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1月刊

改革与开放

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研究

青雪燕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摘要: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多个领域,它站在系统主体发展的角度上,强调系统内部的自身基础和造血功能,但并不排除外力的扶持和推动作用。我们都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对于自我发展能力内涵的把握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探究系统依靠自身发展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自我发展能力概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方面,涵盖了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等,同时,此概念在教育方面的运用也较多。因此,要对广义的自我发展能力概念做出界定,就必须对其在各领域的运用加以消化,提取出共性特征。

一、个人自我发展能力

(一)个人自我发展能力概述

对个人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中,认为通过劳动分工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人的专业化程度和熟练程度,从而在提升个人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劳动效率。

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也是有关个人能力的溯源之一。他把增加个人的能力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认为“可行能力”就是指一个人在追求有价值的个人目标时所具备的,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组合。透过森的研究可以发现,他认为可行能力是个人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并且强调依靠自食其力创造财富。因此,个人能力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是达到个人全面自由的过程[1]。在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窥见个人自我发展能力的影子。

国内学界对于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在早期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上。刘艳华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看作是一个过程,学生要将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自主归纳、吸收和升华,形成自主、自为、自律、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潜力能力[2];莫晨宇提出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是指以个人自身条件为基础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完全排除教师和社会的外力推动作用[3]。这一观点注重创新和独立思考,认为教师、社会等外部资源对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起辅助性作用,不能完全排除。我十分赞同,如何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利用好外部辅助性资源也是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沈茂英在论述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的问题时,认为自我发展能力是一个人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获取、利用社会资源,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4]。在这里,笔者也同时强调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内部动力和对外部资源的利用。

(二)个人自我发展能力特点

从学者对个人自我发展能力论述中,我们可以概括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自主性,包含自生性和主动性。自生性强调主体的作用,主要依靠内部动力促进个人的发展,而主动性则强调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拓展个人能力;二是过程性,即个人自我发展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三是不排除外部资源利用,要根据自身需要将外部资源适当为我所用,将外力转化为内力;四是内生性,即依靠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创新,使能力主体的结构得以升级和完善[5]。在这里是指通过自身各因素之间的协作配合,实现个人实质性的提升和发展。

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一)企业的自生能力

说到企业的自我发展,不得不提林毅夫教授和谭国富教授提出的“自生能力”,这是专门针对企业发展提出的概念。所谓自生能力,是指“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正常的经营管理,预期能够在自由、开放和竞争的市场中赚取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那么这个企业就是有自生能力的,否则,这个企业就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如果一个企业预期不能获取社会可接受的正常利润,那么就没有人愿意投资,这样的企业除非政府提供支持,否则就不会存在[6]。”林毅夫认为,在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条件下,如果能够通过管理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具备自生能力[7]。

(二)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对于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早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认为这里讲的企业活力就是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雏形。企业要具备活力,单单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远远不够,更多地还是来源于企业自身。所以这里强调企业要在服从国家计划和管理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利,使其生产经营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进取性,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同时还强调企业活力的源泉来自于企业内部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这强调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主体性特征。除此之外,在《林业企业经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一文中,课题组建构了林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层次结构图,自下而上包含了生产自然条件、劳动力素质、技术装备水平、产业结构等十项内容。并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国家的扶持政策、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等方面作为促进自我发展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这里的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包含多个方面,既包括外部的扶持又具备对内部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企业自身各要素的优化升级。

(三)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特点

从对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论述中,可提炼出如下的几个特点:一是自生性,即强调企业在没有外部扶持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没有外部扶持并不代表不利用外部资源与支持;二是内生性,强调企业要依靠知识和科技创新,对内部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促进自身结构优化升级,并且强调提高企业内部劳动者的素质,调动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对于外部的资源、政策等投入和扶持采取合理利用的态度。

三、区域自我发展能力

(一)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概述

对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在中央层面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大上“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后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是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这一号召突出了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意义。加之,2010年“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研究”这一课题出现在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课题指南中,自我发展能力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现阶段从区域视角出发成为研究自我发展能力的主要着力点,但对于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界定,现有的文献却存在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观点。

从区域的整体视角出发,鱼小强(2002)认为,自我发展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系统内部具备的凝聚、整合和产出能力。它强调经济发展的自身基础和造血功能,但并不排斥外部力量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反,它是外部力量发展作用的内在基础[8]。此观点同时强调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的结合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联结,丰富了自我发展能力的内涵。

针对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论述,罗晓梅(2007)认为西部自身发展力量的成长是西部大开发成功落实的决定性因素,她认为西部的自我发展能力是经济主体实践中的能动性生成、发育、发挥的过程。在这里,她主张把经济发展要素投入和发展环境建设同西部人自身的生存方式变革相结合起来,这就强调了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同时,明确主体以外的因素只能作为实现自我发展的辅助性因素。

针对民族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论述,徐君(2003)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自我发展能力的体现,认为其包括了经济能力、社会能力、生态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四方面内容[9]。我认为,是否可以将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简单地等同还有待商榷。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跳出了区域范围,站在一个宏观统筹的角度来思考地区的发展问题的。而自我发展能力则是身在地区内部,从主体的需求出发来考虑如何利用好各项资源促成自身发展。因此二者是有所区别的。

针对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论述,张文斌(2008)认为它是在没有政府或其他机构扶持,也不存在人为的干预和剥夺,制度政策环境既定的情况下,使农民收入稳定提高、企业获得社会平均利润、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10]。作者通过对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与农村发展阶段的关系探讨,得出了政府转移支付这一“输血式”因素对于农村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结论。

(二)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特点

对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需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外哺力相对应,强调区域发展的内生力量;其次,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并不排斥外部力量的支持与推动作用,它强调要在国家战略和国家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利用好外哺力的支持;第三,协同性特征,既强调各要素的聚集、整合、合理流动与协同能力,又强调自然禀赋、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同时还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平衡组合与发展;第四,引入制度要素,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培育自我发展能力是侧重点;第五,持续性特征,自我发展能力是一种长久发展的能力,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四、自我发展能力的共性特征及概念

(一)自我发展能力的共性特征

根据以上对各个领域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特征的比较和研究,可以概括出广义的自我发展能力所具备以下特征:

自生性,强调能力主体的作用,主体在没有外部力量推动和扶持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持续性,包含两方面,既意味着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过程,同时也意味着能力主体的存在是持久的[11];

内生性,即能力主体依靠知识和科技进步促成系统要素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自身实质性的提升与发展;

协同性,即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以及各方面内容的联系与协同;

另外,自我发展能力在强调自身基础和造血功能的同时,不排斥外部力量的推动作用。不过在这里,更多地要强调外部支持如何利用的问题;

(二)自我发展能力的概念界定

自我发展能力是相较于系统发展主要依靠“输血”的方式提出的概念,强调系统依靠自己的力量促进自身发展,实现“造血”,通俗地讲就是“自力更生”。它是由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要素与外部要素之间,通过优化结构、相互协作、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能够促进系统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性动力。其服务的主体和客体都是系统自身,在强调系统自身基础和造血功能的同时,并不排除外部力量的推动作用,并且如何根据系统自身的需要和具体情况使外部的扶持达到最优效益也是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5]朱凯、姚驿虹.自我发展能力理论的规范性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4.

[2]刘艳华.锁定“自我发展能力”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J].北京教育(成功就业版),2007(12):13.

[3]莫晨宇.浅析高职教学中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91.

[4]沈茂英.试论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6(10):2260.

[6]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与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 2002(2):1-5.

[7]林毅夫.自生能力、经济转型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2(12):16.

[8]鱼小强.对增强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思考[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3):11.

[9]徐君.四川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建设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6):41.

[10]张文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与新农村建设研究——

—以浙江余姚为例[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

[11]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罗晓梅、何关银、陈纯柱.从生存方式变革看待发展——

—西部生存方式变革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M].重庆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中资源型城市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SA065。

作者简介:青雪燕(1988—),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

科学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