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全国各地教育教学工作掀起了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语文教学表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行为都有重大的突破。
不过,当我面对层出不穷的新名词、新观点、新方法,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通过查阅各类工具书,让我对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有了一些肤浅的理解。
一、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工具学科。
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
要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实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
二、语文的人文性《辞海》中“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粗浅地说,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注重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
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情感的熏陶,内心的体验,看重想象、直觉和创造性。
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工具是基础,是载体,是表现方式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人文则是深层次的内蕴,是潜能,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审美观点、扩大视野、净化思想境界、完善心理结构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有机的统一体。
纯粹工具意义上的语言文字是不存有,也无法存有。
反过来,没有语法规则的,没有语言规律的人文性也是不可靠的,是没有依附性的。
四、在不同的学段,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要想真正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还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生活情况等多个方面来考虑。
在不同的学段,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否则,就会走入重“工具性”轻“人文性”或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教学误区。
人的一生的几个学习阶段的教育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比重是有所不同的。
小学阶段应以“工具性”为主,“人文性”为辅。
浅谈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推荐下载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通关,1系电过,力管根保线据护敷生高设产中技工资术0艺料不高试仅中卷可资配以料置解试技决卷术吊要是顶求指层,机配对组置电在不气进规设行范备继高进电中行保资空护料载高试与中卷带资问负料题荷试22下卷,高总而中体且资配可料置保试时障卷,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22都能2可地护1以缩关正小于常故管工障路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破连护坏接进范管行围口整,处核或理对者高定对中值某资,些料审异试核常卷与高弯校中扁对资度图料固纸试定,卷盒编工位写况置复进.杂行保设自护备动层与处防装理腐置,跨高尤接中其地资要线料避弯试免曲卷错半调误径试高标方中高案资等,料,编5试要写、卷求重电保技要气护术设设装交备备4置底高调、动。中试电作管资高气,线料中课并3敷试资件且、设卷料中拒管技试试调绝路术验卷试动敷中方技作设包案术,技含以来术线及避槽系免、统不管启必架动要等方高多案中项;资方对料式整试,套卷为启突解动然决过停高程机中中。语高因文中此电资,气料电课试力件卷高中电中管气资壁设料薄备试、进卷接行保口调护不试装严工置等作调问并试题且技,进术合行,理过要利关求用运电管行力线高保敷中护设资装技料置术试做。卷到线技准缆术确敷指灵设导活原。。则对对:于于在调差分试动线过保盒程护处中装,高置当中高不资中同料资电试料压卷试回技卷路术调交问试叉题技时,术,作是应为指采调发用试电金人机属员一隔,变板需压进要器行在组隔事在开前发处掌生理握内;图部同纸故一资障线料时槽、,内设需,备要强制进电造行回厂外路家部须出电同具源时高高切中中断资资习料料题试试电卷卷源试切,验除线报从缆告而敷与采设相用完关高毕技中,术资要资料进料试行,卷检并主查且要和了保检解护测现装处场置理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当下人对亲密关系的理解
当下人对亲密关系的理解
当下人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可能因文化、社会和个人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总体来说,亲密关系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连接:亲密关系建立在深厚的情感连接之上,包括爱、关心、支持、理解和信任等。
人们希望在亲密关系中能够找到情感的寄托和安全感。
2. 沟通与共鸣:有效的沟通是维持亲密关系的关键。
人们期望能够与伴侣分享彼此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能够在彼此身上找到共鸣和理解。
3. 陪伴与支持: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应该是相互陪伴和支持的。
在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4. 尊重与包容:尊重对方的个性、观点和选择是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础。
包容对方的缺点和短处,理解彼此的需求和界限。
5. 共同成长:人们希望在亲密关系中能够共同成长和进步。
通过相互支持和激励,实现个人目标和共同的梦想。
6. 性的满足:性是许多亲密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每个人来说,性的重要性和满足方式可能各不相同。
7. 独立与合作:人们在亲密关系中既追求相互依赖和支持,又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平衡独立和合作的关系,能够使双方在关系中得到满足和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期望可能有所不同,而且亲密关系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化的,如恋爱关系、婚姻关系、友谊等。
最重要的是,建立健康、平等和相互尊重的亲密关系,能够带给人们幸福和满足感。
浅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浅谈“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剑斗中心小学吴圣记近几年来,语文界对文本解读的研讨正如火如荼,涉及到宏观理论层面与微观的策略、路径与方法的层面。
但是,具备文本解读能力仅仅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基础和前提,这只是教师专业性构成的核心元素之一。
文本解读可以也应该是多元而独特、丰富而深刻的,但教师是否需要把自己解读的丰厚内容都要纳入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之中呢?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和内在关系?首先,文本解读不等于教材解读,不等于文本的教学解读,文本解读不会自动生成为教学设计。
考察“解读”一词,有“分析、研究、理解、体会”等意义。
文本解读其实就是教师对文本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维度展开的分析理解与体会揣摩。
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低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凸显的是教师文学鉴赏能力水平。
它是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引领学生展开深入对话,灵活应对驾驭课堂的基础。
然而,解读有深度与创见并不能保证你的教学设计就一定是高效的。
虽说教学的深度取决于教师个人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可不要忘了,教学的创造性与有效性更要取决于教师研读课文的一双慧眼。
因此,文本解读还必须还原为文本的教学解读,对文本价值进行二度开发与创生,或者说把文本的“原生价值”转换、生成为“教学价值”。
这是一个课程价值、教材价值与教学价值相融合的过程。
这一过程涉及到对教学内容的选择,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流程的整体考虑与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的运用等问题。
总之,要求教师把解读之所得----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感悟、审美的体验、语言的品味等还原为教材解读,转化为适宜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文本解读的教学价值,实现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的对接。
这才是教师更重要的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也是新时期对教师基本功提出的更高要求。
教师要把解读文本所感所悟有效地转化、生成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问题与语文训练活动,设计以学生的“学”为基点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它对于学生情感熏染、人格提升和语文能力培养的独特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就是由人类文化传统中所孕育的工具性知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既需要理解和欣赏人文性的内涵,也需要使用和掌握工具性的技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内涵人文性指的是语文学科所涉及的人类文化和艺术成就,包括文学作品、历史典籍、语言文字等等。
这些文化和艺术成就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对于这些文化和艺术成就的理解和欣赏。
与此同时,语文学科也具有工具性的特点,即它是一个使用语言工具进行思维和交流的学科。
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说、听等方面的能力。
这些技能不仅是学生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学生在各个学科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基础。
二、如何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文本阅读的情感体验。
语文学科的文本阅读不仅是一种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运用声音、情感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文本的情感、思想和艺术性。
通过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表达。
2.注重融合语言技能的文本教学。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文本为基础进行的,而文本也是语言技能的实践场。
教师可以在文本教学中融合朗读、听说、写作等各种语言技能,强化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实践性。
例如,可以通过课文朗读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听书、看图说话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写作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写作技能提升。
3.注重文本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语文学科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科,还包含了传统文化的要素。
教师可以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内涵。
浅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doc
浅谈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在小学阶段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此深有感触,下面就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谈谈我的理解。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
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1、语文是思维的工具。
心理学把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表达出来的话叫外部语言,在心里思考但没说出来的话叫内部语言。
人们常说的打腹稿就属于内部语言。
只有人们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也才能变得清晰、严密、准确,因此,要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语文是人类的交际的工具。
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
如老师上课对学生讲授,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朋友在生活中的闲谈。
这些都属于交流。
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增加了知识,搜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使我们的语言变得丰富多彩的。
丰富的语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语言较之于文字更具有直观性,更能够注入情感因素。
如果说沟通从心开始,那么语言就是我们沟通的最好方式。
3、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
各门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离开语言文字,一切学科都无从进行。
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的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
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才能学好其它学科。
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他各门学科文化知识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人文性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比较流行,环境讲求人文性,教育也讲求人文性,什么叫人文性呢?简单地说就是人与文化,它包含着情感、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内容,它是不同于自然之物的。
从内容的角度浅谈工具性产品和社交的区别
从内容的角度浅谈工具性产品和社交的区别虽然Facebook带起的这股SNS热浪很快席卷了全球,取得了令人惊叹的用户增长速度,但5年过去了,我们发现这十年来真正的互联网霸王龙——搜索引擎的地位并没有受到任何动摇。
在社交网络用户增长的同时,搜索引擎的检索量也在高速增长。
前些日子在微博上看到了LM转发了一条微博,说明了他对工具性产品与社交产品的认识,大致意思是:两者是不同的两条路,用户需求都是刚性的,工具型产品并不会因为社交的热潮而退出历史舞台。
什么是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就是给每个人一个盛放自己东西的家,每个人都有朋友,都有把自己的东西拿给朋友看的习惯——比如我今天做了什么有趣的事,我今天看了哪集有趣的电视剧,我今天拍了怎样的靓照,我今天读了那本写得很好的书,我都乐于告诉我的朋友。
而这种需求和行为在人类社会中一直是存在的,只不过社交网络用了一种大多数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把它搬到了线上。
仅从内容的角度上说,社交网络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它本身并不产生内容,它只负责为用户提供更好玩的应用。
社交网络是最纯粹的UGC产品,是一切web2.0的终极加强版,它的全部内容都由用户提供,并且不会对用户做太多限制——社交网络把用户的东西都作为私有财产一样珍视,你发表什么东西都是可以的。
也正是因为很自由,所以它没有太强的工具性。
那用户通常会创造什么内容呢?这就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了——不同定位的社交网络,用户创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比如,人人和QQ空间的用户会更关心校园的事情、更关心体育、关心明星;豆瓣(当然豆瓣不算绝对的社交网络)用户会写一些质量很高的书评、乐评,会组织一些线下活动;微博上的用户责更关心生活、关心政治,也更关心今天发生的很有意思的新闻。
当然,无论在哪里,美女性感图片都是很有市场的内容。
关于内容,社交网络有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将高质量内容沉淀下来?如果用户发表的内容都是有时效性的,那么你怎么唤起用户对历史数据的兴趣?所以微博才会在改版后引入了相册的概念,才会搬来了贴吧的模式,创造了微吧、微刊。
浅谈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
浅谈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认识摘要: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了解语文课程、解读教材以及实施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要以语言文字为基点,关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工具性;人文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 ]”工具性是主要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培养;人文性是重要任务,主要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这只是两者的表面界定,而在实际中,两者是紧密相连并共同统一于语文课程这一整体的。
正确认识和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语文课程,也为教师解读课文和实施教学提供了落脚点。
所以,要避免“泛工具性”和“泛人文性”等现象出现,应达到二者的统一。
一、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的功能“工具性,是指一种事物所具有的能被人用以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功效的特性。
人文性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成长发展起来的人对有关事务、环境的主观能动反应的特性。
[ ]”我们可以以衣服为例来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区别,人们穿衣的一个基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暖御寒,这是衣服的实用价值,即工具性;但是衣服同样具有象征功能,比如衣服还可以是某一群体的象征,古代布衣象征草民,即一种人文性。
对于语文课程而言,“工具性应该体现在为了学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以及文学活动中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上,体现在联系实际、提高效率学语文、用语文的过程中。
[2]”因此,不能只为了目的而教语文,不能抛开作品,直接告诉学生朗读技巧,而是应该在作品的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体悟中去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比如朱自清的《春》,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指导学生如何读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的那种感觉。
“‘人文’一词,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社会、文化对人的化育作用,另一方面是指人对事物、环境等选择与创造的能动作用。
让语文教学的灯光更明亮——浅谈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处理
C A MN H A H R f CI G N
让语 文教学 的灯光 更 明亮
浅谈语 文教 学工具性 和人文性 关 系的处理
◎严 汉 荣
( 江苏 省涟 水县 教 育局 教研 室, 江 苏 涟水 2 3 0 ) 24 2 中 图分 类号 : O0 30 63 2 6 3 09 2 1 )1一 7— 2
摘 要 :语 言文 字不 仅 是交流 思 想 的工具 , 而且 是传 承 人类 文化 与文 明 的工具 。走 出 “ 元对立 ”或 “ 元 相加 ”的误 区是 处理 好工 具 性和 人文 二 二 性 关系 的前提 ;坚持 “ 维 一体 ”的 教学 目标 是处 理好 工具 性 和人 文性 关 系的根 本 ; 凸显语 文教 学 的整 体性 是处 理 好工 具性 和人 文性 关 系的核 心 三 关 键词 :语 文教 学 ;交 际工具 ;人文 性
《 语文课程标 准》 明确指 出:“ 语文课程 应致力于学生语文 素 养 的形成与发展。 九年义务 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 向全体 … 学 生,使学 生获得基本 的语文素养。 语文标准》所提 的 “ ”《 语文素 养 ”包括 :字词句篇 的积 累,语感,思维 品质 ,语文学 习方法和 习 走 出 “ 元对 立 ”或 “ 元相 加 ”的误 区是 处 惯 ,识字 写字 、阅读 、写作和 口语交际 的能 力,文化 品位 ,审美情 二 二 理好 工具 性和 人 文性 关 系的 前提 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内容 。这基本的语文素养的 语文是什 么?笔者认为语文就是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 既是 内涵是丰 富的,课程 目标根 据 “ 知识和 能力… 过程和方 法”“ 情感 指语言文字,也是指文章 、文学 、文化, 文就 是高度的、精确的 、 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 。这 里面体 现 了工具性和人文 优美的语言,也就是 文化 的语言,文学 的语言,文章 的语言 。语文 性统一 的思想 , 包含 了扎实 的基本功 的培 养和 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 课程要培养学生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语文课程同时也应该发挥其对 的开发 。我们必须 注重学生语文素养 的全面提高 ,不能片面强调突 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作用,发挥 其提 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 出 其 中的 某 一 个 方 面 。 趣、审美能 力的作 用。“ 工具性” 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 学生语文运 知识和 能力是 语文 教学的基础。知识是靠传授 的,能力是在实 用能力的实 用功能和课 程的实践性特 点,“ 人文性 ”着眼于语文课 践应 用中形成 的。中小学语文课 程 目标指向学 生的语文实践能 力, 程 对于学生 思想感 情熏陶感 染的文化 功能和 课程所具 有 的人 文学 不是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个 由若 干概念 、 规则 、 原理构成 的理 论系统 , 科 的特 点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的关 系犹 如灯光 , 有灯即光, 也不是要系统 的传授有关 语言、文字 、文章 、文学 、文化 的知识 。 无灯 即暗 ,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 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是一 中, 学语文教育的过程是 学生读 写听说 不断实践的过程,是 学生在 J 、 体两 面,和谐统一 的关 系,而不是两点相加, “ 相统~ ”的关系。 语文实践 中受到熏陶感染 的过程 。当然语文 “ 实践性很强”不是只 然 而,由于长期以来无休止的文道之争 、语言 形式与思想内容 要求实践操作,它会 涉及 到语音 、文字 、词汇 、语法 修辞 、逻辑 、 之争,人们 已经 习惯 采用两点相加 ( 语文技能训练十 思想品德教育 ) 文学的知识,也可 能接触到有关人生 、社 会、自然方方 面面 的知识 的办法 。在语言课程 改革过 程中,许 多人仍然有意 无意地 把工具性 和思想观念 。但 是语文课程 “ 不宜刻意追求语 文知识 的系统和完 和人文性强行分开,凭着 自己的意愿,或各执一端 、各有倚重,或 整” 。因此,语 文教 学必须正 确处理好语文知识 的教学与应 用能力 两者并列 、分疆而治,始终走不出 “ 二元对立”或 “ 二元相加”的 训练 之问的关系。 误 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 的魂 魄,它对知识的掌握 、 力 能 “ 纯工具”语文观 的要 害在 于完全 丢掉了人的灵性 、能动性 、 的形成 具有统摄作用。而无论是 知识和 能力,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 创造性,忽视人 的发展 , 把 目光盯在零散的语法 写作知识和琐碎 观都统 一于特 定的过程和方法之 中。因此,语文教学 中,要注重每 只 的机械的练 习上,简单地把 自然科 学的定 理、规则和方法搬到语 文 篇课 文,每一课 时教学 目标的全面 、科学 、明确 的设计和制定, 教育中来,严重背离其文学和文化 的属性 。正如吕叔 湘先生所说: 达到 “ 三维一体,贯通 融合” ,才能 真正实现学 生语 文素养的整体 “ 语言是什 么,说是 ‘ 工具 ’ ,什 么工具?说是 ‘ 人们交流思想 的 提升,从根本上落实语文教育 的工具性 和人文性的统~。例 如,某 工具 ’ 可是打开任何一本讲语言 的书来 看, 。 都只看见 ‘ 工具 ’ ‘ . 人 位老 师为苏教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 6课 Ⅸ 清平乐 村居》设计 了 们’没有 了。语音啊 ,语法啊 ,词汇啊 ,条分缕析 ,讲得挺 多,可 这样 的目标要求:1 .能正确 、流利 、有 感情地 朗读课 文,背诵课 都讲的是这种工具的部件和结构, 有讲 人们怎 么使用这种工具 。 没 ” 文;2 .学会本课 3个生字,在 图文对照 初步推 测词语意思的基础 相 、 无 、 翁媪 ” “ 纯人文”语文观 认为 ,语文是 “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 通 过 查 阅 工具 书 引 导 学 生 确 切 理 解 “ 媚 好 ” “ 赖 ” “ 学语文就是接受人类 文化 ,“ 人文性 ”应是语文课程 的根 本属性。 等词语 的意思,大体把握整 首词 的词意, .扣住词眼 “ 、“ , i 3 喜” 醉” 进而又有意无意地把人文性与思想性 ,政治性等 同起来 。许多教师 借助朗读 、想象 、 演,感 受词 中乡村 人家宁静优美 、平和 幸福的 表 在教学中不太 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 的理解 、掌握 ,不注重语 田园生活,使学 生从 中受到美的熏陶,领悟作者 对安宁美好的 乡村 文 能力的培养 ,跨过 课文本身做许 多引申和发挥,做些 思想教 育与 生活的喜爱 之情;4 .在入境 悟情的基础 上,引导学生 用自己的语 精 神培养 的工作 。这 种抛开语言文字本体,忽略语言学 习的倾 向, 言生动 、有序地描述村居 生活情景。这样的课时 目标具体 、明确 、 是虚化语言文字 学习的表现 ,走入 了语文教学的 另一个极端 。 全面,凸显知识获得 、能 力训练 、情感 熏陶的过程和方法,工具性 在语 文实践 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本然统~ 、 乳交融的关系, 水 和人文性和谐统一于教学 目标 的实施过程之中。 是 不能也无法分开的,就 如一句歌词那样 :“ 你是风儿我是 沙,缠 三 、 凸显 语文 教 学 的整 体 性是 处 理好 工具 性 和 人文 缠 绵绵 到天涯” 。语言是 人类文化心理结构 的外化 。人在语言 发展 性关 系 的核 心 的同时,接受了文化熏陶,又 凭借 语言学 习文化。人在学 习语 言作 《 语文课程标 准》指 出: “ 文课程还应考 虑汉语言文字 的特 语 品、学 习文化的过程 中,认 识社会 、 认识世 界。语 文教 育正是 这样 点对识字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 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 面的影 的课程: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 文化 ,培养 人格 ,促进人 的社 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 的语 感和整体 把握的能 力。 ” 会化,提高人 的审美能 力和 文化品位。一厢情愿地搞二元 对立或二 语文教学 的整体 性首先在于 人的整体性。 “ 人是统一的单元, 元相加是违背客观规律 的。 当他 有 所 活 动 时 ,是 整 个 人 的 反 应 …… 人 的每 一 活 动 总 是 程 度 不 同 二 、坚持 “ 三维 一体 ”的教 学 目标 是处理 好 工 具性 地包含着运动的 、 观念 的和 情感的成分 ” ( 下转 7 5页 )
语文教学也应重视强化基础知识——浅谈对“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认识
小组团队工作的结果。 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 自己的 份项 目任务 , 他们既要分工, 叉要密切配合、 合作 才能达到最终目 ,培养 了 标 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 d 生在实旗项目过程中,掌握车工操作的基本技能, 在毕业后更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 真正做到了在做 中 , 学 学中做的效果;项 目 e 教学法突破了传统课程 的章节结构 , 完全按项 目循序渐进组织教学 , 拉近 了专业课程与具体生产实践的距离, 培养和提高了 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一
2 ~ 05
关键 词 : 文 性 ; 具 性 : 础 知 识 人 工 基
, 语文知识树”让他 , “ 语文” 是什么? 借用我国著名教育家、 语言学 平的提高 导 益于诵读, 能多阅读、 多背诵, 语文水 为主线”魏书生指导学生构建“ 家口 陶先生 的解释 : 怪 平的提高就不成问题。 近代“ 语文” 独立设科以后也 们自主训练 , 这些做法实在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 该 “ 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 写到 不教语法知识。2 世纪 3 年代前后 , 0 0 曾在“ 国文” 的。正如沈文涛先生所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 口头语言, 文就是书面 课里试教—些语法知识, 但成效不大、 时间不长。 精讲的语文知识还是要大力讲 , 反复讲, 该训练的 语 把 口头语 言和 书面语 言连 在一起 说 , 叫语 就 2 世纪 3 年代 , 0 0 汉语、 文学分科教学时系统 地方还得多训练。对于学生而言, 提高读写能力是 文 。”① 地教学语法知识 , 但不到两年就废止了。以后是课 f1学 习语 文的最 基本要 求 , 要学会 掌 握语言 表 电门 先 从中不难看出,叶圣陶先生强调的是语文作 文后夹—些知识, 有的教、 有的不教。2 0 年教育 达, 01 有了基本的语文功底, 然后才能淡得上审美呀, 为工具性 的基本特 点 ,也就 是语 文是交 际工 具 , 部颁发了 《 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学 全 实验 素养呀等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语文 习语文的 目的也就是掌握口语和书面语言的交际 稿 ), 》在前言部分明确提出“ 不宜 刻意追求语文知 素养, 也才谈得上有 ^ . 文素养。 因此 , 语文课要 提高 能 力。 识的系统和完整” 同时取消了“ , 基础知识 ” 的专门 读写能力 , 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训练和积累, 必须坚 ‘ ” 什 么呢 ? ‘ 人文 又是 条 目。不仅给出了详细的阅读评价 , 而且在附录部 持 以听谠读写能力训练为语文教学的根本。嘧 人文 ,指 的是 ^ 社会 的各 种文 化现象 。而 分 , 类 还有“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由此可见新课标 语文应该是工具性与 ^文性的结合,既要重 “ 文化 ’ 一概 念又有 多种 解释 。 ^文 I 这 就 生的文化而 对阅读的重视程度 。 而语法知识仅放在了附录的最 视阅读阅读教学, 也臻重视包括语法在内的基础知 言 , 专 指精神文化, 应是‘ 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 后一页“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且没有提出任何具 识教学, 中, 只有两者并重, 才能够达到提高学生语文 相适应的典章制度、 政治和社会组织、 风俗习惯、 学 体的要求 。 如此 , 在实际的教学中, 许多教师都在强 素养的最终 目 的。 术思想、 宗教信仰 、 文学艺术等” 。0 调阅读 , 强调语文 人 文性的特征 ; 在沉重的升学压 作者简介 : 曹瑞霞(9 6-, 17 - 河南辉县人. , ) 河南 可见,工具性”重在使用,人文性”重在积 力之下 , “ “ 教师将时间都交给了阅读 , 渐渐忽略了语 省轻工业学校讲师, 主要从事影 视文学研 究和语文 累。 人文” “ 是—个十分宽泛的概念 , 包罗万象, 其内 法教学, 也在进一步忽略语文工具陛的特征。 的确 , 教学研究, 教育硕士。 容或知识的积累最主要的获得途径只能是“ , 读”广 阅读的作用很大 , 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 、 审美能 注 释 泛而大量的阅读与识 记。鉴于此, 在语文教学实践 力, 提高学生的 ^文素质。但是语法也有着阅读不 ①转引陈尚逛 为语文“ 工具说 ’ 辩 皖西学院学报, 中, 由于对“ 人文性” 的过分偏重 , 许多教师片面扩 可替代的作用 , 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 “ 2 0,1( :5 只靠 读” 0 1 7 ) . 44 大阅读的作用 , 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 , 培养学 和‘吾是不太现实的, (” 千 学生不可能像古代私塾那样 ②阴法鲁井 树安冲 国古代 文化史 北京大学出 生语感, 突出其 人文陛的特点 , 而忽视了工具性的 整天诵读诗文 , 慢慢读, 慢慢悟。 单靠教师讲析也难 版 社 .0 6 . 2 0 :1 根本性质。 这种片面理解也有其必然的历史和现实 以奏效, 必须通过科学而足够的实践i练才能有效 ③ 桑哲. 儿 } “ 语文素养” 大家谈 现代语 文( 语言研 究 依据, 因为阅读 的作用是大家公认 的, 语法” 而“ 对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 否则即便是“ 与“ 版 )2 0 .:. 读” 听” ,0 715 提高语文水平的作用,似乎就不是那么显而易见 的能力大大提高了, 但下笔能‘ ” 写 的能力却不容乐 ④沈文涛_ 应该强化语文教师的主题地位I语文教 J l 了 ——如历代的文学大家并未受过正规的语法训 观。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先生所言,语文素养 ” 师研 究 ,0 7 57 . “ 2 0 ,: 3 练或学习, 传统汉语发展 中原本也没有专门的“ 语 不仅仅包括靠阅读得来的“ 语感 ”还包括靠学习、 , 法” 一词及“ 语法” 门类。所以, 就有人认为 , 语文水 训练得来的“ 语理” 如钱梦龙先生倡导“ 。 率} 以训练 ( 上接 2 4页 J 任 务中体 现的方法能 力和社 的重要环节。学生完成项目 , 0 后 —定要及时交流和 讨论,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估。这是学 2 3项 目的实施 。项 目实 施是 整个 教学过 程 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 , . 3 同时也能极 中的重点 阶段 , 阶 段教师一 定要提 示学 生认 真对 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此 总结评倍包括:互评。 a 教 待, 注意安全。 学生根据项目工作计划, 通过各种途 师给学生_定的时问, 让学生们互相打分并展开讨 径、 各种方法去完成项目。 在这一过程中, 要充分体 论。 导 谈 体会、 操作经验通过互相交流学习, 取长 现出 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补短; 教 结。学生在学习、 h 操作中会存在各种 独立 自主的完 成项 目。另一 方 面 , 师也要 引导学 各样的问题 , 教 如有的同学忽视安全事项、 操作不规 生互相 合作 , 互帮互 学 , 到 对知识 的 理解和应 用 。 范等 , 达 教师在 每幛 汲 时指出并提出具体要求。 同对, 教师要参与其中, 对于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 教师要总结 比较各组的特点 , 引导他们学习别人的 要求学生尽量从教材和参考书等资料中获得答案。 长处来改进和提高 自己,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评 但对于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 教师必须作必要的 价、 总结中得到提高。 评价以实施项目过程为主 , 不 讲解或提示 , 对学生出现较大错误 , 教师必须进行 仅关注学生成绩, 更关注学生综合能力提高。 干涉和纠错 ,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知识、 技 3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和总结 术难题, 督促检查项目的顿利完成。在项 目教学开 《 使用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 课程中实施项 目 展的初期, 由于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 自信预 教学法 , 突出了学生在学习巾的主体地位 , 解决了 目 进展相对 比 较缓慢, 有必要结合一些传统教学模 理论与实践 的结合问题, 其效果还体现在如下几个 式教 师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 涉及到的理论知识 方面:活跃 了课堂气氛 , 将 I a 提高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和操 作技能 进行 必要 的讲 授或 演示 朋 确 应该 准备 性 , 改善 了教 学 效 果 ;项 目实施过 程 , 是学 生接 h 也 相关的学习内容。 自己的思路进行探索学习的过程, 从而培养了学生 2 .检查与评估 。总结平估是“ 目教学法” 自主学习的能力 ;项 目教学法中项 目完成是项 目 .4 3 项 c
浅谈阅读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情” 小组 ,国 内观察 ” “ 小组 , 国际嘹望 ” “ 小组 ,家 乡新 “ 闻” 小组等 。 凡是 印象深刻 , 能拨动心弦 的都可以 , 每组 选拔优秀者 。有 一次生活课 , 了身边 的一件小 事 : 我谈 班上有一个女生 , 漂亮 的女生 。我们 单独谈话 时 , 很 我 的视线不经意 间落到了她的脚上 , 思绪顿住 了 , 那是 一 双手工布鞋 , 浅紫色的 , 散发着朴 素的光华 。她告诉我 ,
【 阅读与写作】
浅谈 阅读教学 中工具性 与人文性 的统 一
刘 丹
( 河北省大厂 回族 自治县第二幼儿 园 , 河北
大厂
0 50 ) 6 30
摘 要 : 文 学 科 的 重要 特 点 是 工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和谐 统 一 。 语 阅读教 学 中既 不 能 只 注 重语 文的 工 具 性 而 忽略 了
女儿 。听 了这 件小事 , 学生 们低下 了头 , 一片静 默 , 显 然, 母女 的真情 、 纯朴 的美打动 了他们 。生活是 习作 的 源头 , 生活就是作文 , 生有 了生活积 累 , 学 情感 的体验 , 才有了习作的渴望 , 倾诉 的激情 。
五、 展示 自我 , 立写作信心 树 建立“ 班级作 文嘹望 角 ”学 生 的优 秀作 品可 以随 ,
在怎样体 现工具 性与人文性 统一 的问题 上 ,一部 分人认为 : 语文教学 应当凸显语文学科 的个性 , 足工 立 具, 弘扬人文 。在这 方面 , 当前倾 向性 的问题是 阅读教 学往往 “ 得意 而忘 言” 一 味注重 内容理解 、 文感 悟 , , 人 忽视语 言的理解 和运用 , 甚至 以“ 意” 得 为唯一 目标 , 忽 略语言 的学习 。 这种失衡 的做法 , 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
浅谈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
浅谈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Stieg Mellin Olsen-Bergen University认为在数学领域中理解有两个不同的涵义: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
对于我来说,关系性理解就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解;而一直不认为工具性理解是理解,只是生搬硬套而已。
如果把各自的目标分别定为关系性和工具性理解的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种类,那么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这种分类重要吗?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有一个种类比另一个种类效果要好?这两个问题不是完全独立的,但是这篇文章中我尽可能集中在第一个问题上。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错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Faux Amis( Faux Amis——法国人用来表示在两种语言中拼写相同或相似,但是意义却不同的词汇)的情景下都会自动产生的。
让我们想象这么一个情形:学校A和学校B分别派一支球队进行足球(football)比赛,但是这两支球队都不知道football 有两种含义——英式足球和英式橄榄球。
而且学校A的球队从来没有听说过橄榄球,学校B的球队从来没有听说过英式足球,那么当B的队员使用橄榄球的规则进行比赛的时候,A的队员一定认为B队犯规。
如果这两个球队不停下来进行商讨增进彼此的理解的时候,那么这场比赛就会因为混乱而停止!在数学课中,会发生多种不同的数学错配(如果不考虑第二个问题,发生在数学课中的数学错配就只有前两种):学生旨在达到工具性的理解,但是授课老师却希望他们能达到关系性的理解。
学生只是想学习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法则和算法程序,而老师却是要给予学生详细的阐释和为后面的学习所准备的基本的数学知识。
我借用了这么一个数学课堂上的例子:在学过面积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问学生:“一个长为20cm宽为15码的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的回答是300平方厘米。
那么老师就会问:“为什么不是300码呢?”学生说:“因为我们平时所使用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
”因此教师就会告诉同学们——两个尺寸必须是同一单位。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浅谈写作教学中工具性的地位
皮之不存,毛之焉附——浅谈写作教学中工具性的地位陈成近年来,我常常会在报纸杂志,乃至相关的主题网站上看到一些文章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进行口诛笔伐,并树起了“呼唤人文关怀,讨伐应试训练”的大旗。
一时间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我不由想起了金庸《笑傲江湖》中的情节:华山派分“剑”、“气”二宗,为争得一个正统地位,明争暗斗了十多年。
现在不正是这样吗?语文学科,特别是写作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个较混乱的局面,而“人文性”日渐崛起,“工具性”的地位却一落千丈,似乎一谈到“工具性”就与技术主义扯上了干系,就是跟不上时代了,以至于很多教师谈训练色变,更愿意如天马行空般的在课堂上来无影去无踪。
那么,“工具性”的处境是其本身的问题吗?且不急于回答这一问题,先来看以下两个课堂教学的场景。
【镜头一】教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什么关系?学生:这一段主要写了三峡的奇。
第一句与下面几句是总分的关系。
教师:那么,本段用了些什么修辞手法呢?学生:比喻。
教师:把什么比作什么呢?学生:把夔门的笔直陡峭比作刀裁斧剁。
教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势的陡。
教师:同学们理解得很好。
我接着往下面的文章看下去。
学生:……镜头一给我们展示了一堂非常传统的语文课。
教师的教学活动紧紧抓住了语言文字进行讲解、分析,始终没有跳出文字的条条框框,却忽略了从文字出发,让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三峡的神奇美丽。
教师的教学重点偏向于“工具性”,而学生的主观情感是无法被激发出来的。
很显然,这位教师的课是犯了“人文精神缺失”的“大忌”了。
也许这就是所谓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诟病,即“唯工具性”。
新课标提出了“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口号,大力倡导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情感成长。
【镜头二】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看着眼前地球的点点疮痍。
如果你是医生,你该怎么做?学生甲:我会设计一种电脑控制的水过滤机,专门过滤污水。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详解
三、辨证统一,有机融合,追寻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和谐之美。
语文课本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整体,我 在教学中不能偏重于某一方,更不能将它们生生地 割裂开来。有人说,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 “理”;也有人说,没有离开人文性的工具性,也 没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这些观点都说明了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和谐统一,水乳交融。
❖
3、锤炼品德,完善人格。
正所谓“文以载道”,世界上无论哪一 种语言都是用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或见解的。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其 思想内容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 的作用,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让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在内心深处留下 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 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读懂文字背后的寓意。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引发了 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触发了学生相似的联想和想象, 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熏陶。
2、设计目标多元化的训练,实现和谐统一。 新课标中 多次强调,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三维目标: “知识和能 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 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 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 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 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 习方法习惯的融合。这里体现了工具生和人文性相统 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 创新能力的开发。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 这一思想,
1、倡导以人为本的民主课堂,实现和谐统一。 语文教 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必须以人的发 展为着力点,学生的语文能力、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才能得到和谐发展。教师应把功夫下在提高自身的人 文素养和学识水平,切实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 计理念。教师作为设计者,不是为自我而设计,而是 为学生而设计。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尊重学生 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基础上,在一种自主、合作、互 动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 净化、个性得以张扬,使课堂教学充满人文魅力。 妙,
浅谈英语学科的特点
浅谈英语学科的特点——浅谈高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学生有初中进入高中,普遍感到单词量增大,语法难度大了,学习起来没有初中那么轻松了,这也同时反映了现在高中阶段的英语学科的特点。
英语这门学科,在我看来,它是门中性课,做题的时候既要有理性的思维,又要有文科的积累。
所谓要积累,就是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所谓理性思维,就是要有对知识灵活使用的能力。
以下从英语学科的基础性、交际性、和工具性三方面浅谈一下。
一、英语学科的基础性中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
而高中阶段就是这最佳时期的关键时期。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中学教育都是进入高一层次教育或步入社会的基础,作为母语之外的语言教学,中学阶段外语教育的基础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学生的信息源已大为拓展,掌握英语为他们扩大视野开辟了新天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定的英语水平又为进一步学好其它课程与中学时代甚至以后知识的增长打下基础。
二、英语学科的交际性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育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大多数英语教师习惯于按传统方法进行教学,加之存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经常发生的现象。
交际能力包括掌握语法知识、语言的社会功能与使用语言的策略三方面。
语言知识与交际能力是统一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也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之一。
后者则是前者的运用,它能促进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巩固。
交际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各种技能中,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在阅读过程中,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字里行间的意义,读者必须具有自动认字、理解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知识与能力,还需了解语篇结构的含义、社会文化背景,特别是要有分析、综合与评价文章或作品乃至品味作者风格的能力,才能透彻理解原文的真实含义。
这实际上是读者与作者思想感情的交流,即交际的一种形式,只是此时交际的双方未采取面对面的方式而已。
三、英语学科的工具性英语课不同于历史、地理等社会科目类学科,它与语文、数学一样是工具型课程。
浅谈学习活动中的双性整合
浅谈学习活动中的双性整合作者:陈方正来源:《新智慧·上旬刊》2019年第06期【摘要】前几年,教学主张感悟文本,感悟字词,感悟情感。
近几年,课堂又慢慢地走向一味操练、一味琢磨文章结构、一味模仿套用的圈套之中。
21世纪,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具有自己独特感受,会进行独立思考,具备听说读写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完全的有血有肉的学生。
基于此,我们更不可机械地将语文人为地加以割裂,而应牢牢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性质,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关系。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试图以学习活动设计理论将两者溶于活动,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活动;双性整合一、创学习话题,合作共成长传统课堂上,课堂呈现形式主要是以师生之间的问答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基于学生学习的推进是平面的二维的;研究表明,当学习者有机会就学习任务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协作时,其学习的质量会得到提升。
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质疑点、矛盾点,进行合理的话题设计。
在实施方案操作过程中,以异质性小组形式在课堂活动中明确目标,分配任务,给学生足够多的交流、探讨时间。
如在《詹天佑》一文中,可以将“人”字型线路的说明图配上文字说明,有人以为这样以学生活动串起的课堂免不了简陋苍白和单调乏味,认为这是把充满着艺术性的教学边缘化了。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只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寻找学生的知识盲点,结合恰当的社会情境,教师就能找到突破口,将活动情趣与知识要点完美结合。
教师创立情境:1909年8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胜利竣工。
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有一家当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一则启事,召开新闻发布会,征集路名,请大家一起来设计启事。
教师以“征集路名”和“新闻发布会”这两个学生活动为载体,以“路”的命名为切入口,让学生通过“新闻发布”阐述设计路名的理由,自然地抓住“智慧路”、“杰出路”与隧道掘进、人字型线路设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也体验了情感,还感受了人物形象。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
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中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辩证关系作者:常开晃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2年第07期【摘要】语文教育在现当代中学教育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通过它提升人的灵魂,更重要的还可以把它当成一种工具来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
本文首先指出语文的定义,然后再分析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和近现代教育方法的论述对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语文语文教育人文工具一般说来,我们所说的“语文”,主要是指“语言”和“文字”。
具体来说,“语言”主要指汉语,“文字”,也是主要指汉文。
其中“文”又包含文学和文章。
语文,不单单指语言和文字,语文教育也不单单指语言和文字的教育,还包括有广泛意义的文章和文学的教育,乃至与一般文化有关的教育。
语文这个学科有它的特殊属性,就是它除了是一个载道的工具外,还是一门具有艺术性的学科。
文学作品传达感情,在传达的时候要充分地注意到它的传达方式。
作者在创作时,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手段,使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更加的明确,或者更加引起读者兴趣。
前者不断地发展成为应用文性质的文章,后者不断地发展成为各种文学性作品,当我们读到那些朗朗上口,文采飞扬的文字时,不觉为之动容。
就算是说教,比如《谏太宗十思疏》,我们不会感到有多么的枯燥无味。
这是浅层次上的工具性,其实也可以说是文字的工具性。
语文的教育功能使它变成工具,或者成为统治者的统治工具,或者成为提升人的灵魂、陶冶人的情操的工具。
这可以说是深层次上的工具性,即文章的工具性。
语文的人文性,主要指的就是作家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把自己的情感放在作品中,让读者在阅读文本的时候理解到作者的情感。
由于集体无意识,读者会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读者的某些隐藏在心中的感情得以升华,某些假恶丑的东西得以压制。
语文这门学科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体。
语文是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的学科,因而在具体教学中会出现不知道偏向哪边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
发表时间:2013-08-28T15:20:26.35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7月供稿作者:莫传华[导读] 假设教师是工具性的理解,而使用的教材却是希望学生达到关系性的理解。
山东省济宁市第十四中学莫传华
Stieg Mellin Olsen-Bergen University认为在数学领域中理解有两个不同的涵义:关系性理解和工具性理解。
对于我来说,关系性理解就是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理解;而一直不认为工具性理解是理解,只是生搬硬套而已。
如果把各自的目标分别定为关系性和工具性理解的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种类,那么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这种分类重要吗?第二个问题是是不是有一个种类比另一个种类效果要好?这两个问题不是完全独立的,但是这篇文章中我尽可能集中在第一个问题上。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这是一个错配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任何一个Faux Amis( Faux Amis——法国人用来表示在两种语言中拼写相同或相似,但是意义却不同的词汇)的情景下都会自动产生的。
让我们想象这么一个情形:学校A和学校B分别派一支球队进行足球(football)比赛,但是这两支球队都不知道football 有两种含义——英式足球和英式橄榄球。
而且学校A的球队从来没有听说过橄榄球,学校B的球队从来没有听说过英式足球,那么当B的队员使用橄榄球的规则进行比赛的时候,A的队员一定认为B队犯规。
如果这两个球队不停下来进行商讨增进彼此的理解的时候,那么这场比赛就会因为混乱而停止!
在数学课中,会发生多种不同的数学错配(如果不考虑第二个问题,发生在数学课中的数学错配就只有前两种):学生旨在达到工具性的理解,但是授课老师却希望他们能达到关系性的理解。
学生只是想学习能够得到正确答案的法则和算法程序,而老师却是要给予学生详细的阐释和为后面的学习所准备的基本的数学知识。
我借用了这么一个数学课堂上的例子:在学过面积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问学生:“一个长为20cm宽为15码的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学生的回答是300平方厘米。
那么老师就会问:“为什么不是300码呢?”学生说:“因为我们平时所使用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
”因此教师就会告诉同学们——两个尺寸必须是同一单位。
这时就是关系性的理解,而不是只罗列一大堆的法则而基本上没有展现更普遍应用的原理。
学生旨在达到关系性的理解,但是授课老师却未能指导学生实现。
这里我举个亲身经历的例子:邻居的小孩很聪明智商140。
他总是试图进行关系性的理解,可是老师却总是进行工具性理解的教学;当我对他进行关系性理解的辅导时,他理解得很快而且体验到了真正的乐趣。
教师与教材之间的错配。
假设教师是工具性的理解,而使用的教材却是希望学生达到关系性的理解。
有这么一个例子:学生回答一个有关集合的问题,他们的答案是{花}的集合;对于这个错误的答案,教师要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并且说:“你们中有些人回答不正确,再看看课本上的例子,保证你们的答案必须和例子是完全一样的。
”
在数学领域中,我们必须更要认真对待的第二个Faux Amis 是“数学”自身。
以前我认为教师都在教相同的东西,只不过是有的教得好一点而已。
但是现在我却认为在相同的名字“数学”下,教师却可以教授两种截然不同的科目。
我借用另一个类比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我们把音乐作为数学那样只用纸笔来学习的科目教授给两组同学。
开始先呈现这两组学生带有高音符号的五线谱,然后教给他们谱线上的符号称为E,G,B,D,F;谱线之间的符号称为F,A,C,E。
这两组学生会学习带有开椭圆的谱线叫做二分音符,而且它相当于两个四分音符,四个八分音符等等——我们可以把它称作音乐乘法。
对于其中一组学生来说,他们所有的学习仅限于此。
如果他们每天都有音乐课,一周五天,而且告诉他们这个很重要,那么这些学生可能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着写出来形如God Save the Queen 和Auld Lang Syne 的简单旋律,而且可以学着解答形如‘这个旋律是什么节拍?’和‘什么调’的简单问题。
但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且要记得法则太多以至于会感到解决形如‘写出一段旋律的伴奏’这样的问题都很困难。
因此我们不久就会放弃,对所学的东西也是不喜爱地记忆。
对于另外一组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是将纸上的音符与固定的声音联系起来。
最初几年是让学生听乐器上演奏出来的声音。
过了一段时间,不管他们看到或是写出那些音符时,他们就会联想到那些原来在乐器上演奏过的声音。
音符按一定的顺序结合起来就是旋律,再配合立式钢琴就谱了一曲和声。
这样一来C大调和A大调可以听得出区别,其他大调之间的区别也可以听得出来。
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记忆,所需要的记忆的东西主要是以有密切和声关系的旋律形式呈现的。
那么形如‘写出一段旋律的伴奏’这样的问题就会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而得以解决。
这些学生会发现他们的学习很有趣,许多人会自愿继续学习即使通过了O水平或是C.S.E. 因此根据上述的类比,我们可以归纳出我们所教的“数学”的两种含义——关系性数学和工具性数学。
很明显,上述的类比更偏向于关系性数学,这正反映了我的观点。
之所以称其为观点是因为它不是一条不言而喻的真理而是需要说理证明的:如果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是教授工具性的数学那么要为这个见解辩解的话就很困难。
下面就要试图清楚公平地去说明我的观点和其相反的观点的长处。
这就是为什么下一部分的标题叫作魔鬼的拥护者的原因。
那么多的教师教授工具性的数学,可能是因为工具性数学的某些优点。
我在这篇文章中列举了工具性数学的三条优点:一是工具性数学通常比较容易理解。
二是阳性强化刺激更直接更明显。
三是因为工具性数学所涉及的知识较少,通常学生使用工具性思维比关系性思维能更快更可靠地得到正确的答案,下面是关系性数学的四条优点:一是关系性数学更适应于新的学习。
二是关系性数学更容易记忆。
三是在关系性数学中,我们用来理解某个特定内容的的概念也会是用来理解许多其他的数学知识的基本概念。
四是就达到一个教学目的而言,关系性的知识是很有效的途径。
通过上述优点的列举,我认为在学生的整个教育背景下能长期存在的只能是关系性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