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教师用书-补充习题-人教版(新)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 教师用书 第四章 第3节 课时跟踪训练 必修1(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 教师用书 第四章 第3节 课时跟踪训练 必修1(新人教版)

[课时跟踪训练](满分60分 时间3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1 N”与下列哪个量相当( ) A .1 m/s 2B .1 kgC .1 kg·m/s 2D .质量为1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解析:由F =ma 知,1 N =1 kg·m/s 2,C 正确,A 、B 错误,质量1 kg 的物体所受重力G =mg =9.8 N ,D 错误。

答案:C2.一物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用一大小为F 、方向如图1所示的力去推它,使它以加速度a 向右运动。

若保持力的方向不变,而增大力的大小,则( )图1 A .a 变大B .a 不变C .a 变小D .因为物块的质量未知,故不能确定a 变化的趋势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分解力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cos θ=ma ,故a =F cos θm,F 增大,a 变大,A 正确 。

答案:A3.一辆汽车满载西瓜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意外情况,司机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中间有一个质量为m 的西瓜A ,则A 受其他西瓜的作用力的大小是( )A .m (g +a )B .maC .m g 2+a 2D .m g 2-a 2解析:设其他西瓜对西瓜A 的作用力为F ,则F 和重力的合力提供西瓜A 减速的加速度a ,如图所示,故有F =ma2+mg2=m g 2+a 2,C 正确。

答案:C4.如图2所示,物块m 放在斜面体上处于静止,现用力拉着斜面体使之水平向右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a 逐渐增大,物块m 仍相对斜面静止,则物块所受支持力F N 和摩擦力F f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图2A .F N 增大,F f 减小B.F N增大,F f增大C.F N减小,F f不变D.F N减小,F f增大解析:物块m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将F N、F f正交分解,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f cos θ-F N sin θ=ma,F f sin θ+F N cos θ=mg即F f=mg sin θ+ma cos θ,F N=mg cos θ-ma sin θ所以当加速度a逐渐增大时,F N减小,F f增大,D对。

【精准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4 力学单位制+Word版含解析

【精准解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第4章+4 力学单位制+Word版含解析

4力学单位制[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的概念. 2.[物理观念]明确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和力学中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重点) 3.[科学方法]知道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使用和表示方法.一、基本量、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物理公式功能:物理学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单位间的关系.2.基本量:被选定的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一些量.3.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1)基本单位:被选定的基本物理量的单位.(2)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二、单位制和国际单位制1.单位制: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2.国际单位制: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3.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物理量名称物理量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长度l米m质量m千克kg时间t秒s电流I安(培)A热力学温度T开(尔文)K发光强度I,(I V)坎(德拉)cd物质的量n,(ν)摩(尔)mol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一般来说物理公式仅能确定各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2)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可以相互导出.(×)(3)若某个单位符号中包含几个基本单位的符号,则该单位一定是导出单位.(√)(4)厘米cm、克g、小时h都属于国际单位制单位.(×)2.测量国际单位制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分别可用的仪器是下列哪一组()A.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B.米尺、弹簧测力计、打点计时器C.量筒、天平、秒表D.米尺、天平、秒表D[据单位制可知,在国际单位制中三个力学的基本物理量分别为长度、质量、时间,长度用米尺测量,质量用天平测量,时间用秒表测量,故D选项正确.] 3.(多选)下列哪些物理量的单位是导出单位()A.力的单位N B.压强的单位PaC.长度的单位m D.加速度的单位m/s2ABD[题目所给单位均为力学单位,在力学中只取质量、长度、时间的单位为基本单位,除这三个单位以外的单位,均为导出单位.]对单位制的理解根据基本物理量能够推导出其他物理量.2.物理量与单位:物理量的单位是用来衡量物理量的标准,物理量的描述要同时用数字和单位来描述,否则没有任何物理意义.3.基本单位与导出单位:基本单位是导出单位的基础,在选定了基本单位之后,由基本单位以相乘、相除的形式构成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4.单位制的组成【例1】高三某同学自己在本学期学校体检后的一些数据在单位上做了一些转化,其中部分数据在如下选项中给出,在他给出的数据中,单位不属于国际制单位的有()A.体重G=637NB.质量m=65kgC.身高H=178cmD.心跳100次时间t=80sC[N是导出单位,是国际单位,不符合题意,选项A错误;kg是国际单位中的基本单位,不符合题意,选项B错误;cm是常用单位,不属于国际单位,符合题意,选项C正确;s是时间单位,属于国际单位,不符合题意,选项D错误.]理解单位制的三个常见误区(1)只用一个符号表示的单位不一定是基本单位.例如,牛顿(N)、焦耳(J)、瓦特(W)等都不是基本单位,而是导出单位.(2)是国际单位的不一定是基本单位.基本单位只是组成国际单位制的一小部分,在国际单位制中,除七个基本单位以外的单位都是导出单位.(3)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可能通过相应的物理公式导出,但并不是所有物理量的单位都可以互相导出.[跟进训练]1.(多选)对下面的物理量和单位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密度②牛③米每秒④加速度⑤长度⑥质量⑦千克⑧时间A.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①⑤⑥⑧B.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的是⑦C.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②③⑦D.属于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是④⑤⑥BC[密度、加速度、长度、质量和时间不是单位的名称,而是物理量的名称;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牛、米每秒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都属于国际单位,故B、C正确.]单位制的应用1.简化计算过程的单位表达在解题计算时,已知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计算过程中不用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要在式子末尾写出所求量的单位即可.2.推导物理量的单位物理公式在确定各物理量的数量关系时,同时也确定了各物理量的单位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3.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根据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可判断公式中比例系数有无单位,如公式F=kx中k的单位为N/m,F f=μF N中,μ无单位,F=kma中k无单位.4.比较物理量的大小比较某个物理量不同值的大小时,必须先把它们的单位统一,再根据值来比较.【例2】一个原来静止的物体,质量是700g,在1.4N的合力作用下,0.5min 内通过的路程为多少?思路点拨:①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②将质量和时间的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制单位.[解析]物体的质量m =700g =0.7kg ,时间t =0.5min =30s.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a =F m =1.40.7m/s 2=2m/s 2x =12at 2=12×2×302m =900m.[答案]900m[跟进训练]2.一物体在2N 的外力作用下,产生10cm/s 2的加速度,求该物体的质量.下面有几种不同的求法,其中单位运用正确、简捷而又规范的是()A .m =F a =210kg =0.2kgB .m =F a =2N 0.1m/s 2=20kg·m/s 2m/s 2=20kg C .m =F a =20.1=20kgD .m =F a =20.1kg =20kgD[物理计算中,在进行数量运算的同时,也要注意单位运算.带单位运算时,每一个数据均要带上单位,且单位换算要准确;也可以把题中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计算的结果就用国际单位制单位表示,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结果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在备选的四个选项中,A 、C 均错,B 项解题过程正确,但不简捷,只有D 项中单位运用正确,且过程简捷、规范.故选D.]1.[物理观念]基本物理量、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国际单位.2.[科学思维]物理公式的数量关系和单位关系.3.[科学方法]物理运算过程中单位的规范用法.1.关于物理量的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任何一个物理量和物理概念都具有相对应的单位B.物理公式中的物理量也可能没有单位,这样的量也没有数值C.物理量之间单位关系的确定离不开描述各种规律的物理公式D.物理量的单位均可以互相导出C[任何物理量都有单位,但单位并不一定唯一,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理公式导出.]2.(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力学中,力是基本概念,所以力的单位“牛顿”是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B.因为力的单位是牛顿,而1N=1kg·m/s2,所以牛顿是个导出单位C.各物理量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通过物理公式得出的最终结果的单位一定为国际单位制单位D.物理公式不仅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单位关系BCD[力虽然是力学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但它不是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是质量、长度和时间),所以它的单位“牛顿”不是力学中的基本单位.力学中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米、秒,其他单位都是导出单位.] 3.导出单位是由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是由m、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B.加速度的单位是m/s2,由公式a=ΔvΔt可知它是由m/s和s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C.加速度的单位是m/s2,由公式a=Fm可知它是由N、kg两个基本单位组合而成的D.以上说法都是正确的A[在力学中长度、时间、质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而m/s、N都是导出单位,B、C、D错误,A正确.]4.在选定了长度的单位m、质量的单位kg、时间的单位s之后,就足以导出力学中其他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但导出时必须依据相关的公式.现有一个物理量的表达式为A=GMr,其中M是质量,r是长度,又已知G的单位是N·m2·kg-2,据此能否推知A是什么物理量?[解析]由A=GMr可得,A的单位是N·m2·kg-2·kgm=N·m·kg-1=kg·m·s-2·m·kg-1=m/s,故物理量A是速度.[答案]速度。

物理-必修1-教师用书-补充习题-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

物理-必修1-教师用书-补充习题-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

必修1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教师教学用书五、补充习题A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B.牛顿第一定律在任何条件下都成立C.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维持它运动D.在水平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结果2.一辆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惯性越小B.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C.质量越大,惯性越小D.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惯性越大3.关于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合力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较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小B.受到合力较大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大C.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相同4.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当我们用一个力推桌子却没有推动,这是因为( )A.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静止的物体B.桌子的加速度很小,速度增量很小,眼睛不易觉察到C.推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是负值D.推力、重力、地面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等于0,桌子的加速度为0,所以桌子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5.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当两相互作用的物体都处于静止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才相等B.摩擦力的反作用力亦可能是弹力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相互平衡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无先后之分6.质量为0.5kg的物体,受到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作用,获得32/m s的加速度.若将其中一个力加倍,物体的加速度为82/m s,方向不变,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 A.1.0 N B.2.5 N C.4.0 N D.1.5 N7.如图4-21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33.010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F为9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 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 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48.710kg⨯B.49.010kg⨯C.46.010kg⨯D.36.010kg⨯8.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课时练习配套全集(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课时练习配套全集(全书完整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全册)课时练习配套全集第一章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真实存在的B.原子很小, 所以原子就是质点C.质点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D.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大, 所以不能看做质点解析: 质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假想的有质量的点, 是一种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化模型.因此A错误, C正确.原子虽然很小, 但是在研究其内部结构时, 不能将原子看成质点.B错误.地球的质量和体积虽然很大, 但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忽略, 地球可以看成质点, D错误.答案: C2.(2013~2014学年中山一中月考)在研究下列问题时, 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B.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C.研究汽车过桥时, 可将汽车看作质点D.计算汽车从天津开往北京所用的时间解析: 研究汽车通过某一路标所用的时间, 汽车的长度对研究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故汽车不能看作质点, 选项A错误; 研究汽车在斜坡上有无翻倒的危险时, 汽车的形状对结果影响很大, 故选项B错误; 研究汽车过桥时, 汽车的长度和桥的长度相比, 不能认为远小于桥的长度, 故此种情况下, 汽车不能看作质点, 选项C错误; 研究汽车从天津天往北京所用时间时, 汽车的长度可忽略不计, 汽车可以看做质点, 故选项D正确.答案: D3.(2013~2014学年洛阳市高一期中考试)甲、乙、丙三人各乘一个热气球, 甲看到楼房在下降, 乙看见甲、丙都在下降, 丙看见甲、乙都在上升, 则甲、乙、丙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的是( )A.甲、乙上升, 丙静止B.甲、乙上升, 丙下降C.乙、丙上升, 甲下降D.甲、丙上升, 乙下降解析: 以楼房为参考系, 甲在上升, 楼房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所以以地面为参考系, 甲在上升; 乙看到甲在下降, 由此可知以地面为参考系乙也在上升; 丙看见甲、乙都在上升, 说明丙相对地面可能静止, 可能相对地面下降, 也可能相对地面上升, 故选项A、B正确.答案: AB4.《西游记》中, 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 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通常也采用“背景拍摄法”: 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 做着飞行的动作, 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 同时加上烟雾效果; 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 观众就感受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 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 )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D.镜头解析: “背景拍摄法”实际是利用了相对运动的原理, 拍摄时“孙悟空”整体不动, 而“白云”移动, 放映时, 观众以“白云”为参考系, 认为其“静止”, 就会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故C正确.答案: C5.观察下图中烟囱冒出的烟和平直路面上甲、乙两车上的小旗, 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车可能静止或向右运动或向左缓慢运动, 乙车一定向左运动C.甲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 乙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D.甲车一定向右运动, 乙车一定向左加速运动解析: 由题图中烟囱冒出的烟可知风向向左; 乙车的小旗向右飘.则说明乙车一定向左运动, 且运动速度大于风速; 甲车的小旗向左飘, 甲车可能向右运动, 可能静止, 也可能向左运动且甲车速度小于风速, 因此选项B项正确.答案: B6.关于坐标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 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解析: 坐标系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的, A、B 正确, C错误;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描述需要建立一维直线坐标系, 做平面曲线运动时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D正确.答案: ABD7.如下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轴(x轴), 在画该坐标轴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广场的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 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上有两点A和B, A的位置坐标为x A=5 m, B的位置坐标为x B=-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5 m处②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5 m处③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3 m处④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3 m处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 物体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值有正值, 也有负值.这里的正负不是表示大小, 而是表示方向.正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数值表示离规定的坐标原点的距离.故D正确.答案: D二、非选择题8.如图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 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 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 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解析: 由B车上的乘客看到站台向东运动, 可判断B车向西运动; 由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动, 说明A车也向西运动且速度大于B车速度; 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 则C车有三种运动情况, C车可能静止, 可能向东运动, 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答案: A车向西运动; B车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车速度小, C车可能静止, 可能向东运动, 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9.某人从学校的门口A处开始散步, 先向南走了50 m到达B处, 再向东走了100 m 到达C处, 最后又向北走了150 m到达D处, 则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散步过程中的各个位置, 应采用什么数学手段较好? 分别应如何表示?解析: 应用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表示, 以A处为坐标原点, 向东为x轴正方向, 向北为y 轴正方向, 如图所示, 则B(0, -50), C(100, -50), D(100,100).答案: 见解析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关于时间和时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极短, 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 时间对应位移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都表示时刻D.1 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解析: 用时间的长和短来区分时间和时刻是A项错误的原因.因为时刻只是一个瞬时, 它对应的是某一个位置或某一状态; 时间, 哪怕是极短的一段时间, 也是一段时间间隔, 它对应的是某一段位移或某一个物理过程, 故B项正确.1 min分成60 s, 每1 s 也是一个时间段, 所以D项错误.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 如9: 00~9: 30, 则9: 00和9: 30 都表示时刻, 所以C项也正确.答案: BC2.(2013~2014学年银川一中高一阶段考试)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最好成绩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 姚明投中第三个球解析: “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点火发射, 指的是时刻, 第29届奥运会开幕, 指的是时刻, 故选项A、B错误; 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的最好成绩指的是时间间隔, 选项C正确; 在比赛中姚明投中第三个球时指的是时刻, 故选项D 错误.答案: C3.如图所示的时间轴, 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表示时刻, 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 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 称为第3 s内C.t0~t2表示时间, 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 称为第(n-1)s内解析: 时刻和时间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个线段.t n是时刻, 可表述为第n s末或第(n+1)s初; n s内不等于第n s内, n s内是指从0~n s末共n s的时间; 第n s 内是指从(n-1)s末至n s末共1 s的时间, 故A、C、D均错, B正确.答案: B4.关于位移和路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 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 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零, 则物体一定是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 但位移可能相同解析: 位移是矢量, 既有大小, 又有方向; 而路程是标量, 只有大小, 没有方向, 二者是不同的物理量, A错误; 只有当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 路程和位移大小才在数值上相等, B正确; 物体的位移为零, 可能是物体运动了一段距离又回到初始位置, 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C错误;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 位移可能相同, D正确.答案: BD5.如图所示, 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 甲乘火车直达, 乙乘飞机直达, 丙先乘汽车到天津, 再换乘轮船到上海, 这三位旅行者中( )A.甲的路程最小B.丙的位移最大C.三者位移相同D.三者路程相同解析: 路程指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由题无法比较路程的关系.位移是从北京指向上海的有向线段.初末位置相同, 故C正确.答案: C6.(2013~2014学年银川一中阶段考试)如图所示, 一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沿两个半径分别为R和r, 相连接的半圆弧轨道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 A、B、C三点共线, 则物体从A运动到C的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为( )A.R-r, R+r B.2R,2πRC .2R -2r,2R +2rD .2R -2r , πR +πr解析: 物体从A 运动到C 的位移大小为2R -2r , 该过程的路程为πR +πr , 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 在图中所示的位移坐标轴上O 、x 1、x 2、…、x n -1、x n 分别为物体在开始和第1 s 末、第2 s 末、…、第(n -1)s 末、第n s 末的位置,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Ox 2为第2 s 内的位移, 方向由O 指向x 2B .Ox n -1为(n -1)s 内的位移, 方向由O 指向x n -1C .x 2x n 为前2n s 内的位移, 方向由x 2指向x nD .x n -1x n 为第n s 内的位移, 方向由x n -1指向x n解析: 题中O 、x 1、x 2、…、x n -1、x n 分别为不同位置, 分别与各个时刻对应, 而题中选项所列位移均与时间对应, 其中Ox 2为前2 s 内的位移, Ox n -1为(n -1)s 内的位移, x 2x n 为从第2 s 末到第n s 末的位移, x n -1x n 为第n s 内的位移, 故B 、D 正确.答案: BD 二、非选择题8.一个人晨练, 走中国古代的八卦图, 如图所示, 中央的S 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 的半圆, BD 、CA 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 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 行进, 则当他走到D 点时, 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 位移的方向如何?解析: 路程是标量, 等于半径为R 与半径为R 2的两圆周长之和减去半径为R 的圆周长的14,即s =2πR +2π·R 2-14·2πR =52πR .位移是矢量, 大小为AD 线段的长度, 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得AD =2R , 方向由A 指向D , 即东南方向.答案: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52πR 和2R 位移的方向为东南方向9.经过查询, 下表为T16次列车的相关数据介绍, 请读表后回答下列问题:详 细 情 况车次 T16 运行时间 20小时25分钟发车时间 17: 25 到站时间 13: 50 类型 暂无数据 全程2 294公里备注无站次车站日期到站时间开车时间里程1广州当天始发站17: 250公里2长沙当天00: 2100: 27707公里3武昌第2天03: 4103: 47 1 069公里4郑州第2天08: 1708: 21 1 605公里5北京西第2天13: 50终点站 2 294公里(1)表中哪项数据表示的是时间?(2)表中数据显示, 列车在中途停站的时间共有多少?(3)表中的里程数据所表示的是位移还是路程?解析: (1)时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时间间隔.20小时25分钟指车运动的一段时间间隔.(2)中途停站时间t=(27-21)分钟+(47-41)分钟+(21-17)分钟=6分钟+6分钟+4分钟=16分钟.(3)表中里程数据表示的是路程.答案: (1)运行时间20小时25分钟(2)16分钟(3)路程第一章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 其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火车以76 km/h的速度通过约2 000 m的滨州铁路大桥B.汽车转弯时, 速度不得超过20 km/hC.城市某路段的路标有“15 km/h、限速”字样D.子弹以600 m/s的速度射出枪口解析: 选项B、C、D中的速度是指物体经过某位置的速度, 是瞬时速度, 选项A中的速度是火车通过2 000 m桥面的平均速度, 选项A正确.答案: A2.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 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 甲图是限速标志(白底、红圈、黑字), 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 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 表示距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 100 km是位移B.80 km/h是平均速度, 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 100 km是位移D.80 km/h是瞬时速度, 100 km是路程解析: 80 km/h表示瞬时速度; 100 km表示离杭州还有100 km的路程.答案: D3.汽车启动后经过45 s, 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由表可知( )A.启动后4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10 m/sB.启动后45 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110 km/hC.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110 m/sD.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是110 km/h解析: 速度表指示的是瞬时速度, 单位为km/h.答案: D4.(2013~2014学年银川一中上学期期中考试)2010年2月21日上午, 在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 500米决赛中, 唯一进入决赛的中国选手周洋以2分16秒993打破奥运会纪录的成绩夺得冠军, 一人战胜三名韩国选手, 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一届冬奥会中夺得的第三枚金牌.韩国选手李恩星和朴胜义只能以 2分17秒849和2分17秒927分别收获一枚银牌与铜牌.关于周洋的比赛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估算出周洋撞线时的瞬时速度B.可以估算出周洋比赛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C.可以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D.可以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率解析: 已知运动员完成比赛经历的时间和路程, 所以可以估算运动员比赛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故选项D正确, 选项A、B、C错误.答案: D5.(2013~2014学年扬州师大附中期中考试)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 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得到两车的x­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B.t1时刻乙车从后面追上甲车C.t1时刻两车的速度刚好相等D.0到t1时间内, 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甲车的平均速度解析: 由x ­t 图象可知, t 1时刻两物体在同一位置, 选项A 错误; t 1时刻以前, 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 t 时刻乙追上甲, 故选项B 正确; 在x ­t 图象中, 图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大小, 所以t 1时刻乙物体速度大于甲物体速度, 选项C 错误; 0~t 1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位移相同, 所以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项D 正确.答案: BD6.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 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 1, 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v 2, 则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 .0 v 1+v 22B.v 1+v 222v 1v 2v 1+v 2C .02v 1v 2v 1+v 2 D.2v 1v 2v 1+v 2 2v 1v 2v 1+v 2解析: 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往返一次, 说明最后物体回到了出发点, 说明位移是零, 因此平均速度是0; 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可由公式求平均速率:v =2ss v 1+s v 2=2v 1v 2v 1+v 2, 故选C. 答案: C7.如图所示, A 、B 、C 是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则在时间t 2内( )A .A 和B 的平均速度相等 B .B 和C 的平均速度相等 C .B 的平均速度最大D .它们的平均速度都相等解析: 位移—时间图象描述的是质点位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不是运动轨迹.A 和C 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的速度不断变化, 在时间t 2内, A 的位移最大, B 、C 位移相等, 所以A 的平均速度最大, B 和C 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 B 二、非选择题8.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张健于某年8月8日8时整, 从旅顺老铁山南岬角准时下水, 于8月10日10时22分抵达蓬莱阁东沙滩, 游程为123.58 km, 直线距离为109 km, 不借助任何漂浮物横渡了渤海海峡, 创造了男子横渡海峡最长距离的世界纪录.试求:(1)在这次横渡海峡中, 张健游泳的平均速率和每游100 m 约需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2)在这次横渡中, 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解析: (1)张健游泳的平均速率为:v =x t =123.58×10350×3 600+22×60m/s=0.68 m/s.每游100 m 所需要的时间为:t 0=1000.68s≈147 s. (2)张健游泳的平均速度为:v =x t =109×10350×3 600+22×60m/s =0.60 m/s.答案: (1)0.68 m/s 147 s (2)0.60 m/s9.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象, 根据图象求出:(1)0~2 s 内、2~6 s 内、6~8 s 内物体各做什么运动? 各段速度是什么? (2)整个8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前6 s 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3)4 s 和7 s 末的速度是多大?解析: (1)0~2 s 内, 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等于该段图线的斜率, 即v 1=2.5 m/s; 2~6 s 内, 物体的位移不变, 说明物体静止; 6~8 s 内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等于该段图线的斜率, 即v 3=5 m/s.(2)由平均速度公式v =x t , 整个8 s 内的平均速度v =x t =15 m 8 s=1.875 m/s, 前6 s内的平均速度v ′=x ′t ′=5 m6 s=0.83 m/s. (3)2~6 s 内, 物体的位移不变, 说明物体静止, 4 s 末物体的速度为0; 6~8 s 内, 物体的位移均匀增加,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7 s 末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即为5 m/s.答案: 见解析第一章 第4节 实验: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误差太大, 测量中肯定有错误 B .绝对误差大, 相对误差不一定大 C .相对误差越小, 说明测量越准确D.相对误差越小, 绝对误差一定越小解析: 根据定义: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实值, 故只有在测量同一对象时(真实值相同),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大小才相互关联, 否则两者的大小无直接关系.答案: ABC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下列读数符合有效数字要求的是( )A.1.502 m B.1.621 4 mC.12.40 cm D.4.30 mm解析: 选项A的估读位在1 mm上, 选项D的估读位在0.01 mm上, 所以A、D错.答案: BC3.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可以直接得到(可直接测量得到, 而不需经过计算)的物理量是( )A.时间间隔B.位移C.瞬时速度D.平均速度解析: 当电源频率为50 Hz时, 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点1次, 所以可由纸带上对应的点数得到该段的时间间隔, A项正确.答案: A4.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 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 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 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 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 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 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复写纸, 故选项A错误; 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 再拉动纸带, 故选项B正确; 为减小摩擦, 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 故选项C正确; 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 故选项D正确.答案: BCD5.(2013~2014学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阶段测试)在下列四个图象中, 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析: 在x­t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为倾斜直线, 故选项C正确, 选项A错误; 在v­t 图象中匀速直线运动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故选项B正确, 选项D错误.答案: BC6.在实验中, 某同学得到一条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 要求测出D点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 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A.AGΔt1=v D, Δt1=0.12 s B.BEΔt2=v D, Δt2=0.06 sC.BGΔt3=v D, Δt3=0.1 s D.CEΔt4=v D, Δt4=0.04 s解析: 计算瞬时速度时, 所取位移越短, 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瞬时速度, 另一方面, 某一点的平均速度更接近于这一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所以A、B、C项不合适.CE间含两个打点间隔, Δt=2T=0.04 s, D项对.答案: D7.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 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同C.第2 s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D.第5 s内速度方向与第1 s内方向相同解析: v­t图象中在时间轴上面的部分方向为正, 在时间轴下面的部分方向为负, 故A、C、D三项错, B项对.答案: B二、非选择题8.用打点计时器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________电源的计时仪器, 其工作电压________.如果电源的频率是50 Hz, 则它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通电以前, 把纸带穿过________, 再把套在轴上的________压在纸带的上面.(2)在实验桌上有以下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直流电源、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小车、纸带、复写纸片、导线若干.在所给器材中, 多余的器材有________, 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测量时间的仪器, 使用低于6 V 的低压交流电源, 它每隔一个周期打一个点, 因此纸带上的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交流电的周期.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纸带应穿过限位孔, 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 打点时要先接通电源再让纸带运动.答案: (1)低压交流 低于6 V 0.02 限位孔 复写纸片 (2)低压直流电源 低压交流电源 刻度尺9.(2013~2014学年扬州师大附中期中考试)一位同学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时, 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 在实验中得到点迹清晰的一条纸带, 他把某一个点记作O , 再选依次相邻的6个点作测量点分别标以A 、B 、C 、D 、E 、F , 如图(a)所示.(1)如果测得C 、D 两点相距2.70 cm, D 、E 两点相距2.90 cm, 则小车在打D 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m/s.(2)如果某同学分别算出小车打各个点的速度, 然后把数据标示在v ­t 图上, 如图(b)所示, 请完成图象.解析: (1)小车在打点时的速度v D =x CD +x DE 2T = 2.70+2.90×10-2m2×0.02 s=1.4 m/s.(2)在v ­t 坐标系中标出各点, 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结起来, 如图所示.答案: (1)1.4 m/s (2)见解析10.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图所示, 滑块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 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 已知遮光板的宽度d 为3.0 cm, 试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时的速度大小.解析: 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 可以用短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计算,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1=dΔt1=0.03 m0.29 s=0.10 m/s;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2=dΔt2=0.03 m0.11 s=0.27 m/s.答案: 0.10 m/s 0.27 m/s11.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 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 怎样变化?解析: 从v­t图象上看, 判断初速度主要看t=0时刻的速度是否为零, 即看图线的纵轴截距; 判断运动方向要看速度的正负, 即图线在t轴上方还是t轴下方; 判断速度大小的变化要看图线的走向, 即图线离t轴的距离变化.答案: (1)有初速度(2)运动方向变化, 0~t3之间运动方向不变, 与正方向相同为同一方向, t3之后方向改变, 为负方向(3)速度大小变化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再变小而后又反向变大第一章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后强化演练一、选择题1.(2013~2014学年洛阳市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很大, 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 其加速度可能很小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 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 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解析: 加速度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 与速度变化量变化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故选项A 、D 错误, 选项B 、C 正确.答案: BC2.有下列几种情景, 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 ②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 ③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 ④太空中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转动A .因火箭还没运动, 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轿车紧急刹车, 速度变化很快, 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 因速度很大, 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尽管空间站匀速转动, 加速度也不为零解析: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其大小由速度的变化量Δv 及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Δt 共同决定, 速度变化快(即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大), 加速度一定大, 所以选项B 正确; 一个物体运动速度大, 但速度不发生变化, 如匀速直线运动, 它的加速度为零, 所以选项C 是错误的;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变化, 速度就发生变化, 所以一定有加速度, D 项正确; 若①中加速度为零, 则速度不变, 仍保持静止状态不会升空, 可见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所以选项A 是错误的.答案: BD3.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 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t =1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B .t =5 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0.75 m/s 2C .第3 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 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速度变化率比减速过程的速度变化率大解析: 由图象知物体在前2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a 1=3.0 m/s 2 s =1.5 m/s 2, A项错; 第3 s 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的位移x =3.0×1 m=3 m, C 项错; 在后4 s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a 2=-3.0 m/s 4 s=-0.75 m/s 2, B 项对; 由于a 1>a 2, 故加速过。

I新教材课标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摩擦力 含答案

I新教材课标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摩擦力 含答案

第2节摩擦力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方向.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会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及大小范围.知识点一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2.方向: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3.大小:F f=μF压,F压为正压力,μ为动摩擦因数.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知识点二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作静摩擦力.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大小:范围为0<F<F max,F max为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外界对它的施力情况决定.4.作用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3.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4.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5.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答案] 1.× 2.× 3.√ 4.√ 5.√能把线织成布,把布缝成衣服,靠的是纱线之间静摩擦力的作用.拿在手中的瓶子、毛笔不会滑落,皮带运输机把货物送往高处(下图),也是静摩擦力作用的结果.你还能说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吗?[答案]用筷子夹食物、人走路、骑车等均利用了静摩擦力的作用.要点一滑动摩擦力公式:F f=μF压(1)正压力F压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F压的大小根据受力情况确定.(2)动摩擦因数μ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典例1】重为10 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同时物体还受到一个大小为2 N、方向水平向左的拉力F作用,如图所示,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A.4 N,水平向右B.4 N,水平向左C.2 N,水平向右D.2 N,水平向左[思路点拨]本题不能简单地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水平力F的方向相反,因为物体相对于水平面运动方向向右,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向左.[解析]物体相对于水平面向右运动,水平面对物体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左,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F压=G=10 N,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大小F f=μF压=2 N,故D正确.[答案] D滑动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有无的判断条件判断: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接触面之间有压力且两物体有相对运动.(2)滑动摩擦力F f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面积无关.1.(多选)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正压力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B.有滑动摩擦力就一定有正压力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解析]由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所受正压力的方向垂直,选项C正确;静止的物体也可以受滑动摩擦力,如擦黑板时,黑板是静止的,但黑板擦是运动的,黑板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所以关键要理解“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含义,选项D错误.[答案]BC2.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长方体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料,当木料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桌面对木料的滑动摩擦力等于________.若木料在被匀速推动和加速推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1和F2,则F1________F2(选填“>”“=”或“<”).[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μ与F压,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相对运动速度的快慢均无关.由于压力F压等于G,所以桌面对木料的摩擦力为F f=μF压=μmg.由于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性质无关,所以F1=F2.[答案]μmg=要点二静摩擦力对静摩擦力的理解(1)两个注意点①对“相对”的理解:有静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即这两个物体互为参考系时是静止的.但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时并不一定静止.②摩擦力与弹力的存在关系:两物体间有摩擦力时,必有弹力;而两物体间有弹力时,不一定有摩擦力.(2)有无静摩擦力的判断方法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定【典例2】下图是一皮带传动装置示意图,A为主动轮,B为从动轮.试判断A轮上的P点、B轮上的Q点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皮带不打滑)[思路点拨]皮带不打滑,轮与皮带之间存在静摩擦力;主动轮有相对皮带向前滑动的趋势,从动轮有相对皮带向后滑动的趋势.解题关键是运用摩擦力产生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解析]A是主动轮,A轮的转动带动皮带的运转,所以A轮上的P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前运动的趋势,皮带对A轮上的P点有静摩擦力作用,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A轮的转动方向相反,沿该点的切线方向向后,如图中F fA所示.B是从动轮,皮带带动B轮运转,所以B轮上的Q点相对于皮带有向后的运动趋势,皮带对B轮上的Q点有摩擦力作用,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B轮的转动方向相同,沿该点的切线方向向前,如图中F f B所示.[答案]见解析判断摩擦力方向应注意的问题(1)在判断摩擦力方向时,弄清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关键.(2)相对运动(趋势)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所接触的物体的运动(趋势),不一定是相对于地面的运动.(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4)具体判断时,可灵活运用假设法、二力平衡法或反推法进行.3.如图所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这时木箱受到的()A.推力小于静摩擦力B.推力一定等于重力C.推力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D.推力和静摩擦力大小一定相等[解析]因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大木箱,没有推动,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因大木箱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大小,并且方向相反,故D正确.[答案] D4.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水平力推车,但车仍然静止,表明()A.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小B.推力小于静摩擦力C.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D.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解析]用力推车,车静止,说明推力小于车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知,静摩擦力与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正确.[答案] D要点三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2.摩擦力的计算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F f =μF 压→静摩擦力—⎪⎪⎪⎪ →非最大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后面将学到)来求解→最大静摩擦力→F max =μF 压【典例3】 如图所示,一个M =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用一条质量不计的细绳绕过定滑轮和一个m 0=0.1 kg 的小桶相连.已知M 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 =4.5 N ,滑轮上的摩擦不计,g =10 N/kg ,求在以下情况中,M 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1)只挂m 0,处于静止状态时;(2)只挂m 0,但在M 上再放一个M ′=3 kg 的物体时;(3)只在桶内加入m 1=0.33 kg 的砂子时;(4)只在桶内加入m 2=0.5 kg 的砂子时.[思路点拨]改变小桶的质量(在小桶里加入砂子)时,先要判断M 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即要比较M 所受绳的拉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改变M 的质量(在M 上放另一物体)时会改变M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1)因为m0g=1 N<F max,M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受静摩擦力作用,由二力平衡得F f1=m0g=1 N.(2)在M上再放一个M′=3 kg的物体,M仍静止,故受静摩擦力F f2=F f1=m0g=1 N.(3)因为(m0+m1)g=4.3 N<F max,故M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静摩擦力F f3=(m0+m1)g=4.3 N.(4)因为(m0+m2)g=6 N>F max,故物体M运动,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公式知F f4=μF压=μMg=4 N.[答案](1)1 N(2)1 N(3)4.3 N(4)4 N(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用公式F f=μF压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的受力情况来求解.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求解静摩擦力.(3)计算静摩擦力时,还要注意理解静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区别.,(4)正压力相同时,最大静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略大,如不加说明,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此时最大静摩擦力也可由公式F max=μF压求得.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货箱,货箱所受的重力G =1000 N ,货箱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某人用F =200 N 的水平力拉货箱,没有拉动,则货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如果拉货箱的水平力增加到400 N ,则货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可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解析] 认为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货箱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F f m =μG =0.3×1000 N =300 N ;人用F =200 N 的水平力拉货箱,没有拉动,根据平衡知识可知,此时货箱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Ff 1=F =200 N ;如果拉货箱的水平力增加到400 N>F f m ,则货箱将会被拉动,此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0 N.[答案] 200 3006.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k =20 N/cm ,用其拉着一个重为200 N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当弹簧的伸长量为4cm 时,物体恰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如果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突然撤去弹簧,而物体在水平面上能继续滑行,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解析] (1)由F =kx =μF 压,F 压=G 知μ=kx G =20×102×4×10-2200=0.4(2)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为F f=μF压=0.4×200 N=80 N.[答案](1)0.4(2)80 N课堂归纳小结[知识体系][关键点击]1.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第一,接触面粗糙;第二,两个物体之间的弹力;第三,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课后作业(十一)[要点对点练]要点一:滑动摩擦力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 f=μF压推出的μ=F fF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 f成正比,F f越大,μ越大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压成反比,F压越大,μ越小C.μ与F f成正比,与F压成反比D.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解析]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与摩擦力F f和压力F压无关,一旦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确定了,动摩擦因数μ也就确定了,D正确.[答案] D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表面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为M=3m,木板与木块、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A.μmg B.2μmg C.3μmg D.4μmg[解析]木块向左滑动,木板相对于木块向右滑动,木板受到木块向左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 f1=μmg,因为木板静止,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木板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方向向右,大小为F f2=F f1=μmg,A正确.[答案] A3.如图所示,长为3L的木板从光滑水平面滑上长为5L的粗糙桌面,停止运动时木板右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为L,则该过程中,木板所受摩擦力F f与位移x的关系图线是()[解析]木板运动的前3L内,木板对桌面的压力随x均匀增大,根据F f=μF压可知,摩擦力随x均匀增大.木板全部滑上桌面到木板右端与桌面边缘的距离为L的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随x 变化,摩擦力不变,D正确,A、B、C错误.[答案] D要点二:静摩擦力4.关于静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表面粗糙的物体,只要直接接触就会产生静摩擦力B.静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C.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D.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总是一个定值[解析]由于静摩擦力产生在彼此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接触面粗糙又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之间,所以A错误;静摩擦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能说成阻碍物体的运动,所以B错误,C正确;两物体间静摩擦力的大小随物体所受其他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D错误.[答案] C5.下列关于物体受静摩擦力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B.静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C.静摩擦力的方向既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静止的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一定为零[解析]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的联系,静止的物体也可能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只有选项C正确.[答案] C6.用一水平力F将两铁块A和B紧压在竖直墙上而静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块B受A给它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B.铁块B肯定受墙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C.铁块A肯定对B施加竖直向上的摩擦力D.B受墙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解析]铁块B受A给它的摩擦力方向只能向下,铁块B肯定受墙给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所以只有B正确.[答案] B要点三:对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7.质量为50 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用大小为310 N的水平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则箱子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A.30 N B.186 NC.300 N D.310 N[解析]由二力平衡可知,水平方向静摩擦力大小与外力大小相等为310 N.[答案] D8.一物块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端运动到B端,如图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F f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由传送带的A端匀速拉动到B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 f2,如图乙所示.则F f1、F f2的大小关系满足()A.F f1=F f2B.F f1<F f2C.F f1>F f2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只有A 正确.[答案] A9.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为F=40 N时,质量为m=10 kg的木板可以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若在木板上再放一个质量为M的铁块,为使它们匀速前进,水平拉力需为60 N,求铁块的质量M.(取g=10 m/s2)[解析]当拉力F=40 N时,滑动摩擦力F f=40 N,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mg=100 N.=0.4,由F f=μF压得,动摩擦因数μ=F fF压当拉力F′=60 N时,滑动摩擦力F f′=60 N,由F f′=μF压′得,F压′=F f′=150 N.μ木板对水平面的压力F压′=(m+M)g,解得M=5 kg.[答案] 5 kg[综合提升练]10.如图所示为某新型夹砖机,它能用两支巨大的“手臂”将几吨砖夹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已知某夹砖机能夹起质量为m的砖,两支“手臂”对砖产生的最大压力为F压(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则“手臂”与砖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为()A .μ=mg 2F 压B .μ=mg F 压C .μ=2mg F 压D .μ=F 压mg[解析] 由平衡条件可知,两支“手臂”对砖的两个静摩擦力,2F f =mg ,砖与臂之间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有μF 压=mg 2,即μ=mg 2F 压,A 正确. [答案] A11.物体A 的质量为1 kg ,置于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从t =0开始,物体以初速度v 0向右滑动的同时,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1 N 的作用,则反映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f 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下图中的哪一个(取向右为正方向)( )[解析] 物体在向右滑行时,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F f =μmg =2 N ,方向向左,由于规定向右为正向,故F f =-2 N ;物体减速,速度越来越小,一直到速度为零,此时,由于F ′=1 N<F f ,物体应静止,物体受静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为1 N ,方向向右.因此,A 图正确.[答案] A1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P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ab上滑行,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恰好处于静止状态.若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P与长木板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设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长木板a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A.μ1Mg B.μ1(m+M)gC.μ2mg D.μ1Mg+μ2mg[解析]由题意可知,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恰好处于静止状态,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长木板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f1=μ1(m+M)g,B正确;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 f2=μ2mg,长木板没有动,受力平衡,它受到木块给它的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地面给它的向左的静摩擦力,等大反向,所以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 f2=μ2mg,C正确.[答案]BC13.如图所示,一木板B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块A放在木板B的上面,A的右端通过轻质水平弹簧与竖直墙壁连接.现用水平力F向左拉B,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这时弹簧对木块A的拉力大小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和B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B.木板B受到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C.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TD.若作用在木板B上的水平力为2F,则地面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仍等于F-T[解析]木块A静止,木板B以速度v向左匀速运动,都属于平衡状态,弹簧对木块A的拉力大小为T,所以B对A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也为T,A错误;隔离木板B,水平方向三力平衡,可判断木块B受到地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F-T,B错误;若木板以2v的速度运动,地面和木块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都不变,C错误,D正确.[答案] D14.某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定木块A与木板B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如图甲、乙是两种实验设计方案,请完成横线上的填空部分.方案一:如图甲所示,木板B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过弹簧测力计向右拉木块A,使木块A向右匀速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A的重力G,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F f=________,A、B间的正压力F压=________,所以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方案二:如图乙所示,将弹簧测力计C 的吊环套在直立固定在桌边的铁钉D 上,挂钩端与木块A 相连,用力拉平放在桌面上的木板B ,使其缓慢向右运动.当A 相对地面静止时,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 f 等于弹簧拉力(A 在B 上相对B 向左滑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即为A 所受的滑动摩擦力F f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A 的重力G ,则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2)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角度考虑,你认为上述哪种方案更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方案一中木块A 向右匀速运动时,由二力平衡知F f=F ,A 对B 的正压力F 压=G ,则μ=F G ;同理,方案二中μ=F G .(2)在方案一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A 的拉力只有在木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木块A 匀速前进;而在第二种方案中,无论木板B 如何运动,木块A 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A 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案更切实可行.[答案] (1)F G F G F G(2)方案二更切实可行。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物理教师教学用书(128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物理教师教学用书(128页)

⾼中物理⼈教版必修1物理教师教学⽤书(128页)⾼中物理⼈教版必修1物理教师教学⽤书(128页)编者的话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与⼀线教师进⾏了⼴泛⽽深⼊的交流。

有些共同性的问题在此做些说明。

●这次课程改⾰⼗分强调科学探究在科学课程中的作⽤。

这套教材中并没有“科学探究”这个栏⽬,编者是怎样考虑的?科学探究是⼀类教学活动,但不限于此。

因此,我们认为不宜设⽴⼀个“探究”栏⽬,好像不是这个栏⽬的内容就不是探究了。

科学探究也是⼀种精神。

在⼀定程度上可以说,⼈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究精神是与⽣俱来的。

科学教育应该保护并发扬青少年的这种精神。

因此,这套教材从整体上是以探究的思路展开的。

例如,全书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际物体的运动是复杂的,如果物体都是⼀个个只有质量、没有⼤⼩的“点”,问题就简单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做这样的“点”呢……⼜如,在第⼆章开始的时候,⼩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到底遵从什么规律?提出这样的问题,然后引导学⽣进⾏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是⼀个典型的科学探究事例。

从教学活动的⾓度讲,⾼中物理中的科学探究不全是实验探究,这点必须强调。

通过⾃⼰的探索,变未知为已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就是科学探究。

它们与初中阶段的实验探究具有相同的特征,只是研究的⼿段不那么单⼀,即不完全是实验或者完全没有实验。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编者安排了⼏个典型的、没有实验活动的科学探究,例如第五章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六章第6节“探究向⼼加速度⼤⼩的表达式”等。

有些实验,探究性很强,这⼀点在实验的标题中都明确地标⽰出来了。

例如:第⼆章第1节“实验:探究⼩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三章第4节的“实验”栏⽬“探究求合⼒的⽅法”等。

探究性的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结论是未知的。

这样就增加了实验的难度。

编者对此进⾏了研究,在适当环节给出提⽰,帮助学⽣沿正确的⽅向前进,但⼜不直接给出结论,以保持学习的探究性,例如第三章第4节实验“探究求合⼒的⽅法”等。

物理-必修1-教师用书-补充习题-第3章-相互作用

物理-必修1-教师用书-补充习题-第3章-相互作用

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教师教学用书五、补充习题A组1.关于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对较近的月球有引力作用,对遥远的火星则没有引力作用B.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能紧密地保持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弱相互作用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D.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比电磁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大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由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越来越大B.抛出的石块轨迹是曲线,说明石块所受的重力方向在改变C.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物体所受重力作用于重心处,物体的其他部分不受重力作用3.关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摩擦力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传送带靠摩擦力把货物送到高处B.汽车的轮胎有很多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C.工人在把线织成布、布缝成衣的过程中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是阻力D.海豚的身体呈流线型减小了水对海豚的阻力4.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不一定有弹力B.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C.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大小成正比D.摩擦力和弹力在本质上都是由电磁力引起的5.给物体一初速度v后,物体开始在水平面上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关于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四个力的作周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随物体速度的减小而减小6.两个大小分别为1F和2F(21F F<)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的大小F 满足( )A.21F F F≤≤B.121222F F F FF-+≤≤C.1212F F F F F-≤≤+D.222221212F F F F F-≤≤+7.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1F、2F、3F的作用,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刚好构成如图3-38所示的三角形,则这物体所受的合力是( )A.12FB.32FC.22FD.08.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根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3-39所示。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课时分配建议第1单元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学时)2 时间和位移(2学时)第2单元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学时)4 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学时)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学时)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教材分析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地、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节知识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2)质点的教学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理想模型。

我们对质点概念的形成,以及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其教学要求是初步的。

学生对科学思维方法也只能是有所认识,要求不能太高。

教科书对质点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有以下考虑:①物理概念、规律是对一定的物理模型来说的,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

②质点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的过程;为此,教材通过实例说明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分析困难的原因,并逐步指出建立质点概念的必要性,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科学思维的方法。

教学中要进一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如放映录像:鸟的飞行,流水、瀑布,羽毛下落……·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演示羽毛下落。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质点概念。

要明确质点概念的确切内容和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做质点。

同时,要明确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

(3)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①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参照物,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对学生列举的典型例子教师应充分肯定,同时结合教科书中的图1.1-4加以分析。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

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 力1.2 重力1.3 弹力1.4 摩擦力1.5 力的合成1.6 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 几个基本概念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 牛顿第一定律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力学单位制3.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 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 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 .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 .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 .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 .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 .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1F 和2F 作用,有下列判断①1F 与2F 一定相同;③1F 与2F 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1F 与2F 的性质一定相同.则( )A .①正确B .②③正确C .①②③均正确D .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 .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 .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 .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 )A .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C .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 .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 .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 .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 .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 .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 .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 .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 物体受到B 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 的力作用,则B 物体受到A 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1F 、2F 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1F 大小为7N ,方向竖直向上,则2F 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 .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 .重为2N 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 2.5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 ,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 .18.铝的密度是33kg/m 102.7⨯,现有一块体积为303cm 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 . 19.N/kg 8.9=g ,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 =10kg 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mg G =中,g =9.8N /kg .一个质量是50kg 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 .如果这个人在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 .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 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 、B 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B .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C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 .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 .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A.4mm B.8mmC.16mm 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500N/m B.1000N/mC.1500N/m 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课时练+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课时练+答案

第一篇: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 时间和位移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自由落体运动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 弹力3 摩擦力3 摩擦力4 力的合成5 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 牛顿第二定律4 力学单位制5 牛顿第三定律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3章 1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Word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3章 1 第1节 重力与弹力 Word

姓名,年级:时间:第1节重力与弹力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形成脉络1。

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重点)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难点)3.知道形变的概念,并会区分某种形变是弹性形变还是非弹性形变.4.知道弹力的定义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弹力,并会判断弹力的方向.(重点)5.掌握胡克定律并能用此定律解决有关问题.(难点)6.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定量关系。

一、重力1.基本性质(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大小:G=mg.(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4)g的含义: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 m/s2。

2.重心(1)定义: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物体的重心.(2)决定物体重心位置的因素①物体的形状.②物体质量分布.(3)确定重心位置:悬挂法.3.力的图示(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表示方法:可以用有向线段表示力.有向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叫做形变.2.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3.分类:压力、支持力和拉力.4.方向:(1)压力和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2)绳的拉力: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三、胡克定律1.弹性形变:撤去作用力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性限度:当形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形状的限度.3.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4.劲度系数:公式F=kx中的k称为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单位的符号是N/m.思维辨析(1)重力的方向也可以表述为指向地心.()(2)重心是物体重力的作用点,重心一定在物体上.()(3)书本放在桌子上,书本和桌子都发生了形变.()(4)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存在弹力.( )(5)在弹性限度内,两根弹簧被拉长相同的长度,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6)在弹性限度内,同一根弹簧被拉伸长度x和被压缩长度x,弹力的大小相等.()提示:(1)×(2)×(3)√(4)×(5)×(6)√基础理解(1)(2019·桐庐校级月考)从科学方法角度来说,物理学中引入“重心"概念主要运用了()A.控制变量方法 B.等效替代方法C.理想实验方法D.建立模型方法提示:选B.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作用效果上来说,可以认为与作用在物体上一点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这一点就叫做重心,故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B正确,A、C、D错误.(2)在图中,C图中的接触面是光滑的,A、B两球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都静止)()提示:选B。

必修第1册 人教版A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教材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第1册 人教版A版(2019)新教材高中物理教材课本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向东ꎮ
D.物体先以较大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ꎬ再以较小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ꎬ第二阶段和第一阶段相比ꎬ速度
大但加速度小ꎮ
3.答案 (1) 144 km / h = 40 m / sꎬ所以四个运动过程中ꎬ超音速
飞机速度最大ꎬ为 500 m / sꎮ 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超音
速飞机 500 m / s>动车 40 m / s>自行车 12 m / s>蜗牛 0.002 m / sꎮ
用来表示速度ꎮ
1.答案
教材习题答案
(1) 如表所示
时间 t / s
速度 v / ( kmh )
-1
速度 v / ( ms )
-1
(2) 如图所示

54
15

59
16.4
10
65
18.1
15
70
19.4
20
25
76
21.1
30
81
86
22.5
23.9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思考与讨论
程度最大ꎮ
2.5-0
对 A 物体:a A =
m / s2 = 0.625 m / s2 ꎬ方向与速度方向
6-2
相同ꎻ
2.5-2
对 B 物体:a B =
m / s2 = 0.083 m / s2 ꎬ方向与速度方向

相同ꎻ
0-2
m / s2 = - 0.25 m / s2 ꎬ方向与速度方向
对 C 物体:a C =
m/ s2 = 0.12 m/ s2 ꎮ

2.5
5.答案 电梯从 3 楼下降到 2 楼时ꎬ先加速下降再减速下降ꎬ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补充习题.doc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补充习题.doc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二章 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补充习题A 组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B.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 内行驶540m ,则它在最初10s 内行驶的距离是( )A. 90m B .45m C .30m D. 15m4.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 s ,加速度大小为12/m s ,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5.5/m sB.5/m sC.1/m sD.0.5/m s5.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A.1:4B.1:3C.1:2 D .1:1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0匀加速直线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10t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m s B .3/m s C .4/m s D .无法确定7.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若汽车刹车后以72/m s 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m s 。

8.如图2-20所示,很小的木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下滑,经时间t 后进入一水平面,再经2t 时间静止,则小球在斜面上与在水平面上位移之比为____,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1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教参高一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必修一1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教参高一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必修一1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教参高一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1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教参高一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篇一:高中化学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教师教学用书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

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

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必修一物理补充练习

必修一物理补充练习

必修一物理补充练习――11、已知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合力为40,其中一个力的大小为20,则另一个力的大小是( )A.10B.20C.60D.2、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5、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采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B.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该改变拉力的大小C.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作图象应该用线段依次将各点连接起来D.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为了直观判断二者间的关系,应作出图象6、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 )A. B. C. D.7、月球上没有空气,若宇航员在月球上将一石块从某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石块运动情况的是( )答案解析8、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写下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请问诗句中的“云与我俱东”所对应的参考系是( )A.两岸B.船C.云D.诗人9、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受到摩擦力C.物体受到摩擦力时,一定受到弹力D.摩擦力的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垂直10、从高为5 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处被接住,则这一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B.小球的位移为7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C.小球的位移为3 ,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D.小球的位移为7 ,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11、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末的速度为9.00,10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2, 则运动员在百米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20B.10.00C.9.60D.9.00答案12、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13、物体放在电梯的水平地板上,当电梯加速上升时,电梯对物体的支持力(填“大于、小于、等于”)物体的重力,物体是处在(填“超重、失重”)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补充习题A 组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体积的大小判断B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质量的大小判断C .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不能由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判断D .研究月相时,可以把月球视为质点2.如图1-15所示,沿同一直线运动的物体A 、B ,其相对同一参考系的位置x 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图象可知( )A .从第3s 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AB V V >B .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 比B 迟3s 才开始运动C .在5s 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 末A 、B 相遇D .5s 内A 、B 的平均速度相等3.一物体以6/m s 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 后物体仍向上滑,速度大小为1/m s 。

现增大木板的倾角,物体仍以6/m s 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s 后物体己向下滑动,速度大小为1/m s 。

若选择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1a 、2a 分别表示加速度,用1V 、2V 分别表示2s 末的速度,以下表示正确的是( )A . 21 2.5/a m s =-,11/v m s = B.22 2.5/a m s =-,21/v m s =-C . 21 3.5/a m s =-,11/v m s = D.22 3.5/a m s =-,21/v m s =-4.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意2s 内的位移一定等于1s 内位移的2倍B .任意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一定等于它的路程C .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若两物体运动快慢相同,则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相同5.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6.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迹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的位移C.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D.点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7.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交流电频率为50Hz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纸带通过后立即切断电源D.为减小摩擦,每次测量应先将纸带拉直8.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依据是什么?举例说明选择参考系与对物体远动描述的关系。

9.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正在运行中。

甲中的乘客看到电梯外的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的乘客看到甲电梯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 (B)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 (D)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10.三个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16所示,由图填写下表。

(对B图、C图所描述的速度和位移,可以填写取值范围。

)11.用打点计时器获得的一条纸带上点的疏密不同,由此你能判断物体做的是怎样的变速运动吗?如果要想更确切地知道速度变化的规律,你可以做些什么?B 组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B .路程为0时位移一定为0;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C .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 .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其加速度必定不变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其速度恒定B .加速度恒定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但速度的方向是恒定不变的C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是可能的D .速度为0但加速度不为0是可能的3.物体沿直线向某个方向运动,先以速度1v 运动,发生的位移x ,再以速度2v 运动,发生的位移也是x ,它在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

若先以速度1v 运动了时间t ,又以速度2v 运动了时间3t ,则它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______。

4.一支队伍沿平直的公路匀速前进,其速度的大小为1v ,队伍全长为L 。

一个通讯兵从队尾以速度2v (21v v >)赶到队前然后立即原速返回队尾,求这个过程中通信兵通过的路程和位移。

5.一小船在河中逆水划行,经过某桥下时,一草帽落于水中顺流而下,半小时后划船人才发觉,并立即掉头追赶,结果在桥下游8km 处追上草帽,求水流速度的大小。

设船掉头时间不计,划船速率及水流速率恒定。

(提示:以水为参考系)6.一滑块以15/m s 初速度滑上一光滑的斜面,取向上运动方向为正,其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1-17所示。

求:(1) 1.5min t =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2) 3min t =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3) 4.5min t =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4) 6min t =时刻,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各为何值?7.a 、b 两辆游戏车在两条平直车道上行驶。

0t =时两车从同一计时处开始比赛。

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v t -图象如图1-18所示。

下列图中所对应的比赛,一辆赛车能追上另一辆赛车的是( )8.A 、B 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开始在直线公路上行驶,已知A 、B 的初速度大小分别为1v ,2v ,加速度大小恒为1a ,2a 。

取向东运动为正方向,请根据以下所设情况对物体运动进行描述。

例如,以地为参照物,若120v v >>,120a a =>,即两车以不同的初速度向东做相同的匀加速运动。

则以A 为参考系时,B 相对A 以初速度12v v -向东做匀速运动。

参考答案A 组1.D2.A3.A 、D4.A 、B 、C5.A 、B6、A 、B 、D 7.A 、C 、D8.提示:当物体相对参考系的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相对参考系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是静止的。

例如,坐在行驶车厢里的乘客,他相对车厢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但相对车外树木的位置变化了。

我们可以这样描述:该乘客静止于车内,但是相对树是运动的。

9.C 、D10. 10/m s ,1510v >>,105v >>;10/m s ,大于10 /m s ,小于10 /m s ;0.52/m s ,小于0.52/m s ,大于0.5 2/m s ;增大,增大,增大;不变,减小,增大。

11.提示:如果已知纸带的运动方向,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即速度)在增大或减小,但无法知道速度变化的规律。

如果计算出各点(或计数点)的速度,并作出速度一时间图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反映速度的变化情况。

B 组1.B2.C 3.12122v v v v +,()12134v v + 4.提示:以队伍为参考系,通信兵从队尾到队前的时间121L t v v =-,从队前到队尾的时间221L t v v =+,所以,通信兵通过的路程()2221222212v L s v t t v v =+=-,位移()1211222212v v L x v t t v v =+=- 5. 8/km h6. (1)7.5/v m s =,25/a m s =-;(2)0v =,25/a m s =-;(3)7.5/v m s =-,25/a m s =-;(4)15/v m s =-,25/a m s =-.7.A8.12v v +;2v -;()21v v --;0;1a ; 2a -;向东以12v v +做匀速运动;向西以初速2v 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a ;向西以初速()21v v -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2a 。

第二章 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补充习题A 组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同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同B .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C .相同时间内加速度的变化相同D .相同路程内速度的变化相同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B.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3.某火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 内行驶540m ,则它在最初10s 内行驶的距离是( )A. 90m B .45m C .30m D. 15m4.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 s ,加速度大小为12/m s ,则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A.5.5/m sB.5/m sC.1/m sD.0.5/m s5.A 、B 、C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一个物体自A 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到C 点时的速度为2v ,则AB 与BC 两段距离大小之比是( )A.1:4B.1:3C.1:2 D .1:16.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0匀加速直线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从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10t s =,前进了15m ,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1.5/m s B .3/m s C .4/m s D .无法确定7.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滑动的痕迹,即常说的刹车线,由刹车线长短可以得知汽车刹车前的速度大小,因此刹车线的长度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

若汽车刹车后以72/m s 的加速度运动,刹车线长14m ,则可知汽车在紧急刹车前的速度的大小是_____/m s 。

8.如图2-20所示,很小的木块由静止开始从斜面下滑,经时间t 后进入一水平面,再经2t 时间静止,则小球在斜面上与在水平面上位移之比为____,加速度大小之比为____。

9.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 s ,则它下落高度是____m 。

它在前2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 /m s ,它在最后1s 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m 。

(g 取102/m s )10.在绳的上、下两端各拴一个小球,一人用手拿住绳上端的小球站在三层楼的阳台上,放手后小球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t 。

如果人站在四层楼的阳台上,放手让球自由下落,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将(空气阻力不计)____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1.某同学在用小车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出了如图2-21甲所示的一条(每两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上部的数字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