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案)授课对象:高一学科:音乐课时:一课时授课人:苏晓辉指导教师:杨道芳一、教学目标: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
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1、重点:感受、体验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内涵及情感。
2、难点:归纳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
三、教学用具:播放器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交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
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一)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
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
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教案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教案
第一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第二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第三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第四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五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六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七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钢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八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11音计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九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课
授课班级啊:12音表音计钢条 11音计钢调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一课
授课班级:12音表音计钢条 11音计钢条
第十二节课
第十三节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四节课
中国传统音乐第十五节课
第十六节课
第十七节课
中国传统音乐欣赏
第十八节
12音表音计钢条 11音计钢条
本节课考核之前学过的所有音乐性格的民歌,考试以抽签的形式为主,以曲目的完整度作为考试的几个分数档,音乐的处理及音色、情绪、风格表现,另外加分。
大学民族民间音乐欣赏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学民族民间音乐欣赏2. 授课年级:2021级3. 授课班级:音乐学专业4. 授课教师:张老师5. 计划学时:2课时(90分钟)6.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和分类;(2)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欣赏方法;(3)增强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民族民间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段音乐属于哪个民族?它的特点是什么?2. 民族民间音乐基本特点讲解(15分钟)介绍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以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3. 民族民间音乐分类介绍(20分钟)讲解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包括民歌、民间器乐、民间歌舞等,并以典型作品进行展示。
4. 欣赏方法讲解(15分钟)介绍民族民间音乐的欣赏方法,包括倾听、分析、比较等,并结合实际作品进行演示。
5. 作品欣赏与分析(20分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收集一种民族民间音乐,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音乐片段,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力;2. 结合图表、图片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4. 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课堂活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3. 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
3、小调
小调通常是指人们在劳动的闲暇或民间娱乐、风俗节庆 等日常生活中的场合演唱的民歌 ,常由一个或几个人演唱, 有时有乐器伴奏。某些小调往往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和演唱, 在艺术表现上得到了更多的提炼。它较少受地域的限制,且 内容广泛,涉及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广大劳动人 民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小调的特点: 旋律优美流畅 表达含蓄委婉 多用借寓来表达 表现力较强
学唱歌曲
沂蒙山小调
云南民歌《小河淌水》原为云南 大理弥渡山歌,质朴自然,富于 想象。全曲以从容舒展、自由的 节奏和回环起伏、清新优美的旋 律,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 深远意境: 银色的月光下,周围 一片宁静,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时 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聪慧美丽的 阿妹,见景生情,望月抒怀,把 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 的旋律中。柔婉的歌声,深厚的 情意,随着小河的流水,飘向阿 哥居住的地方。其曲节奏自由悠 长,其旋律缠绵飘逸,具有优美 精致、清新流畅的风格特点,倾 诉了豁达深挚、纯洁明快的感情, 不愧是“东方的小夜曲”。
特点:
节奏自由 音调高亢嘹亮 舒展悠长 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
欣赏《放马山歌》
正月放马乌噜噜的正月呢正 哟,赶起马来登路呢程,哟 哦登路呢程. 大马赶在乌噜噜的山头上哟, 小马赶在呢随后呢跟伊哟随 后呢跟. 二月放马乌噜噜的百草呢发 呀,小马吃草深山里跑,哟 哦深山里跑. 马无青草乌噜噜的不会胖哟, 草无露水呢不会呢发哟哦不 会呢发.
民族弹拨乐器 ——琵琶
公元五世纪后,由兄弟民族 地区传来了一种曲项琵琶。 后将阮咸琵琶、秦琵琶的音 位排列方法与曲项琵琶融合 在一起,成为现在的琵琶。 可独奏,有可参与乐队合奏。 它的高音区清脆、坚实,中 音区音色柔和、明亮,低音 区音色浑厚、低沉。即可以 演奏和弦,又可以演奏旋律。
音乐长城脚下欣赏教案
音乐长城脚下欣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四章《民族音乐巡礼》第三节《长城脚下》。
详细内容包括对中国民间音乐的介绍,重点分析《长城谣》这首作品,通过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学习其音乐特点,进而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长城谣》,使学生掌握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培养其音乐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长城谣》的音乐特点,理解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去感受、理解民族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钢琴、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城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学生学习《长城谣》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0分钟)(1)介绍中国民间音乐的基本特点。
(2)播放《长城谣》,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长城谣》的旋律、节奏、和声等特点。
(2)讲解音乐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长城谣》的音乐特点,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5.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合唱《长城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拓展延伸:介绍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长城脚下——音乐鉴赏》2. 内容:(1)中国民间音乐特点(2)长城谣音乐分析(3)音乐与历史、文化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长城谣》的音乐特点。
(2)谈谈你对音乐与历史、文化关系的理解。
2. 答案:(1)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丰富。
(2)音乐是历史的载体,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音乐角度鉴赏《长城谣》,使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基本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音乐教案初中民歌
课时:1课时
年级:初中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欣赏和学唱民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
1. 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2. 欣赏和学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引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哪些民歌?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民歌(15分钟)
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茉莉花》,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民歌的特点。
三、学唱民歌(20分钟)
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茉莉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表达对民歌的喜爱。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民歌的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结协作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是人音版音乐课程的一年级上册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中国传统民歌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学唱并表演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中国民歌,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中国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学唱并表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让学生了解民歌的魅力。
3. 示范:教师示范演唱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让学生感受民歌的独特韵味。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学民歌的特点、风格及地域差异。
5. 实践:学生分组演唱所学民歌,教师进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及重视。
7. 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供学生课后学习与欣赏。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对民歌知识的掌握和演唱技能的提升。
教师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准备1. 民歌教材和乐谱。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民歌。
3. 教学多媒体资料,如民歌视频、图片等。
4. 课堂活动所需的分组道具和乐器。
八、教学设计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耳熟能详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中国民歌欣赏》一文,了解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
2、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通过学习和欣赏多种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播放一段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课堂讲解:介绍中国民歌的起源、形式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觉分析。
3、音乐欣赏:通过播放不同类型的中国民歌,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特色,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4、互动讨论:在欣赏完一首民歌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歌词、旋律、语言等方面分析歌曲的内涵和文化特点。
5、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唱歌、打节奏等方法,巩固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听觉分析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民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中国民歌的起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类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时期。
中国歌谣传统始于口头文学,包括无数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生活经验和智慧,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性。
2、中国民歌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中国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从最初的歌谣变成了各种类型的民间歌曲、小调、诗歌歌曲、民间舞蹈和音乐戏曲等。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不同的音乐形式、歌唱方式和文化特征。
第二节: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和演唱技巧1、中国民歌的形式特征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往往是由一段简单的旋律、朴素的歌词和传统的乐器伴奏组成。
在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中,可以看到一些共同的形式特征,如简单明了的旋律结构、抑扬顿挫的节奏和丰富多样的歌唱技巧。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
传统音乐赏析课教案初中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种类、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民乐、古典乐、曲艺、戏曲等。
2. 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欣赏和分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传统音乐赏析。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传统音乐?它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包括民乐、古典乐、曲艺、戏曲等。
2.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 讲解传统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等。
三、作品欣赏(20分钟)1. 播放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赛马》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作品,让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知识。
2. 强调传统音乐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让学生深入了解一种中国传统音乐形式,如京剧、昆曲等,了解其历史背景、表演特点和代表剧目。
2. 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传统音乐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堂讲解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作品欣赏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的欣赏、演唱与感悟 高中音乐教案
民族音乐作品《茉莉花》的欣赏、演唱与感悟一、教学设计理念: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
通过发声训练和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在美的音乐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二、教学内容分析:《茉莉花》是我国民歌花海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
其中,广为流传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民歌《茉莉花》的代表,且走出国门并深受国外友人喜爱。
本课以“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不同演唱风格的《茉莉花》,并通过歌唱实践,加深学生对《茉莉花》及民歌特点的认识,从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艺术高中二年级学生。
高二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在自己擅长或者喜欢的基础上选择“歌唱”模块的学习,多数学生是具有基本的歌唱能力的,但是他们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经验不够丰富。
另外,大部分学生已渡过变声期,但是歌唱中还需注意保护声带,正确发声。
四、教学目标:1.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同名歌曲《茉莉花》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2.通过对江苏民歌《茉莉花》背景知识的学习了解《茉莉花》在中外舞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和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用连贯、流畅、圆润的声音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做到声部和谐、均衡。
五、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茉莉花》,感受民族音乐的美,并了解作品的相关文化知识。
六、教学难点: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八、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歌唱的站姿、歌唱的呼吸和一些基本的练声方法,那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它是哪一首民族音乐作品呢?请大家先来听一段音乐。
(播放《茉莉花》的音乐)师:同学们,刚刚播放的音乐,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生:茉莉花师:是的,《茉莉花》是流行于我国各地的一首民间小调,许多省份都有同名的《茉莉花》,各种各样,色彩纷呈。
初中音乐课民歌欣赏教案
初中音乐课民歌欣赏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了解民歌的特点和风格,感受民歌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民歌的概念和特点。
2. 民歌的体裁和分类。
3. 民歌的欣赏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民歌的产生和流传。
2. 民歌的演唱形式和技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音响设备。
2. 歌曲欣赏磁带或CD。
3. 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如《茉莉花》。
2. 学生听后发表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民歌?民歌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民歌的概念和特点,如口头创作、口头流传、集体加工等。
2. 教师讲解民歌的体裁和分类,如号子、山歌、小调等。
3.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和风格。
三、民歌欣赏(15分钟)1. 教师播放一首民歌,如《康定情歌》。
2. 学生欣赏并发表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探讨民歌的演唱技巧。
四、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学生通过讨论、研究,总结出所选民歌的特点和风格。
3. 各组向全班展示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歌的重要性和价值。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和传播民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3. 教师提出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如搜集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了解了民歌的特点和风格,培养了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
《春节序曲》音乐教案《春节序曲》音乐教案篇一: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教学设计音乐欣赏课《春节序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喜欢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乐于主动了解中外民俗风情,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不同的节奏、节拍、速度、力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作用。
熟悉主题旋律。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序曲的类别。
能听出并演唱乐句的对答,即兴创编歌词进行对答活动。
.教学重难点1.听出并演唱乐句的对答,即兴创编歌词进行对答活动。
. 2.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及节奏、拍子、速度、力度的变化,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教具准备:收录机CD碟片及播放器钢琴图片带红(或绿)绸的腰鼓棒等.《春节序曲》音乐教案篇二:春节序曲教学设计课例:《春节序曲》罗湖外语学校代丽萍教材分析:《春节序曲》是广东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走进音乐世界》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首管弦乐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李换之所作《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
作者以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春节”为题,满怀激情地反映当年在延安过春节的深切感受,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教学构想:音乐审美体验是新《音乐课程标准》的核心。
听,又是音乐审美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
在设计本课时,我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手段上我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前辈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主动、自信地参与表演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辩听音乐、分析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春节序曲》的音乐形象,整体体会音乐情绪。
中学音乐欣赏民族器乐曲欣赏
1.渔舟唱晚
历史背景;第一次与流派无关的曲子。是近代筝曲开始的标志。古筝之父曹正于40年代在南京国立音乐学院[现南京艺术大学]设立古筝专业,第一次古筝专业设立。此曲为必修曲目,后来学校搬迁,到了天津,北京,这首曲子也就走过大半个中国。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这就是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Ⅳ、归纳总结:3分钟
中国的民族器乐曲源远流长。在远古,器乐演奏与歌舞相结合,史载:“吁!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通过欣赏,希望同学们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意义。
Ⅲ、讲授新课:30分钟
一、乐器介绍
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到目前为止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古筝”。
早在战国时期,古筝就在秦国一带流行,所以又有秦筝之称。在后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筝也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变化、发展。最初的古筝是从战国时期一种竹制的五弦乐器衍变而来的,到秦汉时期发展为十二弦,唐宋时期十三弦,元明时期十四弦,清代十六弦,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逐渐增加到十八弦、二十一弦、二十三弦直至二十五弦,到七十年代,又出现了转调古筝。筝弦也由丝弦改为钢丝弦、尼龙弦等,这样,古筝的音域和其表现力就更加宽广更加丰富了。又因其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而被人们誉为“中国的钢琴”。
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精选5篇)
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精选5篇)第一篇:音乐赏析教案古琴曲音乐赏析教案古筝曲《流水》【教学思路】我国古代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
尤其是古代音乐艺术更是博大精深,耐人品味。
本课通过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并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从而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
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
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音乐教学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上,掌握和领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风格、神韵和气质,引领学生高层次地鉴赏音乐,丰富音乐文化知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
“音乐鉴赏作为增进学生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在普通高中的音乐课程中应首先得到突出和强调。
”针对现阶段学生热衷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的现象和社会环境强大气流的冲击,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感情体验,初步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器乐曲的发展简史;感受、体验蕴含于古琴曲中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
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意境深远。
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
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划为四个部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感受古琴的音色,体会古琴的文雅深邃,并初步理解古琴曲的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讲述、讨论、练习、自学探究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初中民歌欣赏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中国民歌,了解民歌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鉴赏技巧,并深刻体会中国民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使学生了解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地域特征,理解民歌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2. 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欣赏和学唱,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情感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的热爱,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基本特点、分类和地域特征。
2. 教学难点:民歌的鉴赏方法和地域特征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学唱、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共90分钟。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引导学生进入民歌的世界,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2. 欣赏与学唱(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茉莉花》等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然后学唱这些歌曲,使学生初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3. 讨论与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分类和地域特征,分析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使学生理解民歌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4. 实践与创新(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民歌演唱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将民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展示自己的才华。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然后播放一些新的民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欣赏与学唱(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新的民歌,如《康定情歌》等,分析歌曲的特点,然后学唱这些歌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民歌的魅力。
3. 讨论与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民歌的鉴赏方法,分析如何欣赏民歌,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鉴赏技巧。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
《中国民歌欣赏》教案《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民歌欣赏》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设计:(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
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
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
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
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
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音乐欣赏课《嘎达梅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嘎达梅林》,感受音乐的悲壮的情绪,激起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演唱《嘎达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嘎达梅林》的情绪,了解交响诗,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民歌与马头琴的《嘎达梅林》。
【难点】对比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与《嘎达梅林》,说出它们在民族、节拍、速度、节奏与情绪之间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嘎达梅林》,讲述嘎达梅林的故事。
师:当时的王爷大片草原为农耕地,到1928年达尔罕旗四分之三的土地被放垦,牧场缩小,牧民被迫背井离乡,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
嘎达梅林为了人民的利益多次到垦务局反对开垦,被免职,甚至还被投入监牢。
嘎达梅林被救出后便组织起义,抗垦队伍在今通辽北舍伯勒图附近新开河(今乌力吉木仁河)畔的红格尔敖包屯渡口,准备渡河南去时,被包围歼灭,嘎达梅林战死。
嘎达梅林的起义虽然失败,但是牧垦草原的计划被延迟。
嘎达梅林的起义是为了保护蒙古牧民的利益,而放垦对今天最大的危害是对环境的破坏。
(二)初步感知1.播放民歌《嘎达梅林》的音乐视频,感受音乐的情绪老师设置问题:从音乐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舒缓的节奏和缓慢的速度,我们不禁感受到了一种悲凉的情绪,好似看到了在蒙古大草原上,我们的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带领牧民反抗封建王爷,最后壮烈牺牲的画面。
2.听赏配乐诗朗诵(1)在欣赏的过程当中,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①你听这段音乐是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来烘托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的?②在这段音乐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音乐?课件播放配乐诗朗诵《永远的嘎达梅林》,学生听赏并思考问题。
听赏完毕,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音乐的情绪是紧张、抒情、悠扬、开阔……同学们都很熟悉这段音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也来朗读一下《嘎达梅林》,体会一下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
传统民族器乐欣赏教案
传统民族器乐欣赏教案第一章: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1.2 教学内容:讲解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起源、发展历程、主要乐器及音乐风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器乐的魅力。
第二章:弦乐乐器欣赏2.1 课程目标:让学生熟悉并欣赏中国传统弦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风格。
2.2 教学内容:讲解二胡、古筝、琵琶、柳琴等弦乐器的特点,播放经典曲目。
2.3 教学方法:聆听、分析、比较,引导学生感受弦乐器的美妙音色。
第三章:吹奏乐器欣赏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吹奏乐器的构造、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
3.2 教学内容:讲解笛子、唢呐、箫、葫芦丝等吹奏乐器的特点,播放经典曲目。
3.3 教学方法:聆听、观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吹奏乐器的乐趣。
第四章:打击乐器欣赏4.1 课程目标: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了解其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锣、鼓、钹等打击乐器的特点,播放经典曲目。
4.3 教学方法:聆听、模仿、合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民族器乐合奏欣赏5.1 课程目标:让学生欣赏民族器乐合奏,感受不同乐器之间的和谐共鸣。
5.2 教学内容:播放经典民族器乐合奏作品,如《二泉映月》、《赛马》等。
5.3 教学方法:聆听、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体验合奏音乐的魅力。
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6.2 教学内容:讲解民间音乐的特点及与民族器乐的结合,播放经典民间音乐作品。
6.3 教学方法:聆听、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民族器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之美。
第七章:民族器乐与现代音乐7.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民族器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7.2 教学内容:讲解民族器乐在现代音乐中的创新运用,播放相关现代音乐作品。
7.3 教学方法:聆听、分析、讨论,激发学生对民族器乐创新发展的思考。
音乐民俗欣赏教案设计方案
音乐民俗欣赏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民俗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音乐民俗的兴趣和理解。
2. 学习和欣赏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品味。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民俗的概念和特点。
2. 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欣赏。
3. 音乐民俗与文化传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音乐民俗的概念和特点是本课的重点,需要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深入理解。
2. 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欣赏是本课的难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和文化背景知识。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音乐民俗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表达形式。
2. 听音乐欣赏法,播放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民俗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民俗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民俗的世界。
2. 学习音乐民俗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音乐民俗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3. 欣赏不同地域的音乐民俗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方式。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音乐民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思想交流和碰撞。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音乐民俗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六、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民俗作品和案例分析。
2. 教学课件,整理相关的音乐民俗资料和案例,方便学生学习和欣赏。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听课专注度、课堂表现和讨论参与度等。
2. 学生的作业表现,布置相关的音乐民俗作品分析和感悟作业,评价学生的文化品味和音乐欣赏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3. 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公正,能否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水平?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音乐民俗欣赏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文化品味,让他们在欣赏音乐民俗的过程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欣赏课程教案中国传统音乐分为:▲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第一周课题: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类别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的概念和特点。
难点:掌握民间音乐的类别和体系。
教学目的:掌握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民间音乐在我国音乐中的地位一、中国民族音乐:中华民族的民族音乐被称为中国民族音乐。
既包括了汉族音乐,也包括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音乐。
在汉语中,中国民族音乐可简称为“民族音乐”。
二、中国民间音乐:中国民间自然传承的音乐。
它是从我国民族音乐中按照音乐的流行的社会层面特征所划分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它包括号子、山歌、小调、长歌等。
第二节我国民间音乐的分类一、我国民族音乐的涵盖范围:我国民族音乐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的音乐。
二、本课程教学提倡的分类第三节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二、乡土性;三、即兴性;四、流传变异性;五、人民性;六、多功能性第四节我国民间音乐的音乐体系我国现代音乐学家王光祈将世界音乐分为三大体系:一、中国乐系;二、欧洲乐系;三、波斯-阿拉伯乐系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民间音乐的特点和类别。
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概念,掌握民族民间音乐的分类和特点,从宏观上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总体的认识。
1第二周课题: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一、号子二、山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的现状。
难点:掌握号子和山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目的:掌握民间歌曲的定义和体裁。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二章民间歌曲第一节概述一、民间歌曲的定义二、民歌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民歌的历史发展脉络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
2、《楚辞》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3、民歌特点: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手法的简明和简炼,旋律清新和易于上口。
4、易于记忆,能够创造出准确而生动的音乐形象。
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一、汉族民歌音乐体裁类型的划分 1、“体裁”的概念;2、民歌体裁的形成;3、汉族民歌体裁分类现状号子、山歌、小调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社会音调号子、山歌、小调、风俗歌、田歌、灯歌、儿歌号子、山歌、小调、田歌、儿歌、灯歌、叙事歌、秧歌、寺庙经歌、渔歌、叫卖调二、号子三、山歌课后作业:模唱一首号子或者山歌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了有关民歌的定义及其体裁分类。
2第三周课题: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三、小调四、长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汉族民歌体裁的类型。
难点:掌握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目的:掌握西周的礼乐制度与大乐司。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二节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三、小调 1、定义 2、种类 3、特点四、长歌 1、定义 2、特点观看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小调和长歌的定义和特点。
3第四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我国少数民族概况二、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难点:掌握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教学目的:掌握我国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总人数达6000~7000多万人左右,分别居住在占全国总面积50%~60%的广阔土地上。
大多能歌善舞,音乐特色浓厚。
于其语言、文字、历史、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等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其音乐风格色彩差异也很大,对其体裁品种、音乐特征等的分析也不能简单地用汉族民歌的结论去套用。
一、蒙古族1、从音乐特点来看,大致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短调2、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说说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模唱一段长调。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
4第五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朝鲜族的抒情谣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三、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四、藏族的箭歌和酒歌五、云南彝族“四大腔”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朝鲜族的抒情谣及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
难点:掌握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藏族的箭歌和酒歌、云南彝族“四大腔”。
教学目的:掌握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一、朝鲜族的抒情谣1、抒情谣数量多,题材广泛,表现了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旋律流畅,节奏、结构规整。
2、农谣,即劳动歌曲,在朝鲜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几乎所有的劳动都有相应的歌曲,一般旋律变化不多,常用反复的音型来适应劳动,消除疲劳。
3、朝鲜族民歌的特点二、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豪迈、宽广的风格。
三、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四、藏族的箭歌和酒歌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劳动歌、爱情歌、风俗歌、颂经歌等。
唱时伴随着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如《北京的金山上》、《姑娘,你往天上听吧》等。
五、云南彝族“四大腔”彝族的民歌粗犷奔放,有叙事歌、山歌、小曲、舞歌、情歌、儿歌、风俗歌等,大部分用彝语演唱。
六、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我国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多是集中在南方。
观看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朝鲜族的抒情谣和藏族的酒歌并分别举例说明。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朝鲜族的抒情谣、哈萨克族的独唱歌曲、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和藏族的箭歌、酒歌、云南彝族“四大腔”和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
5第六周课题:第三章民间舞蹈音乐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秧歌二、花灯三、采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难点:掌握民间舞蹈音乐的种类。
教学目的:掌握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章民间舞蹈音乐第一节概述一、民间舞蹈的定义二、民间舞蹈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民间舞蹈的历史发展脉络四、民间舞蹈音乐的特点第二节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我国汉族民间歌舞音乐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品种是北方的秧歌和南方的花灯、采茶,它们都属于歌舞音乐。
一、秧歌二、花灯三、采茶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述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歌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6第七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
难点: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目的:掌握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一、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1、赛乃姆2、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定义音乐特点欣赏维吾尔族的赛乃姆木卡姆中的歌舞片段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谈谈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和木卡姆中的歌舞音乐。
7第八周课题: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三、朝鲜族的农乐舞和长鼓舞四、蒙古族安代舞五、景颇族的刀舞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藏族的堆谐、朝鲜族的农乐舞、蒙古族安代舞及其特点、景颇族的刀舞及其特点。
难点:掌握藏族的囊玛、朝鲜族的长鼓舞。
教学目的:掌握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代表种类。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三节少数民族民间歌舞和乐舞音乐的代表种类二、藏族的堆谐和囊玛1、堆谐:定义音乐特点 2、囊玛定义音乐特点三、朝鲜的农乐舞和长鼓舞 1、农乐舞定义音乐特点 2、长鼓舞定义音乐特点四、蒙古族安代舞 1、定义: 2、音乐特点五、景颇族刀舞 1、定义2、音乐特点视频解说课后作业:给一段舞蹈视频,分析其属于哪个民族的舞蹈,并分析该舞蹈的特点。
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藏族的堆谐和囊玛。
8第九周课题:第四章民间器乐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定义。
难点:把握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教学目的:了解汉族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一节概述一、民间器乐的定义二、民间器乐演奏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三、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和发展四、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汉族民间器乐的定义和独奏曲与合奏曲的特点。
9第十周课题:第二节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第三节独奏曲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
难点:把握独奏曲的类别。
教学目的:了解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提问法、研究法,结合视频欣赏解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教学过程:第二节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一、民间器乐曲的标题 1、标名 2、标意二、民间器乐曲的结构 1、单曲 2、套曲三、民间器乐曲的变奏手法1、对比、再现2、循环3、起承转合4、渐层原则第三节独奏曲一、笛曲 1、概述2、笛的种类、形制和演奏技巧视频课后作业:请书面回答:简要讲述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教学后记:通过这一讲,使同学们了解民间器乐的艺术形式与独奏曲的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