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五篇)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卫生消毒制度:一、学校公共卫生消毒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好自己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并随时保持,重点做好早、中、晚三时段保持。
2.学校食堂负责水房的卫生清扫。
用84消毒液没周一次,由李轻松负责协调。
3、校园公共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由看康卫民负责。
4.食堂环境及食堂外消毒由炊事员负责用消毒液消毒。
二、厕所消毒1.厕所用石灰消毒,夏季每周两次(周一、周四早上清扫后),冬季每周一次(周一早上清扫后)。
2.化粪池用生石灰覆盖。
____天气热时用灭蝇药等杀灭蚊蝇幼虫。
4.厕所等消毒由谢小军负责。
三、垃圾池消毒1.夏季每周一次撒上生石灰。
2.夏季每周用灭蝇药喷洒一次。
3.垃圾池等消毒由王召藴负责。
四、饮用水消毒饮用水消毒按要求进行,由康卫民负责。
五、学生宿舍卫生消毒1.学生每天打扫好室内卫生,管理员负责打扫好宿舍前后的环境卫生,学生起床后整理好床铺,摆放好日常用品。
2.学生宿舍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3.学生每月必须换洗被面、枕套等用品一次。
4.宿舍管理员每周五必须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一次。
5.学生洗脸巾等日常用具每两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
6.学生被褥可自己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消毒。
六、附则1.总务后勤必须保证消毒药品、用具。
2.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流程,不留消毒死角,每次消毒后必须作好消毒记录。
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二)是指学校针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消毒的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感染。
以下是学校公共场所卫生消毒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定期消毒:学校根据卫生和疫情防控需求,制定消毒计划,并按照规定周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常见的公共场所包括教室、办公室、图书馆、食堂、卫生间等。
2. 清洁和消毒物品:学校提供适当的清洁和消毒物品,如洗手液、消毒液、湿巾等,供教职员工和学生使用。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实施传染病防控,特制定本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1.根据《学校教室通风卫生标准》,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每小时需要通风换气。
根据不同季节和天气,确定通风方式和频率。
天气温暖时,最好全天打开窗户;天气寒冷时,最好在上课前和课间休息时打开教室和走廊的窗户。
2.各班级设立卫生委员,专人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交校医室检查。
3.食堂、专用实验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并做好记录。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各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系统1.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84消毒液等,配齐脸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学校应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对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和操作要点的培训,并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
3.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
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
4.患有传染病的学生和教师应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班级进行彻底消毒。
例如,应使用消毒剂浸泡或擦洗各种电器和用品,将不防潮的物品暴露在阳光下,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
经老师同意,隔离和治疗结束后,患者可以返回医院。
5.对患者(传染病)所在班级和与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要进行检疫。
隔离和观察检疫期间学生不许串班,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检疫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
6.不明原因高烧、腹泻的学生应在隔离室或卫生室等待医院。
7.教师员工在家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卫生室,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一、学校教室和宿舍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公共区域主要是自然通风。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学校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为确保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应建立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包括校园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等公共场所。
下面就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作出详细说明。
一、公共场所通风制度1.制定通风计划学校应制定一份公共场所通风计划,根据不同场所的使用情况和天气变化,科学合理地安排通风时间和方式。
针对部分场所无法实现自然通风的情况,如包裹密闭的空调教室等,需开启教室内的通风设备进行强制通风操作,保证教室内空气流通。
2.科学确定通风方式学校室外环境及天气情况、室内温度、实际使用情况等因素均应纳入考虑范畴。
在温度适宜、气流可靠的情况下,推荐采用自然通风,确保教室内外温差不至于过大,以免影响学生听课和生活。
在不宜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如寒冷、潮湿天气,可进行间歇通风或慢性通风,确保教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污染物积聚和交叉感染。
3.实施通风常规在公共场所使用过程中,应遵循通风常规。
对于室内一定时间内断续使用的房间,如会议室、图书馆等,要求使用者结束后立即开启室内窗户进行通风。
对于教学楼、实验楼等室内需要连续使用的房间,应进行周期性通风,保障空气质量和师生健康。
二、公共场所消毒制度1.消毒频率消毒频率应根据公共场所使用频率和人流量而定,建议每天对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对于人流较大、使用频繁的地方,如餐饮厨房、实验室、公共浴室等,建议每天坚持进行2次消毒。
2.采取消毒方式学校应定期更新消毒药剂,采取有效的消毒方式。
推荐消毒方式包括擦拭、雾化、喷雾等消毒方法。
对于塑料、玻璃、金属等物品表面,可采用擦拭消毒,对于室内消毒,可利用雾化、喷雾等方式,使空气、墙角等易被忽略的部位也得到充分消毒,从而达到消毒效果的全面和彻底。
3.消毒药品具体要求学校应采用政府规定的消毒药品,严格按照消毒药品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消毒药品的选择应根据需要,并依照药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浓度、时间等要求来安排使用,以确保药物的杀菌效果。
体育馆通风、消毒制度
体育馆通风、消毒制度
1. 背景
体育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为了保障参与者的健康安全,需要
制定相应的通风、消毒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体育馆的通风、消毒
措施,以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环境给所有使用者。
2. 通风措施
- 定期开启门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
- 使用合适的通风设备,如空气净化器、排风扇等,以提高通
风效果。
- 在场馆使用高峰期,适当增强通风频率,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3. 消毒措施
- 每天定期对体育馆内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包括触摸频率较
高的门把手、扶手、椅子等。
- 消毒使用具备杀菌效果的专业消毒剂,确保消毒效果。
- 针对体育器材和器械,要求参与者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并定期对其进行全面清洁与消毒。
4. 具体操作细则
- 制定详细的通风、消毒操作手册,指导工作人员进行操作。
- 人员需佩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确保操作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
- 配置专门的通风、消毒设备及相关工具,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5. 监督与评估
- 指定专人负责监督通风、消毒工作的实施情况。
- 定期进行体育馆通风、消毒的质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制度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紧急情况处理
- 在发生疫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如加强通风频率、增加消毒次数等。
- 配备紧急情况处理方案,包括疏散方案、协调与沟通机制等,以应对突发事件。
以上为体育馆通风、消毒制度的相关内容。
希望能够对体育馆
的管理工作有所帮助,确保使用者的健康与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1. 引言公共场所是指人们频繁出入的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公共场所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重点区域,因此在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消毒是相当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提供有效的消毒措施和操作方法,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与健康。
2. 目的制定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防止公共场所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
•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增强公众对场所的信任感。
3.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办公楼、学校、图书馆等场所。
4. 责任和义务4.1 落实责任•公共场所管理者应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分工,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每个公共场所应指定专人负责消毒管理工作,并与相关部门配合。
4.2 定期培训•公共场所消毒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消毒操作规范和流程。
•定期举行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消毒意识和技能。
4.3 消毒记录•公共场所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和消毒方式。
•消毒记录应保存至少半年,并可供监管部门查阅。
5. 消毒措施5.1 消毒频率•公共场所应根据人流密度和使用频率,设置合理的消毒频率。
•定期进行全面消毒,并根据需要进行临时消毒。
5.2 消毒产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消毒产品。
•根据不同区域和物品的特殊性,选择合适的消毒产品。
5.3 消毒区域•高风险区域(如厕所、厨房、休息区)应加强消毒频率,特别注意清洁和消毒。
•隔离区域(如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区)应定时进行彻底的消毒。
5.4 消毒方式•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包括喷洒、擦拭、紫外线照射等。
6. 操作指引6.1 消毒前准备•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准备好所需的消毒产品和工具。
6.2 消毒程序1.清洁:用清水清洗消毒对象,去除表面污物。
2.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消毒产品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消毒,确保充分杀灭病菌。
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
在一些场合,人们可能过于依赖空调等设备,忽视了自然通风的重要性。
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
可能存在消毒液配比不当、消毒时间不足等问题,导致消毒效果不佳。
对未来改进的建议和展望
增加清洁频次
应加强监督力度,确保各区域 清洁及时。
强调通风的重要性
在人员密集的场合,应尽可能多 地打开窗户、门等,保证空气流 通。
培训与考核
对消毒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消 毒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同时对其 工作成果进行考核,以保证消毒效 果。
THANK YOU.
01
通过定期清理,保持了设施的清洁卫生,减少了细菌和病毒的
传播。
通风制度
02
通过合理地打开门窗和运用空调设备,保证了室内空气流通,
有效降低了病菌浓度。
消毒制度
03
实施定期消毒,杀灭了大量细菌和病毒,保护了使用者安全。
制度落实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清洁制度落实不彻底
可能由于人手不足或监督不到位,导致部分区域清洁不及时。
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的执行应符合相关法规、标准及企 业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
制度执行监督与考核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 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企业应制定考核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不符合 制度要求的行为及时纠正并追究责任。
05
总结
制度优势与成效
清洁制度
每月清洁
每月对空调出风口、窗帘等设施进行清洁,保 持空气流通。
清洁区域和设施
办公区域
保持桌面、椅子和电脑等设施表面清洁,无灰尘 和杂物。
公共场所
保持大厅、走廊和卫生间等场所地面、墙面和设 施洁净。
空气消杀制度
空气消杀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的传播,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空气质量,特制定本空气消杀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医疗机构、学校、酒店、商场等室内环境的空气消杀工作。
三、责任主体1. 各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空气消杀工作,并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空气消杀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 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空气消杀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四、空气消杀方法1. 物理方法:包括开窗通风、使用空气净化器等。
2.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进行喷洒、熏蒸等。
3. 生物方法:包括使用空气净化植物、微生物制剂等。
五、空气消杀频次1. 一般情况下,每天应进行至少一次的空气消杀。
2. 在疫情、季节性流感等特殊情况下,应加大空气消杀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医疗机构、学校等特殊场所应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空气消杀。
六、空气消杀记录1. 各使用单位应建立空气消杀记录台账,详细记录消杀时间、地点、人员、设备、药品等信息。
2. 空气消杀记录应真实、完整、可追溯。
七、监督检查1. 各使用单位应定期对空气消杀工作进行自查,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2. 各级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空气消杀工作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
八、应急处理1. 发生空气污染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2. 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并配合做好调查和处理工作。
九、宣传教育1. 各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空气消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员工和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定期举办空气消杀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卫生监督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可另行制定补充规定。
通过以上制度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空气质量。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制度为贯彻落实《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办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工作的专业技术水平,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达到相应的卫生要求,确保公共服务场所空气流通,制定本规范。
一、作业人员要求:有专人负责中央空调的卫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进行有关的卫生知识培训并满足如下条件:1、作业人员要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2、作业人员要佩戴相关防护用具作业。
3、作业人员要熟悉空调系统设置情况(系统类型、风管材料、尺寸设备部件构成、位置等)以免发生事故,或损坏设备。
二、空调通风的机房应保持干燥清洁,严谨堆放无关物品。
三、空调通风系统清洗部位主要包括:中空调系统中空气循环所涉及到的全部设备部件及与之相关的部位。
——风管: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设备和部件:空气处理机组、冷凝水盘、表面换热器、风机箱、过滤器风口等——空调冷却水塔四、具体清洗项目及周期:1、对新风口、排风口,每两周擦拭一次。
2、对过滤器、空气过滤网、过滤器和净化器等,每六个月检查或更换一次;3、盘管过滤网在运行期间,每个月举行洗濯一次。
4、机组过滤网在运行期间,每三个月举行洗濯一次。
5、针对冷凝水盘,每次换季开机前,进行擦拭一次。
6、送风、回风风机。
每次换季开机前针对送风回风风机举行洗濯和加油保养一次。
7、机房每周举行清扫,机房内部禁止寄存其它物品。
8、冷却塔:每次换季开机前针对冷却塔举行洗濯和加油保养一次,针对冷却塔填料破损举行及时更换。
五、卫生清扫工具、消毒设备必须专物专用,严禁挪为他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剂。
六、洗濯备案。
所有洗濯消毒作业在完成后都要填表记录。
注明洗濯设备编号、放置地点、洗濯消毒人、洗濯时间及必要的备注信息等。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概述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以确保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安全。
二、责任部门消毒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维护部门:负责定期检查和维护消毒设备。
监督部门:负责监督消毒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的工作。
三、消毒频率1. 日常消毒:公共场所应进行日常消毒,重点消毒人流密集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等。
2. 定期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地面、桌椅、扶手、门把手等。
3. 特殊场合消毒:特殊情况下,如有确诊病例出现,应对整个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
四、消毒标准1. 消毒剂选择:应选择对人体无害、能有效杀灭病菌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酒精类消毒剂等。
2. 消毒方法:应采用喷洒、擦拭、喷雾等合适的方法进行消毒,确保全面覆盖。
3. 消毒时间:消毒剂接触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病菌被有效杀灭。
五、消毒设备与防护措施1. 消毒设备:应配备专用消毒器械,确保消毒效果和工作效率。
2. 防护措施:消毒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如口罩、手套等,避免受到消毒剂的侵害。
六、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
2. 评估标准:设立相关评估标准,定期评估消毒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时调整和改进。
七、总结以上就是关于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科学、规范的制度和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公共场所的清洁与安全,提升公众健康保障水平。
希望各部门能够认真执行该制度,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的消毳管理工作。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营造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公共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餐饮场所、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交通枢纽、公共厕所等地方。
三、消毒管理责任1. 所在地区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督导,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2. 公共场所所有者或经营者应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消毒措施的有效实施。
3. 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做好个人防护,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有效进行。
四、消毒管理程序1. 建立消毒工作台账,明确消毒计划、消毒频次、消毒范围、消毒人员及消毒工具等相关内容。
2.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重点区域,如门把手、扶手、桌椅、卫生间、餐具等进行重点消毒,确保公共区域的卫生安全。
3. 选择符合标准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4. 设置消毒时间,避免在使用高峰期进行消毒,以免影响公共场所的正常使用。
五、消毒管理措施1. 在公共场所设置消毒提示,告知公众本场所的消毒时间及消毒内容,提醒公众注意个人防护。
2. 对于食品餐饮行业及医疗机构等高风险场所,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消毒培训,确保消毒操作的规范、科学进行。
3. 建立消毒检查制度,定期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具和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洁,确保消毒设备的正常使用。
六、消毒管理奖惩制度1. 对于消毒工作得到突出成效的公共场所,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激励。
2. 对于消毒工作不力、存在违规操作的公共场所,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并指导整改。
七、消毒管理监督1. 消防、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相关主管部门。
2. 公众可通过举报电话、网络等渠道,对发现的公共场所消毒问题进行举报,由相关部门进行核实并调查处理。
八、附则1. 对于特殊时期,如突发传染病等,应加强对公共场所消毒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实施消毒
按照消毒计划,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消毒剂对公共场 所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记录消毒情况
建立消毒记录表,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 、地点、使用方法、消毒剂浓度等信息,并 妥善保存。
重点区域消毒措施
增加消毒频次
对于人员流动频繁、病菌传播风险较高的重点区域,应增加消毒频 次,确保及时清除病菌。
针对性消毒
04
05
监督与检查
定期检查制度
每周一次定期检查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消毒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每月一次全面检查
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评估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
不定期抽查制度
随机抽查
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符合规范要求。
突击检查
在特殊时期或疫情高发期,进行突击检查,确保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培训内容
02
03
培训形式
包括消毒剂的选择、使用方法、 配制比例、消毒操作流程以及个 人防护措施等。
组织定期的内部培训或外部专业 培训,确保员工充分掌握消毒知 识。
健康监测制度
监测对象
包括员工、顾客和访客等,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符合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监测流程
制定定期的健康检查制度,如体温检测、症状观察等 ,以及必要的医学证明要求。
范围和适用性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车站、码头、机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馆、医院、学校 等公共场所。
适用性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工作,同样也适用于 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
02
消毒管理制度
日常消毒措施
制定消毒计划
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 、合理的消毒计划,包括消毒时间、频次、 使用药物及浓度等。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卫生安全,防止疾病传播,制定的一系列消毒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般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
1.制定消毒方案:根据公共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消毒方案,包括消毒频率、消毒方法、消毒剂的选择等。
2.消毒人员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培训,包括消毒原理、消毒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措施等,确保消毒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3.设备设施消毒:定期对公共场所的设备设施进行消毒,包括门把手、扶手、公共电话、电梯按钮等经常接触的区域和物品。
4.空气消毒:对空气进行消毒处理,可使用紫外线消毒灯、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消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
5.卫生间管理:对公共场所的卫生间进行定期消毒,重点清洁马桶、水龙头、洗手盆等设施,并配备消毒剂和卫生纸等物品。
6.定期检测:对公共场所进行定期检测,监测消毒工作的效果,并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消毒管理措施。
7.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引导大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8.应急处理:对突发事件或疫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及时采取消毒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的内容,具体制度的制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
学校通风消毒制度范文
学校通风消毒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学校的通风消毒工作能得到有效的实施,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学校的安全。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内所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消毒工作。
三、制度内容1. 通风要求:(1) 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公共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确保空气流通;(2) 严禁封闭空间中长时间停留,应定期开启窗户,保证新鲜空气流通;(3) 进出人员要保持合理的间隔,避免人员密集,保证通风效果。
2. 消毒要求:(1) 每个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员要定期对场所进行消毒,特别是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如洗手间、食堂等;(2) 消毒剂选择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消毒效果达标;(3) 每次消毒后要对消毒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和消毒剂的种类等;(4) 食堂的餐具、食品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卫生。
3. 人员培训:(1) 学校要定期组织通风消毒知识的培训,确保每位管理人员都掌握相关的消毒技巧和知识;(2) 每位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消防、卫生等相关培训,增强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四、制度责任1. 校领导:(1) 负责制定学校通风消毒制度,并监督执行;(2) 负责将通风消毒工作列入学校领导层会议的重要议程。
2. 相关部门负责人:(1) 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通风消毒工作的执行;(2) 定期检查和评估通风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3. 学校管理人员:(1) 负责制定具体的通风消毒计划,并组织实施;(2) 定期检查和记录通风消毒的情况,并报告上级相关部门。
4. 师生员工:(1) 遵守学校通风消毒制度的要求,积极配合相关工作;(2) 发现通风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
五、实施方式1. 学校领导要明确通风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中;2. 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制定具体的通风消毒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3. 学校管理人员要根据制度要求,制定通风消毒计划,并定期检查和记录工作情况;4. 师生员工要积极配合学校的通风消毒工作,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公共场所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消毒制度公共场所消毒制度是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有效防止新冠病毒在公共场所的传播,制定了以下消毒措施:一、空气消毒首选自然通风,使用集中空调系统时应保证有充足的新风输入。
机械排风每月清洗与消毒一次,可使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当发现疑似病例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可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剂超低容量喷雾消毒、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的消毒液喷雾消毒,密闭1小时后开窗通风。
可每天喷雾消毒2-3次。
二、表面消毒1.地面物体表面消毒。
公共场所地面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公共扶梯扶手、电梯按钮、水龙头、洗手池、便池等部位,可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 消毒液拖擦或喷洒,每天至少3次。
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
2.垃圾桶的消毒。
尽量使用带盖垃圾桶,每天对垃圾桶内外表面用有效溴或有效氯含量为500mg/L-1000mg/L消毒液擦拭或喷洒,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3.工作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因经常接触公用物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应勤用肥皂和自来水洗手,在饭前用75%乙醇或有效碘5000mg/L擦拭消毒1分钟~3分钟,并视情况增加每天消毒手的数次。
4.医药用品消毒。
体温计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去除残留消毒剂,保洁备用。
三、消毒注意事项1、稳定性差的消毒剂要求现用现配,如过氧乙酸、含氯或含溴消毒剂。
2、消毒工作由接受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消毒时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3、负责消毒人员应尽职敬业,每次消毒后做好消毒情况登记,包括用药情况、消毒时间、次数等。
公共场所日常消毒制度
公共场所日常消毒制度为了有效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共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消毒范围教学楼、综合楼、学生食堂、厕所等等公共场所。
二、消毒时间每学期开学前对教学楼、综合楼、学生食堂、厕所等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全面消毒一次;学期内每月对以上校内公共场所进行一次消毒,疫情发生期间为每周两次消毒(根据疫情情况增加消毒次数)。
三、通风要求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视具体情况安装通风设备并经常开窗通风,保证通风时间,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消毒方法按照消毒液配制比例,用专用喷雾器进行喷洒。
对楼内大厅(门厅)、楼道、楼梯间、厕所等场所内地面、墙壁进行喷洒消毒;对楼内公共部位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楼梯扶手等)进行消毒时,应按照先下后上、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或擦拭消毒。
五、消毒人员要求1.学校安排专人对校内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要求佩戴标志上岗。
2.消毒液配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配制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消毒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必要时用含75%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手部1分钟—3分钟。
六、做好消毒登记消毒工作由总务处安排部署,由专人具体实施。
消毒应建立消毒档案,做到记录详细明确, 包括消毒时间、地点、操作人员姓名、使用消毒剂名称等。
要责任到人,及时登记,不遗漏、不造假。
对上级部门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020年3月。
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
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措施,应用范围涉及到医院、学校、商场、酒店等各类公共场所。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清洁、通风、消毒等制度的重要性、标准及应该如何贯彻执行。
一、清洁的重要性清洁是人类卫生健康保障的第一道防线。
环境清洁不仅可以消除污染,还能预防疾病传播和人际关系冲突。
例如:在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每一个人都有使用公共场所的权利,但每一个人同时也有责任保持场所的清洁。
医院的医护人员、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酒店的员工都有义务保持他们所在的工作岗位的清洁。
保持公共场所的清洁,可以环境美观清新、温馨舒适、让人感到安心和舒适。
同时可以减少气味及噪音干扰。
清洁不仅仅是卫生保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维护人际健康和谐关系的有力手段。
二、清洁标准清洁的标准必须是一定的,不能道听途说。
环境清洁的标准应该是根据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制定的环境清洁标准。
各种场所有其标准,例如:医院要求从环境清洁消毒中能满足开展各项诊疗活动和手术需求,能够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扩散;而学校要求从环境清洁消毒中具有减少教室噪音和细菌及病毒的感染。
标准化的清洁程序可以使清洁更高效,将空杯子收拾到洗碗机、抽屉里将物品分类整理均符合清洁的标准;品质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流程,精心打扫,让每个看得出来的角落都干净整洁;效率上,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时间管理为何这样效率高,同时也知道团队配合可以让清洁时间更短。
三、通风的重要性通风是维护室内清洁和空气质量的第二道防线。
通风可以消除空气中的异味、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减少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防止室内通风不良造成的健康危害。
未良好通风的室内,容易积聚废气、热气、细菌、病毒造成的霉味等多种污染物,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
例如学校大教室、医院病房、酒店客房等地,通风必不可少。
四、消毒的重要性消毒是重要的第三道防线。
消毒主要解决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产生的感染问题。
在一些需要高度净化的场所,例如:手术室、实验室、特殊病房等,按照消毒程序进行处理,可以杀灭致病菌,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7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一、要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每天打扫,随脏随扫,每周五大扫除。
二、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春、夏、秋季常开窗,上午课室7:30—8:00开窗,中午活动室12:00—14:00开窗,卧室11:00—14:00开窗。
三、一人、一巾、一杯、一床,毛巾用后及时清洗,每日消毒,餐具餐餐清洗,保持无锈、无污迹,餐餐有专人消毒并记录。
四、教具、桌椅要保持清洁,每周彻底擦洗、每月消毒一次。
五、厕所要清洁通风,用后冲洗无异味,每天打扫,每周彻底清洗一次。
六、学生饭前、便后用肥皂、流动水洗手,每周剪指甲一次,周一检查。
七、学生床单要求每两周回家洗一次,被褥每学期拆洗一次,定期晒被子、褥子。
八、保证学生及时饮水,不限时限量,上午下午温开水,随时补充矿泉水。
九、保持室外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垃圾日清。
十、每周对室外、草坪、水沟、垃圾箱、教学用具消毒一次。
十一、妥善存放保管消毒剂、洗涤剂,避免学生误服。
十二、消毒由专人负责、记录、检查,做到责任到人。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二)1、应配备有专人负责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建立有清洗消毒记录资料档案。
2、营业面积超过____平米的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密闭消毒间;营业面积低于____平米的场所,应设有清洗消毒专区。
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分类存放,标志明显。
回收用后用品用具应专用回收容器存放。
3、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____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
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并按卫生要求保管。
4、公用杯具、毛巾、理发工具等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四冲洗五烘干(晾干)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洗消药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求。
5、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6、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化妆品、一次性卫生用品、其它用具用品必须符合有关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常用消毒液使用方法一、84消毒液1、一般物体表面→→____份“84消毒液”与____份“水”相溶合。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3)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1)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减少细菌和有害物质的传播,保障公众健康,适用于包括商场、办公楼、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2. 管理机构和责任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并派遣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工作。
负责人应当定期组织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 卫生保洁和消毒(1)日常清洁:清洁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周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洁和消毒,并将清洁记录妥善保存。
(2)定期清洁:定期进行彻底清洁,包括分离出水口、洗涤空调过滤网、冷凝器和零部件等。
(3)消毒:在人员密集场所,需要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消毒剂应当符合国家环保、安全标准,消毒记录应当妥善保存。
4. 空调水系统管理(1)水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水应当符合国家建筑水规定。
当发现水质存在问题时,应当及时采取对应的治理和控制措施。
(2)消毒:定期对空调水进行消毒,达到规定的指标要求。
(3)清洁:定期清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水箱和水管,删除霉菌、沉渣和有害物质,避免垃圾和杂物积聚。
5. 预防保养工作(1)设备预防保养:定期维护和清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故障发生。
(2)灰尘保护:对于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上方的灰尘进行及时清理,防止灰尘到达空调系统。
(3)压力测试:定期对压力进行测试,确保压力稳定和安全。
6. 垃圾处理和管理(1)垃圾清理:垃圾应该及时清理,不允许垃圾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附近积聚,以免影响系统运作。
(2)垃圾分类:垃圾应该分类清晰,尽可能分类清理、不混杂。
(3)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应按照国家相关的环保标准和规定处理,不允许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附近处理。
7. 检测与监测(1)空气质量检测:定期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空气品质进行检测监测,确保符合环保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3篇)
公共场所消毒管理制度范文(一)消毒范围共用部位:房屋底层总门、楼道、楼梯间等。
公共设施设备: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
(二)公共区域的消毒由学校安排专人进行定时、定点消毒和检查。
对进出人员使用频繁的部位,包括楼梯扶手、门把手、体育器材、共用厕所等经常进行擦洗和消毒。
(三)通风要求对房屋公共部位、公共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或增加通风设备,保证公共区域空气流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四)消毒方法门厅、楼梯、楼道、活动室、阅览室、体育器材等消毒:对地面、墙壁以及经常触摸的物体如门窗、门把手、开关、栏杆、柜台、桌椅、水龙头等表面每天湿性清洁,必要时可用____%—____%过氧乙酸溶液或含有效氯或有效溴250ml/l—50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喷雾或擦拭,作用时间不少于____分钟,然后用清水与干净的抹布擦去残留的消毒剂。
公共厕所(洗手池、卫生间)等消毒:卫生洁具每天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浸泡、擦拭____分钟。
(五)消毒人员要求:1、学校安排专人对消毒人员测量体温和卫生检查,佩戴标志上岗。
2、消毒剂溶液配制应在通风良好的场所进行,配制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橡胶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消毒液直接与皮肤、黏膜接触,一旦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3、消毒工作完毕后,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双手,必要时用含有效碘3000ml/l—5000ml/l的碘伏或____%乙醇溶液擦拭消毒手部____分钟—____分钟。
(六)消毒记录1、消毒工作由学校实施的,负责人要布置具体消毒工作安排,加强自检,做到消毒记录明确,责任到人,不遗漏,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
2、消毒工作由专业实施的,消毒应建立消毒档案,包括清洗时间、地址、操作消毒人员姓名、使用消毒剂名称及配制方法,做到自检记录。
并协同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对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向消毒人员提出整改意见。
(七)检查要求。
公共区域预防性消毒工作,加强指导、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考核管理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为切实预防学校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把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制度。
一、开窗通风制度
1.按照《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规定,教室、图书馆(阅览室)等学习场所每小时需要通风与换气。
根据季节和天气的不同,确定换气方式与次数,温暖天气宜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寒冷天气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
2.各班级由班主任做好教室门窗开关通气工作,并负责做好记录,每周政教处检查。
3.食堂、专用功能室、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指定专人负责开窗通风工作,并做好记录。
4.学校每天对各班教室、各专用教室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窗通风换气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做好记录,并纳入对年级、班级评比的内容。
二、消毒制度
1.学校应根据需要配备84消毒液、75%酒精等,配齐脸盆、水桶、抹布等工具。
2.学校要定期和不定期加强师生消毒知识、消毒器具使用与操作要点的培训,根据不同季节向学生宣传预防传染病相关知识。
3.发现一例传染或疑似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让其回家休息、治疗或直接送往医院。
病人所在教室用5%含氯消毒剂彻底对地面、桌面、门把手、以及手可以触摸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可采取紫外线照射对空气进行消毒。
4.学生及教师患传染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所在班级要进行彻底消毒。
如各种用具和用品都要用消毒水浸泡或擦洗,不耐湿物品要用
日光曝晒,加强室内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紫外线消毒。
患者待隔离期满痊愈后,经诊治医院开据疾病痊愈、解除隔离证明,在经校长同意后方可回校。
5.对患者(传染病)所在班级和与患者接触过的学生要进行检疫。
隔离和观察检疫期间学生不许串班,取消大型集会活动,检疫期满后方可解除隔离。
6.对原因不明的高热、咳嗽、腹泻的学生,在隔离室或卫生室内等待医院来接诊。
7.教师员工在家中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学校领,以便采取必要的隔离和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