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TNM分期培训课件
乳腺癌TNM分期

一、乳腺癌TNM分期(AJCC)第六版1、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T0?没有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s(DCIS):导管原位癌;Tis(LCIS):小叶原位癌;Tis(Paget’s):乳头Paget’s病,不伴有肿块。
注:伴有肿块的Paget’s病按肿瘤大小分类。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注:如果有多个微浸润灶,则按最大浸润灶分类,不能将各个微浸润灶相加;如果有多个较大浸润灶时,应将其注明。
T1a:肿瘤最大直径>0.1 cm,但≤0.5 cm;T1b:肿瘤最大直径>0.5 cm,但≤1 cm;T1c:肿瘤最大直径>lcm,但≤2 cm。
T2:肿瘤最大直径>2 cm,但≤5 cm。
T3:肿瘤最大直径>5 cm。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a)或皮肤(b),如下所述:T4a:侵犯胸壁,不包括胸肌;T4b:患侧乳腺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破,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T4a与T4b并存;T4d:炎性乳腺癌。
2、区域淋巴结(N)(1)临床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固定或相互融合;或虽然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N2a: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仅有临床证据*显示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而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临床证据”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显像)或体检发现,或大体病理标本即可见的异常(2)病理学分期(pN)ap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如已被切除,或未行病理学检查)。
乳腺癌分期-PPT

分期由来—TNM分期发展
1953 年国际抗癌联盟( International Union Against Cancer ,UICC)应用TNM分期系统首先对乳腺癌进行 临床分期
1977 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mittee on Cancer ,AJCC) 依据TNM 提出了自己得乳腺癌分期 系统
复发瘤TNM分期(rTNM) :当患者无瘤生存一段时间后 复发时所收集到得信息,是为进一步治疗作依据
曾接受新辅助治疗得TNM分期(yTNM)
分期变化
第五版
微小转移和ITC得 最大径≤2 mm为
量化区分
微小转移, 属pN1a
检测手段标识符 得应用
依据淋巴结转移 数目分期
无
只要腋窝淋巴结不 发生融合和固定均 归为pN1
pN3b IMN临床阳性,并≥1个ALN阳性 或 IMN阳性(பைடு நூலகம்n)并>3个ALN阳性
pN3c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内乳(IM)淋巴结转移对分期得影响: 取决于检测方法以及是否同时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变化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A期: T0-1N1M0, T2N0M0 ⅡB期:T2N1M0,T3N0M0 ⅢA期: T0-2N2M0, T3N1-2M0 ⅢB期:T4N0-2M0 ⅢC期:任何T,N3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
临床分期 病理分期
4 5
1 3
2
腋窝淋巴结分组
第一组:胸小肌下缘以下; 第二组:胸小肌上、下缘之间; 第三组:胸小肌上缘上方(腋顶或锁骨下)
顺序转移,保乳手术只需解剖第一、二组
Ⅲ Ⅱ Ⅰ
注:
ALN—腋下淋巴结 IMN—内乳淋巴结 Sn—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node” ITC—孤立肿瘤细胞 “临床阳性” :影像学检查(淋巴结闪烁扫描除
乳腺癌诊断和治疗进展精品课件2

• 如果应用他莫昔芬治疗, 则根据NCCN乳腺癌降低 风险指南进行监测
仅供内部学习使用
浸润性乳腺癌
分期
I期 T1,N0,M0 或 IIA期 T0,N1,M0 T1,N1,M0 T2,N0,M0 或 IIB期 T2,N1,M0 T3,N0,M0 或 IIIA期 T3,N1,M0
T2:肿瘤最大直径>20mm,但≤50mm N1: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pN1;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灶2.0 mm
T3:肿瘤最大直径>50mm N2a: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 组织固定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对于临床I-IIB类患者,如果出现症状或体征,应增加检查: • 如果出现局部骨痛或碱性磷酸酶升高,行骨扫描检查 • 如果出现碱性磷酸酶升高、肝功能异常、腹部不适症状或腹部盆腔
体检异常,行腹部±盆腔CT或MRI检查 • 胸部CT检查(如果出现肺部症状)
如果患者为IIIA期(T3,N1,M0),可考虑以下检查: • 胸部CT检查 • 腹部±盆腔CT或MRI检查 • 骨扫描或PET/CT(2B类) • FDG PET/CT(可选,2B类)
IIIC期: 任何T、N3、M0
IV期: 任何T、任何N、 M1
M0: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 M1:通过传统临床和影像学方法发现的远处转移和/或组织学证实超过仅0.2供c内m的部转学移习灶使用
临床常见乳腺癌诊疗指南
1.乳腺原位癌可有小叶原位癌或导管原位癌 2.乳腺浸润性癌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乳腺癌TNM国际分期(UICC,1997) T——原发肿瘤Tx 对原发肿瘤不能确定To 未发现原发肿瘤Tis 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或无肿块的乳头派杰病(注:派杰病有肿块者,则按肿块大小来分期)Tl 肿瘤的最大径≤2cmTla 肿瘤的最大径≤0.5cmT1b 肿瘤的最大径>0.5cm,<1.0cmTlc 肿瘤的最大径>1.0cm,<2.0cm(1.1~2.0cm)T2 肿瘤的最大径>2.Ocm,<5.Ocm(2.1-5cm)T3 肿瘤的最大径>5.0cm(5.1cm以上)T4 任何体积的肿瘤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T4a 侵犯胸壁(注: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b 乳房皮肤水肿,溃疡或限于同侧乳房皮肤的卫星结节T4c 上两者同时存在T4d 炎性乳腺癌N一区域淋巴结(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Nx 对区域淋巴结转移不能确定No 同侧腋下未扪到淋巴结N1 同侧腋下能扪到活动的转移淋巴结N2 同侧腋下转移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他组织粘连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PN一术后区域淋巴结病理分期pNx 对区域淋巴结不能确定(以前已切除或未送病理检查)p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PN1 同侧腋下有活动的转移淋巴结pNla 只有微小转移灶,最大径不超过0.2craPNlb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cmPNlbi 有1—3个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PNlbii 有4个以上转移淋巴结,最大径0.2-2.0cmpNlbiii 转移淋巴结侵犯包膜外,最大径不超过2.0cmPNlbiv 转移淋巴结,最大径>2.OcmpN2 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互相融合或与其组织粘连p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M一远处转移Mx 对远处转移不能确定Mo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包括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临床分期0期TisNOMOI期T1NOMOⅡa期TON1MOT1N1MOT2NOMOⅡb期T2N1MOT3NOMOⅢa期TON2MOT1N2MOT2N2MOT3N1,2MOⅢb期T4任何NMO任何TN3MOⅣ期任何T任何NM1。
常见肿瘤的TNM分期PPT课件

*IA IIA
T2
IB IIB
T3
IIB IIIA
T4
IIIB IIIB
IIIA
IIIB IV
IIIA
IIIB IV
IIIA
IIIB IV
IIIB
IIIB IV
5
肝癌(包括肝内胆管癌)
T1 孤立瘤灶无血管受侵。 T2 孤立瘤灶伴血管受侵,或多发瘤灶直径不超过5cm。 T3 多发瘤灶但直径超过5cm,或肿瘤侵入门脉或 肝静脉主支。 T4 肿瘤直接侵犯除胆囊外其它临近器官, 或肿瘤穿透脏层腹膜。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M1 远处转移。
T3abc
III III IV IV
T4
IV IV IV IV
10
宫颈癌
T1 宫颈癌局限于子宫(扩展到宫体者除外) T1a浸润癌只能是经显微镜下确认,间质浸润的深度从上皮或腺体的基底 膜向下≤5mm,宽度≤7mm,静脉或淋巴管内的浸润不改变分期 T1a1间质浸润深度≤3mm,宽度≤7mm T1a2间质浸润深度>3mm,但≤5mm,宽度≤7mm N0 T1b病灶局限于宫颈或>T1a/IA2 T1b1临床病灶≤4.0cm N1 T1b2临床病灶>4.0cm M1 T2 癌超过宫颈但宫旁浸润未达盆壁,阴道侵犯未达下1/3 T2a无明显宫旁浸润 T2b有明显宫旁浸润 T3 癌浸润达盆壁和/或累及阴道1/3,和/或引起肾孟积水或肾无功能 T3a宫旁浸润未达盆壁,但累及阴道下1/3 T3b宫旁浸润达盆壁,和/或引起肾孟积水或肾无功能 T4 癌扩散超出真骨盆或已侵犯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泡样 水肿的存在不足以诊断为T4)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M1远处转移
T1
N0 N1 M1
T2 II IIIC IV
乳腺癌诊疗规范讲解培训ppt课件

(二) 手术治疗• (2)腋窝淋巴结清扫。应切除背阔肌前缘至胸小肌外侧缘(Level Ⅰ )、胸小肌外侧缘至胸小肌内侧缘(Level Ⅱ )的所有淋巴结。清扫 腋窝淋巴结要求在10个以上,以保证能真实地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在切除的标本中尽量寻找淋巴结,逐个进行组织学检查。保乳手术清扫腋窝淋巴结因切口小,解剖范围广,手术操作应精细。
乳腺癌诊疗规范讲解 3
(一) 治疗原则• 2.浸润性乳腺癌的治疗。(1)保乳手术加放射治疗。(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3)全乳切除并前哨淋巴结活检,视情况进行乳房重建。(4)老年人乳腺癌:局部扩大切除或全乳切除,受体阳性患者需进行内分泌治疗,视情况做前哨淋巴结活检。
乳腺癌诊疗规范讲解 20
(四) 化疗-辅助化疗• (1)适应证。 1)腋窝淋巴结阳性;2)对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少(1-3个)的绝经后患者,如果具有受 体阳性、 HER2阴性、肿瘤较小、肿瘤分级 Ⅰ级等其它多项预后较好 的因素,或者患者无法耐受或不适合化疗,也可考虑单用内分泌治疗;3)对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只适用于那些具有高危复 发风险因素的患者(患者年龄<35岁、肿瘤直径≥2cm、分级 Ⅱ-Ⅲ级、脉管瘤栓、 HER2阳性、 ER/PR阴性等);
乳腺癌诊疗规范讲解 12
(三) 放射治疗-改良根治术后• 2.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射治疗。(1)适应证。对术后全身治疗包括化疗或/和内分泌治疗者, 具有下列 高危因素之一, 需术后放射治疗:1)原发肿瘤最大直径大于等于5 cm ,或肿瘤侵及乳腺皮肤、胸壁。 2)腋淋巴结转移大于等于4个。3) T1、T2、淋巴结转移1-3个,包含某一项高危复发因素(年龄 小于等于40岁,激素受体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不完整或转移比例大于20% ,Her-2/neu过表达等)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放射治疗。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

第六版AJCC乳腺癌TNM分期T 原发肿瘤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例如已切除)T0 原发肿瘤未查出Tis 原位癌Tis(DCIS) 导管原位癌Tis(LCIS) 小叶原位癌Tis(Paget) 不伴肿瘤的乳头派杰氏病注:伴有肿块的派杰氏病根据肿块大小进行分期T1 肿瘤最大直径≤2cmT1mic 微小浸润性癌,最大直径≤0.1cmT1a 最大直径>0.1cm,≤0.5cmT1b 最大直径>0.5cm,≤1.0cmT1c 最大直径>1.0cm,≤2.0cmT2 最大直径>2.0cm,≤5.0cmT3 最大直径>5.0cmT4 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或皮肤(胸壁包括肋骨、肋间肌、前锯肌,但不包括胸肌)T4a 侵犯胸壁T4b 患侧乳房皮肤水肿(包括桔皮样变),溃疡或卫星状结节T4c T4a和T4b并存T4d 炎性乳腺癌N 区域淋巴结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例如已清除)N0 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 同侧腋淋巴结转移,可活动N2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或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2a 同侧腋淋巴结相互融合,或与其他组织固定N2b 临床无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有临床证据显示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存在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淋巴结或内乳淋巴结转移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及腋淋巴结转移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淋巴结转移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 区域淋巴结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分析(手术未包括该部位或过去已切除)pN0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对孤立肿瘤细胞另行检查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阴性pN0(i+) 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阳性,肿瘤灶≤0.2mm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阴性pN0(mol+)组织学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检测(RT-PCR)阳性pN1mi 存在微转移,最大径>0.2mm,≤2.0mmpN1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或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a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pN1b 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1c 同侧1~3个腋淋巴结转移,同侧内乳前哨淋巴结镜下转移,而临床不明显pN2 4~9个腋淋巴结转移,或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pN2a 4~9个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pN2b 临床明显的内乳淋巴结转移而腋淋巴结无转移pN3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或腋淋巴结转移的情况下伴临床明显的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或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pN3a 10个或10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2.0mm),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pN3b 3个以上腋淋巴结转移伴有临床阴性而前哨淋巴结活检镜下内乳淋巴结转移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M 远处转移Mx 有无远处转移无法评估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说明:临床明显:指通过临床体检或影像学检查(除外淋巴核素显象)发现;pN分类依据腋淋巴结清扫结果,此前可有、可无前哨淋巴结活检,如果只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而其后未行腋淋巴结清扫,以(sn)表示前哨淋巴结,如pN0(i+)(sn);孤立肿瘤细胞指单个细胞或小于0.2mm的小细胞团,通常由免疫组化或分子技术发现,并经常规组织学鉴定,孤立肿瘤细胞不一定显示转移活性,如增殖或间质反应。
乳腺癌TNM分期

• pN1 微转移;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 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临床上 未发现* • pN1mi 微转移(超过0.2mm,但不超过2.0mm) • pN1a 1-3个腋下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转移灶 大 于 2.0mm • pN1b 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 或大体转移,但临床上未发现* • pN1c 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同时通过前哨淋巴 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或大体转移,但临床 上未发现*
临床(cT)与病理(pT)分期均采用相同的T分期标准; 测量应精确到毫米,一般认为病理检查测量的T较临床检 查(主要根据体格检查、乳腺摄片或CT、超声或MRI检查 等)测量准确; 第七版与第六版T分期没有变化。
TX 原发性肿瘤无法评估(如已切除) T0 无原发性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导管原位癌Tis(DCIS) 小叶原位癌Tis(LCIS) 乳头Paget’s 病(乳腺组织内无浸润癌或原 位癌)
• pN3a ≥ 10个腋下淋巴结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至 少有一个超过2.0mm的肿瘤集落) • pN3b 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同时有1个 或更多腋窝淋巴结阳性;或超过3个腋窝淋巴结 转移时有同侧乳房内淋巴结临床阴性的镜下转移; • p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临床上未发现”指影像学(除外淋巴结闪烁 扫描)或临床体格检查未发现 • **“临床上发现”指影像学(除外淋巴结闪烁扫 描)或临床体检发现高度怀疑为恶性转移的特征, 或细针穿刺病理检查中可见大体转移
• N3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III级腋窝淋巴结), 伴或不伴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 乳淋巴结转移,伴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同侧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 N3a 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N3b 同侧内乳淋巴结和腋窝淋巴结转移 • N3c 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 注:“临床上发现”的定义为:影像学检查(淋 巴结闪烁扫描除外)或临床体检发现高度怀疑为 恶性转移的特征,或细针穿刺病理检查中可见大 体转移。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教学讲义PPT课件

通过统一的分期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以便制定 合适的治疗方案,预测疾病预后,并开展临床研究。
乳腺癌分期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01 早期阶段
乳腺癌的分期最早基于肿瘤大小和区域淋巴结转 移情况。
02 发展阶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激素 受体状态、HER2表达等生物学指标也被纳入分期 系统。
HER-2阴性
肿瘤细胞内不存在过度表达的HER-2基因和蛋白 ,提示对靶向治疗不敏感。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
03
的变化
TNM分期的变化
T分期
新增Tis原位癌期,将T1期细分T1a、T1b、T1c期,将T2-4期合 并为T2-4期。
N分期
将N1mi微转移从N1中剔除,新增N3b期,将N2-3期合并为N2-3 期。
乳腺癌分期系统AJCC第八版
04
的应用
对临床治疗的影响
精准评估病情
AJCC第八版的分期系统更加精确 地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 后,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
更准确的依据。
个体化治疗
根据分期系统的不同,医生可以制 定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 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临床试验指导
AJCC第八版的分期系统为临床试验 的设计和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有助于推动乳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 进展。
分期与新治疗方法的结合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
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 手段的出现,AJCC第八版可能会将 这些治疗方法与分期系统相结合,为 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跨学科综合治疗
乳腺癌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 未来AJCC第八版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其 他学科的结合,如放疗、化疗、内分 泌治疗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TNM分期(共5张PPT)

T1 T < 2 cm
乳腺癌IIA期
T2 N0 M0
T2 2 cm < T < 5 cm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第4页,共5页。
T2 N1 M0
乳腺癌IIB期
T3 N0 M0
T2
2 cm < T < 5 cm
N1 =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p) m
乳腺癌TNM分期课件
第1页,共5页。
乳腺癌临床分期
局限性(早期)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
I期
II 期
III 期
第2页,共5页。
IV 期
T1 N0 M0
T1
T < 2 cm
乳腺癌I期
T1a: T < 0.5 cm
T1b: 0.5 cm < T < 1 cm
T1c: 1 cm < T < 2 cm
N0 =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第3页,共5页。
}T0
2 cm < T < T5 c1m
N1 M0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2 cm < T < 5 cm
T1c: 1 cm < T < 2 cm
N0 =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2 cm < T < 5 cm
N1 =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2 cm < T < 5 cm
2 cm < T < 5 cm
2 cm < T < 5 cm
2 cm < T < 5 cm
2 cm < T < 5 cm
N1 =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乳腺癌分期系统PPT课件

任何T,任何N,M1
三阴乳腺癌
三阴乳腺癌(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指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 、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 和HER2 /neu 均无表达的乳腺癌
袁中玉等 《癌症》2008, 27( 6) : 561- 565
9
T
• Tx 原发肿瘤无法确定(或者已经切除) • T0 原发肿瘤未查出 • Tis 原位癌
Tis(DCIS) 导管原位癌 Tis (LCIS) 小叶原位癌 (已剔除) Tis(Paget) 不伴肿块的乳头Paget病
注:伴肿块的按肿块大小进行分期
10
T1~T3
• T1 mic 微小浸润癌 最大直径≤1mm • T1a 1mm< 肿瘤最大直径≤5mm • T1b 5mm<肿瘤最大直径≤10mm • T1c 10mm<肿瘤最大直径≤20mm • T2 20mm<肿瘤最大直径≤50mm • T3 50mm<肿瘤最大直径
4
AJCC第8版更新
• 首次建立AJCC证据等级标准(AJCC Level of Evidence) • 增加预后相关信息 • 解剖学分期内容——重申与更新
5
TNM分期系统 •病理学确诊 •分级后分期 •分期类型 •优先原则
6
TNM分期系统类型
•临床TNM分期 •病理TNM分期 •再次治疗TNM分期 •尸解TNM分期 •新辅助治疗后TNM分期
• pN3a:10个或以上淋巴结转移(至少一个肿瘤灶直径>2.0mm) 或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 pN3b:3个以上腋窝淋巴结转移伴临床阴性的前哨淋巴结镜下活 检内乳淋巴结转移
• p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TNM 分期 ppt课件

T4 any N M0
任何 T N3 M0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浸 润到胸壁或皮肤
T4 d = 炎性乳癌பைடு நூலகம்
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
乳腺癌TNM 分期
任何T 任何 N M1
M1 = 远处转移 (包括转移到同侧锁骨上,内脏, 或对侧内乳淋巴结 )
T3 T > 5 cm
乳腺癌TNM 分期
T3 N1 M0
T3 T > 5 cm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N1 = 活动 N2 = 与另一个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固定
T0 T1 N2 M0 T2 T3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T < 2 cm
T2 2 cm < T < 5 cm
T3 T > 5 cm
乳腺癌TNM 分期
乳腺癌TNM 分期
乳头 乳晕
结构
衣领骨 (锁骨) 胸肌
肋骨
小叶 导管 脂肪 组织
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
内乳 淋巴结
乳晕
乳头
乳腺癌TNM 分期
局限性(早期)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
I期
II 期
III 期
IV 期
乳腺癌TNM 分期
T1 N0 M0
T1 T < 2 cm
T1a: T < 0.5 cm T1b: 0.5 cm < T < 1 cm T1c: 1 cm < T < 2 cm
N0 = 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乳腺癌TNM 分期
}T0
T1
N1 M0
T2 N0 M0
T0 无肿瘤证据 T1 T < 2 cm
乳腺癌诊断及分期ppt课件

T4b: Edema (including peau d’orange) or ulceration of the skin of the breast, or satellite skin nodules confined to the same breast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对症治疗:当乳腺癌不 可逆转时,对中、晚期患者尽量减少痛苦,提 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2
3
乳腺癌的诊断---临床诊断(1)
全面体格检查 ⒈检查的最佳时间:月经来潮后的9-11天,
此时雌激素对乳腺影响最小;临床疑为 肿瘤的哺乳期乳房肿块,应在断乳后再 进一步检查。 ⒉检查体位:⑴坐位;⑵对肥胖、大乳 房或乳房深部肿块者取卧位,使胸部隆 起,乳房平坦,不遗漏小肿块。
4
乳腺癌的诊断---临床诊断(2)
⒊检查步骤和内容 视诊
– 乳腺发育情况双乳是否对称,大小是否一致,乳 头是否回缩和凹陷,(若固定并逐渐加重是浅部 肿瘤早期或深部肿瘤晚期)。
– 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 的特征表现)。
– 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橘皮样变(肿瘤 广泛侵犯皮肤和皮下淋巴管,局部晚期)和红肿、 浅表静脉怒张(炎性乳癌)
乳腺癌诊断与分期
1
乳腺癌的三级预防
乳腺癌的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乳腺癌高危 人群的确定 ⑴乳腺癌家族史,⑵良性乳腺疾病 史,⑶初潮年龄小,⑷首次生育年龄晚,⑸绝 经年龄晚。
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早期发现:乳房自查; 高危人群普查,乳腺钼靶X线摄影或B型超声 波检查。美国妇女40-50岁1-2年检查一次,50 岁以上每年要求检查一次。
恶性肿瘤的TNM分期与疗效评估PPT演示课件

残存肿瘤(R)
• RX 无法评估是否存在残余肿瘤 • R0 无残存肿瘤 • R1 镜下可见残存肿瘤 • R2 肉眼可见残存肿瘤
10
病理学分级(G)
• ① Gx —不能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 • ② G1 —高分化; • ③ G2 —中度分化; • ④ G3 —低分化; • ⑤ G4 —未分化。
11
• 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不适合TNM分
期。
12
肿瘤治疗评价
13
肿瘤评价的一些基本概念
• 临床有效率RR=CR+PR,临床获益率 CBR=CR+PR+SD。
• 避免临床有效率RR过高,CR和PR至少4周期 后复核确认,SD至少6周期后复核确认。
• 缓解期:自达到CR或PR之日开始至肿瘤复发 不足PR标准为止时间,常用月计算。
X-光片或扫描片并没明 显变化
恶化PD
肿瘤增大为25%或更大或
(progressive disease)
发现有新的肿瘤
大多数肿瘤增大约25% 或发现有新的肿瘤
X-光片或扫描片有肿瘤 增加或有新的转移
16
实体瘤疗效评价的新标准 —RECIST
17
WHO标准
RECIST(2000年)
• 1985年,Warr等研究发现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的偏倚 有5%~10%是因为WHO标准对有些病灶的定义模 糊和肿瘤测量上的误差造成的。
6
TNM分期的类型
• TNM临床分期:cTNM • TNM病理分期:pTNM • TNM复发分期:rTNM • TNM尸检分期:aTNM
7
淋巴管侵及情况(L)
• LX 无法评估淋巴管的侵及情况 • L0 未侵及淋巴管 • L1 侵及淋巴管
乳腺癌临床分期ppt课件

9 保密材料
• PN0(i-)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IHC阴性。 • PN0(i+) 无 组 织 学 上 的 区 域 淋 巴 结 转 移 , 但 IHC 阳 性 , IHC 簇 直 径 不 超 过
0.2mm。 • PN0(mol-)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阴性(RT-
PCR)。 • PN0(mol+)无组织学上的区域淋巴结转移,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阳性(RT-
PCR)。
10 保密材料
•PN1 1-3个腋淋巴结转移,和/或通过前哨 淋巴结活检发现内乳淋巴结有微小转移灶,但 临床不明显。
•**“临床不明显”指的是影像学 方法(排除淋巴结闪烁扫描)或 临床体检未发现异常。 •远处转移PM
14 保密材料
临床分期
•Stage 0 •StageⅠ •StageⅡA • • •StageⅡB •
Tis T1* T0 T1* T2 T2 T3
N0
M0
N0
M0
N1
M0
N1
M0
N0
M0
N1
M0
N0
3 保密材料
• T1肿瘤最大直径≤2 cm • T1mic微小浸润癌,最大直径≤0.1 cm • T1a>0.1 cm,≤0.5 cm • T1b>0.5 cm,≤1.0 cm • T1c>1.0 cm,≤2.0 cm • T2>2.0 cm,≤5.0 cm • T3>5.0 cm
4 保密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3 T > 5 cm
T3 N1 M0
乳腺癌IIIA期
T3 T > 5 cm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N1 = 活动 N2 = 与另一个淋巴结或其他组织固定
T0 T1 N2 M0 T2 T3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1 T < 2 cm
T2 2 cm < T < 5 cm
T3 T > 5 cm
乳腺癌IIIB期
乳腺癌TNM分期
乳腺癌临床分期
局限性(早期)乳腺癌
局部晚期乳腺癌
转移性乳腺癌
I期
II 期
III 期
IV 期
T1 N0 M0
T1 T < 2 cm
乳腺癌I期
T1a: T < 0.5 cm T1b: 0.5 cm < T < 1 cm T1c: 1 cm < T < 2 cm
N0 M0
任何 T N3 M0
T4
无论肿瘤大小,直接浸 润到胸壁或皮肤
T4 d = 炎性乳癌
N3 =转移到同侧内乳淋巴结
乳腺癌IV期
任何T 任何 N M1
M1 = 远处转移 (包括转移到同侧锁骨上,内脏, 或对侧内乳淋巴结 )
乳腺癌的播散
转移 脑 皮肤
对侧乳腺
肺 肝
骨
局部浸润或 播散 局部淋巴结
}T0
T1
N1 M0
乳腺癌IIA期
T2 N0 M0
T0 无肿瘤证据 T1 T < 2 cm
T2 2 cm < T < 5 cm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T2 N1 M0
乳腺癌IIB期
T3 N0 M0
T2 2 cm < T < 5 cm
N1 =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p) N1a, N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