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为例
不同分类体系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标准的
05
绿道慢行系统建设建议与展望
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要点一
政策扶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绿道慢行系统的建设给予一 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激发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 极性。
要点二
专项资金
设立绿道慢行系统建设专项资金,确保资金投入,用 于支持各地开展绿道慢行系统建设。
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标准与规划方案
它通常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林荫道等,以及相应的休息、服务设施和标识系 统。
绿道慢行系统的特点
绿道慢行系统具有线性连续、多功能性、自然环保、文化展 示和公共可达等特点。
它能够提供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同时 还能连接城市与自然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绿道慢行系统的重要性
绿道慢行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 于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同时,绿道慢行系统还能够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 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02
绿道慢行系统分类
按建设类型分类
生态型绿道慢行系统
这种类型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通过最小程度地 改变自然环境来建设绿道,同时为游客提供丰富的生态体 验。
郊野型绿道慢行系统
通常位于城市近郊,以自然环境为主,人工干预较少的区 域。其特点是距离城市较近,方便市民到达,提供放松身 心、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
都市型绿道慢行系统
位于城市内部,通常以绿化带、公园、广场等城市公共空 间为基础,为市民提供便捷、舒适的休闲健身场所。
按使用功能分类
休闲健身型绿道慢行系统
主要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健身的需求,通常配备相应的休息设施、 健身器材等。
观景游览型绿道慢行系统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现有交通设计中的慢行交通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现场调查,我们发现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交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慢行交通。
1. 引言慢行交通是指步行、自行车、轮椅等非机动交通方式。
它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健康状况等。
在现代城市,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为了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交通设计需要兼顾非机动交通需求。
2. 现状分析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交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有:2.1. 缺乏慢行交通设施在现有的道路网络中,慢行交通设施的覆盖率较低。
步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在道路上存在安全隐患。
这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机动交通方式,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
2.2. 交通规划未充分考虑慢行交通需求现有的交通规划较少考虑慢行交通需求。
道路宽度、车道数量等规划依据的主要是机动车的运行要求,而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的需求。
这造成了交通系统的不协调,使得慢行交通不便于进行。
2.3. 车辆与非机动交通冲突频发由于缺乏专门的慢行交通设施,车辆与非机动交通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
这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导致了交通流动性的下降。
因此,建立车辆与非机动交通的分离是必要的。
3. 改进建议为了改善现有的交通设计中的慢行交通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3.1. 增加慢行交通设施在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增加步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的布局。
这将为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
3.2. 优化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更全面地考虑慢行交通需求。
包括在规划设计中增加步行街区、自行车优先道、交叉路口人行设施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慢行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浅议杭州慢行系统规划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6月一规划背景、规划背景生活品质之城——健康之城:因为慢行是一种交通方式,有助于鼓励非机动车交通、公共交通的发健康城人文之城:展,从而减少城市环境污染,慢行还有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因为慢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丰富城市的公共生活,从而繁荣城市的市民文化;和谐之城:因为慢行是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满足城市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让无车一族也能感受到城市的可爱与关怀;因为慢行是一种感知方式,有助于增加市民及游客对城市更深层次的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杭州更细腻的美丽。
魅力之城:建立新型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逐步建立一个适宜慢行的城市,对促进杭州市整体交通系统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规划范围及年限二、规划范围及年限规划范围是杭州市区,重点研究杭州主城区范围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三、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框架三规划内容三、规划内容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评价;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与策略选择;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构与整合;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近期行动计划。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⒈城市建立慢行系统的趋势及理念——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POD、BOD)COD模式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提倡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POD模式——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在欧美国家大城市,在饱受机动化交通的困扰之后,人们出行开始向慢行回归,背后隐藏着生活理念绿色、自然、健康回归的思潮。
2.城市慢行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2城市慢行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非机动车交通系统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车停车设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构成。
非机动车道路网由单独设置的非机动车专用路、城市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人非混行道路共同组成一个能保证非机动车连续交通的网络。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
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分析引言:慢行交通是指速度较慢的出行方式,用于城市短距离出行。
由于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加完善,国民经济水平逐渐增加,慢行交通理念在城市交通中逐渐淡化,对于快行交通理念越加重视,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但在新时代发展下,人们的生活健康意识以及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低碳慢行交通逐渐受到了国民的重视,国家也倡导绿色出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需要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重新融入慢行交通理念,加强做好城市慢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促进城市道路交通全面发展。
1.慢行交通理念内涵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1.1 慢行交通理念的内涵慢行交通主要是以步行交通或者以自行车等低速慢行交通为主,属于非机动交通系统。
慢行交通理念主要是鼓舞居民在出行时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等,减少汽车驾驶次数,降低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同时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为城市居民建设安全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要想得到合理化,应当为城市慢行交通建设提供无障碍基础条件,为城市居民打造安装与适宜的出行环境[1]。
1.2 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需求结合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中,应当结合不同区域做好慢行密度分析工作,控制好行人空间,单个行人道路宽度应当控制在60cm-80cm 之间,双人行人道路宽度则需要达到100cm-150cm 之间,对于盲人出行需求或者弱势人群道路规划设计中,道路宽度会进一步增加,确保慢行道路空间建设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在慢行交通理念的基础上,应当加强结合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建设需求,根据人群特征以及活动情况,积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针对慢行道路交通空间积极做好基础器材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不同的优化角度做好设计管理,保障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质量得到提升。
2.慢行交通理念下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意义2.1 缓解出行压力,提高出行效率目前城市在发展中人口流动量与车流量逐渐增加,导致城市交通出现拥挤与堵塞的情况,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与人民出行的耗费时间。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
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
为了改善交通状况,慢行系统逐渐被引入到城市交通设计中。
本文将探讨慢行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一、什么是慢行系统慢行系统是指为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提供便利和安全的交通设施以及相应的政策措施。
慢行系统强调的是以人为本,鼓励和保护可持续交通方式的发展。
慢行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三者之间的协调,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并且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
二、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慢行系统在城市交通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慢行系统可以被纳入道路网络规划中。
例如,在城市地标建筑周围设置步行街,优先规划自行车道,以及对公共交通站点进行布局,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便利出行的需求。
其次,慢行系统需要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例如,对于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交叉口设计,需要设立相应的交通信号系统,确保自行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同时,公共交通与步行者之间的衔接也需要考虑,合理设置公交站点和步行路径。
另外,慢行系统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
例如,在城市广场和公园的规划中,应留出足够的空间供人们休闲和娱乐。
同时,还可以将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纳入慢行系统的范畴,提供美观的环境和舒适的行走体验。
三、慢行系统的优化慢行系统的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慢行系统的运行状况。
通过实时监测人流、自行车流和公交车流的数据,可以对慢行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其次,在慢行系统的建设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根据城市的规模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慢行系统发展策略。
对于已建成的城市,可以通过改造和更新既有的交通设施,来逐步实现慢行系统。
另外,需要注重宣传与教育。
慢行系统的成功实施需要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慢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促使更多的人选择慢行方式出行。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10-15章)-杭州20190401
• 新版规范编制时,自行车作为独立的交通方式、其交通出行量已急剧下降,全球正兴起 自行车交通复兴的浪潮。自行车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来的“问题制 造者”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新版规范删除了控制城市自行车出行量的相 关条款,强调优先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的资源分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中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演《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3
10. 步行与非机动车0.1 本章总体说明
• 大背景对本章影响:职住平衡模式打破,城市出行距离扩张,非机动交 通工具助力化、多样化
滑板
旱冰鞋
助动车
电平衡车
独轮车
电动自行车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树立行人优先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
〔2013〕36号)
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4年)
二、标准条文 的解读
• 10.1 本章的总体说明
• 与95规范的差异:7、步行交通从注重环境设计转变为注重网络整体与系统 综合
95规范着重对步行交通的交通环境设计进行了规定,关键指标包括:人行道宽度、 通行能力、过街间距,并专门给出了商业步行区的交通设计要求。
新标准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道路上人行道的设置、步行设施网络密 度、步行道宽度等方面给出设施规划控制指标/要求。更加注重服务便利性
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
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摘要:市政道路交通体系为新时代城市规划的重点,为提升城市道路建设质量,应注意公路设计的重要性,并及时更新设计方法及理念,确保城市公路设计可满足交通运行要求。
公路的设计优化应立足于城市未来规划,融入绿色环保、海绵城市等先进思想,使公路设计更为科学合理,为公路施工建设提供良好依据。
关键词:慢行交通理念;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引言科学的城市道路规划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也能够有效规避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骨架,其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城市整体建设的好坏,而要做好城市道路设计工作,需要明确城市道路设计中的要点,同时,对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慢行交通的性质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土地面积越来越紧张,能源危机的出现限制了城市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慢行交通尤为重要。
慢行交通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能够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到补充的作用,推动城市更好地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结合其实际特点,提高慢行交通水平。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种,是城市生活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缓解生活压力,使人们感受到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营造环境必须遵循科学、人性化的原则,增加居民交流,推进购物、旅游等项目的发展,发挥城市最大的魅力。
2基于慢行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思路城市道路设计中,设计思路会对设计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当前,城市道路设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因为设计思路不合理导致的。
从实践的角度,应注意以下问题:(1)应做好道路尤其是交通干路的线性设计,以此来保证城市道路的通畅性和安全性;(2)应做好道路景观的优化设计,在满足道路绿化和美观需求的同时,避免遮挡驾驶人员视线的情况;(3)在城市交通干路设计中,如果必要性不强,建议尽可能减少道路交叉口,对交通干路进行渠化拓宽,保证道路通畅;(4)应做好城市道路空间设计工作,通过高架桥、地下道路、过街天桥等设计,进一步提升道路的通行效率;(5)在对一些长距离道路进行设计时,应采用相对舒缓的平曲线线形,以避免驾驶员在长直线驾驶中出现视觉疲劳问题,保障行车安全。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编制要点
60建设科技特别关注The Special Focus国内外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在过去几十年中,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方式存在许多问题:汽车的普及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城市问题的出现,包括尾气污染、交通事故、交通拥堵等。
为了缓解或避免这些问题,国际上许多国家与地区逐步开始提倡以“公交优先,鼓励慢行,限制小汽车发展”为宗旨的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许多城市的经验证明这是一条解决问题的可行之路。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从慢行交通系统的角度去研究今后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编制要点□ 杭州市规划局 顾志法 郭雪斌共建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是杭州市社会和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和“倡导绿色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
近年来,杭州市的城市交通建设理念从“局部建设”向“系统建设”转变;建设模式从“粗放型建设”向“精细型转变”转变;建设重点从外围向中心区转变。
然而,这一系列道路交通项目的规划和建设,虽然为大量增长的机动车创造了相对良好的行驶空间,同时也改善了非机动车和人行空间,但对占据城市居民出行最大比例的慢行交杭州市政府已经强烈意识到无节制地选择小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对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并开始重视城市机动化的反思和慢行交通发展的研究。
开展《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是具有前瞻性的一项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建立新型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逐步建立一个适宜慢行的城市,对促进杭州市整体交通系统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 杭州西湖建设科技61慢行交通篇通来说,其规划和建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系统性不强。
2007年9月22日,杭州迎来了第一个无车日。
市政府号召市民尽可能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出行,以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
在公交周内,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带头乘坐公交、骑自行车和步行上下班,这意味着杭州市政府已经强烈意识到无节制地选择小汽车作为主要出行方式对环境和城市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并开始重视城市机动化的反思和慢行交通发展的研究。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是指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在城市中,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还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进市民的出行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和优化,以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首先,在设计慢行交通系统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交通设施的规划和布局。
慢行交通系统应该具有便利的通行路径,并与其他交通系统(如公交和地铁)进行良好的衔接。
城市道路和步道的宽度应该适度,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此外,应合理规划和配置临近的交通设施,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过街设施,以提供更方便的过马路方式。
其次,在优化慢行交通系统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交通信号灯的配时和布局。
合理的信号灯设置可以提高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效率,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情况。
信号灯应该根据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时,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通过道路。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可以考虑使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来监控和调节交通信号灯,以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问题。
在设计布局时,应将交通设施与汽车交通区域有效分离,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
对于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区,如学校、商业区和居民区,可以设置限速、划定专用车道并加强交通巡逻力度,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此外,城市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交通规则的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除了上述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考虑,还可以通过其他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品质。
例如,引入共享单车和电动车,以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方式。
同时,鼓励市民步行和骑车,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此外,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的换乘设施和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调整。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实例分析城市慢行交通系统1 慢行交通的概念及特征1.1 慢行交通概念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内容包括:慢行空间、慢行主体以及慢行行为这三个部分慢行交通系统涉及到市民生活和城市交通的多个方面,除了承担部分市民交通责任外,还可以为市民提供体闲、锻炼、娱乐等生活功能在城市道路中街道和人行道是市民进行慢行交通的主要地点,特别是人行道是市民出行安全的重要保障,为老人和孩子躲避车辆威胁发挥着作用。
1.2 慢行交通系統的主要特征1.2.1 尚未形成完整的慢行交通系统网络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汇中,往往非常重视机动车道的网络建设,对于慢行交通系统却没有留出足够的空间,没有设计慢行专用路,在城市的主干道、街道支路和居民小区里没有形成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网络。
不能满足市民慢行交通的连续性需求。
另外,在很多的城市中用于慢行交通的道路很少,即使有规模也是非常小,仅仅是限定在商业小区、居民住宅区或公园周边等,缺乏一个市政建设的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所以,目前我国慢行交通系统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完善过程。
1.2.2 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土地使用不相符慢行交通系统主要存在与社区公共空间、公园的周边绿地、商业区和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等,但是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虽然为市政公共设施和居民出行留有了一定的空间但是却限定了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空间,使得城市慢行交通没有足够的发展土地并且各个慢行车道之间缺少连贯性,密度偏低,群众出行的选择性不大,这就限制了慢行交通系统本身优势的发挥。
1.2.3 慢行交通的服务设施不完善目前城市慢行交通的发展不但受到空间的限制,而且在服务设施的完善、服务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这种服务上的不足有很多表现比如:现在有很多人喜欢骑自行车出行既方便又能锻炼身体,但是城市道路中自行车道却很少,也没有专门的自行车停放地点,即使有也仅限于商场、学校周边,这显然不能满足市民的要求:另外,很多地方都缺少过街设施,不如天桥、过街横道等,不能保障市民慢行出行的需求:再者慢行道路的周边缺少必要的服务的设施,如垃圾桶、休息椅、地图、路标等服务设施,这也给市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些弊端使得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无法顺利进行2 乌鲁木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做法经验慢行交通系统既是城市交通出行方式中的一类独立出行方式.也是其它机动化出行方式不可或缺的衔接组成。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简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慢行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绿色出行、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以期为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将首先介绍慢行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阐述其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分析当前我国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和实施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共同推动城市交通向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二、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成元素多样且复杂,每个元素都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并共同服务于整个交通系统。
人行道是专为行人设置的通行空间,是慢行交通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要求连续、平整、安全,并配备必要的休息设施和过街设施。
非机动车道则是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提供的专用通道,其设计需考虑车辆的行驶特性和安全要求。
交通信号与标志是确保慢行交通系统安全、有序运行的关键。
包括红绿灯、斑马线、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等,这些信号和标志的设置要合理、醒目,以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者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交通信息。
停车设施是慢行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共自行车停放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这些设施的设置要方便使用、管理,同时也要考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慢行交通系统不仅仅是通行的空间,也是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绿化和休闲设施的设置是必不可少的。
绿化能够改善环境、美化城市,休闲设施则能为行人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
为了保障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出行需求,慢行交通系统中还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如盲道、坡道、电梯等。
这些设施的设计要符合相关标准,确保使用者能够安全、方便地通行。
慢行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信号与标志、停车设施、绿化与休闲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等多个方面。
307-“公交+慢行”导向的建成区支路规划探索
(注:表内道路间距值是以《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道路密度指标为参考)
4.2 两级支路分级体系 细分支路功能等级是完善道路等级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灵活应对支路功能多样化、 落实 差异化规划策略的便捷工具,是支路精细化规划的基本要求。 借鉴国内外城市支路分级办法,从交通功能、优先服务对象、可操作性等方面出发,建 议将支路划分为一级支路、二级支路。其中,一级支路兼顾片区内部集散交通和地块到达交 通,宜平行干道,保证一定的车道宽度,连通性较好,可与主干道相连接,提供公交车辆通 行条件,满足较集中的非机动车、行人通行需求;二级支路以进出功能为主,连接建筑、地 块出入口,主要与次干道、一级支路相连接,提供基本的慢行空间。具体规划要求内容详见 下表。
表 1 各类主要用地出行特征及支路密度要求 用地性质 办公 商业 居住 工业 道路密度要求 通勤出行集中,要求通行效率与可达性高,路网密度较高(道路间距:100-150 米) ,道路 连通性良好。 购物、通勤出行为主,要求通行效率与可达性高,临街面较多,路网密度较高(道路间距: 100-150 米) ,须提供一定步行街等慢行道路。 通勤和休闲出行为主,须统筹路网通行效率与居住环境,宜减少穿越交通干扰,道路密度 可相对降低(道路间距:150-200 米) 。 货运交通和通勤出行为主,开发强度较低,各类货车通行主要依靠主次干道,道路密度较 低(道路间距:200-250 米) 。
“公交+慢行”导向的建成区支路规划探索
林焘宇 周军 张凡 【摘要】现状城市支路问题突出,传统规划方法过于粗放。基于公交优先、街道导向的支路 规划理念,更新支路规划目标、原则,综合沿线用地活动特征及交通管理要求,优先保障公 交、步行、自行车通行,提倡灵活差异化的规划思路,结合城市建成区特征,从道路密度、 功能等级、流程思路、空间利用等方面探索支路规划方法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支路规划;建成区;精明增长;灵活差异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
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慢行系统是指通过改善城市交通环境,促进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的一种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理念。
在当今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慢行系统规划与城市设计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慢行系统规划的意义城市交通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主要以机动车为中心,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而慢行系统规划则以人为本,强调非机动交通方式的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骑行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交通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率和景观设施,使城市更加宜居。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动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患病风险。
同时,步行和骑行也有助于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效率。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社交互动。
步行和骑行是一种缓慢的交通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地欣赏周围的环境,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促进社区的凝聚力。
二、慢行系统规划的设计原则慢行系统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
首先,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交通网络。
慢行系统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方便居民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出行。
其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
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交通需求和空间特点,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再次,慢行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安全性。
步行和骑行是相对较为脆弱的交通方式,慢行系统的设计应注重交通安全,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人行道隔离设施等,确保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
最后,慢行系统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
摘要:慢行交通隐含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当前能源供应趋紧、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的背景下,规划高品质的慢行交通体系能够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观念。
借鉴国内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理念,提出了适合杭州城市自身发展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并简述其战略目标及主要规划内容。
从与慢行交通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等4方面有选择性地介绍部分规划设计指引内容。
最后,总结本次规划特点,即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引入“规划设计指引”概念,以及提出河道慢行系统规划。
Abstract :Non-motorized traveling embraces ideas of equity and harmony,human-friendl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pecially for today when looms a tight energy supply plus a worsening of traf-fic congestion in large cities,and planning a non-motorized traffic system with high quality could guide the traveling public to come up with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y might travel daily.In light of idea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ped and bike system both at home and abroad,this paper starts with a ped and bike system plan-ning in line with current urban development of Hangzhou City,as well as the strategic target and main planning contents,and further introduces a guidance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oad conditions,street space,f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 of pedes-trian and bicycling.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ning,i.e the use of the method of zoning and classification,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efinition "guidance of planning and design",and planning of pedestrian and bicycling along river.关键词:交通规划;慢行交通系统;步行单元;非机动车廊道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ped and bike system;walkingunit;non-motorized corridors中图分类号:U412.37+9文献标识码:A0引言国内外城市发展经验表明,过去几十年中,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发展方式存在许多问题。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城市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改善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居民的出行质量,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运而生。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旨在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通行环境,同时,也为环保和低碳出行提供了可能性。
下面就为大家提出一份慢行体系规划方案。
一、市中心区域的改造与提升。
市中心区域是城市的核心,也是人流量较大的地区。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首先应从市中心区域入手,改造与提升城市中心步行街及周边地区的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公共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1. 提高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宽度:市中心区域的人流量比较大,需要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宽敞的通行空间,以提高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2. 完善交通设施:增设和改善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和斑马线等交通设施,便于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提高交通安全性。
3. 增加休息区和绿化带: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休息、休闲的场所,同时提升城市的观赏性和生态环境。
二、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内的交通状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慢行体系规划方案还应注重社区与城市的连接。
主要措施如下:1. 完善社区内的步行系统:在社区内建设完善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方便居民步行和非机动车通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提高出行效率。
2. 建设社区公园和休闲场所: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方便居民在社区内进行活动,减少对外出的需求。
3. 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接驳:建设便捷的公交站点和轨道交通接驳点,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减少私家车使用。
三、慢行体系与交通网络的整合。
慢行体系规划方案应与城市交通网络有机整合,以进一步提高交通秩序和效率。
主要措施如下:1. 增加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便利性:通过增设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斑马线和非机动车道等交通设施,为行人和非机动车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通行环境。
2. 建设自行车专用道:在城市道路上设置自行车专用道,为非机动车提供独立通行的通道,减少与机动车的冲突,提高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性和效率。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慢行系统工程,是指在城市规划和交通设计中,通过改善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促进城市居民选择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以减少对汽车的依赖和减少交通拥堵,从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慢行系统工程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道路规划、公共交通系统、行人和自行车设施、交通管理手段等方面,通过系统设计和实施,使城市交通更加便利、安全和环保。
同时,慢行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规划和设计。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慢行系统工程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慢行系统工程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道路网络、建筑布局,合理划分交通区域和保留绿地等措施,可以营造出更加适宜步行和骑行的城市环境。
例如,建立起城市中心步行区,限制汽车进入,增加行人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更多的休息点和景观设施,让市民在街头漫步时有更好的体验。
在城市规划中,还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使公交车辆更好地服务于市民出行需要,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促进环保出行。
二、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是慢行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实现慢行系统工程的目标,需要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包括增加公交线路密度、提高公交运行速度、改善公交站点设施等措施,使市民更容易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此外,在公共交通系统中,要逐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车辆,提高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
这样可以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三、行人和自行车设施行人和自行车设施是慢行系统工程的重点建设对象。
通过建设更加完善的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增加行人过街通道、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等,可以更好地保障行人和骑行者的安全,促进他们选择步行和骑行的出行方式。
同时,通过设置步行和骑行的便利设施,也可以提高市民对于慢行系统的接受度,鼓励更多人选择绿色出行方式。
四、交通管理手段交通管理手段是慢行系统工程的补充和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城市交通,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促进慢行出行方式的发展。
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62%
非机动车道现状路网图 绿灯通行时经常受到拐弯车辆的影响
64%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舒适性 便捷性 安全%
主城区52%立体过街89% 设施现状分布图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现状天桥示意
70.38%
64.88%
路段及交叉口机非冲突严重
1986
1997
2000
2005
非机动车流量现状分布图
慢行交通分担率历年变化示意图
3、突破常规交通规划方法,运用“分区、分类”手段进行新的探索。
慢行区块及截面划分图
非机动车慢行区划分图
非机动车道路网分级
道路等级 廊道
集散道 连通道
功能定位
区域性慢行区之间的、高标准建 设的非机动车车专用道,慢行区 与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的连接通道 相邻慢行区之间或慢行区内的集 散非机动车道路,慢行区内与常 规公交换乘枢纽的连接通道
地块间的连通道
休闲道 (观光、旅游、健身)
风景区、沿河绿化带内的非机动 车道
适应流量
单向2500-4000 (辆/小时)
单向1000-2500 (辆/小时)
单向750-1000 (辆/小时)
单向500-800 (辆/小时)
路权空间
非机动车专用道
非机动车专用道 非机动车灰色分离道 非机动车灰色分离道
非机动车混行道
步行设施的特点
以商业金融为主
人流量较大,持续性较强,需要较宽的步行道,并可设 置行人休息的设施
以居住用地为主
为人们日常生活步行区域,总体流量较平均,需要良好 的环境及景观
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办公等混 杂型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除了考虑机动车交通外,还需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一、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出行质量。
而交通规划的核心在于实现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慢行系统。
二、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的关键内容1.非机动车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非机动车交通的需求,保障非机动车道的安全与畅通。
还需加强对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的行驶行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慢行系统规划慢行系统是指为步行者和非机动车提供的安全、舒适、宜人的出行环境。
在交通规划中,应重视慢行系统的规划,提升慢行系统的品质。
这包括优化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增加绿化带,设置休息设施,提供充足的照明等。
同时,还需加强慢行系统的互联互通,方便居民出行。
3.交通方式协调规划在交通规划中,应注重各类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公共交通站点附近设置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乘客换乘;在市区内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在拥堵区域实施限行措施,鼓励市民选择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等。
通过协调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一项关键的挑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如何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环保的出行方式,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在交通规划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机动车交通,更要重视非机动车交通与慢行系统的规划。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交通与慢行系统规划。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机动车枢纽换乘图
2.3.2 杭州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1、目标 ① 提高步行系统的安全性、可达性与可识别性; ② 使活动成为一种愉悦身心而又具有审美情趣的 体验; ③ 塑造场所归属感,维护公共环境,提高公共空 间安全性; ④ 最大可能地照顾弱势群体,体现路权分配的公 正公平; ⑤ 体现杭州自然与人文环境,体现城市文化与城 市形象。
2、规划内容 ① 步行网络分为控制步行活动的道路、重要步行通廊、依托城市道路的重 要步行通道等,其中重要步行通道主要由城市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构成, 以步行交通、交通换乘和向次级通道疏散为基本功能,要必须保证其延 续性和畅通性。重要步行通道规划图如下所示:
② 由于步行交通系统是一个面的概念,仅考虑区域性步行网络不足以覆盖整个步行系统,需要根据 步行尺度进行深入规划。本次规划提出按步行适宜尺度(500~800 m)及功能分区不同,将主城区划 分为中心区、居住区、混合功能区、交通枢纽区、历史街区、旅游风景区、文教区、工业仓储区 8种类型步行单元。不同类型步行单元中步行活动组织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就其中重点步行单 元进行了步行系统规划。
2.4.2 步行系统
(1)人行道 ① 市区人行道基本控制原则 市区道路包括城市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公共步行通道。 • 高速公路与快速路是限制步行活动的道路,不提倡沿路建设连续的人行道系统,两侧功 能区步行系统规划应有目的地将人流引导至其他步行通道,或者引导人流集中,统一设 置过街通道,同时应尽量避开道路交叉口设置; • 市区道路的绿化带应集中设于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 • 沿同一道路的建筑街墙统一退线,退线空间与人行道应统一标高,形成完整步行空间; • 步行空间应紧邻街墙界面,不被绿化带、围墙和停车场隔开,在可能的条件下步行空间 与绿化带间应考虑设置自行车道。
③ 三级换乘枢纽:主要指换乘规模较小(100-500辆自行车)的BRT中途站、常规公交枢纽站 或首末站及对外交通枢纽站,服务周边一般性非机动车出行源,共设52个三级站。
④ 四级换乘枢纽:主要指服务周边零散出行,换乘规模小(100辆自行车以下)的BRT中途站 及常规公交中途站,本规划不作控制。
意义:构建自行车 租赁系统(公共自 行车系统),提倡 短距离出行向自行 车交通转换,有效 衔接轨道交通、 BRT、常规公交, 大大提升公交服务 范围,实现公交出 行门到门。租赁点 主要由公交点、居 住点、公建点、休 闲旅游点、大专院 校点5类构成,预计 远期将实现20万辆 公共自行车布点。
者一般用于行人或自行车通过
性的 设 施 , 包 括 人 行 道 (sidewalk)、 人 行 横 道
(passway)、人行地道、人行天
桥、非机动车道等;后者可分 为休闲旅游性质的慢行空间(林
间步道、山间道、滨水道等)和
商业性质的慢行空间(商业步行 街等)。
1.6国内外对于慢行交通系统的研究
德国、丹麦、瑞典等欧 洲国家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 亚等
地少人多,石油资源匮乏 民众支持环保、支持城市紧凑 发展形态的力量成为社会主流, 使得小汽车发展、蔓延式得土 地利用受到了极大限制。 对于慢行交通,就有了发展的 空间,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地少人多,石油供给充足,一时 难以意识到资源可持续的问题。 民众支持小汽车发展、郊区大房 子和城市蔓延。价值链:汽车工 业-高速公路-小汽车-郊区大房子 -个人自由 慢行交通发展空间不大
2、相对占城市居民出行量大比例的的慢行交通来说,其规 划和建设的程度还远远不够,系统性不强。 3、目前杭州市慢行交通分担率虽然逐年递减,却仍在 居民出行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2.2以行人、自行车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慢行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城市,提倡以行人为导向(Pedestrian Oriented Development, POD)、自行车为导向(Bicycle Oriented Development, BOD)的城 市发展模式。现在流行的则为以小汽车为导向(Car Oriented Development ,COD)的 城市发展模式。 COD和POD的区别:
② 利用较宽的道路中央分隔带设计人非混合休闲道 在用地紧张的城市中心及广场、步行街、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公共空间有限的区 域,可考虑人非混合休闲道。该设计不可用于车速过高的城市主干路,同时应注意 确保机动车不能进入休闲道,而休闲道尽头应设置保护墩和安全横穿设施。
③ 方便的路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非机动车停车一直是许多城市中心区难以解决的顽症。由于土地资源紧张,通常配建停车 位不能得到满足,或者停车位距离目的地过远,造成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 车的现象普遍,由此加剧了市中心的交通拥挤。新型的路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设计,既节 约地面空间又美观大方,可作为缓解市中心非机动车停车难的措施之一。
1.5 慢行交通系统
慢行系统包括为慢行活动提供的场所、活动在其中的人和进行着的
活动。慢行系统由3要素构成:
1.慢行空间是系统的形态要素; 2.慢行主体是系统的实施者要素; 3.慢行行为是系统的动态要素。 慢行系统是城市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交集,除担负一定的通勤交 通功能外,还提供市民休闲、锻炼、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以杭州市为例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
主 要 内 容
二、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设 计
三、杭州慢性交通系统的优点和改进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相关概念
1.1慢行交通的定义
结合机动性、道路交通管理和设施供给,慢行交通宜界定为:以步行及自行车为主体、以
低速环保型助动车(最高车速不大于20 km·h-1,噪声较低,制动良好)为过渡性补充的非机
河道慢行骨干路网规划图
2.4 规划设计指引选摘
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指引由4部分构成:慢行相关的道路因素、街道空 间因素、慢行设施和慢行环境。本次从中选择部分设计指引,以期为慢 行交通系统改善或设计提供参考。
2.4.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设计措施: ① 利用不同铺面材料或彩色路面分隔机非交通流 采用不同铺面材料或彩色路面将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清晰分开, 既可避免设置物理隔离设施在道路上增加额外障碍物,又可弥补划线分 隔不够醒目的缺点,且工程费用低。
1.3慢行交通的特点
绿色环 保 实现门 到门 缓解交 通拥堵
特点
覆盖 点具 体 适宜 短程 出行
占用资 源少
1.4发展慢行交通的意义
对人类自身、日常活动和城市品质方面
步行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成本 最低、最环保、最现实可得的交通方式 和健身休闲方式。 尽管大部分出行以车代步,但人们 走出小汽车,也要依赖步行。让人们自 由、安全、舒适的在街道上,而不是在 公园里行走、骑自行车、玩耍和嬉戏, 市城市最好的礼物。
⑤ 人行道铺装 人行道采用的铺装材料应具有防滑性能、并且容易维护(如抵抗翘曲、抗裂等)。同时铺装 要满足稳定、牢固和抗滑。特殊地区或是中心区通常会采用特殊人行道和其他步行设施设 计,如采用彩色或是图案的水泥、砖块或是其他铺装物,其铺装方式需确保人行道表面平 整。
2.3.3杭州市重点风景区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① 西湖风景区 规划25条、65 km长非机动车道,41处自行车租赁点;形成以湖滨路、南山 路、苏堤、白堤、杨公堤为主的环湖步行系统,与其他游步道共同构成安静、 安全并与景点良好结合的步行系统。
② 滨河骨干路和滨河休闲道 杭州是一个水网密布的城市,发达的水系滋 润和装饰着城市的整体风貌。通过近几年河 道整治建设,城区沿河两岸公共开敞空间已 经逐步得到改善,以往“近水而不亲水”的 状况有所改观。然而,河道两侧空间更多是 作为居民活动、休憩、游览空间进行整治, 在目前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情况下,沿河两 侧空间可以考虑开辟慢行交通系统,以提高 居民休闲、出行质量,改善慢行交通环境。 河道慢行交通系统分为滨河骨干路和滨河休 闲道两大类,规划形成“沿江、一环、八射” 慢行骨干网,串联主城区最主要的“五心六 块”慢行生成源。规划河道慢行骨干路网里 程79 km,按两侧300 m的吸引半径估算, 周边直接受益人口约60万。并结合轨道站、 公交站、水上巴士码头的规划设置,共设置 42个滨河自行车换乘点。
② 人行道宽度 • 要保证人行道的基本畅通,人行道步行空间宽度宜控制在1.8~3.0 m; • 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与设施带一般控制在1.0~3.0 m; • 建筑前区宜控制在0.5~3.0 m。
③ 行人旁侧空间 当空间足够时,人行道可增加更宽的旁侧空间用于: • 树木、灌木等景观性质内容的设置空间; • 市政设施、灯柱、标示杆、停车、垃圾收集站和消防栓等设施空间; • 暂时的存储场所,如用于树枝树叶的临时存放地,以及地块接入口的坡道变化空间。 ④ 行走间隙 行走间隙是指行人在行走时与其他街道设施之间的距离。该类设施应尽可能设置在人行道和 车行道中央,以形成二者之间的缓冲地带,提高步行者的舒适度,人行道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如下。
滑板、轮滑算 不算慢行交通 呢?
1.2慢行交通的定位
慢行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团内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居 民实现日常活动需求的重要方式和城市品位的象征。 不仅是居民休闲、购物、锻炼的重要方式,也是居民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方式, 是中、长距离出行中与公共交通接驳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2、规划内容 (1)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接道、休闲道4个等级,规 划2020年形成“五十九横,六十六纵”的廊道网络,总长1130km。
(2)非机动车与轨道交通、BRT、常规公交等车站形成四级换乘枢纽
① 一级换乘枢纽:主要包括轨道交通枢纽站及测算换乘规模大于1000辆自行车的轨道交通中 途站,承担服务周边大型居住片区,大型工业园区及高教园区等非机动车强出行源的换乘 需求,规划共设36个一级站。 ② 二级换乘枢纽:主要包括一般轨道交通车站、BRT首末站及测算换乘规模大于500辆自行车 的BRT站、常规公交枢纽站或首末站,承担周边居住用地、工业园区等非机动车较强出行 源的换乘需求,共设101个二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