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 反比例函数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课程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特性;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学会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特性;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教学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4. 教学准备1.讲义、板书、PPT等教具材料;2.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等相关背景知识。
5. 教学内容及方法5.1 课前预习让学生自学反比例函数在数学中的概念和常见性质,关注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熟记常见图像和性质。
5.2 课堂讲解1.提出问题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与常见性质,可以简要概括为“当x增大时,y随之减小,x 减小时,y随之增大”。
所以这个函数有什么其他性质呢?2.讲解反比例函数图像及其基础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两条曲线y=a/x和y=-a/x。
直截了当。
在这里,教师要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性质,包括单调性、对称性和渐近线等,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做实际问题是反比例函数学习的重要部分。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例子,向学生展示应如何建立数学模型以应对应用难题。
5.3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相关知识点;2.找到一些有关反比例函数的经典范例,并解读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及其应用。
6. 教学评估生动活泼地向学生解析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应用,结合小组讨论或个人实际操作形式,通过探究和讨论等形式评估学生的反比例函数掌握程度。
7. 反思与总结综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评估方式及效果,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将教学不断提升到更高水平。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去感知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掌握。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和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PPT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所行的路程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讨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面积一定,长和宽的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师讲解:“大家总结得很好。反比例函数是我们学习函数的重要部分,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其定义、性质和几何意义,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求出以下函数的表达式,并说明k的几何意义:y=3/x、y=-2/x、y=5/|x|。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规范解答,注意细节。
2.对于实践应用题,要求学生结合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分析问题,列出方程,并求解。
3.拓展提高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锻炼数学思维能力。
4.思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教学策略:
(1)情境创设:以生活实例或有趣的故事引入反比例函数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反馈与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有效的反馈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谁能来说说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物体在反比例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师讲解:“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反比例关系相关的问题。比如,当物体受到一个与速度成反比的阻力时,它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六章26.1.1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26.1 反比例函数 教案设计
26.1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 【过程与方法】1.用类比的思想方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及交流总结能力.2.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会建立函数模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2.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难点】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2~P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如果两个变量x 、y 满足xy =k (k 为常数,k ≠0),那么x 、y 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 、时间t 与路程s 之间满足v t =s ,如果路程s 一定,那么速度v 与时间t 就成反比例关系.2.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变量x 的每一个值,变量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我们就称y 是x 的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3.形如y =kx(k 是常数,k ≠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4.y =k x ,y =kx -1,xy =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其中k 是常数,k ≠0.5.下列函数中,反比例函数有哪些?每一个反比例函数相应的k 值是多少? ①y =2x +1;②y =2x 2;③y =15x ;④y =-23x;⑤xy =3;⑥2y =x ;⑦xy =-1.解:反比例函数有③④⑤⑦.③y =15x 中k =15;④y =-23x 中k =-23;⑤xy =3中k =3;⑦xy =-1中k =-1.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 =2时,y =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 =4时y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y =kx ,再把x =2时,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解答】(1)设y =kx ,因为当x =2时y =6,则有6=k2,解得k =12.∴y =12x.(2)把x =4代入y =12x ,得y =124=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形如y =kx (k 为常数,k ≠0);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解析式.【例2】已知函数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求m 的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反比例函数y =kx -1中的隐含条件是x 的次数为-1,k ≠0. 【解答】∵y =(2m 2+m -1)x 2m 2+3m -3是反比例函数,∴⎩⎪⎨⎪⎧2m 2+3m -3=-1,2m 2+m -1≠0,解得m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反比例函数也可以写成y =kx -1(k ≠0)的形式,注意x 的次数为-1,系数不等于0.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反比例函数y =(m +1)x -1中m 的取值范围是( B )A .m ≠1B .m ≠-1C .m ≠±1D .全体实数2.当m =6时,y =3x m-7是反比例函数.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每小时排水8 m 3,6 h 可将满池水全部排空. (1)蓄水池的容积为48 m 3;(2)若每小时排水用Q (m 3)表示,则排水时间t (h)与Q (m 3)的函数解析式为t =48Q .4.已知y 与3x 成反比例,且当x =1时,y =23.(1)写出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3时,求y 的值;(3)当y =12时,求x 的值.解:(1)y =23x . (2)y =2. (3) x =43.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已知y =y 1+y 2,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当x =0时,y =-3;当x =1时,y =-1.求:(1)y 关于x 的关系式; (2)当x =-12时,y 的值.【互动探索】根据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定义设出y 1、y 2的关系式,进而得到y 的关系式,把所给两组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相应的比例系数,也就求得了所要求的关系式.【解答】 (1)∵y 1与(x -1)成正比例,y 2与(x +1)成反比例, ∴设y 1=k 1(x -1)(k 1≠0),y 2=k 2x +1(k 2≠0).∵y =y 1+y 2,∴y =k 1(x -1)+k 2x +1. ∵当x =0时,y =-3;当x =1时,y =-1,∴⎩⎪⎨⎪⎧-3=-k 1+k 2,-1=12k 2,解得k 1=1,k 2=-2, ∴y =x -1-2x +1.(2)把x =-12代入(1)中函数关系式,得y =-1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根据题意设出y 1、y 2的函数关系式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函数关系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注意不同的函数关系要用不同的待定系数,如本题y 1的待定系数用k 1, y 2的待定系数用k 2.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反比例函数⎩⎪⎨⎪⎧定义三种常见形式:y =k x 、xy =k 、y =k-1(其中k 为常数,k ≠0)求解析式的方法:待定系数法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2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2.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y =kx 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和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点和性质的过程,获得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 2.通过函数图象探究函数性质,进一步体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研究函数的性质的方法.3.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归纳及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画图、观察、猜想、思考、交流等活动,获得研究问题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经验,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4~P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2.反比例函数y =kx (k 为常数,k ≠0)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3.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双曲线.4.在反比例函数y =kx (k ≠0,k 为常数)中,(1)当k >0时,双曲线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5.反比例函数y =-5x的图象大致是( D )6.已知反比例函数y =4-kx.(1)若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则k <4; (2)若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增大而增大,则k >4.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画出反比例函数y =6x 和y =12x的图象.【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描点法:列表→描点→连线 【解答】列表表示几组x 与y 的对应值: x … -6 -4 -3 -2 -1 1 2 3 4 6 … y =6x … -1 -1.5 -2 -3 -6 6 3 2 1.5 1 … y =12x…-2-3-4-6-12126432…到函数y =6x 和y =12x的图象.【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要注意:(1)列表时:自变量的值可以选取一些互为相反数的值,这样既可简化计算,又便于对称描点;(2)列表描点时: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既可以方便连线,又可以准确地表达函数变化趋势;(3)连线时:一定要养成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用平滑的曲线连结,从中体会函数的增减性.【例2】若点(x 1,y 1),(x 2,y 2),(x 3,y 3)都是反比例函数y =-1x 图象上的点,并且x 1<0<x 2<x 3,判断y 1、y 2、y 3的大小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要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判断自变量的大小,需考虑函数的增减性.先画出函数图象,再描出已知点位置,最后判断y 1、y 2、y 3的大小关系.【解答】∵反比例函数y =-1x中k =-1<0,∴此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且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如图.∵x 1<0<x 2<x 3,∴点(x 1,y 1)在第四象限,(x 2,y 2)、(x 3,y 3)两点均在第二象限, ∴y 2<y 3<y 1.【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比较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的方法:(1)看k 的符号,明确函数的增减情况;(2)看两点是否在同一个象限内;若不在同一个象限内,借助图象即可判断函数值或自变量的大小,若在同一个象限内,则比较两个横(纵)坐标的大小,根据函数的增减情况,得出函数值(自变量)的大小.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四个点中,在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上的是( A )A .(3,-2)B .(3,2)C .(2,3)D .(-2,-3)2.设x 为一切实数,在下列函数中,当x 减小时,y 的值总是增大的函数是( C ) A .y =-5x -1 B .y =x2C .y =-2x +2D .y =4x3.对于反比例函数y =3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 .图象经过点(1,-3)B .图象在第二、四象限C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D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4.若反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过点P (2,m ),Q (1,n ),则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m >n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若ab <0,则正比例函数y =ax 和反比例函数y =b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可能是下图中的( )【互动探索】∵ab <0,∴a 、b 异号,分两种情况:(1)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y =ax 的图象过原点、第一、三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无此选项;(2)当a <0,b >0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过原点、第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选项C 符合.【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这类题既可以用分析法,也可以用排除法.用分析法时,根据题干逐一分析,得出不同条件下的结果,再与选项对比得出答案.用排除法时,每个选项逐一分析,看是否满足题干条件.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双曲线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减小;(2)当k <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第3课时 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的综合应用教学目标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并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2.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y =kx(k ≠0)中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3.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与其他函数或几何知识综合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应用,感受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魅力.2.经历观察、思考、分析、交流等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有关的综合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综合问题. 【教学难点】比例系数k 的几何意义.教学过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P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填表分析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区别.函数 正比例函数 反比例函数 解析式 y =kx (k ≠0) y =kx (k ≠0) 图象形状直线 双曲线 k >0位置第一、三象限第一、三象限增减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0位置第二、四象限第二、四象限增减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2,5),若点(1,n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则n 等于( A )A .10B .5C .2D .-63.下列各点在反比例函数y =-2x 的图象上的是( B )A.⎝⎛⎭⎫-43,-32 B .⎝⎛⎭⎫-43,32 C.⎝⎛⎭⎫34,43D .⎝⎛⎭⎫34,834.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2,-1),则k 的值为-2.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2,6).(1)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212,-445和D (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再判断该函数的性质;(2)若点满足所求函数的解析式,则点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否则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解答】(1)解法1:见教材P7例3. 解法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为y =kx ,∵图象过点A (2,6),∴6=k2,解得k =12.∴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12x.∵k >0,∴这个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把点B 、C 、D 的坐标代入y =12x ,可知点B 、C 的坐标满足函数关系式,点D 的坐标不满足函数关系式,故点B 、C 在函数y =12x的图象上,点D 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一般用待定系数法. 【例2】如图是反比例函数y =m -5x 的图象的一支,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的另一支在哪个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 (x 1,y 1)和B (x 2,y 2),如果x 1>x 2,那么y 1和y 2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1)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分布只有两种可能,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或者在第二、四象限.(2)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解答】(1)∵这个函数的图象的一支在第一象限, ∴另一支必在第三象限. ∵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m -5>0,解得m >5.(2)解法1(性质法):详细解答参考教材P7~P8例4. 解法2(图象法或数形结合法): ∵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如图,在图中描出符合条件的两个点, ∴由图象易知y 1<y 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解决问题(2)时,用数形结合法能更快速准确地求出结果.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正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6x 的图象的交点位于( D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一、三象限2.若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经过点A (-1,-2),则当x >1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是( D )A .y >1B .0<y <1C .y >2D .0<y <23.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个定点,点B 是双曲线y =3x (x >0)上的一个动点,当点B 的横坐标逐渐增大时,△OAB 的面积将会( C )A .逐渐增大B .不变C .逐渐减小D .先增大后减小4.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 是矩形,ADEF 是正方形,点A 、D 在x 轴的正半轴上,点C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点F 在AB 上,点B 、E 在反比例函数y =kx (x >0)的图象上,OA =1,OC =6,则正方形ADEF 的边长为2.5.如图所示,已知反比例函数y =mx 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ax +b 的图象相交于点A (1,4)和点B (n ,-2).(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当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时,直接写出x 的取值范围.解:(1)把点A (1,4)代入y =m x ,得m =1×4=4,∴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 =4x .把点B (n ,-2)代入y =4x,得-2n =4,∴n =-2,∴点B 坐标为(-2,-2).把(1,4),(-2,-2)代入y=ax +b ,得⎩⎪⎨⎪⎧ a +b =4,-2a +b =-2,解得⎩⎪⎨⎪⎧a =2,b =2,∴所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2. (2)x <-2或0<x <1.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如图所示,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AC 垂直x 轴于点C ,且△AOC的面积为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互动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与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答】∵点A 在反比例函数y =kx 的图象上,∴x A ·y A =k ,∴S △AOC =12·k =2,∴k =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4x.【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与坐标轴和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k |2.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反比例函数中系数k 的几何意义; 2.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3.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1.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解题过程要求书写工整,步骤清晰。
3.小组合作作业需体现每个成员的参与和贡献。
4.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误。
3.教师揭示这种数量关系即为反比例关系,进而导入新课——反比例函数。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然后提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形如y=k/x(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如: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t,若时间t变化,路程s与时间t的乘积s*t保持不变,即s*t=v*t^2=k(k为常数),这就是一个反比例关系。
7.课后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新课讲解:
1)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y=k/x(k≠0)的含义。
2)演示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像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y=k/x(k≠0)。
2.反比例函数图像的性质,如对称性、渐进线等。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理解和性质的把握。
2.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运用函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等函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之前,已经掌握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等基本初等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函数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将更具挑战性。由于反比例函数在形式上与之前学习的函数有所不同,学生对y=k/x(k≠0)的理解和运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将反比例函数与问题情境有效结合,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建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进一步深化函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能够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难理解,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演示和数学软件,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文稿。
2.数学软件。
3.实际例子和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剩余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直观理解。
同时,利用数学软件,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数学软件,自己绘制一些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同时,让学生解答一些与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反比例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广告宣传、经济分析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6.1.1《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概念、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反比例函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反比例函数的课件,包括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图象等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反比例函数的重要性质和图象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反比例函数,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25平方厘米,求其边长。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
2.呈现(10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 教案
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流程】
三、【板书设计】
四、【教后反思】
在教学反比例的定义时,我首先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函数的理解.然后安排从中发现不成正比例,从而引入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这通过复习、比较,不成正比例,那么它成不成比例呢?又会成什么比例?通过设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激起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自主探究新知创造了条件并激发了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时,我以学生学习的正比例的意义为基础,在学生之间创设了一种自主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关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观察、分析、概括、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节教案旨在实行启发式教学,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形成主导作用。
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6.1.1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案)
2.教学难点
(1)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掌握不足,容易在图像的准确性和细节上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教师可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动手实践,逐步掌握图像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2)反比例函数性质的推导: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和推导存在困难,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举例:通过实际例子(如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突出k值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掌握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了解图像在坐标平面上的分布特点。
举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反比例函数图像,观察并总结图像在第一、第三象限的分布情况。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图像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改变变量,观察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变化,从而验证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解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学会推导方法。
(3)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在将反比例函数应用于实际问题时,容易忽略条件限制,导致解题错误。
解决方法:教师需提供丰富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练习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其他函数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不同类型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1 反比例函数 教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定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难点: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理解反比例与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导入]1.什么是函数?2.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哪些?它们的解析式分别是什么?【新知探究】(一)观察分析,引入新知。
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动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①平均速度v 与时间t 存在着怎样的关系?②这三者中,谁是常量,谁是变量?③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谁变化了谁也跟着变化?④你能写出列车的平均速度v 与行驶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吗?问题2: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他们的函数关系式,并思考它们的关系式具有什么特点?(1)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2)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 2,人均占有面积S (单位:km 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问:①在这两个问题中,变量是什么?常量是什么?②他们具有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式?请写出它们的关系式。
③以上三个问题中的解析式都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t v 1463= xy 1000= n S 41068.1⨯= (二)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xk y = (k 为常数,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 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 xk y = (k 为常数,k ≠0) ② 1-=kx y (k 为常数,k ≠0)③ k xy = (k 为常数,k ≠0)(三)辨析概念,灵活运用。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部审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象。
通过本节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函数观念和几何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本节内容时,仍需克服对反比例函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函数图象的绘制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分析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3.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利用数形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绘制反比例函数图象,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练习。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示例,用于讲解和展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1小时后,离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
2.呈现(10分钟)讲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示例说明反比例函数的表示方法,如y=k/x (k为常数)。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如x越大,y越小;x越小,y越大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绘制几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分析图象的特点。
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对反比例函数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一、教学目标1.从现实情境和已知识经验出发,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点,能够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通过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渗透建模思想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实际问题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旧识:1. 一般地,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学生填写)2. 负整数指数幂:aa n 1=- 3.教师提问: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函数?你能说出它们的一般形式吗?正比例函数(0)y kx k =≠一次函数(0)y kx b k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二)探索新知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它们的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特点?(1)问题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①平均速度v ,运行时间t 存在什么数量关系?②这两个变量间有函数关系吗?试说明理由.③你能写出v 关于t 的解析式吗?(2)问题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 1000 cm 3,长方体的高 h (单位:cm )随底面积 S (单位:cm2)的变化而变化(3)问题3:一个物体重 100 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sp s h t 100,1000,1463v === 上述解析式都具有k y x=的形式,其中k 是非零常数. 提问:类比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一般形式,你能根据特点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及其一般形式吗?定义:一般地,形如(0)k y k k x=≠为常数,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提问: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x 和函数y 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在k y x =中,自变量x 是分式k x 的分母,当0x =时,分式k x 无意义,所以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提问:回顾以上问题的答案,想一下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还可以有哪些形式? 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①(0)k y k k x=≠为常数,;②(0)xy k k k =≠为常数,;③1(0)y kx k k -=≠为常数, .例 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若是,请指出k 的值13y x -= 是,k =3 3x y =- 不是 111y x =- 111k =-是, 31y x =- 不是 21y x= 不是 概念应用:1.当m= ________时,322-=m x y 是反比例函数2.当m =__±1___时,22m y x-=是反比例函数. 3.已知函数(2)(1)k k y x-+=是反比例函数,则k 必须满足2 1.k k ≠≠-且 例1 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2 时,y =6.(1)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2)当 x =4 时,求 y 的值.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k y x =.把x =2和y =6代入上式,就可以求出常数k 的值.解:(1)设k y x =.因为当x =2时,y =6,所以有62k =. 解得k =12. 因此12.y x= (2)把x =4代入12,y x =得12 3.4y == 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④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课堂练习:1.计划修铁路l (km ),铺轨天数为t (d ),每日铺轨量为s (km/d ),则在下列三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当l 一定时,t 是s 的反比例函数;②当t 一定时,l 是s 的反比例函数;③当s 一定时,l 是t 的反比例函数.A.仅①B.仅②C.仅③D.①②③2.点(2,4)-在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像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像上的是( ) A.(2,4) B.(4,2) C.(2,4)- D.()2,4--3.在下列函数:①,②y x =,③,④11y x =+中,反比例函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4.下列各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是反比例函数的是( )A.小明完成100m 赛跑时,时间t (s )与他跑步的平均速度v (m/s )之间的关系B.菱形的面积为48,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y (cm )与x (cm )之间的关系C.一个玻璃容器的体积为30L 时,所盛液体的质量m 与所盛液体的密度ρ之间的关系D.压力为600N 时,压强p 与受力面积S 之间的关系5.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下面给出了x ,y 的一些数值:(1)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2y x =1y x -=2cm(2)根据解析式完成上表.(三)小结作业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1.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哪些知识?如何获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三种形式分别是什么?自变量和函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作业:四、板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26.1.1节《反比例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之后,进一步探索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函数知识,对正比例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2.学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并能灵活运用。
3.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解析式的资料。
3.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正比例函数的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量的乘积为定值,这两个量之间是什么关系?从而引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呈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找出实际生活中的反比例关系。
每组选取一个实例,并用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表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26.1.1反比例函数教案
课题26.1.1 反比率讲课人函数1.认识反比率函数的看法;知识技术 2.能够依据已知条件,确立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能依据实质问题中的条件确立反比率函数学思虑教数的分析式,领会函数的模型思想.学联合详细情境领会反比率函数的意义,目问题解决能够依据已知条件确立反比率函数的分析标式.从现真相境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互相关系,进一步理解常量感情态度和变量之间的辩证关系,体验数学根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和兴趣.教课认识并掌握反比率函数的看法;能依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要点确立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教课认识并掌握反比率函数的看法;能依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难点确立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讲课新讲课课时种类教具多媒体教课活动教课师生活动设计企图步骤教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函数和自变量?2.我们从前学习过哪些函数?你能说温故知新,为学习回首新知确立基础 .出它们的一般形式吗?教师指引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想所学,教师做好增补和指导.【讲堂引入】以下问题中,变量间拥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它们的分析式有什么共同特色?(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活动的均匀速度 v(单位: km/h) 随此次列车的创建问题情境,让一:全程运转时间 t(单位: h)的变化而变化;学生感觉量与量之创建(2)某住所小区要栽种一块面积为 1000 m2间的函数关系,体情境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 m)随宽会实质问题中包含导入x(单位: m)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激发新课(3)已知某市的总面积为 16800 km2,人均学生的研究兴趣 .据有面积 S(单位: 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 )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虑、交流、回答以下问题,初步感知反比率函数模型中的变化与对应思想.(续表 )1.反比率函数的看法:问题:列出上述问题的函数分析式,并察看各个函数分析式有什么共同特色?=1463,y=1000,S=16800v t x n.增补和总结:函数与自变量成反比率关系.问题:类比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活动你能依据特色给出反比率函数的定义及其一二:1.经过对问题的议论剖析,让学生学会用函数的看法剖析生活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反比率函数的模型 .实践研究般形式吗?学生议论沟通后,教师指导总结:一般地,2.使学生从上述不一样的数学关k沟通形如 y=x(k 为常数, k≠0)的函数,叫做反比新知例函数 .2.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问题:回首以上问题的答案,想一下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还能够有哪些形式?k反比率函数的三种形式:①y=x(k 为常数, k≠0);② xy=k(k 为常数, k≠0);③ y=kx-1(k系式中抽象出反比率函数的模型,让学生感受反比率函数的基本特色,发展学生用数学语言描绘反比例函数的能力 .为常数, k≠ 0).3.反比率函数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取值范围:问题: (1)反比率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有没有限制条件?为何?(2)反比率函数中,函数 y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是分式的形式,因此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 的一确实数.因为 k≠0,x≠0,因此 y≠0.教师板书: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 的一确实数,函数y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 的一确实数.【应用举例】例 1已知y是x的反比率函数,而且当x=2时, y=6.活动经过例题使学(1)写出 y 对于 x 的函数分析式;(2)当 x=4三:生学会依据已时,求 y 的值 .开放知条件求反比教师指引学生剖析问题:怎样用待定系数法训练例函数的分析求函数分析式?表现式,进一步熟习①依据题意设函数分析式;②依据条件选点应用函数值的求法 .或对应值代入;③解方程;④把求出的系数代入所设函数分析式 .师生活动:学生书写解题过程,教师做好评活动四:讲堂总结反省价和指导.【拓展提高】例 2已知函数y=(m+3)x m2+5m+5,当m=__-2__时, y 是 x 的反比率函数 .经过拓展提高剖析:依据反比率函数的定义可知,m2+5m让学生更为熟+5=- 1,解得 m=- 2 或- 3.由于 m+3≠0,练地掌握反比即 m≠-3,因此 m=- 2.例函数的看法 .教师要点关注:学生对反比率函数三种形式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能否娴熟掌握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达标测评】练习:教材第 3 页练习第 1~3 题.增补练习:1.当反比率函数y=(a-3)x a+1的函数值为45时,自变量 x 的值是 __-4__.(续表 )2.当 m 为何值时,函数 y=(m-3)x2-|m|经过设置达标测评,是反比率函数?当 m 为何值时,此函数进一步稳固所学新是正比率函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达成后,教师进行果,做到“堂堂清”.批阅、评论、解说.1.讲堂总结:活动教师与学生一同回首所学主要内容:四:(1)本课时主要学习了反比率函数的哪些讲堂知识?怎样获取反比率函数的看法?着重讲堂小结,激发总结(2)反比率函数中的两个变量是什么?自学生参加的主动性,反省变量和函数的取值范围是什么?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3)怎样依据已知条件求反比率函数的解与表现创建时机 .析式?2.部署作业:教材第 8 页习题 26.1 第 1,2题.【知识网络】纲要挈领,要点突出 .【教课反省】①[ 讲课流程反省 ]在创建情境中,经过实质问题指引学生从剖析下手,列出变量间的关系式,引导学生依据平时生活中变量间的关系建立反比率函数的基本模型,概括出反比例函数的看法.反省教课过程和教师②[ 解说成效反省 ]表现,进一步提高操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反比率函数的看法和作流程和自己素质 .依据已知条件确立反比率函数的分析式,可是从练习结果来看,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分析式不娴熟,应赐予必定的练习增补.③[ 师生互动反省 ]在教课过程中,学生在感知实质生活中的反比率关系时,进行比较、研究,并充足议论,思想较为活跃.④[习题反省 ]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6-1-1 《反比例函数》
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设计26-1-1 《反比例函数》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6页的《反比例函数》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象。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函数思维。
但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相对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来说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案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图片。
2.准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软件。
3.准备练习题和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符合反比例关系?”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反比例关系。
然后,教师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并解释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反比例函数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反比例函数的例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6.1.1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内容包括:从实例中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辨析.2.内容解析教材中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三个实际问题列方程,得到三个不同于以前学过的函数解析式,给学生以疑问.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与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本节内容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数学建模、从具体到抽象以及分类讨论等思想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二是从简单的实际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3.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分析简单的问题.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及会判别反比例函数.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能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分析简单的问题.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在思考1)v=1463t 2)y=1000x3)S=1.68×104n的共同特征时,发现函数的特征不容易统一,所以引导学生找解析式中变量和常量的位置,这三个解析式结构都是:变量= 常量变量,进而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从实例中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反比例函数的辨析.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巩固【提问一】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提问二】什么是一次函数?【提问三】什么是二次函数?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尝试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函数打好基础.(二)探究新知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情景一]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情景二]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情景三]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 ,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 /人)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师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知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问题一】观察以下三个解析式,你发现了什么?1)v=1463t 2)y=1000x3)S=1.68×104n师生活动:先由学生尝试回答,之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归纳:这三个解析式结构都是:变量= 常量变量,从而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函数.【提问】请说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得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提问】尝试说出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变形形式?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结构,得出:y= kx⇔ y=kx-1⇔ k=xy(x≠0)⇔y是x的反比例函数.【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合作探究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再通过提问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回顾已有的知识,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三)典例分析与针对训练例1 判断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如果是请指出比例系数.【针对训练】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是一次函数?①y=3x-1 ①y = 2x ①y= 32x ① y= −1x① y= x2①-xy=2 ①y=6x-12.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a|−2x,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B.a≠−2C.a≠±2D.a=±2【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掌握.例2 若函数①=(m+1)x|m|﹣2是反比例函数,则①=()A.±1B.±3C.﹣1D.1【针对训练】1.函数y=(m﹣1)x m2−m−1是反比例函数,求m的值.例3 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1)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4时,y的值.【针对训练】1. 已知y与x2 成反比例,且当x=3时,y=4.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1.5时,求y的值;3)当y= 6时,求x的值.2. 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函数表达式完成上表.【问题二】简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具体方法?【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掌握.例4 矩形的面积一定,则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是()A.正比例函数B.一次函数C.反比例函数D.二次函数【针对训练】1.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x,y,它的面积为3,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2. 已知菱形的面积是12cm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x和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3.某蓄水池的排水管的平均排水量为每小时8立方米,6小时可以将满池水全部排空.现在排水量为平均每小时Q立方米,那么将满池水排空所需要的时间为t(小时),写出时间t(小时)与Q之间的函数表达式_____.【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利用反比例函数描述数量关系的能力.例5 反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_____.【针对训练】1 已知反比例函数y= kx(k为常数,且k≠0)的图象经过点(3,4),则该函数图象必不经过点()A.(2,6)B.(-1,-12)C.(0.5,24)D.(-3,8)【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求反比例函数系数的掌握.(四)能力提升1.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2k−1x,则最小整数k=______.2. 当m为何值时,函数y=(m﹣3)x2﹣|m|是反比例函数?当m为何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求反比例函数概念的掌握.(五)直击中考1.(2020·广西贺州·统考中考真题)在反比例函数y=2x中,当x=−1时,y的值为()A.2B.−2C.12D.−122.(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反比例函数y=−4x的图象一定经过的点是()A.(1,4)B.(−1,−4)C.(−2,2)D.(2,2)3.(2022·黑龙江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已知反比例函数y=−6的图象经过点(4,a),则a的值x为.【设计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六)归纳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2.你知道反比例函数的三种形式吗?3.简述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具体方法?(七)布置作业P3:练习第1题、第2题.五、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1.1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创设
同一条铁路线上,由于不同车次列车运行时间有长有短,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有快又慢,由s=vt可知,在路程s一定的前提下,平均速度v与运行时间t成反比例,从函数角度来看,平均速度v随运行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可表示为v=s/t(s为常数),这类函数就是本章要研究的反比例函数.
与研究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类似,我们将在反比例函数定义的基础上,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运用反比例函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复习知识
1.函数的定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定义.
2.反比例关系:小学里我们知道:如果两个变量x、y满足xy=k(k为常数,k≠0),那么x、y就成为反比例关系.例如,速度v、时间t与路程s之间满足vt=s,如果路程s一定,那么速度v与时间t就成反比例关系.
3.分式的定义.
4.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引入新知
活动1 思考: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 463 km,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单位:h)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单位:km/h)的变化而变化;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 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随宽x的变化而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感受两个变量之间乘积为定值的函数关系.
解:(1)t =1463v
; (2)y =1000x
; (3)S =1.68×104n
. 其中,v 是自变量,t 是v 的函数;
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
n 是自变量,S 是n 的函数.
上面的函数关系式,都具有y =k x
的形式,其中k 是非零常数.
活动2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关系?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 000 m 3,注满游泳池所用的时间t 随注水速度v 的变化而变化;
(2)某立方体的体积为1 000 cm 3,立方体的高h 随底面积S 的变化而变化.
解:(1)t =2 000v ; (2)h =1 000S
. 师生活动:教师给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两个变量之间乘积为定值的函数关系.
2.归纳概括,建立模型
活动3 (1)能否根据上面函数的共同特点写出这种函数的解析式?(2)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给这类函数取个名,为什么称它为反比例函数?
概念: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y =k x
的形式,那么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 一切实数.
y=k x
,y=kx -1,xy=k 是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其中k 是常数,k ≠0.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找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概念辨析,体会运用
活动4 教材第3页练习2.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y =4x ,y x
=3,y =6x +1;y =x 2-1;xy =123.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的函数就是反比例函数.
4.分析问题,培养能力
活动5 例题探究
例1 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当x=2时,y=6.
(1)写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2)求当x=4时y 的值.
分析:因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所以设y=
k x ,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数k 的值.
解:(1)设y=
k x ,因为当x=2时y=6,则有 6=2
k .解得:k=12, ∴y=12x
. (2)把x=4代入y=12x ,得y=124
=3.
例2已知y=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1.5时,求y 的值;
(3)当y=6时,求x 的值.
例3 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y =(m -2)x 3-m2是反比例函数?
分析:反比例函数y =k x
(k ≠0)的另一种表达式是y =kx -1(k ≠0),这种写法中x 的次数是-1,因此m 的取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即m -2≠0且3-m 2=-1,特别注意不要遗漏k ≠0这一条件,也要防止出现3-m 2=1的错误.
解:由题意可知⎩⎨⎧m -2≠0,3-m 2=-1,
解得m =-2.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理解“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总结得出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四、归纳小结与课堂练习
(1)我们今天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哪些知识?如何获得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反比例函数的两个变量的关系是什么?
(3)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4)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布置作业
习题26.1第1,2题.
六、教学反思
反比例函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注意挖掘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建立概念,摆脱其原型成为数学对象.反比例函数具有丰富的数学含义,通过举例、说理、讨论等活动用数学眼光审视某些实际现象.
例题非常简单,在例题的处理上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的能力,同时拓宽学生的思路.在题目的设计和教学设计上注重了由浅入深的梯度,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