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学习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套厚度大、分布稳定的区域性盖层;有厚于10m且封闭 性好的煤层顶、底板作为直接盖层;煤层段内无大水层;
煤层总厚度要大于10m,单层厚度要大于0.6m; 煤阶为气煤—无烟煤Ⅲ号最佳;
有利区优选
煤层含气量大于8m3/t,煤岩镜质组含量一般应大于70%;
含气饱和度大于60%,可解吸率大于70%;地解比为高级别 (大于0.6)最佳;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因为缺乏科学的工具,早期对煤层气排采动态分析预测是很困 难的。大多数煤层气井初始排采时气、水产能较高,经过一段
时间(如数月)的抽排后,出现产量衰减甚至被迫关闭,对后 续产能缺乏系统的预测,极大地制约着煤层气产业的发展。通 过近几十年发展,国内外诸多学者对煤层气井的排采动态分析 预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和探讨。当前在国外对煤层气井煤层气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是产量递减法及数值模 拟法。
有利区优选 美国煤层气选区条件
煤 层 厚 度
煤 层 埋 深
煤 层 含 气 量
煤 层 渗 透 性




煤 层 内 外 生 裂 隙
煤 岩 特 征
构 造 条 件
封 盖 条 件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有利区优选
煤层气勘探有利区优选的基本要求是高产、长 效。美国以理论研究为基础,结合以上所提出 的煤层气选区基本条件,给出了勘查井的布置 原则:
开采效果
畅通型解吸
超临界型解吸
阻碍型解吸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畅通型解吸:抽排液面控制合理,降压速率接近解吸速率, 有效应力引起的负效应小于基质收缩引起的正效应,渗透率 随开采的水、气产出呈上升—稳定趋势,气泡会带出部分束 缚水,产量理想。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超临界型解吸:解吸速率小于降压速率,液面下降太快,导 致煤层割理、裂隙发生应力闭合,日产气量呈急剧上升—急 剧下降变化,渗透率呈下降—稳定趋势,产气效果差。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特征
输入型:多位于构造高点。初期本井降压解吸气随降压漏斗从 本井产出,后期构造下倾部位解吸气又运移到本井产出。排采 井一般位于构造高点,日产气量呈上升—稳产—上升—递减四 个阶段。此类井一般高产、稳产期长。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煤层气的产出是一个“排水-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的 过程。有效应力效应、基质收缩效应和克林肯伯格效应三种 效应共同作用决定了煤储层渗透率的动态变化过程,而这一 过程对煤层气井的开发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根据渗透率及产 气量可以将煤层气的开采效果分为三类:
(3)对于水力压裂后的井,在排采初期,如果在裂缝尚未完全闭合 时,排采强度过大,会导致井底压差过大引起支撑砂的流动,使压 裂砂返吐,影响压裂效果
(4)过大的排采强度会造成气井出砂出煤粉,影响排采效果,甚至 会造成修井。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井间干扰 煤层气的井间干扰效 应能极大地提高煤层 甲烷的经济回收率。 井间距较小时气体的 解吸能力和生产能力 都会很快达到最大值, 但是,井间距较小时, 煤层气井消耗当地气 体的速度也比较快, 这样,气体产量开始 下降的时间也比较早, 下降幅度也较大。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数值模拟法 数值模拟法是当前煤层气产能预测最为成熟可靠的方法。它 是在计算机中利用建立数学模型或者采用专用软件(称为数 值模拟器如Comet-Ⅱ、COALGAS、CMG、ECLIPSE)对 己获得的储层特性和早期的生产数据(或试采数据)进行匹 配拟合,最后获取气井的预计生产曲线和预计可采储量。该 方法比较适合于煤层气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其预测结果通 常比较可靠,可以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部署。
生产动态预测
等维递补灰色-时序组合模型 取沁水盆地南部某井14 个月的平均煤层气排采 数据,分别建立煤层气 排采的灰色模型和组合 模型如右图。从图中可 知,灰色模型只能对历 史数据的总体发展趋势 进行拟合,但不能反映 发展进程。组合模型的 预测值则能表现出煤层 气排采过程中可能出现 的波动性。
生产动态预测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产量递减法 产量递减法是使用递减曲线分析预测煤层气产量的方法。最 早是由Hanby(1991)在使用指数递减对美国黑勇士盆地的
煤层气井进行经济评估时提出来的。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研究煤层气井的产出规律、分析气井的生 产特性和历史资料来预测储量。假设一旦煤层气井达到了实 际高峰值,产气量就开始下降,持续呈典型的可预测的递减 趋势,并沿着一条拟定的递减率曲线变化,由此就可以利用 传统递减分析法对历史数据的曲线拟合,进而对产量进行预 测。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阻碍型解吸:降液速率过慢,解吸速率大于降压速率,有效 应力引起的负效应大于基质收缩引起的正效应,气泡解吸困 难,降压早期可能由于煤粉堵塞,液面阻力作用致使解吸不 畅通,导致日产气量不稳定,开采效果差。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非连续性排采来自百度文库
造成气井非连续性排采的因素有很多,如关井、修井、卡泵等。 其对排采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地层回压,使甲烷重新被煤层吸附,产生气锁 裂隙被水充填,产生水锁,阻碍其流 对于因修井造成的排采终止,外来物质会对敏感性的储层造成伤害,可能 会使井的产气能力下降,甚至增加后期排采故障发生率 回压造成压力波及的距离受限于降压漏斗而难以有效扩展,回复排采后需 要经过长时间的排水才可能使产气量恢复到停止排采前的状态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国内学者在吸收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也发展了一些 独特的方法思路。 等维递补灰色-时序组合模型 该模型是运用灰色系统和时间序列分析理论建立的一种用于 煤层气产出量拟合与预测的动态模型。 成国清(2002)简述了分形理论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 R/S分析法),讨论了赫斯特指数的理论意义和实际计算方 法,并将其应用于单井煤层气、水产能预测。通过对单井煤 层气、水产能时间序列的分形处理,根据极差、标准差的结 构分维值的大小,对单井煤层气、水产能增量趋势进行了分 形预测。
自给型
开采特征 外输型
输入型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特征
自给型:多位于构造平缓、均质性强的地区。气产量为本井降 压半径内解吸的气从本井产出。排采井一般位于平缓部位,层 内均质性强。日产气量呈上升—稳产—递减三个阶段。此类井 多低产。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特征
外输型:多位于构造翼部、非均质性强的地区。气产量一部分通 过本井降压解吸半径内从本井产出,大部分通过高渗通道或沿上 倾部位扩散到其他井内产出。排采井一般位于构造翼部、非均质 性较强的地区。日产气量呈不产—上升—缓慢递减三个阶段。此 类井多低产。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储层评价
姚彦斌、刘大锰等采用 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实 验室测试分析资料,系 统总结了影响我国煤储 层产量潜力和产能特征 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采 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的方法,确定了各项评 价因素的权重(如右 图)。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储层评价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开采效果
我国的煤储层多为中低渗漏性储层,开采过程可以划分为上 升期、稳定期、递减期三个阶段。根据储层的构造部位及层 内非均质性的差异,可以将煤层气的开采特征分为三类:
在低位沼泽还原环境条件下,有木本植物形成 的、分布稳定、厚度适宜、产状平缓、无岩浆 侵入、中等变质作用形成的中等煤阶中的镜煤 与亮煤区,找含气量大、裂隙发育、透气性好 的大型线性构造盆地的最大曲率部位。
有利区优选
赵庆波等总结了我国30多个地区上百口煤层气勘探试验井的 成败经验,借鉴国外煤层气勘探成功实例,针对我国煤层气 分布地质特点,提出了我国煤层气勘探选区的评价原则: 选择盆地斜坡或煤层埋藏适中的向斜区为勘探区;选择高地 应力背景下的相对低应力区(一般小于10MPa)为重点勘探 区; 勘探区煤层气远景资源量应大于100×108m3,煤层分布面 积大,主力煤层分布稳定;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井底流压
井底流压是反映产气量渗流压力特征的参数,较低的井底流压有利于增加气 的解吸速率和解吸气体量。
右图为我国第一口 水平井井底流压与 产气量的关系曲线, 从曲线中中可以看 出产气量与井底流 压呈现明显的负相 关关系,相关系数 R大于0.8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排采强度
张宝生、罗东坤等在大量收集煤层气资源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从地质背景、煤储层、资源以及开发基础等4个因素出发,确定了煤层 气矿区评价参数选择标准,建立了煤层气目标区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 层次分析法确定了个参数的权重。下表为两级评价指标及其权重。
有利区优选
煤层气选区评价需要考虑的最直接、最关键的参数包括煤层埋深、含气量、 含气饱和度、渗透率、厚度、资源丰度等。这些因素关系到煤层气的可采性 和经济性。以下为中国煤层气选区关键参数评价标准简表:
有利区优选
郑得文等提出了煤层气项目选区的3项关键技术指标:煤层含气量、煤储层渗 透率、煤储层压力;结合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煤层气 选区评价常用的10项具体指标:厚度、含气量、含气饱和度、地解比、孔隙 直径、割理、原始渗透率、灰分含量、有效地应力、资源丰度。各参数指标 分级如下:
有利区优选
等维递补灰色-时序组合模型
利用该组合模型,采 用等维递补技术对该 井未来4年的发展趋势 进行预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 井煤层气排采在近期 一二年内会出现持续 上升的阶段,当达到 一定排采上限后总体 呈一种平稳下降的趋 势。
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黄学锋(2004)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煤层气的流动机理入手,利用Langmuir等 温吸附方程描述煤层气从煤表面的解吸过程,用Fick定律描述煤层气在煤基质 和微孔隙中的扩散,综合考虑了煤层气的解吸、扩散和渗流3个过程,建立了 煤层气储层数学模型,推导数值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气井排采动态进行 分析预测; 傅雪海(2004)选择目前我国某煤层气具体井,从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压 力、渗透率、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背景出发,结合套压、井底压力、产气量、 排水量等排采参数,剖析影响煤层气产能的主控因素,寻求煤层气稳定、连 续、平衡开发的排采参数配置; 倪小明(2009)根据恩村井田勘探、试井、压裂、排采阶段的资料,对煤层 气开发区块内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含气性、水平最小与最大主应力、煤层气井 平均日产水量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利用模拟软件模拟比较了在其它地质参数不 变的情况下,仅改变某一参数引起的产能差异性。
煤层气学习总结
主要内容
1、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2、排采动态分析预测 3、有利区优选 4、排采制度
5、渗透率影响因素
成藏模式及开采特征 成藏模式
自生自储吸附型:煤层气大部分以吸附状态存在于煤层中,在 构造相对稳定的斜坡带富集; 自生自储游离型:煤层吸附气与游离气多少是相对的,多为同 源共生互动煤层气一部分以游离态存在于煤层中。早期煤层埋藏 深、生气量高,后期抬升煤层变浅压实弱,次生割理发育,渗透 性好,两翼为烃类指向供给,在有利封盖层条件下局部高点形成 高渗透的高产富集区; 内生外储型:煤层作为烃源岩,生成的气体向上部或围岩运移, 在有利的圈闭条件下在砂岩、灰岩中形成游离气藏,使吸附气、 游离气具有同源共生性、伴生性、转换性和叠置性,可在平面上 叠加成大面积分布。
煤层气井的排采需要平稳逐级降压,排采强度过大会对气井造成一定的伤害:
(1)排采强度 过大容易引起煤 层激动,使裂缝 发生堵塞效应, 从而造成渗透率 降低。特别是在 快速降压的初期, 对渗透率的影响 更大。如右图
影响煤层气井排采效果的因素
排采强度
(2)降压漏斗得不到充分扩展,只有井筒附近很小的范围内煤层得 到有效降压气井的气源受到严重限制
煤层割理密度大于500条/m,用单项注入/压降法测得的原始 渗透率大于0.5×10-3μm2; 可采煤层埋藏深度为500~1500m最佳,要避开强水循环甲 烷风化带和低解吸率的煤层低渗透带;
区域性岩浆作用热变质区煤阶高、含气量大且割理发育,是 有利勘探区;
处于承压水区的水压封闭气藏和压力封闭的高压气藏为最佳 勘探目标。
有利区优选
地层能量评价法 地层能量评价就是评价含煤地层中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大小。开展含煤地层能量平价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