纪的视觉文化时代要求,一方面看到了以往美术课程丰富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看到了新世纪人才的视觉文化意识建构和制造力培育要求,根底教育的美术课程不是专业方式的学习,而是满意学生个体成长需要的素养教育,是学生人生进展不行缺失的精神养分。
形体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形体课程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形体课程教学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有幸担任形体课程的教学工作。
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总结,我深刻体会到了形体课程的重要性和教学工作的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形体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首先,形体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对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审美情感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体动作和表现方式,培养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形体课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其次,形体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最后,形体课程的教学工作需要与学校和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校领导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与学校和家长的合作,我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总的来说,形体课程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富有挑战的工作。
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形体课程的教学工作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让学生在形体课程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造型的表现力》教案
《造型的表现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造型的基本概念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造型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表现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1. 造型的概念与分类2. 造型的基本元素3. 造型的表现手法4. 造型的审美标准5. 造型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造型的基本概念、元素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表现力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造型的基本概念、元素和表现手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造型作品,分析其表现力。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造型创作实践。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造型作品,引发学生对造型表现力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造型的基本概念、元素和表现手法。
3. 示范:展示优秀造型作品,分析其表现力。
4. 实践:引导学生进行造型创作实践。
5. 交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审美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幅造型作品,体现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造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造型元素和表现手法的应用能力。
3. 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意性。
4. 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优秀造型作品图片或视频。
2. 造型创作材料和工具。
3. 教学PPT或教案手册。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造型概念与分类,展示优秀作品。
2. 第二课时:讲解造型基本元素,进行实践创作。
3. 第三课时:讲解造型表现手法,进行实践创作。
4. 第四课时:讲解造型审美标准,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在实践创作环节,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创意,不断尝试和探索。
十、作业评价与反馈1. 对学生作品的创意性和表现力进行评价。
美术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通用8篇)
美术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通用8篇)美术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1《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就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教学活动建议中提示了一些与新课程想适应的教学方法,在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中也提供了不少引导学生参与美术教学过程的线索。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对心得美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很认同,但是自我感觉缺乏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未能较好的把握美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依然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描绘或制作,不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取得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平衡,对学生提出发挥自己的想像进行创作的要求,但示范过度,以致学生模仿范例,作品雷同,遏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也有的老师采用放任式的教学方法,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却不指导或必要的示范,导致学生无法掌握基本的技法,创造能力同样难以得到发展。
还有一些教师“喜欢用一个主题竞赛性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易投入,但比赛环节时间压力大,学生很难有时间和空间、理解、感受和表现,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有些不需要合作的内容却采用了分组合作的方式,降低了教学成效。
美术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2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
课堂的主体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如何在课堂上适时恰切地点拨学生学习知识,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话题。
首先,我们先纠正自己的心态和思想。
第一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第二要构建超越学科的生态型知识结构。
第三要掌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互动教学方式。
在美术新课程中由于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格外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带来美术课堂丰富多彩的互动教学。
美术教学反思集合15篇
美术教学反思集合15篇美术教学反思1在美术教学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个学习内容。
《包的世界》这一课需要两课时来完成,其中有绘画设计,也有手工制作。
但我问及学生喜欢上绘画课还是手工课时,他们一致选择了手工课,于是我就选择了手工课。
就这节课,我谈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小学生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他们可以有不可思议的想法,也能海阔天空地想象,但我今天上《包的世界》这一课时,当我讲完小熊一家乘着火车要去哪,去干什么时,学生却没有人能回答。
课后,我不断地问自己:问题并不难,怎么会一个人也回答不出来?其实原因很多,可能我提出的问题他们不感兴趣,也可能他们心里有想法,但又不敢说出来,还有就是他们缺乏想象力。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想象就像在人的整个认识过程中一样,是整个连锁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创作的必要心理条件,促进认识活动的深入进行,更是创作活动的先导。
所以,我们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而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小抓起,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今天这节课上下来,学生作品的设计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没有特别有创意的作品,这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发展。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因为平时这方面的训练不够,以至于学生还不能用独到的眼光去欣赏事物,用创新的手段去创造事物。
三、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善于表达的现象,这就要求平时要针对这个问题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
文学的语言环境和理解能力对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背景、运用有很大的帮助。
美术教师在平时就应注意上欣赏课,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运用口头表达的方式把心中所想的东西表达出来。
小学美术《造型表现领域》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造型表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理解并运用简单的构图原则,使作品具有和谐感和美感。
-熟悉各种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的创意。
举例解释: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强调点、线、面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这些元素在作品中的应用。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将基本形状进行组合,形成具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作品。此外,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构图原则在作品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增强作品的视觉效果。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分享创作心得;
5.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鼓励尝试新方法,勇于表达自我,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造型元素(点、线、面)的特点及其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学会运用基本形状进行创意组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2.教学难点
-创意思维的激发与培养,帮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进行创新性创作。
-对构图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绘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如何使材料与创意相得益彰。
-学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如何在小组成员间形成有效的互动,促进共同成长。
举例解释:针对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性的创作题目,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构图原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分解经典作品,让学生了解构图原则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练习,帮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创作中。对于绘画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教师应提供多样的材料,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创作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小组协作方面,教师应设计合适的团队活动,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美术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美术课程标准学习心得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如今我结合自己五年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经历再学习《美术课程标准》又有了许多新的体会,下面总结如下:一、进一步明确课程目标,分学段系统化设计教学任务及难度。
因为之前有机会教过小学和初中的美术课程,所以我了解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并理清了各个学段美术学科知识的基本脉络。
如今结合《美术课程标准》的学习这一认知变得更加地明确与系统化。
就美术课程学习方式来划分,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这四个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紧密相关,分别从美术造型表现、基础设计知识、美术欣赏及表达和综合运用等方面有侧重地划分美术教学重点。
明确了课程的设计重点才能正确合理科学地设计安排好一堂美术课。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美术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门关于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表现、创造的艺术,美术的教学内容不止于课本中简单的几幅图片、范画,他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视觉形象来支撑这就给了美术教师很大的教学空间。
随着现在教学手段设备现代化的发展,我们能够利用这些手段为孩子们收集展示更多素材资源,但这一切的前提都要基于对课程目标的精准把握。
吃透教学重点合理选择美术教学的素材内容,才能使每一节美术课的内容都丰富高效。
在掌握美术课程横向的教学重点的同时,对于学生美术素养纵向的培养也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美术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
这四个学段在教学内容安排及在教学难度设计时应注意依次递进、前后衔接,从而适应孩子不同阶段发展的要求。
例如在低年级阶段我们设计教学重难点时就要侧重学生基本美术习惯的培养及养成(正确安全的使用美术工具、认识基本的颜色、分辨基本的图形等);中高年级时开始渗透点线面、色彩等美术基础知识;高年级之后能掌握运用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造型语言。
美术外出学习心得体会
美术外出学习心得体会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外出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全市出类拔萃的美术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不足。
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及体会:一、参赛内容“全”,自身受益多:这次美术课评选活动内容全,涉及到一至六年级的教学,内容有: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课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开阔了我的教学思路,使我更好的学习了不同知识内容的教学新思想。
通过本次听课学习,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明确了以后教学改进的方向,受益颇多。
二、课上展示“亮”,课下体会多:参赛的教师大多是各县区的优秀教师,有很多新理念;非常有特色。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演绎着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每堂美术课,我亲身体会到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首先,精彩的导课很重要。
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老师以录像,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良好的教师素养也同样重要。
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艺体类教育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一门艺术,那就要求任教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美术文化素养和非常扎实的基本功。
再次,在课堂上尽量为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评价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你收集的资料很有价值”等等。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美术课程心得体会6篇
美术课程心得体会6篇美术课程心得体会篇1本着做一个让学生、家长、学校都满意的老师的信念,本人尽职尽责,力争完成学校交给我的每一项任务。
作为一名教师,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身业务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鉴赏能力、创作能力。
阅读报刊杂志,学习教育理论,把握教育动态,了解教育信息、总结点滴经验。
回顾这一阶段的工作,虽有酸甜苦辣,付出了许多许多,但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一、课堂教学方面:课堂是教与学的主要场所。
我踏实钻研教材,设计好教案,采用各种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的观察、思维、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具体体现:1、以兴趣为主线,优化课堂教学。
如:我采用音乐感染法、故事诱导法、展示画面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持久的学习兴趣。
2、以媒体为中介,强化课堂教学。
紧跟时代步伐,我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媒体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至使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情趣高张、思维活跃,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3、以评价为宗旨,深化课堂教学。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作业展评。
如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说画、写画的作业形式驾起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桥梁,丰富教学内容,以画、话、文为基点,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调整学生绘画心态,开拓学生创造思维,使学生形成爱绘画的内驱力。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促进学生发展。
为了让新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接受新的老师,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及时加以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4、以反思为手段,促进个人成长。
本学期我积极撰写论文、反思并在教学中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二、特长培养,坚持不懈。
我除了认真上好一周12节的家常课外,还开展了美术兴趣课的教学工作。
课外兴趣辅导,学生特长培养,投入的工作量是没有底的。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没有给予学生什么,那就别想从学生那里提取什么。
《小学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新课标》心得体会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下面就我对这四个学习领域的理解说说我的体会。
从新课程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和情感,新课程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低年级的美术课程主要是以造型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学会交流和合作。
造型游戏指融合造型和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中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象来进行造型表现,仔细看一下课本,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很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美术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造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这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生活紧密相关。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多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参与那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有联系的活动,并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与对这些事物的感知、理解和表现之中。
美术课不等于画课,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7篇)
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7篇〕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精选7篇〕美术课程学习心得篇1课程要达成的目的课程的总目的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要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理解根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根本的美术素养。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学生要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开展美术理论才能。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要努力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培养一个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才能是教育不容无视的任务。
因此,美术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学习。
就像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是任何教育门类和形式都必须重视的工作。
教育活动中需要开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稳定和开展具有积极意义;二是对个体的成长和幸福具有积极意义。
这两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样是我们美术课程应该关注的,因此,在我们的总目的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任务和要求。
我体会到: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通过一定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逐渐体会和掌握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所以,学习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根底,没有这一根底,侈谈其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无意义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美术课程标准》说明:它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重视教学过程或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因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施行,而课程施行的根本途径是教学,所以课程内容方案一旦确定,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假如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改革,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改革,还要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改革。
美术课教学反思(优秀3篇)
美术课教学反思(优秀3篇)篇一:美术课的教学反思篇一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套教材中陶艺系列中的一课。
本课课题是“有人脸的器物”,从课题上可以理解成,在器物上用人脸来装饰。
这里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器物造型的基本技能,器物成型的基本技法主要有捏塑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综合成型等。
学生必须在掌握了一定的器物成型技法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本课的教学,否则在时间上不允许,学生在作品的质量及多样性上无法保证。
在人脸的基本结构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教师无需多讲,对于如何在器物上进行人脸装饰则是本课的重点。
首先,本课教材提供了两件古老的人脸装饰的器物造型,旨在了解人类用人脸装饰器物的古老历史与文化外,还间接的叙述的线刻与浮雕装饰的基本方法。
所以本课从中国灿烂历史文化的角度进入新课,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华民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人脸装饰器物,简单了解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紧接着出示现代陶艺中部分经典的用不同风格的人脸装饰装饰的作品图片,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为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进行必要的拓展。
接下来就是人脸装饰方法的探究。
在前面的陶艺课中,学生已经零零散散的掌握了捏、压、搓、挖、粘等陶艺造型基本方法,了解了泥条、泥球、泥板等陶艺造型的基本语言,所以在方法探究这一块,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分析,主动探究出人脸装饰造型的适当方法,以及夸张变形、美观实用的设计理念。
另外,选取的这些人脸装饰的器物作品,除了人脸装饰方法各异外,器物的造型方法也各不相同,涉及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捏塑造型、泥板卷曲以及综合成型等多种,这对学生后面的创作思路也有着必要的提醒和暗示的作用,不同成型方式的器物与脸部的装饰方式也有一定的关联。
所以选取的这一组作品图片十分讲究。
在欣赏的作品脸部装饰中有学生喜欢的,但对其制作方法还不太清楚的部分,教师选择了泥板成型的筒状器物,进行了普遍认为最难的镂空装饰的嘴巴进行演示,剖析镂空的方法、技巧、注意事项以及镂空后的装饰处理等,局部演示讲解后,整体呈现完成了的该作品,并进行必要的简单介绍。
小学美术公开课《美丽的动物花纹》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公开课《美丽的动物花纹》教学反思心得《美丽的动物花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这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探究点、线、面的制作方法,再将学会的方法灵活运用到作品中拼贴一幅完整的作品,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本课中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的比较好:1、学习方式。
整堂课下来,我采用多种教学策略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图片欣赏、比较体验、小组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这节课中起到了很好的引路人的作用。
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些创作的技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课件效果。
课件图片丰富,展现了各种有漂亮花纹的动物,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水平。
3、小组合作。
在这堂课中小组合作用到了两次,一次是制作方法的研究,一次是作业。
小组合作的效果不错,每个孩子都动了起来。
或许在分工上还可以更细致些,因为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有小部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4、课堂指导。
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很到位。
老师能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及时反馈学生好的点子、好的创意,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
5、作业评价。
各组派代表汇报一下自己设计的意图或者是灵感,然后进行评一评,议一议。
所有作品在课堂中进行了讲评。
反思后发现了一些问题,:1、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2、有些环节在设计时应该更加细致。
3、多关注学生的感受,多多和孩子们沟通、加强引导。
4、怎样维持高年级同学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是今后探究的目标。
造型训练实训总结
造型训练实训总结在进行造型训练实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造型的重要性以及训练的必要性。
通过不断实践和训练,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造型技巧和方法,并且提高了自己的造型能力。
首先,在造型训练实训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进行造型。
我学习了使用剪刀、梳子、卷发棒等工具来打造不同的发型,并且也学会了使用发胶、发蜡等材料来固定发型。
这些工具和材料的熟练运用,对于实现想要的造型效果非常重要。
其次,在造型训练实训中,我也学习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面部特征和脸型来进行造型。
不同的脸型和面部特征需要不同的发型来修饰,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型,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魅力。
因此,我在实训中学会了根据客户的面部特征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发型,并且通过修剪和造型来改变客户的脸型。
此外,造型训练实训还让我了解到了造型与服装、化妆等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不同的服装和化妆风格需要搭配不同的发型,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因此,在实训中,我学习了如何根据客户的整体风格来选择合适的发型,并且通过定型和修饰来与服装和化妆相协调。
通过这次造型训练实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造型技术,还学到了很多与客户沟通和合作的技巧。
在实训中,我不断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并且根据客户的要求提供专业的建议。
这种与客户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造型师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这次造型训练实训,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提高了自己的造型能力。
我相信,只有不断实践和训练,我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造型师,为人们带来更多美丽和自信。
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造型·表现领域分析与特点总结——以人美版、湘美版为例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31小学高年级美术教材造型·表现领域分析与特点总结——以人美版、湘美版为例文/张舒涵摘要:美术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示范性读本,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将美术学习活动分为四个学习领域,作为占比最大的造型·表现领域,值得去分析总结。
本文选择了使用范围较广的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湖南美术出版社两个版本的小学美术教材,选取其高年级学段中造型·表现领域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对其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版本特色等进行比较,归纳出两者的优势与不足,旨在为教师使用教材和日后两个版本教材的编写和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美术教材;造型·表现;课程设置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小学美术教材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学生了解美术的向导,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一座桥梁。
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本文选择的教材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人美版”)和湖南美术出版社(以下简称“湘美版”)五、六年级的教材。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课标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段,五、六年级在小学处于高年级,在义务教育阶段属于第三学段。
课标中课程设计思路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分别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将两个版本五、六年级的课程统计,其中在人美版五年级教材中共设置44节课程,其中造型·表现领域共占17节,占比约为39%;六年级教材中共设置42节课程,其中造型·表现领域共占19节,占比约为46%。
美术教学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6篇
美术教学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6篇美术教学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篇1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
但初一有一局部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
我常常在思索这个问题,如何来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生动,又能“收放”自如呢?我在一次次思索与实践的检验中查找答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必需让精彩纷呈的艺术学问与课堂教学环节相互利用,相互渗化、融合。
保持课堂内容的新奇感,提高学生的参加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仆人。
今反思如下: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要创设肯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美术文化及文史学问的熟悉。
如我上《漫画》课时,没有单纯教学生如何画漫画,而是让学生了解、思索环境爱护问题。
“三毛”所处的生存背景和社会问题,渗化了历史学问、环保学问、社会伦理学问、旧社会的人情冷暖与下层劳动人民的凄惨命运等。
学生有参加、思索,发表不同看法,课堂气氛活泼,在美术作品、艺术家、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设了一座心灵的、情感的桥梁。
2、加强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育学生综合思索问题的力量。
如上课时适当渗入了历史、地理、文学、运动学、哲学、佛学、书法、音乐、舞蹈、武术等学问,不局限于美术领域里的学问传播。
3、上课有时没注意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的变化,未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未有嬉戏、音乐、电影、动画等易于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
特殊是上观赏课和技法理论课时,简单单调、枯燥、乏味,不够形象生动,怎样把乏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是多年来让我感到“头痛”的问题。
思索临时的方法有几个:一是借鉴“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阅读、思索,后在黑板上出示思索题,引导学生思索大方向。
二是尽量多预备一些形象的资料,化“平面”的问题思索为“立体”的形象思维方式。
三是让学生多参加,多发表意见、见解、疑问。
教师尽量不讲出答案,由多个同学答复甚至是争辩出来,熬炼学生思维力量和思辩力量。
形体课教学心得体会8篇
形体课教学心得体会8篇形体课教学心得体会1每周必上的形体起初给我的感觉是好奇,从未接受过的新内容。
我猜想形体是让人变美的一门课程吧。
或许是理想太丰满,现实太骨感,我渐渐觉得这可真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的。
越来越觉得老师那优美的姿态简直是神了。
我忽然觉得那是一种我死了也达不到的境界。
或许你会觉得我这个人娇气或者不过用工。
不过不管你怎样想,我自认为问心无愧。
我在这一年里,虽说被老师看做没有任何的实质性变化,但我确实在家锻炼了,在学校跳舞了,虽说没人知道,但我清楚。
谁没有个爱美的心,谁又不想做白瘦美。
不过在我看来这是还得有点天赋。
有一些人吧,天生就不协调,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过来的,有时候半辈子才能出点成效。
再者,这跳舞就更是技术活了,我估计我跳舞一辈子也美不了,就没那细胞。
就算我从小学起也成不了舞蹈家。
其实能跳下来就不错了,协调这事我至少要连一整年,直到现在我还不会做高中的广播体操呢。
说实话,要是知道形体学跳舞,打死我也不报,因为我知道我跳舞肯定过不了。
我觉得我就是重考一千次您也就给我这分了。
我承认我四肢简单是个形体白痴。
我在这一年中确实也学到不少,知道什么样才是美,也学会开了很多变美的方法。
其实这门课真的很不错,只是跳舞并不适合所有人,还有国庆的`运动不适合我这样心脏不好的人。
下学期我并没有要选择这个课程,把它留给更适合更想变美的同学吧,希望您对下一届的要求不要那么严格,每个人都不容易,最重要的是尽力。
无论您是否相信我所说的话,或者是觉得这是一种对您的不敬。
我说的是心里话。
形体课教学心得体会2儿童感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它是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任务的一个部分。
喜欢形体课是儿童纯真的共性,作为形体课的老师是儿童美的教育启蒙者,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中播下舞蹈种子的园丁。
为了提高他们形体课教学的水平,把形体课开展起来,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好教材教材内容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才能被少儿所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上能够明确到以上教学目标要求与实施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一定能够在教学上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受到同事与学生的肯定。
1、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4、克服学习障碍。所谓学习障碍,指的是人们对已往知识的理解和习惯性思维方法,产生一种定势心理,严重地妨碍着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展。
5.充实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
6、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资源。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头脑中的创作素材不够丰富,制约了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同时,学生创作活动需要有充分的资源进行支撑,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资源。
作业要求:职初教师(或初级及初级以下职称)举例分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提交作业。
教材教学疑难问题分析
执教年段
初中(√)小学()
执教学科
美术
举例分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上好《造型·表现》课的一点心得
我在聆听了专家《初中美术疑难问题解析》讲座后,对于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有了一定的解决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我认为“造型·表现”这一领域不好上。“造型·表现”领域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广、分量重的学习领域,可以说,这一领域的学习相对于其它几个领域的学习更有奠基的作用,是学生最常用的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之一,当然也是很多人将美术课称为画画课的主要原因之一。
1、激发认识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离开一定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学习愿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引导学生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双翼。在教学中,教师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想象,从想象中进行创造性构思。
3、鼓励探索求异。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的教学要打破以往的老框框,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程序的束缚,用思维独特性,以新奇、异常、罕见、首创的思维去探索问题。
本学习领域活动方式强调学生自由表现,大胆设计创造,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但从现实来看,该领域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
1、教师越来越不愿上此类课程,尤其在公开到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效果无法令讲、听、评者满意。
2、学生越来越不会画画,从课堂作业看就大不如从前。导致高年级转型期对美术课的兴趣爱好两极分化的情况仍然严重。
三、开放性的作业设计要做到“成人之美”
指导过程固然是重要的,但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同样不能忽视。忽略此环节同样容易导致不出成果。而长时间拿不出作品的学生将会对美术失去信心和兴趣。很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业时,很注意表现方式的设计和指导方法的使用,便于帮助学生很好地完成作业,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你、我、他》一课教学中,为了形象的说明人物的特征,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我首先提问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成龙、葛优等有什么面部特点,学生的情绪明显高涨起来,等我将准备好的明星夸张漫画一展示,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并跃跃欲试,对自己的照片或同学的形象加以变形,极大地丰富了想象的空间,使得作业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和生动。同时,也发挥了教师善画卡通形象的特点,在辅导和例作中大显身手,满足了学生的创作需求。对作业一个小小的改进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营造了很好的创作氛围。
二、以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鉴于以上目标,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造型表现技能,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四、全方位、欣赏性的评价学生作业。
某一日本学者说:“学生的作业不是垃圾!”说的是要珍视学生的作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能使学生自信,而这一切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的动力。
如在教授《向日葵》一课中,很多学生无从下手,于是我强调,勇敢的表述你的思想感情,把你的所思所想用合理的画笔尽情挥洒,毫无顾及的描述某一事物,不要局限于向日葵,结果很多同学先整理了自己的情绪,然后在保持这种情绪的基础上自然流露于画笔,结果我在评述作品时,总是先感知学生的情感,然后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发现:作品内涵和学生情感真的是达到了境界的统一。也许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效果,也是学生所要学会的东西。(不对之处,敬请指教!)
3、家长也有意见:现在的美术课大不如前,一学期孩子也没拿一幅像样的画回家!
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有些偏差,对该领域的有效教学的设计投入还远远不够,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缺乏适时与恰当性,对学生作品也缺乏欣赏。下面将结合现实存在的问题阐述我的浅显思考。
一、明确“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