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件5-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材料力学》课件5-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F
A
B
C 2 BF BM
M FL2
C
C 3 BF BM L2
C 3 C1 C 2 C 3
3 2 2 2 2 FL FL FL L L FL L FL FL2 1 2 1 1 2 1 2 2 L1 2 2 EI z1EI z1 2 EI z1 EI z1 3EI z 2 3EI z1
(d)
Me
Me
Me
Me
A
l 2
B
l 2
C
l 2
D
A
l 2
B
l 2
C
l 2
D
(a)
Me Me Me Me
A
l 2
B
l 2
C
l 2
D
A
l 2
B
l 2
C
l 2
D
(b)
(C)
Me
Me
A
l 2
B
l 2
C
l 2
D
AB,CD段弯矩为零,所以这两段保持直 线不发生弯曲变形。AB,BC,CD三段变 形曲线在交界处应有共切线。
q
B
EI z
A
c qc Fc
5qL4 qc 384 EI z
FL3 Fc 48EI z
C
l 2
l 2
q
A
B
5qL4 FL3 c 384 EI z 48EI z
C
EI z
l 2
F A
l 2
A qA FA
B
qL3 qA 24 EI z FL2 FA 16 EI z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迭加法求梁的位移和转角(材料力学)
总
一、对载荷分组叠加
结
二、继承与发扬 在前一点位移的基础上叠加新的位移。 三、切断+简化,将原来作用在悬臂部分上的载 荷向切口简化(适用于悬臂梁或外伸梁) 四、对称问题(适用于简支梁) 将简支梁从跨中切断,将切口取为固定支座, 将一简支端改为自由端;保留半跨上的载荷和简支 端的反力。 五、反对称问题(适用于简支梁,含跨中集中力偶) 将简支梁从跨中切断,改为半跨的简支梁;保 留半跨上的载荷。
F
(1) A
D
曲线
B
对于图(1):
qC1 2l qB1
wC1 wB1
wC1 C
q C1
直线
Fl 2 q B1 q C1 (顺时针) 2 EI
4 Fl 3 Fl Fl wB1 wC1 q C1 2l 2l (向下) 3EI 3EI 2 EI
3 2
变形的继承和发扬
对图(2)
F
(2)
B A C 曲线 D
直线
qD1
wD1
qD1 BD qB 2
wB2
q B2
2 Fl 2 q D1 (顺时针) EI
3 2
F (2l ) F (2l ) 14 Fl 3 wB 2 wD 2 q D 2 l l 3EI 2 EI 3EI
(向下)
注意事项
一、不要漏项
二、叠加位移时注意每一项的符号
三、注意载荷的变化
简支梁在半跨均布载荷作用下,简化后集度q减半; 简支梁在跨中集中力偶作用下,简化后集中力偶M减半。 四、注意计算长度的变化 公式中长度为l,题目中的计算长度可能是l、a、 2l、2a、l/2或a/2。 五、简支梁在集中力偶作用下两个铰支端的转角不 等,此时的挠度公式计算的时跨中截面的挠度
材料力学第五章梁弯曲时的位移
工程实例
7-1
工程实例
工程实例
5-1 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建立坐标系,oxy为梁对称面,外力作用在对 称面内。所以,挠曲线为o xy面内的平面曲线。
挠度
y 向下为正。
y
x
y
转角
x
挠曲线
挠曲线方程:
7-2
w= f (x)
挠度
略去剪力的影响,则平面假设成立,发
y
5.2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例1 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求最大转角和最大挠度, 梁的EI已知。
解 1)由梁的整体平衡分析可得:
2)写出x截面的弯矩方程
FAx 0, FAy F (), M A Fl (
)
A
x
l
yB
F B
B
x
M ( x ) F (l x ) F ( x l )
A
FAx 0, FAy
Fb Fa , FBy l l
2)弯矩方程
FAy x1
ymax
x2
FBy
AC 段:
M x1 FAy x1 Fb x1 ,0 x1 a l
y
a
b
CB 段:
Fb M x2 FAy x2 F ( x2 a ) x2 F ( x2 a ), l
目录
a x2 l
5.2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A d 2 w1 Fb EI M ( x1 ) x1 2 dx1 l FAy x1 dw1 Fb 2 EI EI ( x1 ) x1 C1 x2 dx1 2l Fb 3 a EIw1 x C1 x1 D1 6l a x2 l CB 段: y d 2 w2 Fb EI M ( x2 ) x2 F ( x2 a) 2 dx2 l dw Fb 2 F EI 2 EI ( x2 ) x 2 ( x2 a ) 2 C 2 dx2 2l 2 Fb 3 F EIw2 x 2 ( x2 a)3 C2 x2 D2 6l 6
(方案)梁的挠度和转角.ppt
2、分段列出梁的弯矩方程
y
x
F
x A
a
C
B
b
x
L
FBy
FAy
AC段 (0 x a)
BC段 (a x L)
Fb M1(x) FAx L x,
EI1"
Fb L
x,
Fb M 2 (x) L x F (x a),
EI2 "
Fb L
x
F(x
a),
演示课件
第八章 弯曲变形 /三、计算弯曲变形的两种方法
边界条件
积分常数2n个=2n个
连续条件
演示课件
第八章 弯曲变形 /三、计算弯曲变形的两种方法
例题:列出图示结构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
边界条件: A 0
A 0
连续条件: B左 B右
B左 B右
演示课件
第八章 弯曲变形 /三、计算弯曲变形的两种方法
例题:列出图示结构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
y
p
c
c
w
x
x
W(-) θ(-)
(1)坐标系的建立: 坐标原点一般设在梁的左端,并规 定:以变形前的梁轴线为x轴,向右为正;以y轴代表曲线 的纵坐标(挠度),向上为正。
(2)挠度的符号规定:向上为正,向下为负。
(3)转角的符号规定:逆时针转向的转角为正; 顺时针转向的转角为负。
演示课件
第八章 弯曲变形
6
x L, y 0 代入(2)得: D 1 qL4
8
代入(1)(2)得:
1 ( 1 qx3 1 qL3)
EI 6 6
1 ( 1 qx4 qL3 x qL4 )
EI 24
68
《梁的挠度及转角 》课件
有限元分析
在现代工程分析中,有限元分析 是一种常用的方法来计算挠度和 转角。通过将梁离散化为有限个 小的单元,可以更精确地模拟梁
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02
梁的挠度分析
静力挠度分析
静力挠度分析是指在静力载荷作 用下,对梁的挠度进行计算和分
析的过程。
静力挠度分析主要考虑梁的自重 、外部施加的均布载荷和集中载 荷等因素,通过计算得到梁的挠
温度转角分析
温度转角的大小取决于梁的材料、尺寸和温度变化等 因素。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一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文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呈现发布的良好效果单击此4*25}
温度转角分析的目的是确定梁在温度变化下的变形程 度和转角大小,从而评估梁的耐热性能和稳定性。
5. 总结分析结果,提 出改进建议。
4. 将实测数据与理论 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 析;
案例分析结果与结论
结果
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结论
梁的挠度和转角是结构安全的重要指 标,应加强监测和理论研究,以提高 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5
梁的挠度及转角优化设 计
优化设计方法与步骤案例二高层建筑中源自梁结构挠度及转角变 化案例三
大跨度钢结构的梁在风载作用下的 挠度及转角表现
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
• 方法:理论计算与实测数据相结合
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
步骤
1. 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工程概况和梁的结构特点 ; 2. 进行理论计算,预测梁的挠度和转角;
案例分析方法与步骤
3. 实地监测,获取梁 的实际挠度和转角数 据;
建筑力学52
A
C
B
0.4m 0.4m 0.7m 0.3m 0.6m
2.4m
解: [ f ]= [ f / l ] × l =1/ 400×2.4=6mm
yw1,C
yw1(l
/
2)
Fb 48EI
(3l 2
4b2 )
ywmax
ywC
4 i 1
Fibi 48EI
(3l 2
5.2.3 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在材料服从胡克定律和小变形的条件下, 由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得到的挠度和转角与 载荷均成线性关系。
因此,当梁承受复杂荷载时,可将其分 解成几种简单荷载,利用梁在简单荷载作用 下的位移计算结果(教材P196—197表5-1 列出了部分结果)进行叠加得到梁在复杂荷载 作用下的挠度和转角,这就是叠加法。
0.0625 2.42 99.36103 210109 21780108
4.78103m 4.78mm 6mm [wf ]
所以刚度足够
5.3.3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从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可以看出,弯曲变形与弯矩大小、跨度、 支座条件,梁横截面的惯性矩、材料的 弹性模量有关。
分析可知:梁上C点的挠度:
f l
-“建筑规范”规定的最大许用相对线位移。
刚度条件应用主要有两类,每一类可以 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或三方面应用)。
直梁 一类(重点) —单个梁
变截面梁(难点) 另一类——梁系(或称结构)。
每一类可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或三 方面应用):
1)刚度校核
2)设计(最小)截面尺寸(合理性)
3)确定(最大)允许外载荷
(4)选用合适的材料,增加弹性模量。但因各 种钢材的弹性模量基本相同,所以为提高 梁的刚度而采用高强度钢,效果并不显著。
材料力学梁的弯曲变形第3节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M ( x) y EI
• 叠加原理:当梁为小变形时,梁的挠度和转角均是 载荷的线性函数,可以使用叠加法计算梁的转角和 挠度,即梁在几个载荷同时作用下产生的挠度和转 角等于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梁的挠度和转角的叠加 和,这就是计算梁弯曲变形的叠加原理。 • 叠加原理的步骤: ①分解载荷;②分别计算各载荷 单独作用时梁的变形;③叠加得最后结果。 • 梁在简单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可查表8-1。
5ql yCq 38EI 3 3 ql ql Aq Bq 24EI 24EI
4
+
查表 6-1 得 M 单独作用时梁跨中点 C 的挠度、支座 A、B 处的转角分别为:
y CM
Ml 2 16 EI
AM
Ml 6 EI
4
BM
Ml 3EI
(2)运用叠加原理,得
qx 3 y (l 2lx 2 x3 ) 24EI
ql3 A B 24EI 5ql 4 l x ymax 2 384EI
例6-5 悬臂梁AB上作用有均布载荷q,自由端作 用有集中力F = ql,梁的跨度为l,抗弯刚度为EI,如 图所示。试求截面B的挠度和转角。
3
补充例 悬臂梁跨度为 l =2m,截面为矩形,宽b = 100mm,高h =120mm,材料的弹性模量E=210GPa, 梁上载荷如图所示,求自由端A的挠度。 解: 1)分解载荷 2)查表分别得到三种载荷 引起自由端A的挠度
5ql Ml 2 3.91 mm yC yCq yCM ( ) 384 EI 16 EI 3 ql Ml o A Aq AM 1.19 (顺时针) 24 EI 6 EI
B Bq BM
材料力学(I)第五章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q EIw M x lx x 2 ( 2) 2 q lx 2 x 3 C1 ( 3) 通过两次积分得: EIw 2 2 3 q lx 3 x 4 EIw C1 x C 2 ( 4 ) 2 6 12
由挠曲线可见,该梁的max和wmax均在x=l的 自由端处。由(5)、(6)两式得 2 2 2 Fl Fl Fl max | x l EI 2 EI 2 EI Fl 3 Fl 3 Fl 3 wmax w | x l 2 EI 6 EI 3 EI
b x2 F x a EIw C 2 (1 ) 2 F l 2 2
2
b x2 F C1 (1) EIw1 l 2 b x3 EIw1 F C1 x D1 ( 2) l 6
b x3 F x a EIw 2 F l 6 6 C 2 x D2 ( 2 )
26
例题 5-3
4. 建立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将C1、C2、D1、D2代入(1)、(1')和(2)、(2')式得两 段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如下:
左段梁 (0 x a )
1 w1
右段梁 (a x l )
2 w 2
Fb l 1 2 2 2 2 Fb 1 2 2 2 x a x l b ( 3 ) l b x ( 3 ) 2lEI b 3 2lEI 3 w2 Fbx 2 Fb l 3 3 2 2 w1 l b 2 x 2 ( 4) x a x l b x (4 ) 6lEI 6lEI b
《梁的挠度及转角 》课件
载荷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转角计算相对简 单。
动载荷
载荷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 对转角的影响,计算较为复杂。
冲击载荷
载荷突然施加或卸载,可能导致梁发生大变形和 瞬时转角,需要特别考虑安全系数。
04
梁的挠度及转角实例分析
实际工程中的挠度及转角问题
总结词:实际应用
详细描述:梁的挠度和转角是实际工程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桥梁、建筑和机 械工程中。了解和掌握梁的挠度及转角对确保结构安全和性能至关重要。
设计思路
通过调整梁的截面尺寸、材料、支撑条件等,使挠度和转角在一个 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1 2 3
案例一
某桥梁的横梁设计,通过优化截面尺寸和材料分 布,显著降低了挠度,提高了承载能力。
案二
某高层建筑的楼板设计,通过合理布置支撑和优 化梁的尺寸,有效控制了转角,增强了结构的稳 定性。
案例三
某机械设备的框架设计,综合考虑挠度和转角的 影响,优化了整体结构,实现了轻量化和高性能 。
THANKS
感谢观看
进行计算。
动载荷下的挠度
在动载荷作用下,梁的挠度值可能 较大,需要考虑动载荷对挠度的影 响,可以采用动力学模型进行计算 。
复合载荷下的挠度
在实际工程中,梁可能同时受到静 载荷和动载荷的作用,需要采用更 为复杂的模型进行计算。
03
梁的转角计算
转角的计算方法
公式法
根据梁的物理方程和边界条件, 通过数学公式计算转角。
实例分析一:简支梁的挠度及转角
总结词
简支梁分析
详细描述
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梁类型,其挠度和转角可以通过理论公式进行计算。该实 例将介绍简支梁在不同载荷下的挠度和转角,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减小挠 度和转角。
材料力学I第五章 ppt课件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梁弯曲时的位移
14
例题 5-1
试求图示悬臂梁的挠曲线方程和转角方程,
并确定其最大挠度wmax和最大转角qmax。梁的EI
为常量。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梁弯曲时的位移
15
例题 5-1
解: 1. 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并积分。该梁的弯矩方 程为
M x F l x ( 1 )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为
(b)
E w M I x F l x ( 2 )
通过两次积分得 Ew IFlx x 22C 1 (3) EI F w l2 x 2x 6 3 C 1xC 2 (4)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梁弯曲时的位移
16
例题 5-1
2. 确定积分常数,并求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
相比可略去,于是得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w Mx
EI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梁弯曲时的位移
10
II.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的积分及边界条件
w Mx
EI 求等直梁的挠曲线方程时可将上式改写为
E w I M x
后进行积分,再利用边界条件(boundary condition) 确定积分常数。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该梁的边界条件为:在 x =0 处 w'=0 ,w =0
由(3)、(4)两式得 C 10 , C 20
将C1和C2代入(3)、(4)两式,得
转角方程
qwFxF l 2x(5)
EI2EI
挠曲线方程
F2lx F3x w
(6)
2EI6EI
材料力学(Ⅰ)电子教案
梁弯曲时的位移
17
例题 5-1
转角方程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和转角PPT课件
左侧截面上的剪力
和弯矩
应当作为外力和外力偶矩施加在悬
F臂及SB梁图 和c中简所2支示q梁a。上,它们的M指B向 和转向12也2应q与a2 qa 的2 正负相对应,如图b
F SB
和M
B
8
第8页/共12页
图c中所示简支梁BC的受力情况以及支座约束情况与原外伸梁BC段完全相 同,因此再注意到简支梁B支座左侧的外力2qa将直接传递给支座B而不会引起 弯曲后,便可知道按图d和图e所示情况由本教材附录Ⅳ中的资料求qBq, q BM 和 wDq,wDM 并叠加后得到的就是原外伸梁的q B和wD。
wA w1 w2
1 3
q a3 EI
a
2q a 4
8EI
7 qa4 12 EI
11
第11页/共12页
感谢您的观看!
12
第12页/共12页
悬臂梁和简支梁在简单荷载(集中荷载,集中力偶,分布荷载)作用下,悬 臂梁自由端的挠度和转角表达式,以及简支梁跨中挠度和支座截面转角的表达 式已在本教材的附录Ⅳ中以及一些手册中给出。根据这些资料灵活运用叠加原 理,往往可较方便地计算复杂荷载情况下梁的指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
1
第1页/共12页
二、叠加原理的应用
例题1 试按叠加原理求图a所示等直梁的跨中截面挠度 wC 和两支座截 面的转角qA 及 qB。
(a)
2
第2页/共12页
解:作用在该简支梁左半跨上的均布荷载可视为与跨中截面C正对称和反对称荷 载的叠加(图b)。
(a)
(b)
3
第3页/共12页
C
在集度为q/2的正对称均布荷载作用下,利用本教材附录Ⅳ表中序号8的 公式有
9
第9页/共12页
材料力学-梁的挠度ppt课件
BC段:由于 y2 M E 2(x2I)E F(I2 3lx2) ,积分后得:
2(x2)y E FI(2 3lx2)d2 xC 2 E F (2 3 Il2 xx 2 2 2)C 2 y2(x2) E FI(2 3l2 x1 2x2 2)d2 xC 2x2D 2 E F (4 3 Il2 2 x1 6x2 3)C 2x2D 2
. dx
(1
§7-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一、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1 M z (x)
(1)
x
EI z
M>0
f(x)0 f
1(1ff(x2))32小变形 f(x)
M<0
f
f(x)0
x
f (x) Mz(x) EIz
f(x ) M (x ) … … ( 2 )
E I
式(2)就是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
40 3
. 40 12 3
边界条件:当 x0时,y 0 ; 当 x2m时, yl2.2 910 3m
代入上式得
C 1.1 1 4 1 5 3 , 0D 0
故 y3 1 2 ( 0 2x 4 0 2x 3 0 ) 1.1 1 4 1 3 5 x 0 40 123
当 x1m 时,y7.39 150 3m 7.39 m 5m 。
对于图(b)有:
y C 2M 2 0 E l2 IF 2 E l3(向 I ), 下 C 2M E 0 l IF E l2(I顺)时针
故梁C截面挠度为:yCyC 1yC 24 5F E 8 3l I2 F E 3l I2 4F E 9 83(l向 I )下
转角为:CC1C28 F E2l IF E2l I9 8F E2lI(顺时针)
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材料力学(赵振伟)梁的弯曲变形2.ppt
w l
1 250
~1 1000
梁的刚度条件为:
wmax l
w l
,
θmax θ
其中[]称为许用转角;[δ/L]称为许用挠跨比。
2)刚度计算
、校核刚度: 、设计截面尺寸; 、确定外载荷。
(对于土建工程,强度常处于主要地位,刚度常处于从属地位。 特殊构件例外)
3)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 梁的挠度和转角除了与梁的支座和荷载有关外还取决于 下面三个因素:
θ
a 2
ma 3EI
a 2
ma2 6EI
w2
ma 22
2EI
ma2 8EI
w
w1
w2
7ma2 24EI
L A EI
R
分析
F
例 长度为 L,抗弯刚度为 EI 的
F
B
悬臂梁下方靠着一个半径为 R 的
刚性圆柱,R >> L ,其自由端受
力为 F,求梁的最大挠度。
未贴合状态
作用有集中力的悬臂梁
L
3. 应用叠加原理的若干情况 1 ) 荷载的分解或重组
q m
q
L/2 L/2
L
F
q
q
m L/2 L/2
F
例
q0
EI
A 求图示自由端的挠度。
L2
L2
q0
L
w1
q0
w3
B
w2
L2
L2
w1
q0 L4 8EI
w2
q0 L 24
8EI
q0 L4 128EI
w3
2
5.3 叠加法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1. 梁弯曲的典型情况
简支梁 (抗弯刚度为 EI )
材料力学第章 梁的挠度和刚度计算演示课件
l2
ql 3 24
ql 3 24
例9.3 集中力下的简支梁,EI已知,求挠曲线方程
和转角方程,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a
解:1 确定反
力 2 求出弯矩方程
A
M1 x
FAy x
Fb l
x
x 0,a
M2
x
Fb lx来自Fxa
x a,l
3 微分方程的积分
l
FA
Fb l
EIw1(
B
力 2 求出弯矩方程
wmax
x
M x ql x 1 qx2
22
3 微分方程的积分
w
FA
ql 2
L
FB
ql 2
4 边界条件、连续条件
EIw(x) M x 1 qx2 ql x EIw(0) 0 D1 0
2
2 EIw(l) 0
EIw
1 6
qx3
C1
0
C1
1 2
PL2
C2
1 6
PL3
弹性曲线方程
Px2 w(x) (3L x)
6EI
P L
x
最大挠度及最大转角
w
qmax
q (L)
PL2 2EI
wmax
w(L)
PL3 3EI
例9.2 均布荷载下的简支梁,EI已知,求挠度及两端
截面的转角。
q0
解:1 确定反
A
第9章 平面弯杆弯 曲 变 形与刚度计算 9.1 挠曲线 挠度和转角 9.2 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9.3 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9.4 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9.5 梁的刚度条件与合理刚度设计
材料力学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PPT
M(x) E Iz
高等数学:
1
r (x)
=±(1+ww2)3/2
± w w (1+ 2)3/2
=
M(x) E Iz
M < 0,w > 0
M > 0,w < 0
取负号!
- w w (1+ 2)3/2
=
M(x) E Iz
w w (1+ 2)3/2
=-
M(x) E Iz
挠曲线微分方程
小 变 形
w
=-
DB段(a≤x≤l): M2(x)F l b xF(xa) Ew I2 Fl b xF(xa)
q E w 2 IE2I F l b x 2 2 F (x 2 a )2 C 2
E2 I w F l b x 6 3F(x 6 a )3 C 2xD 2
确定积分常数 连续条件
x = a 时:
w1 w2 w1 w2
边界条件
x = 0 时: w1 0 x = l 时: w2 0
D1D20 C1C2F 6lb(l2b2)
AD段( 0≤ x ≤ a ):
w 1 q1F(6 b lE 2b I2)l2F Eb Ix2l
w1F(6 b lE 2b I2l)x6F EbIx3 l
DB段( a ≤ x ≤ l ):
q w 2 2 F ( 6 lE 2 b b 2 I ) l2 F Ex b 2 I l 2 F E (x I a )2
对于受任意荷载的简支梁,若挠曲线上无拐点, 则可用梁中点的挠度代替最大挠度。
例3:悬臂梁如图,已知F、a,M=0.5 Fa,
梁的弯曲刚度 EI 为常数,试画出挠曲线的大致形 状。
FM
A
B
C
D
a
a
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_工程力学_[共2页]
平面弯曲内力 134 第8章 由于y ″的正负号与弯矩的正负号相同,如图8-23所示,所以上式右端应取正号,即
()
M x y E I ′′= (8.31)
上式称为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对于静定梁,弯矩可由截面法求得。
于是,求等截面直梁
的变形问题归结为求解一个二阶常微分方程。
图8-23 曲率与弯矩正负号的关系
8.6.3 积分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对与等截面直梁,EI 为常量,式(8.31)可改写成
()EIy M x ′′= (8.32) 积分一次可得转角方程
()d EI EIy M x x C θ′==+∫ (8.33) 再积分一次可得挠度方程
()d d EIy M x x x Cx D =++∫∫ (8.34)
上式中的C 、D 为积分常数,可利用梁的边界条件和连续性条件确定。
8.6.4 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
在弯曲变形很小,且材料服从胡克定律的情况下,挠曲线微分方程是线性的。
又因在很小变形前提下,计算弯矩时,用梁变形前的位置,结果弯矩与载荷的关系也是线性的。
这样梁在几个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或支座反力、弯矩)将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变形(或支座反力、弯矩)的代数和。
8.7 梁的刚度计算
在工程实际中,对弯曲构件的刚度要求,就是要求其最大挠度或转角不得超过某一规定的限度,即。
用叠加法求挠度与转角
当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时,梁的挠度、转角均与载荷成线性关系.而且弯曲变形是很小的.因此,当梁上同时作用几种载荷时,任一载荷引起的变形,不会受到其他载荷的影响,即每种载荷对弯曲变形的影响是各自独立的。
所以,几种载荷同时作用下梁的挠度和转角,等于各种载荷单独作用下挠度和转角的代数和,这就是求解弯曲变形的叠加法.当只需确定某些指定截面的挠度和转角时,应用叠加法是比较方便的.下面举例说明.例7-3 图7-8 所示简支梁,承受均布载荷q 和集中力偶M0作用,已知M0 =ql2。
试求跨度中点的挠度f c 和 A 截面的转角θA。
解:利用叠加法求解时,首先将q , M0同时作用下的简支梁( 图7 -8a ) ,分解为q 作用下的简支梁( 图7-8b) 和M0作用下的简支梁( 图7 -8c ) ,然后,由表7.1 查取结果叠加。
从表的第9 栏查得均布载荷q 作用下的中点挠度和A 端面转角分别为由表7.1 第5 栏查得集中力偶M0作用下的中点挠度和A 端面转角分别为叠加以上结果,求得q , M0 同时作用下的中点挠度和A 截面转角为f c为负值,表示挠度向下.θA为负值,表示A 截面顺时针转动.例7-4 简支梁如图7 — 10a 所示,在2a 的长度上对称地作用有均布载荷q. 试求梁中点挠度和梁端面的转角.解:利用叠加法求解。
由于简支梁上的载荷对跨度中点C 对称,故C 截面的转角应为零.因而从C 截面取出梁的一半,可将其简化为悬臂梁,如图7 — 10b 所示。
梁上作用有均布载荷q 和支座B 的反力R B = qa.这样,悬臂梁上B 端面的挠度在数值上等于原梁中点C 的挠度,但符号相反,B 端面的转角即为原梁B 端面的转角.经这样处理后,应用叠加原理求解比较方便.由表7 · 1 的第 2 栏查得,当集中力R B (=qa) 作用时( 图7 — 10c ) ,B 端面的转角和挠度分别为由表7 · 1 的第 4 栏查得,当均布载荷q 作用时( 图7 — 10d) ,E 截面的转角和挠度分别为由于EB 梁段上无载荷作用,所以q 引起 B 点的转角和挠度分别为==叠加上述结果,可得B 端面的转角和挠度分别为于是,原梁( 图7 — 10a ) 中点C 的挠度f c为例7-6 某一变截面外伸梁如图7 — 11a 所示.AB 、BC 段的抗弯刚度分别为EI1和EI2,在C 端面处受集中力P 作用,求 C 端面的挠度和转角.解:由于外伸梁是变截面的,故不能直接应用表7 .1 中的结果.为此,必须将外伸梁分为AB 、BC 两段来研究.首先假设梁的外伸段BC 是刚性的,研究由于简支梁AB 的变形所引起的 C 截面的挠度和转角.然后,再考虑由于外伸段BC 的变形所引起的 C 截面的挠度和转角.最后将其两部分叠加,得C 截面的实际变形.由于假设BC 段为刚性,故可将P 力向简支梁AB 的 B 端简化,得P 和Pa .P 力可由B 支座的反力平衡,不会引起简支梁的弯曲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Me
Me
A
l 2
B
l 2
C
l 2
D
A
l 2
B
l 2
C
l 2
D
(a)
Me Me Me Me
A
l 2
B
l 2
C
l 2
D
A
l 2
B
l 2
C
l 2
D
(b)
(C)
Me
Me
A
l 2
B
l 2
C
l 2
D
AB,CD段弯矩为零,所以这两段保持直 线不发生弯曲变形。AB,BC,CD三段变 形曲线在交界处应有共切线。
q
B
EI z
A
c qc Fc
5qL4 qc 384 EI z
FL3 Fc 48EI z
C
l 2
l 2
q
A
B
5qL4 FL3 c 384 EI z 48EI z
C
EI z
l 2
F A
l 2
A qA FA
B
qL3 qA 24 EI z FL2 FA 16 EI z
C
EI z
l 2
l 2
qL3 FL2 A B 24 EI z 16 EI z
例题 5.7
AB梁的EI为已知,试用叠加法,求梁中间C截面挠度.
q0
计算C点挠度
A
B
q0 L 6
l
C
q0 L 3
将三角形分布荷载看成载荷集度为q0的均布载荷的一半 查表
5q0 L4 384 EI Z
4 1 5q0 L4 5 q L 0 C 2 384 EI Z 768EI Z
平衡关系
FA FB FC 2qL 0
叠加法求挠度
FC qL
5q2 L 48EI Z 384 EI z
4
C Cq C k
k FC
FCy 2 L
3
qL4 24 EI Z
FC C k
C
24 EI Z L3
例题 5.12
悬臂梁受力如图示.关于梁的挠曲线,由四种答案,请分析判断,哪一个 是正确的?
例题 5.8
q
试用叠加法求图示梁C截面挠度. EI为已知。
q
q 2
1 F qL 4
MB 1 2 qL 16
EI z
EI z
A
l 2
C
l 2
B
l 2
MB
D
A
l 2
C
l 2
B
q 2
A
l 2
1 2 qL 16
C
l 2
B
q 2
C
A
qL2 2 q 4 5 L 4 16 L qL 2 C 384 EI z 16 EI z 384 EI z
例题 5.10
多跨静定梁如图示,试求力作用点E处的挠度ωE.
D
L
1 F 2
A
3L
B
1 F 2
L
E
L
C
A
3L
B
C
D
L
1 E B C E1 2
5FL E 2 EI Z
3
F 2 3L 9 FL3 B 3EI z 2 EI z
3
3 FL3 F 2 L C 6 EI z 3EI z
EI z1
F
A
B
C 2 BF BM
M FL2
C
C 3 BF BM L2
C 3 C1 C 2 C 3
3 2 2 2 2 FL FL FL L L FL L FL FL2 1 2 1 1 2 1 2 2 L1 2 2 EI z1EI z1 2 EI z1 EI z1 3EI z 2 3EI z1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叠加法计算位移的条件:
1、梁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是微小的;
2、材料在线弹性范围内工作,梁的位移与荷载呈线性关系;
3、梁上每个荷载引起的位移,不受其他荷载的影响。
例题 5.6
试用叠加原理求图示弯曲刚度为EIz的简支梁的跨中 截面挠度ωc和梁端截面的转角θAθB.
F
B
F 2 L E1 48EI z 6 EI z
3
1 3 F FL 2
L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L
C
1 F 2
例题 5.11
图示简支梁AB,在中点处加一弹簧支撑,若使梁 的C截面处弯矩为零,试求弹簧常量k.
q
C处挠度等于弹簧变形。
C
A
FA
EI z
B
L
FB
L
FC
1 2 M C FA L qL 0 2 1 F F qL 根据对称关系 B A 2
q 2
l 2 l 2
B
例题 5.9
变截面梁如图示,试用叠加法求自由端的挠度ωc.
F
EI z 2
B
EIz1
FL3 2 C1 3EI z 2
A
L1 L2
C
BF
3 FL1 3EI z1
2 FL2 L1
BF
BM
2 FL1 2 EI z1
F
B
C
BM
2 EI z1
FL2 L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