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欣赏课《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中国古代歌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音乐特征,认知了解进而喜爱传统音乐文化。
2、体验中国古代歌曲演唱特点,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风格特点及其丰富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重点】:感受了解中国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演唱过程中体现出中国古代歌曲的韵味。
【预习设计】:一、课前自学:1、复习古琴的相关知识。
2、通过网络、图书、音像资料等途径,感受中国当今和古代歌曲的不同风格,进而了解熟悉音乐特征。
二、相关链接:中国古代歌曲简述:中国古代歌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数千年来积累了丰富多彩、浩如烟海的作品,堪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这些作品植根于广阔的华夏土壤,产生于我们祖先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中华民族别具一格的文化性格,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歌曲歌词语言多取自诗歌,从文学角度讲,音节中的声韵调要巧妙结合,才能表达出独特的诗情画意,从《春秋》到明清俗曲。
中国古代的诗歌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想要更好的把握古代歌曲的韵律美,我们可以借鉴古诗词的吟诵手法,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或在句末长吟,或做明显停顿,通过这种长短起伏、抑扬顿挫、有感情的朗读,增添了诗词咏唱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使古曲歌唱中行腔润色的韵味无穷。
把握古代歌曲的艺术特色,就要深入学习歌曲的历史背景,不仅要做好演唱前的准备工作,还要对与作品相合的伴奏乐器进行了解,除了遵循民族声乐演唱的一般规律外,还应借鉴和吸收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咬字吐字、行腔与表演方面的表演精髓,以求更好的展现古代歌曲的风格特征。
中国戏曲的声腔是以字的发音规律而设计、具有较强的说唱性。
中国戏曲强调“以字行腔”和“字正腔圆”,要求表演者要把音乐旋律唱的圆润、自然,让人听着悦耳和谐,并产生快意和美感。
在演唱时多采用吟唱的手法,演唱时使用顿音处理,并借鉴戏曲唱中的连腔拖腔的演唱技术。
三、教材分析:《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中国古代歌曲。
阳关三叠歌唱课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歌唱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阳关三叠》的歌曲知识,在欣赏中感受该歌曲的情感表达;2、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了解简谱的基本表达和作用,能够通过简谱知晓歌曲曲调、旋律等内容;3、理解并掌握该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意义,通过唱歌练习,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和勇气,增强自信。
二、教学内容1、教学过程:(1)学生观看《阳关三叠》MV,了解该歌曲的歌词和曲调,并感受歌曲表达的主题和情感;(2)老师讲解简谱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简谱的表达方法,理解简谱所表示的音符和节奏;(3)老师演唱《阳关三叠》,引导学生跟唱;(4)老师指导同学们进行合唱练习,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融合声音,增强团队协作;(5)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对合唱表现的细节进行指导和调整,提高表演技巧和发音清晰度;(6)老师请几位学生上台表演,鼓励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勇气;(7)总结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对所学的曲目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掌握。
2、教学要点:(1)认识学习《阳关三叠》的歌曲内容,理解其情感表达意义;(2)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法,能够通过简谱了解歌曲的曲调和节奏;(3)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和发音表现能力;(4)引导学生进行个人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勇气。
三、教学方法1、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在欣赏、演唱《阳关三叠》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理解歌曲的主题和意义。
2、合作学习法:通过对学生的合唱练习,鼓励同学们互相协助,相互支持,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
3、示范教学法:老师通过演唱、指导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4、练习实践法:教师通过反复练习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歌曲的表演技巧,增强自信和自我表现能力。
四、教学评价1、评价标准:(1)掌握《阳关三叠》的曲调和歌词;(2)理解该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意义;(3)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和表达方法;(4)能够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5)个人表演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阳关三叠》版教案
2019最新人教版小学音乐六下《阳关三叠》版教案《阳关三叠》
教师寄语: 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创造出任何真正的艺术作品。
——舒曼
学习目标:
1. 欣赏歌曲《阳关三叠》,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即兴编排表演音乐情景剧。
学习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欣赏《朋友》导入
2.展示交流:有关朋友的歌曲、古诗、名言警句、故事
(二)唱歌
1,朗诵诗句。
2.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用简练语言描述你的感受
3、背景资料我知道
4. 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5.分析歌曲的特点。
6. 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7、小组展示:看谁唱的好
(三)创编音乐情景剧
1.分为六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
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
3.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
(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四)我的收获。
阳关三叠的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 聆听欣赏器乐和合唱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感受起音乐情感。
2 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教学目标:1教导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学生在生活中优美的歌唱。
2学唱《阳关三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
3情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重难点:重点是体会学唱《阳关三叠》难点,要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启发对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间播放古琴曲《流水》。
(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器乐音乐的魅力,引入中国古代声乐作品)学生简述搜集的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资料(教师补充)(二)听赏,体验1 《阳关三叠》是躺代的一首著名的歌曲,《阳关三叠》也被称作《阳关曲》《渭城曲》等。
其歌词是王维的七言律诗《送元二使安西》,其曲式有“三叠”的结构,所以称为《阳关三叠》。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 让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指明诗词的表达的意境3听赏器乐和合唱不同版本的《阳关三叠》,感受起音乐情感。
A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补充:王维在原诗中,把古代文人墨客在惜别时的伤感与把酒临风的惆怅表现的深入而彻底;《阳关三叠》使古代文人有感于一位从军朋友的别离之情而写的。
曲调不仅淋漓尽致地渲染了上述的复杂情感,更把离别时清虚、激越的意境有机地糅合在其中,含蓄的反映了人们在不合理的征兵徭役制度压迫下的哀怨情绪,渲染了特定环境下的离别之情。
B 聆听时注意哪个段落重复了三遍,区分上阕和下阕,并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学生学唱《阳关三叠》的上阕。
1.发声练习。
指导学生基本的姿态,声音的位置,及开口音闭口音的嘴形。
2、教师弹琴一句一句的教唱,注意咬字“尘”“新”“酒”“人”3、听录音机跟唱歌曲全体齐唱。
4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5 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了解古琴曲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感受和表现歌曲的基本意境。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古代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之后能够自觉地寻找和学习古代音乐。
2、教材的内容:介绍了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很悠久,可以流传到今有它值得学习应用的道理,可以是可以古为今用,用它来调节气氛情绪,颐养情操。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在学习了古代音乐之后,学生对古代音乐有进一步的了解,知道怎样来应用古代音乐,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
(2)通过多样的方法使过程丰富起来,欣赏、演唱、故事表演、讲故事等来调节课堂氛围。
(3)感受音乐的美好,讨论学习古代音乐的意义。
培养实事求是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4、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重点:让学生加入学习古代音乐的行列,会唱歌曲《阳关三叠》,懂得欣赏分析古代音乐。
难点:学会分辨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能说出它们的异同。
学习方法:实验观察法、讨论法、综合归纳法二、学情分析:从知识掌握程度来看,学生已经学习知道了一些简单的学习方法,如何欣赏分析歌曲音乐、识谱视唱。
从学习能力来看,学生能很好地利用所学知识来进行欣赏和表演。
从心理特点来看,学生能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
三、教法分析:指导、分析、欣赏、演唱、故事表演、讲故事合作探究四、教学资源分析:课件五、教学理念分析: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起到带领作用,不满堂灌。
以学生的学为主,教为辅。
教学过程:一)唱歌1、请同学朗诵诗句2、歌曲简介,欣赏歌曲《阳关三叠》。
3、随着录音学唱。
4、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如:歌曲前面部分比较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位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
5、教师辅导学生学会唱这首歌。
全班集体演唱。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第一篇: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阳关三叠》2.讲述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阳关三叠》的欣赏、学唱,让学生了解并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珍惜同学朋友见的友情,和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2.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阳关三叠》的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2)以看、听、想、说的实践活动形式,感受并表现音乐,学生自创情景剧展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表现音乐的乐趣。
3.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绪。
2)认识民族乐器——古琴3)了解并复述《知音》的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欣赏《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体验音乐的情绪和内涵2.掌握“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在音乐中开始上课,师生问好。
一、导入新课1、课堂开始时,展开一张图片,提问学生: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古代离别时的场景,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2、假如老师给你两首诗,你将会选择哪首诗作为对此画面的写照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那么我们常说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现在这个场景大家说还需要什么?(音乐)同学们太棒了,下面老师同样给你两段音乐让你选择,并说出理由。
4、以音乐为背景共同朗诵古诗,让学生体会音乐。
二、新课1、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阳关三叠》,(听后问学生听后感)2、领学生分析歌曲:《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所作,原名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原诗中有渭城(今陕西渭水)、阳关(今玉门关)两个地名,又叫《渭城曲》和《阳关曲》,又因当时王维反复咏唱三次,故称“三叠”。
目前我们所见的《阳关三叠》是一首著名的古代琴歌。
琴歌是随古琴边弹边吟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4篇《阳关三叠》教学设计11、本课的引入部分获得了预期的效果,学生一开始就被吸引,并成功地引入到课题;确实激发了学生想对古琴做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2、在感受与体验这一部分,两次对比鉴赏层层深入:通过吟唱上阕,对琴歌中上阕与下阕的音乐要素对比,学生可以感受到歌曲情感的递进,深刻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
比如:课堂上学生讨论到八度大跳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反复吟唱所表达的无限眷恋与依依不舍之情等;接下来是合唱版与琴歌版的对比,通过对音色、速度、力度、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对比鉴赏,学生能体会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由此关注现代的合唱作品是如何传承古代音乐文化的。
3、在创造与活动这个环节,学生积极性被调动,参与面也很广,几乎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部分都积极参与,场面活跃。
辩论赛上,两组学生都能很准确地阐述自己对古代音乐文化传承的'认识,并很具说服力。
在创造性的改编活动中,学生结合所学,新的创意层出不穷,让人大吃一惊。
整个后面的环节,可以说课堂里学生妙语连珠,掌声不断,气氛热烈。
4、不足之处在于对歌曲所表达的离别之情的背景等介绍还不够。
还有吟唱的部分还可再加强一点。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2《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
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
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
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
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阳关三叠》教学设计3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苏少版)九年级音乐《阳关三叠》2,课时:13,学生课前准备:(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二、教学课题《阳关三叠》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三、教材分析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
阳关三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阳关三叠-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课程背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音乐在历史长河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和鉴赏音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审美素养,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全面而科学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阳关三叠》,旨在通过学习音乐鉴赏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学习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演唱情况等方面的知识;2.能够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评价《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掌握音乐鉴赏的基本演绎方法;3.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的感受,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鉴赏的基本演绎方法,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全面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理解音乐鉴赏的演绎方法,能够快速判断音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客观评价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含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授环节,重点讲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演唱情况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具体例子解释音乐鉴赏的基本演绎方法;在实践环节,通过听音乐、分析音乐和演唱演奏等方式进行互动教学,辅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音乐鉴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并简要谈论其历史背景、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鉴赏环节1. 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让学生反复听《阳关三叠》这首音乐作品,要求学生注重音乐对于感情、情感的表达,通过这种感官方式从心理上接受音乐,以掌握音乐的情感内涵。
2. 分析音乐的音乐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韵律、节奏、主旋律、和声、音乐构成和情感表达等音乐特征,在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视角和角度看待和分析音乐作品。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本节课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唐朝流行歌曲《阳关三叠》。
这首歌曲在唐宋时期曾经轰动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传唱至今。
它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之情,是一首充满真挚情感的经典音乐作品。
二、研究1.学生阅读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理解对友人的关爱。
导言: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下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通过阅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无限关爱之情。
请学生们阅读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了解《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导言:同学们,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
请看屏幕上的课件,我会用多媒体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一下。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介绍《阳关三叠》的曲调、节奏、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
)3.演唱《阳关三叠》。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阳关三叠》的风格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演唱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表现歌曲中的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教师演示如何演唱,学生跟唱。
)三、总结1.学生自我评价。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研究了《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你们觉得自己掌握了多少呢?请你们自我评价一下。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2.课堂小结。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一首唐朝流行歌曲《阳关三叠》,通过欣赏和演唱,感受到了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和经典音乐文化的育人魅力。
希望你们能够沿着古曲发展的脉络,去了解更多的艺术歌曲,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阳关三叠》这首经典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情感表达,达到了拓展学生音乐文化知识和加强审美能力提高的目的。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表现得比较被动,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师小节: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好,感谢你们!大家还记得吗?刚才有同学介绍了唐代音乐创作中使用唐诗入歌的手法,其中《阳关三叠》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这首歌以___的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表达了离别和对远行友人的关怀。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的背景与作者。
2.理解《阳关三叠》中的意象与意义。
3.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阳关三叠》的背景与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阳关三叠》中的意象与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杨洪基的歌曲《阳关三叠》。
2.观看杨洪基现场演唱该歌曲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于这首歌曲的兴趣。
二、讲解背景1.介绍《阳关三叠》的作者王之涣,讲解他是唐代文学家,曾任长安宰相。
2.简要介绍《阳关三叠》的创作背景,即贞观时期的边塞战争。
三、品味意象1.学生们分组进行课文解读,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2.归纳《阳关三叠》中的意象,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四、探讨意义1.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他们思考《阳关三叠》的意义。
2.提问学生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
五、拓展讨论1.引导学生对比《阳关三叠》与其他具有边塞题材的文学作品。
2.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于边塞题材的感悟与思考。
【教学反馈】1.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表观点。
2.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对于《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悟。
3.书面反馈: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阳关三叠》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拓展】1.播放其他以边塞为题材的音乐或影视作品,开展相关艺术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真实的边塞风貌。
3.鼓励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相关文学作品,拓宽对边塞题材的理解。
【板书设计】《阳关三叠》教学内容:导入-《阳关三叠》介绍-背景讲解-意象品味-意义探讨-拓展讨论-反馈【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音乐视频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启发学生对于《阳关三叠》的兴趣。
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意象,培养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小组展示和书面反馈,检测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在拓展讨论中,拓宽了学生对边塞题材的认识和了解。
唱歌课《阳关三叠》教案.docx
唱歌课《阳关三叠》教案【教学年级】初中二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琴歌《阳关三叠》第一叠【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琴歌的演唱学习中,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认识,并能正确感受古曲的情绪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交流古琴知识、观看教师古琴演奏、欣赏歌曲录音、分析歌曲要素与情感表达,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歌曲等手段,学唱琴歌《阳关三叠》。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古琴的相关知识。
2、知道琴歌这一艺术形式。
3、体验古曲韵味和情感。
【教学重点】学唱并表现歌曲《阳关三叠》【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旋律、速度、力度、歌词情感内涵等音乐要素入手,唱出曲中忧伤离别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琴歌(一)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1、教师提问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是什么乐器呢?生:古琴2、交流知识教师请一位同学来到古琴桌前帮老师立起古琴。
(1)了解琴弦师:古琴有几根琴弦呢?生:数数7根。
师:对,七根琴弦,因此古琴也叫七弦琴。
琴弦由外置里,由粗到细依次为一弦二、三、四、五、六、到七弦。
(2)了解琴徽师:琴面上的白点,同学们知道叫什么吗?叫徽。
同学们数数一共几个?一位同学起立数古琴的徽点。
生:13个。
师:古琴有13个徽,代表着中国农历的12个月及闰月。
(3)了解琴的结构师:我们再来看古琴立起来像不像一个“人”啊?生:(略)师:琴有头颈、肩、腰、尾,翻过来琴的背面有2个孔叫什么呢?这是古琴的出音孔一个叫龙池,一个叫凤爪、还有雁足。
古人赋予了它们诗意的名字。
师: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有365天,琴面是什么形状的?生:是弧形,师:弧形代表着天,师:琴底呢?生:琴底是平的,象征着地。
师:又有“天圆地方”之说。
(4)了解琴名与音色师: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就可以发出悠扬的琴声。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
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标题:阳关三叠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阳关三叠音乐,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演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
2. 学习阳关三叠音乐的基本演奏技巧。
3. 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音乐器材:古筝、二胡、笛子等。
3. 音乐录音资料:阳关三叠音乐的演奏录音。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录音,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音乐的乐器组合和演奏技巧。
2. 分别介绍古筝、二胡、笛子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
示范演奏:1. 教师示范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技巧,让学生了解每个乐器的独特音色和演奏风格。
2. 教师和学生一起合奏演奏阳关三叠音乐的片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奏的乐趣和挑战。
分组合奏: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古筝、二胡、笛子的演奏。
2. 指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奏排练,注意协调和配合。
3.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合奏演奏,展示他们的成果。
总结活动:1. 回顾阳关三叠音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合奏过程中的困难和成就。
3.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的完整演奏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回味他们的合奏表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了解和学习其他中国传统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2.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乐技巧和协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理解和满意程度。
教学延伸:1. 在音乐课堂中增加更多的合奏演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讲解,学生将能够:1. 了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2. 熟悉阳关三叠的内容;3. 掌握阳关三叠的演唱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习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2. 理解阳关三叠中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3. 掌握阳关三叠的呼吸和发声技巧。
三、教学准备1. 电子音箱;2. 播放音频的设备;3. 学生合唱表演视频。
四、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播放阳关三叠的演唱视频,为学生带来音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背景知识讲解老师向学生讲解阳关三叠的来源和背景。
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民歌,最早流传于西域地区,后来发展成为一首有四个不同版本的合唱曲。
这首歌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Step 3:学习副歌部分老师分发阳关三叠的歌词给学生,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副歌的歌词和旋律。
老师可以逐句教唱,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Step 4:演唱技巧训练老师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演唱技巧,并进行训练。
重点关注呼吸和发声技巧,让学生意识到这对演唱的影响。
Step 5:合唱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唱练习。
每个小组中可以有不同的声部,让学生互相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声音。
Step 6:合唱表演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合唱表演,并录制视频。
老师可以在结束时播放学生的表演视频,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果。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阳关三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能力。
学生不仅学会了阳关三叠的副歌部分,还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阳关三叠合唱表演视频;阳关三叠歌词。
以上是关于阳关三叠教案的简要内容。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了解和学习传统民歌阳关三叠的背景、内容及演唱技巧。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合唱练习和表演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演绎阳关三叠这首美妙的合唱曲目。
阳关三叠新教学设计
《阳关三叠》教案一、教学目标:1、聆听《阳关三叠》感受体验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
2、认识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
3、通过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的去体会在送别场景这一特定的内容。
4、认识古琴,感受琴歌的魅力。
5、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体验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重点:体会阳关三叠,正确体会和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作者与朋友之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对歌曲《阳关三叠》的理解,对诗词的和音乐内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设疑法,情景创设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导入背景音乐:马友友大提琴独奏《天鹅》,图片(出示课件)师:这幅图大家是否记忆犹新,谁能告诉我这幅图的故事?生:……..师: 这是2016年新年的第一对“网红”,两只青梅竹马的大鹅。
母鹅被放在摩托车上准备送人,公鹅站在摩托车下,两只鹅嘴对嘴,恋恋不舍。
从情人节那天开始,这两只在“别离”前亲吻的大鹅,瞬间刷屏朋友圈。
感动了无数人,一些网友看完直接泪崩了。
动物尚有情,何况人乎?离别,一个沉重又伤感的话题,却每天都在上演,每个人都会经历。
亲人间的,朋友间的,恋人间的…….。
现代科技发达,人们可以通过打电话,QQ,微信、视频等方式很快的了解对方。
而在古代,一分别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一生都不能见面。
那种离愁别绪便可想而知了。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人送友离别的歌曲。
我们一同来体验,同时留心三个问题:出示课件,1、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中演唱了谁的哪首诗作?3、这首诗共出现了几次?二、新授1、播放合唱版《阳关三叠》师:歌曲咱们欣赏完了,请同学们回答以上三个问题。
生:……2、简介歌曲(1)生简介诗作师: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下歌曲中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出示课件)生:.......(2)师补充介绍歌名的由来师:《送元二使安西》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
安西,是唐代设的安西都护府,在今天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库车县内。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音乐鉴赏《阳关三叠》教学设计引言:《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首经典曲目,词作者为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曲作者为南宋时期有名音乐家杨洪基。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英烈的敬仰之情,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围绕《阳关三叠》这首曲目展开音乐鉴赏的教学设计,通过深入了解曲目的背景和内涵,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曲目背景介绍《阳关三叠》是一首写给在征战中英勇牺牲的蒙古将士的挽歌。
他们英勇的壮举和无数的牺牲,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慨。
此曲亦分别在明代、清代作为帝王弟妹婚嫁时的娱乐音乐演出之一。
二、曲调结构分析《阳关三叠》的曲调结构分为序幕、首尾小间、主幕、中间白板、末尾等几个部分。
其中,序幕以浑厚豪放的乐音描绘壮烈的战场,首尾小间则以婉转的乐音烘托战士们的忠诚与牺牲,主幕则通过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了对英烈的敬仰和赞美。
中间白板则起到了平缓曲调的作用,帮助听众缓解紧张的情绪,最后以慢板的方式展示了对逝去的英烈的怀念之情。
三、文学内涵解读辛弃疾以洒脱的笔触写出了发表词。
词中表达了痛惜逝去英雄的悼念之情和对国家境况的不满之情,描绘了当时战乱纷争的动荡时代。
词中的阳关更是成了一种意象,象征着战场与伤亡。
同时,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对英烈的敬仰和对自己走向荣誉的追求。
四、音乐形象解读《阳关三叠》中的旋律扣人心弦,韵味深厚,以表达作者对英烈的敬仰之情。
乐器的运用也富有特色,如曲起处,锣、鼓铿锵有力地打击,营造出浑厚激情的氛围;而曲终处,则逐渐淡去乐声,以慢板和弦将情感引领到高潮,使听众为之动容。
曲中的高潮部分则以高亢激昂、骤然提升的音调,增强了曲目的震撼力。
五、教学设计1.了解曲目背景:在教学开始前,让学生了解曲目的背景信息,介绍辛弃疾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曲目的内涵。
2.欣赏曲目:播放《阳关三叠》音乐,让学生聆听曲目,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曲目的曲调、旋律和乐器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阳关三叠教案
阳关三叠教案教案标题:阳关三叠教学活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习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要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阳关三叠的基本形式和表演技巧,以及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阳关三叠的基本技巧和表演要领;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阳关三叠的背景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乐理基础讲解(10分钟)解释音乐中的节奏、旋律和和声,并通过音乐示范和练习,让学生对乐理知识有初步了解。
3.教学练习(15分钟)教师示范阳关三叠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鼓励学生模仿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阳关三叠的基本要领。
4.合作演练(20分钟)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进行阳关三叠的合作演练,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5.表演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让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6.讨论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阳关三叠表演中的技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补充。
7.激发兴趣(10分钟)通过播放阳关三叠的表演视频,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相关活动的热情。
8.延伸拓展(15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传统音乐或舞蹈,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并组织他们进行小型展示。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和讨论交流的表现,对他们进行评价和反馈;3.学生互评,相互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个人和团队的成长。
六、教学资源准备:1.阳关三叠的音乐录音或视频资源;2.阳关三叠的教材和参考书籍;3.乐器和音乐播放器;4.学生的评价表和反馈表。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阳关三叠欣赏课教案
阳关三叠欣赏课教案阳关三叠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而欣赏阳关三叠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那么本篇文章就来探讨一下阳关三叠欣赏课教案,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1、了解掌声鼓励的作用在进行欣赏活动时,鼓励学生掌起热烈的掌声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到自己的表现被肯定,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设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场地和设备。
可以选择教学楼中的音乐室,同时需要保证音响设备和灯光设备的正常运转。
3、准备课件和PPT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音乐的含义,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课件和PPT。
通过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阳关三叠的历史背景、音乐内容等相关知识。
二、课堂教学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神话传说、介绍历史文化背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欣赏的氛围,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心。
2、听音乐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求尽量安静、专注,好好地听每一个音符,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听完整个曲子后,可以让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也可以设立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交流一下各自的理解和感悟。
3、浅谈音乐内容在听完曲子后,教师可以和学生简要讲解一下音乐内容,主要包括调式、节奏、乐器等方面。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也可以为接下来的深入探讨打下基础。
4、深入探讨深入探讨活动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分组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对音乐进行分析、解读,探讨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
三、课后作业1、听一段音乐作品,并写下自己的观感和感悟。
2、收集一些关于中华传统音乐的信息,整理出自己的感想和见解。
3、找到一些关于阳关三叠的资料,深入了解该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调研一些民间音乐活动,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四、教学效果评估在教学活动结束后,需要对整个课程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和反馈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欣赏课《阳关三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瑰宝,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中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有重要的作用。
《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琴歌,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一颗绚丽璀璨的明珠。
这首琴歌感人至深,在唐宋曾有轰动效应,不仅声名远播,而且成为家家弦歌、户户吟诵的“流行歌曲”,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全曲分为三大段,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
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和演唱《阳关三叠》,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对友人那种无限关爱的诚挚情谊;
2、唤醒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并愿意传承与发扬。
教学重点:
通过演唱和欣赏古曲《阳关三叠》,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启迪学生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对友人无限关爱的
教学难点:
1、演唱时如何表现歌曲中忧伤、惜别、期待的真挚情感。
2、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请学生欣赏古诗新唱《春晓》,在欢快的旋律中追根溯源,了解诗歌的起源。
老师介绍: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的艺术。
在古代,将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早期,诗、歌、乐、舞是合为一体的,在实际的表演中,诗就是歌词,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
“今天,我们将要学唱和欣赏的古曲——《阳关三叠》,就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来谱写的”
二、分析歌词:
1、解释曲名:原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
“阳关三叠”,是因为将古诗创作为歌曲后,原诗部分作为上阕词,基本上用一个曲调反复叠唱了三次,故称为“三叠”。
2、播放幻灯片,分析歌词: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同学们,你们学过这首诗吗?”。
请学生诵读古诗,简单分析古诗,体会诗中对即将远行的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和无限关怀眷恋之情。
(借助地图,让学生看一看“渭城”、“阳关”、“安西”的具体位置)
三、学唱上阕词,欣赏女声独唱《阳关三叠》:
1、学唱歌曲:
听琴模唱歌曲的上阕词,感受古曲清幽、典雅的意境。
2、欣赏女声独唱《阳关三叠》:
播放殷秀梅演唱的歌曲,听音乐的同时,看大屏幕上的完整歌词,随音乐哼唱反复叠唱的部分,感受每叠词不同的意境和音乐层层递进的无限关怀之情。
四、介绍古琴和箫,欣赏古琴与箫合奏的《阳关三叠》:
古琴——又称瑶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历史,它的泛音幽雅、飘逸、空灵,仿佛天籁之音,称“天声”;散音深远、雄浑、厚重,有如钟磬之声,称
“地声”;按音细腻、柔润而略带忧伤,极似人声的吟唱,故称“人声”。
箫——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它的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
(看幻灯片,认识古琴和箫)
播放音乐,请学生仔细聆听。
感受古琴和箫一低吟一婉转,相互辉映所展现出的原诗依依不舍的意境和清幽、淡薄的神韵。
五、课堂小结: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
它的音调朴素而富有激情,平静处如泣如诉,表达着离别的忧伤;激越处慷慨激昂,给人以悲壮之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的经典佳作,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我们要传承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