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英文版 第四章 里仁篇
《论语》中英文对照版
论语 CONFUCIAN ANALECTS学而第一『⒈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⒈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 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 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 "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⒈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The Master said, "Fine words and an insinuating appearance are seldom associated with true virtue."『⒈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The philosopher Tsang said, "I daily examine myself on three points:-whether, in transacting business for others, I may have been not faithful;-whether, in intercourse with friends, I may have been not sincere;-whether I may have not mastered and practiced the instructions of my teacher."『⒈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经典名句原文及白话文翻译精编版(《八佾》、《里仁》篇)
第十章 【原文】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译文】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 意看了。”
第十一章
【原文】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 诸斯乎!”指其掌。
【译文】 有人问孔子关于举行禘祭的规定。孔子说:“我不知道。知道 这种规定的人,对治理天下的事,就会像把这东西摆在这里一样(容易)吧!” (一面说一面)指着他的手掌。
第十二章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译文】 祭祀祖先就像祖先真在面前,祭神就像神真在面前。孔子说: “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那就和没有举行祭祀一样。”
第十三章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 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 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 可以祷告了。”
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 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 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第二十三章 【原文】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 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译文】 孔子对鲁国乐官谈论演奏音乐的道理说:“奏乐的道理是可以 知道的:开始演奏,各种乐器合奏,声音繁美;继续展开下去,悠扬悦耳, 音节分明,连续不断,最后完成。”
《论语》第04章里仁
《论语》第04章里仁不能够长久地处在安乐的境地。
有仁德的人安于仁,有智慧的人顺从仁。
”【解读】仁者安于仁和智者烦从仁是由于他们气质不同,如孔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雍也》)水性动,动者顺势,所以须从仁;山性静,静者安定,所以安于仁。
但无论是安于仁还是顺从仁,对仁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不一致的是不仁者,亦即没有仁德仁心的人。
由于没有仁德仁心,所以缺乏主心骨,缺乏稳定的人格,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
如果是处在贫困之中,不能够做到安贫乐道,做到孟子所说的“贫贱不能移”;如果是处在安乐之中,也不能够做到久享安乐,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
一言归总,这种人因为缺乏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必然是反复无常的小人。
而仁者和智者因为有智慧,有涵养,修养达到了仁的境界,所以无论处于贫富之间还是得意失意之间,都会乐天知命,安之若素。
这就是有没有仁心之间的区别。
所以,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0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①好(hdo):喜爱。
②恶(W0):厌恶。
【译文】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够正确地去厌恶人。
”【解读】子贡曾经向孔子请教说:“一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怎样?”孔子回答说:“难说。
”子贡又问:“一乡的人都厌恶他,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还是回答说:“也难说。
只有当乡人中的好人喜欢他,乡人中的坏人厌恶他时,我才能肯定他是好人。
”(《子路》)又有一次,孔子说:“众人都厌恶他,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众人都喜欢他,也一定要对他加以考察。
”(《卫灵公》)可见,对一个人的好恶一定要有是非标准,既不能只凭个人的私心得失之见,也不能被舆论所左右,人云亦云。
【解读】按照孔子的观点,一个人既已主志献身于精神方面的事业,就不应以吃穿等物质方面的生活为追求,因为他的。
思不能被物质方面的欲望所分占。
这种观点在过去的时代是理所当然,不言而喻的。
《论语》全文中英对照
《论语》全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Is it not pleasa nt to learnwith a consta nt persev eranc eand applic ation?"Is it not deligh tfulto have friend s coming from distan t quarte rs?"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 te virtue, who feelsno discom posur e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The philos 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filial andfrater nal, are fond of offend ing agains t theirsuperi ors. Therehave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 t theirsuperi ors, havebeen fond of stirri ng up confus ion."The superi or man bendshis attent ion to what is radica l. That beingestabl ished, all practi cal course s natura lly grow up. Filial pietyandfrater nal submis sion,-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 lentaction s?"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全文中英对照
《论语》全文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The Master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and application?"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The philosopher Yu said, "They are few who, being filial and fraternal, are fond of offending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There havebeen none, who, not liking to offend against their superiors, havebeen fond of stirring up confusion."The superior man bends his attention to what is radical. That being established, all practical courses naturally grow up. 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submission,-are they not the root of all benevolent actions?"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五章文言文翻译
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如果只追求和谐,而不遵循礼节,也是不可行的。
”第四章:里仁篇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是美好的。
选择不居住在仁德之地,怎么能算是明智呢?”第五章:公冶长篇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这五章文言文翻译分别从学习、为政、礼、仁、君子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思想。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对于个人修养、国家治理、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见解。
以下是这五章文言文的详细翻译:第一章:学而篇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并且时常温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难道不是君子吗?第二章: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自己居于固定的位置,而众星都围绕着它。
”第三章:八佾篇原文: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孔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在于这一点。
无论大事小事,都要遵循这个原则。
《论语》英文翻译摘抄辜本
论语英译,辜鸿铭论语第四章,《里仁篇》为基础。
辜鸿铭把仁理解为,moral character。
子曰,“曰”翻译成:remarked。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辜鸿铭在翻译的时候,会把一句话直接拆开,分成几句话来。
而在两句话之间常常会有连接词。
一句我们都背过的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辜鸿铭在一句话中,会把主语作为自己,I,来进行叙述。
而“道”的翻译则是,the path of duty,很直白,直白就容易片面。
因为这样的道还含有正义,智慧等等的涵义。
但是这样翻译真的是够简洁。
而且反问的话却直接把本身的意思表达出来,并没有反问的启发性效果。
”好仁“的翻译是,loves a moral life。
动词是love,而仁,是moral...life。
是life。
辜鸿铭翻译的不准确之处也是很明显的。
比如: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大意是:“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辜的翻译是:men’s faults are characteristic。
怎么characteristic呢,没有说。
还有一句经典的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道这种东西啊,早上知道了,就算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翻译:when a man learnt wisdom in the morning,he may be content to die in the evening before the sun sets.这次辜没有用I了=_=,道是什么呢,翻译成了wisdom。
在太阳落山的时候啊,我也很满足了。
应该说,孔子的道是道德、伦理范畴里面意义很广泛的几个体,说成了一个字,道。
国学宝典:论语·里仁篇第四原文
【导语】《论语》作为孔⼦及门⼈的⾔⾏集,内容⼗分⼴泛,多半涉及⼈类社会⽣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理素质及道德⾏为起到过重⼤影响。
下⾯是⽆忧考分享的国学宝典:论语·⾥仁篇第四原⽂。
欢迎阅读! 【论语·⾥仁篇第四】 ⼦⽈:「⾥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唯仁者能好⼈,能恶⼈。
」 ⼦⽈:「苟志于仁矣,⽆恶也。
」 ⼦⽈:「富与贵,是⼈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去仁,恶乎成名?君⼦⽆终⾷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
有能⼀⽇⽤其⼒于仁矣乎?我未见⼒不⾜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朝闻道,⼣死可矣。
」 ⼦⽈:「⼠志于道,⽽耻恶⾐恶⾷者,未⾜与议也。
」 ⼦⽈:「君⼦之于天下也,⽆适也,⽆莫也,义之与⽐。
」 ⼦⽈:「君⼦怀德,⼩⼈怀⼟;君⼦怀刑,⼩⼈怀惠。
」 ⼦⽈:「放于利⽽⾏,多怨。
」 ⼦⽈:「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不患⽆位,患所以⽴;不患莫⼰知,求为可知也。
」 ⼦⽈:「参乎!吾道⼀以贯之。
」曾⼦⽈:「唯。
」⼦出,门⼈问⽈:「何谓也?」 曾⼦⽈:「夫⼦之道,忠恕⽽已矣!」 ⼦⽈:「君⼦喻于义,⼩⼈喻于利。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省也。
」 ⼦⽈:「事⽗母⼏谏,见志不从,⼜敬不违,劳⽽不怨。
」 ⼦⽈:「⽗母在,不远游,游必有⽅。
」 ⼦⽈:「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 ⼦⽈:「⽗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则以喜,⼀则以惧。
」 ⼦⽈:「古者⾔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欲讷于⾔⽽敏于⾏。
」 ⼦⽈:「德不孤,必有邻。
」 ⼦游⽈:「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yuēlǐrén wéi měi zébùchǔrén yān dé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yuēbùrén zhěbùkěyǐjiǔchùyuēbùkěyǐcháng chǔl 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zhělì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yuēwéi rén zhě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r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yuēgǒu zhìyúrén yǐwúwù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yuēfùyǔguìshìrén zhīsuǒy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chùyěpín yǔjiàn shìrén zhīsuǒw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qùyějūn zǐqùrén wùhūchéng míng jūn zǐwúzhōng shízhījiān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wéi rén zào cìbìyúshìdiān pèi bìyúshì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中英文对照版解读
有教无类。
In teaching there should be no distinction of classes.当仁,不让于师。
When it comes to benevolence, one need not give preced ence even to his teacher.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 ance and application?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If a man keeps cherishing his old knowledge, so as continually to be acquiring new, he may be a teacher of others.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Learning without thought is labour lost; thoug ht without learning is perilous.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He was of an active nature and yet fond of learning, and he was not ashamed to ask and learn of his inferiors.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In a hamlet of ten families, there may be found one honourable and sincere as I am, but not so fond of learning.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They who know the truth are not equal to those who love it, and they who love it are not equal to those who delight in it.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 yuē lǐ rén wéi měi zé bù chǔ rén yān d é 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 yuē bù rén zhě bù kě yǐ jiǔ chù yuē b ù kě yǐ cháng chǔ l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 zhě lì 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 yuē wéi rén zhě 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 r 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 yuē gǒu zhì yú rén yǐ wú wù 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 yuē fù yǔ guì shì rén zhī suǒ yù yě b ù yǐ qí dào dé zh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 bù chù yě pín yǔ jiàn shì rén zhī suǒ wù y ě bù yǐ qí dào dé zhī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 qù yě jūn zǐ qù rén wù hū chéng míng j ūn zǐ wú zhōng shí zhī jiān1 / 5不去也。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
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论语《里仁篇》翻译及原文《论语》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美好蓝图的描绘,又有人性与政治,道德、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论语《里仁篇》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里仁篇》作者:佚名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里仁篇》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论语》中英对照(理雅各译)
論語Confucian AnalectsJames Legge ,1893學而第一Book I: Hsio RChapter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The whole work and achievement of the learner, first perfecting his knowledge, then attracting by his fame like-minded individuals, and finally complete in himself.1. The Master said, "Is it not pleasant to learn with a constant perseverance and application?2.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3.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achievement [əˈtʃi:vmənt] n.完成;成就perfect[ˈpɜ:fɪkt] v.使完善;使完备;使完美attract [əˈtrækt]vt.吸引;引起…的好感fame [feɪm] n.名声;名望like-minded [laɪk 'maɪndɪd] adj.志趣相投的individuals [ɪndɪ'vɪdʒʊəlz] n. [口语]人;某种类型的人constant [ˈkɒnstənt] adj. 不断的,持续的,始终如一的perseverance [ˌpɜ:sɪˈvɪərəns]n.毅力;韧性;不屈不挠的精神delightful [dɪˈlaɪtfl] adj. 令人高兴的;令人愉快的;宜人的distant [ˈdɪstənt] adj. 遥远的,远离的quarter [ˈkwɔ:tə(r)] n. 地区virtue [ˈvɜ:tʃu:] n. 美德;德行;价值discomposure [ˌdɪskəm'pəʊʒə(r)] n. 心乱,不安take note of 注意,留意Chapter 2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论语·第四章--里仁
论语:第四章—里仁【原文】 4·1 子曰:“里仁(1)为美(2),择不处(3)仁,焉得知(4)?”【注释】 (1)里仁:里,很多注家解释为“住处”或“居住”,于是解释为“居于仁道”(钱穆观点)或“居于仁者之里”(郑玄、净空法师等人观点)。
这两种解说实际和“无友不如己者”的解释一样是不当的。
此处“里”当解释为“内心”的意思,“里仁”即为“内心仁厚”的意思(2)美:此处解释为“美人”,即品德高尚、品质美好的人,不可解释为“漂亮的人”,更不能解释为“美丽的女子”。
(3)处:所见注解大多为“居住”意,不妥。
此"处"当为“与人相处”的意思。
(4)知:读作zhì,同“智”。
【译文】孔子说:“内心仁厚的人才是“美人”。
如果选择交往的不是有仁德的人,从哪里能得到智慧呢?”【评析】很多儒家把个人的道德修养与所处的人际环境紧密相关。
这种观点虽然不错,但过于重视居住的环境,则容易导致责任的推卸。
人必须首先注重提升自身修养,自己内心仁厚有仁德,然后重视对所交往的朋友地选择,才会得到智慧,人既要注重与有仁德的人交往,借以受到仁德之人的影响;同时还要注重提升自身修养。
如此才能养成仁德的情操,才会成为智慧的化身。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2)。
”【注释】 (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把实行仁德作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否则就会颓废乃至害己害人),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否则就会过于骄纵乃至欺人凌人)。
有仁德有智慧的人不仅安于仁道,而且把实行仁德作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去做。
”【评析】本节实际是接着上节继续说仁。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困境,也不可以长处乐境,只有那些有仁德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安仁利仁。
在《论语》中,只要“仁者”、“智者”同时出现的句子都是使用了互文的手法,翻译时不要把二者分开来翻译。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yuēlǐrén wéi měi zébùchǔrén yān dé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yuēbùrén zhěbùkěyǐjiǔchùyuēbùkěyǐcháng chǔl 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zhělì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yuēwéi rén zhě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r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yuēgǒu zhìyúrén yǐwúwù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yuēfùyǔguìshìrén zhīsuǒy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chùyěpín yǔjiàn shìrén zhīsuǒw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qùyějūn zǐqùrén wùhūchéng míng jūn zǐwúzhōng shízhījiān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wéi rén zào cìbìyúshìdiān pèi bìyúshì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第四章(里仁)注音
第四章论语里仁篇zǐyuēlǐrén wéi měi zébùchǔrén yān dézhì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zǐyuēbùrén zhěbùkěyǐjiǔchùyuēbùkěyǐcháng chǔl è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rén zhěān rén zhìzhělìrén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zǐyuēwéi rén zhěnéng hào rén néng wùrén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zǐyuēgǒu zhìyúrén yǐwúwùyě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zǐyuēfùyǔguìshìrén zhīsuǒy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chùyěpín yǔjiàn shìrén zhīsuǒwùyěbùyǐqídào dézhī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bùqùyějūn zǐqùrén wùhūchéng míng jūn zǐwúzhōng shízhījiān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wéi rén zào cìbìyúshìdiān pèi bìyúshì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中英文版第四章里仁篇(1)子曰:“里仁為美。
擇不處仁,焉得知?”The Master said, "It is virtuous manners which constitute the excellence of a neighborhood. If a man in selecting a residence, do not fix on one where such prevail, how can he be wise?"【原文】子曰:“里仁为美①。
择不处仁②,焉得知③?”【今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之风的地方才是美好的。
如果不选择有仁德之风的地方居住,怎么说得上明智呢?”【注释】①里:居住或相处的意思,作动词用。
②处(chǔ):居住,停留。
③焉:怎么,哪能。
知:同“智”。
【评点】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相沿成习,尤其对孩子和青年人,注意择邻而居,是明智的。
这也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孟母三迁的故事,流传至今。
孟母发现邻里的作风不正,就搬家,最后终于迁到有仁德之风的好地方。
孟子以后所以能成为亚圣,与他有一位贤德母亲能择邻而居分不开的。
人生一世,就是处在各种选择,不断选择之中。
有选择就有标准,择居就该有仁德的村风和民风的地方,这样能为培养人创造条件,就是智者的做法。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郭沫若先生指出:“仁的含义是克已而为人的一种利他行为,‘仁道’实在是为大众的行为”,“它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而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
”有良好乡风的居住环境,就为一个人的成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里仁篇(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The Master said, "Those who are without virtue cannot abide long either in a condition of poverty and hardship, or in a condition of enjoyment. The virtuous rest in virtue; the wise desire virtue."【原文】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①,不可以长处乐②。
仁者安仁③,知者利仁④。
”【今译】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久处于困窘,不能长久处于安乐。
仁人安于仁(因为他只有实行仁德才心安;)聪明人利用仁,(因为他认识到实行仁德对自己有长远而巨大的利益。
)”【注释】①约:指受约束的困窘境地。
②乐:安乐,享乐。
③安仁:安心于仁。
自甘自愿实行仁。
④利仁:以仁为利。
为利益而努力行仁。
【评点】此章是说,唯有仁者能安贫乐道。
做成一个仁人,做了符合仁义要求的事,他的内心便会感到欣喜愉悦,感到安心、踏实,否则,他的内心会感到愧疚、痛苦,受到良心的谴责。
孔子称人们的这种心理现象为“仁者安仁”。
贫困或安乐并不决定一个人的品德,相反,不同品德的人身处贫困或安乐时的表现却是完全不同的——不仁的人因为贫困会使他犯上作乱,行不义之事,不仁的人因为享乐,会使他不知所以,更加不仁不义。
因此说,仁者贫不馁、富不骄,不仁者贫则志移、富则荒淫;仁者终生一贯,贫富无改其志,不仁者因物而变、贫富均不能守。
因此,一个社会对待仁者与不仁者应有所区别;仁者可容其贫,亦可使其富;不仁者,既不能令其贫困,也不能使其富有。
第四章里仁篇(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The Master said, "It is only the (truly) virtuous man, who can love, or who can hate, others."【原文】子曰:“惟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
”【今译】孔子说:“只有仁者能够懂得如何去爱人,如何去恨人。
”【注释】①惟:只有。
好(hào):喜好,爱。
②恶(wù):厌恶,憎恨【评点】孔子认为,仁是区分善恶的准则,所以只有仁者之好恶才能当于理。
仁者具有最高美德,站在公正立场上,能明善辨恶。
惟有仁者,才能正确地爱,正确地恨。
不能正确地去爱,等于不爱,或者是实行了爱,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章里仁篇(4)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The Master said, "If the will be set on virtue, there will be no practice of wickedness." 【原文】子曰:“苟志于仁矣①,无恶也②。
”【今译】孔子说:“假若立志实行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了。
”【注释】①苟:假设词,如果。
②恶:罪恶,干坏事。
【评点】本章说,要修养德行,首先须从立志开始。
“志”是心之所向,志有多种多样,首先应该志于仁,使心灵有主。
仁能促进人的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更好地执行礼,这样,恶也就无从产生。
一个人能立志行仁,内心就会有一股向善的自律力量。
一旦有坏思想,这股向善的自律力量就会使人弃恶从善。
有志于仁者不是说不做错事,而是有了过错能自觉改正。
第四章里仁篇(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The Master said, "Riches and honors are what men desire. If it cannot be obtained in the proper way, they should not be held. Poverty and meanness are what men dislike. If it cannot be avoided in the proper way, they should not be avoided.If a superior man abandon virtue, how can he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hat name? The superior man does not, even for the space of a single meal, act contrary to virtue. In moments of haste, he cleaves to it. In seasons of danger, he cleaves to it."【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①。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②?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③,造次必于是④,颠沛必于是⑤。
”【今译】孔子说:“有钱和当官,是人人所盼望的;不用正当的途径达到目的,君子不接受。
贫困和地位低,是人人所厌恶的,不用正当途径达到目的,君子是受而不避的。
君子抛弃了仁德,到哪里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违背仁德,仓卒匆忙的时候,他也一定和仁德同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他也一定和仁德同在。
”【注释】①其道:此指正当手段。
得之:达到“所欲”或“所恶”的目的。
处:接受。
②恶(wū):哪儿。
去:避开,摆脱。
③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比喻时间短促。
④造次:仓促,匆忙。
⑤颠沛:流离,失所。
【评点】本章是说,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背仁。
财富和高尚的社会地位,今天仍被人们所向往。
要得到这些东西,不仅要有个人的努力,其间还有激烈的竞争,而且重要的是要以君子之争的手段获得。
通过君子之争的手段,不仅得到者受益,对整个社会也有好处。
仅仅讲什么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不爱金儿,只可作为个人的自由,而不可向全社会推广。
孔子在这方面是实事求是的。
在孔子看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想得到富贵,也不在于是否想摆脱贫穷,关键在于得富去贫是否合乎道义(用今天的话说,即是否合乎社会道德准则和政策法规);如果合乎道义,求富去贫是无可厚非的。
第四章里仁篇(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
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
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The Master said, "I have not seen a person who loved virtue, or one who hated what was not virtuous. He who loved virtue, would esteem nothing above it. He who hated what is not virtuous, would practice virtue in such a way that he would not allow anything that is not virtuous to approach his person.Is any one able for one day to apply his strength to virtue? I have not seen the case in which his strength would be insufficient. Should there possibly be any such case, I have not seen it."【原文】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无以尚之①;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②。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③,我未之见也④。
”【今译】孔子说:“我未曾看见喜好仁的人和憎恶不仁的人。
喜好仁的人,那是没有人能超过他的;厌恶不仁的人,他要是去行仁,是不让不仁的人影响自己。
有没有能在某一天下力气去实行仁的人呢?我还未曾见到力量不足的。
这样的人大概会有吧,但我并没见过。
”【注释】①无以:固定性词组,意思是“没有东西(或办法)用来……”。
尚:超过,动词。
②加:临加。
③盖:句首语气副词,大概。
④未之见:即“未见之”,宾语提前,“之”是宾语。
【评点】孔子感慨当时仁德的不行,勉励人们要尽力行仁。
首先孔子说没有看见过真正行仁德的人和厌恶那个不仁的人。
可见真正的仁者之少和行仁之难。
孔子理想中的志士仁人,体现的是大道正义、民族正气,凝聚民族精神之精华,寄托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希望。
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是崇高,体现的是伟大,体现的是人的最高价值。
其次讲仁者的表现。
喜欢仁德的人果然好,但如果看不起不仁的人,讨厌不仁的人,那他还不能算是一个纯正的仁者。
对不仁者应该教化他们,使他去恶求仁。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