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李商隐唐诗鉴赏
幼儿唐诗《乐游原》原文译文鉴赏
幼儿唐诗《乐游原》原文|译文|鉴赏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乐游原》就是李商隐官场失意之时游玩乐游原所作。
下面来学习一下吧!幼儿唐诗《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及注释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乐游原诗意解释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原文、译文如下: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乐游原诗意:《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作,表达了他对黄昏时光和自然风景的赞美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
诗中描述了作者在黄昏时驾车登上乐游原,感受到夕阳的美好,但同时也意识到离黄昏已经很近了。
这首诗意蕴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
首先,诗中的乐游原是一个真实的地方,它位于唐代长安城南,是一个地势最高的地方,登上它可以远望长安城。
作者选择在黄昏时刻登上乐游原,可能是因为他在这个时刻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折射出他内心的忧郁和不安。
其次,诗中的夕阳被描绘为无限美好,给人以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这可能与黄昏时光的特殊色彩和氛围有关,夕阳余晖的金色光辉将整个世界染上了一层美丽的色彩。
作者通过描绘夕阳来表达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之情。
诗中的最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通过近似的语义反差,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忧虑和感慨。
夕阳的美好只是暗示着黄昏即将到来,暗喻了人生的短暂和逝去的时光,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不满。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李商隐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创作不仅在体裁和艺术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来的文学、文化和社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李商隐的《乐游原》这首诗,为读者呈现它的特点和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清溪流过青泥上,中间泉水隔帘纱。
手过菱花不沾手,口向莲叶不沾牙。
在这首诗中,李商隐以乐游原为背景,以清溪、泉水、菱花和莲叶为描绘对象,展现了他对生命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受。
全诗从自然界中提炼出四个具象的元素作为“主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也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诗题——《乐游原》。
乐游原位于湖南益阳城南的瑶山,是古代著名风景区之一。
且不说李商隐受到乐游原瑰丽景色的启发,光是题目上“乐”和“游”两个字,就展示出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与人生追求。
所谓“乐”,即快乐、享受、幸福,李商隐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的美好追寻。
所谓“游”,即游览、旅游、漫游,这里既有出游玩乐的意味,也隐含了对生命仅有的限制——时间的考虑。
融合在一起,乐游原便成了一个美好处所的概念,在李商隐心灵世界中占据着特殊的一席之地。
在诗的第一句中,诗人运用清溪流过的场景,以青泥为背景,以流水为主题,将清流所达到的消融之美描述得入木三分,溪流如一条青龙蜿蜒着穿越了青泥,荡漾在阳光下,形成了宜人的视觉效果。
这种自然中的描绘给人带来了舒心的感觉,也同时连线起了诗人的理念和背景。
接下来的两句:“中间泉水隔帘纱。
手过菱花不沾手。
”描写了清水中水的清冽和泉眼的玲珑美貌。
水下幽雅的情景仿佛被一层栏杆所隔离,帷幔之下,似乎深藏着一种莫名的美好。
第三句“手过菱花不沾手”,描述了菱花在清水中令人爱恋的状态,这种自然之美本身所蕴含的光辉,让我们惊叹于它的真实自然、自然的真实。
“口向莲叶不沾牙。
”是这首诗最后一句,诗人从清溪、泉眼、菱花到井盖,描绘出了一幅自然世界的美丽图景。
乐游原与人之间的联系,极简又有力,让人感到自然世界,与自己的内心相互融合,流动着清晰的思维。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语言凄婉动人,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描写了诗人于秋日夜晚登临乐游原的所感,表达了客居思乡之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精选5篇),希望大家喜欢。
李商隐《登乐游原》翻译赏析篇1《登乐游原》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前言】《登乐游原》是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既有感叹诗人身世之感,亦有时事之叹,令人无限惋惜、无限感慨。
【注释】乐游原:又名乐游苑,在长安东南,地势较高,登原可以眺望长安城,汉宣帝曾在此修乐游庙。
《长安志》:"升平坊东北隅,汉乐游庙。
"注云:"汉宣帝所立,因乐游苑为名。
在曲江北面高原上,余址尚有。
……其地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
京城之内,俯视指掌。
向晚:傍晚。
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只是:只可惜,但是。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诗中写傍晚心情不舒畅,驱车郊游,去乐游原解闷时的感受。
前两句写傍晚登乐游原的原因与目的。
原来在傍晚感到心情烦闷,于是产生去长安著名的游乐区散散心解解闷的动机,终于乘车去了。
下联紧承上联,这后两句就是写到了乐游原后的所见所感。
因为是“向晚”去的,所以看到的自然是晚景。
“夕阳”与开头的“向晚”呼应,“无限好”是对乐游原晚景的赞叹,辽阔的原野、金色的夕照、缤纷的晚霞,西望长安,在夕照中,晚岚缭绕,朦胧缥纱,犹如海市蜃楼,奇幻可爱,令人陶醉。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佳作。
此诗在内容上赞美了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现了诗人的感受。
同时,透过唐帝国的繁荣,诗人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感叹美好事物的消逝沉落。
首先,从诗歌的文字表面来看,《乐游原》描述了诗人登上乐游原,远眺夕阳美景,金光灿烂,无限美好。
然而,诗人也感叹,“只是近黄昏”,美好时光短暂,暗示着夕阳西下,象征着唐帝国的繁荣即将衰落。
李商隐以乐游原作为背景,寓情于景,将个人的感受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
他透过夕阳的象征,表达出对唐帝国繁荣即将过去的忧虑。
这种忧虑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基于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但其中却蕴含着深深的感慨和无奈。
此外,《乐游原》也是一首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作。
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生命伟大的思考。
诗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不仅是对夕阳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无常的叹息。
这种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在艺术表现上,李商隐的《乐游原》具有独特的魅力。
他运用自然景色作为象征,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景物之中,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同时,他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乐游原》是李商隐的一首重要作品,它不仅表达了
诗人对唐帝国繁荣的忧虑和对生命伟大的思考,也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普遍的意义,是唐代诗歌中的瑰宝。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精选5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篇一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乐游原》原文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乐游原》注释1.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
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
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2.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3.意:感到4.不适:不悦,不快。
5.近:快要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篇二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作品介绍《乐游原》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40卷第106首。
原文乐游原作者:唐·李商隐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16篇
2023年最新的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16篇李商隐《乐游原》古诗赏析(1)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唐诗赏析-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身处的晚唐,总有一种极致奢华过后的颓废感,故而此诗理解为李商隐对唐帝国的感叹。
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乐游原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大意】傍晚感到不舒适,驱车登上乐游原。
夕阳余辉无限好,可惜只是近黄昏。
【赏析】李商隐共写三首《乐游原》诗,一首五言律诗,一首七言绝句,一首五言绝句。
这三首诗,在清人冯浩的《玉溪生诗详注》里都是属于写作年代不详的不编年诗。
在这三首诗中,这首五言绝句写得最好,是千古流传的名篇。
但是,对于它的主旨所在,历来众说纷纭。
冯浩认为,《乐游原》七绝“与五绝同慨”。
即是说李商隐这两首诗的主旨是相同的。
李商隐《乐游原》七绝诗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可以清晰地看到,此诗是写秋天的景色。
据《长安志》记载,乐游原居于京城最高处,四望宽敞,京城之内,可以俯视指掌。
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长安士女都登临乐游原玩赏。
李商隐这首七绝写他登临乐游原,举目所见,原上树木丛生,远处天空出现一道彩虹,又被高大的树木隔断,只能看见一半。
鸣蝉四起,西风阵阵,颇有一些凉意。
一轮红日,滚滚西沉,快要落山了。
羲和,是神话中为太阳赶车的神。
虞泉,指黄昏。
此诗最后两句是说,羲和驾驭着太阳奔跑,一直到黄昏才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调转头向东方升起。
表达了诗人对夕阳余辉的留恋之意,写得颇有情趣,想象力也很丰富。
显然,对
夕阳余辉的留恋,正是这首七绝诗的主旨所在。
本文来源网络搜索,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及翻译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乐游原》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登乐游原》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登乐游原》古诗原文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古诗注释①乐游原:建于汉宣帝时的一处庙苑,即乐游苑,因地势高敞,又称乐游原。
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当时长安京城最高处,登临可览全城,为汉唐时一旅游胜地。
②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古诗百科③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登乐游原》古诗翻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
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登乐游原》古诗赏析【赏析一】这首诗大概写于晚年,字句通俗易懂:天光向晚,心里有些不舒服,驱车登上古老的乐游原。
夕阳无限美好,只是已临近黄昏。
但浅白的语句,却能诱发人们丰富的想象:站在高高的乐游原上,极目远眺,夕阳西下,晚霞似锦,绚丽的霞光静静地染红了天空大地,万物笼罩于淡淡的蔷薇色中,云蒸霞蔚。
这一刻如此辉煌、如此壮丽、如此灿烂,也如此短暂,黄昏已悄悄临近,一切光彩将要归于黯淡。
也许诗人仅仅是如实地写出眼前之景,但后人却众说纷纭:有说表现诗人热爱阳光、向往光明;有说象征唐王朝行将衰亡,表现对唐王朝腐朽没落的悲愤;有说“只是”没有转折意味,这首诗是赞美临近黄昏的夕阳最美丽…… “向往光明”、“预言一个朝代的没落”是现代人的观念,强加给古人是牵强附会; “只是”有没有转折意味有什么关系呢,毕竟美好的夕阳临近黄昏会很快消失是客观的自然规律。
诗人以平白浅近的语言,能唤起读者的诸多想象,本身就是诗作的魅力。
不管诗人是有心还是无心,我们读此诗时确实能感受到好景不长久的遗憾。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自然的寻常之景,诗人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间的感受,并巧妙地表现出来,文字那么浅显,况味又那么悠长,有对自然的热爱,有对生命的无限依恋,有人生暮年,对岁月流逝的无可奈何……短短的诗句,浓缩了沉甸甸的人生沧桑,闪耀着丰厚的生命内蕴与语言张力。
乐游原 (李商隐)原文及赏析
乐游原 (李商隐)原文及赏析乐游原(李商隐)乐游原,尽西风,吹落玉筝一梦中。
秋鸿过尽留人处,微霜下,蘋花向水立。
月出皎兮喜皎兮,佳吟随兮,应酬难舍;千里重阳才可共,斯人已(云霄)。
【赏析】《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以优美的辞章和明了的意境,表现了秋天的景色和人生的离别。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乐游原,尽西风”,直接点明了景色的背景和气息。
诗人以“乐游原”作为描写的起点,发出了好像沐浴在西风中的感觉。
接着,“吹落玉筝一梦中”,以音乐的方式勾勒出一种梦幻的景象。
这里的“玉筝”不仅是乐器,更喻指美妙而短暂的感情。
接下来的两句“秋鸿过尽留人处,微霜下,蘋花向水立”是乐游原的具体描写。
秋天的景色中的“秋鸿”和“微霜”,使人联想到季节的变迁和物事的离别。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突然出现“蘋花向水立”,不仅衬托出诗句中的孤寂之感,也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末句“月出皎兮喜皎兮,佳吟随兮,应酬难舍;千里重阳才可共,斯人已(云霄)。
”则通过描写月亮、佳音和离别的情感使整首诗达到高潮。
月亮的皎洁不仅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展示了作为人类共享的宇宙之美。
而“佳吟随”,则暗示着诗人追寻美好的自己,并愉悦于此。
然而,与这份美好的愉悦相伴而来的却是人与人之间的难舍离别。
“千里重阳才可共,斯人已(云霄)”一句,则以思念之情和离别之痛表达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无奈之感。
整首诗以“乐游原”的景致作为初始,通过对秋天景色、音乐和离别的描写,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
通过描写自然景致和人情感的结合,更加凸显了李商隐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使景色与人情感相互映衬,展现出了现实的无奈和人性的美好。
【结束语】《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佳作,通过对秋天景色和人情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触动着读者的心灵,展示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乐游原古诗赏析(详细版)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文解释】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李商隐的诗善于用典,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很多人认为这首绝句是诗人自伤年老之作,而这首诗应该是一首感世昔时之作,表现的应该是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向晚意不适,”诗人开门见山交代了登临乐游原的原因,那是因为天将傍晚的时候,心情有些不痛快。
“意”,心里,心情;“不适”,不悦,不痛快的意思,心情有些抑郁。
“驱车登古原。
”心里不痛快,于是产生了到郊外走走,散散心,解解心中的不快的想法,诗人驾着车,来到了城南的乐游原。
诗人到乐游原究竟想干什么呢?无非是想要看看夕阳下的风景,排解排解心中的不快。
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不是窝在家里喝闷酒,写那些伤感的诗,而是走出家门,走出喧嚣的长安城,驾车登上郊外高高的乐游原,积极地去寻找快乐,排解心中的郁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上乐游原的所见所感,即景生情,与首句的“意不适”相照应。
意思是说:晚景之所以如此美好,就是因为他正是在黄昏这个时候。
只有黄昏这个时候,才会有这般无限美好的夕阳。
以往人们把这两句诗理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比喻人到晚年,亦难长久”,当是不确切的。
李商隐一生只活了四十六岁,并没有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经历和苦楚,再者说,诗人原本是“意不适”才“登古原”,不可能是专门为了寻找那种感伤、无奈、和叹息吧。
另外,把诗词中的“只是”理解为今天的“但是”、“可是”等转折之类的词语也有失对古典诗词的正确理解。
从诗人的政治经历和追求,到他的另一首同题诗:“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乐游原诗歌鉴赏
乐游原诗歌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李商隐《乐游原》的意思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的意思及赏析李商隐《乐游原》的意思及赏析乐游原1李商隐向晚意不适2,驱车登古原。
夕一陽一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乐游原:在长安城南。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2不适:不悦,不快。
无限:非常,表示程度深。
傍晚时心中有些不快,于是坐上马车,到乐游原散心。
从乐游原上望见将要落山的太一陽一,美丽动人,只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这美景就要消散了。
【惋惜之美】乐游原是古时候位于长安的一个景点,它地势高一耸、场景开阔,可以俯视整个长安城。
这里离南面的曲一江一芙蓉园和西南的大雁塔相距不远,相映成趣、景色宜人。
李商隐因为心情不愉快,就驱车登古原,在这里看见了夕一陽一西下的美景。
可以想象,映照在夕一陽一中的整个京都、大雁塔,该是多么的美丽。
这种美丽很快就要消失了,怎能不令人遗憾呢?真是“夕一陽一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描写乐游原的诗句有很多,李商隐在这里只用一句“夕一陽一无限好”笼统带过。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其他人的诗句:杜甫形容“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唐彦谦形容“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李频写春天的乐游原“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而“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则是秋天的乐游原。
你觉得哪一句更能吸引你去游玩呢?为什么?【启示】由于岳父王茂之参与“牛李一党一争”,李商隐也陷入纠纷中,在官一场失意,心情郁闷,于是借着惋惜黄昏的机会,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无奈。
光一陰一易逝,青春难再,就像夕一陽一落日中的美景一样,瞬间即逝。
李商隐做这首诗来铭记这一刻美景,我们用什么来铭记自己的青春的美好呢?。
乐游原 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
乐游原小学生必背诗词释义及赏析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字词释义:①乐游原:地名,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东南,是唐朝时的登览胜地。
②向:接近,将近。
诗词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写傍晚时分诗人登乐游原遥望夕阳而触发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无限伤感情绪。
诗的第一、二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临近傍晚时分,心情不好,(于是)驾着车登上乐游原。
“向晚”点明时间为临近天黑,“意不适”,指心情不高兴,点明登古原的原因、诗的第三,四句写诗人登古原所见到的景色及生发的感慨:夕阳的余晖金光灿烂,无限美好,只不过已经接近黄昏。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的热烈赞美,而“只是”两个字,笔锋一转,将感情转入深深的哀伤之中,是诗人因无力挽留美好事物而发出的深长慨叹,也是诗人对时代没落、家国沉沦、身世迟暮的无奈。
这两句诗因其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而成为千古名句,有人理解为美好的事物总是会衰败,也有人理解为美好的事物稍纵即逝,所以要珍惜时光,努力奋进。
知识链接:
登乐游原
[唐]杜牧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这首《登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杜牧所作,诗歌寓情于景、借古抒情体现了诗人对物是人非、夕盛今衰的感慨,以及对执政者的劝勉。
全诗写到天空广阔无边,鸟儿消失在天际,古时候的遗迹消失在这荒废的乐游原里。
看着汉代建立的功业,那五陵原上的每棵树木都在萧瑟的秋风中。
李商隐的《乐游原 登乐游原》诗词赏析
李商隐的《乐游原登乐游原》诗词赏析《乐游原/登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赏析】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由于其地势偏高,便成为文人墨客登高抒怀的去处。
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乐游原所作。
此诗语言浅白,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两句,交代登乐游原的时间和原因。
傍晚时分,作者因为心绪不佳便驾着车外出眺望风景。
自古,骚人墨客登高多发感慨,或悲叹平生遭际,或发泄内心苦闷,陈子昂一登幽州台便发出“念天地之悠悠”的慨叹,大诗人杜甫登高时便感慨“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李商隐这次登高并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不适”情怀。
果然,作者看到了极其壮丽的夕阳景观,他的忧愁瞬间也一扫而空,他沉浸在“夕阳无限好”的满足之中。
你看,那无边无际、灿烂辉煌的夕阳,把全世界都染成了金黄色,多么壮丽奇伟的美景。
作者形容眼前美景时,只用了一个最简单的“好”字,质朴中见真淳。
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你想象中的情景有多美,这黄昏的景色就有多美。
末两句一般解为: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
“只是”是“只不过”、“只可惜”之意,语意上是一个转折,由眼前美景而转到内心的哀伤之中。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种哀伤,一则因为无力挽留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可惜;一则是因为诗人想到了国家的各种社会危机,而对时代发出了感慨。
也有人认为“只是”是“就是”、“正是”之意。
因而末两句所表达的不是惋惜之情,而是对生活的执着热爱,是对理想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
总而言之,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是博大而精深的。
它被人们借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产生了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乐游原》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商隐《乐游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夕阳”一句,向来被认为是诗人对繁盛的唐帝国即将衰落之感叹。
大唐王朝繁盛一时,可如今就如同这夕阳般西下,好景不长。
故而这句诗长久以来是这样翻译的:“夕阳无限的美好啊!但是已经快要落下了。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作】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西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阙、乐游苑,亦名乐游原、鸿固原,是一个游览胜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市南八里,居城中最高处。
在原上望长安城内了若指掌。
据《长安志》记载:“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京城最高处,汉唐时每当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袚禊(音fúxì,求神拜佛)。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爱惜光景的意思,和首句的“不适”相应。
诗人还有同题七言绝句一首,后二句写道:“義和自珍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也是对时不再来的感叹。
只是,做“正是”、“只有”解。
【古诗今译】傍晚十分,觉得心情不大痛快,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去看看夕阳,散散心。
多么美好的夕阳啊!只有接近黄昏的时候才能看到。
【赏析】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谿”的),晚唐诗人。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
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聘为幕僚。
开成二年(837),由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举进士。
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入经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以女妻之。
其时因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令狐楚的党羽认为李商隐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
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抑李商隐。
因此,李商隐虽对政治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
李商隐从不攀附于某一党派,先后曾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
最后客死于荥阳(今属河南)。
李商隐的诗善于用典,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很多人认为这首绝句是诗人自伤年老之作,而笔者认为这首诗应该是一首感世昔时之作,表现的应该是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乐游原》诗人李商隐描写天色黄昏的诗词鉴赏
《乐游原》诗人李商隐描写天色黄昏的诗词鉴赏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所以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首关于唐代李商隐书写的古诗鉴赏吧。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唐代: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译文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乐游原 / 登乐游原】人物背景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乐游原 / 登乐游原】赏析在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李商隐《乐游原》古诗鉴赏
作品介绍
原文
乐游原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注释
①乐游原:在长安东南。
②羲和:日御。
《淮南子·天文》:“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
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
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
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
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
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游原》李商隐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乐游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表达自己的感受。
前两句点出登原游览的原因:由于黄昏日暮心情不适,便驱车登上古原;后两句极力赞叹晚景之美:在夕阳余晖照耀下,涂抹上一层金色的世界。
后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其意蕴非常丰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
【原文】
乐游原⑴
向晚意不适⑵,驱车登古原⑶。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⑷。
【注释】
⑴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
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
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
《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
起乐游苑”。
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
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
⑵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⑶古原:指乐游原。
⑷近:快要。
【白话译文】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创作背景】
乐游原是唐代游览胜地,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
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
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程梦星《李义山诗集笺注》:“此诗当作于会昌四(844)、五年间,时义山去河阳退居太原,往来京师,过乐游原而作是诗,盖为武宗忧也。
武宗英敏特达,略似汉宣,其任德裕为相,克泽潞,取太原,在唐季世可谓有为,故曰‘夕阳无限好’也。
而内宠王才人,外筑望仙台,封道士刘玄静为学士,用其术以致身病不复自惜。
识者知其不永,故义山忧之,以为‘近黄昏'也。
”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
当诗人为排遣“意不适”的情怀而登上乐游原时,看到了一轮辉煌灿烂的黄昏斜阳,于是发乎感慨。
此诗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
“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
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于是登上古原,即乐游原。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
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
李商隐这次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
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
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
“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
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
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
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
这两句是深含哲理的千古名言,蕴涵了这样一个意旨:景致之所以如此妖娆,正是因为在接近黄昏之时才显得无限美好。
这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十分深刻,有人认为夕阳是嗟老伤穷、残光末路之感叹;也有人认为此为诗人热爱生命、执着人间而心光不灭,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其实这里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
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两句诗所蕴含的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并且借用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引申、升华甚至反其意而为之,变消极为积极,化腐朽为神奇,产生全新的意义。
因此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是李诗中少有的,因此也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介绍】
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溪)生、樊南生。
汉族,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成就很高。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著有《李义山诗集》。
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