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分析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分析
![城中村改造模式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9f1d7baf1ffc4ffe47acb2.png)
城 中 村 改 造 模 式 的 分 析
沈 明 亮
( 山西省城乡规 划设计研 究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摘
要: 分 析了城 中村发展的现状 , 对城中村改造的三种模式—— 自行改造 、 整体搬 迁、 与地产商联 合改 造作 了详细论 述 , 并 以忻
州匡村改造为例 , 探讨 了其具体的改造方式 , 为城 中村 的改造提供 了规 划思路 。 关键词 : 城 牛村 , 改造 , 模式, 规 划
发 展经济 用房 不 开工 建设 ; 村 民 但 是依 然保留 了村 落 的一些 特征 , 如土 地权 属 , 道路 , 排水, 生 活 设 。村 民安置房未 开工建 设 的 , 垃圾 的处理等。 由于土地权属问题 , 城市对 村落发展 的监 管不 能 安置房未竣工分配 的 , 发展经济用房不对外销售 。 有效执 行 , 村落 以一种 自发 的方式缓慢而又混乱 的发展 。
・
2 8・
第4 0卷 第 2 4期 2 0 1 4NXI ARCHI TECTURE
Vo 1 . 40 No. 2 4 Au g. 2 01 4
文章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4) 2 4 — 0 0 2 8 - 0 2
该 模式可以提高片 区 的市容 市貌 , 完善 周边 配套 , 提 高土地 利 用 率, 有利于管理规 范化 、 市 场化 , 能够 保 障村 民的 收入 水平 , 实 现
城中村改造平稳过渡 。该模式 的问题 在于 : 1 ) 需要村 委会 自行 解 决 资金问题 ; 2 ) 使用范 围较 小( 比较适用于经济 基础好 的 , 且 以第
三 产 业 为 主 的 城 中村 ) 。
忻州城市规划案例分析
![忻州城市规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eba5dd240c844769eaee98.png)
*第二十一条 市域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内容
1.近期以大运高速公路为依托,强化通道连接线建设,辐射东西 两翼,构建大运高速经济带,完善和提高以五台山、管涔山为中 心的“中 “字型旅游路,改造国省干线,实施以县际通乡油路为 先导的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忻阜高速公路立项进程;远期结合威 乌国家经济主干线建设规划,着力构建高速路东西连接支线,形 成十字型高速公路布局,建设连通东西部高速路经济走廊带。
1.强化市域中心城市――忻州市区的综合服务和区域辐射功能,适度 扩大城市规模,带动全市城镇化的整体发展。
2.注重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调整市域生产力布局结构,实现城镇化与 工业化协调发展。
3.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强城镇工业小区建设,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 非农产业转移、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促进人口和产业的合理集聚,推 进市域城镇化进程。
2.繁代五经济区:包括市域东部的五台市、代县和繁峙县。区域定 位为以宗教古建文化、雁门边塞文化、历史名城为特色的旅游经 济区和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
3.宁静经济区:包括市域中部的宁武市、静乐县。区域定位是山西省 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和煤炭能源基地,以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游区 。
4.河保偏经济区:包括市域西北部、黄河东岸的河曲市、保德县、偏 关县。区域定位是黄河中游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林建设基地 ,新兴煤-电-铝综合性工业基地,以黄河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
4.加快城镇化体制创新,深化户籍制度、城镇土地使用制度、城市财 政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疏通人口、经济、社会各种要素 城乡流动和集聚渠道。
第十五条
规划建议撤销宁武、五台、河曲、定襄 4县的县建制,设立宁武 市(包括阳方口)、五台市(包括豆村、台怀)、河曲市、定襄市; 建议撤销秦城乡,设立顿村街道办事处,办事处驻顿村。
忻州市和平路城市综合体项目提案(定稿版)
![忻州市和平路城市综合体项目提案(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272a0e452e3f5727a5e96220.png)
底商市场分析 九原街
忻府区底商市场全 部集中于七一北路与和 平西街新建住宅小区, 物业类型相似,基本全 部为两层底商,销售与 蓝海国际 和平小区 精华小区 开莱国际
租赁模式以“一拖二”
为主要运营方式。 其中开莱国际和精 华小区作为区域内新型 底商,运营模式和价位 接近市场基准价位; 翠苑小区
十一中
3、项目所处区域未来存在大量商业 性质地块,竞争比较激烈;
105m 现有规划:三层底商(一二层“一 拖二”三层通铺形式),一幢写字 楼与办公公寓合体,一幢住宅; 面积如下: 底层商业面积:12977平米 办公面积:28206平米 住宅面积:17706平米
财
保 中 心 住宅用地
客
站
交 通 小 区 55.8m
商业市场
项目名称 翠苑小区 精华小区 开莱国际 蓝海国际 十一中 九源街 和平小区 地理位置 和平西街 七一北路 七一北路 七一北路 和平路西街 九源街 和平西街 物业类型 一拖二 单层 单层 一拖二 单层 单层 一拖二 售价 租金 1.8 2.3 2.2 2.4 1.7
﹨
2万(装修) 14000
东 北向区域
地块分析
区位印象:项目区域位 于忻州城西北方向,距 离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与主城区均有一定距离, 项目区位邻近忻州西向 边缘地带。 项目所处和平西街 集聚了忻州大量的新建 政府机构,且新型商业 集聚性较好,属于忻州 西向发展的区域,忻州 一中,忻州五中,忻州 师院都处于和平街,十 一中紧靠本项目,和平 路区域有大量的餐饮与 政府办公机构,商业开 发氛围较为明显。
商 校 3、和平西街区域未来政 府机构较多,写字楼市场 竞争将逐步激烈; 中医院 公寓市场在忻州属 于稀缺性产品,社会对 此缺乏认知。 新兴商厦
忻州规划
![忻州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03deb771711cc7931b7163f.png)
《忻州市雁门大道两侧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概况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东临北同蒲铁路西侧,西至牧马路,北到杏林街和檀村变电站北范围线,南靠雁门大道南街,规划总占地面积约为 2.33平方公里。
二、规划结构
本规划将雁门大道两侧地区概括为“三轴、三区、四节点”的功能结构。
三轴:以雁门大道及相关的绿化景观为主体串联起整个地块东西向联系的雁门大道城市联系轴;以七一路及沿街的城市功能区为主体纵向联系忻州市两个城市中心区的纵向城市功能联系轴;以慕山路为主体联系南北两侧的体育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文化发展轴。
三区:配合高铁站发展,配套高铁吸引人流的高端商务功能,并且能够很好展示忻州市城市新面貌的站前品质商务区;复合忻州市多元的城市功能,联系基地的东西两侧,满足城市的总体发展需求的城市公共活力区;配套完善现状大量的居住功能,提升公共居住环境的城市生活配套区。
四节点:规划一个站前广场节点,一个商务会展节点,一个城市功能节点,一个生活配套节点。
三、规划用地统计表。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3255f9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c.png)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忻州市是山西省一个重要的地级市,其中忻府区作为其市辖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对于促进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忻府区为例,基于CLUE-S模型对其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情景模拟,旨在探索合理的发展路径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忻府区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是山西省的重要能源基地。
忻府区的经济总量和城市化水平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这种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也给土地利用空间带来了挑战。
目前,忻府区的土地利用存在一些问题,如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扩张和生态环境破坏,村庄集聚区的规划建设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对于当地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影响。
有必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模型来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情景模拟研究,以期望能够找到更加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政策建议。
二、CLUE-S模型介绍CLUE-S模型是一种常用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模型,它能够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该模型主要基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和约束力的影响机制,在模拟过程中考虑了多种社会经济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三、模型建立和参数设置针对忻府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首先需要收集当地的土地利用数据和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土地所有权情况、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
然后,通过GIS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CLUE-S模型所需的参数和规则。
四、情景模拟和结果分析基于CLUE-S模型的参数设置和规则建立,可以进行忻府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情景模拟。
在模拟过程中,可以设定多种情景,如经济快速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和可持续发展情景等,以探索不同发展路径下的土地利用格局。
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规划研究
![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d20999a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0.png)
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规划研究程思远【摘要】以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的规划控制为例,探索城乡结合地区在规划理念、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策略,有利于区域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9(045)009【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城乡结合地区;规划定位;规划布局【作者】程思远【作者单位】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0 引言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忻州市政府提出加强城市外围地区门户空间环境整治的专项工作,并提出将和平街向西延伸至208国道的建设思路。
以道路建设工程为契机,市政府提出对和平街西延地区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以提升门户区的城市形象。
为发挥规划的引领和龙头作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们对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进行了全域规划,进而指导区域的规划建设。
1 现状分析1.1 概述规划地区位于忻州市中心城区西部,隶属解原乡,是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区。
规划区西靠208国道,东临牧马路,规划面积约8.3 km2。
范围内主要为解原以及佐城、东社、新路、流江五个村庄。
经现状走访调查,规划范围内的现状户籍人口约为1.1万人,外来常驻人口约为0.37万人。
1.2 现状特征1)特征一:过境交通走廊。
和平街西延地区位于忻州市边缘,高铁、高速、国道等区域交通都从规划区南北穿越,区域成为省域过境交通穿越忻州市的带状交通走廊。
过境交通南北穿越,规划区的东西沟通受到严重阻隔,三条廊道分散布局,对区域切割严重,不利于区域用地集中布局。
2)特征二:市政设施廊道。
作为城市外围乡村地区,忻州市第二热源厂、匡村220 kV变电站等大型基础设施落户规划区,受建设年代的影响,高压电力线、高压燃气管线穿越规划区缺乏统筹,各种线路走向凌乱,对区域用地无序穿越,严重限制区域用地布局。
3)特征三:城西交通枢纽。
规划区历来是忻州西部县乡进入城区的必经之地,规划区内两条省道交汇于和平街周边,随着高速公路与高铁的通车,区域引入高速出入口与高铁客运站,区域进一步升级为城西地区的交通枢纽。
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规划研究
![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规划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ce1b65fad6195f312ba6b7.png)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不宜相差较大。本工程提升机大厅层布置有检修用的 75t/20t,吊车轨面标高 56.12m。
7 井塔基础设计
5 井塔的荷载
根据岩土勘察报告和井塔上部结构荷载情况,本工程采用筏
摘 要:以忻州市和平街西延周边地区的规划控制为例,探索城乡结合地区在规划理念、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规划策略,
有利于区域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城乡结合地区,规划定位,规划布局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忻州市政府提出加强城市外围地区门 户空间环境整治的专项工作,并提出将和平街向西延伸至 208国
载及各种设备正常工作荷载等;偶然荷载主要有由摩擦轮事故荷 小于井塔高度的 1/15。在准永久组合作用下,基底平面形心与结
载、过卷荷载、电机事故荷载等。井塔的各种荷载取值详见《井塔 设计规范》第 4章,此处不详述。
6 井塔的结构计算分析
1)基本参数:该井塔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建筑安全等级 为一级,结 构 重 要 性 系 数:1.1,基 本 风 压 w0 =1.1×0.4= 0.44kN/m2,抗震设防烈度 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10g,设 计地震分组为第 二 组,建 筑 抗 震 设 防 分 类 为 乙 类,抗 震 等 级 按 提 高 1度确定。井塔结构按高层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计算,剪力墙 和框架抗震等级均为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场地 类别为Ⅱ类。
第20451卷9年第 39期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TECTURE
MVoalr..4 52N0o1.99
区域转型中的城市空间拓展策略——以忻州市为例
![区域转型中的城市空间拓展策略——以忻州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0387b6f27d3240c8447ef5d.png)
忻州 市城 区实 体经 济数 量较 少 ,工 业 、商 贸等产 业 基础 薄弱 ,经 济发展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行政 因素 ,城 区发 展缺乏规 模产业支 撑。造成史 间布局 的制约。在地域位置 上,该市 市区在市域 中所 处地 理位 置 偏 南 ,对 所 辖 区 域 特 别 是 东 两 丘 陵 山 区 县 ( 部 有 保 德 、 河 西 曲、偏关 、神 池、五寨 、岢岚等 ;东部有 繁峙、代县等 )的吸 引和辐射力较弱。 可 以说 ,该 市 市区难 于承 载起 经 济 引擎 的作 用 。产业 经 济集聚度底之外 ,历史上忻 州市城区规划还存 在功能分 区不明 确 ,空 间拓展 受 限、 生态建 设落 后等 弊端 。历史 和现 实 的困 境,突显 出城市 空问拓展受 限和 城市空 间的不 合理布局 已经 影 响 到 了忻 州 市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全 局 。 3 .转 型 期 城 市 空 间拓 展 的 重 要 性 中 部 内陆 区 域 中心 城 是 城 乡 一 体 化 的重 要 实 施 点 ,也 是 引领本区域经济社会转 型发展 的示 范点。而城 空间拓展 的成 功 与否,直接关系 到产 业经济壮大 、群众宜居 生活以及对外经 济文 化交流等各个方面 。从 忻州市城 区空间布局来看 ,主要存 在 以下 问题 : 3 1城 区整 体 功 能 布 局 合 理 . 忻 州市 城 区的真 正形 成可 追溯 到 l 8 年 。当时 ,整 个城 93 市发展 的过程 呈现为 旧城 向北发展 ,新 区随过境公路逐 步 向西 北 推 进 的格 局 。 自撤 地 设 _以 来 ,忻 州 市 区 建 设 大 有 改 观 ,但 市 整体上讲 ,已经远远小 能适应全 市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 ,许多 应有的 域性服 务功能显得 非常薄弱 。另外 ,带状式 的城 市空 参 考 文 献 : 1 ] 】 2 9 : 9. 0 47 间格局 ,本 身具 有先天不足 的缺 憾 。所有这些 ,突显 出该市在 [谢俊贵戢 国城市化进程 中的城市空间拓展策略U人文地理, 0,8—0 2 _ 汪同三. 忻州市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I] M . 方志 出 北京: 版社。 0 , 2 72 0 1 城市地域空 问上 已经到 了必须要 进行合理规划 ,重新布局 的时 [张建欣, [ 薛双平, 关子建设云中新城的战略构想I / L. 3 ] 陈林. E OJ B 忻州市人 民 政府信息网 20, , 62 0 0 期。 【 张培 荣, 4 1 吴能勇. 推进城 乡统筹发展 构筑 区域城 乡布 局fB OL 忻州市人 民政 府 E/ ] 3 2建设生态化城 区步伐小快 . 网20 ,1 0 91. 地 处 山两 中部 的内陆 区域 ,忻 州 市城 重 工业 污 染 曾一 【 黄 国胜. 5 1 基于城 乡一体 化发展模 式的新农村建设探 讨【 人文地理, 0 ( : 9 J 】 . 2 9 ) 61. 0 41 度 非常严重 。工业污 染,如东有 云马焦化厂 ,两有 铁合金厂 都 是高耗能、高污染企 业。两高东低 的地理条件 ,造 成 了水土流 作者简介 :陈建 明 (9 8 ),男, 山西神池人 ,经济师,现供职于忻州市荣军 16 - 失,道路交通受影 响,成为该城 区生态环保治理 的重要 目标 。 精神病 医院。 同时,城区水 资源系 统循环没有 真正形成 ,而 城市绿地建 设滞 后 ,影响 了宜居城 区的形象 。此外 ,城市排水 困难 、城市垃 圾
忻府区城西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忻府区城西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7b90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9.png)
忻府区城西建设规划方案背景忻府区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忻府区城市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然而,城市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城西地区的建设问题。
现状分析城西地区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拥堵。
城西地区道路狭窄,车辆通行不畅,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2.配套设施不齐全。
城西地区医疗、教育、文化及体育等公共配套设施严重不足,民生服务设施配套水平较低。
3.建筑年代老旧。
城西地区多为老旧住宅和老旧厂房,建筑结构老化,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加固改造。
规划目标城西地区应通过规划建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努力推进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规划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交通疏通。
城西地区应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通道,轻轨、快速公交等交通方式将有所增加,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配套出租车经营模式的改革和智能交通监管系统的建设..2.配套设施完善。
城西地区将加快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社区、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三配”水平,建立起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以及完备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
3.建筑结构加固改造。
城西地区应通过强制加固、拆除重建等措施,加强建筑安全管理,通过加固改造,提升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用性。
方案建议基于以上分析和目标,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1.建设城西快速轻轨线。
这条轨道将穿过城西地区,贯通南北,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2.改造道路。
加宽主要道路,拓宽交通道路的通行能力,优化交通路网。
3.配备智能交通监管设施。
城市管理部门将建立智能交通监管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管理和指挥水平。
2.提升公共配套设施建设1.提高社区配套设施水平。
增加社区服务设施,加强社区管理,打造居民满意的新社区。
2.加强商业设施建设。
引进有品质、有特色的商业企业,提高商业环境、推进商贸服务水平改善,发展特色商圈。
忻州古城调研报告
![忻州古城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c5677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e.png)
忻州古城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忻州古城位于山西省中北部,是山西省的重点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之一。
为了了解忻州古城的现状和发展潜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城市规划忻州古城的城市规划布局十分有特色。
古城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街巷错综有致。
古城内部设有多条主要街道和许多小巷,整个城区被完整地保留着。
古城景区内设有多个观景点,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忻州历史文化。
2. 文化传承忻州古城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而著称。
在古城内,我们看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庙宇、宅院等。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城内我们还了解到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如传统工艺、民俗表演等。
3. 旅游资源忻州古城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相结合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忻州古城内的建筑、街巷、文化活动等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古城附近还有一些自然风景区,如武周山、高若溪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忻州古城还举办了一些旅游节庆活动,如丰收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4. 发展潜力忻州古城是山西省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通过提升古城的保护水平,加强文化传承和推广,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可以利用古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一些文化教育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
此外,古城附近的自然风景区也可以进行开发,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
三、调研发现通过对忻州古城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 古城的保护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一些古建筑存在损毁现象;2. 古城周边的交通设施尚不完善,不便于游客的出行;3. 古城内部的旅游服务设施有待提升,如餐饮、住宿等。
四、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发展忻州古城,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古城的保护力度,修复损毁的古建筑;2. 改善周边的交通设施,方便游客的出行;3. 提升古城内部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餐饮、住宿等服务。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改进措施,忻州古城将会更加美丽,吸引更多的游客。
211126071_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忻州古城为例
![211126071_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问题及优化路径研究——以忻州古城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73a81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6.png)
常住人口约3.2万人。
草市巷居住片区地形地貌高差较大,主要为三类居住用地,建筑以低层建筑为主,空间肌理和传统风貌保护相对较好,由于传统建筑砖木的结构年久失修,建筑质量普遍较差。
兴寺街居住片区、古钟公园居住片区地形平坦,主要为三类居住用地,在南北大街、学道街、光明街、顺城街插花式分布以多层住宅为主的二类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分布比较多,部分传统街巷为了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进行拓宽,同时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建设了较多的多层住宅和办公及商业建筑,空间形态和传统风貌已发生较大变化。
12023.03 |(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用地面积约21.6公顷,其中行政办公单位主要为市、区级机关办公用地,主要分布在光明街、兴寺街、现状胜利街,包括忻府区区委、区政府、国家电网忻州供电分公司、忻府区劳动就业局、忻府区公安局、忻府区教育局、忻府区粮食局等。
教育科研单位主要为技术学校、中小学用地等,包括忻州市五台山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忻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忻州七中、南街小学、东街小学等。
医疗卫生用地(3.38公顷)主要为忻州市中心医院、忻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67公顷)沿南北大街少量分布,其余散布于学道街两侧,业态以零售专卖、日杂、小商品为主。
工业用地(3.14公顷)共有工业企业2家,即山西云中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忻府区醋厂,这些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一般,占地面积大,存在污染、扰民等问题。
(3)绿地及广场共有4处,分别为古钟公园及北城门两侧小型街头绿地;广场用地共有2 处,分别为现状红旗广场以及北城门广场。
图1 忻州古城活化前的用地性质图3控制老城区的详细规划和优化方法3.1土地管控创新,用地功能优化调整土地管控的创新能够帮助不同居民群体在现代城市建设运营过程中共享整个城市资源。
土地管控转型升级必须改变现有体制以进行全面股份制改造(拆改建),探索“微创新”模式和公共景观。
忻州古城目前景观碎片化,环境质量较差,景观体系尚未建立,规划是对建筑、绿地、街道、轴线、肌理进行整理,有机提升古城景观,为满足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需要,用地布局上合理增加古城历史城区内公共绿地和广场、商业服务业设施、文化服务设施、停车场、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及社区类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用地,梳理交通流线,建设步行系统。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c65d5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8.png)
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是指一定区域内不同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布局形式。
通过对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以忻州市忻府区为例,基于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以期为该地区的土地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一、研究区概况忻州市忻府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地处太行山脉中段,是山西省边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土地资源丰富,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条件适宜,适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忻府区总面积为762.6平方公里,是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之一。
忻府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和水域等为主,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土地利用冲突和矛盾。
二、CLUE-S模型介绍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al extent)模型是一个基于细胞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模型,是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一个集成模型。
该模型将土地利用变化看作是由土地利用决策者在不同地块上做出的土地利用决策的结果,通过模拟这些土地利用决策的过程,来分析和预测土地利用的变化。
CLUE-S模型以空间尺度较小的地块为基本单元,通过考虑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以及地块间的相互作用,模拟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影响因子、转移规则等进行建模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情况,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模型应用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首先需要进行模型参数的设定和校准。
在确定模型参数时,需要考虑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要求等因素,以确保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忻府区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情景模拟中,可以选择若干关键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调整方案的批复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调整方案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387656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6.png)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调整方案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7.11.28
•【字号】晋政函〔2017〕153号
•【施行日期】2017.11.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调整方案的批复
晋政函〔2017〕153号忻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报请审批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调整方案的请示》(忻政〔2017〕4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部分)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二、你市要严格按照《调整方案》尽快完成《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调整。
调整后的规划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规定,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查同意后,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人民政府备案,并公布实施。
三、你市要严格实施调整后的《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筹做好忻州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各项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加强对规划调整和实施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28日。
忻州总规说明
![忻州总规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03073628b52acfc789ebc9ec.png)
第一部分规划概述一、规划背景1.行政体制的变化2000年,忻州撤地设市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将进一步加强,城市将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合理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优化重组,对外寻求更为广泛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城市在区域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
2.国家政策的变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忻州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忻州市地处山西以太原为核心的晋中经济区中北部,将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条件,接受太原市及东部发达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参与西部大开发,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快城镇化进程。
3.区域环境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挑战,新技术革命迅速演进,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和社会形态的变化。
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城市建设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4.城市结构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忻州市区在今后20年内,城市人口规模将有较大的增长,另外,忻州市旅游发展战略的确定,区域交通设施的建设,对城市发展布局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需要对城市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协调,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回顾(一)规划概况忻州市自1983年设市以来,曾进行了三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首次规划于80年代编制完成;1991年对原规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规划对忻州市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1997年,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忻州市政府又组织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1997年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内容为:1.城市性质忻州市是以轻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业为主的忻州地区中、南部综合性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预测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24.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4.9平方公里,人均用地指标为101.5平方米。
3.用地发展方向沿和平街向西和沿光明西街向九龙岗发展为主,考虑城市形态的相对完善,向北作合理的填空补缺,少量发展。
忻州一体化经济区规划方案
![忻州一体化经济区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c7a88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b.png)
忻州一体化经济区规划方案1.引言忻州位于中国山西省北部,是重要的冶金工业基地和能源产业基地。
然而,由于资源利用不充分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忻州地区的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定忻州一体化经济区规划方案,旨在全面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2.发展目标本规划方案的发展目标包括:1. 建设高效的生态环境: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忻州整体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2.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 提升城乡发展水平:加强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4. 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3.发展战略本规划方案的发展战略主要包括:1. 产业升级: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产业链水平,培育知识型、技能型人才。
2. 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煤炭、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4.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便利化和信息化水平。
5. 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强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供给能力。
6. 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吸引境外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4.实施措施为了确保本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政策支持:出台一系列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用于引导和扶持产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
2.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规划实施机构,负责方案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和评估考核工作。
3. 强化环境保护: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规划方案的可持续发展。
4.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升区域整体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条 区域功能定位
忻州市是山西省重要的轻工、食品加工基地和新兴的煤、电、铝综 合性工业基地,以宗教古建文化、黄河文化和自然生态为特色的旅 游经济区,黄河中游重要的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林建设基地。
第十条 区域产业发展战略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壮 大县域经济。市域东部县(市、区)重点发展以小杂粮、瓜菜、药材等为特色的 高效种植业;西部县建设以牧为主、农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经济区。2.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抓好煤焦、医药、法兰、化工、冶 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电、铝、化、 冶和医药等产业,实施项目带动,突出“三煤两电一铝四化”,扩张经济总量。 3.第三产业要以旅游业为龙头,通过制创新、资源整合、整体促销、设施配 套,围绕五台山、芦芽山、温泉、雁门关、黄河五大旅游景区的建设,突出发 展以佛教文化、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自然生态、度假疗养为特色的旅游业; 同时,加强交通、供电、通信、供水、污水处理、燃气、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市域城镇化进程,加快东、西山区脱贫致富步伐。
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以忻州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为例
简介……
忻州市有“晋北锁钥”之称。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 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以太行山与河北接 壤。位于山西省北中部,辖忻府区、原平市和12个县, 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311.44万人 (2013年) 。 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等,忻州是旅 游热区,拥有佛教圣地五台山,“九塞尊崇第一关”的 雁门关等著名景点;拥有“摔跤之乡”、"中国八音之乡 "、“中国杂粮之都”、 “中国观光旅游投资竞争力百 强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代县”、“中国最佳生 态休闲旅游示范城市”等城市名片。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七条 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1.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原则 2.城镇化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3.城镇化推进与体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4.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 5.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八条 区域与城镇发展战略目标
规划期末,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全市国内生产 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市域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大幅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资源利用 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生态、社会)
第十一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1.加强忻州市与相邻的太榆、大同、朔州、阳泉、离柳中等经济区及 神府能源基地的分工协作,统筹规划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区 域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2.协调好忻州市与省会太原市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省会特大城市的 “辐射”与“滴漏”效应,加强城市在功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联合, 积极发展旅游度假服务、蔬菜副食品生产及加工等产业。 3.优化市域资源配置,强化忻州、原平、定襄核心城市建设,整合 “忻定原”核心区功能;依托中部发达地区,加大东西山区的资源开 发和生态建设力度,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统筹规 划宁武、神池、阳方口组合中心,协调好河曲、保德、偏关沿黄地带 城镇与工矿区布局。 4.严格控制各类污染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整治 力度,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 物古迹的保护,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 系,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深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域背景,优化市域城镇体系结构,对城市 进行合理的区域定位、产业定位,促进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2.坚持节约土地资源和合理用地的原则,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和生态 保护的力度,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贯 彻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结合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城市功能进行调整和重组, 强化其中心职能。 4.重视城市与生态环境的共生和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对城市周边 自然条件进行合理利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及北方城市特色的园林 绿地系统,塑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景观,对旧城区进行合理的传统 风貌保护。 5.合理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6.近、远期相结合,合理安排城市发展空间和发展时序,促进城市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规划是忻州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 市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 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3]13号); 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4.《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 5.《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 6.《忻州市(原县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原《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10)。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三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第四章 城市用地发展方 向和总体布局 第五章 居住用地规划 第六章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第七章 工业用地规划 第八章 仓储用地规划 第九章 旧城更新规划 第十章 景观风貌规划
第十一章 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二章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十三章 城市内部道路交通 规划 第十四章 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六章 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八章 城市远景规划意向 第十九章 规划实施措施 第二十章 附 则
健康有序发展。
第四条 规划目标
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繁荣,地域文化特色明显,具 有良好的人居环境。
第五条 规划期限为
近期:2001-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六条 确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长征街办事处、新建路办事处、南关办事处的全部范围;原播明镇的后播明、前播明、西播明、二十 里铺、阳村、符村、大檀、小檀八村;东楼乡的前郝、后郝、北肖三村;兰村乡的范野、下社、北场三村 ;原解原乡的解原、东社、小奇、北赵、新路、流江、佐城七村;原秦城乡的顿村温泉旅游度假村;豆罗 水源保护区,包括田村、东曲、麻会、豆罗桥、西张、韩岩一带的一级保护区。 城市规划区主要包括以下区域: 1.规划城市建成区及城市远景发展备用地。 2.豆罗城市水源地。 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18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