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路通信
linkport链路层通讯协议
linkport链路层通讯协议一、链路层通讯协议概述链路层通讯协议(Link 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是一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主要负责在物理链路的基础上实现数据链路层的互连。
它在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网络层和物理层之间提供了可靠的传输服务。
链路层通讯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数据的高效、可靠传输,通过错误检测、流量控制、帧同步等技术,确保数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正确传递。
二、链路层通讯协议的原理与应用链路层通讯协议采用帧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
发送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帧,每个帧包含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接收端收到帧后,根据帧中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和校验,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同时,链路层通讯协议还负责物理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断开。
在实际应用中,链路层通讯协议广泛应用于以太网、Wi-Fi、蓝牙等无线和有线网络。
例如,以太网采用IEEE 802.3协议,Wi-Fi采用IEEE 802.11协议,蓝牙采用Bluetooth SIG协议。
三、链路层通讯协议的优缺点链路层通讯协议具有以下优点:1.可靠性:链路层通讯协议通过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技术,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2.高效性:链路层通讯协议采用帧为单位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3.通用性:链路层通讯协议适用于多种网络技术,如以太网、Wi-Fi、蓝牙等。
4.易于实现:链路层通讯协议的实现相对简单,便于硬件和软件的开发与维护。
然而,链路层通讯协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受物理链路限制:链路层通讯协议的性能受到物理链路的影响,如传输速率、距离等。
2.无法实现端到端错误检测:链路层通讯协议主要关注局域网内的数据传输,无法为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提供错误检测和校验。
3.协议众多:链路层通讯协议有多种标准,如IEEE 802系列,企业私有协议等,学习和使用成本较高。
四、链路层通讯协议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链路层通讯协议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信链路的类型
通信链路的类型通信链路是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路径。
它是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建立的物理或逻辑连接,用于传输数据。
通信链路的类型可以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种类型。
本文将讨论这两种类型的通信链路。
有线通信链路有线通信链路是指通过电缆、光缆或其他物理介质连接设备的链路。
这种链路通常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并且更加安全和可靠。
1. 电缆通信链路电缆通信链路是通过电缆进行传输数据的一种通信方式。
常见类型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等。
它们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因为它们的物理连接是固定的,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同轴电缆是一种圆形的电缆,由中心导体、电绝缘材料、第二个导体和绝缘外壳组成。
这种电缆被广泛应用于长距离的LAN和WAN系统。
同轴电缆的传输速率较高,但是它的安装费用较高。
双绞线是由一对线成对装在一起,通过不断的交错和卷曲来减少外部干扰。
这种电缆通常用于局域网中,因为其安装和成本比同轴电缆低,而且可以传递大量的数据。
光纤是一种更高速的有线通信链路,它是由光导芯和包围着光导芯的材料组成。
光纤链路通过发送光信号传输数据,因此在传输距离和速率方面都具有优势。
它的安装成本较高,但是其传输距离、带宽和保密性都是很有保证的。
2. 串行通信链路串行通信链路指通过一根线连接两个设备的通信链路。
它们通常是通过单根电缆连接,从而简化物理连接。
串行通讯链路可以支持多种协议,包括RS-232、RS-422和RS-485等。
RS-232协议是串行通信链路的一种标准协议,用于在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
RS-232支持单一点对点连接,并且有足够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大多数应用场景的需求。
RS-422协议是一种全双工的串行通信协议,它支持多点连接,因此适合在工业控制系统中使用,其数据传输速率比RS-232更快。
RS-485是一种半双工的通讯协议,支持多个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RS-485具有低成本、带宽高等特点,在多点、远距离通信中广泛应用。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位链路通讯协议是指用于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通信的协议,它定义了数据格式、传输速率、错误检测与纠正等通讯规范。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系统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交换与通信,上位链路通讯协议的制定和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上位链路通讯协议能够确保系统之间数据的正确传输。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不同系统之间的硬件或软件环境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出错,必须制定一套规范的通讯协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能够提高系统之间的通讯效率。
通过制定统一的通讯协议,可以降低通讯的复杂性,减少通讯中的冗余信息,提高通讯速度和效率。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可以降低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
采用统一的通讯协议可以减少系统开发的重复工作,降低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还能够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通过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技术手段,可以确保数据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保护系统的隐私和机密信息。
通讯协议的制定需要根据具体的通讯需求和系统特点来确定。
不同的系统可能有不同的通讯需求,因此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合适的通讯协议。
通讯协议的设计需要考虑通讯效率和数据安全性。
通讯效率是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和带宽,而数据安全性是指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和完整性,这两个因素需要在协议设计中进行权衡。
通讯协议的实施需要考虑硬件和软件的兼容性。
不同的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通讯硬件和软件平台,通讯协议的实施需要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以确保数据的顺利传输。
通讯协议的更新和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系统的不断更新,通讯协议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和维护,以适应新的通讯需求和环境变化。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在现代社会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确保系统之间数据的正确传输和通讯效率,还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降低系统开发成本。
通信链路故障诊断与维护
通信链路故障诊断与维护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还是跨越千里的广域网,都需要借助通信链路实现信息传输。
然而,通信链路的正常运转并不总是一帆风顺,故障的发生也是时有所闻。
如何进行故障诊断与维护,成了通信工程师每天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一、故障诊断的流程通信链路故障的判断与处理,是通信工程师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核心问题。
故障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确定问题所在。
首先,需要通过性能测试发现问题。
其次,需要通过采集网络数据来确定问题的局部化。
最后,需要根据网络数据分析结果来确定问题的跟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是进行故障诊断的第一步。
根据网络的特点与性能指标,可以使用专业测试工具对网络的带宽、延迟、丢包率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对问题进行初步筛选。
2.性能数据采集。
针对确定的问题,需要对网络数据进行采集。
采集的数据量越大越细致,对诊断和确定故障的原因越有帮助。
通信工程师需要掌握各种数据采集工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数据分析技术。
3.数据分析。
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通信工程师需要对数据进行仔细地分析。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问题局部化的信息,找到故障发生的位置,进而采用适当的方式改正问题。
二、常见故障类型分析通信链路故障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多种元件和技术。
下面,我们将对常见的通信链路故障分析。
1.机械故障。
机械故障通常产生在连接器、插座等接口处。
在安装和更换设备时需要特别注意硬件的安装位置,插入角度等细节问题。
2.电器故障。
电器故障主要来自供电或线路本身的故障。
通信工程师需要设法确保电源稳定,并检查通信线路是否分离,短路或接触不良。
3.软件故障。
软件故障通常出现在网络终端和网关设备上。
这种故障难以检测,因此首先最好考虑软件的更新需求。
涉及到操作系统,应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减少操作系统的错误,提高工作效率。
4.通信协议故障。
《链路上的通信技术》课件
多路复用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是将多个信号合并到一 个信道中进行传输的技术。在链路通 信中,多路复用技术可以提高信道的 利用率和传输效率。
常见多路复用技术:常见的多路复用 技术包括频分多路复用(FDM)、时 分多路复用(TDM)和波分多路复用 (WDM)等。这些技术可以根据信 号的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复用 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PPP协议用于在点对点链路上建立、配置和维护数据链路层连接,它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并提供了错误检测和压缩等功能 。
SLIP协议
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
SLIP协议允许在串行链路上传输IP数据包,它简化了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但缺乏错误检测和 流量控制功能。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卫星通信技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 息传输和数据交互,广泛应用于军事、气象、新闻媒体等 领域。
车联网通信
总结词
车联网通信是链路通信的重要应用之一,实现车辆之间 的信息传输和数据交互。
详细描述
车联网通信技术包括DSRC、4G/5G等,通过车载终端设 备实现车辆之间的信息传输和控制,提高道路安全和交 通效率。
信道编码解码技术
信道编码解码技术是对传输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 力和传输可靠性。在链路通信中,信道编码解码技术是实现可靠传输的重要手段 之一。
常见编码方式: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奇偶校验、海明码、循环冗余校验(CRC) 等。这些编码方式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准确 性。
链路上的通信技术
• 链路通信技术概述 • 链路通信的核心技术 • 链路通信协议与标准 • 链路通信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 • 链路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数据链系统指标通信落范围
数据链系统指标通信落范围
数据链系统指标通信落范围是指在数据链系统中,数据链路通信的有效距离。
数据链路通信是指通过一条物理或无线连接的链路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的接收方。
数据链系统指标通信落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链路的技术特性:不同的数据链路技术有不同的通信范围限制。
例如,光纤传输和卫星通信相比,光纤传输的通信范围较小,而卫星通信的通信范围更广。
2. 数据链路设备的信号传输能力:数据链路设备的信号传输能力直接影响通信范围。
例如,强大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可以扩大通信范围,而弱小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则可能限制通信范围。
3. 干扰和衰减:干扰和衰减是通信过程中所面临的常见问题。
干扰来自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信号源,衰减则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逐渐减弱。
干扰和衰减对通信范围产生负面影响,限制了数据链路的有效距离。
4. 天气条件:天气条件对数据链路通信也有一定影响。
例如,强烈的雷暴可能导致信号干扰和衰减,进而限制通信范围。
综上所述,数据链系统指标通信落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包括数据链路的技术特性、设备的信号传输能力、干
扰与衰减以及天气条件等。
正确认识和评估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确定和扩展数据链系统的通信落范围。
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
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在现代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攻击的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变得至关重要。
网络中的每一个层级都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策略来保护通信数据,其中链路层是网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一、什么是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Link Layer Security Protocol)是一种用于保护数据链路层通信的协议,旨在提供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身份认证等安全服务。
该协议通常运行在网络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认证,从而有效地抵御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二、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的主要功能1. 数据完整性: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使用消息摘要算法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2. 数据机密性:通过对数据进行加密操作,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可以防止敏感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未授权的用户获取到。
3. 身份认证: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使用身份验证机制,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和真实,防止被伪装攻击。
4. 抗重放攻击功能: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可以检测和防止重放攻击,避免已经被用过的数据再次被发送。
三、常见的1. IEEE 802.1X:这是一种常用的链路层安全协议,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中,通过对无线接入点(AP)和用户进行认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接入局域网。
2. PPP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PPP协议是一种常见的链路层协议,可以通过使用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来保护用户信息的安全传输。
3. EAP协议(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协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和有线网络的身份验证协议,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法,如用户名和密码、数字证书等。
四、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的应用场景链路层安全通信协议适用于各种网络环境,尤其对于对机密性要求较高的场景更为重要,如政府机构、军事通信、金融机构等。
通信链路运维实施方案
通信链路运维实施方案
首先,针对通信链路的设备维护,我们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
维护。
这包括对设备的清洁、散热系统的检查、电源系统的检测等。
通过定期的设备维护,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
发生的概率。
其次,对于通信链路的故障排除,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故障排除机制。
在通信链路出现故障时,需要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有效
的措施进行修复。
这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的故障排除流程,包括故障
诊断、问题定位、解决方案的制定等环节。
另外,在通信链路的性能优化方面,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性
能监测和优化。
通过对通信链路的性能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
现性能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
这包括对网络带宽、传
输速率、延迟等方面的优化。
此外,通信链路的安全性也是运维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
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对通信数据的加密、防火墙
的设置、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等。
通过加强通信链路的安全防护,
可以有效地保障通信数据的安全性。
最后,在通信链路的运维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运维管理体系。
这包括对运维人员的培训、运维流程的规范、运维工具的选用等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运维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运维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的来说,通信链路的运维实施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维护、故障排除、性能优化、安全防护和运维管理等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运维工作,才能保障通信链路的稳定运行,为社会信息传输提供可靠的保障。
希望以上内容对通信链路的运维实施方案有所帮助。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
卫星通信链路计算过程卫星通信链路是指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通信路径,主要用于传输语音、数据和视频等信息。
在设计卫星通信链路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传输距离、频率选择、传输速率、信道容量和信号质量等,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首先,为了计算卫星通信链路的传输距离,需要确定地面站到卫星的距离。
这一距离通常通过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视距来估算。
视距的计算可以使用下述公式:视距=√(2Rh+H^2)其中,R为地球半径,H为卫星的轨道高度。
接下来,为了确定适当的频率选择,需要对卫星通信链路的频带进行计算。
频带的选择通常由频率规划规定。
在进行频带计算时,需要考虑传输的数据速率和卫星通信系统的要求。
一般来说,高速数据传输需要使用高频段,而低速数据传输可以使用低频段。
传输速率的计算是卫星通信链路设计的重要一环。
传输速率通常受到频带宽度和调制方式的限制。
传输速率的计算可以使用香农公式来估算:C=Blog2(1+SNR)其中,C为信道容量,B为频带宽度,SNR为信噪比。
信道容量是指在给定的频带宽度下,信号可以传输的最大速率。
在进行信道容量计算时,必须考虑到信噪比、调制方式以及频带宽度等因素。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制(AM)、频移键控调制(FSK)和相移键控调制(PSK)等。
最后,信号质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信号功率的计算来完成。
可通过对信号功率进行估计,以评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情况。
P=P0GtGr(λ/4πR)^2其中,P为接收信号的功率,P0为发射功率,Gt为发射天线增益,Gr为接收天线增益,λ为信号波长,R为传输距离。
通过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得到卫星通信链路的关键参数,从而确定适当的设备和调整相关参数。
这些计算和分析能够为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优化和运维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结起来,卫星通信链路的计算过程包括传输距离的估算、频率选择和频带计算、传输速率的估算、信道容量的计算以及信号质量的估计。
这些计算过程是卫星通信链路设计中的重要一环,能够帮助优化卫星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通信链路安全技术
通信链路安全技术网络中两个结点之间的物理通道称为通信链路。
1) 物理隔离方法: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
物理安全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
只有使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党政机关的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
此外,物理隔离也为政府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物理破坏RFID芯片阻止RFID应答器接收功率去除标签天线利用廉价的被动RFID设备实时模拟标签信号使用强电磁脉冲发送与RFID无线信号相关的伪装信号2) 破坏窃听者的侦听天线3) 使用存储芯片来确认指令的合法性4) RFID加密算法:lightweight加密算法,目的是为资源受限系统开发快速而有效地安全机制,对于低成本网络化RFID系统意义重大而且前景广阔。
lightweight有多种协议,如Hopper&Blum 协议、噪声标签的密码交换协议。
在该领域,主要出现了三种算法:超宽带调制、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和最低限加密。
5) 多标签防碰撞算法:ALOHA防碰撞算法;二进制树形搜索算法6)多读写器防碰撞的方法:ISO/IEC18000-6 TYPE A、B和C标准的详细规定、时分复用、频分复用、载波侦听和功率控制7) 针对现阶段移动RFID阅读器安全风险及面临的安全威胁,可使用公共阅读器强化隐私保护;用户可以用公共移动设备等作为阅读器代理来保护自身隐私。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的交叉学科。
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 除了采取上述的安全技术手段外,更重要的是应有规范化的信息安全管理内容、以风险和策略为核心的控制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度量的信息安全测评等安全管理的手段。
同时,信息安全体系应能将信息安全管理同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内控体系、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相互结合,形成有安全保障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体系,以达到保护组织机构的信息安全,保证业务持续性的要求。
通信网络中常见的链路接入方式与特点
通信网络中常见的链路接入方式与特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通信网络的接入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本文将介绍通信网络中常见的链路接入方式及其特点,帮助读者对不同的链路接入方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1. 特点:- 不会占用电话线,实现电话和上网同时使用。
- 速度分为上行和下行,上行较慢,适合日常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不需要大量上传数据的场景。
- 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家庭用户和小型企业。
2. 步骤:- 用户通过电话线连接上ADSL调制解调器。
- ADSL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
-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收到信号后,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连接到互联网。
- 用户通过计算机或路由器与互联网建立连接。
二、光纤接入(Fiber Optic)1. 特点:- 传输速度快,带宽大。
- 信号传输距离远,衰减小,传输质量高。
- 抗干扰能力强,免受电磁波和雷电等因素的影响。
- 适用于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远程办公。
2. 步骤:- 光纤接入由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在用户所在的地区布设光纤网路。
- 用户终端通过光纤模块与光纤接入网络连接。
- 光纤接入网络将信号传输到互联网。
三、有线接入(Ethernet)1. 特点:- 传输速度相对较快,适用于大容量数据传输和高清视频等场景。
- 信号稳定,不受无线信号不稳定的影响。
- 链路稳定,抗干扰能力强。
- 适用于办公楼、数据中心等需要稳定网络连接的场景。
2. 步骤:- 用户终端通过网线与路由器、交换机或控制器连接。
- 路由器、交换机或控制器将信号传输到局域网或广域网。
- 用户终端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与互联网连接。
四、无线接入(Wireless)1. 特点:- 无需通过电缆或光纤连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
- 适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 速度较快,可以满足普通网页浏览、社交媒体使用等需求。
卫星通信链路总结
卫星通信链路总结目录前言 (1)1 .天线增益,等效辐射功率和接收功率 (1)2 . 传输损耗 (3)3 .系统噪声温度 (3)4 .载噪比 (8)5 .上行链路 (9)6,下行链路 (10)7 .雨水衰减 (10)8 .联合载噪比 (11)9 .互调噪声 (12)前言1.空间链路狭义上分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如果不考虑卫星组网的情况,就是一颗卫星做中继,两个地面终端通信的场景。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都有很大的损耗,计算这些损耗和衰落,是设计卫星通信产品的重要指标。
2.整个通信过程可以大致理解为地面站一一卫星转发器一一地面站3.接下来我们就从地面的发射机天线讲起,将整个链路讲清楚4.在工程中,我们经常将数值转换为db的形式,在本文中口则为某数据的db 值例如天线增益G为10410Λ4,贝∣J[G]=101gG=40dB[G]=101gG=40dB1.天线增益,等效辐射功率和接收功率为了提高天线定向辐射的能力,通信天线的定向性都很强,但计算中不容易。
我们会引入线的增益的概念。
假如现有一个定向天线,它的输出功率为PsP_s,增益为GG就意味着该天线等效为一个输出功率为PsGP.sG的各向同性天线。
将天线等效为各向同性天线后,这个天线在空间中等距离球面的各点辐射相同。
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对准的情况下,等效全向天线的计算结果和原定向天线的计算结果相同。
举例来说就是发射天线输出功率PsP-S,那么发射天线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11)E1RP=GtPsEIRP=GJP_s∖tag{1-1}发射天线辐射的电磁波强度至于距离有关,辐射功率通量密度(1・2)①m=EIRP4πr2\Phi_m=\frac{EIRP}{4\pir^2}∖tag{1-2}接收天线的增益GrG_r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1-3)Se=λ2Gr4五S-e=∖frac{∖1ambda^2G_r}{4∖pi}∖tag{1-3}发射天线的接收功率(1-4)Pr=ΦmSe=GtGrPs(入44r)2P_r=\Phi_mS_e=G_tG_rP_s(\frac{\1ambda}{4\pir})^2∖tag{1-4}用分贝的语言表示(1-5)[EIRP]=[Gt]+[Ps][EIRP]=[G.t]+[P.s]∖tag{1-5}(1-6)[Pr]=[EIRP]+[Gr]d10Ig(4πrλ)2[P_r]=[EIRP]+[G_r]-101g(\frac{4\pir}{∖1ambda})^2∖tag{1-6}其中等号右边第三项被称为自由空间损耗[FS1](1-7)[FS1]=201g(f)+201g(r)+201g4πc[FS1]=201g(f)+201g(r)+201g∖frac{4∖pi}{c}∖tag{1-7}其中频率单位为MHz,距离单位为km,FS1为比值无单位则光速单位为km*MHz=109m∕s1(P9m∕s,所以c=0.3km*MHzc=0.3km*MHz(1-7)的第三项(1-8)201g4πc=201g4*3.140.3=32.4201g∖frac{4∖pi}{c}=201g∖frac{4*3.14}{0.3}=32.4∖tag{1-8}自由空间损耗FS1的计算(1-9)[FS1]=201gf+201gr+32.4[FS1]=201gf+201gr+32.4∖tag{1-9}补充天线增益的计算公式,在卫星通信中,反射面天线的使用尤为广泛,近年来有向微带天线等体积更小,增益更大的阵列天线发展的趋势,但我们只在此介绍反射面天线的增益的计算公式(I-IO)G=η(πDλ)2=η(πfDc)2G=∖eta(∖frac{∖piD}{∖1ambda})λ2=∖eta(∖frac{∖pifD}{c})λ2∖tag{1-10}参数表中频率比波长更常见,公式(1-10)中n∖eta是孔径效率,有两个典型值,0.55和0.72.D是反射面口径当频率单位GHz,反射面口径单位m,光速单位m*GHz=109m∕s10^9m∕s,c=3×IO-ImGHzc=3∖times1O^{-1}m∖cdotGHz将常数带入:(I-I1)G=η(10.47fD)2G=\eta(10.47fD)A2\tag{1-11}根据(1・6)我们得到了一条链路的两端,计算出了最后接收功率。
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
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的作用是在物理传输媒介上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它负责对数据进行分组,并通过数据帧的首部和尾部添加控制信息,以实现可靠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协议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确保传输的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
常见的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有点对点协议、通用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和以太网协议。
第一个协议是点对点协议(PPP)。
PPP是通过串行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
它提供了一种灵活且可靠的方式,允许多种网络协议通过同一物理链路进行通信。
PPP使用数据链路控制协议(LCP)来协商连接和配置参数,并使用网络控制协议(NCP)来为传输的网络协议进行配置。
第二个协议是HDLC。
HDLC是一种同步通信协议,常用于广域网和局域网中。
它使用固定大小的帧来传输数据,并通过帧中的控制字段进行流量控制和错误检测。
HDLC支持点对点和多点连接,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数据流控制。
第三个协议是FDDI。
FDDI是一种局域网协议,常用于高速数据传输和长距离通信。
它使用光纤作为物理传输媒介,支持双环结构,提供了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FDDI使用了令牌传递机制,确保网络上每个节点的公平访问权。
最后一个协议是以太网协议。
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协议,常用于家庭、办公室和企业的网络连接。
以太网使用星型拓扑结构,以太网帧的数据部分最长为1500字节,并使用冲突检测机制来解决网络中的数据冲突。
以太网提供了高性能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以上协议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它们为数据链路层通信提供了不同的解决方案。
点对点协议适用于串行链路通信,提供了灵活和可靠的通信方式。
HDLC适用于广域网和局域网通信,支持多种连接和流量控制。
FDDI适用于高速和远距离通信,提供了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以太网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局域网通信,提供了高性能和可靠性。
总之,数据链路层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可靠数据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信链路资料
通信链路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信链路技术面临的挑战
• 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对通信链路的传输质量和容量提 出更高要求 • 设备能耗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对通信链路的设计和 实现提出新的挑战
通信链路技术的机遇
• 新兴通信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通信链路技术的发展提供 新的空间 • 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通信链路技 术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通信链路的优化策略
• 优化链路的设计和参数配置,提高传输质量 • 采用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提高链路容 量
05
通信链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通信链路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传输介质的创新
• 新型光纤技术:提高光纤的传输速率和容量 • 新型无线技术:如5G、6G等,提高无线通信的速率和覆盖范围
调制解调技术和信道编码技术的创新
通信链路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通信链路的设计原则
• 确保通信链路的传输质量 • 考虑链路的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 满足业务需求和预期的通信容量
通信链路的设计方法
• 确定链路的长度、速率、编码方式等参数 • 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和接口设备 • 进行链路预算和容量规划
通信链路的链路预算与容量规划
链路预算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评估通信链路所需的设备性能和传输介质容量 • 考虑信号衰减、噪声、干扰等因素
容量规划
• 根据业务需求、链路预算和频谱资源等因素规划链路的 容量 • 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技术等
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与信号传播
通信链路的覆盖范围
• 取决于传输介质的特性和信号的传播距离 • 影响通信链路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链路技术方案
链路技术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连接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链路技术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技术之一,对于保障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链路技术方案,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及应用,并深入探讨链路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链路技术概述链路技术是指将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起来,以传输数据和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网络通信中,链路技术可以理解为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
链路技术包括有线链路技术和无线链路技术两种。
有线链路技术是通过物理线路连接设备,如以太网、光纤等。
有线链路技术通常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适用于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场景。
无线链路技术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如Wi-Fi、蓝牙等。
无线链路技术具有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环境下的数据传输。
链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和技术,将数据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
链路技术不仅涉及到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还涉及到数据的组织、传输控制和错误处理等方面。
二、链路技术分类根据连接方式和传输介质的不同,链路技术可以分为有线链路技术和无线链路技术两种。
1. 有线链路技术(1)以太网链路技术以太网是最常用的有线链路技术之一,通过物理电缆连接设备,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廉。
以太网链路技术在局域网中广泛应用,常见的有10Base-T、100Base-T、1000Base-T等不同速率的以太网链路。
(2)光纤链路技术光纤链路技术利用光纤传输数据,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光纤链路技术在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要求的场景中应用广泛,如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
2. 无线链路技术(1)Wi-Fi链路技术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覆盖范围广,适用于无线网络接入。
Wi-Fi链路技术在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等场景中被广泛使用。
(2)蓝牙链路技术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连接多个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
通信卫星系统的星地与星间链路
通信卫星系统的星地与星间链路通信卫星系统是一种通过卫星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广泛用于电话通信、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接入等领域。
而通信卫星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的支持。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信卫星系统的星地链路和星间链路,并分步骤进行讲解。
一、星地链路1.星地链路是指卫星与地面终端之间的通信链路。
它是通信卫星系统中最基本的链路,用于传输用户与地面站之间的信息。
2.星地链路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a) 地面终端用户向地面站发送信号。
b) 地面站将信号转换为微波信号,并通过天线向卫星发送。
c) 卫星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其转发给目标地面站。
d) 目标地面站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其解调为原始信号,传给目标用户。
二、星间链路1.星间链路是指卫星与卫星之间的通信链路。
它用于实现卫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传输。
2.星间链路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a) 卫星之间通过微波信号进行通信。
一颗卫星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其放大后再发送给目标卫星。
b) 对于一颗发射卫星,它首先将要发送的信息转换为微波信号,并通过天线发送给目标卫星。
c) 对于目标卫星,它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其放大并解调为原始信息。
然后,再将原始信息传输给目标卫星的地面站或下一颗卫星。
三、通信卫星系统建立的具体步骤1. 地面终端与卫星之间的通信建立步骤:a) 用户在地面终端上输入要发送的信息。
b) 地面终端通过无线电发射机将信息转换为无线电信号。
c) 地面终端通过指定的频率将无线电信号发送给附近的地面站。
d) 地面站接收到信号后,将其放大并转换为微波信号。
e) 地面站通过指向卫星的天线将微波信号发送给卫星。
f) 卫星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其放大并转发给目标地面站。
g) 目标地面站接收到微波信号后,将其解调为原始信息,然后传给目标用户。
2. 卫星之间的通信建立步骤:a) 一颗发射卫星接收到要发送的信息后,将其转换为微波信号。
b) 发射卫星通过指向目标卫星的天线将微波信号发送给目标卫星。
无人机通信链路完成通信任务的流程
无人机通信链路完成通信任务的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通信任务的完成越来越重要。
通信链路的权重矩阵
通信链路的权重矩阵
通信链路是指连接网络中节点或设备的物理连线或虚拟通道,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在网络中,每一条链路都具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质量,这就需要用权重来量化不同链路的重要性和影响。
权重矩阵是表示网络中不同链路的权重和关系的一种矩阵,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网络中最优的传输路径,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权重矩阵优化是网络基础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在通信链路中,常见的链路包括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光纤通信等。
针对不同的链路,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带宽、传输速率、延迟等因素来评估其重要性和质量。
以太网链路常用于局域网中,具有较低的延迟和高速传输的优点,因此在性能优先的情况下可以被赋予较高的权重。
而无线局域网链路则受到信号干扰和带宽限制的影响,需要进行较细致的优化和管理。
在优化权重矩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数据分析和用户反馈来确定不同链路的权重和性能。
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数据展示,我们可以对网络中不同链路的质量和影响程度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加有效地管理和调整链路的优先级和使用规则。
总的来说,权重矩阵可以为网络的优化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帮助我们找到网络中最优的传输路径,提高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在未
来的网络建设中,更加细致和全面的权重矩阵设计将成为网络架构优化的重要方向之一。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
上位链路通讯协议
以上位链路通讯协议是一种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协议,它旨在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该协议是一种高效、安全和可靠的通信方式,通过它可以实现各种应用程序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
在以上位链路通讯协议中,数据的传输是基于位的,即将数据转化为二进制的形式进行传输。
这种传输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数据传输的错误率,提高传输效率。
在通信过程中,数据被分为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信息,以及数据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接收方可以准确地接收到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为了保证通信的安全性,以上位链路通讯协议还采用了加密和认证的机制。
通过加密,可以将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只有掌握正确密钥的接收方才能解密并获取数据内容。
同时,通过认证机制,可以确保数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的身份是合法的,防止非法的数据传输和篡改。
以上位链路通讯协议的实现还依赖于网络设备的支持和配合。
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它们负责将数据包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并根据地址信息进行转发。
这些设备通过内部的路由算法和转发表,将数据包传递到目标地址,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
总的来说,以上位链路通讯协议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协议,它在互联
网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该协议,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这种协议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通信、互联网、物联网等。
它的发展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通信链路资料
通信链路
通信链路是信息传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不同的通信设备,使得信息能
够在各个设备之间传输。
通信链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通信效果的好坏,因此在建立和维护通信链路时需要高度重视。
通信链路的组成
通信链路通常由发送端、接收端和传输介质组成。
发送端负责将待发送的信息
转换为信号,并通过传输介质发送出去;接收端则接收传输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回原始信息。
传输介质则是信息传输的载体,可以是光纤、电缆、无线电波等。
通信链路的分类
通信链路可以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常见的通信链路有有线链路和无
线链路两种。
有线链路通常使用电缆或光纤等导体作为传输介质,传输速率高,稳定性好,但受限于布线等因素;无线链路则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可以实现移动通信,但传输距离有限,受干扰影响较大。
通信链路的建立和维护
在建立通信链路时,需要考虑传输介质的选择、设备的配置以及通信协议的制
定等因素。
通信链路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清理传输介质、更新设备软件等措施都有助于保证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信链路的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链路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通信链路可能会更
加智能化,采用更先进的传输介质和技术,以实现更快的传输速率、更稳定的通信质量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
结语
通信链路作为信息传输的关键环节,承载着重要的传输任务。
建立高质量、稳
定可靠的通信链路对于各种通信应用都至关重要,希望未来通信链路能够不断发展,为人们的通信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北斗的雷达组网链路系统的硬件设计1 系统设计随着战场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单部雷达在面对电子干扰系统时越来越难发挥收集信息的作用。
而组网雷达能使各部雷达之间相互协调,进而使每部雷达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发挥出雷达组网的优势,使得信息得到有效地吸收。
那么如何使雷达组网内的有效信息传输给指挥中心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就是基于雷达组网背景下,设计基于北斗系统的数据链路传输系统,进而完成空情信息和指挥命令的传递。
根据作战想定和系统功能,情报雷达网的系统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其工作过程为:由目标指示雷达发现敌方目标,获取目标信息,同时通过北斗的授时获取该目标的录取时间,通过定位服务解算该目标的相对位置,从而构成标准的目标情报信息。
在常规情况下,将目标情报直接由无线或有线通信方式传递给指控中心,同时指控中心通过北斗获取时间、位置信息,将多个雷达传递来的情报进行信息融合,获得战场态势。
通过对战场态势的实时分析,对各雷达分别发送作战指令,常规情况下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将指令情报传递给各雷达,各雷达根据作战指令进行实时作战部署。
在应急情况下,常规通信方式将由北斗短报文通信替代,同时雷达在发送情报时,由于短报文容量限制,先进行情报筛选后再发送。
此时,指控中心在进行信息融合时,将使用针对应急情况下的信息融合系统,对有限的情报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
空情目标图1 基于北斗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情报雷达网系统功能框图一个完备的防空系统必定包含多个作战子系统,所以防空系统必定建立在一个复杂的拓扑结构上。
为了使防空系统得拓扑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使情报雷达网的拓扑结构设计的简单有效。
本文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设计雷达网,如图2所示,拓扑结构的中央结点设计为指控中心,各部雷达设计在分布结点上。
中央结点与各分部结点通过常规的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情报传递,北斗短报文通信则作为情报传递备选方式,只在应急情况下使用。
常规通信方式不是本文研究重点,接下来只讨论在应急情况下使用北斗短报文的通信方式。
指控中心目标指示雷达1常规通信北斗短报文通信目标指示雷达2目标指示雷达3图2 情报雷达网的拓扑结构2 系统构成本文设计实现的系统主要由北斗系统和雷达组网链路系统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目前能够快速实时为中国及其周边区域提供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交通、海洋、气象、水利和测绘等领域。
雷达组网链路系统主要由雷达数据收发单元和雷达数据管理单元两大功能模块组成:雷达数据收发单元主要由通讯接口转换单元、北斗通信终端、ARM 模块、北斗天线、备用数据输出、原雷达组网系统模块组成;雷达数据管理单元主要由数据处理模块、数据通信接口、北斗指挥机、北斗天线、指控系统(ET-90B)、原数据输入、备用数据输出等功能模块组成。
基于北斗的雷达组网链路系统框图如图3所示:图4-3 系统组成框图雷达组网链路系统是基于北斗的雷达组网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主要完成雷达数据的接收、传输和集中管理,具体功能如下:构建基于北斗通信的数据链路网;通过雷达上报数据接口接收雷达上报数据;按照协议解析上报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后转换成统一的协议输出;通过北斗通信链路接收加密密钥,利用加密密钥加密上报数据;对雷达上报数据进行筛选和压缩;雷达数据管理模块对接收到的雷达上报数据进行解密和解压,恢复通信协议帧,将数据发送到信息融合中心。
雷达组网链路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先从雷达上报口接收相关数据,通过内部处理单元解析上报数据的各种协议,采用数据筛选和数据压缩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再通过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然后通过北斗通信系统将数据传输给后端雷达数据管理单元,雷达数据管理单元再对数据解压解密,经过数据恢复后传送给数据融合终端。
3 系统数据收发单元数据收发单元由雷达数据上报通信接口、电台接口、数据口、电源接口、数据处理模块、北斗通信接口和北斗通信天线组成。
通信接收转接模块采ARM处理器架构模式来完成通信接口的转接和数据处理转发,ARM处理器具有很好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通信接口管理能力。
雷达数据收发单元设计框图如图4所示:北斗通信天线图4系统数据收发单元设计框图数据处理模块主要完成接收数据的协议解析、协议转换、数据解密、数据加密、数据筛选、数据压缩、数据存储和数据上传等功能,数据处理模块采用嵌入式处理器Cortex-M3,该处理器具有100MHz工作主频,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流畅的界面切换能力,支持多路UART接口、CAN接口、USB接口、以太网口等通讯接口,具有强大的通讯功能。
雷达数据接口为RS232口,雷达网口形式为LAN接口,雷达数据通过RS232接口上传到雷达数据收发模块中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经过协议转换后输出。
电台接口:电台接口为雷达数据上传到电台的接口。
数据接口:雷达数据通过数据接口上传到计算机终端。
电源接口:为模块提供12V电源。
数据处理模块:实现协议的解析、转换和数据的加密、压缩等功能,同时负责所接收密钥的管理。
北斗通信单元和北斗通信天线:该部分为独立模块,实现北斗通信协议的转换,数据的发送和接收。
4 系统数据收发单元系统数据管理单元主要完成对各个数据收发单元通过北斗终端设备上传数据的接收、解压、解码,通过密钥接口接收密钥然后向各个数据收发单元分发密钥。
雷达数据管理单元由北斗通信天线、北斗通信指挥机、数据处理模块、通信接口、原数据输入、备用数据输出组成。
设备主要硬件核心模块采用与收发单元相同的嵌入式Cortex-M3处理器,在外围接口上需要适应北斗终端机接口,数据上报接口、密钥分配接口等功能接口,通过嵌入式软件实现对于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功能。
北斗通信天线和指挥机:作为一个独立模块形式,完成众多北斗通信节点数据的集中接收和分发功能;数据处理模块:完成接收数据的解密、解压和协议解析、转换等功能;通信接口:包括指挥机收到数据的输出接口,雷达数据管理单元的雷达数据上报口和雷达数据加密口。
雷达数据收发单元的设计如图5所示:图5 系统数据处理单元设计框图5 CPU模块数据处理模块的CPU采用的是LPC1768FBD100,LPC1768FBD100在系统数据收发单元中主要对从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组包、压缩、加密等操作,完成信号的主要处理工作,LPC1768FBD100在系统数据处理单元中主要完成对各个数据收发单元通过北斗终端设备上传数据的接收、解压、解码,然后信号在做下一步处理。
LPC1768FBD100的最小系统原理图如图6所示:图6 LPC1768FBD100的最小系统原理图LPC1700系列微控制器最常用于用于处理要求高度集成和低功耗的嵌入式应,LPC17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的操作频率可达100MHz。
ARM Cortex-M3 CPU 具有3级流水线和哈弗结构,带独立的本地指令和数据总线以及用于外设的稍微低性能的第三条总线。
LPC17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的外用到的设组件包含高达512KB的Flash存储器、64KB的数据存储器、以太网MAC、USB主机/从机OTG接口、8通道的通用DMA控制器、4个UART、2条CAN通道、2个SSP控制器、SPI接口、3个I2C接口、2输入和2输出的I2S接口、8通道的12位ADC、10位ADC、电机控制PWM、正交编码器接口,4个通用定时器、6输出的通用PWM、带独立电池供电的超低功耗RTC和多达70个的通用I/O管脚。
一个嵌入式处理器自己是不能独立工作的,必须给他供电、加上时钟信号、提供复位信号、调试接口、存储器系统等才能工作,这些提供嵌入式处理器运行所必须的条件的电路与嵌入式处理器构成了这个嵌入式处理器的最小系统。
最小系统的框图如图4-6所示:图6 嵌入式最小系统框图5.1 调试接口LPC1768FBD100微控制器的调试方式为JTAG调试,可直接对所有存储器、寄存器和外设设备进行调试;调试阶段不需要目标资源;可跟踪端口,使得CPU 可以跟踪指令。
通过4位跟踪数据端口跟踪输出;8个断电,其中6个是指令断点,可以用来重映射修补代码的指令地址。
另外2个是数据比较器,可用来重映射修补文字的地址;4个数据观察点,可用于跟踪触发器。
JTAG引脚描述如表1所示:表1 JTAG引脚描述引脚类型TDO输出SWO输出TDI输入TMS输入SWDIO输入/输出输入TCK输入SWDCLK输入RTCK 输入/输出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复位JTAG接口的测试时钟串行线时钟JTAG接口的控制信号JTAG接口的测试模式选择串行调试数据输入/输出描述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出串行线跟踪输出JTAG接口的测试数据输入在调试期间有许多限制,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由于Cortex-M3整体性方面(in 的考虑,LPC1700系列Cortex-M3微控制器不能通过常规方法从深度休眠模式和掉电模式中唤醒。
建议在调试期间不要使用这些模式。
另一个问题是,调试模式改变了Cortex-M3 CPU 内部的低功耗工作模式,这涉及到了整个系统。
这些差别意味着在调试期间不能进行电源测量,在测试期间测量的电源值比在普通操作期间测量的值高。
在调试阶段中,只要CPU 停止,系统节拍计时器和重复中断定时器就会自动停止。
其它外设不受影响。
如果设置的重复中断定时器的PCLK 频率低于CPU 的时钟频率,则重复中断定时器在某些调试操作(例如单步调试)期间不会按照规定加1。
若代码读保护使能,则不能对特定的器件进行调试。
5.2 LPC1768FBD100的时钟系统由于LPCI768 Cortex —M3微控制器的指令是在时钟节拍下有序地执行的,因此任何微控制器都需要时钟源。
常见的时钟源是通过外部接振荡器来实现的,除了外部接时钟源为LPCI768微控制器提供时钟源之外,还支持内置的RC 振荡器时钟源模式以及PLL 功能。
LPC1768FBD100的时钟产生如图7所示:图7 LPC1768FBD100微控制器的时钟产生LPCI768 Cortex—M3微控制器包括3个独立的振荡器,分别为主振荡器、内部RC振荡器和RTC振荡器。
每个振荡器可根据特定的应用要求来选用。
复位后,LPCI768 Cortex—M3微控制器自动选择内部RC振荡器作为系统的时钟源,用户可以通过软件方式修改时钟源选择寄存器。
这使得系统能在没有外部晶振的情况下运行,并允许Boot Loader代码在一个已知的频率下操作。
内部RC振荡器:内部RC振荡器(IRC)可用作看门狗定时器的时钟源,也可用作驱动锁相环和CPU的时钟源。
IRC的精度达不到USB接口的时间基准精度要求(USB接口需要一个更精确的时间基准以遵循USB规范)。
而且,如果CAN波特率高于100 kb/s,则IRC不应用于CANl/2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